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大赛

2024-05-15

口译大赛(精选4篇)

口译大赛 篇1

一、研究背景

目前, 不少国内学者试图从口译质量标准为切入点, 以启发口译质量评估模式。法国释意派口译理论研究者Seleskovitch认为, 口译的标准是“达意、通顺”。 (Seleskovitch, 1978) 李越然认为, 口译标准可以概括为“准确、通顺、及时”, 简而言之就是“准、顺、快”。 (李越然, 1999) 我国口译理论研究者鲍刚认为, 口译标准可以概括为“全面、准确、通畅”。 (鲍刚, 2005) 王斌华则提出了:“准, 整, 顺, 快”的口译标准。 (王斌华, 2007)

为改善高校外语重研究轻应用的现状, 提高外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各类翻译比赛层出不穷, 其中比较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口译比赛之一就是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在此背景下,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2014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现场的口译转写文本, 管窥东北地区高校口译教学的现状, 指出影响口译质量因素, 发掘完善口译评估模式的潜在意义。

二、语料收集

本研究的口译语料来自于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口译现场录音。会议口译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汉译英, 汉语文本共352字, 录音时长1分30秒。第二环节英译汉, 英语文本共203词, 录音时长1分40秒。为了更好地反映样本的完整性, 本研究仅选择进入第二环节的12名选手的全部会议口译语料进行文本转写。此外, 各参赛选手均代表东北地区各高校, 已接受包括口译技巧、笔记法在内的一定的口译基础训练, 因此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 并按“准, 整, 顺, 快”四大版块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因参赛选手对会议口译主题事先有所了解, 故选手的言外知识或百科知识的不足不影响本研究结果。借助文本分析的手段, 笔者按“准, 整, 顺, 快”四大版块进行归纳分析, 以找到造成口译质量欠缺的深层次原因。

(一) 译语的准确性

例1:原语:最近, 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大辩论。

译语1:Recently there is a great debate onthe internet about whether genetical modified food is safe.

译语2:Recently there is a heated debateabout the generated transformed food on the website.

例2:原语:每一种转基因作物在推广之前, 每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 科学组织、科学家都要发表报告和论文, 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译语1:Scientists also issue report toevaluate the security of e this technology before it is applied and put into the market.

译语2:Before the food is listed on themarket, the scientists will need to assess the security of the food through essays.

例3:原语: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urely one of the greatest creative activities of humankind today.

译语1:我们可以说, 科技的发展以及创新是我们人类史中最为、最为重要的创新之一。

译语2: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发展是人类社会目前最伟大的活动之一。

例1中, 转基因食物已经基本上是常见科技英语用词, 其正确翻译为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译语1的误译genetical modified food和译语2的误译generated transformed food是由对词块记忆的混乱造成, 相比下, 译语1较译语2更可取, 但这只是两者相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例2译语1中, before后的主语it指代的是technology (技术) , 将技术应用于市场说不通, 另外, 原语表达的是“每一种转基因作物在推广之前”,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applied和put进行整体搭配使用, 而应是before it is applied and the GM food is put into the market。例2译语2中将转基因食品的“上市”理解为“be listed”, 完全是没有理解透be listed适用的语域, be listed适用的语域是“公司上市”, 此处原语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实际指的是“转基因食品推向市场销售”, 显然be listed的表达并不准确。

例3中的译语1将one of the greatest creative activities译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 译语2译为“最伟大的活动之一”, 表面看似可取, 但实则与原语表达相去甚远, 正确理解应为“最伟大的创造性活动之一”。

(二) 译语的完整性

汉译英主要有四个层次的意思, 其结构为“总—分—分—总”。首先总述转基因食品存在争议, 然后陈述支持者观点, 接下来陈述反对者的论断, 最后综合正反两方的交集。行文思路十分清晰, 层次分明。

英译汉有三个层次的意思, 首先说明科技进步的意义, 接着讲科技进步的弊端 (包括核战争, 环境污染, 气候及臭氧层变化等) , 最后文本就人类该如何更好发挥科技的作用开展论述。

