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2024-05-25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共11篇)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1

摘要:基层对于一个党和国家而言是重要的基础,对于基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国家相关工作能够在基层人民中开展的重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基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划拨的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专项经费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花费了相关经费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对基层中的专项经济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

一、引言

基层是国家下设至街道、社区等基础的相关组织,需要对基层民众的生活与工作等方面积极为群众服务,与基层民众联系紧密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的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同时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国家为此专门划拨了专项经费来推进基层组织不断发展来更好地服务广大基层人民。但是在实际的专项经费管理及相关的使用中还存在不足,导致经费无法有效地使用在推进基层组织发展和积极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等方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基层组织声誉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基层的专项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基层组织的发展和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工作当中。

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足

基层的专项经费的国家划拨给基层组织来完成相关基层活动的专门经费,具有特殊性和强烈的目标性,但是由于基层的领导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财务意识相对欠缺,没有能够意识这部分经费的使用专项性,以及专项经费在基层服务事业当中专款专用的严格性,仅仅把这部分经费作为普通经费使用,在其他经费使用完出现经费不足的时候经常出现挪用的现象,多被使用在基层组织的日常开支当中,没有体现专项性的特点,导致在实际需要使用时经费不足,阻碍了基层的相关工作开展。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层的专项经费包含财政扶贫经费、财政基本建设经费以及社会保障金等多种类型,在实际的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特点来进行分别管理。但是在基层单位的实际管理中,缺乏统一而详细的管理标准,对于专项经费的管理主要由单位领导和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协商进行管理,存在人为管理不够科学严谨的不足。同时由于相应制度的缺失,对专项资金内的各个类别没有进行分别管理,经常出现专项资金内部挪用导致部门项目无法正常开展的局面。其次由于单位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对于划拨的专项经费没有专门的资金流向记录、使用项目申报及项目效益评估等管理,只是简单地划拨资金但没有确保资金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资金使用不规范

基层的专项资金自然是使用在与基层工作有关的地方,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审批制度,所以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以及具体用途不够明确。对于申报的资金使用项目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其中资金使用不规范的地方没有能够发现并改正,造成了专项资金的随意浪费。同时在项目申报之后获得相应的资金,很多时候没有严格按照项目预案中规定的资金使用方案进行,使用资金没有按照原来的范围和用途进行,甚至在资金使用完之后可以再次申领造成更大的浪费。在项目使用中没有明确的记录,造成资金使用不明的管理漏洞。

(四)缺乏监督和处罚机制在实际的基层专项经费管理当中缺乏统一的监督标准,导致经费的使用流程不规范,需要使用时只要征求单位领导的认可便可以申请经费,但是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和使用的效果不明确,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更容易出现经费滥用的现象。同时对经费的滥用甚至是盗用现象也十分严重,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处罚机制,对相关的资金使用和管理缺乏约束力,资金使用者缺乏敬畏意识加上违反相关规定需要付出的代价较小,导致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发生。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平时的工作看到相应的违规现象,但是没有看到相应的监督和处罚举措,容易损伤群众对基层单位的信任和配合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

(一)提高管理意识

由于基层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相关财务人员的相关资金的意识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很多与基层专项经费有关的决策都是通过领导人员自身决定,导致决策的不够科学甚至是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的问题,所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提高领导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来入手。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应该通过相关的培训来集中讲述与基层专项经费有关的知识以及相关问题,为其树立一个基本的概念以及相应的工作范例,引导正常有效管理及使用相关经费。其次对于相关专业财务人员的不足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的人才来解决,成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提高资金管理意识及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

(二)完善管理制度

现在国家没有统一对基层专项经费设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对于基层单位中对基层专项经费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单位中简单管理,在实际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导致经费使用不规范的浪费或者是盗用的违法现象,因此必须完善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制定完整的管理来对相关资金的来源、数额及使用领域进行管理,并需要划分成不同的部分来进行管理,避免其中混乱使用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其次对于专项费用的使用也需要进行合理地管理,对于资金的使用流程包括使用的申请、资金使用的明细以及使用效果等有明确的记录,并设立管理和使用责任人来明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不能仅仅依靠以前的领导人员和财务人员决策,更需要通过整个单位商讨以及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来制定,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规范资金使用

由于实际工作中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的范围和用途不明确,以及基层单位对相关管理审批的不严格,容易产生资金申请后滥用资金在不合理的地方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首先在资金申请申报时,对于其中具体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考察,并将申报的工作在基层群众中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当群众能够认可相关工作时通过相应申请,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在群众身上达到造福群众的目的。其次对于已经申领的项目,定期将工作的进展以及相应的情况进行检查清算,保证专项资金使用在合理的地方并能够确保使用的效果,并在相关工作完成后统计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考察工作的效果,确保专项资金实实在在发挥作用。

(四)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在实际的基层专项经费使用当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与不规范的现象,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导致这些现象没有及时解决同时一直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加强监督以及违规现象的处罚。首先需要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和使用细则,成立专门的监管和处罚部门,对以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规范,同时设立监管机制来对管理和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如果发展不合理的现象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对于资金使用违规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通过严肃的处罚来惊醒违规人员以及加强其他工作人员遵守相关规定的意识,避免因为随意的工作态度而表现出不好的工作行为。仅仅依靠单位自身来监督有时候不够完善,因此可以通过将相关工作公开透明化加上基层群众的共同监督,使基层工作更好地完成更好地服务人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有一社区委员会长期存在对基层专项经费使用混乱的问题,在2015年8月的上级部门检查当中发现相关问题并提要求整改。该单位在此次检查后对以往的经费使用混乱问题进行了反思,成立了经费管理小组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此之后将专项经费有关的工作进行公示,加强了群众监督与自我监督并受到群众好评,实现了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

