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务人员(精选12篇)
基层医务人员 篇1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就是对此所采用的最初级急救措施[1]。研究表明,如果在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进行有效现场心肺复苏,可能有50%抢救成功率,超过6分钟,成功率仅4%[2]。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迄今为止,美国己有5000万人接受过此项培训,即每4人中有1人接受过培训[3]。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低,专业人员的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4]。相对于大城市医务人员而言,基层医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学习机会,急救知识尤其缺乏。因此,对基层医务人员加强包括心肺复苏术在内的各种急救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009年10月,由扬中市卫生局组织,我院对全市部分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了我市基层医务人员急救水平,现将培训效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市基层医务人员293人,其中,医生141人,护士152人,男性106人,女性187人,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4岁。学历中专到本科。将293人随机分为两组,培训前组(对照组)144人,培训后组(观察组)149人,两组医护比、性别、年龄均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1.2.2培训方法
由我院己通过《指南》培训的高年资医师对全市293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讲课和操作示范。293人共分8个培训小组,每次培训1小组,37人左右,时间每小组一天。理论知识讲课和操作示范约2小时,随后提供5小时操作练习机会。理论知识培训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CPR操作在高仿真模拟人上进行。
1.2.3评价内容和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CPR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自行设计理论测试卷,总分100分,80分合格。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试卷内容涵盖CPR各步骤,包括判断意识、呼救、复苏体位、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效果评价等。操作测试按照《成人心肺复苏评分标准》计算得分,满分100分,80分合格。对照组先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再接受培训,观察组先培训后测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样本t检验及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CPR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理论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t=26.5,P<0.01),且观察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X2=186.7,P<0.001)。见表1。
2.2两组CPR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观察组CPR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t=46.4,P<0.01),且观察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217.8,P<0.001)。见表2。
2.3两组CPR操作步骤考核正确率
观察组各操作步骤合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对各项指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见表3。
3讨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先进国家对急诊医学十分重视,纷纷建立急救系统并开展急诊医学研究工作。我国急救工作起步较晚,发展极不平衡,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急救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广大农村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缺少各种培训和锻炼机会,急救技术和急救设施均明显落后于大中城市。我市基层医务人员中近1~2年曾接受过CPR规范化培训的不到20%,有的近5年从未接受过相关培训。接受的培训也经常是理论讲授多,操作机会少。本研究表明,培训前本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均不理想,合格率极低。经过本次培训后,理论和操作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CPR理论知识,在高仿真模拟人上进行操作示范,并提供充足的训练时间。这种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效果远胜于传统的单纯理论讲课。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1)培训前本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CPR理论和操作水平差,现状令人担忧,合格率仅分别为16.0%和6.3%。其他调研也有相类似的报道。表明在我国基层医务人员CPR技能急待加强培训和提高。(2)培训前绝大多数基层医务人员CPR的理论成绩高于操作成绩。观察组144人中,仅有2人能全部正确掌握心脏按压的部位、姿势、频率、深度,说明平时培训多注重理论知识,操作机会少,或不注重实际操作。CPR技能不仅包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时刻能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而动手练习是掌握该技能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应注重理论与操作相结合。(3)对照组中部分近1~2年曾接受过CPR规范化培训的医务人员本次培训前考核成绩仍不理想,说明CPR技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只有通过反复培训和学习,才能保持良好的CPR技能,更好地胜任临床抢救工作。(4)观察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合格率高,培训效果明显。但仍有少数医务人员成绩不合格,主要表现为判断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时间把握不准,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忘记捏放鼻孔,心脏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按压深度太深或太浅,CPR5个循环后忘记评估等。另有个别医务人员考核时过度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
CPR每延迟1分钟实施,心脏骤停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7%~10%[5],心脏骤停4~6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心脏骤停患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CPR,对挽救患者生命和保护脑功能是首要和关键的急救措施之一[6]。这就要求第一目击者能熟练掌握CPR技能并迅速施救。医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事件往往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因而抢救成功率要高于院外。但我国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CPR技能现状不容乐观。近期有研究发现,大量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欠规范,原因之一可能与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不足有关[7]。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20%创伤病人因未及时救治而死亡;我国有40%冠心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30%死于发病后20分钟,都因为抢救不及时所致;87%心肌梗死在医院以外发病,25%病人都因第一目击者不懂急救措施而身亡[8]。所以我们除了加强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外,还应在社区中开展群众性救护知识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在学生、警察、司机等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技术,以提高社会人群对突发灾难事故和疾病的应急能力。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方法:依据《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扬中市部分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将参与培训的293名基层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培训前组(先考核后培训)和培训后组(先培训后考核),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果:我市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较差,培训前、后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显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训能显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水平,提高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培训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心肺复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
[2] 张文武,李燕,张炳勇.危重病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438
[3] Clements R,Mackenzie R.Competence in prehospital care:evolving concepts[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05;22(7) :516~519
[4] 李春盛.目前心肺复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5) :262~263
[5]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dult Basic Life Support[J].circulation,2005;112(24) :19~34
[6] Batcheller AM,Brennan RT,BrasloW A,et a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erformance of subjects over forty is better following half-hour video selfinstruction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four-hour class-room training[J].Resuscitation,2000;43(2) :101~110
[7] Pamell MM,Larsen PD.Poor quality teaching in lay person CPRcourses[J].Resuscitation,2007;73(2) :271~278
[8] 李元宏.关于对公众医疗急救培训的思考[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10) :75
基层医务人员 篇2
