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机制

2024-05-15

互信机制(共12篇)

互信机制 篇1

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互不信任的现状

1.民营企业对职业经理人不信任。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聘请了职业经理人, 但是创业者对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 不轻易交出决策权。民营企业在内部安插亲信, 监督职业经理人, 并左右其重大决策。

2.职业经理人对民营企业不信任。职业经理人入主企业后, 在确立自己地位的同时, 物色、培养忠诚于自己的员工, 刻意培养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在最初成长阶段, 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利益可以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 但随着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 个人目标就会与企业目标发生冲突, 职业经理人想转变为企业老板的念头就会滋生。

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互不信任的原因

1.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家庭人际关系是个人最重要的关系, 所以家族模式成为国人经营的第一选择, 致使以法制为基础的社会信任体制先天不足。

2.有些职业经理人受聘以后, 在姿态上表现出不可一世的优越感。他们往往过分自负, 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 追求短期效益和成就, 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 将企业经营得一团糟。

3.当企业与经理人目标取向不一致时, 不仅无法激发职业经理人真正的热情, 反而可能使他因失望、挫折, 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持无所谓的态度, 双方根本无法产生有效的信任。

4.不畅的信息沟通, 会成为职业经理人无法了解企业决策的理由, 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失望、沮丧情绪, 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下降。

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互信机制的构建

1.外部宏观环境应提供良好氛围, 做到“三个完善”。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规范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责任、权利、义务, 同时还要在刑法和民法上增强对所有者财产的保护力度, 防止职业经理人对所有者私人财产的侵犯。 (2) 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定资格认证制度和信用档案, 以及职业经理人信息披露制度, 对职业经理人形成直接的制度约束, 使“守信”、“敬业”等赢得信任的品行成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完善注册会计师、工程监理公司、资产和资信评估鉴定机构、公证和仲裁机构等组织社会中介机构, 为双方提供信息, 促进双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民营企业接纳职业经理人, 应做到“六个匹配”。 (1) 目标匹配。民营企业一开始就必须明确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目的和要求, “对症下药”, 少走弯路。 (2) 能力匹配。探求符合企业期望值的职业经理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3) 人品匹配。拥有优良人格品质的职业经理人, 会像磁石一般吸引员工围绕在他周围, 使得企业的运作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4) 舞台匹配。民营企业应为职业经理人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 因此授权是企业重视、信任职业经理人的最佳体现。 (5) 激励匹配。通过良好的激励制度来建立企业内部的信任机制, 如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福利激励等。 (6) 约束匹配。企业如果对经理人约束不够, 信任机制也将功亏一篑。企业可利用适当的硬性制度约束职业经理人, 但这种制度约束不宜过多;也可实行合同约束或组织机构约束等方式。

3.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 应做到“三个阶段逐步融合”。 (1) 磨合阶段。职业经理人在进入企业初期, 会面临自身与企业众多差异点的磨合, 对此应主动调整自己与企业不和谐的方面, 以润滑两者的关系;增强自己的适应力寻找和企业对接的平台;同时要敬业、忠诚, 要有责任感。职业经理人强烈的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会降低与企业之间的隔阂感、距离感。 (2) 匹配阶段。经历了初期的磨合过程后, 职业经理人就会直接面对与企业的匹配过程, 这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发展信心, 也能为企业认可他们赢得重要的保障。职业经理人要想在企业中有所作为, 就必须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取向, 这是形成融洽关系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双方的价值观水火不容, 那么绝对实现不了彼此信任。然而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不可能百分之百吻合。这时, 作为一名成熟理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职业经理人, 就要首先肯定企业价值观的合理面, 然后在肯定的基础上“吃透”企业的远景, 这样才能适应并生存下来。另外, 职业经理人还要将自己与企业的价值观合理地整合在一起, 融会贯通, 结合时代背景和市场形势去创新。当然, 职业经理人同样也要顺应匹配原则, 讲究“门当户对”。面对所要管理的企业或部门, 职业经理人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倘若自己并不具备达到企业预期目标的能力, 就应该有自知之明, 全身而退。 (3) 提升阶段。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互信机制初步建立后, 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悉心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很多误会, 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层的误会往往是因为信息沟通不够才引起的。然而民营企业主作为“一家之长”, 需要处理的事物很多, 不会随时与职业经理人沟通。这就需要职业经理人自觉地与企业主定期沟通。沟通多了, 信任度自然就高了。创新能力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尤为重要, 创新能力的大小将决定一个职业经理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潜力。所以, 要企业信任你、重用你, 自然不可忽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一些职业经理人在快速“燃烧”一段时间后, 就会产生一种枯竭感。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 感觉自己没有招了。所以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后, 并不是做出业绩让企业主满意、让部下信服, 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职业经理人只有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 才能经营好企业, 创造出佳绩。

互信机制 篇2

因公司业务扩展需要,特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一名,年薪10万。

要求: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三、年龄在40周岁以内,身体健康。

四、从事相关行业五年以上,有一定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经验,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男女不限。

中日民间互信经受考验 篇3

迄今为止,《瞭望东方周刊》和《读卖新闻》以两国民众为调查对象的大型同题调查已是第五次了。前四次的调查结果.几乎见证了中日关系破冰迎春的整个航程:从2006年lO月安倍晋三“破冰之旅”,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的“融冰之旅”,2007年年末福田康夫“迎春之旅”,到胡锦涛主席2008年5月的“暖春之旅”……

时间轮盘转到了2010年秋天。“多事之秋”写进了今年中日关系的日历。

中日两国民众对于彼此的看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又如何看待两国关系的前景,如何预期未来? 20lO年的中日同题舆论调查结果,在纷繁纠结的现实背景下,勾勒出中日两国怎样的邻居关系?

此次调查于2010年10月下旬在中国、日本同时进行,调查对象是两国20岁以上的公民。

日本《读卖新闻》方面的有效样本总量是1040人,调查范围涵盖日本全国。中方调查则由《瞭望东方周刊》委托零点调查公司,调查范围和前几次一样,在全国十大城市进行,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沙。中方调查有效样本总量为1045个。

双方均采用CATI电话定量调查方式。该调查方法所用的CAll系统主要由微型计算机和CARI软件组成,可以进行随机拨号。调查访问采用访员读录法,由访员读出问卷,受访者回答,访员同步在计算机中填写问卷。

本次同题调查所设问题,除了继续前四次调查中双方认知、对两国关系的现状和前景的看法等内容之外,增加了诸如“如何看待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等新问题。

双方互信四年最低,对两国关系未来却并不悲观

“如何评价目前的中日关系”,日本方面接受调查者中,有九成选择了“不好”和“不太好”,而2009年有近一半的日本人对当时的中日关系状况给出了正面的评价。接受调查的中国公民中,亦有八成人对当下的中日关系给出负面评价,认为不好的人占81%,比2009年高出38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还显示,中日两国国民彼此的信赖度下滑,达到2006年以来的最低点。

然而两国民众对于双方关系的未来却并不悲观。接受调查的中日国民中,认为中日关系未来会继续恶化的人只占少数,日方为20%,中方是27%。相较于日本,中国国民对未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更显乐观,这个结果和前几次调查一致。日本方面有七成左右的民众认为两国关系会维持现状。

近九成中国人认为未来更好,日本人乐观者仅一成

“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是连续三年都出现在调查问卷中的问题。

日本民众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对其有正面影响的人同步增加,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38%的日本人选择了“正面影响大”,比上一年又增加了8个百分点。但今年选择负面影响大的日本人有所增多,达到了49%。相比之下,中国调查者中有约l/3的人选择了“正负面影响—样大”。

在本次新增加的调查题目“如何看待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这一问题上,日本民众中,有9%的人认为是“好事”,而不赞成的人达到81%。

在另一个本次调查新增的问题上,“你认为上海世博会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吗”——大约—半的日本人认为“没有”,而2009年的调查中则有一半的日本人认为北京奥运会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与日方的调查结果截然相反,超过九成的中国人认为上海世博提升了中国形象。

