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

2024-05-15

农村学校体育(通用12篇)

农村学校体育 篇1

摘要: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学校体育在发展, 但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尤其是思想认识水平已成为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问题;教育观念落后、体育经费不足、师资缺乏等因素是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学校体育要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和思想品质”的教育目标, 必须改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学校体育是实现青少年全面健身、接受基础教育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教育进展如何, 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更关系到他们今后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个性的协调发展, 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积累过程。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 以及各项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行,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的学校体育事业仍然发展缓慢, 体育经费不足、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观念落后、体育师资贫乏等这些现象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普遍的现象, 根据农村学校的现实特点, 提出了一些建议, 旨在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进一步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事业。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20个县市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130份, 收回问卷118份, 剔除无效问卷10份, 有效问卷为108份, 有效率为85%。

2 调查结果与不足

调查显示, 在各类农村学校中, 体育课正常开课率:完全中学和中小学达到90%, 初级中学和乡村小学达到80%左右。尤为可喜的是村小及村教学点的开课率已达70%左右。这说明各地教育部门在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方面给予了实质上的重视。在“两操”方面, 农村学校开展早操率达65%左右, 其中完全中学达80%左右, 村教学点为50%。在课余训练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80%的农村学校参训学生文化成绩在提高, 说明体育活动对学生文化课学习有促进作用, 也表明大多数农村学校比较重视参训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已形成农村课余训练的良好势头。在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近些年通过培养和培训, 专职体育教师已达51.8%。体育教师的学历和合格达标率比前些年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一批青年体育教师的充实, 为农村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纵观整个山东省农村体育的现状, 虽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与国家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 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 部分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清除。重智力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 对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工作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 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得不到保障, 经常被挪作他用, 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已无法得到保证。可以说滞后的体育观念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教学目标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师争论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教学体系, 学生的体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教师心中没有把握。同时, 专职体育教师缺乏, 对于是否开设体育课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显得较为随意,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2.2 体育师资缺乏, 教师队伍不稳定

调查显示, 体育教师师资缺乏的表现首先是数量不足, 其次是兼职过多 (见表1) 。

通过调查发现有66.36%的农村体育教师思想不够稳定, 并有转行, 跳槽的愿望和思想。其原因是: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 但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还是缺乏足够的理解, 认为体育教师是“孩子王”, 这严重伤害了体育教师的自尊心。 (2) 在偏僻的农村, 体育教师与其它任课教师在生活福利上存在着不平等现象。 (3)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差, 生活艰苦, 待遇较低。通过调查, 月收入在500~700元之间的体育教师占75.54%。加上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认识不足, 分配不公等因素是导致农村体育教师师资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2.3 体育经费不足, 场地器材贫乏和短缺

文献资料对山东省20个县市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状况调查显示, 体育场地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育场地数量不足;二是体育场地质量不高;三是体育场地被占用或挪作他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见表2) 。

文献资料调查显示, 山东省20个县市的农村学校体育器材严重不足 (见表3)

3 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

3.1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农村体育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农村学生身体素质, 满足强健其体魄的需求。因此必须改变“体育无用论”和“唯考试分数论”的错误思想,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小型竞赛和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 全面协调发展。保证学生每周体育课课时, 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就当前的教育形式, 做到这一点很难。不能说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应该是体育教育管理根源问题, 或者说是体育教育导向问题。

3.2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 创造条件, 努力开发新型运动项目, 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 依靠农村的自然条件, 开发自然资源。同时, 各级教育厅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筛选已存在的优质资源, 还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学校, 并鼓励学校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全面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必须认真贯彻《教师法》。稳定农村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 改善体育教师工作和逐步提高其待遇, 使其安心搞好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多途径全方位的拓宽培训渠道。在某些偏僻的农村学校, 一个教师要兼好几门课程, 好几个年级的教学。根本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质量十分低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其与城镇学校的联系, 特别是城市教育部门可派出有经验的体育教师下乡指导, 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现状是残酷的、形势是严峻的,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尤其是思想认识水平已成为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问题。也可以根据农村学校现状, 采用支教的形式, 让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大专生下乡支教一二年时间。这样既可以缓解农村缺少体育教师的矛盾, 又可给大学生提供锻炼和实习的机会。

3.4 实现多种渠道筹资, 增加学校体育经费

中央教育部门明确规定, 学校体育经费应占教育经费的1%。到2010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 农村学校体育人均经费也将逐步得到提高。预计中学生达到5.80元, 小学生达到2.60元。然而农村学校教育基础过于单薄, 欠帐过多, 光靠从教育经费中挤出更多部分用于发展农村学校体育还是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因此, 政府部门还应把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作为整个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多途径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筹集体育经费。比如把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一部分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的添置。农村的乡镇也可以采用自筹资金以及给学校和运动场冠名获得捐赠的方式来改善当地体育教学条件。此外, 农村学校也可以自己动手, 因地制宜组织教师和学生开辟场地, 自制器材, 弥补短缺, 改善体育教学的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勇、马晓军, 海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 .

[2]袁则明, 对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 2007, 28 (4) .

