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设计

2024-05-15

特色设计(精选12篇)

特色设计 篇1

岛屿作为人类与自然接触的重要连接体,其旅游文化设计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始终存在,设计需要对此作出回应。文化本身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或商业形式,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它标志着文化生产力的崛起,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生命力[1]。尤其商业旅游与文化生态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性的,文化生态是商业旅游的前提,商业旅游则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文化生态,从而也使得自身无法继续生存[2]。由此,岛屿的可持续发展诉求于其自身特色的创造与品质的经久不衰,旅游文化特色设计的内涵不仅涉及了物质层面,也包含了价值层面的内容。

长岛作为中国极少数的几个海岛型资源地之一,是妈祖文化、龙山文化的传承地,自第一届中华妈祖文化节开展以来,借助中国北方妈祖信仰中心的优势,打造了海岛文化品牌[3]。因此,随着长岛影响的日益增大,北长岛的开发建设也呼之欲出,其作为长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特色的设计被提上日程。

1 北长岛旅游文化特色设计思路

北长岛旅游文化特色设计将糅合“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相结合及功能需求”的城市设计方法与马林诺夫斯基文化理论成果,形成文化设计的新角度,提供物质设计与精神设计结合的思路(见图1)。

同时,在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对理论框架进行深化,通过文化剖切、提炼与整合,进行旅游文化主题和三个层次的特色设计(见图2)。

2 北长岛岛屿文化特色挖潜

北长岛是长岛商、游、住三位一体的服务基地,功能导向性较强,其文化特色挖潜建立在长岛整体岛屿文化特色梳理之上,由此,形成部分与整体在岛屿文化特色的一致性。

2.1 岛屿文化特色剖切分析

长岛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足迹,从史前文明到历史文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由此,按照文化类别的不同,长岛海岛文化可划分为地质、历史和水乡民俗三类,按其内涵、外延、所属层次类别进行归类(见表1),抽离出北长岛不同的文化特色主题。

在该三类文化之中,包含的人文内容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底蕴越深厚,其层次类别则越偏于抽象与综合,其外延也更为宽泛,可组织的素材也越丰富。

2.2 岛屿文化元素提炼与文化特色的梳理整合

在长岛海岛文化剖切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划分与层次划分,以及具体化各类文化中的文化典型、特色及文化元素加以提炼,通过进一步的细化、抽象,对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得到形态、色彩、意蕴三方面特色梳理(见表2),形成北长岛文化特色基调。

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形、色、意的表达引申出不同的文化主题和衍生出新的设计元素。在旅游文化特色的设计中确立文化主题的意蕴旋律、色彩主调和形式方法,再进行元素的重新组合与再创造,实现由零到整的设计思路。

3 北长岛岛屿文化特色设计

在北长岛文化特色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设计功能的需要,将物质载体赋予文化内涵,进行文化的多层次设计,用以形成文化的自繁衍机制和文化与经济互动机制,以期在提升资源品质的同时,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影响放大效应。

3.1 北长岛岛屿文化特色设计原则

在北长岛旅游文化特色的设计中,不同文化层次之间应是互通的,即在主题基调一致、总体特色确立的条件下,分不同的文化主题予以设计,主题之间相互连通,并相对独立。每种实体层面的表达都将蕴含其他层面的表达,即讲究设计的文化共融性。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包括:

(1)地方特色性与场所精神:实体层设计应以某文化类型的形、色、意为基调进行设计,体现各文化类型的特点,取得设计的协调性、体现地方特色。

(2)元素的重构运用:实体层设计不应是各类要素的简单拼合,进行古文化元素的再创造运用,符号的抽象化处理等,讲究意趣与神似。

(3)现时性:实体层设计应体现现时性进行设计,一是体现满足现代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满足不同的功能配置要求;二是体现现代元素的融入,包括新材料的旧材质表现等,即以新代旧等。

3.2 北长岛岛屿文化特色主题设计

根据长岛海岛文化与文化元素的调查分析和文化特色的提炼,可以将北长岛的旅游文化特色主题分为海洋地质文化主题、海洋历史文化主题、海洋生活文化主题、海洋传说文化主题和海洋宗教文化主题五类。五类文化主题设计将囊括设计项目实体的设计和主题文化其他层次的设计(见表3):

(1)海洋地质文化主题:展现海洋地质的自然神秘,表现地质物峻、雄、险与彩石灵秀的特征。

(2)海洋历史文化主题:展现海洋历史文化的深厚积累,表现古人类生活面貌和古人类技艺的发展,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再认识、古技艺文化的发扬热情以及艺术创作的灵感。

(3)海洋生活文化主题:以海洋民俗生活为起点,进行渔家生活方式的体验设计,以人的活动为设计主题,获得渔家生活情趣。

(4)海洋传说文化主题:体现传说文化的幻想主义倾向,采用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不同的表现方法加以展现和描述。

(5)海洋宗教文化主题:展现宗教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神秘主义格调,增加宗教的渲染力,体现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海外华人侨胞的爱国热情和道家文化的清幽深远。

4 结语

在当今这个城市设计日趋丰富的时代,设计取决于内涵与品质。设计者总是试图通过一种方式去发现和展示某种独特的东西,这是符合辩证法的,任何一个设计都应当是对具体对象分析的结果,而不是空中楼阁,而这一过程又极其复杂,充满了曲折性和难以预料性,需要设计师们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或许这也便是设计的魅力之所在了,鼓动着设计者们采用新的视角、新的思想去发掘,一种文化、一个设计、一种品格,抑或一个奇迹……

摘要:借鉴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层次理论,结合城市设计零整互化和功能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北长岛为例,提出“文化主题—文化元素—抽离要素与文化意向—文化层次设计”岛屿旅游文化特色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岛屿,旅游,文化特色设计

参考文献

[1]付薇.旅游经济与文化生态的关联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52~53.

[2]刘康.海岛旅游模式及环境影响对策分析——以青岛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9):102~109.

[3]石其鹏,葛茂林,沈荣民,冷宁.特色文化扮靓“中国最美海岛”——山东长岛隆重举行“中国.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J].两岸关系,2007(11):54.

特色设计 篇2

─第八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设计说明:

“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时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目标有以下阐述:“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课教学设计目标制定为:

1,知识性目标: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过程性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活动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 出示公告: 招聘启示

学校为进一步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 方案一份,择优录取。关帝小学

师: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准备从同学们当中招聘几名校园环境设计师。(播放录音)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我们校园的设计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的具体要求吧!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已知条件,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可以用这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

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小组活动)

4、反馈交流

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5棵,4棵,3棵)(1)两端都栽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我们先从棵数最多的说起吧!哪个小组设计的是需要5棵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思路)

师: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师:他们小组的设计符合要求吗?这里他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树的?根据他们的设计,一共需要5棵。(2)只栽一端

师:哪个小组设计的是需要4棵的?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思路)

师:他们的设计符合要求吗?(3)两端都不栽

师:有的小组只要3棵就能完成要求,他们是怎样设计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思路)

师:他们小组的设计同样符合要求。(4)介绍线段图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树,这些图案可以表示树,也可以表示什么?这就是线段图,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常常借助它,帮助我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解决实际复杂问题,它对我们学习数学很有帮助。

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能设计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

三、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总结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出示三种方案线段图),三种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谁能说说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里?(生说:两棵树间的间隔都一样,他们的间隔个数都相同)师: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出示板书:两端都载 只栽一端 两端都不栽)

师:我们具体来看这三种方案,首先,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每5米为一个间隔,20米里有几个这样的间隔?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说,师板书:20÷5=4(个))师:4表示什么?(4个间隔)

[结合图观察]4个间隔需要几棵树?(5棵树)(师边讲解,边完成表格)

总长(米)间隔长度(米)间隔数(个)棵数(棵)20 5 4 5 师:为什么4个间隔有5棵树?