迥异的看法还体现在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展望上。有87%,的中国人认为十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比现在好,而日本人对于未来的预期相对悲观,仅有一成左右的人觉得未来会更好。

“强大的经济”成为日本人对中国的重要印象之一

2007年3月本刊与《读卖新闻》举行的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同题调查中,在日本单独设立了一个题目,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什么时候可以追赶上日本”。那时大致有1/4的日本学生选择了“5年之内”。2010年,也就是仅三年之后,这个预期已变为现实。

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给日本国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关于对方国家印象的调查题目中,日本方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强大的经济”进入了“你对中国有何印象”的前三甲,但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军事能力强大”,其次是“弘扬传统文化”。

而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中,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技术先进”、“经济发达”,以及“保护环境”,这和前几次调查结果相差无几。

如此印象在两国民众心中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合作预期。对于未来两国将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日本方面的被调查者把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放在首位,而中国方面则把“科学技术”当作是中日合作的优先内容。

日本人认为经济关系上中国比美国更重要

2007年春季的中日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均有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美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较为消极。但无论是2009年还是2010年的调查结果都有一个相同之处:从政治方面考虑,中国民众和日本民众都把对美关系置于第一位。但认为中日关系重要的日本人也在增多,从2009年的18%,增加到27%。

从经济方面考虑,60%的中国人认为美国比日本更重要,比上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而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方面,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均认为中国更为重要,2009年的数字是46%,本次调查的数据为58%。

日本民众对于与中国的政治合作期待体现在朝核问题解决上。对于“解决朝核问题,你希望中国发挥主导作用吗”这一问题,2009年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日本人选择了“希望”和“非常希望”。今年仍有超过一半的日本受调查者表示,希望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有74%的中国民众也表达了同样的期待。

日本受访者认为历史问题应优先解决

知识产权问题、历史问题、领土相关的主权问题等一直横亘于中日两国之间。这些问题中,哪些是两国民众心目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呢?

2009年的调查中,在“进一步增进中日友好关系,两国应该优先解决以下哪—个问题”的选择上,中日民众均把‘认识历史问题”放在了第一位。日方认为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次序依次是:共同开发东海油田、知识产权问题。

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日民众对于两国应优先解决的问题认识接近,都集中在:钓鱼岛领土主权、历史问题、共同开发东海和知识产权,不过排序略有不同,中方把钓鱼岛领土主权放在首位,而日方认为历史问题最为首要。

最感兴趣的旅游内容:自然风景、历史遗迹、传统艺术

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一直是很受中国人青睐的场馆之一。从馆标“微笑相连”的设计到馆内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都吸引着关注中日友好的中国游客。

而借世博契机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也是日本馆精彩展示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到底两国各有哪些方面是对方旅游者最感兴趣的呢?

此次中日调查,专门设置了一个新题目一“如果去对方国家旅游,你会对那些内容感兴趣?”对于日本人而言,从调查结果上看,中国的自然风景、历史遗迹、传统艺术等最富吸引力,分别排在他们最感兴趣的前三位。

而日本最吸引中国游客的前三位同样是:自然风景、历史遗迹和传统艺术。

新闻采访中互信关系的构建 篇4

一、合理确定切入点,获得采访机会

在研究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记者和场外销售人员的工作是类似的,二者都需要自己找到工作对象。同样的,在新闻采访工作中要想吸引采访对象的注意力,就必须将他的注意力控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之内,将对方的注意力始终控制在自己身上,并保证其与自己的交谈具有一定的意义。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所谈的内容必须与采访对象的兴趣,或者说职业、身份相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采访工作。在采访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同时还要培养耐心,遇到很难的采访事件,应灵活组织语言,合理化解问题,这样才能提升采访效率。否则,采访对象完全可以拒绝采访,因为新闻记者的采访权不具备强制性,换句话说即没有法定性。

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需要采访贫困地区的学生,采访对象由于高考失利情绪不佳,该记者与学生深入接触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采访,而是先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再尝试着与该学生交流。该记者和学生进行了有效交流以后,和学生建立起了非常熟悉的关系(如朋友关系),加上在家长的劝说之下,便能帮助记者顺利地完成这次采访。该记者非常睿智地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采访过程也非常顺利,学生的心结也因此打开,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不失为一次成功的采访,可见新闻采访的模式并不固定,只有灵活多变的采访方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再如,某记者接到小区业主与物管“扯皮”的新闻线索后,此时记者就应该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双方的争议,不能有所偏颇。采访中,更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完成采访任务,而且还能帮助相关部门化解社会的矛盾纠纷,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在撰写稿件时,也应该合理安排双方观点的字数,尽量做到1:1平衡。这样才能体现公平、中立的原则,从而获得采访对象双方的信任。

二、采访之前应将准备工作做好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采访之前,记者应该将案头工作做好,这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的好坏。确定选题以后,首先应将整个采访过程的筹备工作做好,选好采访工作的切入点,并综合考虑好采访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以及困难。只有在采访之前将相关准备工作做好,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做到随机应变,顺利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当然,作为现代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对每一名记者都有“跑口”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记者不仅要成为采访对象的“发言人”,更要成为所“跑口”行业的专家,只有熟悉业务,才能避免成为“白字先生”,也才能让记者在采访中显得更专业。

在准备工作中,应充分考虑采访过程中每个环节需要做的事情,同时还要将对方的回答以及话题之间的内容控制在合理程度之内,以保证采访内容在主题范围内。只有将所有问题都准备好,才能保证顺利地进行采访,否则即使采访开始,也有可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开始采访之前,记者应该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好,排除自己的个人观点,秉承一种公平的态度进行新闻采访。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使对方切实感受到记者的专业水平,使对方配合记者将采访工作做好。

三、新闻采访中合理利用谈话交流艺术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应用采访技巧非常重要。这对记者的能力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必须做好即兴采访的准备工作。在谈话的过程中,应注意深入挖掘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在采访过程中先抛出两个问题,然后在后续谈话中逐步深入探讨。记者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突兀,要为采访对象营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为采访对象创建和谐的气氛,这样才能顺利完成采访工作。

(一)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新闻采访往往需要记者自己掌控采访节奏,这一点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非常重要,也需要记者在工作中慢慢体会。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之间沟通、交流的技巧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采访交流的内容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应用心与采访对象交流,还要跟着自己的感觉对采访对象提出问题,将对方带入自己提出的问题当中,这样二者的沟通才会不间断,才会不断提出精彩的言论。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水平,只有符合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提出采访目的,同时基于提出的问题展开具有策略性的组织及编辑。记者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其前后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它们必须有一定关联。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应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即兴采访能力与应变能力。

一般来说,新闻记者的即兴采访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采访过程中应对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加以注意:第一,对于性格内向的采访对象来说,记者应该掌握采访的主动性。由于这些人不擅长交流,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况,面对记者采访经常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这种情况下记者应主动寻找话题,通过慢慢地沟通与交流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而与记者进行融洽的交谈。第二,对于性格外向的采访对象来说,这些人面对记者的提问往往会滔滔不绝,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面对这种采访对象,应直接将谈话内容导向主题,掌握对话语的控制权。与这种采访对象交流时,应注意语言一定要简练,并将采访节奏控制好。第三,对于性格怯懦的采访对象来说,外界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陌生人,他们会出现不爱说话、生疏等情况。如果遇到了这种类型的采访对象,记者应尽量引导他们,避免提出过于复杂的问题,减轻采访为他们带来的压力。

对不同性格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时,虽然记者面对的是不同的对象,但是记者的采访目的是一致的,因此记者应懂得察言观色,将采访节奏把握好,将采访局面控制好,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新闻采访。

(二)提升应变能力与察言观色能力

要想顺利完成采访工作,记者应了解不同场合、不同访谈对象的应对技巧。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面对这些情况,记者一定要沉着应对,如遇到冷场的情况应想办法圆场,遇到未知情况应积极应对,以避免出现难堪的局面。在采访过程中应营造出一种融洽的、良好的氛围,利用有效的工具进行采访。此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利用一些辅助性工具有助于收集信息效率的提高,将高质量的内容挖掘出来。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快速拓展。在这种形势下,新闻记者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记者应懂得对自己的采访工作负责,尽可能地将丰富的、真实的新闻报道呈现给观众,从而推动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提升自身对高价值新闻的判断能力。记者不仅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同时还要切实体会现场及当事人的喜怒哀乐,从采访过程中体会人生、感受生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快速提升,而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产业的进步,人们利用自己的双手获得了美好的生活。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新闻动态中。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鲜事。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新闻报道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它凭借自身的真实性、专业性的特点受到了大家的广泛欢迎。本文基于新闻采访中人与人之间互信关系的话题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闻采访,互信关系,构建

参考文献

[1]操慧,钟梦竹.两岸新闻交流:一种媒介社区的建构与互动[J].新闻界,2013(24):33-38.

