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采购(精选12篇)
应急物资采购 篇1
一、应急物资概述
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战争等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现中, 应急物资的管理是核心环节。研究和探讨应急物资采购的有效对策, 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 提高应急物流水平, 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更具实用价值。
应急物资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不可预测性。
由于应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产生原因和影响范围通常难以预测, 这就决定了事件中应急物资的数量、发放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 不可替代性。
许多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 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 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3. 时效性。
应急物资要发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 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
4. 滞后性。
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事件发生后, 根据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度、波及范围而使用, 时间上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二、应急物资采购特点
应急物资一般用于防止突发事件的蔓延和后期的重建工作, 也包括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及时补充。采购量一般相当大, 对时间要求比较高。应急物资的采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时间短, 采购质量高。
应急物资采购活动往往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时间要求有着强烈的时效性, 要求采购时间越短越好, 采购程序也要紧凑且简单。但采购时间短和采购程序精简并不代表着对采购对象要求降低, 恰恰相反, 由于应急采购自身目的的重要性, 它对采购物资的质量、时间等指标要求并不会低于常规采购活动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物资方面 (如救伤用的药品、血液制品等) 甚至可能要求更高。
2. 物资供应商数量多。
应急物资的采购由于其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 且短期内造成的需求极大, 单一的生产或销售企业往往无法完全供应, 通常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 这样又为应急物资采购的最后选择和质量控制造成了困难。
3. 采购方法与采购行为规范的矛盾。
应急采购活动由于其时间的紧迫性, 采购部门应当根据采购时限的要求有选择地利用相应的采购方式。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采购法规建设的加强, 一方面加强了采购活动的规范性, 提高了采购活动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也可能僵化采购模式, 迟滞采购活动的开展, 如在应急物资的采购中明显不适用招标采购法。
三、应急物资采购策略
由于应急物资与常规物资的不同特点, 使得应急物资采购策略也无法象常规采购一样多样化, 更主要突出“应急”特色, 因此需要更多地关注采购时间、采购物资质量、采购物资数量等因素。
1. 应急物资采购必须立足于战略高度。
应急物资采购关系到抗灾救灾的实际效果, 因此采购工作应立足于战略高度, 跳出企业采购中的采购职能角度的思维局限, 从全局目标出发, 综合考虑受灾区域及相邻区域内受应急事件影响的群众、参与救灾的应急保障力量及支援保障力量, 以及发生应急事件的区域环境特点等各种影响因素, 真正做到“着眼远、着手实”, 统筹应急保障全局, 从而有力协调各应急保障环节。
2. 针对不同的应急物资分类, 采用不同采购策略。
应急物资的采购与生产企业采购物资存在明显的不同。生产企业采购主要是补充生产销售的需要, 主要以生产资料为主;应急物资更多以生活资料为主, 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工程机械、医疗卫生用品等特殊性需求, 因此无法和生产企业采购一样采用单一的采购策略。
(1) 对于保存期较长、救灾必需、可重复使用的应急物资, 如帐篷、照明设备等, 可以在正常时期组织集中采购并进行合理储存, 以减轻应急采购时的资金和时间压力, 同时根据物品保存期限进行适当补充。
(2) 对于保存期较短、需求无法进行准确预测的物品, 如食品、饮用水、药品等, 平时无法进行集中采购, 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合理储存, 临时性的大量紧急采购对生产企业带来的生产压力是非常大的, 但对于救灾又是非常急需的, 可以与本行政区域内的相关生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或将企业纳入应急物资供应体系中, 一旦应急事件发生, 企业即开足马力生产, 满足应急需求。
(3) 对于工程机械类物品, 如挖掘机、运输工具等, 则不能采取和其他物资一样进行的采购和储备方式, 这类物资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 生产周期较长, 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因此既无法象帐篷之类进行常规采购并储备, 也无法和食品一样临时采购, 因而可以采用租赁方式, 向本行政区域内拥有该类型设备的企业租借, 或者动员企业提供支援。
(4) 可以将行政区域内较大规模的流通企业如大型超市、商场等纳入应急物资供应体系中, 在紧急情况下, 一旦生产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 可以依靠大型连锁流通企业的供应链体系进行短期采购, 如通过沃尔玛的供应链进行紧急采购, 甚至可以直接采购流通企业中的物资。但此方法一般仅用于食品医药类等需求量大的常见物品的采购。
3. 强化应急信息系统, 保持供应商信息的畅通。
应急条件下市场物资的资源稀缺性要求物资采购必须加强供应商管理, 强化对物资市场资源的全面掌控能力。应急物资采购的特点决定了一些常规的采购方法无法适应应急事件处理的快速要求, 我们无法象常规采购一样在供应商选择阶段进行大量的调查询问, 只能利用正常时期收集掌握供应商的有关信息, 并与供应商保持足够的联系。
应急信息系统必须依托正常时期内的信息收集, 建立全面完整的供应商数据库, 及时整理参与采购的供应商资料, 将供应商按采购物品分类、分级, 及时掌握可能采购物品的现货市场信息。同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 应急物资往往涉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把好质量关, 因此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查制度, 确保供应商能提供合格的足量的物品。
应急系统应当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尤其对于灾难多发地, 双方应经常保持足够的信息沟通, 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共享相关信息, 以确保供应商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和采购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安排生产, 物资管理部门能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有足够的了解。
4. 在应急采购中使用电子采购。
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兴起, 使电子采购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信息化时代, 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络电子商务来实现应急物资采购。
电子商务的应急采购方案, 与传统的采购模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电子商务采购一般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 供应商可以通过平台获知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采购部门也可以在平台上掌握供应商的基本信息, 双方可以在网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时传递和交流应急物资供应信息, 可以大幅度提高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速度。
电子商务采购能更好地掌握供应商信息, 选择更好的供应商。利用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 通过互联网搜索能找到尽可能多的应急物资供应商, 在网上对供应商的报价或标书进行对比, 结合网上交易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评价、资信体系的调查, 选择确定质量最好、报价最低、准确度最好的供应商, 从而降低应急物资采购的成本。
利用电子商务的网络优势, 也能尽快地缩短采购所需时间, 询价、报价、比价的过程均在网上进行, 通过高速互联网的信息传递, 大大节约救灾物资采购的时间, 时间因素在应急事件的处理救援中是相当关键的, 采购时间越短, 救灾的效率越高。
四、结束语
采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包括合理的采购量及采购时间, 它直接影响到库存成本的高低。对于应急物资, 虽然不能像普通物资一样通过产品结构分析来完全确定所需各项物资的相互匹配关系, 但是事件发生后所消耗各项物资的数量都应该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 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统计来确定各项物资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然后根据库存文件 (包括内部可供利用的资源信息, 即回收复用、改制等方面的物资数量) 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 采用合理商效的采购策略, 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提供应急所需各项物资, 既保证了应急活动顺利进行, 又使采购成本最小化。
摘要:应急物资与常规物资特点不同, 应急物资的采购方式与常规物资采购方式有明显的不同, 更多地强调时效性。在各种突发事件前, 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救援物资。文章对应急物资采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应急采购的一些策略, 为做好应急物资采购工作、缩短应急物资采购时间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资,采购,策略
参考文献
[1]汪鑫文:大型冰雪灾害给区域应急物资采购带来的思考[J].中国政府采购, 2009 (01)
[2]张臻林国龙:基于电子商务的应急物资采购方案研究[J].物流科技, 2009 (06)
[3]魏筱格杨西龙万平:浅析军队物资应急采购供应商管理[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 (30)
[4]张薇: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模型探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05)
[5]朱必吨:我国应急物资采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 2009 (02)
应急物资采购 篇2
一、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现状
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加大对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的资金投入,建设了市级环境应急监察、监测装备器材库,各县级市环境应急监察、监测装备器材库初步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环境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库建设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初具规模。截止到2009年6月底。申请市级拨款建立市级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综合库1个已在审批中,各级环保部门建立环境应急监察、监测装备器材库8个,按照“资源整合,联动应对”的原则,构建环境应急物资装备虚拟库15个。我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环境应急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环境应急物资综合调度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局面暂未形成;二是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数量严重不足,环境应急综合保障能力亟待加强;三是个别部门和企业对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实施。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原则,贯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从容应对”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职责,努力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标准规范、符合实际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局面,不断提升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水平和标准,全面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立足长远,着眼大局,对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布局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实提高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以提高环境应急综合保障能力为重点,按照全面应对、综合调度、灵活高效的原则,加大环境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管理,标准规范。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和落实各级管理规定和工作标准,不断提高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四)分级负责,分步实施。从环境应急工作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按照事权原则,严格区分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责任,分步组织实施。
(五)储备适量,突出实效。立足现有财力,依据环境应急工作实际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储备适量、从容应对、综合有效的原则,提高环境应急物资的使用效率。
(六)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以上促下、以点带面,营造职能部门主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四、建设目标
到2010年,按照配备合理、储备充足、管理有序、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要求,建立威海市环境应急综合物资装备库;按照属地应对、贴近实际、适量储备的要求,各县级市环保局建立环境应急监察、监测装备器材库,各区环保分局建立环境应急监察器材库;按照自救为主、充分准备要求,全市重点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库。到2015年,各县级市要建立环境应急物资装备库,全市所有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库,逐步形成全市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综合保障体系;依托已有网络建立全市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监控、预警、调度的动态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物资装备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制度,完善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余缺调剂与调运机制,按照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环境应急物资装备储备资源,实现区域间、部门间协作联动的综合保障。
五、环境应急物资分类及储备要求
根据《威海市应急物资储备总体规划(2009--2015)》的规定,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分为以下六类:
Ⅰ类(环境应急指挥装备):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决策的交通、通信、办公装备。加强维护保养,保持装备良好状态,确保遇有情况能保证现场指挥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确保现场指挥决策上传下达畅通,确保现场处置办公的顺利实施。
