培训工作的质量

2024-05-15

培训工作的质量(共9篇)

培训工作的质量 篇1

摘要:新时期, 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机培训工作带来机遇, 但是农民文化程度低却有严重制约农机化发展历程, 由此可见, 农机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 从优化培训模式, 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教师队伍, 合理人才配置;优化教学思路, 培训走向基层;优化办学力量, 加大经费投入几个层面就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质量提升进行思考。

关键词:农机培训,工作建议,思考

1 前言

农业生产追求现代化, 必须要最终落实到先进技术和精良装备供给上。换句话说, 精良的农机设备不仅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技术, 更象征着生产力的高水平。在党中央惠农政策的带动下, 农民购机热情日益高涨, 各种先进的设备逐渐取代了老式的机械, 使着现代农业生产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虽然农机普及面速度较快, 但是农民掌握农机技术的能力却很有限, 直接导致农机生产作业问题百出, 影响农机作业效力, 导致作业经济效益是大大折扣。农机手文化素质的高低, 操作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 也是农户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械发家致富的重要因素。因此, 尽快让农机手通过培训, 在知识更新和操作技术水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进一步引导他们在机械生产、机械深加工、经营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是给我们每一位农机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课题, 也给农机化学校今后的农机培训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思考。

2 新时期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现状

第一, 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机培训工作带来机遇。近些年, 随着国家对“三农”重视程度的提升, 农机购机补贴力度的逐渐增加, 农机拥有量是逐日提升, 这些新型农机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农民也越来越意识到, 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没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本领, 要想让机械充分发挥作用是很难办到的,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成了一句空话。为了把家庭富裕的梦想变成现实, 广大农机激起学知识、用知识的热情, 他们由原来的观望等等变为积极行动, 特别是在购买农业机械后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农机知识, 给自己充电。

第二, 农民文化程度低严重制约农机化发展历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到了人数的80%以上。农村劳动力人口文化程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虽然近些年教育普及工作的开展, 使着这样的局面略有改善, 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家庭情况和环境等种种客观因素, 文化水平低下, 有些勉强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 也因自己家乡经济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以及机械少, 对机械一无所知而无法使用和操作机械。正因为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农机培训工作很难打开局面, 给推广机械化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3 新时期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几项建议

第一, 优化培训模式, 健全规章制度。实践证明, 切合实际的培训模式、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是保证农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保障, 也是衡量农机培训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所以, 根据当前工作实践, 必须要优化培训模式, 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理念, 可导入竞争机制, 创建一套以农机培训学校为主体, 农机协会、示范基地等自主办学的多元培训模式, 让农机培训学校即成为农机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又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 提高其经营效益。

第二, 优化教师队伍, 合理人才配置。农机培训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农机培训质量水平状况, 要想提升农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要其冲的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优化教师队伍, 合理人才配置。强化考核力度, 对于不能胜任农机培训工作的教师酌情分流, 对于素质有待提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同时, 还要做好师资队伍的“引流”工作, 积极遴选高文化素质、责任心强、愿意为农机事业献身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基层干部加入到农机培训队伍中去, 为先行教师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 保证先行教师队伍能够承担其农机培训的重任。

第三, 优化教学思路, 培训走向基层。从目前农机培训学校教学情况来看, 无论是教学方法、手段、培训项目等等都较为传统, 与新时代农机操作需求相形渐远, 缺乏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从目前农机市场来看, 随着高科技的引入、农机科技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各式各样的新农机不断推向农村市场, 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是应接不暇, 这就需要在不断提升师资力量的前提下, 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根据农作季节,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将农机培训走向基层、面向农村, 保证农机培训的时效性, 确保农机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农作操作需求。

第四, 优化办学力量, 加大经费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内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农机培训学校现有的陈旧的教学设施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机培训模式的需要。由此, 农机培训学校一定要不断提升办学力量, 改革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应对教学工作, 以饱满的热情重振农机雄风, 重塑农机培训教学良好的“亲民形象”。但是, 我们不可否认的就是农机培训说到底属于社会公益项目, 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政府扶持农机培训工作, 同时更要落实到时间, 增加农机培训经费的投入, 确保农机办学有着优良的办学条件, 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来推进农机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更为优秀的农机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汝哲.关于县农机化学校如何开展农机培训工作的探讨[J].河北农机, 2010, (3) :28-29.

[2]陈景泰.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的作用促使农机化迈上新台阶——湛江市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调研报告[J].广东农机, 2001, (2) :2-4.

[3]申利斌, 郭晓红.如何搞好现阶段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J].河北农机, 2010, (4) :11-12.

培训工作的质量 篇2

总 结 质量管理部 2011、10、12 公司2011年度“质量月”活动总结

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部门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按照总部要求“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要创新活动方式、提升活动水平、注重活动实效,活动要突出重点,针对有效,形成氛围”的精神,公司顺利圆满的完成了“2011年质量月”各项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精心策划,组织落实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质量月”活动。按照集团公司、总部的工作部署,紧扣主题早动员、早部署、抓落实,8月中旬公司领导就促成质量管理部开始策划并制订了较为详细的“质量月”活动方案,8月29日召开了三基工作推进会暨质量月动员会。9月1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

9月份,公司各部门、分公司、中心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按“通知”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措施,全员动员,营造“人人关心质量、层层重视质量”的氛围,为“质量月”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广泛宣传,大力营造“质量月”氛围

为了突出“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的“质量月”活动主题,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宣传活动。“质量月”活动期间,在公司办公楼和“项目部”的醒目位置,悬挂“创造高质量、奉献高质量、享受高质量”、“心系质量安全,共创美好生活”等主题宣传标语;在办公楼、会议室及项目部现场等场合张贴“2011年质量月

宣传画”30组;制作两副质量月宣传板报;在寰球之窗报道“质量月”稿件2篇;在公司局域网报道质量月稿件29篇。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3、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宣传和质量书籍阅读活动。在“质量月”活动中,公司购买了50套“2011年质量月宣传手册”、“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书籍,分发到各部室、分公司、专业室及中心,让员工通过自学或集体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关质量的政策与法规、十二种质量管理方法、消费导向、质量文化的概念及建设的重要性、质量文化建设模块等方面的知识,使员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理念,从生活中认识质量,享受质量,提高质量,促进了员工改进质量的能动性。

4、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及职责培训工作。

9月21日下午,举办了由主任工程师、部门质量管理专(兼)职人员参加的 “质量简报”填写、《质量工程师职责》、qp-11《设计评审控制程序》(升级版)、qw-11《设计文件及相资料档案号编制规定》(升级版)宣贯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是“质量简报”填写要求及要点、质量工程师质量责任及义务、设计评审中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设计文件归档的统一性及标准化等。培训采用授课、答疑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培训使质量工程师更加明确责任,履行职责,使质量管理和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5、开展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取证及考试。

质量管理部在“质量月”期间,组织了30名主要以主任工程师及各部门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参加的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取证培训及考试,学习教材为新一轮质量管理知识普及及教育全国指定教材

《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培训主要包括卓越绩效、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等内容,通过提高质量管理主管人员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到各基层人员,以此来推进公司质量管理精细化,实现全员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