[2]陈绚.论信息公开政策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兼议2008中国新闻政策的变化[J].国际新闻界,2009(02):56-60.

[3]李军,范夕河,宋鑫鑫.应急新闻联合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4):42-46.

维护人际关系靠互信。一辩稿 篇5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辩题是,维护人际关系靠互信。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些概念。维护是指维持和保护,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的总和,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而互信是指相互信任,以诚相待。互利是。下面我从3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互信是打开人际关系大门的金钥匙。人际关系必须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继续深入的交往,如果没有互相信任,而是怀着互相猜忌的心态,那么我们就无法踏出交往的第一步,也就无法有人际关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会求助于他人也会向他人伸出援手,这是出于对他人人格和能力的信任,而并非仅仅是获取利益的需要,我们维护人际关系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对群体的归属感需要,我们需要温暖、需要关怀、需要理解,这就是当一段人际关系无法给予我们利益的时候仍然维持它的原因,而互信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其次,以互信维护人际关系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只要互相信任没有被其中一方认定为不存在,互信就不受现实中是否得利情况影响。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讲的就是当共同利益消失后,人们仍可依靠建立积累的感情和谐相处,这种共同认可的存在,就可以催生出沟通、理解、合作等多种积极的行为。在互信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更大的,更长久的互利。现实中的例子足以表明没有互信的互利关系,短时间内的确是可以建立,但是会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因更大利益的诱惑,而无法保证自己不受损失的防卫心理和人情关系的淡漠而产生嫌弃,因此无法长期存在,那么它,就无法对人际关系起到长期、稳定的维持作用,最后,孔子告诉我们,无信不立。而“信”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没有它,人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传统社会之所以是一个信赖社会,原因在于人们得在“信”的生存环境使然。八荣八耻告诉我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从古至今我们盛行之风都是以信为本,今天,我们国家,民族,个人也应该一样,才能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更好的维持这种人际关系,和睦相处。

沟通是基础 互信是桥梁 篇6

“三个月存活期”不宜用于临床实践

首先我要说,他是幸运的。他的经历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者,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目前不仅仅是在中国,甚至 是全世界都有不计其数的癌症患者挣扎在这条危机四伏的求生路上,并且癌症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北京的肺癌发病率2001年至2011年就上升了56%。大量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得到及时的、合理的医治,这既需要工作在这个战线上的医护人员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它需要医患之间密切地配合,及时捕捉到“战机”,我称之为“治疗窗”。这个“窗”可能稍纵即逝,其中的原因,既可能因医者的错误判断:如凌先生病初“三个月存活期”的判断则可能让他痛失今生;也可能因为患者盲目相信某些不甚严谨的判断或者犹豫不定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我认为“三个月存活期”一说本来应该主要用于临床科研中,判断入组患者是否能完成临床试验,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而不宜用于临床实践当中,特别是对于病人未进行任何积极的治疗之前。仅仅依据某些“数据”就匆匆告知患者“生存期不足三个月”的结论,其结果将使患者失去生的勇气和机会,同时也失去对医者的信任。

我相信在我和很多专科医生的医案中都不乏像凌先生这样被误判为仅有“三个月存活期”的患者幸运地生存了下来。他们不仅仅是打破了“三个月存活期”的记录,甚至获得了更长的无病生存期,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人生。所以,我认为虽然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有一定的判断患者生存期的能力,但医者不应轻易让患者放弃生命,我们只有说“我们这里没有更好办法”。

如果像凌先生这样得到还有“三个月存活期”的患者又不能像他一样顽强地去向命运抗争,并且还能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可用的话,那么他们将会生活在恐怖的生命倒计时之中。

我的“十六字真言”

凌先生的经历始于2007年,距今5年有余,这既是他幸运的5年,也是肿瘤学界幸运的5年,新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新的治疗技术不断涌现,更可喜的是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更新:如个体化治疗、序贯治疗、维持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等。新技术更新着医者的理念,也更新着患者的生存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虽然凌先生病初曾遇到不快,但他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但是,和疾病作斗争需要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方能达到最佳结果,如果任何一方抱有怀疑的态度都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就无法使治疗方案制定得恰到好处,做到真正的个体化。

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尤其是诊断初期,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睡眠障碍,多数是由于焦虑、抑郁所致。而这恰恰是肿瘤治疗的大敌,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经常告诉病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被患者称为我的“十六字真言”。试想如果病人每天过多地分心于治疗的各个环节,将如何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治疗疾病基础如何获得?

在中国,具有凌先生这样资源的患者为数不多,他们的治疗仍需要在国内进行,如果让每一位诊断肿瘤的患者在本来就处于频临崩溃的神经系统再加上四处奔波“遍访名医”的负担,那无疑是一种灾难。所以,我还是主张患者应当充分的与医生沟通,利用好医生的知识和经验,协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像进庙求签一样去问大夫病人还能活多久(我经常被问及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不可靠,特别是对于还没有接受治疗的病人,由于现在的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奇迹。

对于凌先生提出的很多关于对待医生的建议应持“慎重、特别慎重、更要慎重、保持警惕和冷静面对”的态度,我想开始时适度地慎重和必要的冷静是必要的,但如果变成了冷漠,时时事事处处提防就是矫枉过正了。如果患者和医者互相提防,怎么可能产生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呢?

经济状况制约治疗条件

最后有一点我想单独指出的是关于医生问及病人的经济状况,甚至还有社会资源,特别是病人的经济状况是我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肿瘤治疗是一个大工程,它不同于感冒发烧,甚至是冠心病房管脉支架,肿瘤治疗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回报结果很不确定的过程。医生越早掌握这些信息就越能合理地为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疗。

在中国医疗保险还不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毫无顾忌地接受各种治疗的条件下,我们的医疗策略是低水平广覆盖。如果医生不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将可能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件屡屡发生,更可能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以上供医者和患者共勉吧,希望患者能走上一条轻松的就医之路。

互信机制 篇7

深圳坚持以“阳光政府”的姿态看待和引导网上舆论, 以社会共建共享理念推动社交网络发展, 以自信开放赢得网民的认可, 树立起自己良好的网络形象。

开明的政府成就理性的网民

构建政府和网民互信的根本在于制度。正因如此, 深圳致力于把好的理念制度化。一是完善舆论监督的制度, 将“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对舆论监督的快速反应机制”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文明创建、经适房分配、筹办大运会等一系列全市性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之风。二是建立“舆情问责”制度。通过及时发出《舆情通报》, 促进全市各区各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问题及时回应。今年, 深圳市还委托第三方机构推出《深圳市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排行榜》, 各单位舆情引导的积极性、时效性和效果一目了然。三是推动“网络首发”制度。2012年, 深圳市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务微博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明确规定突发事件信息120分钟内通过政务微博发布。

服务民生听民意寻计问策纳民智

2012年6月18日, “深圳微博发布厅”正式上线。目前, 深圳微博发布厅与全市35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的政务微博已在人民、新华、新浪、腾讯上线。

在推动政务微博建设, 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 深圳市还积极开展网上互动, 服务民生。如“罗湖社区家园网”让政府的网络发言人在网上与辖区居民“对话”, 让网民成为社区管理的“高参”, 将线上线下沟通变成常态。五年来, 通过家园网处理民生意见建议2万多条, 回应率达95%以上, 有效解决率达70%。