能够完整将汉译英和英译汉的信息较完整地表达出来的选手较少, 多数选手在表达要点时, 并未真正直击要点, 而是与要点擦肩而过, 甚至是与原文不相关, 只是译员在无法抓住原文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意义的补充。

(三) 译语的流畅性

由于所有进入第二环节英译汉的选手都比其他被淘汰选手更优秀, 所以总体而言, 所有选手都能比较流畅的传译, 较少出现因转换语码而长时间停顿, 但流畅性的实现常以牺牲准确性为前提, 主要体现为过多地重复使用某些词。从转录的文本来看, 去掉多余的空白填充词后, 译文剩下的内容显得很单薄。在汉译英中, 过度使用的填充词有:and、so、but、this。在英译汉中, 过度使用的填充词有:我们、而且、科技、这些/个/种。此外, 个别参赛选手的流畅性因过度使用无意义填充而导致传译流畅性不足。

(四) 译语的及时传译

所有参赛选手们都能够在录音播放完之后及时对源语进行口头译语呈现, 这除了得益于赛前备赛所养成的较好口译素质及较为出众的口译能力外, 大赛的巨大压力也促使所有选手及时将译语传译出来, 以免在传译之初就给评委留下口译能力不足的不良印象, 影响其最终分数。但是, 在做到及时传译的同时, 也暴露了首句传译流畅性较差的不足。比如:

例4:原语:最近, 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大辩论。

译语:Recently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the geo geo um the gen has has in discussed on the internet.

由于开始传译就表现不佳, 选手在接下来的口译中明显信心不足, 整体口译质量也就随之受到影响。

四、结语

从比赛的整体来看, 参赛选手都能较好地完成口译内容, 流利度较好, 能做到及时传译, 但具体细节表达的准确性还有待加强, 特别是对完整词块的正确记忆、词汇/词组的适用语域、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保证传译的完整性须加强对整体文本进行意义切分的训练, 树立语篇意识。

最后, 口译质量的评估模式还应考虑受众的反应及跨文化信息的传递。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 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标准权重比例, 使用相关的评估模式。 (蔡小红、方凡泉, 2003) 此外, 口译跨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 发生在动态的职业交际场合,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陈菁, 2013) 因此, 口译评估模式应将跨文化交际因素考虑在内, 这仍有待更多研究加以完善。

摘要:口译不是简单的语言间的双向转换, 而是集理解、记忆、分析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使用过程, 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技巧因素。科学、系统的口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建立, 有利于加深对口译活动的理解, 促进口译教学模式的调整, 提高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2014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现场的口译转写文本, 管窥东北地区高校口译教学的现状, 指出影响口译质量因素, 发掘完善口译评估模式的潜在意义。

关键词:口译教学,评估模式,口译大赛

参考文献

[1]Seleskovitch D.Interpreting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M].Washington:Pen Booths, 1978.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3]蔡小红, 方凡泉.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4]陈菁.从口译交际行为的主体、客体和规范透视口译的文化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

[5]李越然.论口译的社会功能——口译理论基础初探[J].中国翻译, 1999.

[6]王斌华.“口译能力”评估和“译员能力”评估——口译的客观评估模式初探[J].外语界, 2007.

口译大赛 篇2

经过4月14日从早晨7点30分到下午六点整一整天紧张而激烈的角逐,2012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湖北分赛区比赛结果终于揭晓。我校选手王怀雯击败18名一本、二本院校的种子选手,在全赛区30名选手中名列第十二名,取得赛区二等奖。

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湖北分赛区比赛盛事空前,聚集了全省众多高校的参赛选手,他们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工业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汉口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大学商贸学院等三十所院校。

评委为:胡敏,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胡孝申,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再红,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曾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解阳平,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翁云根,武汉市外事办领事新闻处处长。李永红,湖北省外事侨务美大司。

各高校为此次比赛派出了最强的阵容。有的选手是口译队队员,有的已经是职业译员,有的选手甚至是MTI的研究生。我们的选手从容不迫,面对强敌,镇定自若地展现了自己的风采。

