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

2024-05-15

卫生事业(共12篇)

卫生事业 篇1

为加强卫生事业国有资产管理, 促进国有资产有效使用, 2013年我们对淄博市市级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调查。

一、基本情况

1. 机构、制度基本健全

一是管理机构健全。各单位都成立了以财务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 负责协调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基本建立了谁使用谁管理的资产管理机制, 资产后勤部门管理实物资产, 财务部门管理其他资产, 建立了定期盘点制度。三是大部分单位管理制度健全, 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等环节, 实现了管理有依据, 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

2. 法律法规执行良好

卫生事业单位都比较好地执行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是大部分单位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2012年会计实务进行了调整规范,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更替。二是大部分单位账务处理及时规范。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中心都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管理较好。

3.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部分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做到资产信息经常核对, 变动及时沟通, 保障了资产使用部门、存放地点及使用人等信息的真实准确, 使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轨迹随查随有, 实现了资产信息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4.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正常

卫生事业单位均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保障了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一是配备专人负责。二是配备专用设备。三是操作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市级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特点

(1) 医疗机构资产多, 资产量大。市级卫生医疗机构2012年底资产达25.4亿元, 占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97.7%, 人均资产29.93万元。医疗机构固定资产12.11亿元, 占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的47.68%, 其中磁共振、CT、彩超等医疗设备48843.63万元, 其他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设备8642.87万元;

(2) 资产利用率高。表现为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床位普遍大于编制床位, 利用率达117%, 房屋基本没有闲置用房;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和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设备利用率达到100%。

(3) 资产更新快。大部分医疗设备国家规定的使用更新年限为6年, 随着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 非财政拨款购置的资产全部提取折旧, 更新速度加快。

(4) 医院普遍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 对资产的管理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和支出分解到医院各个科室, 作为科室成本核算的要素;二是将职工的绩效工资和资产的使用和效益挂钩, 固定资产的折旧间接成为绩效工资的要素;三是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5) 综合医院收入大, 银行借款大。综合医院2012年收入总额132, 938.57万元, 年增长达20%以上。综合医院对外借款48450.45万元, 其中:银行短期借款31980万元, 长期借款16470.45万元, 占市级医疗机构的87%。

三、卫生医疗机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基本指标分析。市级医疗机构 (不含市级机关医院) , 人均资产29.93万元, 说明相比其他事业单位资产量大;人均负债18.94万元;人均年医疗收入14.75万元, 说明创收能力相对较高;人均医疗支出15.43万元;资产负债率平均60.71%, 属于比较合理, 风险较低;总资产周转率平均106.69%, 说明财务状况相对良好;固定资产净值率平均55%, 说明新资产大于就资产, 更新速度较快;管理费用率平均17.43%, 说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2) 资产分布分析。从各个医院的资产分布情况看, 房屋占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7.09%, 相对比较合理;医疗设备所占比例平均为41.17%, 说明医院医疗用资产较多。

(3) 负债情况分析。市级卫生医疗机构负债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为4.8亿元, 相对医院每年十几亿元的收入以及资产来说比例较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

各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三个倾向:一是重视收支管理, 轻视资产的管理, 突出表现为年初制定收支计划, 年中进行检查督促, 年末进行考核, 而对资产的管理使用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二是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轻视其他资产的管理, 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比较按照规定执行, 而对债权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等就缺乏制度约束;三是热衷资产的购置, 而轻视资产的管理使用, 突出表现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使用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 医院之间盲目攀比, 盲目购置, 造成部分资产使用率不高, 个别医院个别医疗设备购置之后很少使用。

2. 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 各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陈旧。随着管理的不断严格和细化, 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管理体制, 如原先的购置方式, 采购方式、处置方式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与当前的省市管理制度已经不符。 (2) 管理内控制度不全, 而且随意性较大。部分单位没有闲置资产、低值易耗品、存货、药品、债权等的明细管理办法;有的医院对资产处置只明确了内部审批流程而将应属于上级的审批权限置之不理。 (3) 资产管理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未建立。主要体现在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在资产盘点、核对不沟通, 盘点结果不处理, 由于各单位资产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 因对网络的依赖, 大多数单位的财务只在付款环节设置了财务审核, 财务对资产管理的制约严重弱化。

3.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核算不实, 资产不准

(1) 账账不符。医疗机构由于资产较多, 都普遍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 且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财务总账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明细账不一致, 主要原因是未及时进行对账,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糊涂账, 也很难认定总账还是明细账准确。 (2) 账实不符。一是普遍存在建筑物已完工使用, 有的甚至使用了多年, 也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估价入账和提取折旧。二是购置医疗设备多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 实物资产已使用, 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和提取折旧。会计核算的不及时和不正确造成国有资产的不真实以及成本核算的不准确以及效益指标的不真实。 (3) 会计核算不正确, 造成资产反映不准确。究其原因:其一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新旧交替的时候, 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估计不足, 上级部门指导不够;其二医院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或者会计核算软件更新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成本核算将药品零售价调整为进价后, 会计核算出现紊乱;其三是会计人员在将旧制度变更为新制度的时候, 没有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单位制定的会计政策没有遵循一致性的原则。