6、举办各级经验共享活动,提高工程本质质量

“质量月”期间,分公司及专业部室分别举行了质量问题剖析及管理经验共享活动,质量管理部派人全程参与,见证了活动的开展。1)为了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工程实体质量,“质量月”期间,质量管理部及总承包分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9月27日下午联合举办“工程项目质量通病治理”、“质量经验分享”视频讲座。总承包分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及质量管理工程师共计20多人以及四川、宁夏、呼和浩特、青海9个外埠项目部通过视频收看了讲座。讲座由质量管理部副部长进行了讲授。授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治理通病定义和产生的原因、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管道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焊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防腐绝热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同时还对两年来在工程项目质量督导工作中出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亮点以图片的形式和大家共享。39幅图片从“五牌”管理、现场材料管理、现场定位桩保护、地脚螺栓保护、管线预制、材料报验、工作记录等方面来展现了现场管理经验。通过讲座,对促进项目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人员防范质量通病治理能力,提升公司现场管理水平,将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9月27日上午,土建室召开了设计问题分析及经验共享讲座,室主任对于已实施项目、在建项目典型、重复、多发的设计通病做了深刻剖析,通过管架、泵棚、钢结构、地沟及门窗选用等设计内容进行了探讨分析

3)9月27日下午,电气室主任主持,主任工程师对电气室相关人员进行了设计经验共享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对今年重点项目的评审意见进行点评。内容包括:(1)负荷容量与供配电电压等级的选择;

(2)消防泵容量与柴油发电机容量的选择;(3)电动机容量与电压等级的选择;(4)低压无功补偿容量的选择;(5)用电负荷与电源电缆的选择;(6)变压器容量的选择;(7)防雷、防静电及接地系统的设计;(8)油库负荷等级的划分等。通过点评,使设计人员了解了许多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以后设计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工艺部、设备室举行了设计问题质量剖析会。针对项目在工艺专业出现的5个问题、5条原因、5条教训及8条整改及预防措施;在设备专业方面出现的3个质量问题、5条原因、5条汲取的教训以及提出的4条整改和预防措施方面,让参会人员受到启发,使各位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引以为戒,举一反山,保证设计产品质量。5)自控室9月27日在自控会议室组织“质量剖析活动”。会上,一是在各专业条件之间的沟通方面,二是在高温、高压、腐蚀、温度压力多变工况下的选型方面,三是泵出口仪表如何减震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通过查找、改进工作中存在的影响设篇二:大学“质量月”活动总结 部“质量月”活动总结

2011年,„„部全面落实油田公司对于质量工作的相关要求,通过增强质量意识、狠抓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严把各项工作的流程关,管理质量、培训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主要成绩

(一)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管理质量

以科学管理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证,逐步完善培训管理的运行、激励和约束机制。我们通过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日常管理运行、培训项目建设的效率,确保预算管理质量;通过完善财务资产管理体系,增强培训资产的透明度,确保每一个款项都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财务资产的管理质量;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培训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及时地得到反映,切实提升我们的培训管理水平。

(二)严抓结果落实,确保培训质量

通过实施教师、班主任质量考核制度、培训课堂考核机制、教师素质培养机制,严抓成效落实,确保训前、训中、训后的质量。

首先,强化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建立一套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通过组织教学上的量化管理,确保教职员工从严治学,加强了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将培训质量与教师、班主任的月终、年终考核相挂钩,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实施培训课堂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登记、考核、效果评估、跟踪反馈一体化考核机制,严把教学关、学员关。培训内容的设置突出科学化、精细化、实践化,提高培训合格率,确保教学环节不出问题。

再次,加大教师专业转型和知识更新培训,大力加强培训教师“双师型”建

设,着力提升师资质量。通过组织教师考察学习、到企业生产一线搞调研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聘请有关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培训理念,前沿管理方法,教师教学水平、培训科研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三)突出流程控制,增强服务质量

通过突出培训、服务、管理一体化流程控制,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在培训过程中使学员有章可循,并严格按有关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拥有一套操作成熟、实施科学的登记、考核、效果评估、跟踪反馈一体化管理机制;请培训学员为我们的教学、管理、服务进行测评打分,反馈上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按规定对学员的出勤、上课、作业、考试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把每个学员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培训办班、学历教育办学的每一个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科学管理。

与此同时,重视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服务人员进行礼仪培训,从房间清洁到迎宾服务,都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创设较好的食宿条件,通过用餐、住宿、专用教室的优质安排,给学员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培育质量意识,提高建设质量

围绕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三个层面,增强“三基”工作的敏感度,从根本上培育质量意识。在基地建设方面,质量意识贯穿始终。今年,为了建设标准化宣贯基地,我们在教室改造、设施配备的过程中,严格把质量作为建设的第一要务,突出建设质量。

同时,以质量意识提升教材编写水平,我们主编并出版了《道路交通风险削减与控制》、《消防及气防培训训练规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钻井工》、《油水井动态分析》、《采油生产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等60余本教材。同时,参与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释义的编写,中油集团公司安全培训大纲修订和集团公

司课件编制工作。

二、存在不足

(一)制度考核落实还有待增强

质量考核制度建立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一些质量考核制度建立之后在落实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安全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

安全责任意识全面贯彻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心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对于保洁服务人员来说,这方面更加欠缺,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培训流程控制还有待规范

培训流程控制在标准和程序的制定上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措施和方法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培训质量监控流程还有待完善。

三、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增强制度的落实

今后一段时间,将着力加强质量考核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从抓落实、抓实干着手,切实增强工作的成效意识、责任意识,把落实当成我们做任何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

一方面,通过张贴板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质量是生命、质量是关键”的责任感,使所有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提升质量意识。

(三)进一步规范流程控制

进一步规范管理、培训、服务、考核工作的流程,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每

一步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完善相关机制,抓好细节工程,通过过程的精细化促进结果的精细化,从源头上提升工作质量。

2015年“质量月”活动总结 围着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引导和动员全员增强质量意识,努力形成公司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抓质量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在为期一个月的“质量月”活动已喜降帷幕,这是公司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活动本着“全员参与、认真、严肃”的宗旨。为了不断追求和实现产品质量提升,保证公司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全面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增强人员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进而提高工作和产品质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各部门紧紧围绕崔瑞卿总经理在动员会议上的指示: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合理安排、积极参与、全面实施、逐步推进并不断完善,圆满完成了此次活动的各项具体内容与要求,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达到了可观的目的;回顾一个月以来的活动开展,为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提高部门人员责任心,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认真分析问题的症结,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拿出了整改的方案,采取了过硬的措施,扭转了过去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通过对相关制度的修改完善,使得各个工序都有标准而行,各车间的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现将活动有关事项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开展质量月活动,公司崔瑞卿总经理参与动员大会并讲话,对“质量月”活动开展作出了相关的精神指示!由生产部经理宣传“降本保效保安稳工作”和如何动员全体职工抓质量、如何运用质检手段抓质量、如何体现抓质量成效的工作安排,同时希望各部门做好宣传和落实,要求要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并宣布质量月活动开始,从而质量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二、编制了《“质量月”活动计划》

