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硕士

2024-05-15

工科硕士(精选5篇)

工科硕士 篇1

专业型硕士 (后简称专硕) 是为满足对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而设立的新学位[1]。自1990年设置专业学位以来,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 然而工学的专业学位仅有建筑学学士、硕士及工程硕士, 难以适应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克服专业型硕士过少, 学术型硕士 (后简称学硕) 过于理论化而实践太少的问题, 教育部于2009年设置并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 同时减少招收学术型硕士[2]。然而, 由于专硕目前的培养模式多传承于学术型硕士, 导致人才培养的同质性, 难以适应国家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模式的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教育评价[3]。由于专硕是新设置的学位形式, 其培养模式仍在探索完善过程中。以交通运输工程 (0823) 一级学科为例, 其四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各具特色, 但均按照一级学科统一招生, 因研究内容差异较大, 各二级学科独立制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4], 致使研究生入学考核、生源质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而在专硕的培养过程中, 因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差异、学制过短、培养内容沿用学硕、考评体系不完善等多种原因, 其培养效果未达到预期, 就业情况相比学硕有一定差距。以长安大学为例, 专硕的就业率约比学硕低10%~20%。为规范专硕的培养, 提升专硕的素质, 应针对其培养要求, 优化及完善培养模式, 即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培养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育评价。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深化策略

世界上主要国家硕士学位的设置类别及学制信息, 大都将硕士学位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学术型硕士着重培养对应学科领域中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论修养水平, 拥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学术型硕士一般分为理学硕士和文学硕士, 学制多为2~3年, 培养方式一般为授课、部分课程实践加毕业论文。专业型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开发性研究与设计能力, 对理论修养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没有特定要求, 专业型硕士名称根据学科确定, 如工程硕士或工商管理硕士等, 其学制多为1~2年, 教学及考核方式多样化, 案例教学、研讨教学、行动教学、公司实习、课程实践等形式都可灵活的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专业型硕士在国外综合采用论文、设计、报告甚至结业考试等形式来考核研究生是否具备了从业的实践能力。同学术型硕士相比, 专业型硕士更注重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硕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 (或职业) 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5]。国家对专硕和学硕的定位同等重要, 两者培养方向虽有不同, 但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一致[6]。专硕的培养应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 从基本技能到创新能力的思路, 专硕培养过程中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以产学结合为途径,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 强化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专硕培养模式中存在课堂学习环节偏理论化、实践环节对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培养时间偏短、考评体系未针对专硕培养特点等问题。在优化专硕培养模式时, 应依据职业领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 科学制订培养方案, 具体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优化专业型硕士的学制, 依照专硕在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 优化各培养阶段的培养计划, 确保专硕能力的培养。

2.优选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 参照行业资格认证知识体系设计课程, 充分体现应用性、实践性, 实现课程学习与行业需求的接轨。

3.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转变课程考核方式, 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强化专业型硕士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二、专业型硕士培养过程优化

1.学制。按硕士培养要求, 硕士的培养应分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专业知识实践阶段、理论总结升华阶段、综合能力提升阶段及创新能力培育阶段等, 上述培养阶段分别对应专业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基础课程学习、课程设计 (学校) 、学术论文撰写、项目实践 (校外) 及毕业设计等环节。教育部建议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采用学分制培养, 其学制一般为2年, 在学期间需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7]。在专硕培养过程中, 第一学年为基础课程学习、课程设计等环节, 第二学年为项目实践、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 多数学校对专硕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专硕作为和学硕有同等能力培养要求的学位, 难以在2年或更少时间内达到学术型硕士2.5~3年的培养要求, 加之未设置有效的退出机制, 使其培养要求较难达到, 建议延长其培养年限至与学硕相同, 从而使专硕成为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的高级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各专硕的课程体系多沿用学硕, 仅在学制及所修学分等方面有差异,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课程考核要求等差异很小。建议专硕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根据硕士研究生所开设课程的性质, 研究生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实践型课程及科研型课程[8];专硕课程体系的优化思想为加强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建设, 适当减少科研型课程;为夯实专硕的基础, 需开设足够的基础型课程, 其中与专业方向相关性不强的基础性课程可适当合并;可根据专硕的培养要求及优化的学制, 将专硕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素质培养、学科基础实践、综合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培养等环节。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着重基础性课程的培养, 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集中开设校内实践型课程;第二学年主要为校外实践环节, 在此期间除完成所实践项目外, 还应将所实践内容进行总结与提升, 若培养机构校外培养条件不成熟, 可由通过参与或主持校内导师的工程或科研课题等形式完成;第三学年为所学内容的升华, 完成毕业考核。