4. 医院所办门诊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管理混乱

某医院有12个门诊部, 根据医院以后提供的资料看, 人员由医院统一管理, 设备由医院提供, 职工保险由医院统一缴纳, 但各门诊部资产产权关系模糊。

五、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 强化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针对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建议各级各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强化对基层管理人员, 特别是单位分管领导、财务科长、资产管理员等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一是明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资产管理必须溶于财务管理之中, 同样财务离不开资产的有效管理, 每一笔财务的处理都是资产的管理。二是毫不放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同时加强对其他资产的管理, 对医院来说要切实加强药品的管理。三是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 形成谁使用谁管理的意识。

(2) 健全各类、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各单位应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及《卫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以资产管理环节为基础, 重新制定、完善包括从购置到处置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规章制度, 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真正使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要树立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观念, 对建立的管理制度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 促进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建议卫生部门督促单位根据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单位内部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资产使用定期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财务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全面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核算制度, 建立与资产管理员的账账核对、定期盘点制度, 做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3) 加强会计核算, 切实真实准确反映国有资产价值, 确保保值增值。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要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要求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强化管理, 加强检查力度。一是切实真实、及时、全面反映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二是单位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必须相对稳定;三是必须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只要这样, 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反映的数据真实可靠,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卫生事业 篇2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并重

4、依靠科技与教育

5、动员全社会参与

6、为人民健康服务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1、优化卫生政策,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科学的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4、提升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防控任务艰巨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定性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谈论,文献分析,德尔菲法 定量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临床路径法,卫生事业管理的督导与评估 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与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投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的分类:

1、基本医疗保险

2、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3、商业性医疗保险

4、医疗救助

5、农村医疗保障 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英国

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

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美国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新加坡

5、其他 卫生政策: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并实施的用以规范政府、公民和医院等社会组织的目标、行动指南、策略与措施的总和。卫生政策的分类:

1、按层次分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2、按主体分党的政策,政府政策,其他社会团体的政策

3、按范围分 全局性政策,局部性政策 卫生政策分析的主要内容:

1、卫生政策问题的确认

2、方案研制

3、可行性论证

4、研究卫生政策的执行

5、评价

6、去向

7、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 卫生服务规划工作:卫生服务规划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健康需要,确定如何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制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规划步骤:(一)背景分析1.卫生服务需要2.卫生服务需求3.卫生服务供给4.卫生服务利用(二)拟定目标(三)修正目标1.分析环境由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分析组成.2.分析资源3.SWOT分析(四)制定战略 制定战略是在充分考虑目标和组织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多种战略,并从中选择最优战略,战略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有时候会在一个组织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多种战略.(五)实施战略,实施战略是编制实施计划并付诸实践的过程,实施过程要注意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落实好相关人员,并确保经费支持,同时要注意编制一个合适的时间表.(六)监测评估 strength,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卫生组织可以开展活动的空间。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1、顾客至上

2、领导重视

3、全员参与

4、系统思维

5、预防为主

6、强化控制

7、持续改进

8、以事实为依据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PDCA循环 卫生服务质量:是指医院、CDC等卫生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利用者的需要和需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服务过程的有效性与舒适性,资源的利用效率,危险管理,病人的满意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三全一多”,即全方位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和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实施质量管理。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内容:

1、增进健康

2、预防疾病

3、医治病伤

4、康复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意义:

1、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

2、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3、人类获得最高健康水平的关键

4、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特征:

1、基层医疗保健

2、人格化照顾

3、综合性照顾

4、持续性服务

5、协调性服务

6、可及性服务

7、以家庭为单位服务

8、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9、以健康为基础的服务

10、预防为主

11、团体合作的工作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1、健康教育

2、社区医疗

3、社区预防

4、社区康复

5、社区保健

6、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医政管理内容四个方面:

1、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

2、对各种卫生组织及其活动的行政管理

3、对各项医疗工作的管理

4、对于医疗相关的各种卫生组织及其活动的行政管理 医疗机构的分级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和任务分为1、2、3级,每一级经过评审有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这样共分为十级三等。医师分级:我国医师分为四类两级,四类包括临床类别,口腔类别,公共卫生类别,中医类别,其中每个类别的医师又分为职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个级别。我国医师资格准入实行考试制度,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医疗质量一般包括:医疗的安全性,诊断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治疗的合理性,护理的周密性,患者心理满足程度,医疗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性。医疗过程工作质量包括:临床医疗工作质量,护理医疗工作质量,医技工作质量。医疗事故的特性:

1、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发生在医疗活动中的争议的事件

3、违法性行为是过失

4、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5、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疾病质量控制管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组织卫生资源,对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过程。疾病控制管理包括:传染病控制管理,慢性病控制管理,地方病控制管理,寄生虫病控制管理,职业病控制管理等。慢性病控制与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1、发展国家政策和规划,增强发展和实施的能力

2、健康促进与三级预防

3、慢性病防治与农村主机卫生保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密切结合4、慢性病社区防治监测

5、慢性病防治中的社区干预(1),社区健康促进(2),干预场所的促进(3),社区干预评价

6、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妇幼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妇幼保健工作的内容:

1、妇幼保健

2、儿童保健

3、婚前保健

4、生殖保健

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妇幼卫生服务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妇幼卫生服务活动中的治疗、保健、预防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其目的在于探讨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状况,医疗保健服务需要,卫生资源配置和妇幼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的内容:

1、妇幼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

2、妇幼卫生系统的构成与发展

3、妇幼卫生保健制度

4、妇幼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

5、妇幼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的主要指标:

1、妇幼健康状况指标

2、妇幼卫生服务需要的指标

3、妇幼卫生资源指标

4、妇幼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妇幼卫生服务评价程序主要由指定评价计划、进行预评价、实施评价、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以及给出评价。妇幼卫生监测的方法:

1、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

2、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

3、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妇幼卫生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药品监督管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价格、广告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优良药品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西乡县卫生事业发展大跨越 篇3

该局注重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局长以身作则,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抓好班子带队伍,行风建设大提升。近年来,西乡县卫生局结合县情实际,推动了卫生系统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2009年以来,根据中、省医改工作部署,争取县委、政府支持,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和工作措施,加快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范围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全面推进国家药物制度,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突出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坚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手抓,形成了5个区域性中心卫生院、5个中心卫生院和12个一般卫生院的農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实现了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向内涵建设的转变,建立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制度,每年在县上集中举办两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建立了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坚持把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向深入,打破条条框框,加大奖励性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比例,鼓励卫生院进行全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探索,有效调动了基层卫生人员积极性。2011年,全县卫生院门诊、住院分别较上年增长29%和133% ,今年上半年,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次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和42%,农村卫生工作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该局抢抓政策机遇,组建卫生惠民网,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机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先后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对3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县医院、中医院、妇保站)、23个乡镇卫生院和251个村卫生室进行了全面建设。

卫生事业 篇4

1 社会主义运动成就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辉煌

旧中国,人民健康水平低下,被外国人讥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不长的时间里使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人群;一些曾经猖獗流行的传染病如天花、霍乱得到控制或消灭,性病和吸毒几近绝迹;传染病死亡率、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网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卫生服务,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新中国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深层次原因,是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分不开的。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曲折是20世纪的一大特征,尽管现在人们对其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的看法,但它深刻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卫生福利事业的发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著名学者顾准曾指出:“1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两股潮流在交叉。1917年的革命无疑对资本主义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量,没有这种冲击,西方的资本主义不见得会从帝国主义的道路上退下来,不见得会在其内部产生一股民主福利国家的潮流,至少,这股潮流不会强大到目前那种正在缓慢地改变资本主义面貌的程度[5]。”不仅如此,社会主义运动对全人类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健康权在内的福利权利说就深深地打上了它的烙印。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著名人权理论家马克斯提出:“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哲学和政治的观点,对19世纪由于滥用第一代权利而引起的反对剥削的社会革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进步导致了一代新的人权的出现。……这是一代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是一代以国家干预而不是国家弃权为特征的权利。实际上,这种要求合理工作条件的权利、社会安全的权利以及教育权、健康权,如果没有国家的积极行动,是不可想象的[6]。”

因此,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这些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而且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19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公费医疗”消费过度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解体,公共卫生体系严重削弱;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回升,性病和吸毒重新流行;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人民群众多有怨言。为解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我国开始了卫生改革的历程。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在卫生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就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卫生机构的效率。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同时,出于对市场化与民营化的“迷信”,从1990年代开始,医疗卫生机构被推向市场。然而,改革的结果使我国卫生保健严重不公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问题是,公平被牺牲了,效率并没有提高、反倒降低了(据统计,虽然我国人口还在增长,但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双双下降)。这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实在是莫大的耻辱[4]。

