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广告

2024-05-29

国际广告(精选11篇)

国际广告 篇1

国际广告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各种适应国际市场特点的广告信息传播, 使本国出口商品能迅速的进入国际市场, 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 扩大影响范围, 提高销售量。由于国际广告的传播多为跨文化、跨语言的跨国传播, 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又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差异, 为了使国际广告的传播更准确更有效, 准确的广告翻译尤为重要。一则优秀的广告翻译, 不仅要准确的说明产品特点, 还要表达原有广告的深层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从多方面打动消费者, 达到推销产品、扩大品牌文化的目的。因此, 广告翻译要深入、灵活、有效、得体地表达出原语言中的信息内容和文化内涵, 就要求广告人必须了解原语言和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文化内涵, 不能拘泥于原文, 不能死译、直译, 要符合消费者的语言习惯、阅读习惯和文化内涵。

一、国际广告在翻译过程中的障碍

1. 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是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 是个人从他所属的社会群体习得的一种传统, 包括该群体所特有的思维、感知和信仰方式等。当信息的发出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受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时, 两个来自不同文化的人, 在沟通行为和赋予意义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这种文化差异给国际广告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这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障碍, 也同样会带来跨国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 在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领域被叫作“无动机粗鲁”。通常这种“粗鲁”的产生, 是由于交际的一方以另一方文化规范认为不得体的或不可接受的方式同对方打交道, 结果往往使对方产生不快甚至误解, 影响到交际的质量。“无动机粗鲁”导致的语用失误比语言差异带来的失误影响更大。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不同文化背景, 对个人自由的看法不同。西方人高度重视个人自由, 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 不受外来约束。中国文化历来注重集体主义, 强调人际关系的整体性。中国人见面寒暄:“吃饭了吗?”“上哪儿去?”“最近忙什么呢?”……问话人并非真的要对方给出明确的回答, 只是传递友好的信息。但是如果问候的对象是不太了解中国的西方人, 就会使对方感到个人自由被冒犯, 是干涉他人的自由, 窥探他人隐私。第二, 不同的行为准则、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中国人请客爱说:“粗茶淡饭, 招待不周。”西方人就会认为主人请客缺少诚意, 既然没什么准备又为何要请客呢?西方人请客则会说:“希望你玩得很高兴。”当中国人受到称赞时, 大多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您过奖啦!”西方人则大方的接受并表示感谢。中国人谦虚的美德在西方人眼中变得不可理解甚至是不礼貌。第三, 言语间持有的审美和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中国人认为“龙”是吉祥圣物, 是尊贵的至高无上的象征。在英语中“龙”是类似鳄鱼或蛇的巨兽, 是长、有四足、能够喷烟火的凶残怪物。中国人喜欢红色, 认为红色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而西方人则用红色代表暴力血腥。

2. 语言差异。

语言差异也是造成广告翻译障碍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下, 不同的语言都有自己表达同一事物的概念, 有自己语言特有的语法规律。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的事物概念, 有可能从开始就只是近似, 二者在概念的内涵范围上不完全相同。例如, 汉语的“黄色”与英语中的就不能划等号。汉语中“黄色”除了描述颜色之外, 还可以表达色情、淫秽之意, 而英语的“yellow”一词却没有此类含义。单纯的把汉语中的“黄色”翻译成“yellow”在特殊情况下就会造成翻译错误, 给传播带来障碍。

美国某知名快餐有一则广告, 翻译成中文为:“我们只吃鸡的右半边。”许多人对此广告语迷惑不解, 是否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表达特殊的意义?其实, 这是广告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个失误而带来的传播障碍。英文中的“right”一词表达多个概念, 有“右边的、在右边”, 也有“健康的”、“正确的”、“合适的”意思。“我们只吃鸡的右半边”显然是采用“右边的”翻译, 而对于快餐食品的广告应该采用“健康的”或“正确的”翻译。这种错误的翻译不能准确表达广告内容, 给传播带来了极大障碍。

文化、语言上的差异是阻碍国际广告传播准确翻译的主要因素。广告翻译除了文化、语言上的差异还受到如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了翻译广告的传播效果。

二、国际广告翻译策略

虽然国际广告的翻译遇到文化、语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我们依然可以兼顾信源和信宿的语言和文化习惯, 最大可能的排除其中的障碍, 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笔者认为, 国际广告的翻译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深入了解广告产品的特点。

广告翻译首先要了解所宣传产品的特点:一是品质, 包括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二是品位, 包括商品的工艺水平、文化情调、价格以及信誉度等。还要了解广告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文化内涵。

2. 了解目的语的文化禁忌, 了解当地消费心理和审美期待。

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 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 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 否则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 西方人喜欢吃牛肉而印度人视牛为“圣物”;中国人认为金黄色象征财富和金钱而俄罗斯人认为其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欧美人喜欢与狗为伴而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在翻译时, 有关颜色的广告词也不可忽视:比利时人忌蓝色, 认为蓝色是不吉利的;土耳其人绝对禁止用花色物品布置房间;日本人忌绿色。不同国家民族的禁忌不胜枚举, 作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者应了解这些文化禁忌, 避免出现违背当地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的情况。

3. 国际广告翻译不必拘泥于原文, 表达上可以有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商业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在译语文化中争取消费者, 让消费者了解商品并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 进而购买所宣传的商品。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要求广告翻译人在基于读者的语言接受习惯和审美期待的基础上, 做出适当的调整变化, 使译文传递准确且有说服力的信息。下面提出几种翻译方法, 可供参考:

(1) 同音字词巧妙替换。一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品名的翻译多是音译, 而这种音译并非完全按照原来的发音, 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替换来顺应消费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如“奔驰”汽车的品名在翻译上就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奔驰”汽车外文名为“BENZ”, 按照通常的翻译习惯音译为汉语的“笨死”, 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期待, 稍作调整翻译成“奔驰”, 即不偏离原名也符合了中国人的语言接受习惯和审美期待, 并且很好地展现了产品的特点, 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 成为一则成功的产品名称翻译。

(2) 结合当地文化, 套用成语、谚语、诗句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人们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 也存在着大量的成语和谚语, 一味的直译很难准确表达原有的信息内涵, 会使消费者不理解甚至失误解。如一则吸引商业投资的广告:“He who hesitates is lost.”巧妙地翻译为:“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麦斯威尔咖啡广告的广告语:“Good to the last drop.”翻译为“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此种翻译广告充分发挥了译语的语言优势, 采取灵活的翻译方式, 不仅表达了原广告的主要内容, 也考虑到语言的美感性, 文字具有一定的诱导性, 能够达到传递信息、激发购买冲动和引发美好联想的目的, 实现语言功能效应的对等。

(3) 音译、意译相结合, 妙趣横生。“金利来”是我们都很熟悉的男装品牌, 其品名翻译也是经过反复推敲的。“金利来”英文名为“GoldLion”, 最初采用意译翻译成中文为“金狮”。狮子在西方象征着权利与威严, 英国王室的纹章图案就经常出现狮子的造型。产品一开始进入中国香港产品的受欢迎度并不高, 经调查品名中“狮”的发音在粤语中与“输”同音, 当地有大部分从事商业和爱好赌博的人十分忌讳“输”的发音, 导致产品不受欢迎。鉴于此, 管理营销者立刻调整, 重新翻译品名为“金利来”, 利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金利来”男装也从此名声大振, 成为中国市场上知名度非常高的著名男装品牌。LG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机, 款型非常可爱, 通体黝黑, 四方四正, 乍看很像一块巧克力。而这款机型的广告语也恰如它的造型:“I chocolate you!”“I”的中文意思为“我”, “chocolate”是一种食品“巧克力”, “you”就是“你”的意思。“I chocolate you!”直译为汉语就是“我巧克力你!”单纯从翻译的角度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从广告传播来看, 这种翻译必然让消费者十分迷惑, 没有头绪。巧克力是女孩送给男孩的情人节礼物, 传达了浓浓的爱意, LG这款手机的外形酷似巧克力, 因此用LG手机来代指“chocolate”, 表示手机可以像chocolate一样来传达使用者的情感言语。因此, “I chocolate you!”的深层含义是“I love you!”也就是“我爱你!”“爱你永不变!”之意。但如果直接运用“我爱你!”或“爱你永不变!”的翻译又太过直白, 虽然意思表达清楚了但不够精妙, 也没有体现出“巧克力”这一关键词汇, 这种目的语倾向性, 造成了广告信息的损失。经过反复推敲, 广告翻译为:“爱巧克力呦!”笔者认为这种翻译方法非常巧妙, 利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 不仅体现了产品的特点, 揭示了广告内涵也符合了汉语的语法习惯, 简洁明了, 妙趣横生。这种译文倾向于体现原文语言结构的目的论操作, 在理解原文内容和功能目的的基础上发挥译语优势, 仿写原文以尽量接近原文本的目的功能, 同时在言语结果上新颖别致, 充满创意, 达到了很强的广告传播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言语的表达在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准确精炼, 优美流畅, 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言语表达可以使广告更深入人心, 引起相关联想并激发消费欲望。因此, 国际广告在跨文化跨国传播的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广告的语言翻译, 在了解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语言习惯、生活习惯、消费心理等差异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避免一些文化禁忌, 减少语法错误, 利用一定的技巧、策略翻译出准确精妙的广告文案能大大提升广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7.

[2]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阮恒辉.广告技巧丛书:广告语言运用[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4]于根元, 龚干炎, 季恒铃, 等.广告、标语、招贴——用语评析400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国际广告 篇2

2、只管去做。(耐克运动鞋)

3、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

4、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

5、渴望无限。(百事流行鞋)

6、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

7、山叶钢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8、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9、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10、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

11、麦氏咖啡: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

12、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13、我们集大成,您超越自我。(三菱电工)

14、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15、智慧演绎,无处不在。(摩托罗拉手机)

16、光临风韵之境──万宝路世界。(万宝路香烟)

17、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王广:地产广告须走向国际化 篇3

与地产结缘六年

王广与地产的结缘纯属偶然。2004年,一次机缘巧合,王广受红鹤广告的邀请拍摄了望京区域cLASS楼盘的平面广告。

当时,早在1997年就已投身摄影工作的王广还主要“驰骋”于服装、明星等时尚行列。回想起2004年介入地产时地产广告的状况,王广称,那时的地产广告还处于起步阶段,地产广告图片主要来源于泛滥的图库或是业余拍摄,偶有专业拍摄也不过是写实的生活方式的情景再现。相比较起很成熟的消费品类广告,地产界几乎没有真正的创意性广告。

CLASS广告是王广介入地产的“处女作”,无疑也引发了京城地产广告界的一次“轰动”。在一系列极富冲击力和差异性的品牌包装和传播中,该项目实现了20天累计成交6.68亿元的优秀业绩,荣获当年的十佳楼盘称号。在这次拍摄中,以意识形态手法主导,结合装置、人体艺术等元素,使CLASS的广告影像至今还是地产广告界难以超越的经典。

凭借CLASS的成功,王广一举成名,众多地产企业以及明星楼盘觅名而来。万城华府、朱雀门、耕天下、运河岸上的院子、褐石、凤凰城、金碧湖畔、星河湾、UHN国际村、万科水晶城、万科东丽湖、联想融科、泛海国际、裘马都、西山美庐、晴翠园、御园等都在王广的镜头下异彩纷呈,其作品被多次收录到地产年鉴。