Ⅱ类(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污染源污染数据和周边环境数据监测的监测装备。严格分类,加强维护,确保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根据现场污染物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环境数据监测工作,为现场指挥决策提供环境数据。
Ⅲ类(环境应急防护器材):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处置人员实施防护的器材。按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防护器材分类存放,制定输送方案,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第一时间运达事发现场,确保现场指挥和处置人员对污染实施有效防护。Ⅳ类(环境应急处置器材):即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污染处置的器材。按照特殊器材集中存放和通用器材分散存放的方式进行储备,建立综合调度信息库,制定应急调运方案,确保第一时间运达事发现场,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实施。
Ⅴ类(环境应急处置物资):即用于清除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源污染的物资。采取专业库和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储存方式进行储备,建立综合调度信息库,制定应急调运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处置物资的处置性能,确保第一时间运达事发现场,最大限度地满足事发现场污染清除工作的需求。
Ⅵ类(辐射应急监测器材):即用于辐射污染事件现场污染数据和周边环境数据监测的器材。加强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状态,确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开展辐射污染环境数据监测,为现场指挥决策提供环境数据。
六、储备任务
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负责,按照部门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原则,建立市、县(区)、企业三级联动的环境应急物资装备专业库和虚拟库。
(一)环境应急指挥装备
应急指挥车1辆、应急监察执法车5辆、GPS定位仪6台、对讲机20部、笔记本电脑4台。
(二)环境应急监测装备 应急监测指挥车1辆、应急综合监测车1辆、便携式水质检测仪2台、便携式流速流量测定仪2台、便携式余氯测定仪2台、PID检测仪2台、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吹扫捕集+CTC多功能自动进样器+电脑+打印机1台。
(三)环境应急防护器材
防护服8套、防毒面具40个、活性碳口罩1000个、防护手套1000付、防护水靴200双。
(四)环境应急处置器材
10吨贮水水囊10个、网络光缆5000米、发电机4台、移动电站1个、抽水泵4台、探照灯4台、编织袋10万条、铁锹500把、铁镐200把、收油机1台。
(五)环境应急处置物资
活性碳50吨、围油缆500米、吸油拖缆200米、消油剂3吨、吸油毡3吨、磷酸二氢钠50吨、碳酸氢钠50吨、次氯酸钠50吨、次氯酸钙50吨、石灰100吨。
(六)辐射应急监测器材
便携式X-r剂量率仪4台、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1台、X-r个人剂量率仪6台、多功能辐射测量仪1台、便携式γ光谱仪1台、手持式辐射分析仪1台。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单位和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职,务求把工作抓深、抓细、抓出成效。市突发环境事件领导小组对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各市、区政府(管委)、环保部门和有关单位、企业要依据本规划成立辖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制度,做到定物、定量、定位、定人;健全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统计和报告制度,定期对辖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按要求及时上报,市级每年统计上报一次,县级每半年统计上报一次,乡镇和基层单位、企业每季度统计上报一次;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资金保障,严把申请、审查、审批、采购、监管等关口,确保专款专用,符合政府政府采购规章、程序和标准;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征用和补偿制度,确保社会资源征用工作顺利实施,被征用单位和个人能及时得到补偿。
应急物资采购 篇3
关键词: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应急物资保障
中图分类号: F25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25-2
0 引言
所谓的电力系统供应链管理,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电力物资供应整个过程,包括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系统规划与管理。该管理过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找到并建立一种平衡关系,而这种平衡关系必须充分体现出物资供应商、监理公司、施工企业以及业主之间的密切联系,确保整个物资供应链科学合理,避免物资浪费现象出现。在国家电网企业,构建电力物资供应链体系,并通过将企业的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实现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提高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应急反应能力。
1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1.1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电网建设物资供应保障的需要
电力物质供应對电网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并且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对电力物资供应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电网能否正常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力物资供应是否安全[1]。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电力物资供应的安全性,需要对电力物资供应链进行管理。在传统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过程当中,由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环节所需要考虑的利益点不同,使得整个供应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管理观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电力物资在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混乱、无序现象,这种现象的长时间存在,也影响了电力物资的安全性能,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行极为不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企业也开始不断完善电力物资供应链,并使得电力物资供应链系统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极大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提高物资供应服务水平的需要
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电网建设以及运行维护等多个方面,都离不开电力物资供应系统的支持,尤其是当前电力物资供应的相应时间过长,无法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迫切需要建立电力物资供应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而建立该体系,首先应该从加强电力物资供应管理开始,确保电力企业在物资供应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采购环节、加工生产环节、电力配送环节等能相互配合,协同工作,进而降低电力物资供应链的总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加快物流反应速率,缩短电力补给周期,减少库存量,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完美结合,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2]。
1.3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提高电力物资经济效益的需要
国家电网的建设以及生产,对电力物资的供应效率要求较高,如果电力物资供应不足,将会对电网的整体建设和生产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可见,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是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提高应急物资能力的可行性
2.1 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为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供应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供需,同时供需也是供应链理论发展的动力源泉,电力企业可以将供应链理论作为管理依据,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电力企业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以此作为支撑。目前,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主要方式,并且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实现了对物资的高效管理。现代化电力物资供应链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为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电力企业应当以此为基础,对企业内部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组织一体化管理,站在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制定相应保障机制,实现电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2.2 集约化管理的成果为实施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电力物资管理部门为实现便捷高效、质量高、成本低的目标,也为进一步实现领先物资供应体系的战略目标,正在实施的线路为管理模式转型,工作上分别从供应基础和专项业务能力两方面考虑实施。在电力系统中的四横五纵,主要是指供应链的标准、人才体系、组织体系、信息平台化,以及全面战略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质量监督管理、物流网络精益化、特殊专项物资供应等内容。
3 实施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对策建议
3.1 推进电力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体制建设
所谓电力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也可以称为“企业纵向一体化”,其主要目的是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管理。针对电力企业而言,当发生恶劣的自然灾害时,电网或者变电站可能因为受到破坏而停止供电;电网和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电网和变电站停电。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对电力的要求极高,长时间的停电将严重影响其他企业的生产,这就需要电力企业提前储备相应物资,以便在短时间内可以恢复电力供应,避免对其他行业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而这类物资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物资。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力物资供应的管理,在电力企业内部设立废旧物资评估体系,并利用相应的再利用与处置机制,建立必要的运维物资储备机制,同时还需要实时掌握内部周转物资信息,确保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充足,为实现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体制建设奠定基础。
3.2 加强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
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是相对于企业纵向一体化建设而言的,即电力物资供应的横向一体化建设,主要是对供应商、制造商、采购商和用户的管理。需求方和供应方,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应当属于合作关系,其中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经过资格认证的,质量有保证,可信度较高。我们可以将需求方的材料库与供应方的产品库进行整合,减少工作量,提高应急物资的响应效率。
3.3 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改善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例如,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使其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发展专用的应急车辆,同时在装卸和仓储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此外,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改变传统的垄断保护观念,提高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缩小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3.4 整合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实行信息共享
電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物资技术共享即实现信息共享,可以从一方面减少冗余物资的备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采购流程,另外对于电力应急物资需求也可以最快地找到附近的物资存储单位,进行最快的物资调配。对于电力系统中临时需要的物资或是项目建设需要的基础物资,可以集体采购,这样将几个项目或地区的物资需求集中采购,可以极大地减少成本浪费。对于信息共享的物资管理模式,从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减少了仓储浪费也减少了单独少量采购的成本浪费。这样重点是可以实现物资共享化,在第一时间将需要的物资配送到需要的地点,减少事故损失。
3.5 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ERP系统和PMS系统在废旧物资回收及再利用工作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某些已停产的物资及濒临停产的物资做好替代品预算。另外对于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方面要对物资的材质,生产厂家,产品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登记,这些物资可以作为后期项目改造或应急物资替代品来使用,以便于整个物资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企业,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电力企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电力供应中断,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做好应急准备措施,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必须尽快恢复电力供应,以免造成不要的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物资供应链的管理,通过推进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管理、加强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做好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等措施,为电网应急物资保障提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王晔.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民营科技,2013,09:104.