改革是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就是“倒退”。卫生改革最根本的目标是:促进公平,提高效率,而前者应该始终是第一位的。这是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卫生事业更应该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领域的改革不同于工商企业领域的改革,如果说工商企业领域的改革可以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话,那么,卫生领域的改革就必须贯彻“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至少应坚持“公平第一、效率第二”。否则,卫生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原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李剑阁通过对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调研,在2001年底的一次内部座谈会上指出:“传染病、地方病仍然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农村卫生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得不到保证。农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农民对现状感到无助和无奈,于是勾起他们怀旧情结。农民的不满情绪在贫困地区正在日积月累,搞不好甚至会激起民变[7]。”作者所谈的意见在当时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一年半后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证明,他当时的意见乃真知灼见。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8]。这一新的阐述使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论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它要求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特别是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构建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政治力量的干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行,农村政府管理职能并没有随之改革和接续,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之衰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政府曾两次试图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因过分强调农民的自愿原则和主体作用,政府只是加以引导,背离了农村医疗保障公共产品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导致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恢复与重建屡屡受挫。因此,尽管国家努力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成效不大,进展缓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1996年,卫生部进行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口覆盖率在高收入地区达2.2%,但在中等和欠发达地区仅为1%~3%。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医疗卫生公平性评价中,把中国排在倒数第四位,其重要原因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失去了或者说没有得到医疗保障[4]。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化解广大农民面临的双重疾病风险和负担,无法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2000年9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听取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和农业部的调研汇报,指示由体改办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参加,在调研报告基础上起草《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1年5月8日,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5月24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1]39号文件转发,《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组织引导,支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办法,建立适合农村经济状况的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同时,《指导意见》还要求:“合作医疗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合作医疗的水平、形式可有所差别。有条件的地区,提倡以县(市)为单位实行大病统筹,帮助农民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大病风险。”《指导意见》的发布,可以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的先声。

农村卫生调研的情况,在2002年初农村工作会议的准备中进一步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2002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召开之前,李岚清副总理明确指示:农村卫生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卫生部要把农村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年内要出台力度更大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村卫生的决定,并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促进农村卫生问题的解决。在国务院体改办的牵头协调下,有关部委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拟写了初稿。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召开会议,征求各省意见,共有16个省参加了讨论修改。李岚清副总理也召集有关部委商讨。2002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初稿,修改后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审阅,于2002年10月19日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9]。

这是50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农村卫生工作专门做出决定,它与1997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一脉相承,是今后若干年内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纲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10]。

与城市相比,农村难以形成有效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但对农村医疗服务却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没有政府特殊的政策支持和行政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必然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表明,党中央、国务院认识到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具体举措,是关系到执政党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大问题,因而下决心并投入政府资金帮助农民建立这种新型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可以说,政治力量的干预,即政府的决心与财力投入,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并获得农民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或地区,政治力量的介入是保证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也已认识到并重视这一点。

4 建立中国特色的卫生政治学新学科,为破解医疗卫生改革难题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共卫生专家和经济学家等已经开始对卫生改革蕴涵的政治性、对卫生政治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莱克教授指出,卫生改革是非常复杂、斗争激烈的政治过程。进行卫生政策改革不仅需要“政治意志”,更需要“政治技能”。一项卫生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要经过技术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分析和经济分析)和伦理分析,更重要的是要经过政治分析,而后者往往被政策制定者所忽视。为此,他还与人合作开发出一种“计算机辅助政治分析(CAPA)”软件,以客观评价卫生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权力、立场和认识,提高卫生改革的政治可行性[11]。

英国利沃浦大学的班布拉等学者在《建立一种新的卫生政治学》一文中指出:“卫生工作具有政治性,因为它离不开权力的行使。一个国家整个人群的健康不是取决于单个的公民或单个的医生,而是取决于整个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而改变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只有通过政治和政治斗争。”作者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愿意、或者能够支持激进的卫生公平政策的全面实施。政府现有的卫生政策尽管声势浩大,其实质只不过是一些零敲碎打式的改革,即使是这种小的改革,也还打着‘分权’的旗号,将责任落在那些既无知识、又无经验的地方管理者的肩上,结果卫生改革致力于减少不公平性的目标大半又会落空。[12]”

哈佛大学雅诺什· 科尔奈教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改革,并发表了一些卫生改革专题著作。他坦率地指出,中国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相对滞后。医疗改革是最为困难的一项改革,因为它更难实施,牺牲更大,会遇到更大的抵制。它是当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当国家变得富有时,国家应该向每位公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可以拉开一定的距离。医疗改革要注重发挥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协同作用,任何单一的机制或手段在医疗领域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他说:“哪里要进行社会主义卫生部门的改革,哪里就有一部分社会主义存在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当以色列福利部门还是以公共所有和行政分配为特征时,一个经济学家问了一个讽刺性的问题:‘社会主义能否在半个国家中建立’)。哪里进行改革,哪里就立即会出现对于所有参与过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较早争论的人们来说非常熟悉的问题。……遗憾的是,那些世界范围内医疗保健争论参与者还没有参考讨论社会主义智力资源。他们还在重新认识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13]”

