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2024-05-15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共12篇)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1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闫冬

2013-2-26 16:01:28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2月25日摘要:为了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其他各级各职能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开拓创新的机制,拓宽管理思路,进一步改进并完善和深化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更全面的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制度和档案材料集中收集归档联系制度,以此来保证干部人事档案能及时整理、收集、移交、送达、归档,确保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干部档案 管理水平

一、健全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制度

1.建立档案信息联络员资料库。根据档案管理的需要,建立档案信息联络员的资料,其中包括档案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电话、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主管领导或证明人,一系列的个人资料,以便于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档案管理和联系。

2.确认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的范围。在各级各部门中根据管理档案的范围和管理档案的职责,选取一些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知识水平高、业务水平过硬、工作态度积极的同志担任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做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有这样积极负责的档案信息联络员,这样才会保证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领导的工作减轻负担,也为干部的档案材料负责。各基层单位干部档案员要按照要求填写《基层

干部档案员资料》,由主管领导签字盖章,上报上一级干部档案室备案,以便于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3.规定各单位信息联络员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以及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各单位的信息联络员应及时收集和报送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档案信息材料,并详细核对档案信息材料,认真严格地审核,保证干部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权威性,要认真整理和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以保证其完整性。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要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规定的文件精神和方针政策来把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入口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政策,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认真接收和移交登记手续,并及时存入本人档案,做到一套完整的从收集整理到审核存档的全过程。

4.加强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的在岗业务培训。各级各部门的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应定期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培训信息及学习到的知识,加强自身的知识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增强管理意识和责任心,以提高对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完善档案材料建立集中收集归档制度

1.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的基础任务就是将干部人事档案资料详细化,认真审核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谨慎整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保证材料的完备性系统性;妥善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保证材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提高收集、甄别档案材料的业务素质,在档案移交和传递过程中保证了材料的完好无损,将这几项做好才会更有效

地提高工作效率。

2.对于报送内容以及报送材料的程序要明确。明确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由形成和审批材料的相关部门报送文件或提交名单。将已经形成存档的干部人事材料按照其形成部门和报送单位进行分类,与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将材料由事后收集变成事前介入、事中参与,尽量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性,并制定相应的登记表,及时完善材料并将材料归档。把归档材料统一收集起来然后由各单位进行统一报送,然后由各单位的干部档案室集中接受材料,一旦遇到不能统一发送的情况,一定要由相关部门填写登记表。对于漏送和未送材料的单位,责成其单位或部门进行催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报送工作。

3.细化各部门及相关科室的责任,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意识。在各单位各部门对干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和普及,让每个人都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同时应建立责任制体系把责任落到实处,制定档案材料集中收集归档制度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制,能够使干部人事材料走向真实化、具体化和完整化。而且还有利于各个单位、部门之间档案信息联络员的沟通,从而形成一套有序的网络系统,会对相关部门档案材料工作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长期下来对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

结语:

通过建立健全的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制度,保证找到各单位各部门服务意识强,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的人,有利于干部档案材料的管理。通过制定集中收集归档联系制度,从而保证干部管理材料的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民英, 柳尧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现代档案管理[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6,(01)

[2] 高英华.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长征(党建版), 2010,(02)

[3] 石士伟.整理档案须有“三心”[J].中国人才, 2011,(10)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2

一、在学习思考中提升理解力

理解力是工作执行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管理干部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它决定着工作的基本方向和结果。它主要包括对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全面准确理解。这是不少管理干部日常学习中的短板,认为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隔太远,对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今后要走出这个认识误区,加强对教育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学习,以提升理论水平。二是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操作范式的理解。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每一位管理干部都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前沿理论和典型经验,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制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努力形成素质教育实施的鲜明特色。三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工作部署的理解。要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发展战略,努力做到个人的管理行为与学校的办学思想高度契合,确保学校的办学思想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落实。

二、在人格修炼中提升亲和力

亲和力是工作执行力的重点和关键,是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道德能力。一个有亲和力的干部才能产生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吸引老师们团结到自己的周围,形成富有战斗力的工作团队。要形成亲和力,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中时刻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始终坚持扬人之长、谅人之短,轻人之过、念人之功。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要把教师作为工作的主体,在工作上多依靠,生活上多照顾,业务上多指导,精神上多激励。此外,要形成亲和力,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而道德是人格魅力的核心,这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宽阔的胸襟、炽热的情怀、纯洁的心灵、务实的作风。在工作面前要率先垂范,在责任面前要勇于担当,在荣誉面前要先人后己,在发展面前要甘为人梯。把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高尚情操化作一盏闪闪发光的道德明灯,引领老师们不断前行。