应急物资采购 篇4
物资应急采购力量的抽组, 就是从现有物资采购力量中抽取部分专业骨干, 专项负责物资应急采购工作, 是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战时保障条令》, 依据军委和总部关于应急采购的有关规定, 我军应急采购力量的抽组, 应针对可能承担的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任务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灵活采用按建制、按区域或按采购对象方式进行。按建制抽组就是将现有综合物资采购机构采购力量, 成建制编组应急采购组织。即由总部和大单位综合采购机构将现有物资采购力量建制转入应急采购组织体系。这种抽组方式适用于物资综合采购机构主要承担物资应急采购工作时的情况。按采购对象抽组主要是指按照现有综合物资采购机构承担采购任务的区分和总部确定的物资采购目录, 分专业编组应急采购力量。即由综合采购机构按照采购对象和任务区分, 编组应急采购力量。这种抽组方式适用于采购的物资相对单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情况。总之, 物资应急采购力量抽组方式灵活多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既可采取一种抽组方式, 也可综合运用多种抽组方式, 还可创造性地采用其他抽组方式, 以切实提高应急采购保障效率和采购质量。
2做好物资应急采购机构的编组
物资应急采购机构编组, 主要包括物资应急采购的机构设置、职能区分和人员编配, 是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按照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建设和应急采购等级转换的要求, 物资应急采购机构可大致编成骨架型、简编型和满编型三种编组方式。骨干型编组是指当应急采购任务较轻、采购规模较小时, 原则上在不打乱平时采购运行机制的情况下, 成立由单位业务主管副职、综合计划部门和相应采购业务骨干组成的4-6人物资应急采购组, 专职负责应急采购任务。必要时, 可进一步扩充物资应急采购力量。简编型编组是指当物资应急采购任务较重、采购规模较大时, 可成立由单位军事主官、主管副职、综合计划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急采购领导小组, 下设1-2个采购组、1个储运组等业务部门, 每组编配相应业务骨干2-4人。必要时可进一步扩充物资应急采购力量。满编型编组是指当物资应急采购任务较重、采购规模增大时, 应将现有采购力量全面转入应急采购机制。成立由单位军政首长、主管副职、综合计划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急采购领导小组, 负责对应急采购工作的组织与控制;各业务部门按平时采购分工, 结合应急采购预案需求要求, 密切配合, 全面担负物资应急采购各项工作。必要时, 还可向上级申请加强力量, 扩编物资采购机构, 以便及时、有效地遂行应急采购保障任务。
3加强物资应急采购设施设备的配置
物资应急采购设施设备的配置主要是指物资应急采购机构和人员在开展应急采购工作时所需的装备和器材等的配备, 是物资应急采购力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根据遂行应急采购保障任务的需要, 按照物资应急采购业务流程, 主要为物资采购机构和人员配备必要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物流实现设备和物资勤务设施。一是信息传输与处理设备。即应急采购保障过程中, 接受、处理和发送采购信息所需的各种设备, 主要包括网络通讯设备 (服务器、交换机、电话机、电报机、电传机等) 、文件编制复写设备 (打字机、录音机、录相机、复印机、照相机等) 、数据资料的计算存储设备 (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置) 等的配置。二是物流实现设备。即应急采购保障过程中, 进行物流活动所需的各种设备, 主要包括物资起重设备、物资运输及配套设备、物资计量设备、物资质检设备、物资储存设备、物资安全防护设备、机械维修设备、动力设备、物资保养设备等的配置。三是物资勤务设施。即应急采购保障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 主要包括物资库房、货棚、货场、铁路专用线、库区道路等的配置。
4认真组织物资应急采购演习
为了适应我军多样化军事行动应急采购的需要, 应当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 组织必要的演习活动。一是加强实战演练。为适应物资应急采购保障需要, 应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 组织必要的实战演练, 把演练的要求、方式、方法等内容编入预案。根据预案内容, 敲定假想情况,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同时, 要以练代训, 抓好平时训练。结合每次为部队采购保障物资, 作为检验应急采购保障能力的练兵和考核, 不断提高物资应急采购保障的熟练程度和效率。二是加强虚拟演练。与平时的采购保障相比, 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应急采购保障具有采购任务难测、采购协调困难、采购需求紧急等特点, 如果组织实施应急采购保障演练, 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由于演练环境的高度复杂性, 难以重复使用。如果进行应急采购保障虚拟演练通过建立不同类型非军事行动的保障环境开展虚拟演练, 不仅能提高采购保障人员的应急采购保障能力, 还能有效节约经费。三是加强联合演练。组织联合演练是落实和健全物资应急采购保障机制的根本途径, 对于熟悉保障预案、完善运行机制、锻炼保障队伍、加强协调配合, 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联合演练, 主要是组织部队需求单位、军队采购机构、政府协调机构以及地方供货单位4种类型单位, 熟悉应急预案, 演练保障程序, 疏通采购渠道, 协商采购方式, 解决相关问题。演练可采取联合作业、方案推演、网络采购、实际配送、演练示范等方式实施。
摘要:物资应急采购保障力量是我军实施物资应急采购的基础, 加强对物资应急采购保障力量建设, 对于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资采购,应急采购,保障力量
参考文献
应急物资申请报告 篇5
我局就目前救灾物资储备明显不足的问题向市政府紧急汇报,提请购置救灾帐篷、折叠床、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此报告经市政府征求贵局意见后,同意暂时按照转移安置20XX人标准,购置340顶救灾帐篷(260顶单帐篷、80顶棉帐篷),棉衣、棉被、褥子的储备数量尚能满足安置20XX人的需求,暂时不予采购。
帐篷和折叠床是救灾应急的重要物资,我局意见本次采购就简就快,争取时间,简化程序,按照单一来源方式招标采购,确保6月底前完成采购任务。其理由是:
(一)今年我市气候极端异常,从4月下旬开始就已提前进入汛期,局地暴雨较往年明显增多,不断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目前灾害已造成11人死亡,3人失踪。从四月下旬到现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市发生的暴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就相当于去年一年的水平,今年防大汛备大灾的形势十分紧迫。目前我局储备的救灾应急物资远远达不到启动《预案》的最低标准,急需尽快补充采购,确保汛期极端天气引发大灾的应急保障能力。
(二)根据省上防灾减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各地于今年6月底前建立健全防灾减灾责任体系,以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协调联动、物资保障等为重点完善各级各类救灾应急预案,积极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准备。本次采购的救灾物资是按照紧急转移安置20XX人(是《兰州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启动最低级别转移安置10000人的20%)物资保障标准而补充采购的,是完善应急救助预案的重点内容,也是启动预案和保证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的先决条件,应与《预案》需修订完善的其他方面在6月底前同步完成。
应急物资采购 篇6
【关键词】联合库存模型;应急物资;管理
一、联合库存模型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联合库存模型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战略性原则,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和系统结构的发展保持一致。(2)动态性原则,需要预见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延迟,甚至失真。(3)协调性原则,需要注意各个供应链之间的协调关系。(4)简单性原则,对于每个供应链的节点,务必做到精简。(5)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相结合,设计模型不仅压考虑全局,还要考虑到局部。为了让研究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本文设计的模型主要有一级和二级仓库构成供应链系统。
二、现有库存模型
按照一级和二级仓库的物资供应关系,整理出现有的库存模型,关系简图如右图所示,A代表每年中标的应急物资供应商,B代表地市供电公司自己联系的应急物资供应商,上一级仓库为一级仓库,地市供电公司为二级仓库。从图中可以看出,二级仓库需要向一级仓库上报需求信息,而一级仓库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信息,连同二级仓库的需求信息,整理后一同提交给A供应商,然后A供应商全部配送给一级仓库,一级仓库再配送给二级仓库。如果二级仓库缺货时,可以自行采购或者请求一级仓库调拨。满足应急需要。
三、联合库存模型和现有库存模型比较
在现有模型之中,对二级仓库的应急物资配送,一级仓库需要结合自身制定储备计划。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二级仓库对需求预测越来越精确,二级仓库自身的需求计划和实际使用量越来越接近,这样一级仓库对二级仓库的支持需求就会减少,导致一级仓库物资储备闲置浪费。使用联合库存模型,一级仓库不需要制定自身的需求储备计划,而是将全部二级仓库的需求信息合并作为应急的需求,一级仓库作为负责方,只负责向A供应商提交订单,并配送物资。
二级仓库上报所需求的物资全部都储存在自身仓库,每个仓库都需要制定独立的需求计划,如果二级仓库的实际使用量和预测需求量出现误差,就会增加应急物资的管理成本。使用联合库存具有风险分担作用,所有的物资都储存在一级仓库,降低了物资需求的变动性,提高了应急物资的使用率。比如在一个二级仓库物资短缺时,可以使用其他二级仓库的物资对其进行配送。
四、联合库存模型和现有库存模型效益比较
本篇文章利用数学关系式,比较应急物资管理的现状和联合库存模型在安全库存、成本方面的比较,证明联合库存模型的可用性。
1.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意义
(1);iN∈
(2) SS:安全库存水平;
(3)务水平决定:安全系数,由物质服α;
在联合库存模式中,一级仓库不需要制定需求计划,也就是上式中Q降低,总库存的成本降低了。所以上过上述的数学公式可以证明,基于联合库存模型的应急物资管理可以降低所有仓库的总安全水平,节约全部仓库的库存成本。