四、结语

基层单位是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部门,因此国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划拨基层专项经费支撑相关工作开展来更好地服务群众。基层单位需要不断修正实际工作中对基层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合理,规范对资金的管理方式,确保专项资金在基层工作中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推动基层单位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欧德芳.浅谈基层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杨毅.公务事业经费规范化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3]康卫国.高效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2).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2

1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国家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向的支持力度, 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科研经费大幅增加, 但是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未能及时跟上, 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内控制度、会计核算、项目经费结余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管。

1.1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理性差, 缺乏执行力度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 由于项目负责人不具备财务知识, 在编制过程中又没有和财务部门充分沟通, 完全凭借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前期预算编制存在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导致在预算执行中预算起不到指导作用, 可操作性不强, 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按照既定的预算目标执行。为了项目的开展和预算执行进度, 项目负责人随意变更预算, 不按批复预算执行, 导致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相符, 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1.2 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监控力度薄弱

(1) 有些科研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 但由于单位内部的监控部门流于形式使得制定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日常工作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理由不按程序办事, 使得财务管理存在随意性;还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 虽然建立并落实内控管理制度,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未能及时更正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等现象。例如在科研经费中占比较大的专用材料费, 多数采购金额没有达到政府采购标准而采用自行采购方式, 由于材料采购和管理内控机制不够完善, 存在材料采购、保管、支出报账均由同一人经办的情况, 且对专用材料的验收入库、领用登记、库存结存等全过程没有得到有效地监管, 极大地造成了资金浪费。

(2) 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科研管理部门忙于项目前期的申报、立项等工作, 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规范化、合理性缺乏监督;财务部门只负责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 不了解科研进度, 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必要性、相关性无法进行职业判断, 无法监控到位。

1.3 会计核算不规范, 经费支出不严格

在日常工作中, 由于科研人员平时大多忙于工作, 对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 觉得项目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不按相关制度执行, 在科研经费使用中没有及时和财务人员沟通, 因此随意性较大。出现了发放劳务费、咨询费时超标准或以现金方式发放, 委托业务费支付后未对委托业务的成果进行验收或相关的检测报告, 甚至出现超预算和无预算开支的情况。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由于受到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的制约, 预算无法全面覆盖科研的全过程, 严重脱离科研实际活动;有的项目使用以前年度调剂资金安排, 经费往往到了最后一个季度才下达, 需要在年底完成预算, 为了既定预算目标的完成, 科研人员只能突击花钱, 势必造成违规报账、经费损失浪费等隐患。

1.4 管理部门缺乏衔接, 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缺乏有效监管

单位领导、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意识淡薄, 监管力度不足, 项目结题验收后, 由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 科研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将已结题验收的项目情况反馈到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对已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账务处理, 因此形成项目结题不结账, 出现长期挂账的现象, 甚至出现结题后的项目经费继续使用的情况。

另外一些采用“零余额账户”管理的财政专项经费, 执行期结束未达到预算执行进度的, 次年申请的科研经费将根据上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核减, 这样将大大降低科研人员节约经费的积极性, 导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花钱, 容易出现重复购置设备、提前预订的试剂过期等问题, 造成科研经费的损失浪费。

2 规范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2.1 合理编制预算, 保证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

预算编制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科研项目资金的争取, 也有助于科研项目预算的顺利执行。因此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 预算编制人应该充分了解财务制度的要求, 同时应该加强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交流, 共同完成预算编制, 认真考虑需要开支的各个环节, 让科研项目预算即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又能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的顺利执行。

为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执行。在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过程中, 财务人员应与科研人员加强沟通, 一方面财务人员应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把关, 避免预算超支、无预算及项目任务书内容与预算批复不一致等违规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提高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诚信度认知度, 避免为了追赶预算执行进度, 在科研项目中报销与本项目无关的费用, 以此保证项目经费的合规性、安全性。

同时在下达预算时将预算任务分解, 划分预算责任主体, 落实到人。财务部门定期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各项目负责人, 督促预算进度的推进, 确保在项目验收时间内顺利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

2.2 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加强监控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解决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重要保障。农业科研单位应该在深入了解国家相关内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 从审批流程、票据管理、物资采购等方面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 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业务经办与业务审核不相容的岗位相分离, 相互监督和牵制, 以此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 最大程度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科研人员对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的学习及培训, 避免违规情况的发生。科研人员应主动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 在费用开支前对报销的程序、所需的附件充分了解, 将事后控制提前到事中、事前控制, 将内控制度有效地贯彻于财务管理中, 避免内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2.3 规范会计基础核算, 严格科研经费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财务人员除了扎实掌握财务基础核算外, 应该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制度的学习,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经费报销时, 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认真审核凭证, 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开支与本项目无关的费用。同时, 为了保证科研经费真正落在实处, 在科研经费开支时要求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名, 确保费用的真实性。

财务部门还应该做好财经制度、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 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同时提高科研人员合理、合法使用项目经费的意识,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的意义, 积极支持和配合财务人员合理管理科研经费。

2.4 加强部门间的工作衔接, 提高项目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了提高项目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应该提高单位领导的管理意识, 并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 建立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结余资金的使用管理, 科研部门结题验收后立刻将信息反馈到财务部门, 及时处理结余资金, 避免长期挂账和随意挪用的情况出现, 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

对于结题后项目剩余经费是否削减, 财政部门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统一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 妥善处理结余资金。一方面应该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强化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挂钩, 减少年度结余资金的产生;另一方面对于结题剩余资金, 要限时进行结题清理, 可以将剩余的资金划归为单位的科研管理经费, 用于其他项目的研究开发;也可以拿出部分经费对课题组成员及参与人员进行科研奖励, 避免无限期挂账造成的资源浪费, 消除资金的安全隐患。

3 结语

科研经费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项目研究的物质基础, 是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从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 加强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 确保科研经费安全、有效的使用, 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 加大对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向的支持力度, 科研经费从来源渠道和财政支持力度都大幅增加, 如何安全高效地管理好科研经费, 是农业科研单位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 通过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完善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罗丽明.从财务管理角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 2013 (8) :16-17.