卫生事业管理-01 篇5

一、名词解释 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处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 客观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1.管理 目的。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群体)中成22.医疗质量

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群体)医疗质量,从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的崇高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而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

2.卫生事业 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3.公共政策 23.医疗安全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谋略;公共政策是医疗安全是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准则;公共政策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24.医疗纠纷

4.组织工作 医疗纠纷通常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组织工作是指由主管人员设计某种组织结构状态的活动。有分歧,必须经过行政、法律或仲裁才可解决的医患纠葛。

5.卫生计划 25医疗事故

卫生计划是指以卫生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手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段、以保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

6.区域卫生规划 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生态环境、26.公共卫生

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疾病负担、主要卫生问题和卫生服务需公共卫生,又称公众卫生,是指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直接相求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关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切卫生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生产、工作学习及休闲娱乐等有关环境的质量及疾病的预防。质量和数量,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有效卫生服务过程。27.生殖健康

7.恰当性评价 生殖健康意味着人们能够进行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恰当性评价主要是评价所确定的卫生问题的针对性。有生育能力,能自主决定性生活和生育的时间与次数;同时

8.适宜度评价 男性和女性有权知道、获得和选择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适宜度评价实际是对卫生计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一致性及可接受的生育调节方法,并拥有获得适当的保健服务,使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性评价。论证评价的重点是评价项目计们能够安全地妊娠与分娩并得到健康婴儿。生殖健康也包含划与现行的卫生政策、社会经济政策及社会经济卫生文化发了性健康内容、生殖与性传播疾病防治。

展水平是否相适应;项目计划所提出的卫生问题及其目标与28.社区卫生服务

人群的客观需要是否相适应;项目计划所提出的卫生问题及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其目标与人群的客观需要是否相适应;卫生资源的提供能否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满足项目计划实施的需要。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

9.卫生服务 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卫生服务是卫生部门为了一定目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的过程。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

10.卫生服务需要 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卫生服务需要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生服务。

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29.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是指向全社区人群提供最佳可能的医疗、11.卫生资源 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使全体人群满意。良好的社区卫卫生资源是指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服务质量应该包括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者提供可及的、适信息和技术的统称,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宜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又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鼓励居民品、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和社区积极参与,以达到增进社区全体人群健康、延长期望集体和个人对卫生保健综合投入的客观反映。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12.卫生人力 30.居民健康档案

卫生人力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提供卫生服居民健康档案可简单定义为: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化文件,它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

13.卫生费用 信息的重要工具。

卫生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31.实态性调查研究

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实态性调查研究:是直接从自然存在和社会现象中,或人们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的认识和行为中搜集资料,记录事实,即通过不同的方式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取有关客观存在事实的资料,通过分析以找出其规律或发现

14.卫生服务利用 问题的方法。

卫生服务利用是卫生服务需要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综32.卫生统计信息

合描述卫生服务系统工作的客观指标。卫生统计信息:卫生统计信息足反映卫生及其有关领域的各

15.卫生人力规划 种活动产生、发展、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和抽象。卫生人力规划是和国家、区域的卫生规划的目的和所承担的33.计划

义务相适应,通过培训卫生人力来满足不同的卫生需要的规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计。从广义来讲,计划划,是对未来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供需关系以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检查监督评价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及卫生人力的数量、知识和技能类型进行预测。过程。从狭义来讲,特指制订计划的过程,即根据实际情况,16.卫生人力绩效考核 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指出在未来一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卫生人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方法。

力绩效考核,就是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34.卫生服务评价

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卫生服务评价:卫生服务评价是判断预定卫生目标取得的数过程。量、进展和价值的过程。包括制定卫生目标;阐明目标取得

17.卫生信息 的进展;测量与判断目标取得的效果;衡量达到目标取得的广义的卫生信息是指与卫生工作直接相关联的各种社会经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卫生服务评价对今后工作提出建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以及人群健康状况信息议等五个方面。其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进展、效果及效益。等。狭义的卫生信息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有35.卫生人力资源

效地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收集、传输、处理、存贮、分配和卫生人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是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利用开发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卫生服务活动信息、卫生资平,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的国家卫生源的配置和利用信息、健康与疾病信息、影响健康的各种因规划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中的一种资源。他们是受过不同卫生素、疾病诊断、治疗和处置信息等。概括起来,卫生信息是职业培训,能够根据人民的需要提供卫生服务贡献自己牙能各种与卫生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指令、情报、数据、信号、和智慧的人。