1、规划了活动时间;

2、成立了质量月委员会;

3、计划了活动事项;

4、核实了一对一的定点质量改进负责人;

5、制定了质量月中进步优胜者奖励方案。

三、编写了《“质量月”工作推进时间表》

1、所有质量月活动的事项、要求、完成时间、责任人均在“时间表”中已注明;

2、着重说明:

2.1、为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推进产品质量稳定、并持续提高,公司决定组织本次质量月活动。希望公司全体员工重视,共同积极参与、献计献策。2.2、希望产品服务中心下属各部门,充分利用本次活动发现和改进我们平常工作中的不足,改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

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员工责任心;完善工作流程。

四、开展了工厂标语的粘贴

如:推进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五、收集了员工对产品质量改进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所有问题的罗列

1、罗列了有关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设备、检验和常见的主要问题; 1

3、拿出了问题存在点的解决方案;

4、归属了完善问题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5、规定了完善时间。

六、整编了相关的产品检验标准

1、产品来料检验标准;

2、生产工序标准;

3、半成品检验标准;

4、入库检验标准;

5、出厂检验标准。

七、修改了《产品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书明确了各级主管部门质量职责、质量要求、质量奖罚办法。

八、召开了每周的质量专题会议

1、对下周质量月活动计划作指示;

2、总结上周发生的问题存在点;

3、对问题存在点讨论改进方案并通过组委会审核通过;

4、对下周工作的关键点控制和改进的措施做详细分析。

九、增强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各车间员工提高了自检能力,生产过程中加强了自检;

2、车间检验人员提高了检验的力度和频率,所有产品按照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并详细做好记录;

3、各车间主管严格管理车间的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十、进行了工人质量意识和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培训

1、在本质量月活动中掀起了学习的高潮,使员工树立了质量观念,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

2、质检员经常深入车间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杜绝了次品流入下道工序,出现废品协助车间查清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做好事故登记处理分析工作,坚持做到质检员检查常态化、制度化;

3、各车间通过各种形式(如:早会、过程检验时),开展了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

4、对操作工进行言传身教方式的操作培训,工人都加强自检,严格控制了产品质量;

5、坚持定期会议,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每天生产结束后,质检员对当天的生产和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并定期在车间对不

合格产品予以处罚并公示;使车间的质量整体有了一定的改观;

6、加强了职工的图纸识别培训,逐步培养了员工对图纸的识别能力。

十一、进行了在用检具、量具的校核

1、对车间员工进行了所有器具使用的培训;

2、对不合格器具进行了更换。2

十二、完善了工厂《管理手册》

1、程序文件

2、检验流程;

3、进货检验标准;

4、制作工序检验标准

5、入库检验标准(附检验表单)

6、出厂检验标准

7、出货包装规范

8、四不放过原则

9、培训资料

10、岗位职责

培训工作的质量 篇3

关键词: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策略

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大动脉,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在新时期为了使铁路企业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必要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铁路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及相关人员提起重视,不断优化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职工整体的综合素质,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实现铁路综合实力的增强,从而使铁路企业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1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现代铁路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上,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没有提起应有的重视。虽然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以及职工自身的不重视导致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切实发挥作用。现有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只停留在简单的集体培训,对于职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对于铁路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使用不能得到及时的普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1.2 培训缺乏针对性 目前,制约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铁路职工结构复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铁路运输相关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但是单位在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当中往往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导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效果难以提升。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机构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之前往往缺乏对职工实际情况的了解,培训教师不能亲临工作现场了解职工的学习培训需求,对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内容不了解,没有做好调查工作就设置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导致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不能满足职工的实际需求,培训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3 职工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不完善 制约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工作方式单一化。目前,培训机构在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时仍然采用填鸭式的集体授课、讲座的形式,没有注重员工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培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培训后的反馈工作也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严重降低了培训质量。

2 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对策

2.1 明确职工教育培训目标 高效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因此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明确工作目标。铁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职工的实际水平制定科学的职工教育培训目标。比如对于新员工而言,在进行培训时就需要强化对铁路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帮助职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还要针对不同职能岗位职工的工作需求制定系统的培训课程,明确侧重点,帮助职工熟练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员工自身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实现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目标。

2.2 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针对目前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的现状,需要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明确工作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方案,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首先,培训机构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时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切实了解和掌握职工的真实需求,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比如对于技术类的职工要加强对先进技术、工艺的培训学习,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带动铁路企业的创新发展;对于铁路企业的党政职工要加强思想政治理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大局意识;对于负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工作的职工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教育培训,加强案例教学,提高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这样有针对性的、规范的教育培训内容有助于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质量的提升。

2.3 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为了切实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流程,培训工作者要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制定职工培训计划,优化教育培训工作流程,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相适应,满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其次,培训机构要建立差异化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然后就是要完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总结、反馈和评估,根据反馈结果及时培训调整,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4 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改进和优化培训方式,转变传统的单向的、灌输式的培训模式。首先,在培训过程中除了可以采取传统的讲座、集体学习等形式之外,还可以组织职工进行参观学习,致力于提高职工的实践能力。其次,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结合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适当采取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多媒体教学培训等方式来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职工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皓,袁云兵.现代化的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优化与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37-38.

[2]孔令凤.当前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4(02):31-32.

培训工作的质量 篇4

2015 年12 月22 日全省蚕种质量安全工作培训会议在西昌市召开, 各市州蚕业站、质检站、蚕种冷库、部分蚕种场代表共计60 余人参会。会议通报了2015 年全省蚕种检验检疫、质量监管情况, 全年原种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率为99. 45% , 一代杂交种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率为98. 95% , 不合格蚕种及时进行了监督销毁; 总结了本年度实验室间比对, 解读了培训蚕种质检机构日常管理要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蚕种冷藏加工技术, 各蚕种质检站和部分冷库交流了工作经验。会议剖析了茧丝净度影响因素, 指出蚕桑产品 ( 包括蚕种、蚕茧、蚕桑综合利用产品) 的质量安全是当前及今后蚕桑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会议安排布置了2016 年工作, 要求在新的一年, 要紧紧围绕全省农业中心工作, 围绕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围绕农民增收, 依法按标开展蚕种检验检疫和冷藏加工, 强化蚕桑产品的规范生产和质量监管, 提升蚕业效益, 促进产业发展。

培训工作的质量 篇5

为适应上海监狱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民警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宝山监狱牢牢把握局党委2012年“巩固、深化、提高”工作基调,具体明确“理念引领——培训操练——专业拓展”的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效果。