3.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按照专硕的特点, 优化课程教学、中期考核、论文审核和答辩等培养环节的检查和评估制度。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组织、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专硕的培养效果。为实现专硕的培养目标, 完善培养过程的监管体系, 提出建立“五级考核体系”。五级考核体系分别为:入学考核、课程考核、实践考核、中期考核及毕业考核。五级考核体系同传统硕士考核体系相比, 增加了入学考核及独立的实践环节考核两个环节, 并对其他环节的考核结合专硕特点进行优化。实践环节分为校内实践环节及校外实践环节, 在实践环节完结后, 由实践负责人对专业型研究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考评, 考核通过后, 获得实践环节的学分;考核不通过者, 需重新参加实践环节, 直至考核通过后获得实践环节学分。

4.质量监控体系。健全研究生的培养监控体系是保障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保证专硕的培养质量, 从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及突出指导教师作用等方面出发进行保障。质量监控体系是培养监控体系的重点, 宜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专门负责制订专业型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完善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开展质量评价等。专业型学位应注重高水平工程应用和高层次职业胜任能力评价, 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坚持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 培养监控体系中还应强化过程管理、完善专业型硕士生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流程, 加强入学初、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中期考核、论文审核和答辩等培养环节的检查和评估制度。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组织、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三、结论及展望

我国的专业型硕士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及保障体系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硕士的培养方法的基础上, 讨论优化了专业型硕士的学制、课程体系及考核体系等内容, 以提升专业型硕士的综合能力, 其结论可作为其他相似工程学科专业型硕士培养的参考。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政策以及国外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 深化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 细化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及过程:五级培养目标及七级能力体系。建议延长专业硕士的学制, 并提出将部分专业课程改编为采用综合课程设计形式的实践类课程, 以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5) :70-74.

[2]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6) :59-61.

[3]阴天榜, 张建华, 杨炳学.论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1998, (4) :46-47.

[4]秦焕美, 韩艳, 严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6) :191-192.

[5]梁茜, 段全安.把握特点, 严格要求, 精心培养工程硕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 (6) :65-66.

[6]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9.

[7]苏日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对“教研[2009]1号”文件的个人解读[J].中国研究生, 2009, (5) :50-53.

[8]曹海艳, 罗尧成, 孙跃东.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8) :48-50.

工科硕士 篇2

结合多年高校学生和工科教师的双重体会,站在学生立场,分析评委心态,以全新角度为工科硕士毕业答辩提出10点建议,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1、提前跟评委沟通

给评委送过论文后,在答辩前要去其办公室请教一次,请他指出问题,他很有可能把已经准备好在答辩现场的要问的问题现在就跟你说出来,即使你对这个问题很懂,也不要当下全面回答,因为你答全了,他在现场就会换其它问题了,回去后理清他对论文的质疑点,跟导师沟通,并想好对策。这相当于考前找老师套题,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做。

2、PPT要简洁明快

PPT约30张以内,绝不能张数过多,演示时快速切换会把评委眼睛晃花的。内容要以图表为主,切忌满屏文字,答辩时不能对着PPT念稿,文字字号不要小于28,只表达关键结论,不要出现“因为,所以”等连接词。PPT风格要简明,切忌花里忽哨和不必要的动画,工科老师普遍讨厌华而不实的东西,千万不要给其留下浮夸的印象。

3、背熟开场5分钟

答辩时肯定会紧张,要把前5分钟的内容写成发言稿背熟,答辩时头5分钟顺利过去后,紧张感就会消失,然后自然过渡到讲解状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前面5分钟要控制语速,要暗暗提醒自己慢点再慢点,因为紧张状态下语速会变快,你自我感觉有点慢,在别人听来才是正常的;二是5分钟后的内容也要有讲稿,但绝不能背诵,而是按讲稿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讲解。