[3]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群众体育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农村学校体育 篇2

摘 要:《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农村体育 教育

搞好农村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农村的学生,大多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可以为国家输送大批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可以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缩小他们与城镇学生受教育的差距。所以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势在必行的。

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有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开体育课就是领导学生玩一玩,跑一跑,没有理解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二是受师资、设备、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一种应付的心理,工作中得过且过;三是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把体育课程作为副科,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没有对教学质量实行考核评价。

2.教学方法趋于“自由涣散”,组织教学常见“放羊”型。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在指导思想上,老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一下,让他们玩,学生的任务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因此,对体育教学工作不重视,想“上”就“上”,不想“上”就改“上”其它课。即使“上”,也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体育教学完全处于随意“放羊”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教师的指导及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玩”。

3.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学校,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学校。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学校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加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其实不然,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提高领导教师体育教学理念、落实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要乐于整合场地及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械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它为体育教学服务。

一方面,要巧用场地:可以通过平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也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利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如郊游、爬山、远足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活用器材:

一是学校经费不足,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动器材,如丢沙袋、滚铁圈;

二是巧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尽可能选用学生在生活中能找的到的物品作为替代器材,比如一张旧报纸,可以折成飞机进行游戏,可以揉成球团打“雪”仗,可以折成“尾巴”绑在裤子的后面做游戏……。这种做法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

三是对体育器械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同样的一个篮球,可以设计成定点投篮、传球、运球、原地拍球等多种形式的玩法。

三、制定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学校要制定体育学科的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两变”、“两增”、“三提高”的目标。即:“两变”――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两增”――主动收集体育教学资源的教师增多,自觉研究体育教学的教师增多,“三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学校必须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要有详细和严格的执行制度;体育教师也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工作目标。同时,体育教师主要是从非专业体育教师实行短训速成转岗这一实际情况,要明确提高体育教师学科知识水平、学科教育教学能力、资源应用的效率的具体目标、措施。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篇3

然而,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党的教育方针不能很好地得以全面贯彻,一些地方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得好与不好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只重视与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轻视与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农村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还没有真正改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薄弱局面。从本县中小学调查了解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个别学校只有一个分管领导,而无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甚至有些领导则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体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且认为要搞好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财力和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把智育与体育割裂开、对立起来。从而出现了只重视智育,轻视体育,以智育取代体育的现象,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成为可有可无的局面。

其二,部分学校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从而造成他们对工作产生一种消极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教师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故此农村体育课上经常出现“一个哨子,一个球”放羊式的教学现象。

其三,个别学校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体育课被科任教师分散担任,甚至连课时都不能按大纲规定来排。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死板,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

其四,部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体育活动的必要经费十分短缺。已经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学校即使有丁点场地也被村里占用——变成木材市场、晒谷场等等。试想,连这最起码的条件都不具备,怎么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振兴中华民族,实在令人担忧。

上述情况表明。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是刻不容缓,应该怎样加强这一项工作呢?

首先,要提高认识,摆正体育的位置。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通知》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大纲》,并反复学习,展开讨论。领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学校要把体育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纠正重智轻体,以智代体的错误倾向,树立以健康第一,教育为中心,育人为本的新理念。

其次,要健全网络,加强完善体育师资队伍。一是健全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以分管领导为首,体育组牵头,体育教师人人负责的内部一条龙管理网络。二是在内容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做到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要明确目标,健全制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在学校体育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关全体人员都明确体育工作目标以及实施途径,发挥群体作用。建立体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体育评估检查,总结经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充分挖掘当地优良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加强落实,强化管理,要经常组织检查体育工作目标和计划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对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不够者给予批评,限期改进。做到及时激励,赏罚分明。虽然农村学校经费十分短缺,但也要抽出一定的经费办好场地和器材,俗话说:“巧妇难于无米之炊。”只要领导重视,既抓硬件设施,又抓软件措施,两手都抓好,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才能搞好。

农村学校体育 篇4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阶段农村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新农村,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四是培育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展体育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应该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内容。

2. 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如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农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发展的大局,影响着全民健身体系完善的大局,最终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大局。因此,如果没有农村体育的长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说是全面的。

3. 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学校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44.3%,这表明农村学校体育的随意性教学现象还十分严重。在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中,缺乏教师占首位,其次为缺乏器材。学校类型越基层,缺乏教师和器材的比率越高。另外,对体育课无要求,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社会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近年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缺额数字仍然较大,职称和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体育器材方面,被调查学校的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9.1%,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34%。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位置没有摆正、缺少经费,但也与现行体育器材配备规定指标与农村学校体育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有关。

4. 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

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是造成农村体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严格按照“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抓好农村群众性体育工作。借鉴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并把所得物资如彩票公益金等尽可能多地用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在加大农村体育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体育事业要达到的总体水平、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目标。

4.2 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农村学校体育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学校一般建立在农村村落之中或者附近,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的场地设施在课余可以有效地利用开展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农村体育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宣传、指导、纽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将其视为农村体育发展的切入点来抓。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的法规建设,编写符合农村实际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重新修订“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制定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体育师范教育,广开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要: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体育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建设新农村与农村学校体育状况之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17-18) .

[2]胡庆山, 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 2006, (1) :21-23.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现状与思考 篇5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现状与思考

四川省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尹德金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我国文化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体质却不断下降的现状,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隆重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就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问题,作出了重要讲话,并提出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突破口。

5月31日温家保总理亲自参加小学体育课,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领导人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

四川省教育厅与体育局川教[]129号文件就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作了明确规定。在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学校体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智轻体的思想依然存在

高考指标及升学排名对学校的压力极大,但没有刚性的.学校体育考核机制,体育工作依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学校学校体卫工作条例,阳光体育,课程标准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二、体育投入不足

基础建设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场地差,器材少,满足不了教学活动的需求。许多学校连体育达标与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所需器材都无法满足。不少一千多名在校生的学校,别说树胶跑道,就连200米碳碴跑道都不够规范。许多大纲规定的训练项目难以完成。

三、师资队伍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一方面是教师紧缺,学非所教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学习与培训,不少专职教师从未参加过州级以上业务培训,知识老化技能低下。三是教师缺乏相应的学习资源,许多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室,体育方面的图书缺乏,不能满足教师学习需要。

四、学校没有统筹应用好教育资源

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发挥,工作缺乏工作热情。设备管理混乱,器材闲置,更新不到位,有的设备器材被挪作他用。