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个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最后剩哪棵树前面没有间隔?因为它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列式4+1=5(棵))

师:刚才我们是用列式和画图的方法探究出了间隔数和棵数。师:如果现在让同学们来种树,除了可以每隔5米种一棵,你们还想每隔几米种一棵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表格)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用列式或画图的方法来探究它的间隔数和所需棵数。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条件:两端都栽

总长(米)间隔长度(米)间隔数(个)所需的棵数(棵)20 5 4 5 4 5 6 2 10 11 1 20 21 10 2 3

师:从表格中,你能发现间隔数与棵数有什么关系吗?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生说,师板书:间隔数+1=棵数)

2、运用规律

师: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了,知道的同学马上起立回答我,比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8个间隔要有几棵树?10个间隔有几棵树?6棵树有几个间隔?10棵有几个间隔?

3、探索规律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当“两端都栽”的时候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师出示只栽一端线段图)在只栽一端的情况下,图上有几个间隔几棵树?(4个间隔4棵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结合线段图讲解)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刚好有几个间隔就有几棵树。如果现在有6个间隔有几棵树?7个间隔有几棵树?谁能发现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

(学生说完后师总结规律并板书:间隔数=棵数)

师:(出示只栽一端线段图)现在还是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吗?图上是几个间隔几棵树?谁能说说在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生说,师板书:间隔数-1=棵数)

师:刚才我们探究了三种不同的栽法,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四、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1、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幻灯片出示有间隔的图片)师:这些图片中的事物都存在着间隔,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师:在生活中,常常要解决这样的植树问题,我们必须要先确定他是属于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 出示练习一:

选择下列问题所属类型: 类似植树问题:①两端都栽 ②两端都不栽 ③只栽一端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头尾都要安,每隔50米安一座。共需多少灯?

(2)、5路公共汽车从起点开出,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希望小学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插上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一共需要几面彩旗?

2、师:你们掌握了今天的知识了吗?能不能独立完成第三道题? 希望小学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插上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一共需要几面彩旗?如果两边都要插,一共需要几面彩旗?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教学反思:

1.充分体验──夯实学习基础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体验和建构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2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突出特色 科学设计 培养能力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除了备好课、上好课外,作业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布置是很重要一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注重设计作业的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开放性,从内容到形式力求多样化、生动有趣、富有吸引性,尽量做到听、说、读、写结合,脑、口、手并用。

一、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必须注意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比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授完后,为了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刚学的新知识通过练习来参加以消化和巩固,笔者将《美丽的公鸡》一文印发给学生,并布置了这样的四道练习:

1.在( )里写出该文的有关生字,使它和熟字组成词:

(整)天、胸(脯)、(嘴)巴、(咱)们、大(摇)大(摆)、(鼓)眼睛、一(匹)马、(驮)粮食。

2.填( ):(1)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2)(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

3.在( )里填恰当的词:(1)(美)(丽)的花公鸡天不亮就(打)(鸣)。(2)(长)(嘴)(巴)的啄木鸟给树(治)(病)。(3)(鼓)(眼)(睛)的小蜜蜂在果园里(采)(蜜)。(4)又(高)又(大)的老马(驮)(粮)(食)。

4.猜谜语: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猜该文的一个生字。谜底是(匹)。

这四道题各有侧重点:第一题突出识字;第二题是公鸡骄傲的理由和全文的重点句;第三题是描写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职能;第四题是为优等生而出,可选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巩固了生字,又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了公鸡、啄木鸟、小蜜蜂以及老马的外形特点。这样的练习既能使优等生“吃得饱”,又能使中等生“吃得好”,还能使后进生“吃得了”。

二、作业设计要有综合性

课堂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作业的设计也应有综合性。例如在学完《小松鼠找花生果》这课后,笔者要求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并布置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这样填:小蝌蚪的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由于题型简单,学生很快就填好了。可是笔者发现这道题并没有把青蛙的外形特点全部归纳出来,因为其外形特点不光是“绿衣裳”、“白肚皮”、“鼓眼睛”。于是笔者就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小蝌蚪的妈妈就这些特点吗?同学们经过一番综合分析后都说还有“四条腿”、“宽嘴巴”。这两个特点补充出来后,再让学生把青蛙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读一读。即“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生字,而且对青蛙的外形特点认识更完整了,印象也更深了。趁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接着让学生猜谜语:鼓眼睛、大嘴巴、水中游、岸边爬,总是不停叫呱呱,田里害虫最怕它。学生很快便猜中是“青蛙”。

三、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作业要有趣味性,这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具备了这一点,学生做作业积极性就高,注意力就集中,人人乐意动脑、动手、动口。如学了《春雨》一课后,笔者在小黑板上出了两个谜语:一是“三人同日见,百花竞争艳”;二是“两人同离去,直到四点归”。由于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思考,很快猜中分别是“春”、“雨”两个字。此外,还可将比赛形式引入语文练习中去,比如成语接龙、作文比赛、书法比赛、优秀作业展、故事竞赛等。

四、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学生往往缺笔少点,错字的现象非常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有意识的布置“添笔加点”的作业形式,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增强辨认能力。如给下面的“字”加上一笔变成另一个“字”:由、叶、头、从、尤、句、牛、月、古。即成:曲、吐、买、丛、龙、向、生、用、舌;再如加两笔或点变字:力、未、令、天、干、大、人、丘、中、尺、木、欠、口、开,即成:为、来、冷、关、平、头、火、兵、冲、尽、米、次、只、并等。

五、作业设计要有开放性

首先,教师的思想要开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可在高年级学生中试行“三阶段作业设计”模式:示范性设计、模仿性设计、创造性设计。前者由教师完成,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后两者由学生完成,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应注重作业形式的开放性,力求作业设计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与教材结合、与生活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第三,多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不给作业确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形式作答。通过教师的“开放”使学生“放开”。

总之,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通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既发展学生的共性,又要发展他们的个性,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为“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 赵爱红.提升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4-12.

[2] 肖文.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J].读写算,2014-17.

城市规划设计特色 篇4

1 城市特色的含义

我国古代的隋唐长安城, 布局严谨、封闭, 堪称东方古代城市平面的典型。它源于黄河流域, 那里地沃土肥, 物华天宝, 具备自给自足的生存条件, 居民活动范围小, 乡土意识浓厚, 加上宗法制度下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军权绝对专制的政治统治等, 反映在城市形态特色上就是唯我独尊的皇城居中。在祖古社、井田状的路网布局及严厉统治的坊里制管理下, 居住单元呈内向封闭状布置。那么什么是城市特色呢?城市特色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 城市社会为了自我的生存和发展, 以当时所达到的文明手段,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城市特色与社会生活及历史风貌息息相关, 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累。城市特色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内容和形式特点从褒义上进行的形象性、艺术性的概括, 是一种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感受, 并对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获得对城市所具有的个性风貌特点认识的一种感性特征。

2 构建城市特色的意义

一个城市的特色多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逐渐形成的。城市的特色有着不可移动性和相互替代性, 它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是人们从感知、认知到认同的过程。一个真正有特色的城市并不全是新的、豪华的大厦, 而是借着历史价值的东西来突显其城市风格。挖掘、继承和延续城市的特色对提高城市的品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有着积极的意义。而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设计却越来越重视理性的调控, 注重城市的功利性、时效性, 对如何体现城市的特色还不够关注。为了不使我们居住的城市面貌千篇一律, 避免出现“特色危机”的情况和“故乡丧失”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一代代人为之努力和探索。