__,女,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__市__县__镇__村支部书记、__市党代表、__县人大代表。8月起任__村支部书记。先后获得镇、县“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十星级文明户”“红旗三八手”“优秀干部”“种植示范户”、全区脱贫攻坚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在这场全民战争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人冲锋在先,负重前行,守护一方平安,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__镇__村党支部书记__就是其中平凡的一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作为党员干部、市党代表冲在防疫防控最前沿,带领村两委干部、组织全村各级力量,守护家园群众,为全村构建疫情防控安全线。
舍小家顾大家,靠前指挥扛起担当责任
据了解,为保障全村多人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个大年三十本应团聚的日子里,__顾不上布置家里,一早就到村委会,召集村“两委”干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讨论成立__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实施方案,组建疫情防控宣传队,率先在全镇21个行政村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__在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之际,自行购买了宣传小喇叭,亲自录制疫情防控知识,向村民传递疫情信息,宣传新冠病毒的防控知识,号召村民宅在家,不串门、不聚餐。
据了解,村里面没有宣传车,她率先挪出自己的私家车,并协调其他村干部的3辆私家车作为疫情防控流动宣传车,每天深入到各屯组进行广播宣传,切实提高全村老百姓对疫情紧迫感。为使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__带领全村党员、村委成员、志愿者等对全村农户进行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300多张,实现宣传全覆盖。
主动走访摸排,“网格化”管理无死角
为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__不敢有丝毫懈怠,组织村“两委”干部们对全村所有农户进行“地毯式”走访排查,对回村过节人员进行逐一登记,全村摸排出从高风险地区回村群众6名,密切接触者30人。按照要求,对36名人员全部实行在家隔离,安排村医和村干部通过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对他们进行监管,每日进行体温测量跟踪登记。
据悉,__村按照片、屯、组积极实行“网格化”精准管理,将全村666户2210人,划分为4个大片、10个屯,22个小队,每个队为1个小网格,每个网格落实1名网格员包干负责,网格员上设“格长”负总责。在__的带动下,来自党员志愿者、退役军人、热心群众等积极当上网格员,网格员每天对所负责的网格区域所辖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排查,既充分发挥了群众作用,又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联防联控,织牢全村“安全网”
面对疫情严峻形势,__及时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讨论实行村级封闭管理,从保障全村人身健康和生活有序为出发点,在征求广大群众意见下,保留了一个临时进村通道,对本村人员进行管控,对外村车辆、人员,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进村。
每天早上,__都会第一个到卡点上进行提前准备相关材料,登记表、体温计、村民临时通行证。有时候在卡点上面对不理解、不支持的群众,她把压力和委屈埋在心底,主动解释沟通,一遍遍耐心劝导,直到群众折返。
新时期基层文秘人员素质初探 篇3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概括讲就是事业心和责任心,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性的总和。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做好一个合格秘书人员的首要条件,过硬的政治素质是秘书人员素质的第一要素。基层文秘人员其政治觉悟的高低、立场坚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单位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基层文秘人员必须具备“四要”:一要有特别高的政策水平 。必须熟悉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熟悉国家以及上级机关制定的法规、原则,熟悉新时期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政策性规定。在重大原则、政策以及业务工作纪律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决按政策和规定办事,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越雷池一步。二要有特别强的敬业精神。基层文秘人员在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将单位领导的管理意图、组织计划、目标措施、有序合理并逐一落实的过程中,需做大量具体细致的再“创作”,使其更具体化、更操作化。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光荣感,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在上级领导的“影子”下,扎扎实实地工作,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和成长进步,真正在“高参”岗位上建功立业。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是一名称职基层文秘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三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管理者政绩的优劣,除应有的能力外,其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基层文秘人员,参与制定单位规划和管理办法,承担了组织的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综合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在市场竞争激烈形势下,如何把握自己,正确行使权力,是衡量其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准。要廉洁奉公,在权、财、色面前,经得住考验;要秉公办事,正确使用权力;要胸怀坦荡,坚决克服不负责任的背后议论和各种形式的自由主义;要忠诚正直,坚决杜绝跑官要官、溜须拍马、好大喜功等不正之风;要注意保密,严格纪律。基层文秘人员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知晓很多机密,了解领导的意图和行动,因此,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既是一项严格的政治纪律,又是每一位基层文秘人员的责任,所以,基层文秘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有关规定,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讲的不讲,不该传的不传,防止和杜绝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四要有特别实的思想作风。必须确立对单位组织、领导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高度负责的思想,讲实话,为单位组织、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办实事,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工作,踏踏实实办事,实实在在做人,积极为离退休管理人员排忧解难,当好服务保障工作。查实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刨根见底;求实效,坚持克服形式主义,跟踪问效抓落实,提高工作质量。
二、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
任何领域和任何工作都有一个理论问题,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基层文秘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的质量,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基层文秘人员做好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基层文秘人员既要完成计划性强的整体统一的管理和保障工作,又要处理好许多随机和突发的管理事务性工作;既要完成管理工作中需要协调工作,又要完成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工作中需要计划、检查、督促和自理的工作。这就要求基层文秘人员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挤时间“充电”。基层文秘人员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挤时间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工作之中,尤其是工作之余,要静下心来看书、读报,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急用、实用、长远受用的知识。长此以往,效果肯定会很明显;钻进去“内存”。基层文秘人员一定要做有心人,在学习中不仅行动还要心动,善于动手、动笔、动脑,把收集的情况、资料和信息储存到大脑,转化为“内存”,做到零存整取、常存常用。同时,要学会在实践中取经,多思考,常琢磨,把领导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拿来为自己所用,变“区位优势”为能力优势。二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要达到高等教育的数理化、语文、史地、美学、外语等水平。三是必须掌握秘书学、文书学、公文写作学、信访学、会议学、调研学、档案管理学以及现代通信知识、办公自动化知识等等。四是要有多样的辅助知识。辅助知识既不像基础知识那样具有“根基”作用,也不同于专业知识那样起“标志”作用。它对秘书人员的作用是丰富头脑、开阔视野、扩大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包括:管理学知识、公共关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人际关系学知识。此外,基层文秘人员还应掌握一些诸如决策学、咨询学、预测学、文学、人才学、创造学、情报学、编辑学、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对于一名基层文秘人员,上述知识缺一不可,但应有侧重。秘书学专业知识、管理学知识要“懂”,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精”,相关知识要“博”。
三、具備较高的谋划素质
基层文秘人员是领导的参谋,要能参善谋,当好领导的智囊和助手,参与谋划、辅助决策、抓好落实,这是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基层文秘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素质。
1.要善于出谋划策
基层文秘人员要当好参谋助手,提供优质服务,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群众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办事情,搞协调。一个好的基层文秘人员,不光要会组织协调,还应善于出谋划策。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站立点要高,能够胸怀全局,与领导跟踪思维,甚至超前思维。其次,立足点要实,必须从单位发展实际出发,能够解决单位发展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切忌哗众取宠,出“花点子”“歪点子”,甚至是“馊点子”。再次,着眼点要远,不能单纯站在本系统、本业务领域考虑,而要站在整个社会系统、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要具有战略眼光,富有预见性、前瞻性,符合单位整体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基层文秘人员在谋略过程中,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建议。
2.要精于计划运作
就是将单位、领导意图具体化,转化为具体的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筹划要了解单位、领导意图,掌握单位工作实际,把握单位发展大局,周密的运筹,反复论证比较,科学计划。合理组织各种力量和保障资源,圆满实现单位、领导的决策。