[2]韩海斌.对农业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6) :33-35.

[3]刘麦荣, 赵竹明.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J].财务与金融, 2011 (5) :65-67.

[4]荣凤云.科学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探讨[J].热带农业工程, 2012 (12) :53-55.

[5]李阿红.完善农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吉林蔬菜, 2009 (6) :86-87.

加强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探讨 篇3

摘 要 修缮专项经费是高校年度预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且随着近年高校规模的逐步加大,每年安排的修缮专项经费也逐年提高,加强此项经费的管理是高校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修缮专项经费 立项论证 预算控制

修缮专项经费是指学校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的用于基础设施修缮的专项资金。修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房屋、道路、围墙、沟涵、水、电、暖、气、通讯及附属设施设备的应急维修和大、中修,以及校园绿化美化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校园面积逐步扩大,在基本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校园、校舍和校内水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相应的修缮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加。如何加强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有效控制修缮工程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强修缮专项经费管理的必要性

1.由于修缮专项经费所安排的项目都与学校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是学校正常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基础,因此加强修缮专项经费管理,发挥修缮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2.由于学校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着正常的损耗、磨损,会出现使用功能的降低或丧失,因此修缮专项经费是学校每年必须安排的,对于规模大的高校来说,每年的修缮经费支出也是巨大的,管好修缮专项经费是当务之急。

3.随着高校校园的扩大及新校区的建设,高校基础设施也逐步增加,修缮经费也相应的在不断增长,在高校预算中如何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修缮需要增长是摆在高校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修缮专项经费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必要论证或者论证不充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出现“修缮项目一大堆,重要项目未安排”的情况,有时还发生项目设计不合理,重复投入的情况,如中水站处理能力设计不足,电力供应满足不了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要求等。

2.对修缮项目预算的控制作用重视不够。高校修缮工程暑假期间临时上马和赶进度的情况非常普遍,任务重,时间紧,很多工程项目根本无预算,出现了很多“边干、边看、边改”的三边工程,即使有预算,也由于高校修缮预算不是专业人员编制,也是按粗略的草图估算,经常会出现工程内容缺项、漏项,工程量测量偏差较大、重复计算等情况,工程实施过程中变更频繁,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及预算对工程实施的控制。

3.修缮工程决算准确性差。由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决算,存在定额套用模糊、高套定额,多计工程量,虚构工序,假造工程量,用料名不副实和吃价差,借材料的季节变化,利用施工与决算的时间差,套取价差等现象,高校如果不加强进度付款和决算审计等管理,必将遭受损失。

三、加强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的措施

1.加强高校修缮专项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由于修缮专项经费管理涉及部门较多,有后勤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招标部门等,因此必须通过建立规范的校内管理制度,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设计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业务流程,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各部门能各司其职,即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

2.加强修缮工程的立项论证,加强修缮经费投入效益。高校应注重修缮经费投入前的项目论证工作,对学校的修缮需求应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组织必要性论证,将学校有限的修缮经费投入到重要、必须的项目上去。对项目的实施也应提供可供选择的两套以上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论证,选择最优方案,达到既能满足需要,有能节约资金的目的。

3.借助外部专业设计、咨询、监理机构,加强修缮专项经费使用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借助社會专业机构,使其为高校提供专业服务,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高校自身人员配备不足、不专业的问题,而且外部专业机构可以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提供更科学的设计、实施方案和监理服务,提高修缮工程质量,加强经费使用效果。

4.加强对修缮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执行管理。修缮项目预算是以具体修缮项目作为预算编制对象,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所做的计划,是控制项目成本、衡量项目管理成绩和效果的依据。修缮项目预算编制应当科学、细致、可执行。预算一经确定,就应当严格执行。遇到确实需要变更预算的情况,应当实行变更联签制度。

5.加强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认真对待每一期进度款的支付,不仅是日常控制的需要,也是为日后工程竣工决算打下良好基础。支付时应当由承包商提出支付申请,根据工程进度先由监理单位审核工程量,再由后勤部门总工程师复核工程量和合同支付条件,符合支付条件总工程师和后勤部门领导签字后,附承包方开具的发票交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付款,严格避免“超付”情况的发生。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4

由于基层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在早期并不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管理之下,所以,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受到了一些不法人员的不当影响,造成了档案失真甚至被篡改。

1.2 基层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有所欠缺

由于个别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噶、责任心不强,导致个别人在工作中随意泄露他人的隐私,给其他人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使得本该保密的信息得不到保密,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

1.3 基层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专人负责,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一些单位,由于人员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做到定岗定编,没有设置专门的具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背景的人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把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其他的公文、文件等的管理混为一谈。这些情况,不仅可能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无法发挥人事档案的应有的作用,还甚至还可能造成个别人员的人事档案的遗失等情况的发生,给基层在编人员带来重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此外,由于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没有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背景,导致其工作极其不规范,工作效率不高。

1.4 基层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内容混乱,记录出现错误

社区工作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篇5

管理使用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的管理,规范使用,提高效能,推进社区工作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是指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正常运行的各项费用。