早在2007年, 深圳就将开展网上“寻计问策”活动写进《关于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的意见》。多年来, 新医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公共政策吸纳了网民智慧。在举办大运会中, “怎样办大运会”的网络问政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 使党委政府决策与市民的民意取得一致, 为大运会实现“不一样的精彩”奠定了民意基础。

共建共享, 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以共建共享的理念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是深圳推动社区网络建设的亮点。深圳既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 又强化社交网络自我治理新机制, 推动社交网络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健康发展。

深圳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使行业协会成为网络社会管理的推动者。2006年,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成立。六年来, 会员单位发展到57家, 在参与网络社会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今年, 网络媒体协会联合会员单位共同签署了抵制谣言的倡议书, 倡导“当好网络安全的‘守门员’”。深圳还在全国率先设立“网络文化奖”, 迄今已举办六届, 引导网络健康发展。

一种改进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 篇8

本文针对互信息(MI)特征选择方法分类效果较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CMI。该方法考虑了特征项在当前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以及互信息值为负数情况下的特征选取,从而能更有效地过滤低频词。在文本自动分类器KNN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分类精度。

1 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

文本集中的单词、短语往往多达数万甚至数十万个,如果直接用来构成文本特征向量,必将带来所谓的“维数灾难”和计算复杂性太高,不能满足实际的性能需求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特征选择的依据是特征对分类作用的大小,通常用一个统计量或者评价函数来度量,把度量值小于阈值T的那些特征过滤掉,剩下的即认为是有效特征。选择没有改变原始特征空间的性质,只是从原始特征空间中选择了一部分重要的特征,组成一个新的低维空间[3]。

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在统计语言学领域被广泛使用[4],它体现了特征与类型之间的相关程度。特征项t和类别之间的互信息定义[5]:

其中:P(t,c)为C中出现特征t的文本数除以训练集的大小;P(t)为训练集中出现t的文本数除以训练集的大小;P(c)为训练集中属于类型C的文本所占的比例。

如果有m个类型,于是对每个特征项t都有m个值,通常取它们的平均,即平均互信息。平均值大的特征被选择的可能性大。平均互信息如公式(2)所示:

2 改进的互信息方法

互信息体现着特征与类型之间的相关程度,当特征的出现只依赖于某一类型时,特征与该类型的互信息很大,当特征与类型相互独立时,互信息为0;在进行特征选择时,分别计算出各个特征项的MI值,从原始特征空间中删除低于既定阈值的特征项,将高于该阈值的特征项构成文本向量的特征子集。互信息评估函数没有考虑特征项在当前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在公式(2)中,不同特征项在训练集中出现的概率和在类ci中出现的概率相同时,低频词比高频词的MI值更高,即此种情况下低频词易被选入特征子集中,从而影响了分类的效果。在计算MI值时加上特征项频率的条件限制,能有效地过滤低频词。

从公式(2)可以得出,P(t,ci)/P(ci)描述的是特征出现在类ci中的概率,P(t)描述的是特征在训练集中出现的概率。P(t)值越小,且P(t,ci/P(ci)值越大,则计算出的互信息值就越大,该特征项就越有可能被选取;反之,P(t)值越大,且P(t,ci)/P(ci)值越小,则计算出的互信息值就越小,甚至为负数,该特征项被选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但是互信息值是负数说明该特征项很少或不出现在当前类别中,而是出现在其他类别中,即负相关。进行特征选择时,通常会把负值大的特征项过滤掉,而实际上,这些特征项对正确分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我们对公式(2)进行如下变换来改进互信息方法,即带限制条件的互信息方法(Constrained Mutual Information:CMI):

其中f(t)为特征项在当前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其它同公式(2)。对于低频词,按公式(3)计算的CMI值将小于其MI值,从而有利于过滤掉低频词;对于负相关的特征词,按公式(3)计算的CMI值为正数值,从而很可能选为特征子集。

3 实验及其分析

3.1 语料集

实验采用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来源于中科院计算所谭博士整理的中文文本分类语料库-Tan Corp V1.0(下载地址为:http//www searchforum.org.cn/tansongbo/corpus.htm),我们把其中的数据平均分成两半分别组成训练集Tan Corp Train和测试集Tan Corp Test。

3.2 评价标准

文本分类中普遍使用的性能评估指标有查全率R(Recall)、查准率P(Precision)、F1测试指标、宏平均F1和微平均F1等。查全率=被正确分类的文本数/被测试文本总数;查准率=正确分类的文本数/被分类器识别为该类的文本数;对于一次测试,准确率和查全率一般是成反比的。提高准确率,查全率会下降;提高查全率,准确率会下降。F1指标综合了P和R两个指标,可以对分类器进行整体评价,如公式(4)所示:

宏平均F1和微平均F1是以两种不同的平均方式求得的全局F1指标。

3.3 分类器及实验

K最近邻居算法(KNN)是文本分类中比较著名的经典分类算法,我们应用KNN分类器进行了实验,其中概率估算方法采用基于词频统计,特征选择方式采用全局选取;

实验比较结果如表1以及图1、图2所示。

从表1以及图1、图2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条件下,改进的互信息方法所取得的分类效果远高于未经改进的互信息方法。这说明了在计算MI值时加上特征项频率的条件限制,能有效地过滤低频词,并且计算所得的那些互信息负值大的特征项,对文本分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互信息是常用的一种特征评估函数,但在实际的中文文本分类中其分类精度一直较低。该文分析了其影响分类精确度的两个因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特征选择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特征项在当前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以及互信息值为负数情况下的特征选取,从而能更有效地过滤低频词,在文本自动分类器KNN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分类精度。

摘要:特征选择是中文文本自动分类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征空间高维性和文档表示向量稀疏性之间的矛盾。针对互信息(MI)特征选择方法分类效果较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方法IMI。该方法考虑了特征项在当前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以及互信息值为负数情况下的特征选取,从而能更有效地过滤低频词。通过在自动分类器KNN上的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分类精度。

关键词:中文文本自动分类,特征选择,互信息

参考文献

[1]Lewis D D.An evaluation of phrasal and clustered representations on a text categorization task[C].Proceedings of15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SIGIR-92),1992:37-50.

[2]Kohavi R,John G H.Wrappers for feature subset selection[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1997,97(1-2):273-324.

[3]Aha D W,Bankert R L.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sequential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s[C].Proceedings of the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tatistics,1995:1-7.

[4]Church L W.Hanks P K.Word association norms,mutual information and lexicography[C].Vancouver,Canada:Proceedings of A-CL27,1989:76-83.

数字证书互信互认技术探讨 篇9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应用系统中仅会使用一家CA颁发的数字证书。如果一个用户在多个或者多种应用系统中使用数字证书的话,那么该用户会有很多的数字证书。这就会给用户带来很多的麻烦,光是要记住在哪个应用系统中用哪个数字证书都会让某些人感到头痛,就更不用说能否及时发现某个数字证书丢失的问题了。

1 数字证书互信互认技术

解决证书互信互认问题主要有四种方式,下面分别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1 基于根的互信互认技术

基于根(Root)的互信互认技术采用根CA模式(也叫做分级结构CA模式)来实现证书的互信互认,其特点是所有的用户都信任同一个根CA。在进行网上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时,交易双方互相提供自己的证书和数字签名,由CA来对证书进行有效性和真实性的认证。若一个持有由CA3颁发的证书2的用户甲要与由CA2颁发的证书4的用户乙进行安全通信,那么他们只要信任为这两家CA同时签名的根CA即可,如图1所示。

根CA模式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单向的可信任关系,具有4个优点:

(1)根CA模式系统易于升级和增加新的认证域用户,因为只需要根CA与该认证域的CA建立信任关系。

(2)证书路径由于其单向性,容易扩展,可生成从用户证书到可信任点的简单的、明确的路径。

(3)证书路径相对较短。最长的路径等于树的深度加一:每个从属CA的证书路径加上用户的证书路径。

(4)基于分级结构中的CA的位置,用户隐含地知道一个证书用于哪种应用。

根CA模式也有缺点。这是因为它依赖于一个单一的可信任点,即“根CA”。

(1)存在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

(2)构建一个单一的、共同的根CA最主要的问题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协调。

(3)由一组彼此分离的CA过渡到根CA模式。

1.2 基于桥的互信互认技术

基于桥(Bridge)的互信互认技术采用桥接CA(也叫桥CA)体系结构(参见图2),该结构被设计成用来克服根CA模式的缺点和连接不同结构的PKI系统。桥CA不直接向用户发放证书。而且,桥CA不作为一个可信任点,供PKI中的用户使用,这一点不同于根CA模式中的根CA。

与根CA模式相比,桥CA模式的优点在于:

(1)证书路径的发现变得较为容易。用户清楚地知道他们到桥CA的路径,从而只需确定从桥CA到用户证书的证书路径。

(2)桥CA模式的PKI系统的分散化特性更精确地代表了现实世界中的证书机构的关系。

(3)桥CA模式更适合链接不同结构的PKI体系。

基于桥CA的PKI系统的另一个技术挑战是如何获取证书和证书状态信息。在有效的PKI系统中,用户必须容易地获取CA证书和用户证书,以及通过一种分发机制获得相应的状态信息。在存在多种分发机制的PKI系统中,用户端的应用,需要支持多种检索协议来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些技术用于发现和验证复杂的证书路径,处理不同的PKI信息分发机制。

2 基于交叉认证的互信互认技术

基于交叉认证(Cross Certification)的互信互认技术是通过CA之间互相签发交叉证书的方式来实现互信互认的。为交叉认证而签发的证书称为交叉证书(Cross Certificate)。从类型上,交叉认证可以细分为双向交叉认证(如图3所示)和单向交叉认证(如图4所示)。

如图3所示,CA3和CA4都向对方签署了交叉证书(红色的双向箭头表示签署交叉证书),于是CA3和CA4都承认证书1、证书2、证书3和证书4的合法性,也即上述4个证书可以互信互认。如图4所示,CA5向CA4签署了交叉证书而CA4并未向CA5签署交叉证书,于是在部署CA5证书链的应用系统中证书3、证书4、证书5和证书6可以互信互认,而在部署CA4证书链且没有部署CA5证书链的应用系统中证书5和证书6不可以与证书3或者证书4实现互信互认。

交叉认证方式的优点是适于少数CA间的证书实现互信互认,而参加基于交叉认证方式CA的证书策略还不能太复杂。

交叉认证方式的缺点在于:

(1)不适合实现数量多的CA间证书的互信互认。当需要实现互信互认的证书是来自较多家CA的时候,需要签发的交叉证书的数量会呈现出指数级别的增长。表1给出了CA数量与需要签发的交叉证书数量,表中的公式P(m)(n)是排列组合中的公式,由于m取2所以P(2)(n)=n(n-1)。当参加互认的CA达到32个时,需要签发的交叉证书就达到了992张。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表1中的公式仅适用于只有一种证书策略的CA。

(2)不适合实现策略复杂的CA间证书的互信互认。如果参加互信互认的CA有多个策略的话,还要考虑策略映射的问题。对于CA来讲,不同的证书策略对应着不同安全措施,同时也对应着不同的赔付额度。一般情况下,不同CA的赔付额度也是不同的。从理论讲,实现不同CA所颁发的不同证书策略的映射是可能的。然而,得到让很多CA都妥协(几乎不可能是满意)的策略映射方案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阻力不仅来源于兼容已经颁发证书等技术问题,更来自证书定价等经济问题。

3 基于列表的互信互认技术

基于列表的互信互认技术通过公布CA的列表来表明列表中CA颁发的证书可以实现互信互认。除了公布CA名称等自然信息外,还可以公布CA的公钥证书,以便用户对CA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上公布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CA的名单就是一种列表。国家密码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布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的CA(也即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单位)名单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列表。微软公司的根证书计划(Root Certificate Program)同样是一种列表,进入该列表的CA所颁发的证书能够在IE浏览器上被正确的识别出来。工信部和国密局的列表没有给出CA的公钥证书,而微软却将进入根证书计划CA的公钥证书嵌入在IE浏览器中(如图5所示)。

基于列表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简单、方便,证书的依赖方和应用系统都不用进行太多的改动就可以兼容列表方式。基于列表技术的缺点是相对简单,对用户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要求较高。为了实现某种功能,大致是需要一些工作的。如果CA和应用系统要做的工作少,那么用户的应用程序要做的工作就会稍微多一些。

4 四种互信互认技术比较

这里通过一张表格将上面叙述的四种证书互信互认技术进行对比(参见表2),以便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四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5 总结和讨论

对于CA来讲,虽然从表面上和短期来看,数字证书互信互认会让用户手中的证书减少,进而减少CA能够发放证书的数量,也即减少了CA的利润。但是,如果我们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上来看就会发现:目前数字证书这种身份方式的应用面还未全面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什么?易用性差和用户体验差是两个主要的原因。而数字证书的互信互认一定会推动数字证书这种身份认证方式的易用性并大大改进用户体验,从而反过来推动数字证书的应用推广,进而增加CA的利润。

从对四种互认技术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CA的技术水平比较适合采用基于列表的证书互信互认技术。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证书互信互认方面应该采取基于列表的证书互信互认策略,并增强在证书验证及证书链部署等方面的相关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http://xxaqs.miit.gov.cn/n11293472/n11505629/n11506629/n119 67886/n11967946/12432542.html.

一种基于互信息的词聚类算法 篇10

统计语言模型已经成功应用于语言识别, 拼写纠正机器翻译, 信息检索等许多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其最具代表性的n-gram模型根据词序列中的前n-1个词预测后一个词发生的概率。通常n-gram模型需要很大的训练语料, 在构造n元模型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系统开销问题, 随着语料库的不断扩充, 模型的体积也急剧膨胀, 使现有硬件资源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 对特定领域来说, 会遇到数据稀疏问题, 特定领域的大量语料不易得到, 但即使训练语料多么庞大, 也无法覆盖所有的语言现象, 因此, 在语言模型的实际使用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从未遇到的语言现象, 如何估计这些语言现象的出现概率, 是现有n-gram模型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统计语言模型中, 词的聚类[5]是解决数据稀疏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于类的数量远远小于汉语中词的数量, 因此基于类的n元模型大大缓解了基于词的模型所遇到的数据稀疏问题。更进一步, 因为类的数量少, 传得我们统计n大于3的高阶模型成为可能。聚类算法有很多种, 但可归结为层次聚类与非层次聚类两种基本类型。非层次聚类只是简单地包括了每类的数量,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不确定。层次聚类的每一个节点是其父节点的一个子类, 叶节点对应的是类别中每个单独的对象, 常用算法有:自下向上与自上向下 (凝聚与分裂) 。

传统的统计聚类方法通常基于贪婪原则, 以语料的似然函数或困惑度作为判别函数。这种传统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聚类速度慢, 初值对结果影响大, 易陷入局部最优。而我们提出的分层聚类算法基于词的相似度, 词集合的相似度, 自下而上, 能得到全局最优的结果。 实验证明聚类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聚类算法。

1 n元语言模型及其性能评价

语言模型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已知前面一些词的情况下, 预测下一个词。n元模型是通常方法, 能在已知前面n-1个词的情况下, 确定下一个词发生的概率:

Ρ (wi|w1, , wi-1) =Ρ (wi|wi-n+1, , wi-1) (1)

实际使用的n元模型中n=2, 3, 4, 分别称作二元模型、三元模型和四元模型。例如在三元模型中, 假定一个词发生的概率只依赖前面2个单词:

Ρ (wi|w1, , wi-1) =Ρ (wi|wi-2, wi-1) (2)

概率P (wi|wi-2, wi-1) 的估计由式 (3) 确定, 称作最大似然估计:

Ρ (wi|wi-2, wi-1) =C (wi-2, wi-1, wi) C (wi-2, wi-1) (3)