3 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构建的方法

鲜明的城市特色与强烈的地方感受取决于建筑风格、独特的自然环境、城市格局、城市轮廓景观、高质量的开放空间、日常的和季节性全程活动等方面。这里仅就城市规划设计中较多遇到的道路系统、开放空间和高度控制系统做些探讨。

3.1 道路系统

道路是构成城市格局的骨架。从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上看有网状路网、环形放射状路网等形式。这里谈论的是营造城市特色街道空间的设计方法。城市道路一般可分为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道路两类。不同性质的道路其空间特征各不相同。在设计中应利用各种要素加以控制和引导, 强化空间品质。生活性的道路应有以人为尺度的空间, 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前提下, 尽量拓宽行人面积, 增加路段中人行穿越道, 增加人的活动量, 并可将公交站、人行道及休息设施综合设计, 维持活动的参与性与多样性, 强化活动的特征。交通性道路是以车行尺寸和速度为原则的空间, 它也可以展示城市的特色, 如高架快速干道可眺望全市及自然景观, 市内交通性道路可展示沿途各区域不同的城市意象。设计中道路两侧在市中心高密度区宜以连续的立面塑造整体的街道空间, 低密度或开放空间宜以绿化种植强调个性, 形成对比。当前城市中的步行系统越来越成为展示城市生气和活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能创造出丰富的充满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而且也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商业氛围, 对这一空间处理的关键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类型的选择和细节的处理。

3.2 开放空间

城市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 如城市周围的山坡地、水域河岸、城市公园、林荫道、广场等。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应基于保护自然并支持其特色的基础上进行, 如山坡地带、沿河两岸的开发利用应严格控制密度、高度、发展形态、道路走向及水土保护, 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广场应该注重特色活动景观的塑造, 设置吸引人和能够让人留下来的场所和设施。而城市公园则应该注重主题特色的确定和情趣的营造, 使它成为舒展拥挤的城市空间。

3.3 高度控制系统

特色宣传栏设计 篇5

一、格调高雅、意境优美的生态园林文化

xx高中北坐凤凰山,南对沪陕高速路,西襟县河水,东邻火车站,地处城内而独享清幽。十年来,学校依托地域优势不断加大园林建设步伐,提出“超前规划,一步到位,分段实施”的发展理念,先后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建起大小园林8个,绿化带22条,校园绿化面积46400平米,校园季季有花,终年常青。绿化植物以樟树、雪松、银杏、女真、广玉兰、紫薇、樱花、桂花、合欢、凌霄、法桐、冬青、翠竹等造景为主,配植灌、带、花、草等,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绿化带与园林小径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教学楼坐落于精致的小园林之间,这些小园林里不仅有不锈钢雕塑“腾飞”(寓含xx高中不断进步,持续发展,追求腾飞之意)、“成长”(寓意xx高中是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理想摇篮),还有假山水池喷泉,芳草如茵,鲜花娇艳。春日,前花园清风廊剌玫花恣肆汪洋、清香怡人,从长长的“香瀑”上倾泻下来,蔚为壮观;初夏,后花园紫藤廊繁花盛开、蜂忙碟舞,热闹非凡。高大的银杏树与楼房争高,纤嫩的三叶草,繁花似锦,演绎花的海洋。整个教学区,疏密有致,布局精巧,坐在教室闻桂香、游园黄鹂深树鸣,诸多名贵花树下,都安放一自然石,石上用中英文镌刻着名目和科属,处处释放着文化的气息。生态园林—桃李园,融山水、人文于一体,依山而建,布局精巧,曲径通幽情趣多。龙亭、风亭遥遥相对,梅影廊、竹韵廊曲尽其美,揽月廊、松涛廊虚怀若谷,形似书册的汉白玉石雕赫然屹立,书脊上镌刻着《诗经》、《史记》、《红楼梦》等文化经典。其他园林小品如亭、台、廊、路、奇石、雕塑等一应俱全,廊多灯亮,亭美树好,路畅景优,尽可以细步赏景,也可以登高抒怀。地标建筑——文昌阁高耸,夜晚霓虹闪烁,宏伟壮观。文昌阁处在学校制高点上,外观古朴典雅,内部幽清别致。一二楼是校史馆,学校沿革,70年巨变,一览无余,三楼别有风味,仿古桌椅玲珑剔透安置四周,xx茗茶色香俱佳,书画巨案当中放置,文房四宝俱全,名人留下墨宝,雅士笔下生花,文化气息浓郁。生态园林的建设为我校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提升校园品味,加强人文关怀,打造书香校园,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显性载体,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放松、安神、修身、养性之地,使他们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去。

二、内涵丰富、励志明德的墙壁文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

xx高中一进大门便见“名校之门”文化墙立于两侧,中外十几所著名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图片展示眼前,旨在激励莘莘学子向中外名校冲刺。“一训三风”醒目悬挂,办学目标和理念展示于中心大道两侧墙壁,楼梯墙壁上合理悬挂着内涵丰富的水晶壁画,包括名人名言、文明标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唐诗宋词元曲,文学名家,中华传统美德,世界知名大学,自然百科与中华传统文化,科学家与时代先锋、教育家思想集萃,自然科学与人文建筑,历代忧乐人物,陕西旅游等,即便是操场东西两边的院墙也不留寂寞,上面用瓷片贴有运动图标。

此外,xx高中的教学楼、办公楼、公寓楼墙壁上均标有楼名雅号。“明德楼”旨在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德”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党、爱国、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强、自省、自悟。“明理楼”取义“明察事理;懂道理。”体现学校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懂得自然科学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明志楼”、“明达楼”旨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成为通达之人。“勤政楼”主要是学校领导办公的地方,取此名称旨在激励我校领导勤于政事,办好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聚萃楼”一楼是学生餐厅,二楼为能容纳一千余人的学校大礼堂,是开展大型室内活动的地方。取名“聚萃”,采用叠词手法说明这里是人才聚集、展现风华之地。“行知楼”为电教实验楼,内设探究历史、地理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天象馆、形体教室、画室等,是学生各科学习实验、手工操作段练的主要阵地,取名“行知楼”,寓意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动手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沐霖楼”是教师和学生洗澡的地方,干净卫生,环境优雅。“沐霖”喻意师生在我校沐浴着知识的甘霖,净化心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聚翠楼、行知楼正面的文化浮雕墙,古铜色格调在乳白色墙面衬托下,大气壮观。文质楼周围的护山坝体壁上有大型历史文化汉白玉浮雕,灿烂的中华文明催人心生豪情。一名一字皆融入了xx高中师生的心血,一牌一赋无不彰显着xx高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大气恢宏、美轮美奂的建筑文化

xx高中建筑总体气势恢宏、美轮美奂。从2001年起,我校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前瞻性规划,高品位施工,使学校迅速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十年的发展,我校占地面积扩大到156亩,有楼房22幢,建筑面积4.21万平方米。行知楼、聚萃楼、文质楼雄伟壮观,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布局合理,园林、路、廊、亭美观典雅,广场、运动场大气磅礴,能较好地凸显出以“博”为主题的文化内涵。

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卫生的楼道、书香四溢的办公室、得体醒目的标语,处处彰显着xx高中人的智慧与理想。学校重视人文景观建设,有效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次,处处彰显出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

四、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室内文化

我校室内文化主要是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在学生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明确奋斗目标,鼓舞学生斗志,秀出班级个性,彰显班级特色,最大化地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立大志、爱集体、守规则、惜时间、会生活,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教室文化是我校一大亮点。月定主题,每周更换,体现个性,彰显特色的横幅、字画上赫然写着励志名言,在潜移默化中激励莘莘学子不懈奋斗。室内板报构思巧妙、内容新颖,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每期板报由团委拟定一个主题,各班学生承办,学生会集中检查考核评比,成为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心理健康、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按照“家”的理念,不断加强宿舍环境和文化建设。学生宿舍大厅、楼道墙壁均以画面装饰,宿舍门口有“全家福”及学生简介,还有学生自己写的格言警句,宿舍内部温馨整洁,床头悬