六、结束语
结合现有的物资管理现状,提出使用联合库存的方法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本篇文章通过构建現有库存模型以及联合库存模型,并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证明了联合库存模型在应急物资管理中的可行性,改善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洪杰铨.联合库存模型在广东电网应急物资管理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应急物资采购 篇7
1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的意义
①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是新形势下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迫切需要。多样化军事行动保障任务往往事发突然, 难以预测, 军队应急采购时效性、针对性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由于保障对象多元, 既要保障部队应急需要, 还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军队物资采购保障难度大。因此, 建立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体系, 就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优势, 形成政府采购力量对军队物资应急采购的支援保障关系, 以弥补军队物资采购力量不足, 最大限度地形成军地采购保障合力。
②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后勤保障改革的战略目标。军队物资采购改革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内容之一, 必须在采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物资采购体系。要本着“三军一体, 军民一体, 利军利民”的建设原则, 突破部队建制体系对采购工作的束缚, 不断深化创新采购组织方式, 把军事单位的采购需求相对集中起来, 共同面对市场, 共享规模采购、集约配送所带来的价格优惠、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实现物资采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提高军队物资采购综合保障效益。
③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是顺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势的合理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市场行为日益完善, 这为军队物资采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随着我军集中采购的深入开展, 军队物资采购品种种类日益增多、数量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对市场依存度日益增强, 供应商选择更趋严格, 必须寻求到企业规模大、生产效能高、服务质量优的供应商, 达到军队物资采购保障“稳定、安全、效优”的根本目标。建立军民融合军队物资采购保障体系, 就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军地合作做好采购机构网点配置和采购资源优化利用, 实现采购供需方的有效对接, 实现市场与战场的有机结合。
2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①实现物资采购保障组织的融合。应着眼应急应战一体化保障需要, 加快整合军队物资采购体制与地方政府动员应战体制, 从职能定位、机构编成、指挥关系、职责任务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提高军队物资采购保障效率和效益。具体而言, 应重点加强战略、战役两级采购组织一体化建设。战略级采购组织应由总后司令部、总后相关事业部门和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领导及主管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由总后司令部牵头, 负责对战役级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经费保障, 审计监督, 协调落实国家政策支持, 向战略采购机构下达采购任务, 实施采购管理, 调用战略储备等工作。战役级采购组织应由战区大单位、区域内各省 (市) 经动办领导和业务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负责向战略级组织请示汇报, 协调工作, 收集部队需求信息, 筛选并提供优质供应商资源, 指导战役采购机构、野战兵站、建制部队开展应急采购, 实施采购管理, 协调军地采购保障力量的使用, 协调战略应急采购保障、储备支援保障等相关事宜。
②实现物资采购保障信息的融合。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 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和国家信息基础平台, 建立军地衔接、综合集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动便捷的采购保障信息网络。应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 建设包括通信、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物流技术四个模块的军地一体采购平台, 主要功能应主要包括组织指挥、资源掌握、保障能力掌握、物资筹措、动态控制、业务处理和辅助决策。通过这个信息平台, 军队物资采购部门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物资保障需求、保障资源和保障过程的有关信息, 对保障链上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各环节, 全程实施管控, 资源动态可视, 需求及时掌握, 状态适时调控, 实现物资“精确保障”。
③实现物资采购保障模式的融合。要按照“军队主导、政府协同、企业响应、社会参与”的建设思路, 在物资采购保障手段、保障设施、保障队伍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整合优化军地采购保障资源。要把应急储备和应战储备结合起来, 对粮油、药品、生活用品和普通车辆、船舶等军民通用物资,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 依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储备设施、设备实施储备, 并签订应急采购保障协议, 满足部队多样化军事行动物资采购保障需要。要打破军队与地方之间的界限, 在依托军队物流力量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地方保障力量辅助作用, 采用军民混合、单独编组、配属加强等形式, 确保应急物资采得到、供的上。
3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体系建设需重点把握几个环节
①要加强物资采购保障预案建设。要按照任务牵引、突出重点, 立足自身、充分准备, 军地融合、平战结合, 密切协同、整体联动的要求, 从组织指挥与力量编成、保障任务及职责区分、采购保障能力分析、供应商资源分析、采购保障方式及程序、采购保障关系协调等方面, 科学编制物资采购机构保障预案;要重点完善军队物资应急采购保障预案, 制定与预案相配套的协议供应商紧急供货、物资紧急调用、战备储备物资紧急发运、装备器材紧急维修保障、物资采购人员动员补充、物资应急采购经费保障、协调供应商应急生产、物资应急采购质量检验验收、地方采购力量支援保障等实施方案, 实现军队采购系统与国家经济动员体系的有机融合。
②要建立健全采购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法规,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事采购行为进行规范, 是保证军事采购活动优先优惠和安全顺利的重要措施。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 加快军事采购有关法规的研究制定, 明确军事采购享有优惠的各种权利, 以及军队、政府、供应商在军事采购方面的职责、义务和权益。对为军队提供军品及服务的供应商, 实行一定幅度的税收、税负优惠, 以及资金、土地使用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优先保障;对因保障部队应急需要而产生亏损或在其他方面付出较大代价的, 事后应给予适当利益补偿;对不承担义务和违反合同的供应商, 应制定执行严厉的惩戒措施。
应急物资采购 篇8
1. 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的特点
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是指各级机关和部队为保障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应急需要, 结合某一具体行动实际, 采取不同于常规方式和程序组织的物资紧急采购活动。新世纪新阶段, 我军担负着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历史使命对应急采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高效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物资应急采购任务, 必须准确把握其特点, 并采取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对策措施。
1.1 应急采购实施呈现出阶段性
应急采购是为处置突发事件进行的一种非常规采购。应急采购时间紧、任务重, 且应急采购前期、中期、后期都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同时, 不同军事任务各阶段的采购目标也不尽相同。以抗震救灾为例, 在前期, 抢救生命, 保障人员健康是第一位的, 主要以采购食品、药品为主;随着救援工作的继续展开, 采购的品目就将涵盖被装, 构建简易住所的营材、为了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机械设备等;在后期, 由于整体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 许多环节都恢复正常, 将逐渐实现向正常采购转换。
1.2 部队物资需求呈现出不确定性
部队物质需求不确定性, 主要表现在部队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对需求满足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其一, 从部队用户需求来看, 需求是应急采购的驱动源。对于不同的军事任务类型, 不同的保障规模, 军队用户所需物资的数量、结构以及时间和地点具有难以预测性。其二, 从部队用户的需求满足程度来看, 由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 物资需求量成几何级数增长, 军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资源缺口能否得到及时补充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1.3 物资发运送达呈现出多维性