五、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缺乏监测

为了教学成绩,学校只关注学生学习,对增强体质,保护视力方面的宣传教育明显不够,甚至没有任何监管机制,导致学生缺乏体质健康意识和知识。身体超胖,眼睛近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注重青少年体质健康,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再也不能忽视的的工作,开展此项工作的责任在学校,关键在认识,成败在管理。要真正将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认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宗旨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规定着一所学校未来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注重青少年体质健康,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应成为当今校长思考的当务之急。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工作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要加强体质健康宣传,制定管理和考核机制,要让全体教职员工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论文范文 )要让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职责,增强每位教育者的工作责任感。

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政策法规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学生体质监测机构和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评估考核标准。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改变重文化轻体育的教学现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和课间操,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保证学校输出的人才首先是健康的人才。

三、加强体育师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教研人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先决条件。对学校管理者应加强政策法规、体育思想、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对教师要进行体育知识、专业技能、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培训。在提高现有人员教学素质的同时,不断引进新的专业教师,充实体育教育团队,形成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学校体育教师队伍。

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体育教育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学校必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拟定学校体育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协调学校体育工作与各部门的工作关系;安排阶段体育工作任务;检查督促体育工作实施情况;制定体育工作奖惩,建立科学的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引领全体教师们参与到学校体育管理中来,形成体育工作合力。

五、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学业评价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采取全面措施增强学生体质,特别应把防止眼睛近视作为当务之急抓紧抓好,使学生成为开展体质健康的主体力量。

农村初中学校体育之我见 篇6

关键词:体育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5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政府部门重视不断加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学校教育得到蓬勃发展,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属于农村初中学校,综合办学力量在该县农村初中学校属于中等水平,对于反映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现状

1.1 教育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匮乏

相对与县城初中学校来说,农村初中学校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尤其不充分。体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已经严重制约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比如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总人数1200多人,而学校总面积只有16亩,前后左右各一栋楼,就像人们常说的四合院,连个田径场都没有,甚至早操都挨分年级进行。学校内除了两个篮球场,一副摆在舞台中央的乒乓球台以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的体育设施了,因而学生的各种体育活动得不到正常开展。

1.2 学校对于体育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来说,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从而在教育的规划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得不到体现。总是流于形式,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乡镇初中学校为主,而对于体育教师、体育的课外活动、体育教学以及体育的器材等最根本的要求还处于模糊状态,这也导致了“放羊式”管理方式的形成。例如,我校的体育课经常是上课玲响后,集中学生,点一下人数,跑几圈篮球场,然后就扔给学生几个篮球,這就是一节体育,这种现象在农村初中学校比比皆是。这么没有具体目标和缺乏体育意识的体育课,由此可见,农村学校没有制定一个体育系列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并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

1.3 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齐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大部分的学校都缺乏专职的体育教师。例如:班主任代课;其他爱好体育的文化课教师兼课;根据实际广开渠道,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以及方式来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短缺问题,并严格强化岗前培训,只有保证了这些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才不至于只流于形式,这也是保证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1.4 学校的体育观念落后

农村学校体育观念停滞不前。总得来说,体育学科主要突出的特点应为:具备德育、智育、美育以及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而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只符合了前三个方面的功能,无法做到身体锻炼以及增强体质的功能。体育这门学科具有很多功能特点,有不少人和一些领导总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之类的,根本就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角度和深度去认识。这自然而然的就导致了思想观念的落后,这也严重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所在。“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方式、学校和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轻视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软环境欠佳。一些学生家长,发现他们大多将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混为一谈。家长说:“农村娃娃锻炼啥,回家挑挑水、挖挖地,就是锻炼了。”学校里的学生都是附近村的,上学放学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这也算是锻炼身体了。这种观念上的模糊,导致了学校和家长将“家务劳动、体力支出”作为体育锻炼的替代品,对农村学生的体育构成了很大的障碍。“体育锻炼是一个综合的、科学的系统,不仅仅是体力的支出。”这种观念的偏差对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2 思考

2.1 争取社会力量办学

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可怜”状况是多重因素互相交织的结果: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在人、财、物等方面欠账太多;学校在升学压力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下,很难优先购置体育器材和配置体育教师。因此,要使现状得到改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且任重道远。

创设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还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地制宜、土法上马,结合校舍、校园建设,采用包括修旧利废、就地取材、自制器材等在内的多种途径,勤俭节约的原则,注意对场地器材的维护、使用和管理,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逐步完善农村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

2.2 转变观念,创设体育氛围

全面理解体育的含义,促进农村学生体育观众念全方位地改变,是当前做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任务。在学校体育价值观上,应从单一的健身观向健身、育心、娱乐等多元价值观改变。在教学内容上,改变采用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形式,提倡结合农村的实际,采用有乡土特色、民族特色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提倡体育教学与劳动技术教育、与自然教育、与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以及与其他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应把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与改变校风、样貌相结合,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2.3 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组织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建立必要的培训考试制度,组织多形式的基本功比赛的学术研讨会,组织课题组实地观摩学习等,让教师接受教学新思想,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以活动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培训促进教师水平的发展。参赛者通过参赛学到了别人的先进经验,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观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能激发奋起直追的斗志。

2.4 城乡交流、共同成长

构建一个名校、名师、骨干教师、农村青年体育教师共同参与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推动了县城与农村初中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引导了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体现体育教研工作的新目标、新方法和新思路。同时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活跃了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农村学校体育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十七地市农村 (乡级和乡级以下) 的普通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 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市的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 获取大量有关信息。

1.2.2 访谈法

对各地方的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 本课题设计了多个调查问卷, 包括《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农村中小学学生调查问卷》、《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情况调查表》和《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情况调查表》, 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中、小学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体育教师调查问卷》135份, 回收到135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 回收问卷1262份, 有效问卷1205份, 有效回收率为89%。

1.2.4 数理统计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2.1.1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