4、注视评委的眼睛

答辩过程中要自信自然,眼睛不要盯着PPT,也不能看讲稿,而是要轮流注视每个评委的眼睛,让他感到你在盯着他讲。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要在讲台上踱步,这是行业牛人做宣讲的范,不是学生做汇报的范;二是PPT屏幕在左边时用左手拿教鞭指,在右边时用右手拿教鞭指,不要反过来把背和屁股转给评委看;三是教鞭用完后要横放,切忌放在讲台上指向评委,有尖锐物恐惧症的评委会在内心画你的圈圈。

5、熟记几个复杂公式

找出与论文相关的复杂公式,这些公式应是评委老师很熟悉但背写不下来的,你在汇报到这个关口时,似乎觉得只靠表述说不清楚,停顿1秒后转身就在黑板上顺手把这个公式写下来,或者提前准备个图,把坐标、刻度、单位等清清楚楚地画规范,评委会在心里暗叹“丫基础还挺扎实,比劳资当年要强”。

6、切忌拔高要自揭其短

内地一年毕业几十万硕士研究生,每篇论文都要求有创新,那里会有这么多的真创新?工科与理科还不同,创新多是把科学理论用新方法来进行工程实现,最多算是个“应用创新”。而且一个小硕士也基本不可能独创出新方法,“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之类的大话不要说。

按答辩程序,论文中的3、4个创新点是要说的,但念一遍就算了,评委也不会较劲,但如果过度解释吹嘘,惹得评委反感后质疑,那就被动了。任何新方法都会有缺陷,在陈述论文创新后要指出自己方法的不足之处,评委老师会觉得你很诚恳,要是你自己不说,他们也会不客气地指出来的,自己说出来更主动些。

7、不要贬低其它理论方法

学生为了突出自己新理论新方法的优越性而贬低其它理论方法,而这往往是不客观的,会引起评委老师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分析其它方法在论文研究范围内特定问题上的不适用性,而不是贬低该方法本身。如果评委老师在你所贬低的方法上做出过成绩,你作为新人不了解,其它评委了解,这个老师也知道其它评委老师了解他,你在台上贬低,就相当于当众抽他了,那你能有好果子吃吗?

8、不要跟评委争执

私下里跟任何老师辩论学术问题,他都会有平等交流的雅量,但答辩现场情况不同,答辩不仅在考学生,也在考评委,一帮有成就的同行专家坐在一起,他们发言时更多考虑的不是学生的反应,而是其它评委老师的反应,明着是在跟你对话,暗里是在跟其它评委老师过招。即使你认定了评委的意见不对,也不能激烈直言相斥,否则会大伤其面,可能迎来他语气温和的杀招。请记住:你羽翼未丰,他想挖坑埋你是很容易的,不要逼他出大招。

9、遇到连环问题要及时转移

评委常会指出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例如图表样式不统一、注释不规范等等,这要虚心承认不能反驳,反驳的潜台词是说“你说的论文写作规范是错的”,让一个教授自认学术水平不高是可以的,但让他自认不懂怎样写论文,这是对他的公开羞辱。另外,对连环问题要高度警惕,这说明该评委内心已不认同你了,在回答该评委提的第二个问题时,就要想办法令这个话题终止,可以使用“老师的批评意见很对,我在后续的研究中会努力修正”之类的终止语言。

10、一定要请导师在场

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二导带的,但答辩现场一定要请资历更深的挂名大导在场。好多学生一起答辩,评委不可能个个都欣赏,总会抓个把学生来蹂躏下,大导不在场的学生倒霉概率会大得多。

答辩过程中总会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谦虚承认了还不过去,就不要试图辩解了,可以盯着跟导师关系最好的那个评委看,然后他会帮你解围的,如果此招不灵就盯导师,他淡淡地几句话就能平事。

后记:

论文质量过硬是根本,答辩技巧是其次。学术圈也不是净土,考虑到导师面子等因素,论文质量低但答辩得分高是有可能的,论文质量高但答辩得分低却是基本不可能的,评委老师可能会顾及同行面子但绝不会恶意打压学生,如果分数低,那一定是学生本人的问题,学生必须要有这个自知之明。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有什么技巧?