3.要长于协调控制
基层文秘人员协调作用非常重要,许多工作协调得好,工作容易推动和落实;协调不好,许多工作就难以推动落实。基层文秘人员要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多做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工作,创造协调顺畅的内部环境,营造良好有利的外部环境,使领导成员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抓工作落实的全力。协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是和稀泥或无原则的妥协。协调是一种理顺方式,是寻求进行合理、适度和最优化的管理,是根据管理目的进行某种调控。基层文秘人员的协调要紧紧围绕单位、领导的管理精神,结合单位整体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或讲人情碍面子,应注重协调的原则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控制方面,要善于利用和计划控制。通过制订计划、审查把关,逐级规范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要善于利用检查控制,揭露矛盾,解决问题,及时反馈;要善于利用成果控制,组织成果梳理,发现典型,总结经验,运用理论和实践成果,推动基层文秘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
基层文秘人员常常要面对大量繁琐并在某种程度上一时难以说清道明的事务性工作,直接接触不同心态的人群或个体。怎样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和行政事务中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是关系到基层文秘人员能否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领导赋予的各项任务的关键。近几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以及各界对科学发展观的普遍认同和深入贯彻,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人民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使基层文秘人员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新时期对基层文秘人员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基层文秘人员要统筹单位发展等工作,心理素质显得特别重要。现在不少基层文秘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信心不足,畏难情绪大,这就要培养基层文秘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使之对基层文秘人员的工作充满信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怒不发泄、悲不愁苦、恕不乱言、喜不忘形,时常对自我的行为自省、自律,保持“慎独”的君子之心。总之,健康、稳定的心理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基层文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基层医务人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为金秀大樟等19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共计416人, 其中医生179人, 护士141人, 医技人员96人。中级 (含中级) 以上职称97人, 初级职称或无职称319人。
1.2 培训方法
采用强化培训法。 (1) 师资组成:由急诊科具有主治医师和护师以上职称并在院内外多次复苏与气管插管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组成。 (2) 配备有复苏模拟人、气管插管模型、气管插管使用的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3) 培训场所:在院内以急诊科为培训场地, 院外以各受培训单位为培训场地。 (4) 具体培训方式:首先对受培训单位的医务人员就急救知识、心肺复苏和气管内插管等操作技能进行调查, 由受培训单位选派技术骨干2~3名参加我们举办为期3天的理论学习和2天的技能操作培训班, 重点内容为心肺脑复苏和人工气道建立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学习结束后考核。其次, 技术骨干回原单位进行全员理论培训。第三, 我院急诊科派2名高年资医生和 (或) 护士到每个受培训单位进行为期1~2天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 利用多媒体讲解, 结合使用模拟人进行技能操作, 并对每个学员进行操作考核。最后, 每个受培训单位指定1名技术骨干与我院急诊科联络, 定期交流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商讨解决, 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反馈。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以《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 (2) ——基本生命支持:简单却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为依据[2], 气管内插管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按沈洪主编的《急诊医学》为依据[3], 并参照柳州市120指挥中心制订的《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1.3 效果评价方法
培训前后对比。调查内容包括: (1) 受培训单位参与情况; (2) 培训前后受培训单位急救设备配置、更新和使用情况; (3) 培训前后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实际操作能力, 主要是心肺复苏和人工气道建立; (4) 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
1.4 统计处理
计数指标采用χ2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培训单位及个人参与情况
受培训单位100%积极参与, 领导高度重视, 设有专门的负责人, 并将急救技能培训常规化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 受培训单位医务人员参与率为90%。
2.2 培训效果
2.2.1 技能水平
培训前后理论考核合格率分别为41.3%和98%;对其中的2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 培训前后的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技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2.2.2 急救设备
培训前有气管插管设备为40%, 能正确使用为15%;有监护与除颤设备10%, 能正确使用为6%;培训后受培训单位50%计划或已更新、添置新的急救设备。
2.2.3 新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应用
40%受培训单位将培训的新理论和操作技能应用于临床, 尤其是心肺复苏和气管内插管的操作得到效好的普及, 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
由于受培训单位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 以及医务人员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的的提高, 40%的受培训单位的急门诊量有所增加, 并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医务人员对培训方法满意情况
表2显示医务人员认为强化培训方法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均较好。
3 讨论
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的培训, 既往以理论学习班加示范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学员在理论上有一定提高, 但操作能力差, 不能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反复的理论学习班加示范操作, 学员感觉培训没有新颖感和实用性, 容易产生厌倦。此外, 既往的培训只有少数人员有机会参加学习, 没有使受培训单位所有的医务人员在理论和操作上都得到提高, 这是以往培训方法的弊病。采用四阶段强化培训方法,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进行理论讲解, 然后在模拟人体上操作, 最后实施严格考核, 这样对受培训单位进行全员培训, 使学员对每项技能的操作达到规范、熟练、快速和准确。我们的培训结果, 考核合格率为98%, 对200名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内插管等项目的调查表明, 培训后急救技能明显提高。学员对培训方法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也有很高的评价, 分别达到95.5%和93%。这提示, 理论学习后必须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 才能更好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加深认识, 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有报道也显示, 多媒体结合模拟人体系统操作有利于提高学员急救技能操作能力,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判断能力和培训效果[4]。因此, 我们认为, 采用多媒体讲解结合在模拟人体上操作的强化培训方法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急救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强化培训法推广急救技能的培训, 不仅使学员急救技能得到很快提高, 急救知识得到更新, 更重要的是这种培训方法贴近临床实际工作, 使学员在工作中能正确地操作应用。在所有的受培训的学员中, 已有40%的学员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临床, 并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间接提高门急诊量和基层医院的知名度, 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的培训结果表明, 强化培训法推广急救技能操作更接近于临床实际工作, 学员能熟练地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临床, 达到培训目的。因此我们认为强化培训法值得在急救技能的培训中加以推广, 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的技能培训。
摘要:目的:探讨向基层医疗单位推广急救技能的教学方法。方法: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水平比较。结果:受培训单位参与培训人员考核合格率98%, 培训前后的操作技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90%以上的培训人员认为强化培训法具有实用性, 40%受培训单位已将新知识新技能运用于临床。结论:强化培训法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急救技能的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蒲泉州, 李晓阳, 谭芬梅, 等.389所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5) :397-398.
[2]沈洪.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 (2) —基本生命支持:简单却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17 (5) :257-258.
[3]沈洪.急诊医学[M].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20-323.
基层销售人员 篇5
有人跟我说,提供一套“制度”给销售人员,让他们自己做就行了,何必那么累呢!嗯,我没法跟他解释,也不想解释。事实上,他们说的没错,但他们的思维都是源于大企业的正规化和成熟市场的管理思维;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这种上来就进行制度改革和流程优化的方式,显然是推行不了的。
经过一段时间运作,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基本正确的。
上来就进行制度改革的家伙,绝对是无能的体现,不知道这句话谁说的了,但我甚为赞同。
基层的销售人员(包括基层主管)需要什么?