体育课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每个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直接承担者, 依照我国的课程标准, 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 而3至6年级, 每周为3学时, 中学为每周3学时。从表2-1中可以看出,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山东省十七地市的农村学校中, 都已开设了体育课, 所有地市的开课率都是100%。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课率皆为100%说明山东省农村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教育在时间上都有了的保证。但100%的中学每周只开2学时的体育课;小学情况也不容乐观, 45.5%的小学是每周开3课时的体育课, 没有一所学校在1、2年级保证开足4学时的体育课程, 3至6年级一般只开2课时的体育课程, 达到每周开3时的学校仅占调查学校总数的32.6%。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足够的体育教学授课时间。

2.1.2 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情况

从表2-2中可以看到, 在实施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中, 能够完全贯彻落实体育教学大纲的学校达到25%以上, 65%以上的学校基本上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实施体育教学, 这表明山东省乡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状况还是良好的, 大多数学校能够按大纲进行正规教学, 从而能够保证多数学生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在此项调查中, 农村小学在体育教学大纲贯彻上较中学较差, 这与农村小学绝大多数位于村落中, 对体育课的疏于管理、认识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2.1.3 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

从表2-3中看出, 在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学生中, 小学生评价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比率仅为46.95%, 中学学生评价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比率为63.06%,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 尤其是小学学生, 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非常不丰富的比率高达50%以上。

从上分析看出, 尽管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率较高, 能较好地贯彻落实体育教学大纲, 但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质量较差。

2.1.4 影响体育课开设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在农村中、小学中, 影响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偏低及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此外, 重视其它学科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观念也是其原因之一。有些地区政府和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致使体育师资不足, 进而影响到体育课的正常开设和质量。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休育的重要性,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管部门应按有关政策要求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 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省体育教学现状, 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使其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 形成一流的体育教学体系。

2.2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师资情况

2.2.1 体育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

表2-4显示, 山东省农村小学体育专业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为1:210, 即210名学生只配有一名体育教师, 农村中学体育专业教师数与在校生数比为1:213, 即213名学生只配有一名体育教师。师生数比例失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 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地方政府为减少财政开支而控制教师编制数量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 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城镇学校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2.2 体育教师教师学历结构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表2-5显示, 按照农村中、小学50%的教师分别达到本科和专科的要求, 山东省农村中学体育专业教师学历能够基本达标, 但中专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依旧还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比率远低于达标要求。调查中还发现, 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因地区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经济不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发达地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生活环境差且待遇低, 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二是地方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 减少事业编制, 进而控制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 导致那些有意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不能如愿。

2.3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现状

2.3.1 体育设施现状

国家教育部规定, 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8m2, 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调查发现, 山东省农村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高达到9.64m2, 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标准;农村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高到8.93m2, 也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标准。

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和经济条件、土地供应等的关系密切。农村学校体育场地所需的土地要远比城市学校体育场地所需的土地宽裕的多, 所以大多数农村学校尽管经济条件不如城市, 但体育场地面积并不比城市差。由于体育场地建设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农村经济又较为落后, 所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质量偏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大多数为土质, 且建设不标准。

体育器材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规定, 体育器材达标率须在8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达标的学校仅占23%, 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在50%以下, 属于不合格范围。调查中还发现, 体育器材的配置状况和经济条件关系密切, 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置情况要明显差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

2.3.2 经费现状

体育教师对体育经费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具有发言权。调查发现, 农村体育教师64%认为没有体育经费, 36%的农村体育教师认为有经费但得不到保证。另外, 从生均体育经费来看,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仅为0.76元。从实际情况来看, 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 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 也与全社会及主管教育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关, 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现象。

3 结论

3.1 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学校还存在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 并且体育课仍有被占或不上的情况发生。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各类体育教学计划工作文件不够齐全, 不按计划文件开展工作或上课, 体育教学工作随意性较强, 计划性不够。被调查农村中、小学校都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单调、项目少。部分农村中、小体育教师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游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的重要性, 没有给与这些项目以足够的地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班额过大, 个别班的班额超大, 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2 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当大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的面积小、数量少、种类少、质量差、标准场地比例低, 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存在安全隐患等,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机会和兴趣爱好的实现。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少数学校几乎没有任何体育器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都存在器材、经费短缺与浪费、闲置等并存的现象。部分学校配置的某些体育器材根本不是为了让学生使用, 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部分农村中、小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维护、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相当大一部分农村中、小农村学校在缺少经费的情况下却还要买那些价格较贵的标准器材, 而能就地取材来制造的非标准体育器材却很少配置。

3.3 体育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 兼职体育教师和代课体育教师仍有存在。体育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够理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这些都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 部分体育教师生活境遇困难。体育课不受重视、学校放任体育工作、缺乏对体育工作的监督考评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的体育教师缺乏认真工作的动力, 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专注程度较低, 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4 其它方面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 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 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 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并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

4 建议

4.1 有计划的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问题

有步骤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 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 解决分配渠道不合理的状况;号召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 给予一定的优越政策。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加强农村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 在地位、待遇上要把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如职称评定、课时计算、工资待遇、晋级评优等。

4.2 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经费的投入要满足于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各项群体活动及组织竞赛的需要;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程, 使其能满足学校基本教学和活动的需要。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有关部门要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软件及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 对不合格的学校限期整改。

4.3 开展自制器材经验交流会, 鼓励先进, 提高教师积极性

因地制宜, 自力更生, 增加自制器材比例, 提高体育课的开课质量。

4.4 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的达标标准, 一方面要定期进行抽查, 杜绝学校的舞弊行为, 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体育教学方面仍存在部分学校不能按照正常要求开足体育课, 并且体育课仍旧有被占或不上的情况存在等问题;大多数学校都还有器材、经费短缺与浪费、闲置等并存的多种现象;体育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够理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 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