一、坚持理念引领,围绕警务强意识

警务管理是监狱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部分民警在思想认识、行为养成、工作作风、创新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监狱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从树立和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理念入手,求得民警广泛共识。着力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针对民警思想有所懈怠、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等问题,监狱通过组织开展团员青年开展“岗位成才”青年论坛、邀请局老领导王飞来监与民警交流老一辈的艰苦创业史、开展“拥抱监狱工作”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安排民警实施野外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民警工作热情,提高了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着力增强民警规范执法意识。针对民警日常行为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少数行为散漫、执法用语不规范等现象,先后在全监范围开展民警队列会操大比武、争创内务示范点、执法规范用语考试等针对性的练兵活动,促进了民警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升,民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着力增强民警安全稳定“首位意识”。针对民警危机意识和敌情意识淡薄的苗头,组织防暴队演练,并联合驻监武警部队开展防逃、人质劫持等实战演习,各监区、警卫队还联合业务科室组织消防、应急疏散、医疗救护等实战演习10余次,参与民警3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民警应急处突的能力,增强了“安全稳定为天”的意识。着力增强民警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发展,针对民警在重大项目推进中的惰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每季度邀请专家学者来监开展“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的“三新”知识讲座,同时组织中层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学习先进,增强比、学、赶、超的压力和动力,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注重培训操练,围绕实务强业务

只有苦练“内功”,增长本领,才能切实破解现实难题。为此,监狱牢牢抓住培训操练这一关键环节,努力丰富培训工作内涵,促进民警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在培训内容上,监狱以岗位培训与实务操练相结合,围绕新版计分考评制度、新刑诉法、罪犯立管专控等实务操作开展培训10余次,着力提高民警实践能力。在培训方式上,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培训分中心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将课堂设在罪犯改造现场,积极探索安全警戒课程教学,在增强培训效果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评比和情景模拟讲评,突出民警对制度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强化应知应会考核,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在培训师资上,除兼职教官外,培训分中心积极搭建青年民警讲师团重要平台,鼓励参与教学培训,同时还邀请局业务处室领导和高校教授来监授课,多层次化的授课,进一步满足了监狱民警的培训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有效提高了民警的实务操作本领,并解决了一些制约监狱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三、着眼专业拓展,围绕基础强能力

监狱紧密结合实际,将民警专业拓展摆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位置,引导民警从最基础、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持续进行探索实践,力求民警在专业上取得拓展。规范工作标准流程,为专业拓展打下基础。今年是基层基础建设年,分中心以规范教学教案为抓手,按需设课,积极开发新课程,收集整理工作案例,开展精品教案评比,其中一监区“安检工作法”和九监区“夜执勤工作法”已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推广和应用,有效促进了监狱精细化水平。明确民警岗位职责,为专业拓展铺平道路。深入开展知人、知面、知心“三知”活动,促进民警扎实做好犯情掌控工作。进一步提高练兵标准,开展了罪犯背点名、承包监组和立管专控罪犯的信息掌控比武、心理矫治工作评比,民警参与率达98%,合格率达100%。实现“三种状态”科学转换,为专业拓展创造条件。围绕两级管理体制的深化发展,组织全体监区民警开展了“三种状态”下民警履职能力专项培训,实现警务运作现场执勤、业务工作和值班备勤“三种状态”的科学有序转换。精选攻坚突破重要课题,为专业拓展注入活力。立足“连明个别教育工作室”,开展个别教育经验论坛,组织个案分析评比,培养教育改造能手。同时,成立“三分”工作课题研究小组,探索不同类型罪犯的管理模式和分类矫治,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警察队伍。

对监狱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学习培训,没有任何组织可以不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监狱押犯结构的日趋复杂化,新招录民警的大量补充,使监狱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而首要标准的提出,又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监狱在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责任要求及监狱工作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监狱工作已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转变,这对监狱民警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期待。抓好民警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民警队伍思想素质,增强民警队伍工作能力,关心民警队伍成长进步的重要环节,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程,事关监狱事业的大局。在当前我省民警教育培训中,已初步形成了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省级司法警官学院和各监狱培训机构共同组成的监狱警察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其中由省局等上级机关组织的教育培训因其时间短、周期长等种种局限无法成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更多的是需要各监狱自行组织对民警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各监狱也纷纷加大了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既提升了民警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了民警队伍三化建设,又促进了监狱事业的稳定、改革和发展。但是,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狱民警队伍,提高监狱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效能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目的被动。

(二)教育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学非所用。

(三)教育培训方式单一,教育培训质量低。

(四)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不完善。

(五)工学矛盾突显。

(一)对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二)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三)工学关系不协调。进一步提高民警教育培训质量,就必须更新教育培训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从而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实效性。

(一)深化认识,创新教育培训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制约着行动。创新理念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培训内容、方法、激励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对教育培训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树立与教育培训工作相适应的理念:一是树立教育培训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的理念,即明确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事关监狱工作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监狱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从整体上营造民警从业危机感、竞争的压力感和展望未来的求索感,使民警认为来参加培训是为未来投资,是为生存而学,为发展而学,主动要求参加教育培训。二是树立参加培训就是工作理念。即参加培训就是工作,学习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三是树立提高学习力理念。即教育培训中注重培训学习能力,使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学习、会思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丰富内容,强化教育培训针对性当前,监狱教育培训内容设置,考虑到培训的目标任务与民警多样化需求的不对等性,建议围绕民警的实际需要、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充分调研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设置菜单化的培训课题,既有必学的、又有选学的,让民警自主选择参加培训。即可实行制度,将政治理论、警体技能、讲评教育、应急处置四项为必学内容,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刑罚执行、狱内侦查、生产管理、学历教育及其它知识更新、能力拓展项目等列为选学内容,每名民警每年必须从中选择个科目进行培训。监狱在每年初即发放《民警培训需求调查表》,找准广大民警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情况,研究确定每年的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这样,必学重在巩固靠得住、选学重在提升有本事,两者可达到有机结合。值得强调的是,自主选择培训相对于组织抽调培训而言,充分考虑不同受训对象身份、职位、学识层次等差异强调个性多、共性少,具有自主性、菜单式、实用型等特点,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其目的同样是为了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用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新经验、新技能、新本领教育、培养、训练民警,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警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民警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改进方式,增强教育培训吸引力近年来,各监狱在结合实际地不断探索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一是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学模式。一些民警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成为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行家能手。因此,我们的一些教育培训科目,完全可以由我们身边的同志来担任,并且很多时候他们的讲授非常贴合监狱实际,可以起到让受训者现学现用的实效。用本单位的同志作师资,不但可以非常客观有效的解决教育培训人员不足的实际困难,而且身边同志走上讲台,对听课学员无疑是极大的激励。二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对监狱自身无法完成的培训科目,要充分依托社会高等院校、各级党校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民警教育培训,加大多元化、开放式培训力度,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到监狱作为培训课程的教师。鼓励民警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如汉王山监狱就与宜宾学院法学院联办了法学本科函授班,为民警教育培训创造了又一途径。三是启用网络化教学培训模式。实践中,工学矛盾这一突出问题,始终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而且随着监狱布局调整、体制改革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单位普遍存在警力紧张、任务繁重的状况,成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一大难题。而目前,较多的监狱已建立了局域网办公平台。要实现监狱民警全员受到教育培训的目标,可大胆引进和探索网络教育培训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构筑本监狱网络培训项目平台。另外,建议省局在党政网上建立资料库和在线学习网站,全天候向监狱民警开放。民警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自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既满足民警对知识全方位、开放式需求,又不影响日常工作,能够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刚性考核,提升教育培训实效性目前,制约监狱教育培训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考核奖罚力度小,缺乏刚性规定。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增强民警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严格培训效果的考核考评。检验民警学习效果,必须把述学、考学、评学、督学工作刚性化,坚决防止走过场现象。述学,是指在考核、任职考核时,要求民警必须阐述通过培训学习取得哪些收获,应用学习所得指导工作获得哪些成就。考学,是指组织培训的部门要硬化考试程序,在每次培训结束后要实行严格的考试,并把真实的成绩公布于众,凭过硬的成绩才能过关。要通过动真格的考试,让那些忽视培训的民警不得不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评学,是指建立民警教育培训档案,认真落实培训登记制度,对民警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成果及时做出确当的评价,并如实记录在册,供组织人事部门参考。督学,是指建立一套严格、科学、有效的督学制度,定期抽查民警学习笔记,统计每个民警撰写的学习心得或调研文章,促进民警端正学风,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二是要加大对培训成果的应用力度。《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监狱应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把民警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纳入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真正把民警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核、转正定级、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警衔晋升的一个重要依据。尤其对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的,要坚决取消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警衔晋升等资格,强化教育培训的约束力,促使民警由怨学、怕学变为要学、想学。总之,监狱工作正处于变革大潮之中,向着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大步迈进。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监狱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这样才能跟能上监狱事业前进的步伐,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业务精通的监狱民警队伍。江西省女劳教所突出“三抓”“三夯实”推进场所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活动