广角视野看地产广告

自2004年王广创立了北京途睿文化,六年来,他游刃在地产、时尚、消费品等多行业之中,一直在摄影艺术与商业广告完美结合的道路上探索。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和走入正轨,王广开始不断思索一个问题:“房地产行业还在不断发展,我的地产广告拍摄要更上一层楼,我作为地产界的一员,还能为地产广告创造哪些新的价值?”十二年的摄影经验,加之在多个行业的历练,王广能够以更为宽阔的视野来审视地产广告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对于中国老百姓,住房是目前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购置房产除了解决基本的居住功能外,更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圈子甚至价值观,业主购房更多是对生活品质的提高,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和差异化在不断增大,产品需要以精准的广告形式传播出去,但是地产广告整体的成熟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广告摄影的不成熟也是表象之一。”王广认为,地产广告应向消费品和4A广告企业借鉴经验,从操作流程到执行手法等都非常重要。部分开发商对于广告传播重要性以及对知识产权尊重意识的淡漠,使得大多中小地产广告公司不能很好地完成创意执行。

普通广告只是能让一个产品很好地实现预期销售目标,优秀的广告可以让产品和开发商实现更高的价值,顶极的广告是树立和维护一个品牌。国内有远见的开发商已经实施并取得丰厚的回报。

红鹤广告已经成功运作整合多个知名项目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业内有目共睹。近年来,东方博文等几家大型广告公司也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实景拍摄和创意方面的探索,以独特的视角、完美的作品为客户建立起完整的品牌形象。

当记者问及王广对于地产广告很少有国际4A广告公司参与,是什么原因令这些国际巨头望而却步时,他认为:首先国际性广告公司的优势在于其跨区域操作的经验、全面的资源互通、多年来积累的成熟操作流程等。这些优势在众多品牌操作中都可以很好地发挥出来,但在接触中国房地产——这个区域特性极其独特、市场状况极其复杂的行业时,所谓的经验便失去了大部分的借鉴意义。

况且,一般地产项目的运作时间是两年左右,而国际性广告公司专长的品牌塑造和延续工作都要相对更大的时间范畴,所以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大手笔的惯用手段。当然,高额的费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对于未来地产广告行业如何良性发展,王广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他希望开发商一定要认识到广告投入尤其是摄影投入绝对会是“一分耕耘,十分收获”;同时,他表示摄影是一项复杂、事无巨细的工作,并不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照相的概念,行业需要尊重专业;另外,他认为地产广告向前发展,未来开发商一定要给广告公司和摄影公司一定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跨国集团的优秀广告大都不会局限于产品本身。大到汽车,小到一瓶伏特加,都会让人过目不忘。

“优秀的、国际化的广告是需要自由度和想象空间的,是能让人产生联想的。”王广说。地产广告需要走向国际化,虽然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王广对地产摄影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并不是每个摄影师都拍得了地产广告。尤其是用人物来表现空间和生活方式,是非常不容易拿捏的。拍摄人像的摄影师容易专注人物而忽略项目,最终拍成时装大片。拍建筑的摄影师在沟通和整体协调方面欠缺,使他们对这样的拍摄望而却步。专业的摄影门类需要专一,而地产广告摄影师却需要“跨界”,不单需要摄影师扎实的功底,更需要在建筑、装饰、人文、时尚以及项目定位和整体策划方面有更深入的掌握,融会贯通才能轻松驾驭,让画面具有广告的冲击力和延伸意义。

论国际广告传播的文化调适 篇4

关键词:国际,广告,传播,文化调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体系, 我国企业不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上, 都日益面临着国际跨国企业的竞争。走出国门, 赢得国际竞争, 成为我国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国内企业的商品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必须要利用国际广告作为开路先锋, 才能迅速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在国际背景下, 由于地域、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具有很大差别, 这将直接影响到国际广告的传播效果。因此, 一个成功的国际广告必须考虑到自身广告所蕴涵的文化因素、广告的制作传播方式等与广告对象、广告地区的独特文化的调适, 以避免由于文化隔阂、冲突而降低广告活动的质量和宣传效果。

这种文化调适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就广告自身的内容而言, 国际广告传播要充分注意不同地区的文化对国际广告的语义、语音、形象等具有不同地要求和禁忌

首先是语义上, 国际广告的文字撰写者不仅应注意不同语言之间的表面区别, 更应注意文字是否符合当地习惯。如弥尔盖特·帕尔莫利夫公司选用CUE作为牙膏的牌号, 而CUE一词在法语国家的习语中却是“屁股”的意思, 这就显得有粗俗、猥亵之嫌。其次是语音上, 国际广告词的语音要符合广告对象、广告地区的发音习惯。如跨国公司在巴西南部推销一种叫“山露”的饮料时, 却发现该饮料的英语发音“Mountain Dew”在当地竞无人能够念出, 以至这种饮料最终无人问津。再次是广告形象、图案设计上要避免与当地的习俗、信仰冲突。日本索尼音响曾在泰国做过一创意广告, 广告中佛祖释迦牟尼随着索尼音播放的音乐节全身扭动起来, 后来居然睁开了慧眼。这一广告一播出就遭到泰国佛教徒的强烈抗议, 最后只好停播, 并赔礼道歉。当然, 广告的内容不止于此。广告作为一种符号, 还具有更深层的意义。根据符号学的理论观点, 广告同样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能指和所指。能指表现为声音和形象, 是广告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是指由这种声音和形象在人心理所引发的概念, 例如阿尔卑斯奶糖使人联想到情人拥抱的甜蜜, 舒肤佳使人联想到健康卫生, 法国香槟酒使人联想到浪温古典。在广告的所指层面, 国际广告所指意义的确定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的影响。一则成功的广告不仅在于它对商品的实际功能的介绍上, 更在于它能够从商品本身延伸出某种与当地流行的信仰、追求、价值观相吻合时, 往往就可以对广告宣传起到很好的推动效果。如法国鸡尾酒人头马的广告口号“人头马一开, 好事自然来”, 满足了国人追求吉利的思想;1998年百事可光的广告中, 郭富城身着蓝色礼服, 唱着“唱这歌”、“一变倾城”, 以其活力无边外形和矫健的舞姿演绎百事“百事一代”、“新生代的选择”的主题, 契合于国人追求青春活力的时尚观念。这两则广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就广告作为商品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而言, 国际广告传播要充分注意国际广告的制作和传播的策略性