在第一轮比赛中,选手们的成绩为最高分90,最低分71,前17名入围第二轮,后13名无缘。我校选手王怀雯一80分入围第二轮比赛。

第二轮比赛中,我校选手王怀雯取得82.5的好成绩,成功取得二等奖。

我校备战及参加2012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队伍

在准备这次大赛的过程中,学院领导范纯海院长、程希望书记、外语学院院办公室孙慧敏老师、刘琪老师、外语学院各专业老师和08级、09级、10级英语专业的同学们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使我们毫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参加比赛。

范院长一向关心和支持翻译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业和前途考虑,倡导了汉口翻译工作坊的建立,并亲自指导翻译工作坊的工作,不仅在学院工作时间为工作坊提供技术和学术支持,而且在课外运用网络指导翻译工作坊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所有学员的学习兴趣。在得知比赛信息后,范院长及时将大赛通知下发给汉口翻译工作坊,使工作坊所有学员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比赛的信息,为学员备战争取了充分的时间。

程书记关心学员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为学员解除了思想顾虑,使学员们能轻松备考,为他们取得好成绩打了一针强心针。

院办公室孙老师和刘老师为翻译工作坊提供了举办活动的教室,为工作坊平时的讲座和训练活动提供了场地、人员和信息支持,安排了良好的时间段,使工作坊得以顺利运转。

参加2012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主要选手是外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08级学生王怀雯,备战选手为同专业同年级学生易益、涂毅伟、严敏,备用选手为同专业同年级学生杨薇薇、万兴成、周瑜。尽管这些同学日程繁忙,时间紧张,同时面临着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等诸多重要而紧迫的个人事务,但他们积极地为大赛做准备,表现得十分敬业而专业,令人感动。

后勤支持队伍为09级、10级学生:摄像为09级英语教育杨亚峰、王丽霞、10级商务英语盛晓洁及其外援。这些同学克服了很大的交通和经济困难,自费乘车或骑车,自费饮食,不计得失,在早晨8点就从大花岭赶到了比赛现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泉楼,自带相机等器材,完美地记录了比赛全程,连夜不顾疲劳地整理加工,及时将录像和照片反馈给带队教师,为翻译工作坊储备了第一手的音像资料。

随行观摩学员赵媛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一直认真观摩,主动学习不显丝毫疲倦,具备极大潜力。

2012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简介

本世纪以来,我省很多高校外语院系都陆续开设了口译课程,甚至设立了口译(翻译)方向,并且有6所院校成功申办了本科翻译专业,9所院校成功获得了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然而,口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各个高校的口译教学都还处于探索之中,在大纲制定、课程设计、教材选择、培养模式、评估手段等各个方面都缺少直接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相互学习有益经验,共同促进口译教学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摆在各个高校外语院系面前的一个共同的课题,尤其是口译教师之间更应该加强和推动教学和科研交流。

2009年,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两岸交流合作发展到新的历史起点的大背景下,“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大赛架起了两岸口译学人的交流平台,增进了人们对口译职业的了解,激发了年轻学子学习口译的热情。为了进一步深化两岸教学科研的交流,促进口译教学与研究发展,繁荣中国翻译事业,同时也为两岸口译学子提供展示自我风采、互相交流学习的舞台,厦门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了2010年“第二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 和2011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

2009年首届、2010年第二届、2011年第三届海峡两岸英语口译大赛湖北省赛区的比赛分别在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在三校的精心筹划和安排下,比赛圆满结束并获得各兄弟院校的好评。2011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中地区区级赛已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圆满举办,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给各院校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继前三年口译大赛以来,各高校加强了口译教学与实践环节的交流。今年(2012年)第四届海峡两岸英语口译大赛湖北省赛区的比赛于4月14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举办,参赛院校来自湖北省30所高校,高手云集,是各选手和高校交流合作的绝佳机会。

比赛形式:

1、选手出场顺序、口译材料均由现场抽签决定。

2、比赛共分三个环节:主旨口译,含英译中(1分钟)、中译英(1分钟);对话互译(3分钟)和会议口译。主旨口译采用视频,事先录制,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采用现场表演形式。

第一环节(上午):主旨口译(gist interpreting)