江西省女劳教所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场所规范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采取多项举措夯实素质基础、管理基础和廉能基础,推进场所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突出抓好学习教育,夯实素质基础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凡进必训”、“凡晋必训”、“定期轮训”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培训任务,组织开展劳教(戒毒)业务培训和心理咨询师培训,积极探索民警岗位练兵常态化形式,构建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教育(戒毒)矫治、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急处置“四支骨干队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认真落实“周一学习日”制度,在全体民警中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总结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方式、方法与手段,力求取得最佳活动效果,不断提高广大劳教人民警察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突出抓好警务行为,夯实管理基础着眼于全面打造民警的规范形象,我所8围绕民警管教方法、现场管理、队列指挥、安全防范等方面工作,进行了统一标准,规范警务运行。推进民警的警务规范化建设,提升民警规范化意识,树立规范形象;认真抓好日常管理,从规范民警带值班、安全检查、直接管理、重点人员管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细化工作流程,通过警务督察、值班督查、工作检查、业务考核和“周讲、月评、季考”等形式加强督促指导,纠正管理行为不规范现象,规范民警的日常行为,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所领导的率先垂范性和党员先进性,积极引导民警将规范化管理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的工作方式坚持下来,贯彻下去,努力在规范管理上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突出抓好风险防范,夯实廉能基础进一步加强岗位风险防范教育,深入查找在执法思想、执法行为、执法纪律、执法规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撰写个人剖析材料,进一步强化了民警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举办廉洁从警专题讲座,召开公正廉洁执法专题讨论座谈会,着力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突出抓好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六条禁令”,认真落实“四个一律”和从严治警、从严管理的各项纪律要求,切实加强关键要害岗位、重点环节的专项督察,督促民警依法履职,确保全年无执法错案,不发生民警违法违纪案件,提高廉洁执法、规范执法水平。

对教师培训质量问题的思考 篇6

一、教师培训市场的短期行为是影响培训质量的根本原园

当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的准入机制有待完善,没有设定严格的准入资格标准,也没有规范的行业自律准则,那些但凡能够与教育沾边的组织机构都急着从杯中分“羹”,有些教育公司甚至想着从中“捞一把”就走,这种“掘第一桶金”的非理性的短期行为破坏了潜在的游戏规则,导致教师培训市场出现恶性循环。具体表现为:一是,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了培训机构的主要目标,为了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几乎无暇顾及培训质量的提升。二是市场培育成本太高,几乎没有哪家培训机构愿意为市场培育“买单”。教师培训管理往往被简单化成了培训实施的管理,培训活动日趋程式化、平淡化,重复培训现象严重。三是劣质培训驱逐优质培训。劣质培训以“短、平、快”为主,培训的成本明显偏低,而培训需求者因信息不对称,往往无法事先辨别培训活动的质量优劣,所以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常常是以培训收费作为第一考虑因素,从而出现劣质培训驱逐优质培训的现象。

二、培训机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培训质量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资质水平较低的教师培训机构自身运营成本较低。他们几乎没有专业的培训师,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很少对培训需求进行科学分析,主营短期教师培训,培训项目单一,培训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运营成本低,资质水平较低的教师培训机构便有能力给优质培训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提供较高的价格,从而抢占了教师资源的优先使用权。由优质培训资源带来的“名人效应”有助于提高市场宣传的效果,为低资质培训机构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其带来盈利和生存的空间,从而刺激更多的低资质机构加入教师培训行列。资质水平低下的教师培训机构的迅速增加,使得原有的教师培训机构的资质水平更加参差不齐。由于这些低资质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低下,极易产生对优质培训资源滥用的现象,许多机构不闻不顾培训客体的需求,一上来就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大搞讲座,此类培训不仅培训目标不明确,有时甚至连个培训主题也没有,授课专家只管“滔滔不绝”的讲授即可,至于学员的反馈意见是什么,就只能“静候佳音”了,最终造成“教师培训是个‘筐’,杂七杂八往里装”的弊病,也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原因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短缺,造成我国能够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相当有限。广大教师日益增长的培训需要与教师培训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培训工作的质量 篇7

一、以制度保障为前提, 筑实校长专业化发展之基

(一) 明确校长专业化发展目标

因人因校制宜, 从长远发展考虑, 为校长专业化发展制定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坚持每学年、每学期为校长阶段性发展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 并出台可行的操作措施。如, 对不同层次的校长培训需求进行差异性的分析, 并根据校长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不同的定位。近期要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专家性校长引领者, 未来五年校长要100%的完成提高培训, 同时提高参加高研培训的比例, 并有相当数量的校长完成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习, 取得学位。有一定数量的校长走进教育专家的行列, 成为西岗校长专业化建设的带头人, 形成区域雄厚的教育专家群, 支持西岗教育发展的人才库。

(二) 丰富专业化的培训形式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 从校长专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出发, 认真把握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采取常规培训与自主提高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片区+校群”管理与名师带徒相结合, 论坛研讨与个别分析相结合, “以会代训”与“以课代训”相结合, 区内挂职与异地挂职相结合, 大会交流与网上互动相结合等形式, 提高校长专业培训效果。提升校长对学校和课堂建设的专业领导力、强化校长对小班化高效课堂建设的整体驾驭力以及对校本和学科建设进度的把握力。