第二章 经费来源

第三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包括:

1、省、市、区财政部门定期拨付社区的专项工作经费;

2、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社区居委会的专用资金;

3、有关部门或单位拨付社区“费随事转”的专项工作经费;

4、支持社区工作的社会赞助资金;

5、社区设施经营性收入;

6、其他资金来源。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四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由各区民政局、财政局监督管理。市财政局根据确定额度,每年年初、年中分两次将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拨付到区财政局社保专户,其他资金及时纳入社保专户管理。

第五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对购买服务、办公设备及用品、工程项目等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日常小额零星支出,可采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由区财政局拨付到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专户。

第六条 各街道办事处应设置专账,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账会计科目应规范设置,总账科目应设置:拨入经费、其他收入、暂存款、暂付款、经费支出、现金、银行存款、结余、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等科目,“其他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专项资金、赞助资金、经营收入、存款利息、资产处置收入等。经费支出要按需要设置二级科目。每个社区居委会设独立帐页,单独记账核算。

第七条 社区居委会根据实际支出,应登记经费支出流水账,便于向居民群众公布账目,并作为编制下一预算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当年结余,可结转下年使用。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九条 社区居委会应依据实际工作需要,每年年初编制上报工作经费预算。经费预算应由社区居委会起草,各项经费支出应列明细表,并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街道办事处主管领导签字后上报,由区民政局审核批准,区财政局按预算执行。没有列入预算的支出原则上不予拨款。

第十条 未纳入年初预算必须支出的经费需求,社区应单独请示经费,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审批。属重大开支项目,须先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再按程序审批。

第十一条 社区居委会使用专项经费实行报账制,根据工作经费预算确定的用款计划,社区居委会可先行到街道办事处预借经费,街道办事处凭借据登记往来明细账。预借经费使用后凭有效凭证,经社区居委会经办人员、主任及街道办事处主管领导签字后,按规定审批程序报销,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每季度报账一次。

第五章 经费使用

第十二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使用范围:

1、社区居委会日常办公所需各项费用;

2、社区居委会召开会议和开展各类活动所需费用;

3、社区居委会购置文化、体育用品及服务设施设备所需费用;

4、社区缴纳供热费、水费、电费及办公电脑网络、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费用;

5、社区办公用房整修、装饰、维护等所需费用;

6、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学习、培训等活动所需费用;

7、社区居委会工作运行必须开支的其他费用。第十三条 社区办公用品应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各区按照年初社区工作经费预算,核定社区办公备品、电脑耗材等用量,由区财政局、区民政局等部门参与,按政府采购方式,确定定点供货单位。社区在各自用量额度内,按需到定点供货单位领取,经区民政局审核,区财政局复核并定期统一结算。

第十四条 数额较大的开支项目(如供热费等),按审批程序,经区民政局审核后,由区财政局复核并统一结算。

第十五条 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设施整修、装饰、维护等,应在保证社区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根据社区提报的经费需求,由区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等部门参与,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对社区进行实地踏查,将社区办公用房条件由弱到强进行排序,每年按资金计划分批列入维修计划。维修项目要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工程竣工通过验收

后,由区财政局将维修经费直接拨付施工单位。社区办公用房维修每年使用额度不得超过社区经费总数的30%,不足部分由区、街道办事处自筹解决。

第十六条 为方便社区日常办公,各区应建立社区工作备用金制度,按每个社区3000元的额度设立定额备用金,年初社区居委会到街道办事处办理备用金借款手续。备用金用于社区办公日常零星支出,由社区指定专人管理,并设备用金登记簿做好记录,妥善保存支付备用金的发票凭证。备用金使用完毕,凭正式凭证,按审批程序及时到街道办事处审核报销。备用金内循环使用,跨使用备用金,年底需重新办理借款手续,并冲销借款。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支出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专款专用,不得侵占、挪用,不得用于街道办事处工作所需费用,不得用于社区干部补贴、奖金、福利以及招待费用等。

第十八条 社区居委会工作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审议、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按季度向社区居民张榜公布,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第十九条 各区要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现有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社区固定资产明细帐,对每项固定资产落实保管人,并定期进行帐实核对,社区干部换届

时应进行资产交接。

第二十条 社区固定资产处置要经区民政局、区财政局批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不得擅自处置。

第二十一条 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应定期检查社区工作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每年对各区社区工作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审计,发现问题,视其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社区工作经费,由区级财政自行承担,并参照本办法执行。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棉检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棉花公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棉花公证检验经费(以下简称“棉检经费”)是指专项用于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承担国家储备棉和经营棉公证检验任务所需经费。

第三条 国家棉花公证检验任务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下达。中央财政负担的棉检经费,根据各地承担的棉检任务,按季拨付地方财政,年终根据实际检验数量统一清算。

第四条 棉花公证检验工作由中国纤维检验局(以下简称“中纤局”)负责,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受理报验、统一制作检验证书。棉检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技监局”)共同管理与监督。

第二章 棉检经费使用范围、核定依据及使用原则

第五条 棉检经费须按财政部核定的国家储备棉和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成本开支项目列支。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水电 费、劳保费、电信邮资费、检验用房及检验设备仪器维修及折旧费、检验仪器设备检定费、差旅费、证书资料费、样品运输费、业务管理费以及其他直接用于公证检验方面的开支。

第六条 棉检经费核定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核定储备棉和经营棉的检验单位成本标准(以下简称“棉检成本标准”)及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的棉花检验数量。

第七条 棉检经费使用的原则是专款专用,厉行节约,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第三章 棉检经费的核定和拨付