三、在专业成长中提升向心力

向心力是工作执行力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业务和学术能力。没有向心力就产生不了凝聚力,就形不成工作合力。对于学校管理干部来讲,要提高向心力,必须加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锻造:一是锻造组织协调能力。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优势,为自己的管理服务,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换位思考。工作中增强主动性,注重灵活性,坚持原则性。遇到困难要保持耐心、坚定信心、多想办法,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二是锻造教育教学能力。这是学校管理干部赢得教师信任的重要素质。因此,每一个干部要力争成为教学的能手、育人的专家。三是锻造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课程领导力是素质教育条件下学校管理干部须具备的能力。当前,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位干部一定要增强课程意识,发挥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挖掘个人的资源优势,至少开发一到两门校本课程,并努力成为全校校本课程中的精品课程。另外,在其他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精心指导,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呈现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生动局面,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

四、在创新进取中提升意志力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3

摘 要 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若想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国内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提升。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国内企业必须对现行的管控模式、制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管理水平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实际效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实现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稳步提升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国内企业要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行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从而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意义

在国内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研究中,将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列为企业的基本管理项目,其所具有的实际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新的社会、经济、贸易环境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更为凸显,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

1.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言,各国之间的竞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传统的资本、技术竞争逐步向管理竞争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外国各类企业的相继入驻,加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是迎接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另外,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只有实现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国家化、现代化、高效化,才能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差距,进而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自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内企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于各项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为具体、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加快公司化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原有的优势已经逐渐减弱,所以,适时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对于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国内企业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战略发展目标有了很大的转变,而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则是现代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强化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策略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其实际效率和质量不是十分理想。针对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中存在弊端和问题,结合笔者多年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以下具体的强化策略:

1.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意识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活动中,会计人员是相关规章、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具体执行者和监督者,所以,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意识直接关系到各项财务管理和内控活动的实际效果。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必须将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监管制度列为重点项目,特别是在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中,应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以防止部分会计人员出现严重的违规或违纪行为。另外,在企业定期组织的岗位培训和教育中,应注重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并且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增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从而满足新时期的经济业务活动管理需求。

2.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总体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也是保障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针对国内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注重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1)统一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即将企业现行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开展,并且促进企业各项资金的均衡流动,防止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管理缺陷;2)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与治理结构的相关要求,在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统一性、协调性的前提下,对其可信性进行具体的研究,从而减少财务管理活动出现漏洞的几率3)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注意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各项业务、经营与管理活动的特点,实现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配套性与系统性。

3.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坚持以《会计基本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为指导思想,确保内部控制的目标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要求,促进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并且保证财务报告和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有效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中,应将注重点集中于会计核算与监督等环节,以防止企业内部出现严重的侵吞财产或徇私舞弊行为。同时,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设计时,应综合听取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意见,以保证其在符合企业总体内控原则的基础上,达到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全面开展的目标。

4.实现财务管理与内控工作的信息化

目前,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都采取财务管理与内控工作高度集中的模式,并且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经济业务管理活动的高效化、全面化。国内企业虽然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但是在财务管理与内控工作的实际应用却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各项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必须紧跟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在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促进财务管理和内控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应注重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广泛引入各种先进的财务和会计系统、软件,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快速与国际接轨。

5.加强企业内控工作的审计

在现代企业内控工作的监督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日趋重要。为了强化企业内控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内控人员应定期进行物资采购、记账凭证、现金管理、产品销售、资金支付等项目的严格审核,以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也是保障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同时,在企业内控工作的审计中,审计机构应将会计账目的审核与稽查结为一体,并且定期对于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向企业管理层提交相应的报告,以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更加严密、完善。

6.建立健全的评价与奖惩机制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活动中,应在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的经济业务活动评价与奖惩机制。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如:董事长、执行总裁、总经理、部门负责人等可以采取严格的经营与管理风险抵押金机制,以及股票期权、年薪等制度,从而对于管理层人员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活动进行公证的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处理。对于企业内部的普通员工而言,企业应逐步完善全员持股、薪金奖励等制度,应将普通员工纳入到企业利益的分配范畴,不但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是促进各项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适时的基础。同时,在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评价、奖惩机制构建中,还应加强对于各项工作的动态监督,将各部门或具体人员的业绩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这也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邓子基,庄表峰,邱华炳.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2).