挂着学生自己制作的手工饰品,有些学生还在床边墙壁上开辟了学习园地,贴上当日要记诵的知识要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宿舍文化建设使宿舍环境优雅清新,学生仪表端庄大方,情趣健康向上,生活丰富多彩,展现了xx高中学子团结友爱、志趣高雅、求知探索、拼博进取的精神风貌。

室内文化直接营造出了韵味醇厚书香纯正的学习环境,使xx高中处处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也充分彰显着省级示范高中不同凡响的办学思想和目标定位。

五、严格精致、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学校工作的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没有严格的管理,就没有稳定提高的办学水平。“坚持人本管理,实行校务公开”是xx高中管理体制的一大特色。学校无论在工程招标、购置修缮方面,还是干部提拔、评优树模、晋职定级、考核、招生聘教等重大事务上,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透明度和教职工的知情权。并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教情、学情调查,广泛地征询和采纳师生意见和建议,从而增强了师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在财务管理上,学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所有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学校开支由县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结算。校建的预决算、学校大宗采购都定期通过校园公示栏向师生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学校的帐务,严格审批程序,坚持支出“三签”制度并定期公布、公示财务收支状况,邀请县审计局对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定期进行审计。学校还建立了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创办家长学校,每年分年级召开家长会,通报校情学情,让优秀家长介绍经验,搭建家校关系平台,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及时通报考试成绩,总结经验,让家长和学校紧密接触,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而努力。

xx高中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人文关怀。政治上关怀教师:提拔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进入中层和校级领导,发展他们加入党组织;生活上关心教师:在不断提高高考奖、教学奖、各种单项奖励的同时,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研讨;关注教师公共福利(免费提供早餐、茶叶、饮用水,无偿提供办公用品,办起了教工之家,发放校服、皮鞋、为教职工体检等)。凡教师家里有事,学校都及时送去一份关爱,婚丧大事,校领导都要亲自到场;关心关注贫困生:每年减免贫困生、单亲家庭和孤儿学生的学费、书本资料费、校服等共计十余万元。积极为学优生、贫困生争取福利基金、彩票公益金、慈善基金补助和企业老板资助等年均达六十余万元。

“以人为本”还体现在重视校园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学校把保障校园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安全保卫工作抓得紧、抓得实。近年来,没有发生大的不安全事故,师生人心稳定,社会满意。

六、特色鲜明、规范具体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xx高中管理制度有以下特点:

全:2008年学校修订完善了《xx县高级中学制度汇编》,210条,涉及学校各处室委办,涵盖学校工作方方面面。既有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学校、双拥创建等方面的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办法。

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党支部、工会、纪检、妇委会、校办、教务、教研、政教、团委、安保、总务后勤、勤办各部门制定的工作制度、条例周密详细。教学评价制度采取成绩考评、学生测评、家长参评的办法,逐步建立起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让教师的工作得到科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学分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成长得到科学评价。

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学校着眼于自身发展,要求师生每天严格遵循作息时间,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用人方面,不以成绩论英雄,而以能力为前提,采用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把真正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才选拔出来,委以重任。对敬业精神不强,责任意识差,整体素质低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对班主任工作和处室干事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人事考核有理有据。

七、积淀厚重、学术性强的教研文化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是xx高中发展校园文化内涵的一大举措。

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省、市教研课题30个,参与研究人员97位。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山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2009年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文本类三等奖;“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获国家教育科研二等奖,学校被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获得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一等奖,学校被评为2009中央教科所全国优秀实验学校;《语文学科网站》《高中学科物理学习网站》获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三等奖;校刊《教与学》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两次获得最佳校刊一等奖。教师撰写文章262篇,汇编书册15本,字数合计120万。校本教研活跃了学校学术研究气氛,提高了教师学术研究和亦教亦研的能力,提高了办学品位,扩大了学校知名度。《xx县高级中学志》于2009年出版,这部历时26年,45万字的鸿篇巨制是xx高中校本文化又一大手笔。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人士了解xx高中发展的历史,也有助于让xx高中人爱校如家、团结进取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八、形式多样、彰显个性的活动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得在校园内形成了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文化氛围。

广泛开展德育活动,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首先是狠抓班集体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教育活动,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如周一升旗仪式,每周主题班会活动,学校部门橱窗及班级黑板报月查,“文明班级”、“优秀班集体”、“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办公室”流动挂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标兵评选等常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养成教育,努力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节日契机,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年三月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月”,学校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社会,组织爱心教职工走进敬老院,关爱慰问孤寡老人,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感恩父母”征文活动,清明节组织团员到我校德育基地——县烈士陵园

扫墓,“五四”青年节组织十八岁以上学生进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宣誓”,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加强养成教育,教“男生做君子,女生做淑女”。我校始终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突破口,以礼仪教育为载体,按“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要求,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养成教育转化为活动,落实到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标语暗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校门口禁烟的提示:“无烟校园,因你美丽”;厕所里:“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花园里:“大家勿吵闹、花儿在睡觉”、“君子爱美,手下留情”。文化石、橱窗里明确告示学生:“男生做君子、女生做淑女”,并展示了校园文明礼仪规范,体现出传统育人标准。餐厅里有“珍惜粮食、感恩父母”的温馨提示,公寓楼口对学生有四时提醒,如乍暖还寒时节,有“冷暖多变,多添衣”的人文关怀,放假前对回家的同学有“注意乘车安全、妥善保管物品”的关心提示。让师生的文明言行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积极组织多彩的学科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作文竞赛、科技制作比赛、演讲比赛、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等活动,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开阔了学生视野。

深入开展校园社团活动。为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团委为每个社团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社团活动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很好的活动效果。书法协会、绘画协会、舞蹈社团、手工制作社团、足球社团、羽毛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文学爱好者社团等17个团体,每周开展两次活动,异彩纷呈。强势占领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为学生的专长发展打下了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是适应教育改革,加强人文教育,形成学校精神和形象的迫切需要。xx高中的文化建设起点高、立体化、富底蕴、意识超前、宏伟大气,与整体规划配套,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无论是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都体现出了全面周密、和谐自然,布局合理,精品突立的特色,把品牌意识、特色文化和办学效益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创新教学 科目特色 教学设计

引言

历史学科对于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开展有效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有效的高中历史教育,能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对于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理解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才能够发挥历史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比较明显。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时候,没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重视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但是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史实叙述,轻视理论的分析和观点的阐述教学,对于结论总结不够深刻,更多的是使用现成的结论。这样就会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教学模式死板,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坚守死板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学仍然沿用,忽略了学习方法层面的指导。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境地。在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被严重限制,学习潜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在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学习效率低下。

(三)先进教学技术应用不到位。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仍然重视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及一本教科书。由于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够熟练,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这样就会造成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四)评价观念落后,缺少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层面上,教师观念比较落后,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片面化问题比较严重。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一些教师从高一开始就重视考试成绩,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同时,难以在有效的评价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评价方式限制了高中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和发展。

二、高中历史课堂的创新教学

(一)优化教学观念,提高对于历史教学的认识。

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观念,提高对于历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发挥历史科学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发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认识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更好的认识。要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够更好地维护主权完整,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严格落实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理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认识。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

如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认识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革命的胜利在于人民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应用历史唯物观点看待问题,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启发和教育。

(三)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历史知识,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历史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把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展现在大屏幕上,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知识框架,加深记忆。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复习阶段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完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四)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完善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率,提高历史综合素养。

结语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针对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革。只有探索一条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教学途径,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逐渐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荣荣.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45-246.