多样化军事任务大都具有突发性强、环境恶劣、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特点, 这就要求物资发运配送必须做到全面筹措、计划、组织、使用各种运输力量, 综合运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等资源, 运用地面补给、空投等多维投送方式, 以最快的速度, 在最短时间内, 把物资输送到部队用户手中。
1.4 采购信息共享呈现出实时性
由于应急采购时限很紧, 要较好地完成应急采购任务, 采购机构与采购管理部门、供应商以及其他部门之间必须进行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有关各方实时地准确掌握动态的采购信息, 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的客观要求, 是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购决策, 提高应急采购工作效率, 降低应急采购成本的实际需要。
1.5 军地力量交织呈现出一体性
实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军用物资保障呈现出总量上升、强度增大等趋势, 单靠军队自身力量很难完成保障任务, 军民一体化趋势越来越突出。仅以今年的“5.12”汶川地震为例, 13万官兵的物资保障需求仅靠军队自身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 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调动社会采购供应力量, 积极探索建立军民一体化应急采购保障模式。
1.6 潜在危险多元呈现出不可预知性
多样化军事任务包括: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实施军事威慑、反恐维稳、应对武装冲突、抢险救灾、维和行动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行动, 每一种行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危险。在抢险救灾中, 我们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反恐维稳中, 我们可能面临恐怖分子的恶意破坏;在进行作战中, 我们可能面临敌方对我物资供应来源工厂的火力摧毁等等, 这些不稳定因素对我们进行物资采购都具有潜在威胁, 必须引入风险管理。
2. 对策思考
2.1 增强应急采购柔性
针对应急采购的不确定性, 提高应急采购柔性是一种有效途径。应急采购柔性是指在应急条件和成本约束下, 采购相关成员在采购数量、采购质量和采购频率等方面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反应能力。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以及相互间合作关系, 可以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 使得采购在采购时间、采购范围和采购成本组成的三维空间中达到最佳点, 从而提高应急采购的敏捷度和精确度。
2.2 适时实施越级送达
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对时间的高要求, 使得我们必须减少时间在不必要环节的浪费。在物资分发中, 如果占用过多的时间, 应急采购就没有达到应急要求。因此, 我们应当打破逐级下拨物资的模式, 根据需要可以越过需求部队的上级, 直接送到部队用户手中, 这方面外军已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2.3 搭建军民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
应急采购中, 需要什么, 需要多少, 谁需要, 谁生产, 生产能力有多大, 当地有哪些物流资源可以利用等等, 这些信息都必须快速、真实、实时、全面地为军队物资采购部门所掌握。通过军民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 军队物资采购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信息, 可实现网上采购, 并达到适时、适量、适质、适价及适地等采购要求, 高标准地完成采购任务。
2.4 建设虚拟配送中心
军队物资应急采购是否能够高效完成, 军队业务部门要起到主导作用, 各供应商要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在这个过程中, 物资采购、配送、分送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调度中心, 它可以不是固定的、实物的, 而是一个虚拟配送中心。通过军民一体化信息平台, 把我们采购的物资, 进行适时统一配送, 不需把物资运到某一个地方, 然后再统一分发, 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同时, 军队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可以根据需要, 适时、适地开设野战仓库作为物资的集散地, 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送达至部队用户手中。如图1所示。
3. 小结
应急物流中的物资管理 篇9
一、应急物资
相对于突发灾害事件产生的需求物资称为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的特点有:需求急迫、不确定、量大且种类复杂、不易集中管理、低频、保质期有限等。其中, 种类繁多, 具体来讲有这么几大类, 生命救助物资、工程保障物资、工程建设物资、灾后重建物资。比如大米、食盐、水、救生衣、应急灯、帐篷、棉被等。
二、管理现状
为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 下面我们来看看应急物资的管理现状如何。
1.应急物资库规模不大, 仓储的物资数量不足种类不全。我国中央级紧急物资库分布在:西安、郑州、合肥、哈尔滨、沈阳、天津、南宁、成都、武汉、长沙, 只有天津和郑州的规模较大, 面积1 万多平米。武汉和西安的是租的, 其他库都较小。
2008 年汶川地震, 政府就从上述10 个物资库中的4 个调运了4.56万顶帐篷。第二天又调了其他物资库的所有帐篷后, 就调空了10 个城市的中央级紧急物资储备库中约18 万顶帐篷。然而, 绵阳当时库存棉被200 多床、帐篷不到200 顶, 而实际至少需帐篷60 万顶。这充分暴露了物资储备的严重不足。
2.相关信息系统发展落后。由于信息技术的非标准化, 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仓储应急物资的名单、仓储数量、仓储位置、配送最优线路等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 使得意外发生时指挥中心对应急物资的供需状况难以做到心中有数, 不太能既高速又准确地调配救援所需的物资。
3.经费短缺。应急物资的费用分购置费、管理费。其中, 管理费是由中央按实际储存的物资所占比例来分配, 购置费则是分级管理政策。然而, 因为各特殊情况, 很多地方的费用没有到位, 使得应急物资本身的仓储就不够。
4.储备方式单一。我国应急物资无法持续跟上的主要原因是只有实物储备。实物储备确实是一种关键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可碰上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的需求时, 很可能就无法持续供应。救济工作通常都不是一两天的事, 只有实物储存必然会出现问题。
三、管理对策
1.优化储存结构。我国10 个中央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大都位于中东部省会城市, 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很薄弱, 仓库分布不均衡影响了物资调度的效率。优化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分布要参考地理特点、生产力、和国防建设, 结合已有的仓库, 合理布局全国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提高救灾物资大规模调度的速度。
2.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 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结合无疑能最好地实现快速救援。那么, 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 是应急管理的核心部分, 旨在迅速的提供物资的实时信息, 显示物资去向、调度配送等效果。
3.对物资结构需求, 进行配比储存。物资的结构需求, 是指需要的各类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举例来说, 消毒水、卫生棉棒需捆绑着使用, 特殊情况下两者不能单独使用, 缺任何一种都可能会导致另一种被闲置。不同的物资有不同的结构需求, 如果在平时储存的时候没有做好搭配, 在应急时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进行配比, 而后才能调配。因此, 提前根据物资的结构需求, 在仓库内储存时就做好配比, 接到物资调度命令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发货。
4.采取多种储备方式。上面我们提到只有实物储存的情况, 因为数量很有限, 如果碰上需求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的灾害时, 容易出各种问题, 所以, 为了避免关键时候物资严重短缺, 我们得采取多种储备方法。譬如:实物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政府与企业共同储备;个人家庭少量的储备。
四、结束语
近年来, 我国应急物流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应急保障机制也慢慢形成。但是, 我国应急物流的实践基础还是挺薄弱, 还没有完全赶上发达国家。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筹措、采购、储备、运输和配送等, 都有待更加深入具体地研究。
摘要:应急物流与常规物流有着明显的区别, 如物流条件和时间限制。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使得应急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 应急物资是保障物流环节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研究应急物资管理有利于应急物流效率更高。文中分析了应急物资的特性、分类及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应急物资,物流,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北林, 马婷.应急救灾物资紧急调度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7 (3) :15-18.
[2]张旭凤.应急物资分类体系及采购战略分析[J].中国市场, 2007 (8) :110-112.
[3]丁斌, 夏云天.安徽省应急物资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 2008, (9) :43-44.