消息及知识的总称。36.健康保障制度

18.卫生信息系统 健康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费用,卫生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种,是对卫生部门的信息进行为居民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并为有关卫生工作包括卫生机构(供方)费用的来源和居民(需方)卫生费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卫生事业管理和发展提供服务的系的负担方式。

统。37.进度评价

19.医院信息系统 进度评价是在项目计划实施后到总结评价之前进行,对计划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为医院的实施进度与过程进行监控与控制,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检查及其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信息、行项目计划干预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情况,对覆盖率及其质量进政管理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行测量。

和数据通讯的能力,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的各种功39.卫生事业管理

能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用管

20.医政管理 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他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卫生医政管理是对医疗机构管理的总称,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最大限组成部分。它是对医疗组织、医疗活动及医疗市场所实施的度地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

行政管理。40.标准需求

21.医疗机构管理 标准需求即专家定义的需求,实际服务的提供,实际资源利医疗机构管理是指对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全过程所进行的组织、用与标准的差距。例如每500人需要一个全科医生,而某地区1500人才有一个全科医生,这之间的差距就是需求。41.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指信息的使用者不仅要利用信息进行计划和决策,还需要利用信息对实施计划和目标的一切活动过裎进行控制、监督、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修正、补充和调整 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其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领导控制工作。

性。45.妇幼卫生信息的经常性资料来源主要有日常工作记录、统2.管理的职能主要是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计报表、妇幼卫生监测。

与领导、控制工作。46.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应该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3.系统原理主要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动态性、系统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47.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4.整分合原理的内容表现为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整体把医药。

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48.组织的社会环境特征包括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5.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法制特征、人口特征、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特征和自然环境

公共政策资源、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形式。特征。

6.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共政策进行分类,通常人们将公49.卫生服务利用可以分医疗服务利用、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和共政策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康复服务利用等方面。

7.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50.整分合原理的内容表现为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整体把医药。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8.组织工作的管理内容为目标价值系统、技术系统、系51.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分为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死亡监统心理分系统、组织机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9.卫生专业组织包括 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52.根据社区人群的基本情况,可将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分为健健机构、血液与血液制品生产机构、医院学校、医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重点保护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五大

药研究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基层卫生组织。类。

10.组织的社会环境特征包括 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53.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态性调查研究、实验研育特征、法制特征、人口特征、经济特征、自究、分析研究、理论研究。

然资源特征、自然环境特征。54.制定计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11.制定计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和滚动调节原则。

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 和 滚动调节原则。55.结果评价包括效果评价、效率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

12.常见的需求包括 表达需求、标准需求、认识到56.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需求 和 相对需求。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3.确定主要卫生问题的主要依据是 疾病的严重性、疾病57.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发病率、控制的可行性 和 社区的可行性。慢性病随访记录和特殊人群保健记录四个部分。

14.评价的基本原理是 比较,评价的前提是 确定价值。58.根据资料的来源,卫生服务调查可以分为卫生机构调查和15.评价按内容分可分为恰当性评价、适宜度评价、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两大类。

进度评价 和 结果评价。59.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

16.进度评价主要关注时间、活动和所消耗的资源。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

17.卫生服务评价的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 进展、效果60.组织工作的管理内容有目标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和 效益。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

18.卫生人力资源研究主要研究卫生人力的 数量、结构61.确定主要卫生问题的依据是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发病率、和 分布。控制的可行性、社区接受的可行性。

19.卫生费用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国家、集体和 个62.按照卫生监督工作的内容,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可分为卫人。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

20.卫生服务利用可以分 医疗服务利用、预防保健服务利强制执行。

用和 康复服务利用等方面。63.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分为出生缺陷检测、孕产妇死亡监

21.评价卫生服务结果的常用指标是 死亡、疾病、丧失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劳动能力、不适合和 不满意。64.信息搜集要做到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22.根据资料的来源,卫生服务调查可以分为 卫生机构调查65.卫生服务评价的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进展、效果、效益。

和 家庭询问调查两大类。66.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五个要素是组织机构、人员、效应的23.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应该包括认识能力(知识)、精神法规制度、数据统计指标、数据处理工具—计算机。

运动能力(技能)和情感能力(态度)。通常把前者称为 认67.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体系、卫生防疫专业知领域,后二者称为 非认知领域。服务体系、部门的行业内部自身卫生管理体系、群众性卫生24.卫生人力绩效考核方法有民意测验法、共同确定法、监督管理体系、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配对比较法、等差图表法、和 欧德伟法。

25.信息系统是指对信息进行 采集、处理、存储、管

理、检索、和 传输,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管理过程服务的各种系统。

26.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五个要素是 组织机构、人员、相应的法规制度、数据统计指标、和 数据处理工具—计

算机。

27.医学信息工作的内容包括: 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服务、信息报道、信息分析研究。