农村学校体育 篇8

1 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1.1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学校体育设施则代表着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和学校对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的支持程度;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很多学校没有体育教师,没有供体育课使用的运动器材。有些学校尽管安排有体育教师,但是这些体育教师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而是由别学科的教师转来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有的学校尽管说有运动场地,但是仅仅局限在一个或者半个篮球场,几个水泥制乒乓球案子。在农忙的时候,很多运动场地被当地的农民所占用,这明显违反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21条的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

不少学校的体育课由班主任带着学生做简单的游戏,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的体育课被别的课目所代替。下面是作者对河南省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省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普遍较差,全省农村的小学竞有24%的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有5.4%的学校没有供体育课使用的运动场和运动设施。从总体上看,豫中地区稍好于其它4个地区,这一方面受经济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该地小学管理者对体育教学的轻视不无关系。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还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前几年,在我省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该地方的乡教办室为了应付上级对该乡小学的农村9年义务教育的评估,特地购买了一批体育器材。上级部门来评估之前,把体育器材运至该校,等评估结束,再运往另外一个学校。领导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继续表现着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轻视之外,也同时刺伤了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当我们看到城市的小学生在学校中享受着舒适的体育场馆时,又有谁会想到我们农村小学生的体育活动状况呢?

1.2 河南省农村初中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

我省自1997年就实施:初中升高中时,所有的学生必须参加体育考试。因此,作为一个升学的硬性指标,每个初中学校不得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不得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体育教学。所以,农村初中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省初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要好于我省农村小学和农村高中学校,但是从农村初中学校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体育设施配备上来看仍不能令人满意。下面是作者的调查结果。见图2和表3。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初中体育教师学历的达标率较高,平均达标率在81%左右,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这里有不少的体育教师并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的,也是从别的学科转来的。另外在运动场地上,农村初中的学校体育设施的配备仍然较差。150所农村初中的学校仅有2个学校有400m跑道。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所谓的200m跑道,仅仅是围绕着两个篮球场所设置的土跑道,实际周长根本不到200m。在我省经济落后偏远的农村,某些初中仅有一个篮球场、一个学校仅有一位体育教师,体育课就是发给学生一个篮球,让喜欢打篮球的学生打篮球,别的学生则自由活动,体育课形同虚设。因此,农村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的偏低和体育设施落后不仅影响着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长远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1.3 河南省农村高中工作体育现状的研究

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这些年来,农村学生上高中的越来越少,即便是上高中的学生,大多数也希望去条件好的县城高中读书。所以,近几年农村高中在生源上,一直不甚理想,门可罗雀,致使农村高中的学校领导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上,不少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继而转为职业学校。但是学校的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则进步缓慢,学校体育教师学历多半不达标,学校多数没有设置主管体育工作的学校领导。下面是作者的调查结果(见表4和图4)。

从表4和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村高中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总体上在35%左右,大多数教师是大专学历,这与我国教育法制定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国《教育法》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另外,有一半以上(56%)的学校没有学校领导来主管学校的体育工作,这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并不相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24条规定: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冷淡和忽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冷淡,直接挫伤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在从事着第二职业,而对于体育教学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更有甚者,某些体育教师因不满学校的教学的条件和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不辞而别,另谋生路。

2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现在河南省各地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仍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多数不达标甚至差距较大,尤以小学和偏远地区学校较为显著。

(2)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学历达标上不尽人意

3 建议与对策

3.1 提高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转变体育观念

坚持健康第一,就是将农村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放在首位。“健康第一”,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由此,各级政府要行动起来,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纳入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纳入农村学校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规划。在全面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中,要更新观念,要提高对农村体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人格健全的劳动者的需求。保证学生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小型竞赛及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增进学生健康。

3.2 制定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制度与条例

目前,我国关于学校体育的法律有《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这两部法律规定了学校体育诸方面的建设和制度,譬如: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与管理、体育器材的配置与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主管负责、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与聘用等等。法律的条文,给了我们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依据,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到了学校领导人手里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仍是将学校的体育工作置于偏僻的角落,久久不会问津。所以,学校上级的管理部门必须将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纳入对该学校考评,学校也必须对本校的体育教师的成绩纳入考评,并严格执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机制。

3.3 加大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环境

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作为物质保障没有这一保障,学校体育就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农村学校领导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体育教育工作真正摆进工作日程,纳入统筹考虑和安排,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好现有的体育资源,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进行规范建设。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我省农村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加大对那些学校体育设施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使它们与条件较好的学校的差距逐步缩小。

3.4 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俗称“名师出高徒”,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开展的主力军,他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成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深化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基本保证。

3.5 加快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近年来,由于河南省乃至全国农村一直执行着计划生育的国策,以至于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逐年下降,尤其在中小学里,此现象更为明显。因此,为了尽快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将几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已成为趋势,这样可以把几个学校的教学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当然也包括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可以更快地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3.6 改善教师待遇和地位,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因素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各级领导要科学合理评价体育教师,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大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待遇,把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资格待遇、聘用、辞退、考核评估、职称评定等用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减少体育教师流失,对侵犯体育教师的地位和经济的现象应上升到法律高度来认识,才能确保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合法权益,从而使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稳定,保障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地发展。

摘要:为了探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所存在问题和缺陷,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其次,学校管理者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不够;第三,整个河南省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第四,新形势下,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及资源未优化组合;第五,农村体育教师的匮乏;第六,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低下。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进步与发展的瓶颈。文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08).

[2]冒映晴,曲宗湖等编著.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

[3]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体大出版社.