[2]孔祥桢.搞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财会通讯(综合版).1980(01).

[3]陈学中.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1997.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4

(二)坚持五项原则,规范科学管理

党和政府如何正确地履行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又充分地尊重社会的自治和民主参与,这是新形势下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所在,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适应性原则。就是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

2.针对性原则。就是要真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突出重点原则。就是要着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丁作。

4.目标服务性原则。就是要为了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5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

一、加强领导干部普法教育的必要性

大家印象中,我们的普法工作似乎总是针对百姓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农民,常常将文化素质和守法素质混为一谈。在各种普法大会上,领导干部多在台上正襟危坐、侃侃而论,老百姓则只有在台下聆听教诲;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看见一些领导前脚还在台上痛斥腐败,呼唤守法,后脚一出门就被纪检部门采取措施。更加荒唐的是,一些身陷囹圄的领导,痛苦流涕之余,还大大诉说自己犯法的原因是放松了学习、不懂法,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某些省部级高官,譬如前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那么,究竟谁更需要普法呢?

中宣部宣传教育局、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在新华网举办的“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网上座谈会回答了这一问题。在会上,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肖义舜表示,领导干部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第一是领导干部。第二是公务员。第三是青少年。第四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第五是农民。领导干部占据普法工作第一位的位置,可以想见当下对领导干部普法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阶段,法治是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手段和重要工具。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管理者、带头人,有很多事情是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有很多决策是领导干部进行执行,所以他们手中的权力很大。要正确履行手中的权力就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要依法办事就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这样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如果他们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即使个人用心良好,也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公平正义。如果他们违法用权,以权谋私,更会损害法律权威,危害群众利益,激化社会矛盾。因此,抓住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和依法用权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加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已成当务之急。

但知法懂法只是第一层次的普法,更高层次的应当是守法护法。如果领导干部藐视法律,通过个人权力而不是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那就会对周边权力运作走向产生辐射性影响,法治氛围的建构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对领导干部的普法之所以最重要,还在于其行为代表的不只是个人,还有公权力的运行。更大的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监督的缺位,一些领导干部受到的外在约束力主要依靠自身法治素质来形成对依法办事理念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加强对这些公权力掌握者的普法宣传,以降低其违法的几率。

对领导干部的普法,同样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普法。领导干部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才会尽最大可能让老百姓也同样如此。在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里,公民愈是守法护法,公权力掌握者才愈能依法处理事务,公权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全保障。有一群知法护法的领导干部群体,公众的知法护法才有保障,建构法治社会才不会成为空谈。否则,权力侵害法治就会成为普遍现象和通用规则,于是在法治的口号下,就可能是“潜规则”横行、法治规则没落,而真正的法治也就遥遥无期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认识偏差。领导干部普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在普法活动中存在认识偏差,还不能彻底将思想观念转化到法治建设上来,嘴上大喊“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在全社会建立崇法氛围,要依法治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等口号,但思想上还或多或少残留封建社会“人治”思想。有的领导干部把普法工作看成是软任务,认为其他工作抓好了,看得见,摸得着。普法宣传工作没有硬指标,短期内不见成效,并且难以直接衡量,不用着急。因而把普法宣传工作当作可抓可不抓,可多抓也可少抓的事情看待,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范文网

(二)方式单一老化。在普法形式上采取以会代训、自主学习或者不定期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参加普法考试等传统方式,这种传统普法方式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密切,没有针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特点(平日公务繁忙、应酬多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能激发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动力的有效普法宣传措施,普法只重形式而不求实效。老套的普法方式对应的普法后果便是领导干部学法形式化,学法时间挤不出,学法文章找人代笔,学法考试照着答案抄一抄等,普法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监督体制不全,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意识淡薄。国家在领导干部普法方面没有制定专门的法规,监督方面也就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各级各地领导干部普法监督部门形形色色,有的专门由各级普法办监督,有的实行人大监督,有的综合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进行监督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级各部门在进行普法监督中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牵制的影响,因此在普法监督方面常常出现下级监督软化、自我监督淡化、同级监督弱化、上级监督虚化等监督着力点悬空现象,也就更加剧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形