首要是广告对商品信息选择的策略性。由于文化的不同,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对待商品的性能、质量、使用上会多么落伍……因此, 旧的文化习俗并不一定是牢不可破的, 在新的特别有吸引力的消费观念、产品面前, 将会逐步发生变化, 从而形成新的流行时尚。国际广告策划者们要充分认识这一点, 在新产品的广告中, 尽量让当地消费者了解到新产品符合他们的需要, 具有比传统产品更多的优点, 在当地环境中也能方便的使用, 同时不会与固有的文化价值观发生直接的冲突。从而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并逐步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当然, 在某些较稳定恒久的习俗、信仰和价值观面前, 这种主动的文化调适作用也并不是万能的。例如人们对于某些节日的重视、对于某些事物的禁忌、对于宗教的信仰等, 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以改变的。对于这些情况, 国际广告策划者们就不仅要尽量避免与这冲突, 而且要能够利用其可能带来的商机。

国际经典创意广告语 篇5

2. 促进健康为全家 出自: 舒肤佳

3. 春都进万家,宾朋满天下 出自:春都火腿肠

4. 奥妮洗发水:黑头发,中国货 出自: 奥妮洗发水

5. 上海别克:当代精神,当代车 出自: 上海别克

6. 润迅通讯:一呼天下应 出自:润迅通讯

7. 孔府家酒: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出自: 孔府家酒

8. 康师傅:好吃看得见 出自:康师傅

9. 商务通:科技让你更轻松 出自:商务通

10. 尝尝欢笑,常常麦当劳 出自:麦当劳

11. 深入成就深度 出自: 南方周末

12. 精彩湖南,红网了然! 出自:红网

13. 因为网络,地球如村! 出自:第四媒体

14. 一种质感 ,两种表情 出自:熊猫手机

15. 恒久期盼 演绎维一 出自:厦新彩屏手机

16. 繁荣民族文化 传播艺术经典 出自: 某文化传播公司

17. 不信,死给你看! 出自:灭蟑药

18. 天生的,强生的 出自: 强生

19. 雪津啤酒,真情的味道! 出自:雪津啤酒

国际广告 篇6

第23届伦敦奖共设八类奖项:设计类、数字媒体类、互动媒体、非传统媒体类、包装设计类、户外海报类、平面类、广播类、影视类。据我刊编辑部统计,今年中国区共有13件作品获得入围奖,由2家本土广告公司和4家4A公司获得;今年中国区最好成绩仍然是银奖,有3件作品获此荣誉。其中获得银奖的4A公司分别是上海奥美和广州盛世长城,还有唯一一家获得银奖的本土广告公司——汉唐国际广告公司。

Leaderette:(London, November 10, 2008) As the 21st Century Advertising organization acted as the Chinese Executive Committee, all its editors eagerly searched for the outcome in China when the list was delivered in November.

There are eight Categories in this year`s LIAA: Design,Digital Media,Integrated Media,Non-Traditional Media,Package Design,Poster & Billboard,Print,Radio,Television/Cinema. According to our statistics, this year, 13 works-- from 2 native advertising companies and 4 4A companies separately-- won the entry awards. And the highest prize in China this year is also silver prize. Totally 3 works won the silver prizes, they were from Shanghai O & M Advertising Company, Saatchi & Saatchi Guangzhou Branch and Hantang Communications. The winners for the silver prizes are Creative Director Huang Wei and Art Director Cheng Yi from Hantang Communications.

平面类全场大奖 Print Grand Prix

客户:Comercial Arge Pilot

广告公司:巴塞罗那Grey

创意团队:

执行创意总监:Jürgen Krieger

创意总监:Joan Mas/ Jose Miguel Tortajada/ Alex Martín

文案:Aitor Borrás/ Jorge Meneclier/ Alberto Ramos

美指:Dani Páez/ Saül Serradesanferm/ Oscar Amodia

专家点评

余晓宁

北京电通第四事业本部ECD

小金鱼跳龙门!

假设你是一位伦敦广告节平面单元的评委吧!你刚刚看到了一双用机器元件精巧拼接的钢铁翅膀,接着又看到一系列阴暗角落里曝光出来的暧昧画面,然后是长着一只脚的脸哗然出现……在超精致、超冲击、超意识的视觉刺激下,你审美疲劳了。这时两条小金鱼悠然游进你的视线,你立刻神清气爽。这是两条长相实在普通的小金鱼,一样的身形一样的颜色,不过它们并不简单,它们是Gary和Gloria,它们的名字竟然被写在身体上。一支能在鳞片上写字的笔,防水的能力实在可观,而这个给鱼起名字的人,一定时常忘事儿,却又很会找乐子解决。产品,产品利益点,消费者洞察一并被这两条小鱼本色表演了出来。

广告创意已尴尬多年,在众多试图利用花俏形式掩盖苍白创意的作品中,要想跳出水面,其实很简单,把你那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创意,以最朴实的形态表现出来吧。别玩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点,只要有根有据地幽一小默,一定会被观者乐乐和和地全数买单。

欢迎归来!广告创意的朴素之风!经历了不短的浮躁泡沫之后,金融危机席卷世界,人们恐怕又要回到相对简单生活中来,这就对了!生活本身就蕴藏了无穷的创意,不用过度包装也一样金光闪闪,很高兴广告人再次引领时尚。

当你做回一个还在努力打拼的创意孩子,给你一支同样的笔,你打算写什么?在哪儿写呢?只要找到创意的原动力,即使一条小金鱼,一样可以跳过大龙门!