这几天,我跟客户的销售部陈经理走访了很多卖场、二批和小店,发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卖场,几乎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程度,但我们又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本身对他们的工作缺乏了解和指导,没有规范,没有标准,一切都考本能在做。
有的主管自己也不知道一天该干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因此,我们采用了指导为主,检查为辅的方式。
我认为,一个销售人员要做好工作,首先是要有一个好心态,不要总认为干了很多工作是为厂家或者经销商干的,我一直认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没有人希望一辈子都在做业务员,都希望得到更大的空间,如果想到这一层,我想,也没有人会偷懒,耍小聪明了。其次,在这里做不好,在另外一个企业也照样做不好,不要企图逃避问题,要突破瓶颈,成就自我。第三,沉下心来,接受新事物,发现新思维,找到新方法,只要想办法,总会找到销售的一些规律;最后,销售到了最高的境界,一定归结到人性,了解人性,才能将销售做到极致。
以上是宏观层面的东西,如果能做到以上的两项,属于合格的销售人员,做到三项,是优秀,做到全部是卓越。
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但可以慢慢调整,如果对企业、对产品一直难以融合,是很难做好本职工作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否则,难以持久。这就涉及到销售人员选拔方面的标准,在这里不再赘述。
观念改变了,下面就是技巧和方法,也就是技术的问题。对技巧而言,我认为是比较好解决的。大家可能都有疑问?销售是一门学科,怎么说技巧很好解决呢?其实,正是因为销售是一门科学,所以才有规律可循,有标准和规范可讲,可以进行量化和数字化,因此,技巧好解决。而观念,我们要改变,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很难量化和标准化,只有从行为、方式上进行判断,也就是用行为去影响观念,最终改变之。
基层销售人员,特别是有些经销商里面的销售人员(包括企业的基层销售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基本的销售技能。结合到具体的情况,我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就是销售人员
最需要提升的三个方面,真正的做到了,就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
其一,工作规划和计划
销售人员(包括基层主管,下同)需要工作规划和计划吗?当然需要了,区域市场的状况是怎样的?本品处于什么位置、产品线、结构?竞品情况怎样?价格体系,渠道分布,市场表现;线路怎么规划的,一周工作怎么安排的,老客户走访的数量,新客户开发数量。
而不是走到哪算哪,熟悉的天天去,不熟悉的,一个星期也不打一个照面,以至于自己的产品被搬到了一个死角也不知道,产品被商场做特价,还超低,有业务员还乐呵呵的跟我说:你看,超市自己做的,低价销售肯定多嘛。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做计划为了什么?一,提升拜访效率;二,稳定客户关系,三,提升市场维护力度。四,让销售人员的行为处于可控之中,而不是“放羊”状态。
没有计划,整天就跑那几个便于维护的店;而对于新客户、难缠的客户肯定没人去管。
其二,具体工作内容
带着问题去市场,而不是到了、看了就行,一定要解决问题。主要几个方面,对于卖场而言,一个是产品的陈列:堆头陈列,货架陈列,广宣品使用、价格信息准确性、库存、产品组合、竞品、客情沟通等等。
堆头,一般是花了钱的,一定要按照陈列的标准进行,对于一些小的卖场或者超市,简单的说可以做几个事情:堆头一定要正面陈列产品,要饱满,一个堆头上不要摆过多的产品一般最多3个产品,而且要以整箱为主陈列,堆头上方的价格和广宣品一定要突出,特别是价格,没有价格或者价格不准确,很难销售;促销产品、特价产品一定要上堆头,还有就是重要推广的产品。有销售人员问:怎么摆得下?特价产品,可以向BC类超市申请一个或者半个免费的堆头,一定要以整箱为主陈列;重点产品2-3个作为一个堆头。堆头下方的空间要合理利用,不要被竞品抢占;如果经常库存不足,被别人抢了位置和空间很正常。
货架,有些小超市没有货架陈列你的产品,所以一定要将产品,单包、单只的陈列在一个堆头上,重点产品和特价产品要另外陈列一个堆头。排面一定是抢来的,不是买来的,这对很多做BC类卖场的业务人员一定是一句金玉良言。
库存,要让堆头饱满,产品清洁,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没有工具包,剪刀、抹布、胶纸。动手整理堆头,排面,很多销售人员过于绅士。
还有什么?先进先出,很多,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再总结吧。
其三,工作规范和标准
规范,包括工具包,“工具包”包括上面提到的基本工具,还有POP,小礼品,跟商场里面负责理货的工作人员联络好,沟通好,你会省心很多,其实花费的仅仅是一点小礼物,送给谁不是送呢?调整一个堆头和排面,按照规定要主管以上的商场工作人员批准,但对于很
多BC类的卖场,可能一个理货员就可以帮助你调整好,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干的,而且效果很好。
商场按照什么标准进行陈列,小店,样板街、二批商等等,都要有标准,这些标准不要很复杂,简单实用就好,一般就是几大关键要素,慢慢从行为到习惯。
最后是报表制度,业务人员的几张表格,常规的:线路图、拜访表、客户卡、资料册,还有就是周计划、月计划,最后是进行推广活动的申请和记录表格。看似很多,实际上,每天要填的表格不多,业务人员一张:拜访表,活动的,有则填写;主管:检查表,如果有活动进行,则要填写活动的记录表,很多报表是每周、每月或者有活动才填写的。
基层统计人员当有“五心五意” 篇6
■ 统计员要树立五种意识
基层统计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统计调查工作质量。基层统计员,要树立五种意识。
一是树立责任意识。乡镇街道统计所虽然是最基层的统计机构,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统计员,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对每张报表进行认真审核,对每个数据进行认真核对,对每个企业情况认真掌握,不放过任何疏漏,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二是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统计本质的体现,也是体现统计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基层统计员要树立统计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在认真做好日常统计和调查工作的同时,还要向所在乡镇街道领导提供当地发展数据和统计分析,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
三是树立学习意识。统计工作包罗万象,不仅涉及统计学科,还包含会计、法律、经济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仅靠自己的一点知识储备吃老本肯定行不通,要树立学习意识,认真学习统计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统计理念和制度,学习统计报表和操作技能。要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
四是树立协调意识。基层统计工作不仅仅是统计所一家的事,无论是日常统计数据的采集,还是专项调查和大型普查,都离不开与当地有关部门和村委会的沟通协调。作为统计员应树立协调意识,与有关部门、村委会和调查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工作中,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只有这样,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五是树立大局意识。在基层统计所中,除了完成日常报表工作外,还肩负着普查、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等任务,经常要求打破分工,这就要求有大局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统计员在精通自己负责领域的同时,还应对其他领域有所了解和掌握,做到每个人都是多面手,都能独挡一面。
■ 统计员要坚持有“五心”
基层统计工作覆盖面广,需要掌握的东西多,工作琐碎而辛苦,当好统计员要做到“五心”。
一要有热心。一是对本职工作要充满热心,统计事业是万岁的事业,统计员要满怀热心地投入这项伟大的事业,奉献其中,成就其中。二是对统计调查对象要有热心。只有取得他们的配合,工作才能更好开展。
二要有耐心。统计工作的现实性和特殊性需要统计员有耐心。由于基层单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需要统计员针对不同报表和指标对填报人员进行耐心细致讲解,讲清楚指标含义和相互关系,讲清楚填报方法、填报时间和注意事项,对不明白的要反复解释,直到调查对象真正掌握,及时准确填报。
三要有细心。乡镇街道统计所平时负责多个专业和镇域各村的月(季)、年报的验表任务,还负责农业、人口和经济等大型的普查任务和临时性调查任务,报表多,数据指标更是复杂,一不留神,就可能放过疑点,造成数据失误。这就要求统计员要细心,对每个单位、数字和小数点都要特别留心,对每张报表细心查看,对每个数据疑点细心查问,对各指标和报表关系细心审核,对每个数据变化都细心研究。
四要有诚心。对待统计调查对象,要以诚相见,对他们填报报表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要认真讲解,对他们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要尽心帮助,以诚心赢得他们对统计工作的配合。要及时提供优质统计产品,满怀诚心,尽心服务,当好属地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以赢得属地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五要有恒心。要在统计领域干出成绩,就要有恒心,要有甘心吃苦坐冷板凳的精神。个别调查对象的不配合不理解,会使我们感到委屈和气愤,繁多的统计报表和审核,会使我们应接不暇,这些都需要有恒心。
基层医务人员 篇7
1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
1.1 与生物因子经常性接触
医疗服务的工作特点, 使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和检验、废弃物收集等活动时, 要经常近距离地接触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这是发生职业感染的首要的、主要的危险因素。