第八条 中纤局根据国务院确定的逐步建立棉花公证检验制度总体目标、国家计委确定的国家储备棉出入库计划以及棉检成本标准编制棉检经费预算,在规定时间内经国家质技监局审核后报送财政部审批。

第九条 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应按照中纤局下达的任务范围、检验程序、技术规范完成棉花公证检验任务,并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向中纤局传送检验数据。

第十条 中纤局根据棉检成本标准、分配系数及棉检数量按季度提出各省公证检验经费申请数额,经国家质技监局审核,于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报财政部审定。

分配系数是指在统一棉检成本标准前提下,为兼顾棉检实际工作中,不同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承担不同棉花检验任务所需棉检 经费的差异而制定的棉检成本标准调整系数。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地区差异、机构所在地与任务所在地的距离、棉检工作质量等。

分配系数的制定和调整应报经财政部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 财政部按照有关规定及分配标准对国家质技监局报送的棉检经费申请数额进行审核,并向有关省级财政部门下达棉检经费指标。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文件后,应在15日内将经费拨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级质技监局”);省级质技监局收到拨款后,应在15日内将经费拨付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收到拨款后,应在15日内将经费拨付棉花承检单位。

第十二条 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收到棉检经费后,按经费使用范围列支已发生的棉检经费。提取的折旧费应专项管理,用于房屋及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

第十三条 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应按季度向省级财政部门和中纤局报告棉检经费到位、使用情况及棉花公证检验工作情况。年终,省级质技监局将审核后的棉检经费决算报送省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时抄报国家质技监局。国家质技监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汇总后的棉检经费决算和公证检验工作情况报送财政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财政部和国家质技监局将根据需要适时对棉检 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质技监局应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及时、足额划拨棉检经费,并按有关规定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中纤局要对各承检机构公证检验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按有关规定处理,确保公证检验数据真实、准确、科学,保证公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各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必须自觉维护财经纪律,严格遵守财政部规定的棉检经费开支范围,确保棉检经费全部用于棉花公证检验工作。要认真按照上级下达的公证检验工作范围、任务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确保检验数据真实、准确。自觉接受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检查及审计部门的审计。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挪用、截留或没有及时拨付棉检经费的;

(二)弄虚作假、虚报检验数量的。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质技监局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经财政部和国家质技监局批准后执行。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质技监局负责解释。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7

一、当前基层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人事档案内容失真

作为了解一个人的履历和信息的一种途径, 人事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工作中, 基层人事档案的履历材料所填写的年龄、学历、参加工作时间等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归纳整理, 在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档案内容失真的现象较普遍, 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招工由于受年龄限制, 部分职工将年龄改大或改小;二是部分职工文化水平较低, 个人履历由别人代笔, 且对本人的情况记忆模糊;三是部分职工队伍庞大的单位, 同名同姓、同音字混用的人较多, 人事部门因管理不规范, 造成工作疏忽, 材料存在错装情况;四是当事人填写表格时随心所欲, 材料中的数据不尽一致, 甚至弄虚作假, 而人事部门未能给予及时认真的审查。随着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规范, 在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中, 人事档案内容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职工的退休时间和退休待遇, 给组织人事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

2、人事档案信息容量不足

目前,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的范围依然沿用“老十类”:履历材料, 自传材料, 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 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录用、任免、转业、工资等材料, 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近些年, 事业单位员工年度考核工作广泛推行,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全员聘用制普遍施行, 以及我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 使人事档案内容逐渐丰富, 但反映员工人才类型、管理才能、技术专长、工作实绩、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等方面的材料却较少, 即使年度考核材料大多也缺乏具体事例和定量的数据, 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不能凸显人事档案的个性特征, 不能反映个人最现实的面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事档案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达不到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信息的应用价值较低, 给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才开发、利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3、管理模式“分散多头”, 具有封闭性特征

基层人事档案实际工作中, 正式国家干部的档案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2006年后毕业的非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档案由人事代理中心保管, 普通在编工人及单位自行招聘的合同制员工的档案由单位自行管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存在着档案分散、头绪繁杂, 即“分散多头”管理的现象, 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档案的整体归档。如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仍是一种内向和封闭型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有以下特点:个人对其档案不具备知情权, 因无法核对, 使档案中的错误信息得不到纠正, 加之档案借阅、保密等制度, 从而加大了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封闭性;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单位或组织单方面对人事档案的控制, 滋生腐败产生虚假档案;由于利用人事档案需领导审批或专门的介绍信, 过于强调人事档案的保密致使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下降;各单位、各部门自行保管人事档案, 制约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这种管理模式尽管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密, 也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当前新形式下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如今, 人们更加明白信息的重要性, 更加了解权利的含义, 也更加懂得维权, 对信息知情权的诉求日趋强烈, 包括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的诉求。人事档案的封闭模式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阻碍了人员的合理配置, 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二、基层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

1、重视信息审核与鉴定, 确保档案内容的可靠性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产, 为充分发挥档案在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必须消除档案内容失真现象。针对档案内容存在的失真现象, 应增强组织人事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 做到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不经审查的材料不归档、手续不全的材料不归档、内容不实的材料不归档。在认定员工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时, 应逐个分析, 逐个确认, 特别是对同名同姓、同音字的人事档案材料, 按照能区分的信息逐页、逐份进行认真审核、鉴别、归档, 确保认定结果符合其真实情况。