目的:考察选手听辨信息、记忆、提炼主旨和双语表达的能力。选手:全部选手。时间:约1.5小时。

形式:选手现场先后观看一段英文视频和一段中文视频(长度各一分钟左右),在不记笔记的前提下,在45秒内用目的语表述其核心内容。

记分规则:本环节每位选手总分100分。

淘汰规则:按选手得分排列,前14名选手进入下一环节比赛。

第二环节(上午):对话口译(dialogue interpreting)

目的:考查选手为现场对话担任口译的能力。选手:第一环节得分前14名选手。时间:约1.5小时

形式:选手根据现场的中英文对话进行口译,每组对话由1名选手担任双向口译。每组对话时长(含口译)约6分钟。

记分规则:该环节每位选手总分100分。

淘汰规则:按第一、第二环节两项得分之和排列,前9名选手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三环节(下午): 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

目的:考查选手为主题演讲担任现场口译的能力和临场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选手:第一、第二轮总得分前9名选手。时间:约1.5小时。

形式:选手分别口译一段现场的英文演讲和中文演讲行。每个英文讲话篇章长度约为200个单词,中文讲话篇章长度约为300个字。每个篇章分为两段进行口译。

记分规则:本环节总分为100分。

口译大赛 篇3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是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 两岸交流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的大背景下, 由厦门大学成功发起并主办了。该比赛采用专业的赛制和规范的赛程, 不仅要突出母语和外语应用能力, 而且还需要训练有素的口译技巧以及机智非凡的应变能力。而口译考试和口译比赛为对英语爱好者和相关工作人士口译能力的检测手段, 其过程本身和考生未来可能或已经从事的口译工作者既有共性, 也存在着差异性。科学比较对照三者的异同, 有助于师生在教学练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借助教学实践的平台, 更好的提高口译能力和出色完成口译任务。

一、口译考试、口译比赛和口译实践之比较

1、共性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 将所有听到 (问或听到) 的信息准确而且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 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以后总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梅德明, 2002:6) 就其主要的实践过程而言, 口译是听、理解、翻译和正确表达。听是第一个步骤, 听不懂或者未完全听懂、信息有遗漏都无法顺利进行接下来的三个步骤。而且, 口译作为一项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 具有即时性、口语性、难预测性等特点, 要求口译员具备较高的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效记忆和有效的笔记方法、临场应变能力, 渊博的知识储备以及应对高压氛围承受能力等, 对口译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口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口译考试、口译比赛和口译实践的共性, 即其实质和过程相同, 对考生/译员素质的要求也相近。仔细观察比较口译考试、口译比赛和口译实践, 不难发现三者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这其中有语言形式和内容上的, 也有听众因素方面的。

2、差异

人事部口译资格证书考试 (二级) 分为口译实务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根据《人事部翻译考试:英语二级翻译口笔译考试大纲 (2010下半年最新修订版) 》要求, 《口译综合能力》主要考察应试者听力理解能力, 包括判断、短句选项、篇章选项、听力综述, 听约600单词英语文章后写一篇约200词的英语综述;《口译实务》包括英汉交替传译和汉英交替传译, 即总量约1000单词的英语讲话两篇和总量约1000字的汉语讲话两篇。

而且在口译考试中, 原语形式是预制的录音材料, 通过录音机播放给考生, 材料的语音是按照英语国家人士的标准读音, 考生在语音听辨过程中不存在口音的干扰;选材虽然紧扣大纲, 但依然有其不可预测性, 考生难以为此做针对性很强的准备。因此, 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和牢记各种题材和文体的从字词到句法直至篇章的语言板块, 加强术语训练。在考试时间限定的情况下, 这种对号入座式的操作是高效准确口译的途径之一。尤其是政论、时事新闻、外交接待等特定内容、用词和结构反复性大的文体及习语等, 搭建句子时, 可按照语法规则将这些板块移入其位 (张振梅, 2003:137) 。