[4]王丽姝, 郑哲文.应急物资供应快速反应网的建立[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 (4) :70-71.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篇10
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包括救灾人员),以进行伤者救护与转移、卫生防疫、稳定秩序、安置灾民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调集相关抗灾物资到受灾点,不仅会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且还会给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巨大冲击,使灾害演变成灾难,其后果十分可怕。因此,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Kemball-Cook和Stephenson[1]于1984首先提出在救援物资运输时对物流管理的需要,以提高运输效率。接着Ray[2](1987)、Wae[3](1998)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研究了以最小化运输费用为目标的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的问题。Rathietal[4](1993)提出的LP模型,所解决的问题是指派问题,即指派车辆到各个路线中达到网络最优。该模型的路径和每对供应一需求节点间的运输量是已知的,运输工具变量假设非严格限制,又采用传统优化算法,所得结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对解决突发灾害应急物流配送问题具有局限性。Haghan等人[5](1996)将应急物流描述为有时间窗限制的多物品、多模式网络流问题,并给出了求解方法。Equietal][6](1996)研究了在供应链中的组合运输和车辆调度的问题,目标是在给定数量供应中心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的旅行次数和完成各旅行路线要分配的车辆数。这只是一个路线预先确定的车辆指派问题,而非最佳路线的确定问题。G.F.List和M.A Turnquist[7](1998)建立了放射性物品运输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涉及运输目的地的确定及运输线路的选择,考虑了出现事故时的应急反应问题。Suleyman Tufekci和William A.Wallace[8](1998)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根本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应急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Shame-ur.Rahman[9](2000)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围绕最优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选择以及抗灾物资分配等问题来调度资源,使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救助站到事故发生点调集的资源最多,而消耗的成本最小。Fiedrich[10](2000)等在时间、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以死亡人数最小作为目标,研究了地震后向多个受灾地点分配和运输资源的优化模型。Jae[11](2003)研究了在路网情况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调度车辆运送的问题。Linet等人[12](2004)对救灾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存储仓库、配送中心、国家运输网络、搜寻和营救小组、协调和调度指挥中心)和多阶段多目标的救灾物资配送问题进行了研究。Trevor Hale and Christopher R.Moberg[13](2005)主要研究了应急物流供应节点的选择,特别是针对节点应急物资存储量的多少,建立了定量模型。Groothedde B等人[14](2005)研究认为协同HUB网络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和维持服务水平,适合于控制大容量的实物流动,能产生规模经济。Yi W和zdamar L[15,16](2007)对应急物流FLP和VRP问题以及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的紧急配送和灾区人员撤离的协同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受伤人员撤退和救援物资供应的物流协同模型。
从以上的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学者主要是假设某个或某几个约束条件,例如:成本最小、有限时间、运输路线、多目标、服务质量等,从而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戴更新等人[17](2000)针对多资源应急多点出救问题的特点,给出了多资源应急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连续可行方案的概念,并利用单资源问题的现有成果,实现该问题的求解。陈春益等人[18](2001)以地震救灾为例进行的台湾救灾物流体系构建,其主要侧重于救灾物资的供给和配送中心的运作。刘春林等人[19](2001)讨论了物资需求约束条件下多个出救点的紧急物资调度问题。根据连续应急问题的特点,给出了应急时间最早前提下出救点数目最少,以及限制期条件下出救点数目最少的应急模型,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模型求解方法的正确性。王刊良、徐寅峰[20](2001)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着重对已有的几种生成空间相异路径的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在处置突发应急事件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复合模型。邹旭东等人[21](2002)先对具有动态的交通堵塞限制信息及静态禁止通行限制信息的实际交通路网进行描述,然后在对Dijkstra算法以及实际交通限制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静态和动态交通限制信息的最优路径规划算法。卢安文等人[22](2003)研究了紧急情况下的物流配送的必要性,建立了考虑公路运输的紧急情况下的物流配送模型,并考虑多种运输方式,以时间、费用为目标建立了0-1整数规划模型及目标规划模型。邹铭,李保俊等人[23](2003)提出了对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布局进行优化的建议;宋洁蔚,荣冈[24](2003)讨论了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确定性事件,并用一种启发式遗传算法针对不确定事件下的调度问题进行了求解。程赐胜等人[25](2004)针对受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的配送车辆调度建立了一种车辆调度的随机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傅克俊[26](2005)把物流配送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分为对货物状态、车辆状态和道路状态的影响三类,并提出了基于突发事件的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谢如鹤[27](2005)建立了应急物流运作流程基本框架,指出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是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李阳,李聚轩等人[28](2005)主要提出了我国救灾物资调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救灾物资的供应、配送和发放)的设计方案。龚英[29](2005)通过对东南亚海啸救助分析,提出我国灾害救助物流应该从组织、运输、物资来源及仓储、信息等方面进行保障,同时指出了灾害物流的发展方向。计雷[30](2005)提出了应急管理中的救援物资运输问题是最小化运输费用与运输时间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但是该文献并没有涉及到问题模型的建立与实现。宋明安[31](2005)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研究了以最小化运输费用为目标的应急救援物资运输的问题。张毅等人[32](2006)研究了应急救援物资车辆运输线路的选择问题,运用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了用来评价备选线路决策效用函数的数学模型。缪成,许维胜,吴启迪[33](2006)研究了应急配送中的车辆和物资整合问题,把全面应急物流配送问题分解成两个多目标网络子问题,并运用拉格朗日方法求得最优解。计国君,朱彩虹[34](2007)提出应综合考虑可重复利用和不可重复利用的抗灾物资,在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中实施转运策略,实现受灾点物资一体化协调,以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抗灾速度。邹志云等人[35](2008)以应急物流的概念与特性为切入点,确定了行驶时间、拥挤程度、行驶困难度、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组织的便捷性五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带有专家可信度的非线性优化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应急物流的路径选择方法。
从以上的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学者也是主要是假设某个或某几个约束条件,但是约束条件与国外的学者有所差别,例如:多救出点、路径的选择、交通限制、调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从而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多属性决策法、层次分析法、拉格朗日方法、灰色系统理论等。
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由于应急物流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有学者对应急物资的调运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是有很多有待研究的地方。本文觉得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完善及深化:
(1)应尽快建立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只有依靠严格的机制才能保障应急物流物资的及时、有效的调运;
(2)应急物资调运模型研究,因为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假设某个或某几个约束条件下建立应急物资调运模型,但是在实际当中各种约束条件同时制约着应急物资的调运,因此应急物资调运的模型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3)应急资源的配置问题,即事先确定每个应急物流中心应配置的资源数量及更新问题;
(4)在应急物资的调度方法中,还可探讨多种资源的调度问题以及各出救点应急车辆行驶路径的选择问题。
摘要: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应急物资采购 篇11
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最优分配采购策略;最优化;博弈论;供应中断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ptimal allocation procurement and emergency procurement are widely used for managing supply disruption risk. Based on optimal allocation procurement and emergency procuremen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problem of the optimal order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of the supply chain, which consists of two manufacturers and two retailers of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under disruption and gave the optimal order and production procurement. By a numerical example, the effect of the reliability on the optimal prices and profits of the manufacturer were compared. 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prices of two manufacturer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iability, and manufacturer A decreasing amplitude is less than the manufacturer B . The optimal prices of the manufacturer A a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manufacturer B when the reliability is under 0.3. But the optimal prices of the manufacturer A are more than those of the manufacturer B when the reliability is over 0.3. The profit of the manufacturer A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iability, while the profit of the manufacturer B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iability. The profit of the manufacturer A is more than that of the manufacturer B when the reliability is under 0.8.But the profit of the manufacturer A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manufacturer B when the reliability is over 0.8.
Keywords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optimal allocation procurement;optimization;game theory;supply disruption
1引言
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对于经济领域而言,不仅经济增长的方式在转变,而且其运作和管理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与发展也趋于模块化管理和供应链式运作.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供应链的竞争和复杂性变得越来越强,各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融入生产实践中.然而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市场需求往往是不确定的,由此导致的供应链的风险越来越频繁.引起的供应链中断也越来越多,所以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供应链中断有可能导致供应商提供给制造商所必须的产品供应失败.供应链中断可能通过来源于供应链的内部或外部的因素所引起,包括自然灾害、交通阻塞、劳力纠纷、恐怖事件和政治不稳定性等.与此同时,供应中断面临着一个真实的商业挑战,如供应中断也许导致供应商提供给制造商产品所必需的货物的失败.