式化。

三、加强领导干部普法的保障措施

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要丰富普法方式,多组织诸如参与行政复议、旁听案件审理之类的实践教学,多采取典型案例、视频课件等生动教学方式;必须切实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既在立法层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又要建立刚性的考核机制,运用纪律和组织等手段督促领导干部“真学、善用、坚守”。

(一)立法上保障。在立法层面上有关部门不妨出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奖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保障对领导干部普法的规范化、程序化,打好领导干部率先尊法维权的牢固基石,树立起全社会崇尚法治、维护法治的良好风尚。同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普法教育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机制,着重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分级考试考核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注重对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的考查,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领导学法用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形式上保障。在学法形式上各部门可根据各自工作实际,结合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聘请专家学者为广大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开设法制专题讲座。还可以依托各级党校开展集中培训,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党校的有利资源,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

,增强广大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同时安排领导干部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典型案例、视频课件、法律法规等内容,参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进行职务犯罪案件开庭旁听、参观监狱感受服刑人员生活等具体实践活动,促发领导干部遵法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争做知法懂法

依法办事的表率。通过普及法学理论和参与具体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监督上保障。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方面不妨建立起刚性机制,逐步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法治内容纳入干部考评体系范畴。年初,各级领导干部根据各自的工作生活实际制定学法用法计划,并上报相关部门,年终开展学法用法述职总结。期间,由人大、组织、人事、宣传、法制教育等部门不定期对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和组织培训情况进行跟踪记录或抽查,并将抽查、考核情况记入档案,对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的人员一律不予提拔;对任前法律考试不合格人员,原则上不予任用;对在学法用法抽查工作中不认真履职人员轻则通报批评,重则调离岗位,从机制上保障学法用法与领导干部任免挂钩。领导干部学法的根本是为了用法,为了真正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落到实处,人大、组织、人事、宣传、法制教育等部门还可以通过设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力举报箱,由广大干群对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进行监督,力争从根本上预防少数领导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凌驾于法律之上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损害法律权威的问题。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6

1.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3.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是教育公平。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5.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7.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正确 √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正确 √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

正确 √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A.职业教育

B.初中阶段教育

C.高中阶段教育

D.高等教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正确 √

2.“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是针对()提出的。

A.生产安全

B.网络安全

C.食品药品安全

D.技术安全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3.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属于()内容。

A.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B.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C.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D.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4.根据本讲,不属于关于提高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点任务的是()。

A.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B.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C.基层政府简政放权改革

D.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其内涵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

C.正确处理我国基本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思想矛盾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错误 ×

1.根据本讲,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是()。

正确 √

A.立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C.坚守底线思维

D.着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E.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发展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2.根据本讲,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正确 √

A.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B.完善特殊群体优抚安置制度

C.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

D.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E.解决保障性住房的问题

您的答案: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3.以下选项哪些属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工作()。

A.乡村振兴战略

B.诚信体系建设

C.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D.建设美好中国

E.环境保护

您的答案:ABDE

正确答案:ACDE

答案分析:

错误 ×

4.十九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提法突出特点有()。正确 √

A.科学总结实践经验

B.立足我国现实国情

C.有效回应群众期盼

D.准确把握客观规律

E.形成中国特色理论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A.加强国家安全建设

B.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C.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D.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E.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BCDE

答案分析: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7

一、建设现场教学点要注重针对性,增强现场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浙大干训基地在现场教学点的建设中,注重教学点选择体现浙江经验,教学主题要有内涵,教学效果要有高标准要求。

1. 现场教学点选择要体现浙江经验。浙大干训基地地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的区位条件,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和经验具有示范作用,浙大干训基地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凝练了八大主题的现场教学内涵,分别是历史文化( 含革命传统教育) 、专业市场( 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 、民营企业( 浙商模式) 、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 含地方政府创新) 、城市建设( 含文化创意) 、海洋经济、其他,选取娃哈哈集团、奉化滕头村、 浙大中控、钱江新城与杭州市城市规划馆、传化集团、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安吉新农村建设等一批现场教学点。

2. 现场教学主题要有内涵。只有现场教学主题有内涵,才能引领现场教学上水平、上层次。浙大干训基地要求现场教学主题的选择要做到: 以弘扬创新理论为主旋律,要把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创新做法教学到位; 以助推区域发展为主任务,现场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方针的创新实践,要把民营企业精髓、地方政府管理的思路与意图、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成效、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等内容通过现场教学的方法传播出去; 以提升素质能力为总要求,要把提高干部研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作为现场教学的落脚点。