2011-06-24 16:10匿名 | 分类:自考 | 浏览293986次 | 该问题已经合并到>>

提问者采纳

2011-06-24 16:16 我刚答辩完,成绩还不错

首先你要做个答辩的论文综述,就是介绍你的论文的框架结构,还有为什么选这个题,还有这个论文的不足之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在刚进去答辩的时候感谢自己的指导老师,然后就是听老师提问了,态度谦和一些应该没问题的。祝你好运!评论(23)|442

黄小黎629 |三级采纳率50% 擅长:暂未定制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3条回答

2011-06-26 21:50缘之心动|三级 1 论文内对容和背景要吃透

2、尽可能不看原稿去讲你的工作,而不是背论文

3、语言表述准确清晰

4、回答问题全面准确

5、穿着大方得体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和目的

1、在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首先要求你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第二步,进行现场答辩。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做即兴答辩。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毕业生是否是认真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考察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答辩老师结合毕业生现场答辩情况评定答辩成绩。

二、毕业生如何准备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1、对自己所写论文要十分熟悉。当然,通过独立思考,反复推敲,按自己的构思动手写成的论文,你一定是熟悉的。不过我们过去接触过的论文中,有的是把收集来的资料“粘贴”成论文,提交论文时,本人没有认真读一遍,交出的论文漏洞百出。比如,有的论文称“21世纪„„”,而后面的论述用的资料又是“1995年如何如何„„”。这样答辩时由于你对论文不知,显然对这篇毕业论文你不熟悉。所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

2、针对答辩提出问题的方向,在答辩前做些准备。

(1)、对自己所写论文中涉及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答辩前最好一一整理出来。比如,论文中我的第二个论点中涉及了某个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的内容我参考了某“专业书”的第几页,内容是什么,整理好备用。

(2)、结合所写论文的论点,在答辩前,收集一些资料。比如,很说明问题的好案例;比如,在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例等等。

(3)、在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方面。平时多关注所学专业当前的政策研究、热点问题的讨论。

只要同学们认真写作论文,在答辩前认真做好准备,都会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预祝大家获得好成绩,成为合格毕业生。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那么,答辩者在答辩之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

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教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教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怎样作答辩用PowerPoint及毕业论文答辩PPT制作的要点

转载到我的日志 分享给好友 2008-07-31 20:37:23

分类: 个人日记

浏览(1111)

评论(0)

答辩时间一般10-20分钟,把自己的工作在10分钟内讲出来,是对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的挑战。这种能力在学生的一生中非常重要。(求职,面试,申请项目,总结等等)。作好PowerPoint幻灯片是答辩好的重要环节。一般有下列要点:

(1)每页8—10行字 或 一幅图。只列出要点,关键技术。

(2)毕业论文要突出自己的工作,不要在背景,前人工作上花过多时间。篇幅可以大致分配如下:

提纲:1页,背景: 1—2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5页,解决问题,10—15页,小结:1 页,主要成果,工作,程序量,效益等等。

(3)演讲者 大约一分钟讲2页。听众一分钟可以看完4—5页。因此不能完全照着念。要用口语化的语言,讲演式的语言。

(4)充分利用图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较多信息。

(5)有些细节,如算法,可以全部用小字写在一页上,用红色标出特别重要的几个句子,讲解时可以快速“闪”过(20秒),“算法如此页”,“要点是...”,讲思想,介绍方法,讲关键。听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大意。

(6)10—15分钟的报告,准备20—22页 即可。

n

(7)底色尽量用浅色(米黄、象牙白、浅灰,„等),(方便色盲、色弱和老年观众, 同时可用的文字颜色和图表颜色比较丰富)加上页码,再打开母板,把<#>改为 ”<#>/x”,x是总页数,使得讲演者和听众都能 知道 已讲百分比,便于调整速度。

(8)报告时,用 “幻灯片放映—排练计时”模式,当排练计时窗口出现后,拖成为顶部时间状态条,(可隐去排练二字)便于准确知道已经使用时间,和提问已经用的时间。

毕业论文答辩中PPT制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答辩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么?以下为整理的一些毕业论文PPT制作的要点、结构和一些样本。