[4]王宁.西北偏穷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非均衡发展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5]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改革 篇9

(一) 认识上的矛盾性

它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影响农村学校搞得好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体育教师的努力程度, 社会安全责任重大的影响。而前者最为关键,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有如下两种矛盾, 主观上能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但在客观上遇到具体的体育工作, 认识就发生了变化。

(二) 指导思想与实践的矛盾性

从学校到领导体育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增进学生健康是体育教学的根本, 却让竞技体育代替体育, 让中考测试项目代替所有其余项目的教育, 这对广泛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是极其有害的, 而事实上只有在增进学生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及学校运动水平,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 体育师资素质的矛盾性

体育教师队伍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不高的现状, 也是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障碍。

上述三个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因此农村学校的体育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各级各类农村学校领导和广大体育教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农村体育工作, 改变那种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致使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在物质上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 要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和紧迫感的认识,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另一方面, 把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和工作实际的重要方面;再一方面, 上级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检测的检查力度, 从源头上抓牢, 学校应把这项考核作为体育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把这一管理体制作为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抓手。

(二) 国务院批准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和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都要认真贯彻执行。上述工作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各校都要指定实施计划, 上级部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将检查情况列为对学校领导的专核内容。

(三) 搞好体育第二课堂活动

(1) 在宣传上, 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重要性。

(2) 在组织上, 做到领导落实, 时间落实。

(3) 在内容上, 要结合《体育合格标准》和学校传统体育项目, 相互串联开展集趣味性、文艺性与一体的多层次的竞赛活动。

(4) 在效果上, 目的促进健康, 增强体质, 服务于文化课的学习。

(四) 切实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 器材建设。

一方面要坚持体育经费专款专用。另一方面, 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场地、器材困难, 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标准进行分类设置, 做好场地器材的购置、保管和维修工作, 从而使体育场地、器材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相互衔接起来。

(五)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 基础管理。它包括课程计划管理、体育师资管理、学校体育经费及器材设施管理、体育教学管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学校课余训练管理等。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管理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因此, 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应做到四个有, 即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

(1) 建立组织机构。在行政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发动校中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等各团体的组织和带头作用, 为搞好体育工作添砖加瓦。

(2)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推广, 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认真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和卫生条件, 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4) 体育教师根据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体育组要组织好二课二操和其他各项体育活动, 在学期初制订好学期的各项专项竞赛活动, 以提高效果。

(5) 学校领导要定期进行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检查并进行评比、总结, 对工作突出的有关人员加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6)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关键。重视体育教师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对“临时”性质的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养,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7) 加大投入力度, 保证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的教学。

(六) 加强校与校之间的横向联系。经常开展教研活动, 包括交流教学计划、教学经验、组织公开课和观摩课。通过活动交流经验, 相互学习, 相互提高。

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 篇10

1、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1.1、研究的起步晚

虽然很多研究学者对于城市学校体育研究较多, 研究的时间也较早, 但是对于农村学校的研究起步就相对晚很多, 以下作者就对以往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资料进行收集, 得到以下的变化图:

从上两图可以看出, 在60年代前, 根本没有人关注农村学校体育, 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新成立后的10多年没有任何一篇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论文发表, 在60年代10年间也仅有2篇总结经验的文章出现, 都很难说是研究性的论文, 70年代也仅有3篇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文章, 到了80年代, 这方面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 我们也可以总结出, 真正意义上人们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起步于80年代, 这和其它领域的研究相比明显显示出农村学校体育研究起步晚。

1.2、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从上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人越来越多, 发表的论文也逐年上涨, 尤其是近几年, 论文数量快速上升, 就2000-2006年发表的论文就超过了90年代前发表论文的总和, 可见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已经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这主要是和国家对相关政策做出了巨大的调整引起的。

1.3、总体研究还有待深入

从农村教育在全国教育的地位来看, 农村教育的地位极其低下, 又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 体育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地位又更加不如, 所以总体来会所,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处于一个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严重畸形、投入和师资极其缺乏的境界, 导致从事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队伍严重不足, 研究的深度不够, 研究的成果较少, 研究的范围较窄, 研究的质量整体不高, 这无疑给农村的体育教育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无法满足当前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需求, 所以目前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研究人数, 扩展研究的深度和范围, 以全新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内容分析

目前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现状调度类, 二是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类, 以下就分别从这两类进一步的进行分析:

2.1、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类

该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农村学校体育展开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有的也仅对体育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出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和问题, 再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这一类论文在发表的论文中占了绝大部分。典型的论文有杜伟在2008年发表的《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对策》, 他对当时的某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 从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投入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王芳在2007年发表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从哲学的角度对当时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分析, 从哲学的角度提出当时的体育教育现状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龚建音在2005年对福建各省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薪酬和工作量、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科研成果、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体育评价以及体育教师的再教育等进行了调查, 从中找出问题或缺陷, 并根据福建省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等, 从这些研究的成果来看, 很多研究人员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结果大体都极其类似, 得到的结果也较为接近, 可以总结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科研成果不足, 投入不足, 环境差, 师资不足等, 和城市的差距极大, 提出的建议大致为加强政策的落实,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师资的培训, 改善体育设施设备, 改善教师待遇等。

2.2、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类

研究类论文本文认为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该类论文主要针对农村学校体育中的某一方面或是选择某一角度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剖析,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的情况、学校体育锻炼设施设备、师资培训、新课标的适应性、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对社会的发展等, 专门深入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是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但是目前这类研究的论文发表相对较少, 占总发表的相关论文比例小, 总体上研究深度还不足, 还继续进一步研究。这类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徐叶彤, 她在2000-2002年期间对甘肃省的农村学校的学生体质情况进行了调查, 重点收集了学校中的7-18岁学生的健康状况表, 并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的结果显示甘肃省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素质整体上出现下滑的趋势, 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状况针对性的提出了调整教育制度,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健康的宣传工作以及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工作的建议, 马有保和孙江等人在2003年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评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内容、原则、权重等, 在农村学校体育评估上提供理论指导。