比较而言, 在口译比赛当中, 会提前一个星期告知参赛选手赛事主题, 如2012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大陆地区区赛主题为“Health and Life”, 选手可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准备。比赛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主旨口译, 选手现场观看中、英文演讲视频各一段, 长度各一分钟左右, 分别用目的语在45秒内表述其核心内容:第二环节为对话口译, 形式为一位中方嘉宾和一位外方嘉宾就某一话题展开简短讨论, 对话由一名选手担任双向口译;第三环节为会议口译, 为选手为视频中的英文演讲嘉宾和中文演讲嘉宾所做的演讲担任口译。

在口译实践时译员可以最大程度上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诸如主题、范围、涉及内容、面临对象等各方面, 以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但不利因素乃是说话人可能带有的口音和方言等语音问题所造成的听辩困难, 或者有些是超出预先设定和想象范围的, 因此译员还需对发言人的背景进行一定调查, 了解其发音特点和当地口音以及讲话风格等。 (孙永红, 2012)

3、听众因素

奈达主张源语讲话的翻译必须充分考虑译语听众的接受。为了帮助听众确立源语的意义, 译员不应只专注于源语信息的接收、理解、阐释和转述发布, 还应充分关注听众, 了解他们的构成、需要、智力水平、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审美价值取向等, 并根据听众对不同时段译语的反应, 选择其母语文化所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包括字词、句式、语体风格、修辞手段、意象等) 发布译语, 将译语听众的受益或效果视为翻译活动的终极目的, 并根据他们交互式的反馈, 对译文进行调整 (刘宓庆, 1999) 。

二、口译考试、口译比赛和口译实践对口译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无论是口译考试、口译比赛还是口译实践, 学生都应掌握英译汉、汉译英的口译基本技巧, 准确传达原话意思, 注意语气表达顺畅、语音语调正确, 用词与句法基本正确, 讲究说话的流利与速度。口译教学承载起了口译考试的顺利通过和口译实践的正确指导的双重任务。

MTI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是国务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适应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批准设置的翻译硕士学位, 其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性翻译硕士。“MTI教学理念是关注翻译行业需求和职业翻译从业者的素质培养, 以职业翻译从业者的标准为培养目标,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穆雷, 2012) 。针对三者的共性和互补性, 为了培养职业化、应用型人才, 创建术语课程, 更有的放矢的培养人才, 并对广大MTI教育者从“翻译能力关注”走向“职业能力关注” (冷冰冰, 2013) 。

采用口译经典示范引用, 力求学以致用, 模拟实战口译场景, 体现口译综合素质的训练, 特别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提高。鉴于口译的特殊性, 只有把口译课内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 让他们在动态的口译交际环境中获得知识, 发现口译中的困难所在以及知识体系的不足。

三、结语

由于口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口译课的教学即是以口译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教学, 三者相结合,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对口译教学工作者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冷冰冰.高校翻译MTI术语课程构建[J].中国翻译, 2013:59.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7.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70-74.

口译大赛 篇4

2010年12月23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在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两岸的16名选手同台竞技,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口译盛会。最终,特等奖由台湾师范大学郭恬君获得。厦门大学赵肖、湖南师范大学曾佳宁获得一等奖,北京外国语大学郭金、四川大学何梅、台湾师范大学吴孟儒获得二等奖,厦门大学陈思佳、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露、台湾大学邹德平、台湾师范大学许琬翔、台湾师范大学范明瑛获得三等奖。四川大学吉晋、台湾师范大学蔡依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宋林、武汉大学张莉、北京体育大学张艺等获得优胜奖。

总决赛赛场巡礼

彰化师范大学校长张惠博首先致开幕词,对来自两岸的参赛选手、指导老师、评委和其他专家、贵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此次大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让两岸口译学子通过参加比赛互相切磋,展现辛勤训练的成果,并预祝选手们取得好成绩。

接下来,16名选手分别亮相进行自我介绍。他们或是慷慨激昂、或是稳重有节、或是青春亮丽、或是端庄大方,这些两岸优秀的年轻口译学子们的风采立刻吸引住了观众们的眼球,点亮了这方口译舞台。