[2]徐太阳.变革评价方式,激活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2004,S1:109-115.

设计特色作业提高学习兴趣 篇7

一、游戏性作业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 也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是他们最熟悉, 而乐于参与的活动.一个好的游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成为学生继续学下去的动力, 更可能成为所授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比如, 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 可以开展“扔石子列算式”游戏.出示如下表格, 让学生用投掷的方法, 选出两个数, 进行相加或相减.

这个游戏同时又可以衍生出其他的玩法, 例如组织两人对抗赛, 比一比相加谁的和大, 或相减谁的差小.格中的数字也可以是无序的, 随机的.这样把枯燥的计算巩固作业变成了学生生活中的游戏,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了.同样类型的游戏, 还有一种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 扑克牌, 大家都会玩14分, 这就是20以内加减法的运用.14分玩熟了, 还可以演变成15分、

操作是思维的桥梁, 是创新的条件, 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作业, 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将所学知识通过活动进一步内化, 逐步形成多种能力.难怪有人说“儿童的智慧在指尖”.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 是培养技能技巧, 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 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操作性作业可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 生动的场面, 活生生的人物.比如, 在“认识图形”后, 布置“用学过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物品.明天我们评一评, 比一比, 把有创意的作品挂在展示栏上.”第二天, 展示栏成了五彩的世界:冒烟的房子;会飞的风筝;长满胡子的树爷爷;有的甚至能拼出一幅完整而有很深意义的图画 (一个男孩拼出一把斧子和一棵树, 他说现在乱伐树木太多了, 我们要爱护树木) , 这样的动手作业, 何愁学生不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呢!

三、调查性作业

所谓调查性作业, 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 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 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方案的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 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思维能力.

“调查实践”是一种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尝试布置一些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调查实践作业, 比如, 在学习了“认识时间”后, 根据教学的内容, 我设计以下课外作业: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 具体做一做, 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 (拍球、跳绳、跑步) , 或者在学习方面 (写字、阅读、口算) .B.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C.查阅有关数学资料, 了解各行各业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在学习了“购物”后, 鼓励学生调查自家每天支出情况 (每天花多少钱?) .这样的作业学生既练习了所学知识, 也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还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合作性作业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而现有的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合作学习才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 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 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 学生能够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大家出谋划策, 彼此信任, 互相帮助, 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通过友情合作, 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 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 在学习的思考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并学会互相尊重和协商, 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手抄报时, 让学生分组, 每组设计一份数学手抄报.前两个月,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渐了解报纸的结构, 如板块、栏目、标题等, 然后把学生大致分为搜集资料型、设计版面与绘画型以及抄写型这三大类型, 再进行合理分组, 使每组实力相差不太悬殊.在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中, 学生通过同组内的分工、协调等活动, 感受到了合作中的力量与快乐.

特色作业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能,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变学习为乐趣.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 作为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 要树立起新的学科作业设计理念, 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 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 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 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摘要:这里所说的特色作业就是非常规作业, 把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大致分为:游戏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调查性作业和合作性作业四种.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 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特色设计 篇8

1纠正我们对该专业的认识

目前,我们普遍认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落脚点在“设计”上面,专业招生对象应该招收艺术生,专业发展应该以 “设计”为主,体现艺术性。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准确,侧重于“设计”的专业培养目标对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院校或许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高职层次的院校缺乏可操作性,如果高职院校在专业规划上也把专业培养目标放在“设计”上,与市场需求不符合,目前市场上需要的纯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并不多,而且这些设计人才,要具备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专业艺术素养,需要比较长的培养时间和专业培养深度。而这些培养要求是一般的高职院校无法承担的,所以真正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需更高层次的艺术高等院校来承担。

与市场上需求比较少的专业设计人才相比,目前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对平面设计类软件操作熟练的毕业生,根据我们对招收的学生进行分析统计,艺术类学生在色彩和构图方面有着较强美术专业理论基础和素养,在学习时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是85% 以上的艺术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相比较差,特别是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软件的理解和运用感到非常吃力。相比而言,我们所招收的普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很好的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软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与平面设计类的操作人才的要求正好吻合。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需要让他们在了解一些构图和色彩方面的知识。再者,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要大量招收到具有美术专业基础强的学生比较难,而且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非常缺乏侧重于艺术的平面设计的师资。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不应该把培养目标放在“设计”上,而是侧重于培养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软件操作熟练的毕业生。这也正是与我们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

2融合重组课程

目前,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Photo Shop、Coreldraw、 Illustrator、Flash动画、3DMax、premiere等课程。很多高职院校的授课过程中一般是将这些课程逐门进行开设教学,主要是讲解这些软件课程的操作。而实际上这些课程都是一些软件的运用,这些软件的一些基础操作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逐门进行教学,主要精力放在软件的操作上,这对学生来说是在重复学习,浪费资源,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学习到这些软件的实际应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整合课程的基本原则应该结合这些软件的特点及平面设计的应用现状,对这些课程进行模块组合,将按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组成多模块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实践操作课程的分类模式,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组合,对各课程中的内容按需取舍。 就我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我们将Flash、premiere、3DMax与专业理论课进行整合成影视类特效模块、将Photo Shop、 Illustrator/Coreldraw与专业理论课组成平面设计类模块,这样我们将这些课程根据实际需求来安排教学课时的比例进行了创新的优化组合,将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化,做到了不再是让学生零碎的、孤立的、 盲目的、无序的进行学习,真正做到了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教学。这样达到了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3成立工作室,将实训环节拆整化零, 实训项目实用化、自主化

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经验和职业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计划中,实训教学环节都有独立的实训教学周。一般是安排在专业课程教学结束前, 将暂停所有理论课程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周左右专门对某门课程进行实训操作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指导教师布置的案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种实训方式对于非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也有可操作性,但是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并不科学。因为计算机平面设计类的课程在平时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引进了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如果再安排专门实训周进行实训,其教学方式与平时进行教学没有大的区别,基本是平时的教学的一种重复。 这完全不符合这类课程的特点。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取消原有的集中实训周,将实训环节拆整化零,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立工作室,教师可以与校外一些设计公司联合设计项目,或者承接一些设计能力较低的广告公司的外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将这些“活案例”直接搬进课堂,尽可能的让学生和设计实践零距离,使得校内的教学课堂和将来的实际工作岗位没有什么区别,学生是在工作实践而非模拟实践。对于项目的工作流程, 让学生从接触客户、了解客户要求、到制定实施方案、文案撰写、整理数据图片、 美工设计、再到提案初稿、修稿核对、定稿、直至后期输出印刷、成品加工等全程参与。通过这个过程有参与,学生了解到一个作品这个完整的生产流程,而且更加深刻体会到一个作品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来完成的。但是这毕竟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学生并没有得到独立的实训操作锻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同时,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实训任务,但这有别于传统的实训环节,没在固定的专门实训周、 没有具体的实训项目,由学生自主挖掘项目,自行组织实训团队,这也类似于工作室的模式。实训项目结果的提交可以延长到对应专业课程学习结束时。整个实训过程完全融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设计中点阵图形的艺术特色 篇9