大家需要对自己的论文选题、方法、结论、相关文献非常熟悉。

答辩每个人最多10分钟,最好限制在8分钟之内,讲清楚后面幻灯片上的内容。回答老师问题有理有据,因为是自己完成的,你理所当然最权威,但不能狡辩。演示文稿尽量做得简洁、漂亮、得体。答辩自信、表达流利、有理有据。

研究概述(1:一张幻灯片)简明扼要(一两句话)说明: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标 研究问题

研究框架(1)研究的展开思路 和论文结构 相关概念(1)

若有特别专业或者要特别说明的概念,可以解释。一般无须。

研究综述(1)

简要说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谁、什么时间、什么成果。最后很简要述评,引出自己的研究。

研究方法与过程(1-2)

采用了什么方法?在哪里展开?如何实施?

主要结论(3-5)

自己研究的成果,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多用图表、数据来说明和论证你的结果。

系统演示

若是系统开发者,则需要提前做好安装好演示准备,在答辩时对主要模块作一演示1-2分钟。

问题讨论(1)

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课题。

致谢(1)致谢。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样本下载

幻灯片的内容和基调。背景适合用深色调的,例如深蓝色,字体用白色或黄色的黑体子,显得很庄重。值得强调的是,无论用哪种颜色,一定要使字体和背景显成明显反差。注意:要点!用一个流畅的逻辑打动评委。字要大:在昏暗的房间里小字会看不清,最终结果是没人听你的介绍。不要用PPT自带模板:自带模板那些评委们都见过,且与论文内容无关,要自己做,简单没关系,纯色没关系,但是要自己做!

你看哈嘛,可能有点用处,自己努力才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论文答辩PPT制作要素及技巧: 要做好论文答辩,一个合适的、不花哨的、言简意赅的PPT必不可少。

组成:可将论文分为引言、目的意义、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几部分。文字版面的基本要求

推荐幻灯片的数目:20~35张,约20分钟。

推荐字号字数行数:标题44号,正文32号(不少于24号字),每行字数在20~25个,每张PPT6~7行。

推荐字体:中文用宋体(可以加粗)英文用New Courier 建议新手配色:(1)白底、黑、红、蓝字(2)蓝底、白、黄字(浅黄或橘黄也可)

毕业论文答辩套路

2013-6-7 10:11 阅读(2)转载自66318341.赞(36)评论 转载(64)分享(31)复制地址

编辑

上一篇 | 下一篇:各种好吃的鸡蛋的...毕业论文答辩套路Never say „

一、首先是开场白: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二、内容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分成„„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三、结束语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四、老师提问

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工科硕士 篇3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程技术领域对数据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在具体的应用之中,工作者基本是利用已有的统计软件或数学软件的统计包来进行数据分析工作。目前有大量的通行统计软件,比较著名的是SAS、SPSS两种,另外常用的Excel数据表格软件也可以进行日常的统计分析。这些软件给出的结果基本就是数值、图表和直接的结论,如是否相关、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等等,没有很详细的统计解释与分析,如果没有一定的统计知识的话,很难对这些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解释。因此,对那些需要在将来的研究和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统计软件的研究生,有必要在其硕士学习阶段专门开设课程,进行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训练,我们建议单独开立一门公共必修课《数理统计》。

我国的工科研究生在本科时系统地学习了数学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数理统计部分讲授点估计包括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针对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理论,对非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没有任何介绍,因此本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对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没有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化。而工科研究生在后来的工程实践中却要大量用到各类较为深入的统计方法,如最小乘估计法、核估计和局部线性估计等非参数估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单(多)因素方差分析、拟合优度检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可靠性计算与分析等内容,需要了解最好线性无偏估计、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偏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因果序列、P一值、平稳序列等很多概念,这些内容都是在本科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是不可能介绍的。因此,为了适合后续学习与工作的需要,工科硕土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开设进一步介绍现代应用统计方法的《数理统计》课程。并有专门的配套教材供讲课使用。