平面类银奖 Print Silver Winner

客户:《经济学人》杂志

广告公司:

Abbott Mead Vickers BBDO

创意团队:

首席创意官:Paul Brazier

文案:Mark Fairbanks

美指:Paul Cohen

插画:Geoff Mcfetridge

暮色里的温暖晨光

依然是能够一眼认出的《The Economist》风格,到难得活泼了很多,有了插图,文字排版也不再那么严肃。但也只是简单的构图和用色,类版画的格调,看上去几乎没有技巧可言。

依然是简单的概念,也依然是引人深思的标题:

“并不是只有6岁的小孩子才会害怕处于黑暗中。”

“如果我们变老,最糟糕的事情是掉头发,掉牙齿,还是失去好奇心?”

依然是典型的英国式标题,直接而带有哲学意味的调侃。如果你怕无知,怕无聊,怕无趣,阅读《The Economist》大概就是答案吧。

这些温暖但逼人的文字,带着并不凛冽的锋利,刺痛成年人的心。让人微微感叹的同时,也在心底小小鄙视了下那些不看《The Economist》的“蒙昧者”,且欣然有得吧。

倒是真想立刻找本《经济学人》中文版来看看,这样的念头应该是对这广告的最高赞赏之一吧。世界正以互联网的速度前进,广告节本身也在成为一种时尚活动,越激进的艺术形式,也许就越接近获奖。而感觉已经日薄西山,越来越缺乏新鲜感觉的传统广告,从某个方面来说,已经很难打动我——世界改变了他存在的形式,而雷同的昔日内容,很难再触动不那么敏感了的神经。

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形式有时会决定内容。总鳍鱼在沼泽的爬行,造就两栖动物的登陆;猿的直立行走,造就人类的出现。这个“传统”广告的黄昏,你是否也在害怕失去了好奇心的黑暗,而期待看到暮色里的晨光?

设计类全场大奖 Design Grand Prix

客户:BBC广播电台

广告公司:纽约BBDOEntrant

创意团队:

首席创意官:David Lubars/ Bill Bruce

执行创意总监:Eric Silver

创意总监:Steve McElligott/ Jerome Marucci

文案:Scott Kaplan

美指:Chuck Tso

插画:Elizabeth Berrien

专家点评: 黄伟汉唐国际创意总监

纽约BBDO是今年的大赢家,BBC这套户外创意席卷欧美各大顶级奖项,包括了 CANNES户外金奖和ONESHOW户外银奖/ONESHOW设计类金奖。同样在London奖现场,我们也见证了其抱走一堆金人,全场掌声一片,其中就有令人眼红的设计类全场大奖。London设计类的评委主席是非常年轻英俊的Davor Bruketa。

“选料新颖”,世界闻名的BBC广播电台的作品最出彩是处是“选料新颖”,居然用了家家户户常见的窗外电缆线作为视觉元素,点出了连接世界的大概念。在往常,这些联系千家万户的电缆是有碍城市美观的视觉障碍。

“化丑为美,环境巧妙”纽约BBDO创新地地利用媒体环境来构成新画面,并尖锐地表达BBC自己的观点。----用电线构成了:“苏丹的枪支暴力/平民抗议在俄国/非洲救援饥饿等”敏感话题。

我们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知道“新”是创意永远的最高标准,没有创新,这个业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也必须向买单的勇敢客户致敬。

设计类金奖 Design Gold Winner

客户:联合利华

广告公司:曼谷睿狮

创意总监:Clinton Manson/Dominic Stallard

文案:Clinton Manson

美指:Dominic Stallard

小编解读:

联合利华曼谷为促进微风洗衣粉的销量,请曼谷LOWE(睿狮广告)为微风洗衣粉做了一个直邮广告。邮寄这只T恤包装盒之前,LOWE先在泰国通过样本抽取了消费群体,然后邮寄到当地妇女的家中(包括农村地区,那里的传统媒介如电视等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包装盒上的T恤也相当于送给消费者的礼物。邮政服务几乎将这件T恤衫送命,但如果收到包裹的人们希望T恤完好如新,就得用包装用的洗衣粉样品将它洗一下。只是小编不解,此作品为啥投在设计类?

包装设计类银奖 Package Design Silver Winner

客户:波特兰Integrity Spirits酒厂

广告公司:波特兰ID Branding

创意团队:

执行创意总监:Doug Lowell

文案:Charla Adams

插画:Jared Milam

美术设计:Jared Milam

小编解读: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国际广告的翻译 篇7

1 广告与广告翻译的现状

语言学家库克曾经在书中写到:无论在大街上行走, 逛商店, 还是在看电视, 浏览邮件时总是与广告不期而遇;无论是独自一人或与家人朋友一起时, 广告总在我们身边, 就好像是我们正在使用的一个品牌牌子 (1993) 。由此可见广告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铺天盖地, 无处不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国际广告更起到国际交流的作用, 成为传播不同国家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什么是广告?广告的定义多种多样, 其中比较权威的当属美国广告协会对广告的定义: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 其最终目的为了传递情报, 改变人们对广告产品的态度, 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获得利益 (崔刚, 1993:1) 。所以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性文体,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这就决定了广告翻译也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