(三) 强化专业化培训的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规定对校长专业培训由党委办公室牵头, 进修学校培训部门、各校长工作室、校长发展学校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机关相关部门负有协调、指导的责任和任务。明确分工。规定党委办公室根据任务规定和局领导的适时要求, 制定校长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培训方案, 依据情况变化适时提出调整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规定督学室督导检查学习培训计划的落实, 并做好与培训有关的协调沟通工作;规定教师进修学校要根据局党委的要求, 秉承教育培训规律, 依据上级业务部门指示, 参考过去实践经验, 结合西岗校长专业化发展实际, 科学论证, 组织制定学习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年度的具体执行计划, 并按时间节点向局党委汇报专业化发展培训的计划进度和任务落实情况;规定校长发展学校, 名校长工作室作为专业化发展培训手段的有益补充和实践平台, 应对校长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四) 完善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

一是建立党委议训机制。党委坚持每半年召开专门会议, 研究相关事宜, 做出对部分培训任务的调整和对培训有效的分析汇总, 确定对校长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的表奖和学习培训经费保障要求等。二是建立学习检查机制。为每名校长配发校长发展学校研训手册, 党委办公室还要定期检查学习培训计划、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等。三是建立高端研训机制。一方面每年组织校长到外地学习考察, 促进其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为校长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四是完善奖惩机制。规定每年年底或一个工作阶段对校长参加专业化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对专业化发展状态进行评估, 寒假开学后召开会议实施奖惩。

二、以开展读书研修活动为手段, 走实自我专业提升之路

近年来, 西岗教育局积极探索实践, 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把在中小学校长中开展读书研修活动作为常规培训的重要补充, 解决了校长专业化发展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读书研修活动达到了认识上的空前一致, 有思想基础

从2008年开始, 西岗教育局在局长李生滨的倡议下, 系统内开展了读书研修活动。经过近四年的努力, 西岗的读书活动, 已经成为校长、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成功定制和重要途径, 思想认识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全体校长以读书研修为手段、为动力, 不断深化自我专业意识, 把读书研修作为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 作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 作为把握教育前沿动态的最佳手段, 作为同名家进行思想碰撞的桥梁, 达成了共识, 养成了习惯, 形成了机制。

(二) 读书研修活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有组织保证

西岗教育局党委重视校长的读书研修活动, 出台了意见和措施, 加强了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 局领导还亲自担任读书领导小组组长, 并先学一步, 常常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新情况, 教师专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指导调整学习进度, 对学习活动做出安排, 并积极引导、解读、介绍学习书目, 提出领会思路和学习要求。如, 2008年系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引导校长从前苏联教育专家的名著中获取教育真谛, 感悟教育精神, 揭示教育规律, 筑牢了校长做现代教育家的思想根基

(三) 读书研修活动得到了机关的有力指导, 有措施跟进

每年机关都要根据局领导的要求, 拟定具体的年度计划, 规定读书奖惩办法, 提供相应的保证条件, 如集中购买书籍, 配发学习笔记, 创设月例会交流平台, 编印校长读书体会交流文集, 向重要教育期刊推荐好文章, 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网上阅读交流等。近几年, 校长在核心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参加各级各类专家论坛百余人次, 交流经验心得300多篇。机关保障措施的有力跟进, 使西岗校长的读书研修活动效果明显。

(四) 读书研修活动赢得了全体校长的积极响应, 有群众基础

西岗在校长中开展读书研修活动, 其深层意义在于引领校长增强内生动力, 提升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事实上, 从2008年倡导读书研修以来, 西岗校长无一例外地投身其中, 不少校长除了局里指定的研读书目外, 还自加压力选读了其他书目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每名校长读书平均在7本以上, 每年校长用来读书的时间, 大概在800小时左右, 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校长的专业水准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变化。可以这样认为, 小班化高效课堂建设成果的生成和推广, 西岗小班20条等建设经验的形成, 凝结着校长们的智慧和汗水, 西岗开展读书研修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以“一室一校”建设为纽带, 务实专家个性化引领之举

近年来, 西岗教育局有组织、有策略、有计划的进行了推动本地区校长更快更多地走进名校长行列的思考和实践。一是研究思考利用本地区名校长这个“本区专家”资源, 引领带动全体校长成长进步的途径, 从保证长远需要出发, 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二是研究思考利用本市教育名家这个“高层专家”资源, 助推校长成长进步的办法, 从实际需要出发, 成立了“西岗校长发展学校。”

(一) 积极推进“名校长工作室”建设, 注重发挥“本区专家”的实效性引领作用

2008年西岗区教育局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 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意见》, 明确规定了工作室活动的组织原则、活动形式、具体措施和相关保障要求, 为工作室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了保证。

1. 坚持活动经常, 保证实效性。

西岗“名校长工作室”坚持活动经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求“本区专家”带领全体校长高度关注课堂, 不断指导、引领和规范全体校长的课堂行为, 学会发现、判断和解决课堂问题, 本着“一切问题因课堂而生, 解决问题服务课堂”的理念, 带领校长自觉做到, 时刻把课堂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阵地, 磨砺专业本领的舞台。

2. 采取“双轨制”运用, 增强实效性。

一方面坚持按传统方式开展活动, 即由“本区专家”组成七个活动小组 (工作室) , 采取“带徒弟”的办法, 围绕教育教学管理、校本研修、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等内容展开传、帮、带, 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现实问题上, 增强实效性。另一方面, 坚持“教育协作片”建设, 就是形成以中学名校长或中学骨干校长 (“本区专家”) 牵头引领, 以中学名校为轴心, 学区内中小学校共同参加, 校长共同参与下的“片区+校群”建设格局, 主要任务是研究探索学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研究探索学区内学校间教育教学互补互动的有效形式;研究探索升学转换过程中,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衔接对接和实践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 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有效办法。

(二) 积极推进“校长发展学校”建设, 注重发挥“高层专家”的个性化引领作用

2011年初, 西岗区教育局出台了《西岗区中小学校长发展学校课程方案》, 方案对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研究性学习特点突出。

一是课题设置体现研究性。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每年业务部门根据局领导指示, 上级要求和校长专业发展需要, 以及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 提出研究课题, 并由专家组织论证, 形成课程方案。今年共设立五个专题, 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家校沟通、道德教育、学校评估。二是学习过程体现研究性。西岗校长发展学校课程方案中, 每个专题都设立了一个重要环节, 就是由专家推荐指导校长研读一本与主讲专题有关的教育专著, 要求校长结合实际独立思考自主探求, 提出有价值的个性观点和困惑问题, 同时在小组会上集体亮相、发表意见, 共同参与讨论。三是培训成果体现研究性。通过专家培训引领, 让校长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形成一种专业自我发展意识, 营造出一种创造力、领导力生成的氛围。通过校长发展学校的培训, 校长们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学校、观察课堂, 制定出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和课堂观察手段。

2.个性化培训特点突出。

培训工作的质量 篇8

(一) 鉴定规模不断扩大, 服务对象基本覆盖农机行业

从鉴定规模看, 2001年江苏省鉴定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仅1500人, 此后鉴定规模逐年扩大, 2004年突破1万人, 2006年突破2万人, 2007年达到3万人次, 此后一直稳定在3万多人次;从服务对象看, 2001年起步阶段主要以农机维修人员为工作切入口, 后来逐步拓展到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插秧机操作工、农机经营服务人员、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农机生产流通企业三包服务人员、农机相关院校在校学生、农场职工等等, 服务对象基本覆盖了农机行业。