导致供应中断的原因很多,例如:地震、电源故障和恐怖袭击等.随着外包和境外的货品被制造商从更便宜的供应商那里运进来,哪怕这些供应商并有完全的可靠性.因此,供应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和更高不确定商业环境下对于采购管理来说的一个重要挑战.供应风险管理对于供应链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供应的不确定性常是由3种模型刻画:第1种是随机产出模型,Babich et al. (2007)[1]在供应链竞争和多样化的影响下供应商的中断风险中使用随机产出模型.Dada et al.(2007)[2]当供应商是不可靠时一个报童的策略问题中提到随机产出模型; Deo.et al.(2009)[3]随机不确定下的数量竞争,这里的不确定即就是随机产出数量;Gurnani et al. (2007)[4]在不确定产出元件数量下协调分散式组装系统; Yano et al.(1995)[5]在随机产出下的批量订购模型.第2种模型伯努利产出模型,Li et al.(2010)[6]在供应中断下一个零售商和两个供应商的竞争和协调,就是在供应不确定情形下,供应商运送所有制造商订购的所有数量; Shou et al. (2009)[7] 在供应链与供应链竞争下管理供应得不确性;Tang et al.(2011)[8]面临产出不确定和买主竞争下供应商的多样化策略,这里供应商运送制造商的所有订购数量;Tomlin (2006)[9] 缓解和应急策略的对于管理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价值,这里制造商在中断下得不到任何货物;Wadeck et al.(2012)[10]制造商的竞争和对供应商的补贴中就是直接不运送任何制造商订购的数量货物.第3种模型是带有随机的提前期和随机容量的供应不确定, Babich (2010)[11]订购和供应商的财政补贴与容量的独立性中有提到容量的供应不确定性.下面引用第二种伯努利产出模型.
nlc202309090758
经济数学第 33卷第4期颜荣芳等:供应中断下最优分配和应急采购策略的比较
为了缓解供应中断的负面影响,大家着手研究各种各样的管理策略.例如采购策略的研究,双货源,应急货源,备用供应,需求管理,增加安全库存和供应进程改善.在Sheffi (2005)[12]中提到双货源;Tang et al.(2011)[8]对面临产出不确定和买主竞争下供应商的多样化策略中应急和备用供应进行研究;Tomlin (2006),(2009a),(2009b)[9]中都提到双货源和需求管理的使用和研究;Wang et al.(2010)[13]中对增加安全库存和供应进程的改善进行了研究.
尽管有关供应中断的文献越来越丰富,但是它们大部分关注的是制造商的绩效和如何采用可行的策略去减轻公司来自单一供应商的供应风险.如果制造商在供应中断风险情况下采取可行策略去面对竞争,那么前面所说的问题仍然会发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关注供应中断的的研究都没有考略中断发生的实时性,也就是中断发生的时刻对供应链的研究.因此,在文中将探究制造商采取不同策略的水平竞争.当面临供应风险和市场竞争的时候,供应中断风险关于制造商价格决策和期望利润的影响也被考虑.同时考略供应中断发生的时刻.这与之前的文章不同于三方面:①考虑供应中断发生的实时性,同时就供应中断的时刻引用均匀分布;②文中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用最优采购策略和应急采购策略来管理供应中断风险;③联合考虑价格和订购决策.
2供应链采购策略模型的描述和假设
考虑由两个供应商和两个制造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其中第1个供应商是完全可靠的,而第2个供应商是非完全可靠的(供应存在中断可能).当然完全可靠供应商的价格要高于非完全可靠供应商的价格.制造商从供应商那里订购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具有短周期可区分的产品并且在一个销售季进行销售.非完全可靠的供应商的供应一旦中断就不可避免地对制造商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中断.为了缓解供应中断可能造成的影响,制造商就需要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应对供应中断.假设制造商A采用最优采购策略(OPA):即他从供应商i订购数量为Qi的原材料i=1,2以期实现自己利润的最大化.而制造商B采用应急采购策略(EP):他首先通过供应商2订购所需的全部原材料,一旦供应中断,他便向现货市场采购另外所需的原材料.这一供应链及其运行可通过下面的图1表示出来.
为方便起见,设供应商i的单位批发价格为cii=1,2第j个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和单位零售价分别为cj和pjj=A,B进一步假设供应商2的可靠性为α0<α<1,即供应商2遭受中断的可能性为(1-α),其进一步假设中断时刻T为(0,L)上的均匀分布.若供应中断发生在时刻T=t则制造商从第2个供应商那里获得t/TQ2.的递送量,其余数量为Qe=1-t/TQ2.的原材料要从现货市场即订即到.模型首先是制造商A和B依据两个供应商的单位成本价格c1,c2来决定他们自己的零售价格pA,pB.两个制造商依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分别做出他们自己的订购决策.制造商A从供应商1那里采购Q1从供应商2那里采购Q3,制造商B在没有发生中断的环境下,他从不可靠的供应商2那里采购Q2,一旦中断发生,他便向现货市场以单位成本价格ce采购Qe,最终,市场依据来自供应商和现货市场的实际产品供应进行部分清理.假如制造商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他将发生需求的单位缺货成本cu.假如制造商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后仍有剩余库存,他将发生单位的库存成本c0.假设一个价格决策要求两个制造商在实际供应之前去决定他们的销售价格并且在整个销售季都能维持这个销售价格.假设两个制造商是风险中性的;关于成本、价格和可靠性是信息对称的;制造商jj=1,2的市场需求为
dj=a-pj+βpk,(j=A,B.j≠k)(0<β<1).这里的a是市场规模,β是两个产品的替代系数.
3模型的计算与比较
3.1订购决策
由表1可知:①当制造商由供应商1的单货源供货时,制造商A、B的最优价格都随着成本c1,c2和ce的递增是递增的;制造商A的利润随着c1的递增是递减的,随着c2和ce的递增是递增的.制造商B的利润随着c1的递增是递增的,随着c2和ce的递增是递减的.②当制造商由供应商2的单货源供货时,制造商A、B的最优价格和利润与成本c1没有关系.而最优价格随着成本c2和ce的递增是递增的,利润随着成本c2和ce的递增是递减的.只有制造商A的利润随着成本ce的递增是递增的.③不管是由供应商1还是供应商2,制造商A、B的最优价格都随着可靠性α的递增是递减的,制造商A的利润随着可靠性α的递增也是递减的,而制造商B的利润随着可靠性α的递增是递增的.
5数值实例
通过数值实例比较在供应中断发生时,两个制造商分别采用最优采购和应急采购策略供应商的可靠性对于制造商的价格和利润影.假设:a=50,c1=6,c2=4,ce=7,α=0.5在区间(0,1)取值.具体的数值结果如面的两个图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两个制造商的最优价格都是随着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的增加而减少的;当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小于0.3时,制造商B最优价格高于制造商A,而当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大于0.3时,情况恰恰相反.
由图3可以看出:制造商A的利润随着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的增加是减少的;制造商B的利润随着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的增加是增加的;当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小于0.8时,最优采购策略比应急采购策略好,利润高.当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大于0.8时,应急采购策略比最优采购策略好,利润高.
6结束语
在管理供应中断风险时,最优分配采购策略和应急采购策略是最常用的两种采购方式,而将两种采购策略同时运用且联合价格和订购的考虑模型还没有,还有在考虑供应中断风险时,对于中断发生的时刻,进一步采取应急采购策略时的货物已到达数量之前文章都没有涉及.本文中,不仅将两种采购策略同时应用来管理供应中断,还考虑了中断发生的时刻T对中断的影响,与此同时引用均匀分布来刻画中断发生的时刻.两个竞争的制造商在面临供应中断风险时采取两种不同的采购策略,对于彼此的订购和价格进行分析.得到订购策略的选择依赖于供应商的可靠性.最终比较两个制造商分别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后的最优价格和利润,得到当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小于0.8时,最优采购策略比应急采购策略好,利润高.当第一个供应商的可靠性α大于0.8时,应急采购策略比最优采购策略好,利润高.
nlc202309090758
参考文献
[1]Babich V,Ritchken P H,Burnetas A.Competi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effects in supply chainwith supplier default risk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9(2):123-146.
[2]Dada M,Petruzzi N C,Schwarz L B.A newsvendor's procurement problem when supplietrs are unreliable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9(1):9-32.
[3]Deo S,Corbett C.Cournot competition under yield uncertainty: The case of the US influenza market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9, 11(4):563-576.
[4]Gurnani H,Cerchak Y.Coordination in decentralized assembly systems with uncertain component yield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76(3):1559-1576.