如今, 广告翻译成为翻译界的热门, 引起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外国品牌广告已被译成众所周知的汉语广告。如:Enjoy Coca-Cola. (Coca-Cola) 请喝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A diamond lasts forever. (De Bierres)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第比尔斯) 。这些广告的译文可谓是成功的, 因为译语广告的受众已耳熟能详, 起到了诱导受众付诸行动的作用。但是, 广告翻译却始终没有统一的指导标准, 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特殊文体的翻译过程。

2 关联理论对广告翻译的诠释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与交际、认识有关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主要研究交际中的推理本质。其中三个基本要素——明示推理过程、认知语境、最佳关联, 有效地解释了广告翻译的过程, 并对以后的广告翻译实践起到指导性作用。

2.1 明示—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涉及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方面的交际行为。广告翻译也可被看作是一种涉及三方的交际行为, 具有双重的明示推理过程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 译者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 既要推理又须明示。说话人 (原语广告) 把信息明白的展示出来, 听话人 (译者) 根据说话人 (广告主) 的明示行为, 结合语境假设推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把原语广告转变成译文;译者再把推断出的信息结合译语受众的语境以译语广告的形式明白地展示出来, 听话人 (译语广告受众) 结合语境假设进行推断, 达到交际的目的。

2.2 认知语境

由于国际广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东西方认知语境 (cognitive context) 也存在差异。在进行广告翻译时, 由于认知语境发生变化, 译文广告语对受众的影响很难达到原语广告对受众影响的等同效果。因此, 广告的翻译应抓住产品销售市场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 在广告受众的认知环境下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 把信息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侧重广告受众的认知环境, 不能一味追求表面词句的对等。

2.3 最佳关联

Sperber和Wilson (1986:158) 认为:“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在不同的认知环境下, 译文广告很难保持与原文广告的等效性。即使保持了等效性, 这种翻译方法往往会与以往的翻译理论发生冲突, 对其中的翻译过程也无法作出解释。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性原则 (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 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一则优秀的广告在原文语言上无疑是很成功的, 但如果在翻译时忽视了原文语言和原语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的寻求, 一位的追求字面的对等, 就不一定能达到原文的效果。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 即在广告翻译的第一环节中, 译者要在和广告主共知的认知环境中寻找出原语广告与原语语境的最佳相关性, 通过推理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 实现交际的成功。在接下来的翻译中, 译者首先要在和译语受众共知的认知环境下寻求与译语语境最佳相关的译文, 把信息明确的传递给译语受众, 使译语广告达到与原语广告同样的语境效果。

结语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 其目的性非常明确。从认知语用学来看, 广告是一种语用行为。所以其翻译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 不能单纯的用以往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广告的翻译。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用学的理论, 它虽然不是翻译理论却能从语用角度来指导广告的翻译, 有效地解释广告翻译的过程。作者通过分析多种翻译策略及其译例得出:几乎所有立足于关联理论之上的广告译例都是很成功的。随着国际广告日益增多, 关联理论在广告翻译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待进一步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陈先奎, 孙钦美.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广告翻译[J].财经界, 2006 (11) .

[2]高涛.广告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2.

[3]何自然, 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 1998, (3) :92-107.

[4]邓英华.英语广告修辞及其美学效果[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1) .

[5]吕慧, 肖莉.广告英语的修辞手法及其翻译[J].科教文汇 (下半月) , 2007 (1) .

国际广告 篇8

玛希隆大学玛丽亚院长至开幕词

华科大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先红教授给香港浸会大学陈怡如颁发参会演讲证书

8月14日~15日,第七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在泰国玛系隆大学国际学院隆重举行。来自泰国、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76位学者参加了论坛,并获得由四个主办方——玛希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共同颁发的参会演讲证书。

本届论坛设置了六个学术主题,分别是:媒体对文化和社会传播的影响,社会媒体、社会网络和社会传播,可持续化社会变革的传播,社会媒体传播的改革和趋势,新媒体公共关系与广告,市场营销和品牌中的社会媒体。最大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对促进公关与广告的共同发展,实现公关与广告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加强学界、业界在公关和广告理论、实践和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广告 篇9

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的主题为“国家品牌社会资本文化软实力”。在主题报告会和随后举行的分论坛上, 来自国际和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话题涉及“公共关系与国家形象”、“社会化媒体与国家软实力”、业界经验分享等内容。

本届论坛与会代表还形成了“公关正能量武汉共识”, 同享副秘书长在参加公关正能量圆桌论坛时, 代表协会对此表示赞同和认可, 希望通过倡导传播正能量, 促进公关文化建设和公关事业健康发展。

在论坛闭幕式上,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先红宣布, 第七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8月在泰国玛希隆大学举行。

链接:《公关正能量武汉共识》全文

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上, 由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率先发起, 来自海峡两岸四地的公共关系学者和业界精英, 共同草拟“公关正能量宣言”, 经过集体宣言、圆桌讨论, 参会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公关正能量武汉共识·草案”经过会后再次征集意见和修改, 最终形成《公关正能量武汉共识》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

1、公共关系是公众性的, 它处理的是公众关系, 而不是私人关系, 我们要以公众为导向, 做公众利益代言人。

2、公共关系是公开性的, 它强调信息公开、手段透明、沟通双向。

3、公共关系是公共舆论性的, 它强调重视民意, 善待舆论, 建立共识, 谋求认同。

4、公共关系是居间性的, 它居于组织-公众-环境系统之间, 秉持第三方立场, 努力成为公共领域的代言人。

5、公共关系是对话性的, 它强调关系平等和传播对称。

6、公共关系是情感性的, 它强调建立长期信任, 提高关系质量, 积累社会资本。

7、公共关系是伦理性的, 它是组织的良心, 它强调利人利己, 心怀天下。

8、公共关系是社会性的, 它强调善尽社会责任, 争做社会好公民。

9、公共关系是民主性的, 它代表了民主社会的多元化“声音”, 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公开表达机制。