3. 现场教学效果要有高标准要求。现场教学只有坚持教学效果的高标准追求,才能保障教学目的的高质量实现。高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促进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培训效果上。浙大干训基地精选了有代表性的现场教学点进行重点建设,例如娃哈哈集团, 从2011年开始,浙大干训基地有486个班次、26730人次赴实地进行现场教学。实践证明,浙大干训基地运用现场教学平台,搭建合作交流渠道,现场教学的作用是强大的, 影响是广泛的,效果是明显的。

二、建设现场教学点要注重规范性,遵循现场教学的内在规律

现场教学,是浙大干训基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辟的第二课堂,必须在规范上下功夫,严格规范现场教学点建设流程和教学流程,严肃教学纪律。

1. 制定浙大干训基地现场教学点管理办法,规范建设流程。浙大干训基地高度重视现场教学点建设的规范性, 对现场教学点的基本条件、设立原则、设立程序、相关规定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同时还制定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合作协议、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现场教学效果测评表,力求真正实现现场教学点“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教学者”的教学目的。

2. 规范教学流程,防止把现场教学点变成旅游观光或走马观花的景点,充分发挥现场教学点的教学功能。浙大干训基地的经验是,要强化示范点的教学功能,在实地参观考察前,注重提炼主题,发放教学资料,通过前期的了解与思考,再与实地考察讲解相结合,达到看与学、行与思的良好结合。

3. 严肃教学纪律,防止现场教学点变成自由活动场所,要强化现场教学点的教学流程。浙大干训基地强化教学流程的严谨,构建了“读、看、讲、议、评”等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读”是指要求学员在现场教学前认真阅读与现场教学点相关的文字资料; “看”是指组织学员观看有关现场教学点的专题片或相关影像资料; “讲”是指现场教学的主讲人通过现场讲解对学员所读、所看、所问进行讲解; “议”是指组织学员互动交流及与教学基地有关人员交流座谈; “评”是指形成现场教学考核结果综合评价意见,载入本人的培训鉴定。

三、建设现场教学点要注重灵活性,科学统筹现场教学的组织安排

现场教学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举措,其活动安排应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1. 现场教学点的参观选择要有灵活性。目前,浙大干训基地正式签约建设的现场教学点有娃哈哈集团、奉化滕头村、浙大中控,联系建立的教学点有钱江新城、杭州市城市规划馆、杭州高新新技术开发区、传化集团、西溪湿地、 华立集团、横店集团、安吉新农村建设、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嘉善县、吉利集团等,这些现场教学点是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缩影,各具特色,浙大干训基地根据不同班次,在对现场教学点的选择上,根据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需求,进行优化组合。

2. 现场教学点的内涵挖掘要突显特色。浙大干训基地现场教学点都突显了科学发展、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主题。例如娃哈哈集团,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国民企五百强排名第八位,突显了浙江民营企业行业先锋的精髓与亮点; 钱江新城、杭州市城市规划馆,以“规划构筑品质生活”为展示主题,设置名城保护、 山水之城、蓝图总绘、和谐人居、品质服务等主题展区,主要介绍杭州古都文化名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生活品质之城的灿烂明天,截至目前,浙大干训基地已组织了910个班次、50000余人次前往参观考察。这些现场教学点既有文化创意内涵,又有新农村建设、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更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与社会内涵,为现场教学安排不同班次创造了条件。

3. 现场教学的互动话题要有灵活性。现场教学以参与、融入、互动为特色,以提出问题、辨析原因、寻找出路为落脚点,在实地、实情、实景的互动中,使学员从思想上升华对理论的认识,从实践上提高创新能力,例如,浙大干训基地举办的2012年浙江省领导干部管理研究班( 第十四期) 、福建省处级领导干部研修班、云南省宣传文化系统高级研修班等都选择了嘉善县作为现场教学点。嘉善县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以“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长三角中心区经济重地、主动接轨上海前沿高地、 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为实践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为培训班学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创新工作的思路。

四、建设现场教学点要注重系统性,有效整合现场教学的各类资源

现场教学是系统工程,必须全局谋划、系统布局、统筹各方,才能保证现场教学的有序进行。

1. 要加强组织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是浙大干训基地的主要工作,现场教学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浙大干训基地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就现场教学点建设事宜深入探讨、研究,并明确了专职部门负责现场教学点建设的联系、沟通工作。