28.信息服务包括 检索服务、复制服务、翻译服务、咨询服务、和 声像信息服务。

29.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 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 和 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来制定

本行政区域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30.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 公开、公平、公正、及

时、便民 的原则。

31.根据医务人员是否有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可以分为 医疗

过失纠纷 和非医疗过失纠纷两大类。

32.医疗纠纷的调解方式有 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

裁调解 和 诉讼调解。

33.按照卫生监督工作的内容,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可分为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

34.妇幼卫生信息的经常性资料来源主要有 日常工作记录、统计报表、妇幼卫生监测。

35.生殖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生育调节、母亲与婴幼儿保健、生殖道疾病防治、性与性病防治。

36.儿童保健的内容主要包括散居儿童保健、集体儿童保健、儿童常见病防治和儿童传染病防治。

37.根据社区人群的基本情况,可将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分为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重点保护人群、高危人群 和 病人五大类。

38.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9.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应该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

40.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特殊人群保健记录和慢性病随访记录四个部分。

4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共政策进行分类,通常人们将公共政策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42.组织工作的管理内容为目标价值系统、技术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机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43.常见的需求包括表达需求、标准需求、认识到的需求和相

对需求。

44.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

三、选择题

1.“事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儿做,什么时候做和由27.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卫生费用?(A)A.营养费卫生人力需求量预测

谁做”所体现的是管理的哪个基本职能?A计划工作 28.卫生人力规划中很重要的步骤之一是(D)。D.目标58.除了(C),下列均属于卫生组织的社会职能或称社会

2.卫生事业费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B的指标。B 国家对卫年卫生人力需求量预测 目标C.适应市场变化,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生事业投入 29.中国卫生信息系统主要由(A)两大部分组成。A.卫生59.评价的基本原理是(C)C.比较

3.公共政策的主体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CC 公共政策统计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 62.作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灵魂是(C)C.组织的目标价值目标群体31.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A.医疗差错问题

4.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32.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主干是(A)。A.卫生行政管理体63.《母婴保健法》自(C)起实施。C.1995年6月1日

B。B 阶段性 系64.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A.医疗差错

5.卫生服务研究主要是探讨A三者之间的关33.公共卫生投入的主渠道是(C)。C.政府 65.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A.计划工作

系。A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 3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属于(D)。D.工作指标 66.公共政策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通常人们

6.以下哪个指标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DD住院35.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C)。C.社区内的全体人群将制定政策的政策称为(A)A.元政策

率 36.管理活动中,最重要、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要素是(B)。67.卫生费用占GDP的百分比是反映(B)的指标。B.卫生

7.未住院率的计算公式是:CC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B.人 事业投入水平

需住院患者数×100% 37.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B)68.专家定义的需求是(A)A.标准需求

8.下面哪句话正确?CC 卫生服务利用间接反映卫生系B.阶段性 69.将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分类方法是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38.作为组织生存发展的灵魂是(C)。C.组织的目标(C)C.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

9.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CC 工作描述和价值问题70.卫生服务效率是反映(D)之间的比值。D.卫生服务任职说明书 39.一般而言,五年的计划属于(B)。B.中期计划 利用和卫生服务资源

10.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40.问题的严重性评价是属于(B)。B.恰当性评价 72.乡镇卫生院属于(B)B.基层卫生组织

效的方法是CC 有组织的现场观察 41.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卫生费用?(A)A.营养费73.在进行卫生人力预测时,下列哪种方法考虑了居民对卫

11.中国卫生信息系统主要由A两大部分组成。A 卫生统44.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是(B)。B.人生服务的利用程度?(B)B.卫生需求法

计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 员 74.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12.卫生统计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是A45.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多少小时内向医疗事故是(C)C三级医疗事故

A 组织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B.2小时内 75.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效

13.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可分为B46.公共卫生投入的主渠道是(C)。C.政府 的方法是(C)C.有组织的现场观察

B 四级4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属于(D)。D.工作目标 7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属于(D)D.工作指标

14.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 B卫生行政部48.卫生人力业务能力考核中非认知领域考核最直接、最有效79.下面不属于卫生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是(C)C.目标统一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的方法是(C)。C.有组织的现场观察 原则

办理其他手续。48.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D)。D.以社区为基础的服80.医学信息工作的质量标准是(C)C.广、快、精、准

B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务 81.工作任务分析包括(C)内容。C.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书

15.以下哪项不属于非医疗过失纠纷?AA 医疗差错 49.社区卫生服务是(B)。B.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基层82.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说明的是管理学的哪个原

16.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卫生服务 理?(B)B.整分合原理

医疗事故是CC 三级医疗事故 50.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卫生事83.老龄化人口是指(A)A.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