这里, C (wi-2, wi-1, wi) 表示词序列 wi-2, wi-1, wi在训练语料中出现的次数。

评价语言模型最常用的标准是困惑度[4], 模型的词困惑度PPw是测试集概率分布几何平均的倒数, 定义如下:

ΡΡw=2-1Νwi=1Νwlog2Ρ (wi|wi-2, wi-1) (4)

其中, Nw是测试集中全部词的数量, 对一个模型来说, 困惑度越低, 则模型显然更好。

2 一种较好的常规贪婪聚类方法

采用的基本标准是最小化熵[6], 为了加快聚类速度采用自上而下方法 (我们注意到, 通常的凝聚类算法自下而上不断合并词类, 需要的时间可能远比自上而下的分裂算法多) 。分裂算法不停地将词类分成更小的词类, 词类之间层次逐渐增加, 形成树状结构。在分裂一个类时, 首先任意选择几个词, 将其分成两类, 然后两类之间不停交换词, 直到熵不停下降, 收敛为止 (不再减少) , 再增添一些词 (通常增加为原来的2倍) , 将这些词分到原来的两个词类中, 再在两个集合间交换直到熵收敛。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当前词类中的所有词都被分到新的两个词类中。

v表示词表中的词, W表示这个词可能被分到的类, 我们目的是最小化vC (wv) logΡ (v|W) 。最小化过程中的内循环考虑的是将一个词x增加到词类W (或从该类去掉) 引起的熵的变化。表面上这个和的重新计算似乎与词表的规模成比例。实际上, 令这个新的词类W+x表示为X:

vC (Xv) logΡ (v|X) =v|C (xv) 0C (Xv) logΡ (v|X) +v|C (xv) =0C (Xv) logΡ (v|X) (5)

式 (5) 中的第一个和的计算与x后接的不同词的数目成比例, 能够很快地计算, 第二个和式需要作些转化:

v|C (xv) =0C (Xv) logΡ (v|X) =v|C (xv) =0C (Wv) log[Ρ (v|W) C (W) C (X) ]=v|C (xv) =0C (Wv) logΡ (v|W) +[logC (W) C (X) ]v|C (xv) =0C (Wv) (6)

注意到:

v|C (xv) =0C (Wv) logΡ (v|W) =vC (Wv) logΡ (v|W) -v|C (xv) 0C (Wv) logΡ (v|W) (7)

v|C (xv) =0C (Wv) =C (W) -v|C (xv) 0C (Wv) (8)

将式 (7) 、式 (8) 代入式 (6) , 可得:

v|C (xv) =0C (Xv) logΡ (v|X) =vC (Wv) logΡ (v|W) -v|C (xv) 0C (Wv) logΡ (v|W) +[logC (W) C (X) ][C (W) -v|C (xv) 0C (Wv) ] (9)

注意到vC (Wv) logΡ (v|W) 刚好是原来未添加x时的熵, 假定我们已经预计算 (或者是已经记录下) 这个值, 则其它的和式只需对那些C (xv) >0的词求和 (这在大多数情况下, 其数目远比词表规模要小) 。

3 基于词相似度的层次聚类

3.1 词的相似度

与上面方法不同, 我们聚集词类方法基于词间相似度, 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到一种可靠的、适于计算的词与词间相似度的定量标准。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方法通常认为一个词的意义与其所处的上下文中出现的其它词有关, 也即语言环境有关。如果两个词在语料库中所处的语言环境总是非常相似, 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两个词彼此之间非常相似[2]。

假定词w1与词w2相似, 则可推断这两个词与其它词的互信息也是相似的, 现在我们可以定义两个词确w1和w2之间的相似度如下:

sim (w1, w2) =wΡ (w) [min (Ι (w, w1) , Ι (w, w2) ) +min (Ι (w1, w) , Ι (w2, w) ) ]wΡ (w) [max (Ι (w, w1) , Ι (w, w2) ) +max (Ι (w1, w) , Ι (w2, w) ) ] (10)

其中, I (wi, wj) 为相邻词对wiwj之间的互信息:

Ι (wi, wj) =logp (wi, wj) p (wi) p (wj) (11)

这里, p (wi) , p (wj) 分别为词wiwj在训练语料出现的概率, p (wi, wj) 是联合概率, 由式 (10) 知, w1, w2与它们的左右近邻之间互信息差别越小, 两词的相似度也越高, 因此这种定义是合理的。更进一步, 我们可以如下定义两个词w1, w2之间的左相似度和右相似度:

simL (w1, w2) =wΡ (w) min (Ι (w1, w) , Ι (w2, w) ) wΡ (w) max (Ι (w1, w) , Ι (w2, w) ) (12) simR (w1, w2) =wΡ (w) min (Ι (w, w1) , Ι (w, w2) ) wΡ (w) max (Ι (w, w1) , Ι (w, w2) ) (13)

基于词相似度, 词类C1, C2之间的相似度定义如下:

sim (C1, C2) =wiC1, wC2C (wi) C (wj) sim (wi, wj) wC1C (wi) wjC2C (wj) (14)

其中, C (wi) , C (wj) 分别表示词wiwj在语料中出现的数量, 类似地可以定义词类之间的左相似度和右相似度。

3.2 聚类算法

整个算法的流程如下所示:

① 计算词对之间的相似度。

② 初始化, 词表中的每个词各代表一类, 共N类 (N为词表中词的数量) 。

③ 找出具有最大相似度的两个词类, 将这两个词类合并成一个新的词类。

④ 计算刚合并词类与其它词类的相似度。

⑤ 检查是否达到结束条件 (词类之间最大相似度小于某个预先决定的门槛值, 或是词类的数目达到了要求) , 是, 程序结束;否则, 转③。

3.1节已经提到, 相似度定量标准有相似度、左相似度和右相似度三种形式, 根据这三种定量标准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聚类结果, 不同的聚类结果可以用于不同的基于类的语言模型:

① 在组合聚类模型中使用相似度:

Ρ (wi|wj, wk) =Ρ (wi|Ci, Cj, Ck) Ρ (Ci|Cj, Ck) (15)

② 在条件聚类模型中使用左相似度:

Ρ (wi|wj, wk) =Ρ (wi|Cj, Ck) (16)

③ 在预测聚类模型中使用右相似度:

Ρ (wi|wj, wk) =Ρ (wi|wj, wk, Ci) Ρ (Ci|wj, wk) (17)

其中, Ci表示词wi属于的类。

4 实验结果

在前面聚类算法的基础上, 选取1998年《人民日报》部分语料作为训练语料。为了比较基于最小熵的贪婪聚类算法与基于词相似度的分层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 另取2M语料作测试, 结果如表1所示。

现从聚类结果中随意选择若干词类, 结果如下:

类1:湛江, 博得, 合肥, 巴格达, 长沙, 北京, 上海。

类2:两样, 平等, 雷同, 平, 抗衡,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同一, 一模一样, 相等, 一致, 一律, 一如, 相同, 一例, 一样, 势均力敌, 一色, 同时, 同样, 一如既往, 不等, 大同小异, 对等, 等于, 不相上下。

类3:不比, 不同, 相左, 悬殊, 莫衷一是。

类4:近似, 如同, 接近, 如下, 例如, 类似, 譬如, 恰似, 类, 貌似, 似, 有如, 形似, 相近, 宛如, 相似, 犹, 犹如, 似乎, 相仿, 一般, 似的, 好似, 比如, 好象, 般, 仿佛。

类5:大, 后来居上, 超出, 超越, 胜, 压倒。

类6:相形见绌, 望尘莫及, 逊色, 设有, 不及。

参考文献

[1]Matsuzaki T, et al.An effici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class-based language models[A].Proc ofthe 7th Conf on Natural Language Learning atHLT-NAACL[C].2003:119~126.

[2]Dagan I, etal.Context word similarity and estima-tion from sparse data[J].Computer Speech and Lan-guage, 1995, 9 (2) :123~152.