《数理统计》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本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数理统计内容继续和深化,不宜重复,应该是将其中的思想方法延伸发展,以那些内容为基础,介绍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统计等统计方法如何应用。课程的着力点应该有两个:一是各种方法的思想内涵,让学生了解这些统计方法的直观意思,体会其科学合理性;二是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训练,要求学生们对各种方法的适用对象、使用步骤、中间量的计算公式有很好的了解。

对于工科硕士生而言,重点在于正确地使用统计方法、正确地通过数据分析结果给出统计结论。至于那些统计证明与推导过程并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反映到具体操作过程就是某位同学会针对自己要处理的问题决定应该使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在他(她)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对软件给出的数值结论能做出正确的统计解释与分析,这两点做到了,那么《数理统计》课程的目的就达到了。实际上很多应用面广泛的统计结果会用到很深入的矩阵演算理论、复变函数理论、现代概率理论,让工科硕士生去学会这方面深奥的数学理论是基本不可能的。

大连理工大学为工科硕士研究生开设《数理统计》课程有十余年,面向全校土木水利、机械材料、电子电工、能源动力等各个工科学部,并把本课程设为工学博士入学必考科目。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受到了工课师生的欢迎。

工科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体会点滴 篇4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有人认为, 专业知识在本科阶段已经学过, 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只是“超炒冷饭”而已,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窃以为, 研究生课程不能简单重复本科生的课程内容, 而应“温故而知新”。知新就是学习新的知识。那么如何做到“温故而知新”呢?本人认为有两点十分重要。

首先, 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从深度上拓展本科的知识。一般来说, 本科生阶段较注重知识的汲取。而在研究生阶段, 简单的了解和汲取显然是不够的, 更多的应该是钻研和探究。也就是说, 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有较多“learning”的成分, 而研究生教学则应更多偏重于“study”。因此, 工科研究生教学负有传授知识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双重任务, 重点则应在培养研究生综合科学研究能力方面。这就要求“授人以渔”, 而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一字之差, 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不同。比如说, 由本人承担的《多组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硕士研究生课程, 讲述的是高分子化合物之间共混的问题。实际上, 很多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都在本科阶段学过《高分子合金》或《高分子共混》等方面的课程。那么, 《多组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生课程如何上, 怎样才能使研究生们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内容。本人觉得可以从“高分子共混物”、“高分子合金”和“多组分聚合物”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出发, 介绍聚合物之间的热力学相容性和工艺相容性的概念, 然后剖析聚合物相容性的特点、影响因素和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这样, 通过层层解剖, 使学生对多组分聚合物的特点与性能有了新的认识, 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高分子共混物的简单了解上了。

其次, 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 应该使学生从广度上拓宽眼界。“硕”者, “博”也。因此, 研究生与本科生对同一问题的了解, 深度和广度应该是不同的。同样以《多组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硕士研究生课程为例。本科生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到, 各种聚合物通过共混可以获得新的特性。那么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 需要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所谓的“共混”不仅仅是物理的概念, 还可以拓展到采用化学方法实现“共混”, 如接枝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互穿聚合物网络和交联共混等, 而且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多组分聚合物, 其性能往往更为优异。由此可引出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工程材料等内容。如此步步引导, 带领学生走向更深更广的科学领地。

另外, 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介绍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 不仅可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为研究生下一步选择学位论文课题作好铺垫。例如, 近年来碳纳米材料的研究十分红火。但碳纳米材料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有怎样的表现?学生们往往是雾里看花, 不甚了解。结合《多组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等课程的教学, 让学生及时了解高分子材料对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纳米材料的改性, 以及石墨烯、碳纳米管对高分子材料的增强、增韧作用。事实证明, 这些知识对研究生日后的学位论文研究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安排, 研究生们不会觉得课堂教学只是在炒本科阶段的冷饭, 而是有助于逐步建立起“科学是无止境的, 值得我们化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的观念。