在点阵图形中, 所有的图像都是由点排列组合而成, 这些点被称为“像素”。由于点阵图形如此的特点, 在点阵图形软件中, 数字图形采用的是点阵绘图技术 (也称描点法) 。在点阵图软件中将一张图像放大若干倍来观察, 就会发现图形均由一格格不同颜色的小方格组成, 这些小方格就是像素。点阵图中像素以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规律的排列, 每一个像素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格。点阵形式的数字图形中的每一个像素点都具有自己的色彩值。如, 一张由1000个像素点组成的数字图形, 在电脑中就会有1000个像素的色彩信息。这就决定其图形表现上拥有大量的色彩记录的技术特点, 所以, 也使其技术上更适宜于表现具有细腻、丰富色彩的图片、照片、绘画等为题材的作品。

由于像素和图层作为设计手法的基本元素, 点阵形式的数字图形具有以下特色:

一、蒙太奇手法的多元化

蒙太奇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种创作手法, 可以说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就广泛的被设计家所应用, 而将这一手法推向极致则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时, 计算机技术大幅度提高, 各类图形软件不断出现, 这种技术上的完善为蒙太奇创作手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选择性, 设计师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多种选择和尝试, 直至达到最好的效果。

1998年, 艾普尔·格莱曼为一个健康研讨会设计的招贴画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她运用了拼贴、消退、淡出、加轮廓线、重叠、把透明度增减、强化符号的形象等手法, 使画面中的图形好象经过了X光透视一样, 层层重叠, 互相穿透, 总体形象在视觉上看起来很复杂, 这在当时的确令人耳目一新。1993年, David Gutter设计的Beautiful South这套系列唱片的封面, 该设计赢得了当年的IIIustration银奖。作品同样是采用蒙太奇的手法, 将带有各种表情的女性脸部作为巴西彩龟的身体, 在现实的不可能与画面的可能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媒介使其结合并让人信服, 创作出一种另类与戏谑的设计风格。

二、对传统绘画的再表现

在早期的计算机图形设计作品中, 比较多见的是利用现成的图像或者照片进行拼贴与合成, 对于传统绘画中的一些门类, 如油画、水彩、喷绘、素描等效果的表现上有些力不从心。而时至今日,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于这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模拟与再表现已经逐步走向完善。当然, 即使计算机软件技术再发展, 也不是说谁都可以用它来完成艺术作品, 要利用计算机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再表现, 需要创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传统绘画功力以及审美素养, 否则, 只能说是拙劣的模仿。在杨格创作的《麻醉》、《蝴蝶梦》这两幅作品中, 我们已经很难分辨这究竟是架上油画作品还是数字图形作品, 计算机技术对油画笔触的模仿已经达到让人真假难辩的程度。而《红色丛林的瞬间记忆》这件作品, 除了具有油画般的色调及肌理以外, 更在脸部、衣服、树干等出添加了一些独特的、具有数字味道的肌理效果, 使作品更加含蓄、厚重, 散发出迷人的气质。

三、细腻、含蓄的层次效果

平面设计中的设计风格是非常多样的, 其中, 以含蓄、细腻的层次感觉来表现设计内容的作品可以说为数不少, 而偏爱这类风格的设计师往往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创作中的得力助手。在用非传统的方式创作时, 计算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使用各种软件的分层合并功能, 可以让文本、图形和纸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 Cyan公司为宣传包豪斯学院为期两个月的系列活动所创作的海报, 使用了Quark XPress, Adobe Photoshop和Aldus Free Hand, 等软件。这幅以女性头像为主导的海报, 其中加进了层次分明的插图、照片和文字。柔和的灰红色主调衬托出模糊的女性形象, 也使得字体更为清晰。

在重视层次效果的平面设计作品中, 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软件提供给设计者的无限的创意空间, 设计者可以利用诸如叠加、正片叠底、柔光、溶解、变亮等等合成方式, 自由的将图片、文本、特效等内容进行组合拼接, 直至达到自己满意的视觉效果。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 作品的优裂不是取决于创作者所使用的软件, 而是创作者本身的创作思想, 计算机是让创作者的思想更自由, 更完美的表达出来。

四、丰富多彩的视觉特效

数字图形与传统设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说是对传统设计的继承与发展, 在继承了传统设计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 数字图形还具有许多传统表现方式难于表达的视觉呈现方法, 其中点阵形式的数字图形软件就有许多令人称奇的视觉效果, 这里简称特效。这些特效有光效类、机理类、变形类、材质类等等, 几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全世界的软件开发公司还在不断的开发和升级更多、更完善的数码特效, 为我们带来更新奇、更迷人的视觉体验。

在Robin Chaphekar所创作的插画作品《芭比娃娃》中, 最吸引人眼球的应该是人物头顶那具有液态金属质感的图像, 这种随机性的液体形态与其间排列有致的球状图形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呼应的视觉效果, 而退居其后的“芭比”形象, 并没有因为特效的眩目而失色, 是由于作者对其画面色彩的处理, “芭比”采用的是黄灰色, 使其在整个以基调为兰色的画面中即和谐又突出。对于眼睛、鼻孔、嘴唇等细节的微妙处理, 更是值得观者仔细玩味, 虽然画面中处处是蓝色, 但由于位置和周围颜色的关系, 嘴唇的一抹蓝灰依然显得十分珍贵。整幅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先吸引住观者, 继而又将含蓄丰富的细节展现出来, 在富于节奏与层次的视觉效果中呈现出一个诡异、神秘的世界。这样的一件作品, 如果用传统的绘制方法来实现, 其困难程度难免会让创作者望而生畏, 但是利用图形软件的特效来制作就可以不必考虑其创意是否可以实现, 而只需将自己的思想在进行各种效果的选择中有序的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五、“像素艺术”的独特创意

在艺术创作领域里, 每一种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引发艺术家对于这个技术独特性的探索, 从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像素”在数字图形中应该是资格最老的一种图形呈现方式, 而把“像素”真正的重视起来,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 应该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之后, 由于在网络传输上硬件技术的制约, 图像必须经过压缩才可以在网上传播, 而图像经过压缩之后就会产生今天的“像素画”效果, 视线敏锐的艺术家们发现了这种语言, 并将其提纯、发展。时至今日, “像素艺术”已经是广为人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了。

“像素”的产生和显示器的成像原理是分不开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条件的限制, 最初的像素画并不是为了追求艺术性, 而是因为其独特的显示和存储方式极具实用性。彩色显示器的产生和显卡性能的提高对像素的表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硬件的升级,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像素艺术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转变。发展到今天, 制作像素艺术图形最重要的就是创意, 能够让人望而生意的符号, 就是好的图标, 而像素图则是普通图片的“最优化”表现。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有剪辑、组合之意[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有剪辑、组合之意

湖湘文化特色陶瓷酒瓶设计浅析 篇10

1 湖湘酒器文化的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期, 居住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人 (现今湖南省澧县澧阳平原中部) 就学会了制陶工艺, 逐渐制作出造型简单古朴的盛放酒的器皿, 如罐、瓮、盂等。

到了商周时期, 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 青铜酒器达到鼎盛, 形制丰富, 变化多样, 有尊、壶、瓿等。象尊出土于湖南醴陵, 其形象写实而生动, 象身有商代最常见的以云雷细纹作地的夔纹、饕餮纹;象的额、鼻端饰有小鸟, 见图1。鸟类停栖在大象的头、背上是现实中常见的现象, 这些陪饰不仅使象尊更富生活气息, 也增加了象的生动性。象背有椭圆形尊口, 象腹中空以盛酒;象鼻高高卷起, 中空以斟酒, 即实用又在造型上突出了象的生理特征, 是一件艺术性较强的商代青铜盛酒器。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青铜酒器逐渐没落。湖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盛酒器“卮”, 有用竹子制成的, 其三足雕刻成兽蹄状。