1.2 不可避免的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护理与转动工作中,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争性或慢性患者, 他们当中的的是传染性疾病患者, 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1], 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或器械初步洗涤时, 常不慎或在紧急情况下不可避免的被微生物污染皮肤或粘膜, 或者被污染的针头、玻璃片、刀、剪、钉、安瓿等锐器刺破皮肤, 而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这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最危险的状况, 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健康。
1.3 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薄
主要体现在:一是医院管理者思想观念滞后, 重医疗而轻预防。因此在预防疾病的硬件建设和设备配备方面投入不足, 使医院落后的消毒隔离条件常年得不到有力改善;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方面严重缺编, 一人兼多职, 造成管理不到位;二是医务人员自身存在不安全的医疗行为, 造成职业暴露的发生。如在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低、工作责任心不强、自我防护意识差等。
1.4 基础条件落后
医院由于条件所限, 对原有的不合理建设设计难以达到彻底的改建或重建, 因此目前存在区域划分不清, 环境污染, 隔离设施不完善、实验室设备缺乏、工作环境不通风等不足, 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隐患。
2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依法管理, 建章立制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 全体医务人员要强化法律意识, 特别是管理者的重视最为关键, 应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预防在先, 健全预防保健机制, 编配足够的管理人员, 加大预防资金的投入, 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职业保障。具体措施为:一是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包括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查, 必要的给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在职人员定期组织体检, 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发现确诊者立即治疗。二是落实职业暴露无遗报告登记制度, 要求医务人员详细报告职业暴露事件。三是要求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要按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方法进行应急处理、检测和治疗, 定期随访和体检, 提供医学咨询, 紧急防疫, 治疗费用和心理的支持。
2.2 强化有关预防职业感染的培训和考核
进行预防职业感染的专业技术培训, 是落实职业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经常性的专业技术培训, 以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消除不安全的医疗行为, 培养自觉行为。培训的方法可采用集中讲座、发放资料自学、简报、专题片放映等。重点内容为:国家有关预防控制疾病法规;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的方法;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措施;医疗废物的处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无菌技术等。并做到每次理论培训后及时与考核相结合, 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考核可采取现场操作、笔试、口试等。
2.3 保障物质供应, 落实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 其目的是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播给医护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播给病人。因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口罩、工作帽、手套、防护眼镜、防溅屏、防水围裙等尤为重要, 并在工作中严格合理地使用防护用具;二是要正确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掌握洗手和手消毒指征, 坚持正确的"六步洗手法";三是使用医疗锐器时要格外小心, 预防锐利器具的损伤;四是如果发生职业暴露, 要采取果断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 最大限度地预防不良后果发生。
2.4 配备基础设施
保障环境安全科学的医院建筑设计、完善的洗手设施、实验室配备安全设备和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 是职业感染预防的物质保障。
在医院建筑设计上, 保证医院环境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 是现代休医院建设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也是防止职业感染必须的基础硬件条件。医院管理者应注重卫生安全问题, 特别是手术室、中心供应室等重点部门, 布局设计要合理, 清洁污染要区分、洁污物品要分流, 尽最大可能使医务人员远离生物危险。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最简便有效的措施, 医院要创造流动水洗手条件, 为实行标准预防提供基本的设施保障。
实验室人员是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 要执照国家发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对实验室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和管理, 坚持标准预防和规范技术操作, 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 防止生物安全事件发生。
总之, 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 需要医院领导积极控制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务人员随时保持高度的自我防范意识, 才能使使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基层医务人员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如东县马塘镇18个社区医疗服务点所有医务人员, 其中, 临床一线医、护、技人员为381人。高级职称人员5人, 中级职称人员107人, 初级职称人员243人, 无职称人员26人。
1.2 调研方法
采用分层、拉网式问卷调查形式, 分层是指对个社区服务点各类不同职称的人员问卷分别统计分析。拉网式是指对各医疗点所有在岗人员进行逐一采样。
1.3 调研内容
结合合理用药调研的国际指标[2], 自拟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调查表。从不同的角度、深度了解医药护技人员对处方行为、处方调配、执行医嘱操作等方面的认知程度。总分为100分, 80分以上为较好, 79~60分为一般, 59分以下为差, 差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1, 表2)
3 讨论
WHO1987年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大致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1]。这4个要素的执行将涉及从多人群。也只有这组人群的相互配合才能保障合理用药。但调研结果显示令人十分担忧。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总体水平均偏低。许多在职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就与学习说再见。所以许多临床一线医生不知道国际合理用药的标准及国家基本用药。医生在用药是拣贵药、差价大的药用、多联抗生素重复使用。除了他们对合理用药的认知程度不高有关, 还有就是经济效益冲击的怪圈。笔者认为医疗是一种高风险性职业, 稍有疏忽轻则耽误患者对疾病的治疗,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重则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加强医药理论再教育, 提高合理用药的观念、规范合理用药的行为,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药、护、技人员也应该加强对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 不可仅仅能看懂说明书, 而在调配和使用时对药物的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心里没底。药学人员不能对药学服务说不出子丑寅卯。这是服务的大忌。药事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合理用药讲座, 与临床科室增加沟通, 促进合理用药。总之, 基层医院在剧烈的竞争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 如果没有过硬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认知程度, 并分析部分医务人员认知程度不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分层、拉网式问卷调查形式, 对如东县马塘镇18个社区医疗服务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摸底调研。主要以合理用药的理解、处方行为、处方调配、执行医嘱操作行为等情况为重点。结果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总体水平较低, 医、药、护、技人员合理用药的认知程度分别为60.84%、73.47%、52.07%、46.67%。结论 为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认知程度, 必须加强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宣传、规范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调配及执行医嘱的科学性认识。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黄振伟, 谢奕如, 谢英姿.某院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查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20) :12~49.