由此可见, 研究生的理论学习阶段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 而应看成是一名科学工作者培养的启蒙阶段。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本科生经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则边听边作笔记。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差, 往往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不理想。有很多教师提倡开展课堂讨论, 但对本科生而言, 由于掌握的知识面不够, 课堂讨论实际上很难开展。但研究生们已经经过本科的学习, 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 因此, 完全有可能通过互动的形式获取更多的知识。笔者在国外观摩过研究生的课堂教学, 大多是采用小组讨论 (seminar) 的形式, 气氛比较活跃。彼国的方法能否“洋为中用”?因此, 结合研究生课程人数较少, 适合开展课堂讨论的特点, 本人在研究生教学中也逐步推行了seminar的形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每一次上课教师只讲2/3时间, 另外1/3时间留给学生讨论。讨论的内容在上一次上课结束时预先布置, 一方面让学生有所准备, 以免冷场,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的习惯。一开始, 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不太习惯, 往往不愿意第一个发言。这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启发和引导, 避免过久的冷场。实际上, 往往第一个学生发言后, 后面学生就会接着发言。

例如, 有一次安排的讨论内容为多组分聚合物的熔体黏性流动问题。实验中发现高分子熔体的黏度要比小分子液体的大得多, 但某些多组分聚合物的熔体黏度却反而变小, 希望大家就这一现象开展讨论。开始学生不知从何谈起, 一度冷场。我就先给大家讲了小分子流动是由于体系中存在大量与分子体积差不多大小的孔穴, 在外力作用下, 后面的分子填补前面的孔穴, 但又留下新的孔穴, 再后面的分子有可填补这些孔穴。如此前赴后继, 造成了液体宏观上的流动。然后, 请大家想一想, 大分子流动时, 是否也是这种填补孔穴式的?有同学马上回答, 不可能。因为一个大分子链的体积远远大于液体中的孔穴的体积。那么大分子实现流动的最可能方法是什么呢?马上又有同学回答:向蛇一样滑行。也有同学说, 滑行也不太可能, 因为需要克服的分子链之间作用力太大, 不太现实, 有可能是像蚯蚓那样的蠕动。“滑行说”和“蠕动说”究竟哪个更合理?在课堂上马上找出答案显然不太现实, 因此就将此话题留作下一堂课的讨论内容, 让学生查阅文献, 结合以前学过的高分子的分子运动特点, 从理论上计算两个大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在下一堂课上, 同学们将文献中的解释和自己计算的结果加以分析, 得出了高分子的流动是通过链段的运动完成的结论, 亦即“蠕动说”更为合理。进一步, 由于两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聚合物链在同一温度下的卷曲状态和运动能力是不同的, 部分卷曲状态的聚合物实际上成了另一种聚合物的填充物, 降低了其分子间的作用力, 因此熔体黏度反而变小了。

通过这样一次活动, 大家反映印象深刻。有同学说, 相关的概念这一辈子恐怕也忘不了了。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本科生的考核大多采用笔试的方法, 那是因为本科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 考试则是为了考察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套方法用在研究生身上, 显然不太合适。因为如前所述, 研究生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钻研精神, 因此, 考核方法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多年来, 本人一直以撰写文献综述作为考核方法。亦即要求每位研究生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查阅文献写一份文献综述。为了避免学生简单的抄录, 要求这份文献综述至少根据十篇以上文献综合而来, 而且这十篇文献中至少有三篇是外文的原创性论文。另外, 综述中不仅要对他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 还有加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撰写格式方面, 应达到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要求。在完成文献综述后, 通常还会安排学生将自己的文献综述内容做成PPT, 作一次公开演讲。这样, 不但使大家更多地了解相关学科的动向, 还得到了一次演讲训练的机会, 收到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最后成绩的评定则根据研究生平时的表现、文献综述的质量、PPT的制作和演讲的能力等综合评定。

这种以文献综述代替笔试的考核方法, 将简单的考察研究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变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环节, 是耶非耶, 尚需时间的检验。但至今为止, 每年都有一部分研究生的文献综述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说明确实达到了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研究生教学要突出对研究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将创新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教学质量的提高, 需要时间的考验, 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但是, 培养学生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不变的追求。提高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需要我们用心、尽心,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总结。

参考文献

[1]程中华, 高崎, 田燕, 等.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01) :51, 51.

[2]赵忠双, 贾瑛, 阚俊青.研究生教学中应引入探究式教学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5 (2) :101~103.

[3]牟丽君.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 2010, 22 (9) :20, 29.