3、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中存在的缺陷

通过上述的分析来看, 本文可以大致的总结出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存在的缺陷, 首先是当前的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正式起步是上个世纪80年代, 起步较晚, 并且处于严重边缘化和严重忽视的境地, 在研究的投入上尤其缺乏, 研究的队伍不足, 研究范围和深度都有待加强, 研究的成果不多, 质量有待提高等, 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工作的开展, 无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做出指导作用;其次是目前的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论文中, 研究以现状调查类为主, 对深层次东西挖掘不足, 仅仅描述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条件差, 和城市的差距大等, 这些问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过多的描述意义不是很大, 加上很多的研究学者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 提出的建议也较为一致, 不具备代表性;再者是很多的研究文章中仅仅对某区域进行了研究, 还很少有研究学者将全国作为研究对象;最后是研究方法上调查问卷居多, 案例研究的较少, 实验的范围也较小, 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对今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展望分析

本文认为今后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工作应当更加重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根据目前的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成果来看, 今后的研究作者认为以下内容将会是研究的重点:农村学校体育政策的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新政策背景下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农村学校学生体质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开展的途径、方法、形式研究, 少数民族农村体育研究等, 在研究的方法上今后将应该会逐渐重视研究的实证性, 研究的历时性, 研究的多角度和多学科配合性等。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当前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我国的论文发表量情况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收集, 分析出目前我国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这些缺陷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鉴于此, 作者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身的看法, 期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该更加深入的对农村学校体育进行挖掘和研究, 重点关注农村学校体育研究对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作用, 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真正的摸索出一条有利于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焦卫宾, 周登嵩.构建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5) .

[2]奚天明, 周丽萍, 田雨普等.农村学校体育的异化与理性规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 (3) .

[3]王芳.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J].教育探索, 2007, (11) .

[4]罗仕贵, 杨辉.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村学校体育贫困分析及其解决路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37 (8) .

[5]杜伟.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J].体育与科学, 2008, 29 (2) .

[6]刘航, 孙庆祝.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8) .

[7]宋志伟.和谐社会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刍议[J].成人教育, 2011, 31 (4) .

农村学校体育 篇11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终生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68-01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情况越来越引起家长、学校、有关部门、社会的高度关注,肥胖、近视等不良率继续上升,肺活量、速度、耐力、弹跳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在该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再一次提醒我们课余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终身体育是中小学生体育的终极需要,也使我们意识到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已成为举重若轻的问题。而在学校开展的时候,是一帆风顺、还是遇到了些什么困难呢?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开展呢?

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越来越差,开始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各个学校开展工作,阳光体育活动轰轰烈烈在个学校展开。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完成这项任务,为任务的完成,出一份力量,为“阳光体育”的推进献计献策。

我对本校以及周边几个中小学校的学生对于从事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动机、怎样看待阳光体育等总结出一些问题。

我对五所学校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学校抽出20名男生、20名女生,总共对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65%的同学是支持阳光体育的推进的,他们觉得这样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身体发育,有利于体育技能的提高等。数据表明阳光体育在学生中是很受欢迎的,只是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持否定的意见大约占21%,他们是因为家长反对孩子参加阳光体育锻炼,因为用 “那么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且参加激烈的比赛怕孩子吃苦、受到伤害等。最后还有14%的学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是表示如果参加的人多(好耍)也会参加。

对于时间上,坚持锻炼1个小时的学生占60%,锻炼时间在30分钟的占100%。在锻炼的时间上看大概一大半的坚持1个小时的锻炼,其他的学生只参加学校安排的集体体育锻炼。

活动的内容上,有学校安排的集体活动“两操”(眼保健操、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拔河等,总的来说活动的内容来看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学生100%参加的只有学校考勤的“两操,而没有考勤的那些项目参加的学生就不大理想,进一步有待提高。

参加阳光体育的动机,100%的学生是为了遵守学校的考勤(纪律),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学生不能坚持锻炼1小时,这是为什么呢?有38%的同学是为了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发展。12%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项体育运动提高体育技能。50%的同学是因为课余体育锻炼的时候因为农村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去了几次就不去了。还有是读走读的学生把时间都用在了往返学校了,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阳光体育在基层的开展总的来是不错的,但是为了更的推进阳光体育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的,对于这些问题,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有责任大胆的提出问题,说说我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学校情况完善阳光体育的考核考勤制度,找出还没有监管到的课余体育锻炼的考勤考核方法在政策方面保证全部的学生都参加都阳光体育锻炼中来。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尽量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器材。

二、对于体育教师方面

对于体育教师方面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尽量争取学习的机会,多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多掌握几门体育技能,还有是引导学生自觉的加入到阳光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三、学生家长及其学生对阳光体育观念转变

学生家长及其学生对阳光体育观念转变是很关键的,学校、教师都有责任引导学生,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要改变他们那种从事体育锻炼就是不务正业的观念,多给他们讲解从事阳光体育活动的好处,以及对孩子以后健康发展的帮助等。

四、社会方面

全社会应立即行起,高度责任,促进阳光体育运蓬勃发展、增强青少体质作前项极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把该项工作纳入教育工作体育工作规划,要加大对阳光体育设施投入。同时,全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营造一个体育锻炼的社会气氛,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到阳光体育锻炼中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总之,要全面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需要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钟明宝.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96(4)-11

[2]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 峰.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报,2002,(2)13-15.