[5]Yano C A,Lee H L.Lotsizing with random yields: A review [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5, 43(3):311-334.
[6]Li J,Wang S Y,Cheng T C E.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a single retailer two supplier supply chain with supply disrup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0, 124(1):137-150.
[7]Shou B,Huang J,li Z.Mangaging supply uncertainty under chaintochain competition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9.12(5):146-258.
[8]Tang S,Kouvelis P.Supplier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presence of yield uncertainty and buyer competition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1, 13(4):439-451.
[9]Tomlin B.On the value of mitigation and contingency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5):639-657.
[10]Wadecki A,Babich V,Wu Q.Manufacturer competition and subsidies to suppliers[J].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ing Risk. 2012,53(2):318-343.
[11]Babich V.Independence of capacity ordering and financial subsidies to risky suppliers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12(4):583-607.
[12]Sheffi Y.The resilient enterprise [J].Cambridge MA:MTT Press.2005,116(1):115-128.
[13]Wang Y,Gilland W,Tomlin B.Mitigating supply risk: dual sourcing orprocesss improvement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12(3):489-510.
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模型探究 篇12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 近年来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各种事故灾害、公共安全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规模都明显大于以往, 对我国社会整体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突发事件发生时会立即产生大批量救援物资需求, 不存在订货提前期, 所以必须建立全面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以应对突发事件立即处置的需要。
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 无法预测应急物资需求产生的时间、地点、种类与数量, 经常出现库存救援物资长期不用,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已有库存物资又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应急物资需求的波动性非常强, 必须在平时建立全面的应急物资储备。
二、突发事件概述
1. 突发事件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 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 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
从狭义上来讲, 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 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 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
2. 突发事件的特点
(1) 意外性: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 是难以完全预测的。
(2) 破坏性: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 都必然不同程度地对社会造成破坏与损失。
(3) 紧迫性:突发事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 危机会急剧恶化。
三、应急物资概述
1. 应急物流与应急物资。
应急物流是应急物资保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满足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践中, 应急物资的保障是核心环节。
应急物资是指在应急物流的实施和保障中所采用的物资。
2. 应急物资的特点:
(1) 不确定性。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具有不可预测性, 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应用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 不可替代性。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 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除部分物资外, 绝大部分物资是单一用途的, 如疫苗、药品和血源等。
(3) 实效性。应急物资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 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 也就不再称为“应急物资”了。
(4) 滞后性。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根据事件的强度和波及范围而使用, 时间上滞后于事件的发生。
3. 应急物资的采购。
由于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 应急物资的采购量一般相当大, 时间上要求很高, 供应商往往不是单一的, 绝大部分市场商品都会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要求采购时间短, 程序紧凑简单, 同时由于采购物资的重要性, 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要求更高, 应当制订严格明细的标准, 提高要求, 在进行应急物资采购时, 开辟多种渠道, 保证物资的质量。
4. 应急物资的储备。
应急物资储备直接影响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 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 减少采购和运输量, 减少相关成本;但同时也会占用大量流通资金, 使成本上升, 阻碍资金的周转速度, 造成极大积压与浪费。可以将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方法应用到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中, 科学的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 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
《应对法》归定“设区的市级各级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四、应急物资储备模型探究
1. ABC分类法。
可以应用A B C分类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关键的少数, 次要的多数”,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将物资研究对象按一定标准区分为A B C三部分, 分别给予不同的管理。通常按照物资占金额、品种百分比分类, 见表1。
物资A B C的分类标准应结合不同灾害对不同物资的需求特点, 如大坝处, 石料、装土编织袋等物资就属于重点控制的A类物资;多发生地震处, 则应增加救灾帐篷、医疗器械的储备量;矿区易发生矿难, 则应重点储备救生器材, 消防设备等工具。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分类后针对不同类别物资进行管理, 采用不同的采购和库存策略来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1) 科学分析突发事件的物资需求。对物资的需求分析既要考虑应急期间处置突发事件需要的专业应急物资与后勤保障物资, 也要考虑事后用于救济的基本生活物资及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资。同时,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其应对物资的需求也不一样 (见表2) 。
(2) ABC分类法的应用策略。应用ABC分类法管理物资, 主要从控制程度﹑库存量计算﹑库存记录﹑安全库存量和库存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 如表3所示:
2. 水龙头定律。
水槽实际是一个存货系统:当积水过多的时候, 就溢出, 如同对积压的存货进行过期变质处理;而当积水排完, 水槽见底的时候又如同发生缺货。物资储备的目标是通过适当的订货策略来维持销售与进货的平衡, 把缺货和存货积压的成本降低, 就像把水槽里的水控制在既不溢出又不漏完的状态。出水速度是任意变化的, 无法预知在下次注水前会漏出多少水。如果采取固定时间间隔注水必然会导致缺水或积水过多。若采用高低水位法, 即连续观察水位高度来决定是否注水, 水漏的快就增加注水次数, 反之则减。这样, 水槽里的水量就会比较稳定。
物资储备采用高低水位法, 就能将存货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避免出现缺货或者积压之类的问题, 使物资储备保持在一定规模。
3. 存储模型探究.
假设物资需求速度为R, 单位存贮费 (单位时间内单位存贮物的存贮费用) 为C 1, 单位缺货费 (单位时间内每缺少一单位存贮物的损失) 为C 2, 订货费 (每订购一次的固定费用) 为C 3, 存贮物单价为K, 期初存贮量为I。
(1) 模型1:价格与订货批量有关的存贮模型。为了鼓励大批量订货, 供方常对需方实行价格优惠。订货批量越大, 货物价格就越便宜。设订货批量为Q, 对应的货物单价为K (Q) 。当Qi-1≤Q
在一个存贮周期内模型1的平均总费用 (费用函数) 为:
其中, Q=Rt.当Qi-1≤Q=Rt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 模型1的最小平均总费用订购批量Q*可按如下步骤来确定:
③若min{C’, C (j) , C (j+1) , …, C (n) =C*, 则C*对应的批量为最小费用订货批量Q*。相应的, 和最小费用C*对应的订货周期t*=Q*/R。
(2) 模型2:需求r为连续随机变量的 (s, S) 存贮模型。需求r为连续随即变量, 密度函数为.分布函数为。 。
首先考虑最大存贮量S。
当期初存贮不足订货点, 即I
由于缺货损失至少包括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 而售价又高于成本, 所以有0
容易证明, 满足①的S*是C (S) 的最小值点。所以, 最大存贮量S*可由式①确定且和订货点s无关。
再考虑订货点s。此时, 最大存贮量S*已经确定。根据订货点s的意义, 当期初存贮I=s时, 不订货所造成的损失期望值应当不超过订货所造成的损失期望值, 因此有
当s=S*时, 式②显然成立, 但目的是要选取一个使式①成立的尽可能小的s值。分析式②中左边各项随s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比S*小的s是可能存在的, 设使②成立的最小的s为s*, 则s*为 (s, S) 存贮策略中的订货点s。
可以看出, (s, S) 模型实际是水龙头定律的定量化模型与具体运用。
五、结束语
应急物资储备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对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使灾害损失最小,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 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更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应用物流理论和存贮模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大地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冰雪灾害、汶川地震、频发的矿难等等, 在各种突发事件面前, 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救援物资。由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会立即产生大批量救援物资需求, 不存在订货提前期, 所以建立全面的应急物资储备至关重要。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模型
参考文献
[1]李阳李聚轩:大规模灾害救灾物流系统研究[J].科技导报, 2005. (7)
[2]王宗喜:加强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研究刻不容缓[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23)
[3]沈建国熊坚:物流与应急物流略谈.物流科技[J].
[4]宋明安:紧急救灾物流输配送系统模式构建[D].台湾:台湾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5]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 2005. (10)
[6]周定平:突发事件应对的物资保障分析.中国安全科学报, 2008. (3)
[7]沈翔赵明哲冯大为王嘉豪:三月之限-供应链的力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1. (54-56)
[8]胡运权:运筹学教程 (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 (367, 374-375)
【应急物资采购】推荐阅读:
应急物资管理05-24
应急卫生物资论文07-09
应急物资配送论文08-05
灾害应急物资管理08-26
医院应急物资储备清单07-07
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制度07-08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总结07-18
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协议07-22
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城管07-25
施工现场应急物资清单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