10、公共关系是管理性的, 它是对关系、传播、形象、声誉等组织无形资源的系统管理。

11、公共关系是策略性的, 它是“阳谋”而非“阴谋”。它强调思想与谋略, 它追求软实力与巧传播。

12、公共关系是战略性的, 它强调监测环境, 预测趋势, 促使决策与社会变动同步。

13、公共关系是求真的, 它强调以事实为基础, 与媒体共建社会真实, 决不可对媒体与公众说谎。

14、公共关系是向善的, 它强调做得好、说得好, 以及只做好事。

15、公共关系是尚美的, 它强调守望美好, 塑造美形, 美美與共。

国际广告 篇10

此次会议由新西兰别具特色的毛利文化仪式Mihi开场, 传达了对国际友人的热情欢迎与对新西兰土著文化的传承精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执行主任李喜根教授、台湾世新大学前校长赖鼎铭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参与了毛利文化“碰鼻礼”仪式。梅西大学传播新闻与营销学院院长Shiv Ganesh教授带领学院老师上台唱毛利歌曲《友爱、信念与和平》表达热烈欢迎之情。

在开幕式上, 作为PRAD会议的发起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 (PRSC) 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先红教授, 代表共同主办本次会议的三所高校向本次会议致辞, 并介绍了PRSC的基本情况、宗旨使命和“六个一工程”。会议开幕式由本次会议主席、梅西大学助理教授侯正晔主持。

会议围绕“数字化时代的战略传播”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对话, 四位世界顶级传播学者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包括:悉尼科技大学Jim Macnamara教授的“解析与填补公共传播的两个黑洞”,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Carl Botan教授的“战略传播:共创与伦理”,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的David McKie教授的“管理传播的模糊性:亚洲世纪, 数字化时代与大数据”, 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何舟教授的“社交媒体时代谁设置了谁的议程?基于大数据对议程设置影响的分析及其对公关实践的启示”。

会议分别设置了英文和中文的共19场分组讨论, 形式包括个人研究演讲和小组专题讨论, 与会者们延伸并深入探讨了会议主题的各项子议题, 如社交媒体与公共关系实践、网络传播实践伦理、跨文化传播与数码技术、新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等。其中, 由台湾知名学者徐美苓教授发起的题为“全球气候变迁与可替代能源风险传播中的新兴议题”的专家小组讨论,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传播在社会层面影响力的反思与审视。

除1月26日与27日的会议主题以外, 本届国际公关与广告论坛还开展了一系列会前与会后的学术交流与联谊活动, 极大地丰富了与会代表们的参会体验, 也促进了国内外高校之间的深入了解与未来可能的国际合作。

1月25日上午召开的世界名校商务会议, 由新西兰梅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及武汉体育学院的领导代表参会, 共同探讨了各高校间未来各项学生、教学及科研交流合作计划。

1月25日下午在梅西大学惠灵顿校区举办的博士研究生论坛, 邀请了主题演讲嘉宾与博士研究生们亲切互动, 分享学术研究写作的心得与技巧。

1月25日晚上的欢迎酒会上, 东方爵士乐团现场演绎了兼具东方风情与新西兰本地特色的爵士乐欢迎参会者的到来, 梅西大学副校长Ted Zorn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执行主任李喜根教授, 副主任何舟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在酒会上致辞。此外, 中国学者代表团还分别参观访问了梅西大学北帕和奥克兰校区, 进一步了解梅西大学新闻传播与市场营销学院的各项课程设计及特色学位, 受到了校方的热情欢迎与接待。

最后, 第八届公关与广告国际论坛在新西兰传统毛利文化仪式Poroporoaki中落下帷幕, Poroporoaki表达了对各位参会者的祈祷与祝福。下一届会议的联合主席、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Regina Chen发布了第九届公关与广告国际论坛的会议主题、举办时间 (2016年12月2日-6日) 和征稿启事。

国际广告 篇11

2009年度戛纳国际广告节于6月21日至27日于法国美丽的海滨城市戛纳举办,由此这个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广告盛事也迎来了她的第56个生日。

今年戛纳广告奖共设11个类别的奖项,包括促销类、公关类、直效类、媒介类、户外类、广播类、平面类、网络类、设计类、影视类、钛狮&整合类以及特别奖项。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戛纳广告节共有来自86个国家的22652个参赛作品,比去年减少5632个作品,即参赛总数同比下降了20%。其中,角逐网络金狮奖的参赛总数下降了20%,而新闻、电影和户外类的提名作品数量分别较去年下降32.25%和23%。在被提名的11项参选类别中,仅有设计促销类金狮奖较2008年有所增加,而这些参赛项目的增长幅度不到2%。为大力支持广告行业的合作伙伴——公关行业,戛纳今年还特设了公关类金狮奖,由来自48个国家的239个公司拿出431个作品进行争夺,这个参赛数量对于新设置的公关类奖项是个莫大的鼓舞。

戛纳广告节的首席执行官Philip Thomas表示:“尽管整体参赛总数减少,仍然有来自86个国家的2万余作品角逐金狮奖。我们的评委给予了世界传媒业所能提供的最棒的创意作品应有的荣誉。”