两汉和魏晋时期, 漆制酒器盛行, 形制与青铜酒器类似, 有盛酒和饮酒器具, 常见的饮酒器具有漆制的耳杯, 长沙马王堆出土近百件耳杯。

隋唐时期出现了陶瓷酒器, 执壶是其中的一种, 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执壶上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等铭识。唐代的执壶酒器称作酒瓶或酒注子。

创烧于唐代的长沙窑是青瓷窑场, 兴盛于唐代中晚期, 宋代逐渐没落 (文献中少有提到宋代以后的长沙窑瓷器) 。长沙窑烧制了很多执壶, 它创造的釉下彩和釉中彩工艺, 技艺精湛, 风格独特, 对后来宋代的钧窑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豇豆红、郎窑红等铜红釉瓷器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沙窑首创了融山水、人物、花鸟及诗文于一体的陶瓷酒器,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如图2、图3所示。“春水”诗文壶上的“春人饮春酒”, 即表明壶的功用, 又说明所饮的酒类。

长沙窑烧制的碗和盏也是彩绘、诗文较多的一类器物, 窑址曾出土书有“酒盏”、“国士饮”、“美酒”等铭识的瓷碗。碗、盏是当时饮酒用的器具。长沙窑烧制的竹林七贤罐绘有人物、并题有“须饮三杯万士 (事) 休, 眼前花拨 (发) 四技叶, 不知酒是龙泉剑, 吃入肠中别何愁”的诗文, 可见这种罐是储存酒的酒罐。罐是唐宋时期常用的用于储存酒的器物。长沙窑的彩绘和诗文瓷器酒具将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 为陶瓷酒器赋予了文化内涵, 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酒在当时已经上升到文化层面。

元明清时期, 湖南窑烧制的精美陶瓷如白瓷、黑瓷和青花瓷器物的数量较少, 存世的有代表性的陶瓷酒器极少。

2 现代蕴含湖湘文化的陶瓷酒瓶设计

随着时代的变迁, 陶瓷酒器也在不断发展。展现湖湘文化特色的陶瓷酒瓶折射着现代酒类的发展与现代人类生活方式对酒的需求特点, 体现了人们对酒文化的感悟。

2.1 酒的传统特色在陶瓷酒瓶设计中的体现

湖南湘西的土家族习惯将糯米酒装在竹筒里, 把竹筒挂在身上, 以方便饮用。糯米酒通常以传统方式酿造, 保留了谷物中甘甜爽滑的口感, 在市场上大受好评。为了保持传统特色, 这种酒在出售时也是用竹筒包装, 初期人们还会因为竹筒的别致而接受, 但是时间一久, 问题就出现了, 因为竹筒的密封效果不是很好, 储存酒时酒品质会发生变化, 而陶瓷酒瓶由于材质性能稳定并且密封性能好可以很好解决地此问题。设计师在设计该款酒瓶时, 除考虑实用性外, 同时也考虑了保留“竹筒”这个传统特色, 将酒瓶设计成竹筒的模样, 并用竹子加工做成提环, 是一款具有鲜明湖湘传统文化特色的陶瓷酒瓶。

2.2 传统文化在陶瓷酒瓶设计中的体现

湖湘名酒“白沙液”采用百年前长沙著名酒坊的独特酿酒工艺和白沙古井水系之水酿造, 酒瓶为葫芦造型的陶瓷瓶, 如图4所示。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 葫芦是一种吉祥物。葫芦谐音“护禄”、“福禄”, 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葫芦用之祭, 是以尊;用之宴, 是以吉;用之法, 是以神;用之饰, 是以福;用之器, 是以盛琼浆玉露”。“白沙液”的酒瓶设计采用纳“福、禄、寿、喜、财”之吉的葫芦造型, 加之劲健豪放、洒脱流畅的毛体字“白沙液”, 为“白沙液”成为“湖湘文化使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3 高雅情趣在陶瓷酒瓶设计中的体现

自古以来, 酒器一直是饮酒人审美情趣的一种象征。三湘大地, 文人墨客将饮酒当作一种高于生存需要的高雅生活和社交手段, 寄情于酒, 对于酒器的要求也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素有画坛“鬼才”和“怪才”之称的当代大画家黄永玉先生将出自湘西的美酒题名为“酒鬼”, 题字“全或无”, 并设计了酒鬼酒的酒瓶。

“酒鬼”蕴含着一种自由洒脱的精神状态, 寓示着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融合的境界。酒鬼酒的陶瓶外形是一个麻布口袋 (见图5) , 该设计立意孤绝, 妙手天成, 平朴里显功力, 随意中见洒脱, 古拙别致, 大朴大雅。酒鬼酒醇厚的酒体、优雅的香气, 悠长的回味与其包装融合成一件妙手天成的艺术精品。湘西的神奇山水赋予酒鬼酒以灵性, 而湘西的民族文化则赋予酒鬼酒高雅的品牌气质与精神品位, 因此引来了高雅之士的瞻慕, 留下了许多美文佳话。作家蒋子龙写出《酒鬼歌》:“今世出酒鬼, 翩然成大器。人皆赞其美, 品清香自溢。此鬼最风流, 多情亦多趣。称鬼不称神, 识高藏玄机。鬼名天下扬, 反惹神仙嫉。有此鬼作伴, 醉意胜醒意”, 对其赞美有加。

酒鬼酒的设计是中国传统设计方式的延续, 是在民族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的厚积薄发, 是文人写意式的一挥而就。

“意”的审美价值就是通过现实的自然物象, 构成自认与人、宇宙与生命的精神境界, 而我们所提倡的湖湘文化正是这样的“意”, 而这样的“意”能让设计师的设计审美达到更高的升华。岳麓书院的讲学堂里, 两位学者、两种学派, 举杯碰盏, 同饮美酒, 同台讲学, 互相交流, 出现了“朱张会讲”的盛事;寺庙中唐代大书法怀素喝酒痴狂, 却也是这般美酒令他挥笔如暴风骤雨, 成就一代醉僧美名;中国革命处于严正时刻, 许多人情绪低落, 而毛泽东却写出了“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豪情涌上心头, 对前途充满了乐观和信心……正是这样的创造开拓精神, 包容浪漫之风在湖湘大地上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和历史。陶瓷酒瓶的设计根本就是要充分反映湘酒的文化底蕴, 正确的诠释特色酒的不可复制性, 把陶瓷文化和湖湘文化结合在一起, 这是不同文化的提炼, 不仅弘扬了陶瓷文化, 也提升了湖湘文化, 古与今的结合是种创新更是文明的进步, 更是未来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3 结束语

陶瓷酒瓶的设计首先应传达酒的文化内涵, 其次要提升酒的品牌价值, 材料、造型、图案、色彩等是重要表现要素;此外还应遵循包装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如保护商品、方便使用等。如果该款酒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要素, 则在其酒瓶设计中也应有突出体现。完美的陶瓷酒瓶设计应使各项要素相互协调, 相得益彰。湖湘酒的很多酒瓶设计中蕴含了丰富的湖湘文化, 折射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但在继承和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方面, 湖湘文化陶瓷酒瓶产品的设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朱顺龙, 李建军.陶瓷与中国文化[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3.

[2]黄佳敏.酒文化对陶瓷酒容器设计的影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009 (3) .

[3]龚云云.陶瓷酒瓶的造型设计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 2007.

[4]卞怡菁, 范希嘉.中国酒文化与酒包装容器[J].上海包装, 2004.