(二) 与农机化工作紧密结合, 工作影响力逐步提升

2003年, 在调研的基础上, 江苏省提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维修网点审定、农机跨区作业、农机安全生产、高性能机械示范推广、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等农机化中心工作相结合, 简称“五个结合”的工作思路。“五个结合”推动江苏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跨越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逐步与其他农机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随着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逐步扩大到与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等农机化其他工作结合, 相互促进, 实现双赢。另外, 为扩大工作影响力, 2006年来, 联合省总工会、省人社厅, 成功举办了四届全省农机技能竞赛, 均被省总工会列入当年全省职工十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吸引了基层农机从业人员的广泛参与, 激发了农机从业人员学技术、学技能的热情;得到了部、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引起了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涌现了一批农机高技能人才 (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 3人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13人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 ;提升了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影响力。

(三) 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基础建设不断夯实

培训体系方面, 建立了1个国家级示范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训基地、13个省重点培训基地 (市一级) 和80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县一级) , 省、市、县三级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基本健全。

鉴定体系方面, 全省建立由1个省总站、4个鉴定站、10个工作站组成的省、市两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网络。

鉴定队伍方面, 拥有在职考评人员300多名、质量督导员100多名、技术专家20多名, 基本做到每个县 (市、区) 拥有3名以上考评员、1名以上质量督导员。

基础设施方面, 近几年, 江苏省积极利用农机化有关项目, 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基础设备建设, 不断提升培训鉴定机构的服务能力。另外, 还利用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项目、规范化农机校建设、拖拉机驾校示范评比等, 促进培训、鉴定机构自身投入, 夯实基础建设。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蓬勃开展的各类农机培训的支撑, 如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培训、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拖拉机驾驶培训、农机管理和科技人员培训等, 形成了以培训带动鉴定, 用鉴定检验培训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工作局面。

随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 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新机具、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高性能机具的快速增长, 农机安全生产的形势等, 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培训鉴定工作力度;另一方面由于农机手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认知度较低, 参加培训鉴定的主动性不高, 自费培训鉴定更是不积极, 导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持续发展的后劲缺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成为当务之急。

借助国家和江苏省相继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的东风, 我们主动与省财政沟通, 提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设想, 力求推动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 2012年3月6日, 省财政厅、省农机局印发《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 规定从2012年5月1起, 对经鉴定合格、取得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本省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奖励补助。《办法》分为总则、奖补的对象与标准、奖补资金的分配与兑付、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附则等五章, 共20条。

(一) 获证奖补政策主要内容

1. 奖补资金使用原则。

一是普惠均等原则;二是结果导向原则, 将农业部核发的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农机从业人员享受奖补资金的依据;三是终身培训原则, 5年内可以享受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奖补政策各1次。

2. 奖补对象。

经江苏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 取得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本省农机从业人员。

3. 奖补标准。

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 奖补600元/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 奖补1000元/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 奖补1200元/人。

4. 奖补资金兑付。

第一步, 申请。本人直接申请奖补资金, 也可由培训机构代办申请。第二步, 审核。县 (市、区) 农机部门初审、汇总, 提交同级财政部门。第三步, 兑付。同级财政部门复审, 直接将奖补资金通过一折通发放给补助对象。

5. 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

奖补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截留、挪用。申请、审核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应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不得以虚报、冒领、伪造等手段骗取奖补资金。

(二) 奖补政策后的工作做法

1. 抓组织领导。

省、市、县三级农机主管部门均成立了获证奖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初, 制定实施方案, 召开专题会议, 宣讲政策内容, 分解落实任务, 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 明确工作措施和要求, 推动工作稳步实施。

2. 抓政策宣传。

邀请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对获证奖补培训现场、典型人物事迹进行采访报道, 提升农民机手对政策的认知度;邀请农机、财政部门领导主讲培训班“第一节课”, 向农民机手详细宣传政策内容、工作流程及有关要求;各地还通过农机化信息网、悬挂横幅、张贴公告、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群发手机短信, 结合购机补贴、科技入户、新机具推介会等形式, 大力宣传获证奖补政策。还专门编印了近千册《获证奖补政策宣传册》, 供基层农机部门学习参考。

3. 抓基础建设。

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围绕近几年职业技能鉴定新要求, 结合获证奖补政策, 出台了《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细则 (试行) 》, 对培训鉴定机构职责、培训鉴定程序、队伍管理、监督检查等作了详细规定。二是重新认定培训基地。根据获证奖补工作实施提出的新要求, 重新确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申报条件。经各县申报、各市复核和省局审核, 全省重新认定了80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三是加强鉴定队伍建设。2012年4月, 江苏省举办考评员培训班, 150人取得考评员资格。2012年11月, 江苏省首次举办考评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 100名考评人员学习了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法规、政策、基本理论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细则和获证奖补政策, 并观摩了职业技能鉴定现场。2013年8月, 江苏省积极争取举办了一期质量督导员培训班, 有90多人通过质量督导员资格考核。四是开发使用获证奖补管理软件。2012年, 为适应获证奖补工作要求, 江苏省专门开发了“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管理系统”, 省、市、县三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信息联网。系统的开发使用, 实现了奖补资格审核、数据即时统计、实时查询监督三大功能。

4. 抓工作规范。

明确培训和鉴定机构职责, 实行培考分开;督促鉴定机构严格执行鉴定工作程序, 抓好重要环节, 要求初级工鉴定异地考评人员不少于1人, 中级工鉴定异地考评人员不少于3人;督促规范使用获证奖补管理系统。省总站落实专职人员, 对核心环节严格把关。

5. 抓监督检查。

一是日常检查, 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亲临培训、鉴定现场, 进行检查指导;二是督查指导, 2012年组织对40多个地区获证奖补工作进督查, 进一步统一思想, 掌握情况, 了解问题, 指导开展工作;三是检查验收, 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查看资料、电话抽查等方式, 组织对2012年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验收。

2012年, 全省共有2万多名农民机手经培训鉴定, 享受省财政奖补资金1500万元, 农机手实现了免费培训、免费鉴定。2013年,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被纳入江苏省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 要求每年组织农机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次以上。省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首批安排1800万元, 下达获证任务25880人次。截至目前, 江苏省已开展获证奖补培训鉴定2.5万人次以上, 预计全年将有3万人次享受奖补资金。

总之, 通过获证奖补政策的实施, 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学技术、学技能的积极性, 培育了一支新型职业农机手队伍。同时, 也为江苏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推动江苏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进入了质量优先、兼顾规模的平稳发展阶段。

三、江苏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情况

鉴定质量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生命线, 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的实施为狠抓质量提供了新契机, 也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 江苏省从技能培训、工作规范、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检查考核等多个环节, 力促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不断提升。

(一) 强化技能培训

掌握培训需求。培训前开展调查摸底, 摸清农民机手的培训需求, 保证培训内容安排与农民的需求吻合。

创新培训形式。摒弃“灌输式”教学方式, 对照模型、对照实物, 边讲解、边演示、边答疑, 实现教、学互动, 提升培训效果。

推动培训到基层。积极开展校企、校社、校校合作,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推动培训教师、培训器材和培训课堂“三进村”。