中国内地广告公司跻身强林

香港麦肯获得全场大奖本土广告初战告捷

今年,戛纳广告节的中国地区(包括台北、香港)的广告公司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共有75件作品入围,擒获10头银狮和11头铜狮,获奖数量比去年多了一倍。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8家广告公司共获得14个奖项,占中国区获奖总数的70%,来自香港地区的广告公司赢得6个奖项,台湾地区今年遗憾地无缘奖项。

中国区最佳成绩来自香港麦肯,由ECD黄光锐带队的耐克组摘得设计类全场大奖。而拿奖拿到手软的JWT北京办公室《诺基亚李小龙》系列、JWT上海办公室的《山水》系列依然在戛纳捕获了评审们的芳心。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广告成长起来的合资公司(与JWT合资)——广州旭日因赛本年度首次参赛便登上戛纳光荣榜,赢得一个银狮和一个铜狮的佳绩,来自上海的斐思态也喜获两头银狮,打破了只有4A得奖的传说,给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带来了惊喜和鼓舞。

戛纳全场大奖部分类别获奖作品

类别:影视类

题目:喧闹的酒会

广告主:飞利浦家庭影院

广告公司:

Tribal DDB,荷兰

TBWA/腾迈中国区ECD林小琪

老实说,在戛纳现场看到这支片子拿下了影片类的Grand Prix, 我跟很多在座的国外朋友一样,都感到意外,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个作品的最精妙之处,并不在影片内容本身,而是在其互动部分,影片只是一个示范工具而已。

登上他们的官方网站http://www.cinema.philips.com/?ls=en_gb,才知道整个完整的概念:他们卖的是21∶9 LCD电视,而21∶9是电影院银幕的比例,所以他们的概念是“真正的影院体验”。在网上看这支片子(他们参赛的类别正是交互影视类),观众可以停放,用鼠标把画面逐格前后挪移,移到制作人预设的三个时区,便有不同的“幕后电影人”包括导演,摄影指导,计算机特技指导走出来讲解那场戏需要用上什么的专业技巧,以呼应“真影院真电影”的主题。

这个作品在制作方面无疑是超惊人的,每个细节都无懈可击,叹为观止,可敬可佩。但我认为它的Idea本身很普通,没有突破任何新高度。没错,概念和执行有时很难割裂,聪明的执行本身就是创意的一部分;真正的影院体验’是一个老掉了牙的概念,这个作品值得表扬的地方是因为科技的聪明应用,把老概念脱胎换骨地呈现。如果我是评审,我会毫不犹疑给它一个银,或金,但如果是全场大奖的话,我会偏向概念本身很新鲜很突破的作品,比如是去年的作品《Power of Wind》(风能男子),把风拟人化,令人反思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却视若无睹的可贵能源,看后令人很感动。

颁奖当晚,评委主席提到他们选出全场大奖的指标:前瞻性,启发性,能令业界反思未来的发展路向,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方向和意图我是十分同意的,不过选出来的结果我不能苟同。也许这就是每个国际创意比赛可爱的地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能够引起争议和讨论,也是推动行业前进的正能量。

类别:户外类Outdoor lions

题目:与制度对抗广告主:《津巴布韦报》

广告公司:TBWA,南非

灵狮广告ECD 吴捷

这一定是史上最“昂贵”的广告了,这就是看到这个广告第一眼的感觉。视觉震撼,概念极其清晰,又极具话题性,广告文案“感谢Mugabe把钱变成了墙纸”——每个当地人看到都会会心一笑。她巧妙地通过揭露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把客户《津巴布韦报》的核心定位精准传达给受众——“我们是一家敢于报道真相的传媒”。

另外,这样的创意,又可以不受传统户外形式限制,围墙、工地、危房、人行道、公交车,只要有一块平面的地方都可利用,大大增强了传播的力度。

每每在国外的各大奖项上看到很多很棒的户外广告作品,就总会想到,我们怎样也能在国内经常做出这样的好作品,好像不太容易喔。说到户外广告大家总会想到那些“擎天柱”,或者是路边和地铁的灯箱等等,而在我看来,户外广告就应该在任何地方都容易被发布和刊登,这样信息就可以尽可能到达更多受众,这就是一个最出色的户外广告。这往往需要杰出的创意和够聪明的客户,听起来好像有点难,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你说呢?

类别:促销类Promo lions

题目:YUBARI

广告主:YUBARI RESORT(北海道夕张度假村)

广告公司:Beacon Communications,东京

类别:平面类 Press Lions

题目:达科他(美国过去的一个州名)、

椰子树

广告主:WRANGLER(牛仔裤)

广告公司:FRED & FARID,巴黎

类别:直效类Direct lions

题目: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广告主:TOURISM QUEENSLAND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

广告公司:CUMMINSNITRO,布里斯班

中国地区部分类别获奖作品

全场大奖

类别:设计类 Design lions

题目:Paper Battlefield(纸上的战场)

广告主:耐克

广告公司:香港麦肯

银狮奖

类别:设计类

题目:回环

广告主:任我游GPS

广告公司:上海奥美

类别:户外类

题目:咖啡篇

广告主:华为手机

广告公司:广州旭日因赛

类别:平面类

题目:刺猬/狗

广告主:生命阳光奶粉

广告公司:广州旭日因赛

类别:媒介类

题目:大功率风扇篇

广告主:美的

广告公司:上海斐思态

类别:平面类

题目:Courier Service(反恐特警组织)

广告主:杰运快递

广告公司:上海斐思态

类别:平面类

题目:浴袍/衬衣/裤子

广告主:宝洁集团 汰渍洗衣粉

广告公司:广州盛世长城

类别:平面类

题目:HI-FI/键盘/灯

广告主:西门子迷你吸尘器

广告公司:香港李奥贝纳

类别:媒介类

题目:Vita Juice

广告主:It's Dead Fruity

上一篇: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下一篇:氧气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