2、突出档案个性化, 使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需要

人事档案是以人为单位整理而成的案卷, 每一份人事档案都应具有各自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的重要功能, 是对个人能力和道德信用进行综合的动态评述, 为用人单位广纳群贤提供依据。目前,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要按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 不断丰富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合同材料,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施行, 当事双方变为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合同关系, 合同书、聘用书不仅是聘用关系的凭据, 也是双方履行责任义务的法律依据, 因此, 劳动合同、聘用书、解聘、辞职等材料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业务表现材料, 应着重记录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绩效考核以及参与重大活动项目等的材料;三是信用记录材料, 建立诚信体系, 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是提升人事档案价值的有效途径, 人事部门为员工提供贷款等资信证明材料, 因此, 人事部门应与银行、税务及相关单位建立联系, 及时收集信用记录入档, 丰富市场经济下个人信用档案体系, 并逐步把它完善成一个重要部分。

3、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以社会化用工为主体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性日益频繁, 以往按条条块块管理的旧体制, 不利于人事档案的综合利用, 应尽快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并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的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人事代理中心是按地区或专业由政府出资兴建的管理性事业单位, 归政府人事部门领导, 事业单位形成的人事档案具有公共信息特征,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应打破各部门条条块块管理的旧体制, 建议由人事代理中心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实行相对集中的统一管理。人事代理中心面向社会, 管理与服务对象广泛, 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它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频繁的需要, 有利于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能克服分散多头管理现象,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保障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有利于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三、小结

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单位、各部门的重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它是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直接影响人才使用的效率和质量。基层人事档案管理仍然存在着内容失真、信息容量不足、档案分散、头绪繁杂等影响规范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在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中, 首先要重视档案的信息审核与鉴定, 确保信息内容的可靠性、有效性;其次在档案整理工作中要突出档案的个性化建设;并建立社会化、规范化的开放式管理新模式, 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通过对基层人事档案的分析, 发现存在着内容失真、信息容量不足、档案分散、头绪繁杂等问题, 提出了信息审核鉴定、突出档案个性化、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等规范化建设措施, 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信息,管理模式,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杨润月.对人事档案内容存在问题的思考[J].云南档案

[2]王崇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工作改革之浅见[J].机电兵船档案.2008 (3)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8

(二)邮电费,是指办案人员在集中办案或者异地办案期间所发生的邮寄费、电话费(不含移动通讯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三)会议费,是指召开与办案直接相关的会议所发生的会议场地租用费、印刷费等。

(四)设备购置费,是指为查办税收案件购置必需计算机、摄像器材、传真机、复印机等办案设备所发生的费用。

(五)租赁费,是指集中办案过程中临时租赁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及其他设备所发生的费用。

(六)培训费,是指集中办案期间,对办案人员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

(七)检举奖励费,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用于奖励已查实并结案的税收违法案件检举有功人员的经费。

(八)协查办案费,是指办案单位在办案过程中支付给案件协查单位的有关费用,复制、翻拍、传递情报材料的费用以及组织、委托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专题情报研究的费用等。

(九)误餐费,是指办案人员在市内调查取证过程中,因工作需要不能正常用餐的补助。

第七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支出,国家已有相关支出标准的,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没有支出标准的,应当严格控制支出。

(一)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的支出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严控制设备购置支出,办案所需设备原则上使用已有设备。需新购置设备的,所需经费从基本支出经费中安排,确实无法安排而办案又急需的,可从设备购置经费中安排。设备购置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三)严格控制租赁设备支出,根据办案工作需要,应当在参照当地相关设备租赁价格水平的基础上,从严控制租赁费支出。

(四)检举奖励费标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邮电费、误餐费根据相关规定执行。

(六)根据协查办案业务量,从严控制协查办案费支出。

第三章 预算编制和执行

第八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预算编制和批复程序,按照财政部部门预算的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财政部批复国家税务总局部门预算后,国家税务总局应当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向下级预算单位批复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

第十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应当严格执行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确需调整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年底形成的结余资金,按照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经费使用和监督

第十二条 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由各级国家税务局财务部门和稽查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编制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决算,实施日常会计核算。稽查部门负责提出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预算申请,并严格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使用。

第十三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财务部门要加强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支出的财务管理,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支付费用。

(一)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和培训费,凭有效发票(单据),经专案负责人和稽查部门审核后,报主管本级稽查办案的国家税务局(以下简称主管局)审批。

(二)购置办案所需设备,应当由办案单位提出申请,经专案交办单位或者批准立案单位相关领导批准后,由同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进行购置。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相关财务审核审批程序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用办案经费购置的设备,由省级国家税务局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租赁办案用房、办案设备由办案单位提出申请,经专案交办单位或者批准立案单位相关领导审核,报主管局审批。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办案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凭有效单据报销。

(四)检举奖励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协查办案费,应当由办案单位提出申请,经专案交办单位或者批准立案单位相关领导审核,由办案单位的相关责任人签字后,报主管局审批。

(六)误餐费,应当由办案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有关标准,凭有效单据报销。

第十四条 使用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加强对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按照有关规定和职责分工对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超范围使用、超标准支出、挤占挪用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并由上级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扣减下一年度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教职工进修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篇9

关于印发《教职工进修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豫工院人〔2018〕61号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领导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2018年3月27日

附 件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职工进修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教职工进修培训专项经费管理,保障教职工进修培训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及学校差旅费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职工进修培训专项经费是指每年学校列入预算的,由人事处统一调配使用的,主要用于教职工外出进修学习、学校举办各类集中培训等进修培训活动所需要开支的专项费用。

第三条 教职工外出进修培训的范围包括: 1.专业课教师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提高。2.任课教师课程建设、课程开发水平提升。3.任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4.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5.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

6.根据需要,教职工参加的其他业务培训。第四条 学校举办的集中培训包括:

1.新进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和素质拓展培训。2.班主任辅导员专项培训。

3.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专业及课程建设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4.学校组织的其他与教职工业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集中培训项目。