基层医务人员 篇9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基层医院的15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 遵循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 根据工作类别所占比例的不同发放调查问卷:医生58份, 护士54份, 医技人员20份, 管理人员11份, 工勤人员7份, 合计150份。同时收集了医院的相关人事数据和人员结构等情况,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统计方法
调查问卷回收后, 统一编号并剔除无效问卷。所得数据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 然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结果的统计描述主要采用率和构成比。
3 结果与分析
本次工作满意度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145份, 回收率96.67%, 筛选得到有效问卷141份, 有效率为97.24%。结果统计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表5。
3.2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
本研究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各影响因素得分情况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 该基层医院总体工作满意度平均值为2.98, 表明医务人员普遍工作满意度不高。
3.3 工作满意度各因素分析
3.3.1 相对报酬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相对报酬满意度为 (2.66±0.65) 分, 属于较不满意水平。相对报酬关系着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很多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最低的就是报酬方面。认为医院的薪酬分配制度缺乏公平性, 收入与其承担的职业风险不成比例。
3.3.2 工作压力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满意度为 (2.69±0.38) 分, 属于较不满意水平。相关研究表明, 医务人员承受的压力高于一般人群, 工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压力。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医务人员应对压力, 成为管理者急需重视的问题。
3.3.3 社会地位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社会地位总满意度得分为 (2.93±0.55) 分, 属于较不满意水平。医务工作是一项神圣的职业, 社会地位很大程度影响着其工作满意度, 由于我国目前在医院管理体制上的缺陷, 医疗纠纷的频繁出现, 媒体舆论导向的偏差, 都导致医务人员满意度降低。
4 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建议
为了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 可以发现各影响因素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程度不同, 结合与医院管理层咨询访谈和医院的实际情况,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
西方管理学中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只有在感到公平的情况下, 才能受到强有力的激励。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 可以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增强医院的凝聚力, 使员工的才能充分发挥。
4.2 加强心理疏导, 缓解思想压力
有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工作负担和组织因素[3]。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强度大, 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 因此缓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压力, 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比如: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 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医患沟通,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注重与媒体沟通, 加强医院的正面宣传, 取得社会的理解和称赞, 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4.3 加强职业防护, 降低工作风险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既是对其自身健康的保障, 也是对患者的尊重和保护。医院要通过职业防护培训, 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 加强防护设施建设, 来降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风险。
4.4 提高医院管理, 强化决策能力
医院的建设取决于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 建立优秀的医院管理队伍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关键。加强管理者的理论学习, 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具备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此, 加强医院医务人员管理素质建设, 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 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雪涛, 王培忠.借鉴西方理论, 加强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 2003, 11 (11) :32-33.
[2]唐缪, 刘毅, 周艳阳.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 18 (2) :108-110.
基层医务人员 篇10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
医务人员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 。它是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之一, 同时也是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有创检查、治疗不断增多,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各种医疗锐器刺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为了科学地防治医务人员锐器伤, 尽量避免医务人员锐器伤后职业感染的发生, 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84例锐器伤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医院制定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或暴露后的处理规定、处置流程、个案登记表,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84例个案登记资料及记录的追踪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登记表内容有职业、科室、工作年限、原因、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及处理情况等。
2 结果
2.1 锐器伤人员职业类别分布
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 84例锐器伤中护士 (含实习生) 锐器伤占总受伤例数的73.81%;其次是医生, 占总受伤例数的20.24%。见表1。
2.2 锐器伤人员工作年限分布
工龄≤5 a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占总受伤例数的51.19%, 其中实习生占10.71%, 低年资医务人员占40.48%。见表2。
2.3 锐器伤人员科室分布
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工作环境相关, 高发于手术科室和工作繁忙科室。多发生在手术室、外科、妇产科、急诊室等科室中。见表3。
2.4 锐器伤的发生原因
整理器具、缝合和执行注射 (含抽血) 是引起医务人员锐器伤最为常见的医疗操作。见表4。
2.5 锐器伤害器具种类
造成伤害的器具以注射针头为主, 其次为手术缝针。见表5。
2.6 锐器被各种病原体污染的情况:
84例锐器伤中明确有血液污染的有54例, 其中单独HB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有40例, 占总数的50.57%;8例梅毒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 占9.20%。2例HCV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 占2.30%;还有16例是门诊病人用过的被血污染的锐器或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的锐器, 无法采集到病人的血液做监测。见表6。
2.7 锐器伤后处理及上报情况
84例锐器伤后医务人员均能采取较正确处理方法并报告至医院感染控制科。见表7。
注: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中:单独HBV阳性者40例, 单独梅毒阳性者5例, 单独HCV阳性者1例;有3例锐器伤器具为同时HBV和梅毒阳性的病人血液污染, 1例为同时HBV和HCV阳性的病人血液污染。
3 讨论
3.1 护士和医生是锐器伤害的高危人群, 是职业暴露防范重点对象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护士和医生发生锐器伤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工作人员, 与张桂英等[3]报道的83例医务人员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占72.3%相符。医生和护士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特别是护士在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的构成比最高, 这可能与锐器接触率有关。由于护士每天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及输血器等医疗废弃物机会多, 因此, 护士和医生应做为职业安全防范教育、学习标准预防知识、监测职业暴露人群时的重点对象[4]。
3.2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与工作年限有相关性
低年资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构成比高, 而工作年限长的医务人员发生损伤的概率低[5]。本调查结果显示, 工龄在5 a以内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最高, 而工作年限长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低。这可能与工作时间越长, 操作越细心, 经验越丰富, 素质越高, 安全防护的知识和意识越强有关;工龄越短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 与其动作敏捷、技术操作欠熟练, 心理素质不稳定, 工作经验不足, 缺乏职业防护教育, 防护意识淡漠, 不规范操作有关。因此, 加强低年资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其防护意识, 及加强操作技能培训, 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3.3 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不同
手术室 (麻醉科) 、外科、妇产科、急诊室等手术或工作繁忙科室中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的构成比高, 占锐器伤总例数的72.62%。这可能与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从事损伤性操作, 接触到锐器的机会更多, 直接暴露于传染源下的概率更高有关。临床科室以外的锐器伤害多发生在供应室、检验科或者医院通道、电梯和后勤服务区, 但所占比例不大, 而且多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和结束时发生。
3.4 引起锐器伤最常见的原因