[4]李春鹏, 王栓杰, 王昌盛.项目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2) :43, 55.

[5]宋怀波, 何东健.Seminar学习理论对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24 (11) :9~12.

工科硕士 篇5

一、理工科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为了研究适合理工科研究生的教学方法, 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1. 学习动机。

对于理工科研究生来说, 英语在课程设置中是必修课, 这要求他们必须顺利地通过结业考试拿到学分。其次, 为撰写论文需要阅读大量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要想熟练地查阅第一手资料就需要具备相当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了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与各国学者进行交流,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必不可少;有的学校还要求研究生在国际性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另外, 一些想要继续深造的硕士研究生为了通过博士入学考试也必须认真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动机虽存在差异, 但总的来说, 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英语这个工具完成科学研究。

2. 学科差异。

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 这些课程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的特点, 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而英语是自然语言, 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所提问题的答案经常是多元化的。科学的严谨造就了理工科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而语言, 特别是文学语言, 所传递的主要是一种气氛和感觉, 它并不是精确无误的交流手段。同一个文本在一百个人眼里会有一百种解读, 就说明语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这同科学的客观性完全背道而驰。另一方面,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上的灵活性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如:in和out是一对反义词, 但fill in the form和fill out the form却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在英语里这种看似矛盾, 运用灵活的语言现象很多, 而理工科学生主要擅长的是逻辑思维, 注重精确性。英语学习使他们在逻辑思维方面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信心。

3. 技能失衡。

相对来说, 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对较弱, 这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而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受到所学专业学科的影响往往是严谨而周密的。能通过国家组织的硕士生英语入学考试的学生都有着不错的英语基础, 掌握了比较多的词汇量。但是普遍存在英语阅读能力强, 翻译和写作能力弱, 听说能力更弱的情况, 导致英语语言的各项技能发展不平衡。很多研究生可以读懂专业文章, 却不善于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写一篇英文的论文摘要也可能错误百出。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医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等注重能力培养的学科中有40%的课程采用了这种方法或类似方法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 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理工科研究生有着不错的英语基础, 在英语知识方面也有不少的积累,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善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特点实施任务教学。任务型教学应包括任务前 (pre-task) 的准备, 任务 (during-task) 实施与引导和任务后 (post-task) 的反思 (reflection) , 具体实施如下。

1. 教师下达任务。

总的来说, 理工科研究生由于听说水平较弱, 不太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采用讨论式或对话式的英语教学比较困难。在采用任务教学法时, 教师所下达的任务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引起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需要具有合适的难度, 不能太容易完成, 否则不能激发起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也不能太困难, 否则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无法创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具体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前沿发展做一个介绍、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做一次分析、对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进行一次讲解等。

2. 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任务。

任务下达以后,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 准备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常常会去死记硬背一些单词和语法现象。考完之后, 不常用的内容就很容易忘记。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能接触到很多以前学过或没有学过的内容, 在合适的语境下活学活用, 这种学习的方法能使语言学习变得鲜活起来, 更容易正确掌握英语用法。教师可以把任务分配给一个小组或个人, 使学生拥有足够的主动权, 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优势完成任务。

3. 学生分析评价其他人的任务完成情况。

当任务完成人进行讲解演示时, 或是在演示完毕之后, 其他学生作为听众可以就内容进行提问, 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理解能力的特长, 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输出, 锻炼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的灵活应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下达任务时, 教师应当是指导者, 帮助学生, 为他们提供标准的语言范本。当学生在英语表达上存在问题时, 教师要负责指出并且指导学生修正。在任务完成阶段, 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必要时可以扮演求知欲很强的学生角色,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引发广泛的讨论。在讨论最后, 教师要针对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小结。在小结中, 教师可以归纳总结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语言点, 对一些内容还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和引申讲解。

理工科研究生具有思维活跃, 严谨务实, 知识面广等特点。使用任务型教学, 通过完成有趣味性的任务,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书面和口头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学生能应用自身所学的英语知识, 积极应对语言和自身能力的挑战, 各种语言问题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反馈与更正, 教学效果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着任务进行教学,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作者提出针对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 文中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教师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于春昱.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5) .

上一篇:互信机制下一篇:农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