第五条 教职工外出进修培训经费开支办法。

(一)经学校批准,教职工参加短期(一个月以内)培训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凭发票报销,具体如下:

1.培训费(考证费及材料费若未含在其中,则不予另外报销)。2.往返一次的交通费。3.住宿费。

4.伙食补助费每人每天60元(以培训通知为准,若培训费中包含餐费,则取消伙食补助费,下同)。

5.交通费及住宿费标准按学校差旅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其它费用自理且不再核算公杂费补助。

(二)经学校批准,教职工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及其他长期进修(一个月以上)所产生的费用凭发票报销,具体如下:

1.培训费(考证费及材料费若未含在其中,则不予另外报销)。2.每学期往返一次的交通费。

3.国内访问学者的住宿费以录取通知书为标准,凭发票报销;若相关高校不安排住宿,住宿费报销上限为5000元/学年,凭发票报销。

4.其他长期进修的住宿费,若主办方有统一安排,以培训通知书为标准,凭发票报销;若无统一安排,住宿费按每人每天80元标准,凭发票报销,超出部分个人自理。

5.伙食补助费每人每天40元(含周末,不含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6.交通费标准按学校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其它费用自理且不再核算公杂费补助。

7.经学校推荐、参加由上级部门派出的出国研修人员,学校将按要求匹配相关经费。

(三)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进修有关进修费用,凭发票报销。教师到市区以外的企业顶岗实践,具体如下:

1.培训进修费(不含食宿费),凭发票报销。2.往返一次交通费。

3.食宿补助每人每天100元。

4.交通费标准按学校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其它费用自理且不再核算公杂费补助。

教师到本市区内的企业顶岗实践,如产生进修费,凭发票报销;交通和伙食补助每人每天40元,其它费用自理且不再核算其他补助。

(四)经学校批准,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产生的相关费用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五)教职工外出进修培训审批流程:

1.教职工外出进修培训审批流程:单位或部门根据需要选派、填写《教职工进修培训审批表》和《出差审批表》、分管校领导审批、分管人事工作校领导批准。其中中层干部外出进修审批须由分管领导同意,分管人事工作校领导审核,报党委书记或校长批准。

2.教职工外出进修培训报销流程:参加培训人员使用《差旅费报销单》将相关票据按要求粘贴、财务处审核票据、携带相关材料到人事处审核、人事处处长复核、分管人事工作校领导签批,按财务报销规定执行。

(六)教职工外出进修培训的其他要求:

1.在外地参加进修培训人员,不得将培训进修费与差旅费分别报销。2.教师外出参加各类进修培训,需在进修培训结束一个月之内,携带培训通知文件(或通知书)、培训总结、结业证书、电子版照片等材料到人事处审核,审核通过后,按流程审批、报销。

3.教师外出参加进修培训须按照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各类费用,原则上不受理借款业务;在进修培训结束之前,人事处不予审核材料及报销费用。

第六条 学校组织集中培训经费开支办法。

(一)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活动,由牵头单位制定方案,经学校研究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可由校外培训机构承办,也可由学校自行组织。由校外培训机构承办的集中培训,产生的费用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合同需要会签的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由学校自行组织的集中培训,产生的费用包括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文具资料费及其他费用由牵头单位按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校外专家讲课费标准参照《河南省省直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豫财行[2017]46号)执行;校内专家讲课费按照高级职称150元/人/学时,中级及以下职称100元/人/学时标准执行。

校外专家往返一次交通费及在本地发生的住宿费标准参照我校教职工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

文具资料费是指培训期间必要的资料印刷费及办公用品费,原则上一次培训活动开支文具资料费不超过50元/人。

其他费用是指与培训活动密切相关的、必要的开支,如公共交通工具租赁费、培训活动场地租赁、特殊情况下的短期人身意外保险等。

(三)集中培训活动结束后,由牵头单位负责整理票据。报销费用时需使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账标签》粘贴,由财务处审核后,牵头单位将经学校研究通过的会议纪要、培训活动方案、实际参训人员名单、培训活动新闻、照片等材料一并交至人事处审核,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审批,按财务报销规定执行。集中培训活动不再对参训教师发放补助。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差旅费管理办法关于师资培训费用报销的补充规定》(豫工院政[2008]30号)同时废止。

第八条 由其他专项资金列支的教师培训项目报销亦按本办法执行。第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学校及上级相关文件执行,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10

关键词:基层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质疾病, 主要表现为患者脂肪代谢异常、 机体糖蛋白代谢紊乱及慢性高血糖等,主要治疗手段为运动疗法、饮食控制等[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生概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提高,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6%,我国这一数据已证实我国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稳居第一位,因此,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病人数继续上升,同时提升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成为我国一项严峻课题[2]。 从有关实验结果来看, 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病人数继续上升,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盲目攀比,同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基层社区医院规范管理已成为首选方案。 该实验选取该院2014 年3月—2016 年3 月收治患有糖尿病患者共100 例, 分析基层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3 月—2016 年3 月收治患有糖尿病患者共100 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7 例,女性23 例,患者年龄38~71 岁,平均年龄(51.2±1.5)岁,体质指数22~30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7 kg/m2,病程0.5~11 年,平均病程(5.4±1.2)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 例,女性20 例,患者年龄37~72 岁,平均年龄(53.2±1.9)岁,体质指数21~30 kg/m2,平均体质指数26.1 kg/m2,病程0.5~12 年,平均病程(5.8±1.9)年,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肺疾病及脑血管疾病, 比较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建立个人档案,不进行一对一治疗及健康教育表调查,以患者血糖达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标准为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增加规范化管理措施,其中包括: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家族史、生育史、各项体检指标、生活习惯等一般情况, 特别重视患者用药情况、 并发症及血糖情况等数据。 将上述记录信息详细录入电脑进行管理;通知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检,包括血压、血糖、体重等基本检查,并由专业医师每月定期上门检查,解答关于运动、饮食及患者用药等相关问题;对患者实行梯度用药法,根据不同治疗阶段使用不同剂量药物; 详细观察患者用药产生不良情况,并记入患者档案内,为后期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每月在社区内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及时传输糖尿病相关预防及治疗知识, 并督促患者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表,其中包括患者饮食规律、运动指标、并发症治疗、血糖控制、疾病诊断及自检等基本内容,责任医生定期上门随访,并实施一对一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患者内心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及时进行疏导, 督促患者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规律服药、定期体检复诊,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目标与治疗措施;避免患者产生盲目攀比用药思想,一味追求使用高档药而忽略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 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 身体指数、 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平均治疗费用、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服药规律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经过为期1 年管理工作, 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身体指数、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患者服药规律性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费用对比