广西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语义 篇11

地域文化符号是指在特定地点,经过长时间的人类文明发展后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标志,本文选择广西范围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及具有代表性的广西地域文化符号,针对符号的形式特征,文化起源与发展,进行欣赏和研究,对其中蕴含的设计语义进行分析探讨。

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地点经过长时间的人类文明发展后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地域文化符号也就是特定区域的鲜明文化标志。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中国南部,广西地形复杂,桂西北搭在云贵高原板块的东南边缘上,于是桂西北地势较高而桂东南较低。广西山多地少,自古多民族聚居,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约3000年前,广西的社会文明开始产生,广西地域文化自此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当前人们对广西地域文化的印象大都来自于两个著名的文化符号:

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第二是“歌仙”刘三姐。然则除此之外广西还有许多富有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值得被了解,基于对传统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本文选择广西地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符号语言并研究其设计语义。

所谓设计语义指的是在设计作品、艺术作品及与设计和艺术相关的事物及商品中所蕴含和表露出的代表其文化和艺术的语言,同时设计语义也是设计文化历史和设计精神的表露。研究广西特色地域文化符号中的设计语义,为广西地域文化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发展寻求机会。首先以广西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之的广西壮锦中的凤纹符号为例:广西壮锦始于宋代,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锦当时叫“羰布”,主要由棉线和麻线织成,自宋代起就是贡品。壮锦颜色多彩,纹饰丰富,“壮人爱采,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状”壮锦上常见的纹饰有龙凤、禽鸟、花草、回纹、水纹、云纹等,其中凤纹在壮锦中的运用率最高,有“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之说,凤纹经常使用在婚嫁、吉庆及日常生活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的蕴含着吉祥、美丽、尊贵、高尚、宁静的语义,壮族先民设计运用凤纹表达其在精神世界中对神灵的崇敬和膜拜,这与汉族推崇龙的习俗相似;也表现了壮族先民喜爱凤乌的文化习俗,并试图借助身边的凤纹实现与神灵凤凰和大自然的沟通;从艺术造型的角度看,壮锦中凤纹部分用抽象的几何形线条表现,另一部分凤纹造型具象,比较之下抽象的凤纹表现形式简练传神,更具形式感,最能体现壮锦织造工艺的特色。

其次以广西重要的地域文化符号的“蛙型”符号为例,“蛙型”符号出现在广西许多标志性地域文化符号中,如:壮锦、铜鼓、铜尊、岩画等其设计语义蕴含深厚意味深长。在广西西北部青蛙被称为蚂拐,民间有多个关于蚂拐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说有个名叫东林的孝子,怕蚂拐叫声惊扰了母亲刚去世的灵魂,就用滚烫的热水泼向蚂拐,谁知蚂拐死后,蛙声断,雨水绝迹,大旱降临,颗粒无收,生灵涂炭。原来蚂拐是天上雷神的爱女,雷神大怒治罪于民间,东林悔恨交加愧不当初,为赎罪就在春节将至时给蚂拐举办隆重的安葬仪式,仪式通过寻蛙,游寨,祭蛙,葬蛙和占卜五个阶段进行,之后这种葬蛙祈福仪式被承习下来,称为“蚂拐节”也叫“蛙婆节”。下面以具有“蛙型”造型的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为例,第一,在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中,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宁明县,主要表现了战国至东汉时期繁衍生息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骆越人祭祀的场景。岩画呈红色,绘制在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的花山崖壁上,画面表达了壮族先民日常生活作息、使用武器、驯养动物、乘船渡江等内容,画面人和物的造型设计简洁,形式有力,呈剪影状,以正面造型为主,侧面为辅。岩画中有个有趣的造型设计细节,就是其中部分人物的手指数量设计为3根,看起来像蛙的前脚趾状,像“蹼”。并且岩画中大部分人都以正面双手上举的半蹲的造型出现,像似蛙前肢上举的动态,视觉认知近似“蛙型”。可否推测在战国或者更早的时期广西先民的“蛙神”崇拜已经形成。其次,广西铜鼓造型中“蛙”也是常见的设计元素,铜鼓是广西多个少数民族重要的乐器和礼器,也是广西特色地域文化象征符号。其中广西东南部的北流县出土的约为西汉时间铸造的六蛙铜鼓就是“蛙型”特征的代表,六蛙铜鼓纹饰以“云雷纹”为主,边缘对称环绕着六只蛙,其中间隔的三只母蛙背上还背着小蛙,铜蛙以立体造型出现,设计表达方式抽象简练概括。此外,蛙型还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蛇蛙纹铜尊及多地壮锦上,可见“蛙”是被广西先民广泛接受的文化符号,从设计审美的角度而言蛙型运用方式多样,设计表达方式简练,形式丰富,“蛙”图示化的大量运用展现出历史上广西人的审美倾向;从设计文化价值的角度看,蛙型运用的多源化表现了壮族文化传统中对蚂拐的喜爱和重视,是了解广西地域文化中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直观窗口,对蛙尊奉也是先民精神崇拜和美好向往的体现。

小学语文特色作业的设计探究 篇12

一、设计自选式作业

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将使学生在课后实现对课上知识的回顾,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以往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多采取统一的作业内容布置形式,此种做法的问题在于无法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自助餐式”的语文课后作业内容,为学生赋予作业内容遴选契机,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情遴选作业内容。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后作业布置形式,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均有所收获,如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不满足于基础性作业内容的完成,更是对教师在作业内容中布置的选做题表现出了强烈的作答热情。而作为成绩不顾理想的学生,则通过对基础性作业内容的完成,获得了成就感,进而为其日后提升成绩奠定了契机。

二、设计多样性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内容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因此在作业的形式设计上,必须改变以往完全由文字类习题为内容的语文作业形式,原因在于,学生如若长期接触此种作业形式,难免会产生疲劳感和懈怠感。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多样的作业形式,如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布置学生结合课上内容进行绘图,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一项作业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节日来随机布置一些与语文有关的作业,可以在六一儿童节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儿歌和童话进行吟诵和讲述,很多优秀的儿歌和童话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熏陶的重要素材;可以在中秋节布置学生观看关于中秋节介绍的视频等。很多时候,观看电视节目也能够成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契机。电视节目数量较多,而且从节目内容所涵盖的信息和知识来看,表现为较多的知识量与较大的信息量,考虑到这一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收看电视节目的作业内容,以便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健全、眼界得以提升。同时,为了确保学生收看电视节目这一作业形式的有效性,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同学生共同进行观看,以便使学生不但能够收获知识,更为学生家长提供了同子女进行情感交流的契机。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

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来看,学生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掌握得要更为牢靠,考虑到这一情况,笔者在为学生设计作业内容时,尽可能地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以便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如笔者曾为学生布置帮助父母完成家务的作业形式,通过这样的作业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家长的辛劳,以及家长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进而增进了同父母之间的情感距离,并且根据学生家长的反馈,子女自从完成几次笔者布置的实践性作业后,在家里越发懂事,经常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笔者在课上带领学生学习《落花生》一课时,课文中人物所提及关于花生这一食材的优点纷纷发表见解,作者的父亲亦对花生“实而不华”品质做出了精准的概括,笔者据此为学生进行了关于人生哲理的讲解,这一课对学生的触动很深,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与花生类似的物品,它们都有很可贵的精神,我便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以后找到一样类似花生一样,有可贵精神的物品,明天上课带来,为其他同学讲一讲它的可贵精神是什么。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其中,有一名同学带来了一颗小草,他认为:小草的优点有很多,小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作为很多小动物的食品,但小草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又是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作业获得最佳的发展。

四、结语

以上,我们对小学语文作业的特色化布置展开了探究。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出有效的语文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能够赋予学生无穷的智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进知识的殿堂,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摘要: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但是有时课后作业设计不当,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在作业的布置与设计方面加强创新,布置特色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特色作业,自选式,多样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周利央,张志伟.例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进与评价的优化[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06).

[2]王俊玲.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1).

上一篇:消防监督对策及建议下一篇:三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