2.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浙大干训基地为了提高现场教学质量,一方面对现场教学点的讲解人员提出教学规范与要求,并进行培训; 另一方面浙大干训基地着力于培养现场讲解的专职教师,提升现场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 要健全规章制度。浙大干训基地建立和完善现场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制定了现场教学点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对办学质量好的现场教学点进行表彰,以促进教学点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现场教学点建设为浙江大学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一个新形式,积累了一些新经验。 今后浙大干训基地将不断提高现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强现场教学点建设,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摘要: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以浙江省及长三角区域创新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为题材,以干部理念、能力提升为目的建设一批现场教学点,着力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建设现场教学点要注重针对性,增强现场教学的实效性;要注重规范性,遵循现场教学的内在规律;要注重灵活性,科学统筹现场教学的组织安排;要注重系统性,有效整合现场教学的各类资源。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8

一、开展整治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快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需要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各级干部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服务者,在很大程度上干部作风是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干部作风能凝聚人心、煥发斗志,激发和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巨大发展合力。

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近年来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主题活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开展整治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是我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做法的延续,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关系到省党代会的重大部署能否切实落实、宏伟蓝图能否变为现实。

二、开展整治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提升我省高速公路思想政治水平

开展整治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庸、懒、散现象是影响发展环境、阻碍事业发展的痼疾,是干部队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表现。解决庸、懒、散问题,需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思想作风,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开展整治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假、浮、蛮现象是干部脱离群众的表现,与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解决假、浮、蛮问题,需弘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弘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整治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私、奢、贪现象与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格格不入。解决私、奢、贪问题,就要严肃处理少数干部利用职权为亲友谋求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少数干部搞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错误做法,严肃查处少数干部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和相关违法违纪行为。

三、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我省高速公路思想政治水平

1、加大教育力度。各级交通主管机构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要把加强机关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作风建设的始终。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增强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车主服务的意识;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列入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从思想上夯实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对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设的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抨击歪风邪气,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形成以服务发展为荣、破坏发展为耻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共谋发展、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3、加强重点岗位管理。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从严管理和监督党员干部的规定,建立健全干部全方位管理监督体系。全面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坚持把风险岗位廉洁自律和勤政为民要求纳入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做到廉能管理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围绕规范岗位廉能管理,抓好理清岗位权限、排查岗位风险、规范业务流程、推进风险防控、实行风险预警等措施落实,推进业务工作流程的再造、简化和创新,形成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长效机制。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检查考核机制,确保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有效推进。

4、严格监督检查。要把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对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督促检查。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评议评价干部机制,形成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的监督合力。对导致歪风邪气盛行、发展环境恶化,或屡屡发生影响高速公路形象的案件、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应常抓不懈,只有坚持多管齐下,推进改革创新,才能确保上述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保持我省高速公路又快又好发展的喜人形势。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9

提高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总结

2012——2013(1)

教师领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责任,切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关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基础工作,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更具有战略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和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相关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学区在组织教师和领导干部参加岗位培训及提高培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我校十分重视干训工作,始终正确把握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方向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与要求,思路清晰,认识到位。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对全校培训工作整体规划,组织骨干教师和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同时严格按照党的选拔干部的“德才兼备”的原则和“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四化方针,选拔后备领导干部,并进行提前培训,以补充领导队伍的新生力量。

二、工作到位,千方百计保障干训工作顺利开展。

1、注重领导的理论学习。

从对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出发,我们看到,一方面,教育是一项超前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21世纪的教育要求,干部应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较强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领导们来自管理实践第一线,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经验,而相应的理性思维能力亟待提高。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导们在学校管理中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尤其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这一现实决定了培训工作应该首先从理论学习出发。

2.请进来,走出去,提高领导管理能力。

为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我们聘请教科所的专家为我们们作学校管理、科学研究及一些教育教学动态讲座,并开展一些专题研究,领导们通过听课、研讨,理清了思路,更新了观念,为领导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改进管理工作确立了新思维和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此外,通过参观考察借鉴,也提高了领导们的管理水平。我校组织领导外出参观考察,让领导们带着问题走出“家门”,通过参观考察同行的管理实践,由彼及己多方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指导性,借鉴他人的经验或教训,从而开阔了视野,拓展了自身的能力。

三、自加压力,追求发展。

1.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不仅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和组织者。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坚持教育科研为先导,有助于领导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理论素养;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科学育人和科学管理水平,有助于造 就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专家型” 领导,有力地提高领导们的科研水平和科学治校能力。