构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篇12

一、制约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结构要素

1. 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不可否认, 为积极促进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上海市各级行政机关的确出台了多项有利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与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有时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或者会出现政策出台伊始, 各郊县较为重视, 出台诸多管理细则扶持当地农村学校体育。然时间一久, 随着这些政策效应的逐步淡化, 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断流”。比如, 在某些郊区, 尤其是一些村落地区, 在学校体育的开展方面, 无论是体育教学, 还是体育管理皆无法与市区学校体育相媲美, 并且这些地区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几乎名存实亡。显而易见, 此种不良现象大大遏制了农村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渴求。更为重要的是, 鉴于上海市各郊县经济、社会以及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存在诸多差异, 在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时, 在针对各郊县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而实际上, 目前上海市各郊县的农村学校体育政策大同小异, “一刀切”现象普遍。这样很容易在感知觉上引发知觉偏差, 破坏农村学生基于个人的体育信念和以往经验而形成的体育认知模式, 进一步弱化他们的体育动机愿望。

2. 日常学生群体活动经费匮乏。

2005年, 我国开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计划在5年内投入巨资, 使全国16%以上的行政村都建有公共体育场地和各项体育设施。与此同时, 我国还积极开展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活动, 举办农民运动会, 广泛开展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健身活动, 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此为契机, 借助上海经济发展优势, 为提高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的有序发展, 上海市加大了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投入。比如, 在体育设施投入方面, 上海市先后颁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初中建设工程”, 使得上海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 相对来说, 当前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与上海各郊县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和时代的要求相比, 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 缺乏开展日常学生群体活动经费成为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资金是长久开展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生命线, 资金匮乏虽然能够在短时期内暂时应付某项运动的发展, 却不是长久之计, 这也诠释了农村学校体育运动何以造势容易、维续难的窘境。

3. 经济欠发达郊区与较发达郊区不平衡态势发展加剧。

纵观上海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状况, 各郊县存在明显差异, 比如崇明县和南汇区, 与徐汇区相比, 虽然二者均属经济欠发达郊区, 但是单纯以二者进行比较, 显然崇明县经济实力逊于南汇区。崇明县是上海市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处处以村落划分为主要特征, 除去少量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外, 各所学校体育资源极为匮乏。相反, 在南汇大学城地域优势效应“辐射”下, 近几年南汇区学校体育发展较为迅速, 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由此可见, 上海市经济欠发达郊区与较发达郊区的这种不平衡态势会极大影响各郊区政府对辖内各项事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体育领域也不例外, 据调查, 经济欠发达郊区与较发达郊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进一步追踪其中的失衡因素, 不容忽视的是, 此种不平衡态势主要是随着经济指标而加剧失衡。这可能与农村学校体育投入成正比。即经济状况较好的区, 由于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投入, 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大量、有特色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增加了农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随后的体育锻炼频率。

二、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构想

1. 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定位。

在对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作出规划前, 首先要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战略定位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格里·约翰逊的战略管理要素模型, 战略定位应充分考虑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参与农村学校体育活动主体因素以及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期望和目标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制定农村学校体育未来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很明显, 对于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来讲, 当前的宏观环境形势较好, 无论是从政治和法律角度, 还是从经济视角来看, 都有助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此外, 从参与农村学校体育活动主体因素来看, 即观测农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也不难发现, 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体育健身的潜在需求, 这种需求增加了农村学生重复锻炼身体的动力, 加上从上海市各郊县学校较为重视体育的发展, 积极扶持学校体育活动的现实情形看, 现行战略定位的关键是外部环境———参与农村学校体育活动主体之间的有效匹配问题。即形成内外互动整合战略定位理论, 通过学校、媒体、体育教师甚至是农村学校体育志愿者的政策、宣传和体育指导, 全方位地改变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障碍, 从而影响与整合农村学生对于“健康来源于健身”的认知, 使得农村学生的健身与学校有效组织活动之间在认知、预期及行为上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2. 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选择。

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进行合理定位后, 要选择恰当的战略, 既然其发展战略是形成内外互动整合战略定位理论, 那么这里存在两种选择分歧, 即选择从各郊县学校大量组织学校体育活动、各种新闻媒介加大农村学生健身宣传以及体育教师和志愿者的指导来以点代面带动学校体育发展, 还是选择从学生自身出发, 突破传统体育意识薄弱的束缚, 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行为。显然, 这两种思路从调查结论中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笔者认为, 在未来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过程中, 应遵循这样的思路:

如图所示, 在未来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上, 首先应在参与主体主动投入的前提下, 也就是在农村学生自动、自愿参加某种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活动过程中, 学校扮演的“角色”应是在此项活动的运作层面积极协助指导, 形成一种主客体活动的有机组合。其次, 专业体育教师和体育业余志愿者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长, 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以科学的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形成一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再次, 各新闻媒介尽量采用正面的形式突出学生体育锻炼的娱乐性、社交性和健身性等特点的报道, 形成一种辐射效应的有机组合。最后, 三种组合之间形成多向互信、互动、互赖的良性循环关系, 从而有利于农村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3. 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就是确保战略转化为实践。一个好的发展战略理论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莫过于应用于实践之中。因为只有付诸实践, 战略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具体到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实施:第一, 创建一个支持农村学校体育成功运作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由各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新闻媒体、专业体育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此结构的重要功能是创建和开发各项体育活动流程, 以保障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第二, 提供活动所必须的不同领域的学校体育资源。为更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成功, 结构成员必须在各自范围内提供充足学校体育资源来保障学生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此, 学校在政策指导上可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在运作协助上可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筹集资金来弥补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现状。新闻媒体提供的体育资源主要是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加大对学生健身的宣传, 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更为关注体育健身这项活动。而专业体育教师和体育业余志愿者提供的资源则不言而喻, 即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体育专业知识授之于学生, 让其更快地学会体育健身方法, 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水平。

综上所述, 制约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结构要素有: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日常群体活动经费匮乏, 经济欠发达郊区与较发达郊区不平衡态势发展加剧。所以, 我们对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构想是:上海市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首先应具备一个明确的战略定位, 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战略方案, 实施科学、系统性的战略方法。

参考文献

[1]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工科硕士下一篇:微生物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