延伸培训服务。培训结束后主动征询培训建议、意见, 建立培训后续服务热线电话, 及时了解服务需求,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 强化鉴定工作程序

省总站严把职业技能鉴定四关:一是把好鉴定计划申报关。每月底督促鉴定机构上报下月鉴定计划, 掌握工作进度。二是把好鉴定试卷申请与接收关。每期鉴定前, 鉴定机构须提前上报试卷需求报告。鉴定机构接收好试卷后, 须反馈试卷接收回执。三是把好办证资料上报与审核关。对照鉴定计划、试卷申请以及获证奖补管理系统网络数据, 认真审核鉴定办证资料, 对不符合要求的, 坚决予以退回;四是把好证书核发与登记关。对农业部下发的证书, 逐一登记证书编号, 保存归档。

(三) 强化软硬件建设

利用全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规范化学校建设等项目, 每年争取省级资金100多万元, 扶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 添置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以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机具, 同时带动市县两级每年投入600多万元, 夯实培训鉴定机构硬件基础。

开发教学课件和模型。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 联合高等院校和农机企业, 开发四缸柴油机、轮式拖拉机底盘教学模型以及《农机安全法规》《发动机运用与维修》等8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已全部发放给各农机化学校, 教学模型已配送给首批25家农机化技术学校, 2013年还将免费配送30家农机校。

开发培训教材。承担了农机行业第一本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编写工作, 累计承担和参与编写了10多本培训教材。另外, 还参与了多个职业标准、鉴定题库开发工作。

(四)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 江苏省每年组织开展市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师资培训, 市、县也结合实际, 积极组织开展师资培训, 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更新知识, 提高能力。

(五) 强化检查考核

每年组织到培训基地、鉴定 (工作) 站, 对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规范执行情况、档案资料和学员满意度等进行全面检查, 并对照检查评分表进行打分。检查结果与评比表彰、项目任务下达挂钩, 促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范发展。

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 篇9

关键词:企业 员工 培训 质量

一、前言

在企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人员要素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企业培训是提升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起到思想熏陶、行为改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等作用。随着产业的结构调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技术和工艺的应用、生产设备的更新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进步,员工培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二、企业培训质量不高的原因浅析

企业培训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何确保培训质量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在员工培训工作上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费用和时间,但并没有对生产经营管理产生预期的效果,或者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企业管理者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培训管理不力的情况,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如只是被动地完成主管部门的规定或要求的培训,只为完成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经费使用,或将培训当成形象工程,或认为培训是对员工的恩赐,甚至看作是企业的负担。

培训的目的性不明确,受训人员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和应用脱节。如不能准确把握技术水平进步、国家政策法规变更、行业标准更新等信息,对企业发展目标和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不能发现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或者是受训人员选择不当,培训教师对企业的现状不太熟悉,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活动脱节,培训的方式、方法不适合等。

培训过程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培训结果缺乏客观的考核、评估,导致培训质量无法有效控制。如疏于对授课质量的监督而使讲课随意,疏于对受训人员学习状况的监督而使学习随意;对培训后受训人员的态度、行为是否改变,工作能力、绩效是否提升,对企业内部是否产生积极影响等缺少客观有效的评估,甚至没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

三、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

1、充分认识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建立规范的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中的人员要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员工所具有的能动性和高增值性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唯一起创新作用的因素,而培训是提高员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措施。因此大多数优秀企业通常都有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通过坚持不懈员工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智力支撑。同时使员工认同企业的理念,进而达成共同的企业文化和理想,并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

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企业只有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才能让培训走上正规化道路并发挥最大的效果;依据企业的现状和长期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企业培训工作,使培训持久有效地进行,才能保障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必备动力。无论企业长期培训计划还是其中一个培训项目,都应从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师资选聘、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的各个方面,形成标准化的、明确化的运作流程,以保证培训项目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2、切实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

企业培训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工作。在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现状以及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技能测试或岗位考核等方法对比分析员工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高低,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或潜在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并对培训项目进行系统设计。

做好培训需求分析,能有效防止无效、低效的培训。培训需求分析一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工作要求的变化、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培训需求;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或岗位对员工态度、知识、技能的要求,通过部门意见、技能测试或考核、实地观察或访谈等方式,找出现有人员的主要差距及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分析培训需求。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员工经过培训后,在态度、知识、技能各方面应达到何种具体的标准,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只有培训目标明确、合适,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3、设置合理的培训课程,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手段

培训课程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员工素质来设计合适的培训课程。根据企业或岗位对员工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找准培训课程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结合点,针对差距,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要重视顺序和范围两个问题,顺序即培训内容在垂直方向上要合理安排,通过合乎逻辑的步骤逐步展开;范围即培训内容在水平方向上要精心限定,使內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技能的培训,而是综合的素质、素养的培训,因此如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也是每个培训项目不可或缺的内容。

企业培训面对的是企业员工,因此要突出训练教学,将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员工能力因材施教。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教与学的结合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综合传授式、互动式、体验式培训的优点,灵活采用讲授、讨论、实例研究、游戏、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方法,让员工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培训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在企业培训中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如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或通过动画、仿真的形式进行培训教学,可以使受训者便捷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规范。

4、重视培训的考核与评估

培训评估工作是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评估方法,对培训质量进行有效的考核与评估,可以判断培训的有效性,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如培训需求预测是否准确、培训管理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员工技能水平是否达到培训标准、行为是否改变等等。

培训评估应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从培训项目中收集信息和数据,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培训的价值和质量做出判断。评估标准的制定要以培训目标为基础,与培训计划相匹配,有一定的可信度,并具体、可操作。培训评估常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即反应层评估用于评价受训者的满意程度,学习层评估测定受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行为层评估考察受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和工作行为上的变化,结果层评估衡量培训对企业带来的具体而直接的贡献。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互相依赖,共同构成了培训评估的核心内容。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培训评估也只是停留在反应层和学习层,很少有企业能够推进到行为层评估和结果层评估,因此也就难于对培训效果做出全面、科学的判断。

5、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作为被培训对象,是培训的主体。培训要以促进员工的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只有尊重、信任员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选好培训对象可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应把综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又具有较强事业心和上进心的员工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企业培训要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并建立与之相应的激励制

度。通过培训,不仅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同时培养员工终身就业能力;通过激励制度,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协调一致,企业与员工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才能使培训活动的效果和收益最大化。

企业培训针对的是在职成人的培训,其特殊性在于受訓者具有经验丰富、分析能力强、要求尊重、压力较大、基础知识薄弱、层次差别大等特点,因此必须尊重成人教学规律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培训教学中,应以技能教学和操作训练为主,运用教学互动充分发挥个人长处,针对不同层次实施个性化教学,理论教学紧扣工作实际,重视交流和沟通,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

四、结语

企业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措施,也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提升工作能力重要途径,只有在建立完善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证培训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上一篇:关注社会与生活下一篇:新闻人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