实验组人均治疗费用为(3 640±550)元,对照组人均治疗费用(5 800±430)元,两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盲目追求新药比较

实验组患者遵照医嘱规律服药,且注重临床效果,不盲目攀比追求新药、昂贵药物,对照组患者仅注重使用新型药物,服药依从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 冠心病及高血压为我国多发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临床控制效果极为不容乐观,存在控制率较低、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糖尿病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失明甚至截肢等并发症,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经试验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6%,我国这一数据已证实我国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稳居第一位[3]。 糖尿病患者因其反复发作、难以治疗,因此患者经常出现盲目攀比、追求高新药物而忽略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 因此,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首要难题, 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4]。基层社区医院实施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新型医学临床管理模式,主要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干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自我监测、药物辅助治疗等,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攀比思想,纠正患者对糖尿病治疗错误认知。 因此,该组实验选取10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分别采用规范化管理及非规范化管理措施,经过为期一年管理工作,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身体指数、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患者服药规律性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基层医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不但能够使患者转变不良生活方式, 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能够使患者收获糖尿病保健知识与自我防治观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层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且费用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虹丽,张帆,戴亚丽,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53-255.

[2]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11.

[3]宋晓敏,金其林,王新巧.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模式的初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241-243.

基层专项经费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篇11

公告通知

加入时间:2014-11-17 17:44:19 点击:381 学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3个文件和河南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开展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第二批专项检查的通知》(教监〔2014〕921号)精神,规范我院科研行为,深化科研经费使用监管,根据教育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视频会议和河南省教育厅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专项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重点及任务分解

(一)制度建设。全面梳理我院现行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行为规范的制度和办法,检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体制是否顺畅,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有关部门职责是否清晰。(责任单位: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纪委监察处按照职能分工对我院科研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自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各系部对本单位执行制度情况和相关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进行自查。)

(二)预算管理。全面对照国家现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检查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预算编制、预算调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责任单位:各系部、课题组、财务处、科研处。)

(三)支出管理。全面排查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外拨经费是否经过严格审核,是否存在违规支出科研经费行为。(责任单位:各系部、课题组、审计处、财务处、科研处。)

(四)监督机制。全面自查学院、系部、项目负责人职责履行情况,自查内控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是否公开透明,科研行为是否规范等。(责任单位:各系部、课题组,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纪委监察处。)

二、检查范围

2011年1月以来所有立项的科研项目(包括“十一五”期间立项,目前未结题的项目)。

待查项目清单见附件,个别重名人员如所属系部有错,请自行识别调整。

三、时间安排

(一)宣传动员。2014年11月初,学校召开专项检查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启动检查工作。

(二)自查自纠。

2014年11月17日至2014年11月19日,各系部及相关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各系部填写《洛阳理工学院科研管理制度建设自查自纠情况表》(附表2)、各项目负责人填写(每个项目一行)《2011年以来立项与合作的科研项目情况统计表》(附表3)、各项目负责人填写(每人一份,个人承担所有项目填在一个表上)《洛阳理工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查自纠情况表》(附表4)。附表2(含电子版)交科研处,附表3(含电子版)所在系部统一汇总后交科研处,附表4收齐后放系部备查。

2014年11月20日至2014年11月24日准备项目资料。所有纵向项目将申报书、预算书、合同书、任务书等资料准备好,未结项的还要准备项目执行情况表(每年一份),已结项的要准备相关佐证材料。横向合同要准备预算书、项目执行情况表(每年一份)、(如已结项)结项证明。上述资料收齐后,系部按人员整理好,科研处将会同有关部门11月25后进行内部检查。通过自查,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此项工作开展情况、3个文件落实情况,以及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情况,形成自查报告,于11月25日前报送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专项检查。2014年11月下旬开始,在课题组、学院、部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学院针对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专项检查和专项审计。具体由科研处负责提供要求的重点科研项目清单,财务处、审计处、监察处负责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检查,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对重点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校验。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院成立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次自查自纠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检查工作的实施,并对自查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有效组织项目负责人全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

(二)加强宣传、统一思想。

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个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全面理解文件内涵,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结合高校近几年发生的科研腐败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吸取案件教训,进一步增强依法依规管理使用科研经费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让每位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家喻户晓。

(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有关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要针对薄弱环节,全面排查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认真查找漏洞,完善相关政策,落实配套措施,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主动自觉整改。对自查自纠中发现问题主动整改,经组织研究做出相应处理的,在抽查检查中,未发现新的情节的,不再作重复处理。对于自查自纠后仍然存在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附件:

上一篇:博时基金下一篇:诚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