四、学以致用,加强管理,成效显著。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管理就没有世界”。这句名言深刻地说明了管理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教育工作中,没有管理,就没有办学质量,就没有办学效益。所以,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有一个无可争议的共识: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因此,我校重视加强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经过培训,校长能根据校长培训中所学的管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工作。经过培训,由于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必然促使领导素质的提高,从而带来学校面貌的变化。所有参训领导都能学以致用,并根据学校实际,注意发挥学校优势,制定体现本校特点的科学管理制度,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并有学校管理经验在全市交流。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10

推行预算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预先做出的安排和资源配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

建立科学、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增收节支,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各项管理的基础工作,控制日常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运行机制,协调平衡各方关系,实现资源的综合配置。

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企业应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由决策机构、预算审查机构、日常管理机构组成。

董事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由企业主要领导人担任主任,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委员。

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工作小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收集、制定并实施基础预算的编制与审核;预算的下达、绩效考核,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及保证措施等方面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

由专职人员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协调、预算信息反馈等,在推行预算管理过程中要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层层落实,确保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在编制预算时要将企业资源要素划分为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并以此建立基础预算数字模型,实现预算与市场的充分对接,顺应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

预算编制要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规划,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企业资源状况,正确把握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各项预算编制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符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目标,统筹安排、量入为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防范风险。

只有与市场对接,只有当企业的预算与其所处环境保持统一,编制出的预算方案才能准确,执行力才强。

三、预算编制的程序

第一,由企业总部提出预算原则与总体预算目标;第二,将这些目标逐级分解到各基层执行单位,由各基层预算执行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第三,各基层预算执行单位将论证的结果反馈给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初步的协调与汇总;第四,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召集基层单位对预算进行协商调整并提交审批;第五,预算管理委员会将通过的预算方案下达给各基层单位贯彻执行。

四、预算编制内容

1、损益预算:是对预算期内经营成果的预算。

包括收入及税金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其他业务利润预算、营业外收支预算和投资收益预算。

2、资本性收支预算:预算期内基本建设、对外投资、更新改造、技术开发、还贷等项目资金来源及支出的预算。

3、现金流量预算:是对预算期内各种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净现金流量及其构成的预算。

上述预算中,尤以损益预算最为重要,损益预算中可控费用预算分别具体情况核定,分为人员定额、比例计提、总额包干等。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控制和考核体系

预算管理的控制:预算管理成效与否的关键是预算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程化管理,不能仅停留在预算的编制和汇总,预算指标的下达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分析和调整、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企业经营的指导作用。

可以使企业领导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与造假,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和监督,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预算管理的考核:建立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完善企业的奖惩制度。

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收集、分析、评价,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确认各基层单位、各部门的完成情况,并将各执行单位和员工的薪酬、职位等与预算考核的结果挂钩,兑现预算奖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实施预算考核,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许多益处,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预算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企业战略是制定预算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预算又是企业实施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在没有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下搞预算管理,会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

2、预算经不起市场的检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将预算与市场很好地对接,在预算编制前也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使许多财务指标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3、 预算与企业的实际相脱节,预算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的预算指标体系设计不太全面,很难真实反映企业整体情况及基层单位和各部门的实际能力与贡献大小。

4、预算管理执行力不强,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

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执行的随意性大,加上预算的考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欠缺,直接影响到基层有关部门及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使考核流于形式。

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篇11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素质;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204-02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摇篮,也是造就教师成长的沃土。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创建优质学校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校本研究与培训一体化的良性互动,是把学习、研究、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可以有效的形成团体学习的良好环境,教育科研既是增强学校凝集力的重要因素,它能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对自己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上。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成才,不断地激励、督促、帮助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他们的教育思想,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舞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基地,把教师作为教学教研的中坚力量,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依托教研,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校本教研是创建优质学校创办特色学校的途径与支撑

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创建优质特色学校需要特定的条件,包括校长的风格、学生的需要、教师的特长、科研的支撑、学校的底蕴和社区的环境等。其中,科研的支撑“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共识,而且越来越为广大校长和教师重视。但如何走出一条立足学校、促进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路子是许多学校尚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正是广大学校创办特色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在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学校可以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校长与专家对话、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学校要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校本教研的活动,平时在学习中应做到“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