[3]Firth J R.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A].Philological Society.Studies in linguistic anal-ysis[C].Blackwell:Oxford, 1957:1~32.Reprintedin Selected Papers of J.R.Firth.Longman, 1968.

[4] Manning C D, Schutze H. Foundations of statistical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M]. London:The MIT Press, 1999.

[5]Cutting D R, et al.Scatter/garther:a cluster-based approach to browsing large document collec-tions[A].SIGIR 92[C].1992.

[6]Gao J, et al.A unified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lan-guage modeling for Chinese[Z].ICASSP-2000.

[7] Lillian L. Similarity-based approaches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D]. Harvard University, 1997.

坚持互信,和孩子一起进步 篇11

我的儿子现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在高三阶段也是状况频出,是班上的“旷课”大佬。回顾陪考的那些“煎熬岁月”,我的切身感受就是: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坚持互信,一起进步。

信任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和基础。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尽量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和信任,在高三这个人生的特殊阶段,家长的关爱和信任更为重要。

1.坚定对孩子品格的认可

家长和孩子是同时诞生的。孩子的成长是唯一不可逆的,家长的成熟也是唯一不可逆的。这种成长和成熟本身就带有风险。如果家长过于盲从、到处跟风,或者总盯着“别人家的孩子”,那就极可能忽视了自家孩子身上具备的好奇心、探究能力和做事认真持久等良好的品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孩子,所以当孩子的学习或者生活状态出了状况时,家长首先要了解清楚的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找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解决问题一定要具体,切记不可上纲上线。

2.灵活传递对孩子的关爱

首先,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工作中难免有不顺心的时候,但尽量不要把负情绪带回家。如果不幸带进了家门,夫妻俩尽量避开孩子再谈论。如果孩子提到带负情绪话题时,父母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做客观分析、正面开导。

其次,用餐氛围要轻松。对于孩子走读的家庭,家长做饭时尽量不要带着疲惫、茫然、烦躁等不良情绪。一家人吃饭时,可以精心准备些积极的小故事或工作中的事情进行分享,吸引孩子进行讨论,分散孩子对学习的过分关注,轻松享受用餐的时间。

第三,给生活注入新内容。偶尔给平静有序的家庭生活注入新内容,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可以利用周末、假期去远足踏青或全家去看场电影,或者组织家庭小聚会。有很多高三家长都恨不得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其实一直紧绷着神经不放松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组织一些小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有效释放孩子的压力。

相信孩子要有具体的行动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种关爱,如果过度,就很可能像用力抓一把沙子,越用劲,沙子从指缝间流走得越快。家长关爱孩子,一定要相信他。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高三,我们始终相信他传达给家长的积极力量,并给予他充分的尊重。

1.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对儿子的要求是保证睡眠,所以每天放学回家到睡觉之前的时间,除了吃饭之外,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由他自己安排的。因为儿子没有上课外辅导班,所以遇到周末或者放假,他自己支配的时间就比较多。儿子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周五下午放学后不写作业的习惯,这个习惯直到高三毕业也没改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因为他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并能够自主去学习。作为陪考家长,我们需要相信逐渐成长的孩子面对未来能够主动学习让自己强大。

2.相信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家对儿子上网一直采取的是比较宽松的政策,配专机不限时,但有一点,不要让老师因为成绩下滑找我们谈话。儿子在这点上一直做得也不错,虽然假期生活比较缺少规律,但一开学就能立即收心回到正常的作息时间上,所以在经历了高一、高二寒暑假后,我们也就再没过多干涉他假期的生活,高三也是如此,没有让他感觉到高三带给的诸多不习惯。

3.相信孩子的判别能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儿子的网购、交友。儿子在高二的时候开始了网购,最初是自己买点小东西,到高三就经常帮班上同学代购了。虽然代购占用了儿子不少时间,但通过代购的确增进了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儿子对人、对事、对物的分辨能力。上大学后,儿子日常穿戴都是自己解决,还开始了与世界各国明信片友的互通有无,让我们大吃一惊。

相信孩子要有平和的心态

除了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相信孩子之外,家长还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1.别让分数绑架了情绪

高考最终是要用成绩说话的,所以家长一点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现实。但家长要是能够跟孩子换位,或者还能够回想起自己当年面临高考时的心情,估计能把考试分数看得淡一些。如果家长能意识到焦虑、纠结、烦躁等情绪会传染,那就更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在家里流露。参加高考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好些,都希望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表现出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对情感的需求。

2.理性化解翘课“危机”

儿子从进入高三,不去学校的情况发生得比较频繁,第一个沉不住气的就是他妈妈。事后回顾这段最煎熬的日子,爱人说高三家长陪考最重要的就是心态要平和。孩子不去上课,着急的不光是家长,学校老师一样也担忧。我的做法是一定要取得老师的理解,在儿子不去学校上课的那一个月里,我坚持每周给班主任老师写一封信,详细汇报儿子在家的表现,以及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和做法。家里生活节奏尽量保持正常,即便儿子早上不按时起床,晚上没心情吃饭,我们依然用心做好每天的早晚两顿饭。同时,我加大跟爱人的沟通力度,陪她一起去进行心理咨询。总之一句话。家长心态要平和,不可自己乱阵脚。

互信机制 篇12

弹头与弹壳痕迹比对检验学在公安实践中可以判断发射枪支以证实犯罪[1]。目前的弹头与弹壳痕迹比对已经由二维信息转到三维信息,三维信息中包含了非常重要的深度信息,深度信息在枪弹痕迹检验学比对中是非常重要的[2,3,4,5]。基于此,我们研发了弹痕三维纹理获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微观的高精度测量。该系统获取的三维信息平面的分辨率能够达到2.75μm,深度信息的精度能够达到0.5μm,如此高的精度为后续的弹痕比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枪弹痕迹比对学中,弹痕比对一直是判断两颗子弹是否发自同一支枪的重要依据。但若在案发现场找到的子弹弹痕受到了破坏时,将不能用于弹痕比对。近几年来,弹壳尾部撞针痕迹的比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弹壳比对和弹痕比对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传统的弹壳比对都是基于二维灰度信息进行特征点的提取、配准,对基于弹壳三维信息比对来说,其获取的是弹壳的深度信息,传统的比对方法将不再适用。在三维信息的配准计算领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几何特征的配准计算,二是基于体素特征的配准计算。基于几何特征的配准算法需要提取出物体的几何特征,然后再进行匹配;而基于体素特征的配准算法则是直接利用弹痕图像的灰度值进行相似度计算[6]。由于基于几何特征的配准算法需要物体具有明显的几何特征,这对于弹壳处的撞针压痕来说并不适用,因此本系统采用了基于体素特征的配准计算。

基于体素特征的相似度计算主要有绝对互信息测度法[6]、归一化互相关系数法[7]、图像灰度差分法[8]等。绝对图像灰度差分法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但不太稳定,有时不能正确找到匹配的位置,而互相关算法则能较好的完成任务,它是通过计算两图像间互相关函数的极大值来实现的。

1 弹壳三维信息及预处理

本系统获取的弹壳三维图像如图1,2所示。

图1为三维信息中的深度信息映射到灰度值。由映射后的灰度图我们可以看到,弹壳的尾部主要包含两个主要的信息,一是外围的圆形信息,二是撞针形成的中间黑色的近似圆形的孔洞。对于外部的圆形信息对于同一型号的子弹来说都是相同的,不具有唯一的特征信息,因此不用对其做任何的分析。对于中间的孔洞信息,则是撞针与弹壳的撞击形成的,包含着撞针的形状和纹理信息,具有唯一的特征信息,因此,通过分析此信息可以进行子弹与枪支的比对工作。

1.1 圆心的计算

首先对弹壳尾部图像进行二值化,如图3所示。

经过二值化的图像分为两部分,一是外部的圆,一是内部的撞针轮廓图。对外部的圆计算其圆心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圆的拟合,进而计算出其圆心坐标,记为(x0,y0)。

1.2 撞针质心的计算

由于撞针的形状不规则,对其质心的计算不能进行圆或椭圆的拟合,根据质心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如下式:

1.3 距离的计算

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通过距离值可以定量计算撞针对弹壳的撞击位置,进而初步判定两个弹壳是否发自同一支枪。

2 体素特征的互信息测度配准

基于体素的配准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空间变换、配准测度的计算以及配准参数优化[6]。

2.1 空间变换

它表示两个弹壳撞针数据的三维空间对应关系,建立此对应关系是图像配准的基础。通过对数据的三维空间变换来使得两组数据的配准测度最大,达到空间位置一致的目的。

由于弹壳为一圆柱体,同时又为刚体,因此对于两组弹壳数据来说,将圆心坐标作为弹壳三维数据的原点,直接将弹壳2以Z轴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此时就完成了两个弹壳的空间变换,旋转公式如下[2]:

2.2 配准测度计算

配准测度是图像配准成功与否的基础,也是判定图像空间位置配准的依据,合适的配准测度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一是配准测度的函数局部的极值点较少,二是配准测度函数对图像配准的位置描述准确。在配准测度的计算中,互信息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直接基于图像的像素进行配准,不需要进行特征提取、分析,自动化程度很高。对于两幅数字图像A,B,其灰度值的分布即为概率分布,则其互信息表达式为

其中:边缘概率分布pA(i)、pB(i)与联合概率分布pAB(i,j)为两幅图像重叠部分的归一化联合直方图,即

式中:i为重叠部分图像A中的灰度值,j为重叠部分图像B中的灰度值,h(i,j)为重叠部分两幅图像灰度值为(i,j)的像素对总数,为重叠部分的像素对总数。对于图像A,B的熵及其联合熵,有如下关系:

对于互信息与联合熵来说,它们对图像的大小与重叠区域非常敏感,为了解决此问题,Maes等提出了熵的互相关系数的概念,简写为CECC: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归一化的熵的互信息Y(A,B):

2.3 配准参数的优化

基于最大互信息的三维图像的配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通过对多参数进行迭代的最优化过程,所以优化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配准的速度以及配准结果的精度。很多学者对于优化策略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比如模拟退火法、多层次搜索等,但此类算法太复杂,计算量大,有时对复杂的图像配准结果不稳定,对于弹痕比对系统来说,稳定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因此需要对算法进行改进。

3 本系统配准方案

对于本系统的数据来说,其灰度值是由基于三维的深度信息转换得到的。同时由于在获取弹壳数据的过程中,弹壳的摆放位置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深度信息的高度为0的基准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弹壳摆放也可能存在倾斜的情况,综合考虑以上的诸多因素,提出了以下的改进算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

在上述流程中,高斯滤波主要完成在采集弹壳数据时0高度的基准不完全一致产生的偏差,对弹壳的数据只选取中间平坦的部分进行高斯滤波,这样有两点好处:

1)中间平坦的部分高度均匀,数据获取的精度也高,滤波效果好,滤波结果能够代表弹壳的空间位置,这样两个弹壳在减去滤波平面后能够处于同一高度坐标系。

2)撞针部分的数据与其它地方高度差别大,高频信息丰富,参与滤波计算会对滤波平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不参与滤波计算还能够保留最原始的撞针信息。

在互信息测度的计算过程中,由于在采集过程中弹壳会有一定的倾斜,两个弹壳的倾斜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提出了基于迭代的互信息测度的计算。

弹壳本身可以看做一个刚体,所以对于倾斜的情况下,两组数据的高度信息只要乘以一个系数就能进行倾斜的校正,系数的选择采用迭代的方法进行计算,从中找出互相关测度最大的一个系数。

由于弹壳的数据为基于深度信息的三维数据,此时对于撞针的不同区域来说,在相同的倾斜角度差的情况下,偏离的距离是不同的,如图6所示。

对于三维空间内的两点C1与C2,做出其在xoy平面的投影,则其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为h1与h2,很明显h1

式中:i,j分别为以圆心为坐标原点的相对坐标值,i=0,1,...,W;j=,1,...,H;n(28)0,1,...,NKi,j表示在任一像素点处的最终修正系数,k n为迭代的系数,N为迭代总次数,W为待配准数据转换为图像的宽度,H为待配准数据转换为图像的高度。为了减小计算量,特选择撞针处的数据进行互相关测度的计算。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于迭代系数kn的取值范围,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0到0.01之间的21个数,步长为0.000 5进行迭代计算,对同一枪支的弹壳,其最大互相关测度值为0.68,此时kn=0.0055;不同枪支的弹壳互相关测度值不够稳定,结果如图7,图8。

由图7,图8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不同枪支的弹壳,其互相关测度小于0.5,对不同的修正系数,其变化剧烈,反映敏感;

2)对于同一枪支的弹壳,其互相关测度大于0.6,对于不同的修正系数,变化平缓;

3)当kn=0时,此时的情况就是不做任何修正,两种情况下的互相关测度值都不高,利用修正系数对同一支枪的弹壳进行修正效果非常明显;对不同枪支来说,其没有相关性,因此修正对判定结果没有影响。

通过分别对12组不同枪支和同种枪支弹壳的撞针信息进行互相关测度计算,修正前和修正后的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对于所比对的不同枪支与同种枪支的各12组弹壳结果来看,自适应变系数方法对不同枪支的弹壳影响不大,最大提升7.535 2%,平均提升2.137 9%;对于相同枪支弹壳的提升非常明显,最大提升30.075 7%,平均提升12.724 9%。

5 结论

本文根据现代公安系统在枪支案件侦破时所利用的枪弹痕迹比对学的要求,提出了基于三维信息的弹壳撞针相似度比对。研究了比对过程中影响比对结果的因素,对传统的比对方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比对方案的具体工作流程。通过使用自适应变系数互相关测度的迭代法找出最优的比对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对不同的枪支弹壳比对的结果影响不大,平均提升2.137 9%,对于相同枪支弹壳的提升非常明显,最大提升30.075 7%,平均提升12.724 9%。这对于提升弹痕比对结果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放明.枪案物证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J].刑事技术,2003(2):29-31.WANG Fang-ming.The Summary of the New Adanced Technology About Evidence Examination in Gun Case[J].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2):29-31.

[2]Vorburger T V,Yen J H,Bachrach B,et al.Surface Topography Analysis for a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a National Ballistics Imaging Database[M].U.S.A: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7.

[3]A Superior Solution:What Makes Forensic Technology’s IBIS TRAX-3D the Most Advanced Ballistic Imaging Solution in the World Today?[R/OL].http://www.forensictechnology.com,2009.

[4]Toni B,Brinck M Sc.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IBIS and BulletTRAX-3D Technology Using Bullets Fired Through10Consecutively Rifled Barrels[J].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S0022-1198),2008,53(3):677-682.

[5]Computer Assisted3D Analysis Tools for Forensic Applications[R].Intelligent Automation,Inc.2008.

[6]刘小平.三维超声心动图最佳切面自动检测方法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LIU Xiao-ping.Auto-Detection of the Optimal Cross Sections in3D Echocardiographic Images[D].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2010.

[7]罗曼.针对弹壳图像的配准与融合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LUO Man.Research on Cartridge Case Image Registration and Fusion[D].Changchu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2010.

[8]马丙辰,谌海新,马桂珍.基于标记点的刚体图像配准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6):68-71.MA Bing-chen,CHEN Hai-xin,MA Gui-zhen.Rigid-Body Image Registration Based on Landmarks[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5,41(6):68-71.

[9]王淑珍,谢铁邦,常素萍.一种新型弹头痕迹测量仪[J].兵工自动化,2009,28(7):31-34.WANG Shu-zhen,XIE Tie-bang,CHANG Su-ping.A New Warhead Marks Measuring Instrument[J].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2009,28(7):31-34.

【互信机制】推荐阅读:

互信息模型05-29

留人机制07-03

制定机制07-15

传播机制07-17

规避机制07-17

均衡机制07-21

互评机制07-21

管制机制05-09

校友机制05-10

诚信机制05-10

上一篇:口碑传播意愿下一篇:工科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