由操作者整理器具或进行伤口缝合或执行注射操作时刺伤自己为主, 造成伤害的器具以注射针头为主。最常发生的环节是进行与血管有关的医疗操作时, 此外, 医务人员自身的不当操作也会诱发伤害的发生, 这主要与医院大部分护士习惯操作后双手回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废弃物有关, 其次与工作忙乱, 粗心, 病人躁动不配合有关。医生方面则与不规范操作有关。因此, 建立并遵守规范化的安全操作规程, 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督导医务人员规范操作行为, 遵守安全操作和指引。另外, 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 如乳胶手套等, 符合标准的锐器盒、安全留置针、正压输液针头、负压标本采血器、安全针头注射器等防护设施;强调注射器一用一丢弃、针头不回套、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针头, 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指向他人。同时, 医院应加强锐器废物处理过程的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 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 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2亿, 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也达到1.7%, 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使医务人员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6]。由表6可见, 锐器伤害中锐器被污染的情况严重。因此, 医院应大力推广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此外, 积极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处理知识培训,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更有利于科学地处理医务人员锐器伤害。由表7可见, 84例锐器伤后医务人员均能采取较正确处理方法并报告至医院感染控制科。这是由于我们医院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 》要求, 在2007年8月份又重新制定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或暴露后的处理规定》、《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或暴露后的处置流程》、《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或暴露后个案登记表》, 对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进行了指导, 并进一步规范了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和管理制度。而且, 84例锐器伤发生后, 在感控科指导下立即对受伤的医务人员及相关病人进行了HBV、梅毒、HCV等免疫指标检测, 对于被HBV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引起的锐器伤, 如受伤者严格接种了乙肝疫苗, 且过去2年中HBV表面抗体阳性, 则只做0, 3, 6个月监测;如受伤者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时, 立即注射乙肝高效价球蛋白, 按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 并进行1, 3, 6个月的HBV血清标志物追踪检测。被HCV阳性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者, 进行0, 3, 6个月追踪检测。被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者应用长效青霉素, 并进行0, 3, 6个月的采血追踪检测。另外, 我院员工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 新员工入职时体检, 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84例锐器伤中只有19例需要乙肝疫苗接种, 12例需要注射乙肝高效价球蛋白, 84例锐器伤医务人员经追踪监测8个月暂无一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
参考文献
[1]刘燕玲, 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 (4) :150-153.
[2]毛秀英, 吴欣娟, 于荔梅, 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2-425.
[3]张桂英, 吴云雁.8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与防治[J].现代医院, 2009, 9 (1) :148-179.
[4]毛静薇, 黄金静.护士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J].职业与健康, 2009, 25 (12) :1305-1306.
[5]彭凌, 林燕, 郑舟军, 等.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因素调查及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8) :2465-2467.
基层医务人员 篇11
摘 要 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真正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乡镇(社区)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 基层 岗位能力 需求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为此,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明确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卫生需求为导向,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逐步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推动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根据本地农村卫生需求,探索实践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我校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工作,为做好此项改革试点工作,学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以江西省赣州市所辖十八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一线医师为调查对象,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调研,以期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岗位能力需求作进一步了解,为顺利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存在问题
1、基层卫生院有较大的发展,但卫生院之间发展不均衡。
本次走访调研的基层卫生院采用的是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从走访的整体情况来看,基层卫生院在近几年国家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机制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基层卫生院在医疗硬件、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上都得到了改善,但是各卫生院由于所处地域、人口数量各不相同,卫生院之间发展不均衡,边远乡镇和人口稀少的乡镇卫生院在发展上相对滞后。中心卫生院较一般卫生院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发展较好。
2、基层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较差,難留住人才成突出问题。
基层卫生院虽然相对之前有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处农村远离城市,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环境和城市比起来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根据本次走访调查情况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务人员在参加工作后多数人不安于卫生院的工作环境,在考取执业资格证后多数人不愿意在基层卫生院服务。大多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是本地户籍的高年资医师,二是低年资或是刚参加工作的经验欠缺的年轻医师。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普遍且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成了当前卫生院的突出问题。
3、基层卫生人才紧缺,岗位能力要求全面。
基层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考虑到农村工作,而是直接到大城市等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部分毕业后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人多是学历较低的医学毕业生,该类人员在有一定经验和考取资格证后又多数流失。经过本次调研发现,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紧缺,远远没有达到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里的每千居民人口应配置1.2~1.5个医务人员的标准。基层卫生院科室分化不细,多数分科至一级科室,对医务人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全面,内外妇儿各科室的疾病诊疗常规基本要清楚,甚至要中西医兼顾。
4、基层卫生人才学历偏低、科研教学水平低,教学带教能力有待培养。
本次调研走访发现,现阶段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以专科学历和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极少。学历普遍偏低,医疗水平有限。在基层卫生院基本上没有科研活动,教学带教活动偏少,有少数有带教中专学生的带教经历,教学带教水平低,带教能力有待培养。
二、建议与对策
本次调研走访期间,各基层卫生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对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1、对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指导方针,多数调研对象认为现阶段农民素质和认识水平不高,在农村基层开展卫生服务工作还是应把医疗放在第一位,随着农民素质和认识水平提高后可以逐步把预防保健工作做在第一位。
2、大多数基层卫生院负责人提出现在的年轻医生比较浮躁,应该让医学生明白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培养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医学生的服务和奉献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处事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3、农村定向医学生实习期间可以适当安排部分时间到基层卫生院实习,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以2~3个月为宜,其余时间建议安排到县医院实习,但不建议安排到三级医院实习,三级医院分科太细,短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科方向的技能,县医院实习更贴近农村实际情况。
4、公共卫生服务现在起步阶段,基层缺乏公共卫生专业方面的人才,希望能及时补充该专业的人才培养。
5、部分卫生院超声、影像等医技科室的高精设备在国家扶持下有很大的加强,但是没有技术人员,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基层卫生院希望能继续培养医技人才。
6、能否安排部分招生计划,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低学历在职在岗人员纳入招生对象,有利于留得住人才,同时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小结
我们将不断探索五年制乡镇(社区)本科定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融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真正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乡镇(社区)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03-114-13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课题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RC-17)
参考文献:
[1]孙莉.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94-797.