赛场

决赛评委

选手们精彩亮相过后就进入正式的比赛。此次总决赛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社会变迁”,分为对话口译和会议口译两个环节。经过重重选拔的选手们个个基本功扎实、台风稳健、表现出色,现场气氛可以说是既紧张又热烈。第一轮的对话口译内容涉及新新人类的人生目标、心理状态、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职场表现等话题,出现许多诸如“草莓族”“月光族”“橡皮青年”的流行词汇,贴近选手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考验选手的灵活应变能力。第二轮会议口译的话题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包括科技的过度发展、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可持续性消费、城市规划等领域,信息密集,专业性强。面对这些颇具挑战的话题,选手们从容应对,表现了出色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终,台湾师范大学郭恬君以其地道的语言、亲和的台风和出众的个人魅力获得特等奖。厦门大学的赵肖和紧随其后的湖南师范大学曾佳宁获得了一等奖。她们两人稳重的台风,张驰有度的口译风格,与讲话人良好的沟通和扎实的语言功底都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他的选手也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他们的出色表现同样给大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起观众阵阵掌声,更引发评委“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赞叹。

比赛结束后,彰化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彭辉荣教授致闭幕辞。他表示,这是一次交流的大赛,一次精彩的大赛,一次成功的大赛。他感谢幕后默默付出的主办人员,肯定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并特别鼓励了名次偏后的选手们,他认为比赛的意义不在于名次,而在于在大赛中学习到的经验。他相信经过比赛的历炼,他们一定会在将来取得漂亮的成绩。

颁奖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评委点评

优胜奖

此次大赛评委组包括大陆专家代表及台湾专家代表,他们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王立弟教授,厦大口笔译资格证书考试中心主任陈菁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教授,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讲师张梵,台湾大学外国语文系中英翻译学程助理教授张嘉倩,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讲师关思,台北大学应用外语系教授兼国际谈判及同步翻译中心主任陈彦豪。

王立弟教授在点评中表示,他享受了一场高水平的口译赛事。他认为所有的选手都做出了最佳的表现,都是比赛的赢家。李瑞林教授与张梵老师赞扬了对话环节的赛题设置和内容选择,认为这些话题十分贴近选手,并充分考验并体现了选手的交际能力。陈彦豪教授与关

思老师都表示,他们从这些选手的身上看到了两岸口译界未来的希望,发出了后浪赶超前浪的感慨。张嘉倩老师认为会议口译环节,选手面对语速快、信息密集、无多余信息等压力,仍可以从容应对,充分体现了选手的口译和语言功底,特别是笔记的能力。陈菁教授则表示,此次的赛题难度大、信息密集、专业性强,可是面对所有选手的出色表现,评委们是既欣慰又为难。欣慰的是两岸的口译学子都展现了出色的实力,而为难的是要在这些出色的选手中分出优劣。她鼓励所有的选手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在赛后的交流会上,观众、选手、带队老师、评委和嘉宾继续进行了交流。大家都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大赛,为两岸的交流、口译研究教学和口译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主任赖慈云表示,她今天是特意来为选手们加油的,但是收获了一场精彩的比赛。选手们为研究笔译的她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口译。四川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任文教授表示,这次大赛既是院校的交流,又有两岸的交流,意义非凡,她从大赛中得到了“可以带回去”的东西。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杨信彰表示他相信在两岸高校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下,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会越办越好,为两岸口译学子提供展现自我与互相学习的最好平台,为两岸学界的交流提供更好的机会。

赛场合影

选手感言

两岸口译人士相聚

特等奖获得者台湾师范大学郭恬君表示,为着对口译的热爱,她两次参加了大赛,同时又因为这次大赛,她找到了许多有着共同志向的“口译人”,大家共同的信念会激励着她继续在口译这条并不好走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所以她要感谢和她一起练习的同学们,要感谢所有参赛的选手,更要感谢大赛对她的帮助。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露表示,这是一次规格很高的比赛,选手们更代表了两岸口译学子的高水平,她赞叹台湾选手的语言能力和稳重的台风,这对她来说会是很好的借鉴和提高。

四川大学吉晋表示,她觉得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组织得很好,让选手们感到很轻松,同时最大程度地模拟了真实的口译场景。同时她在大赛中她既展现了自我,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大赛会让她在以后的口译道路上走得更好。

上一篇: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下一篇:口碑传播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