三、开展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和根本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如果教师看不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教师学识水平。教师的成长是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最为有效.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就是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等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所实施的培训。这种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不能把眼光总盯在外出学习,应当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四、建立以“自我反思、合作探究、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所以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通过学习、反思,增强意识,从而找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办法。

(2)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参考文献

[1] 让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

[2] 开展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Z].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篇12

常言说得好,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高楼的建设而言, 把地基打好是最根本的工作, 如果连最基础的地基都没有打好, 接下来的工作做的再精再细, 设计再独特, 也将会有倒下的可能。可见基础工作有多么的重要。会计基础工作对整个财务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将会计基础工作做好, 否则, 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多么的好, 利润是怎样的大, 这种暂时性的成绩终究是掩盖不了工作中的隐患, 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大量的事实也都证明了最后出现的大问题, 很多都恰恰是因为当初大家认为很简单的、很小的一些事情没有做好而导致的。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 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并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和管理制度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 也要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工作, 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多数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等结合起来, 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 水平稳步提高, 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 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 生成并提供真实, 完整的会计资料, 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 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 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 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

(二)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 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 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 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 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当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近年来, 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 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当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如下:

(一) 凭证填制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摘要不能准确、精炼地表达内容;会计科目没有写到最明细科目;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者不准确;填制凭证人员、审核、复核、会计主管没有签章, 涉及收付款类的凭证也没有出纳人员的签章;将不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发现错误时, 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订正或者调整。

(二) 会计账簿设置不够规范。

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账簿;启用或建立会计账簿时, 没有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账簿扉页上没有附启用表, 或者没有在启用表上填写启用或建立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当以上人员调动工作时, 没有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监交人员姓名, 没有交接双方人员在启用表上签字确认。

(三) 报表编制不够规范。

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并依据本单位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 包括账务决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及月份快报;财务会计报表没有按照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和其他相关资料编制, 账表不一致;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受他人授意、指使, 篡改报表有关数字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有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时, 也没有相关的报表附注予以披露或说明。

(四)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不少单位和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要求管理不严。部分人员对会计知识只知皮毛, 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学习, 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也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一些大的企业, 也存在不按规定设置、不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等问题。

四、完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对策探讨

既然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当理想的高度, 那就说明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们任务就是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当然, 凡事都有先后, 做事要按次序来, 否则, 就会出现忙乱的情况, 而乱中往往就会带着错, 所以, 得需要制定计划, 做到有条不紊。加强会计基础管理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制定计划, 分阶段、有次序地进行。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 实际工作中牢记点滴要点, 全面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把根基扎牢, 并且与时俱进, 不断夯实, 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昂首屹立在未来经济变化带来的风雨中。

(一)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

各岗位严格执行凭证传递和内部牵制制度。审核凭证是手工核算内部牵制的重要手段, 会计电算化后, 记账工作由财务软件完成, 只有通过记账凭证的审核才可以检查制证人是否正确地输入了凭证, 防止有意或无意的输入错误发生。记账凭证的审核, 不仅包括原始单据的合规性的审核内容等, 更强调机内记账凭证与纸质记账凭证的一致性的检查。按照会计制度有关规定, 对同一张记账凭证与审核不允许是同一人。凭证填制完毕, 应由非制证人且具有审核权限的人进行审核。经过审核签字的记账凭证方可记账

(二)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 从而减少差错事故, 杜绝腐败案件发生。

(三) 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

积极施行会计电算化, 借助网络化等现代管理手段, 结合所使用财务软件的特点, 建立适合单位实际状况的会计科目和部门项目会计管理系统, 交叉管理, 使单位的收支信息完整、清晰, 反馈快捷;科学制定会计处理程序, 确保每个环节的规范性, 把会计基础规范和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认真复核以确保每一笔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对会计档案工作,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将历年的会计档案进行清理, 对不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重新注册编号归档, 妥善保管。

(四)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 重点应当在会计记录、资产保护等方面进行实施。单位的会计机构要实行会计记录控制, 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 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经济业务一经发生, 就应对记载经济业务的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 通过复式记账,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中进行登记, 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 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五)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坚强后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人员面临着加入WTO、知识经济、会计体制改革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等各种挑战, 唯有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健康运行, 必须要有一支忠诚企业、思想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会计队伍作后盾。因此, 要根据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 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不断充实和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 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 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 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红, 李艳.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9年第1期

[2]丁明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04期

上一篇:夏景日记优秀150字下一篇:在嘉国有企业办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