[2]卢东民,张红,沈志坤.“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25-127.
基层医务人员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韶关市6家基层医院, 包括韶关曲江妇幼保健院、韶关乳源县名民医院、韶关市皮肤病院、粤北二院、韶关乐昌梅花镇中心医院和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在上述6家医院对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共调查医务人员448名, 其中男194名, 女254名, 年龄分布状况:20~30岁151名, 30~40岁212名, 40~50岁55名, 50~60岁28名。从职称来看, 正高5名, 副高36名, 中级234名, 初级148名, 助理医师或护师25名。
1.2 调查内容
课题组首先广泛查阅相关文献, 并咨询相关专家, 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人员基本状况, 包括年龄、性别、职称等。第二部分对物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及相关因素的认知状况, 共包括5个项目, 分别为: (1) 合格的药品; (2) 与药品质量无关; (3) 正常用法用量; (4) 与患者体质有关; (5) 中药也有ADR。第三部分为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相关制度的认知度, 共包括19个项目, 分别为: (1) 《药品管理法》中是否有ADR的相关法律条文; (2) 您是否了解我国的ADR报告制度; (3) 您是否知道本院有相应的ADR报告制度; (4) 您是否了解本院ADR报告的途径; (5) 您是否了解本院收集临床ADR信息的具体部门; (6) 您是否填写过ADR报告表; (7) 您是否认为有必要报告ADR; (8) 是否认为报告临床所见ADR是您的职责; (9) 您是否认为ADR与医疗质量有关; (10) 您是否认为医院需要有专名负责ADR的上报和监测工作; (11) 上报的ADR是否与医疗纠纷有直接关系; (12) 发生ADR而不报告的医疗单位是否会受到处罚; (13) 您是否认为上报ADR应有相应的报酬; (14) 您是否还会给已经发生过ADR的患者使用同一药物; (15) 您是否能接受把ADR报告作为临床工作的一项考核指标; (16) 您是否需要ADR相关知识的培训; (17) 您对药品说明书中的ADR关注程度; (18) 您对ADR事件的报道是否会跟踪关注; (19) 本名或家名用药出现ADR是否会向有关单位部门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对ADR定义及相关因素的认识
在对ADR的定义认知方面, 医务人员对合格的药品、正常用法用量、与患者体质有关和重要也有ADR方面的认知状况较好, 而对与药品质量无关的认知度较低。不同职称之间比较结果显示, 随着职称的提高, 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状况呈升高趋势, 不同职称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随着年龄的提高, 认知状况总体呈现出升高趋势。详见表1。
2.2 医务人员对ADR监测和报告相关制度的认知度
医务人员对项目13和14的认知状况最差, 而对项目7和10的认知状况最好。不同职称间比较显示, 职称越高, 认知状况越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显示, 年龄越高, 认知状况越好, 详见表2。
名
3 讨论
近几年药害事件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引起医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世界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日益意识到加强上市后药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4,5]。一个药品只要是在生产、使用中, 就要对其不断地进行再评价。ADR监测使得药品上市后再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时限大大缩短。我国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 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对ADR监测工作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 ADR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与严峻, 发生率和漏报率居高不下[6,7,8,9]。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ADR监测的认知水平, 防止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显得尤为迫切。然要想解决此问题, 首先必须了解目前医务人员的认知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 韶关市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ADR的定义等认知状况较好, 然而对某些法律法规的认知状况还较低。同时, 职称和年龄是影响医务人员认知状况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 职称越高, 其认知程度越好, 可能是由于职称越高, 临床经验越丰富, 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越高, 对ADR的认知状况越好。同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认知状况也呈现出增高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年龄高者, 工作时间越长, 获取的有关ADR的知识越多有关, 与文献[10]结果相符。
总之, 目前韶关市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状况尚可, 然对于相关政策、法规的认知状况较差, 需要进一步针对此问题加强培训和宣传,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能力。
摘要:目的:通过对韶关地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ADR的认知水平的调查, 为医院今后开展ADR监测, 向患者宣传药品不良反应及相关知识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选择韶关地区6家基层医院, 包括韶关曲江妇幼保健院、韶关乳源县名民医院、韶关市皮肤病院、粤北二院、韶关乐昌梅花镇中心医院和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在上述6家医院对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共调查医务人员448名。调查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及ADR监测和报告相关制度的认知状况。结果:对ADR的定义认知方面,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合格的药品、正常用法用量、与患者体质有关ADR方面的认知状况较好, 而对与药品质量无关的认知度较低。在对ADR监测方面, 医务人员对项目13和14的认知状况最差, 而对项目7和10的认知状况最好。不同职称之间比较结果显示, 随着职称的提高, 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状况呈升高趋势, 不同职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着年龄的提高, 认知状况总体呈现出升高趋势。结论:目前韶关市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状况尚可, 然对部分制度的认知状况较差, 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 提升医务人员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医务人员,药物不良反应,认知
参考文献
[1]何娅, 代勇, 李金生.我院医护人员对不良药物反应监测认知度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7) :27-28.
[2]付萌, 郝建秀, 王燕妮, 等.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药物反应认知度调查[J].中国药师, 2009, 12 (2) :223-224.
[3]钟燕珠, 蔡仁变.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公众认知度调查[J].中国药师, 2009, 12 (4) :466-467.
[4]成俊义.社区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13) :68-69.
[5]张淑慧, 张咏梅, 孙颖光.医护患不同群体对医院药学服务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 (19) :1690-1692.
[6]尼丽英.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药事, 2009, 23 (5) :444-445.
[7]刘衍剑.基层医院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 28 (5) :766.
[8]程民.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质量评价[J].中国药事, 2009, 23 (2) :157-158.
[9]杜晓翔, 叶会洲, 叶蕾.温州地区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药导报, 2009, 28 (3) :382-383.
【基层医务人员】推荐阅读:
医务人员赴基层服务欢送仪式上的讲话07-01
基层统计人员08-07
基层税务人员08-31
基层农机服务人员05-20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07-07
基层兽医从业人员07-24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07-09
基层卫生工作人员07-11
机关人员基层锻炼心得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