17.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B业的性质是(A)A.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的10%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 12小时内 业 84.中华医学会属于(C)C.群众性卫生组织

18.1996年我国开始实行的“三网合一”是指DD出生缺陷51.从政策的目标取向看,政策具有导向、控制、分配等功85.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客体包含的内容(C)C.行政决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能;从政策执行结果看,政策表现出多重作用。这反映了公策机关

19.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B为中心的基层卫生服务B 健康 共政策的(B)特征。B.功能多样性 86.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

20.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DD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52.下面不属于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是(C)C.医药卫生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C)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

22.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体制改革 出再次鉴定的申请。C.15日内

(B)。B.阶段性 53.公共政策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公共政策的87.按照卫生组织分类,医学教育机构属于(A)A.卫生专业

23.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属于(A)。A.卫生行政组织(B)B.阶段性 组织

24.制定卫生计划时要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从居民的54.卫生服务调查最主要的方法是(C)C.家庭健康询问88.评价的前提是(B)B.确定价值

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的实际拥有量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调查 89.结果评价不包括(C)C.恰当性评价

行,体现了(B)。55.下面哪个指标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D)90.老年人是属于(B)B.亚健康人群

B.分类指导原则D.住院率 91.与其他卫生资源比较,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之一是

25.评价的基本原理是(C)。C.比较 56.对卫生计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性评价(A)A.卫生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

医疗卫生事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篇6

弱势群体失去基本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事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的经验所证明。因为医疗卫生事业是一种福利性、慈善性、公益性和人道主义性质的事业,它不能像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那样完全以谋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按市场需要来配置社会资源;市场又是一只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手,它完全围绕经济利益运转;利益导向不但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且还是一只无情的手,人们常说市场不相信眼泪,就是说市场是无情的。如果让这只无情的手来调控有情的医疗卫生事业,就会把千千万万的穷人无情地拒之于医疗保障之外,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社会的关爱和呵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市场化了的医疗卫生行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只顾为那些有支付能力的患者服务,而把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患者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

面对昂贵的医药费,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困难而不敢看病。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城乡大约有50%的人生了病因医药费昂贵而不敢去医院!他们一般都是“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如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人了院,就可能债台高垒、倾家荡产;而该住院却没有住院或还未痊愈就出院的病人也大有人在。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很多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贫病交加而过早地失去生命。

与弱势群体有病无钱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有钱有权的人不仅能够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而且还有大把的金钱购买用于寻欢作乐的非治疗药品和保健品。这种既不公平又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就是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这只看不见的手造成的。因为它只按人们的支付能力来选择服务对象,使医疗卫生行业失去了公益事业的性质。

近几年来,不断攀升的医药费明显地超过了很多人的支付能力,因而明显地抑制了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虽然我国人口在增长,城乡居民的患病率在上升,但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和住院量都在下降。医疗卫生行业用来衡量医疗系统效率的三个指标:病床使用率、平均每医生全年负担诊疗人次和全年负担住院床日也都在大幅下降。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本来就不足,因为大量的人看不起病又使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闲置,这就造成了需求短缺与资源浪费并存的畸形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把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还会使更多的人失去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本来就很不合理,这主要表现为重城市轻农村和重治疗轻预防两个倾向。

关于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早在“文革”之初,毛泽东就纠正过。他于1965年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经过十年时间的努力,到1975年,农村病床拥有量从占全国总数的40%提高到60%,使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一度得到缓解。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又故态复萌,而且越来越明显。现在,我国政府投入的医疗卫生费用大约有85%用于城市,只有15%用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大约只占全国人口的25%,农村人口则占75%!现在,现代化的大医院,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以及众多的医务人员和技术力量基本上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仍然突出。本来就治不起病的农民,不但要支付与城市人口相同价格的医药费,而且还要多付出额外的交通费!在不断攀升的医药费面前,农民的处境更加困难。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第二个表现就是重治疗轻预防。其实,在上个世纪的50至60年代,我国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做得比较好,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可是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就越来越明显。这种倾向在资金的投向和建设项目的安排上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方面,只注重加速大医院的建设,对于卫生防疫系统和疾病监测网络的建设则重视不够。在一般情况下,不到疾病蔓延的地步就没有财力上的投入,而疫情一过,资金的流入就马上停止了,产生了“财神跟着瘟神走”的怪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保健站和卫生防疫站都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有利可图的医疗服务上。这就使疾病防疫系统形同虚设,预防和控制大规模疫情的能力急剧下降。从90年代开始,一些已经被控制、减少、消灭了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目前我国结核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是世界的两个第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已被送走的瘟神血吸虫病又卷土重来;本来已经被彻底消灭的性病又泛滥成灾。去年非典的迅速传播就说明我们的疾病防御能力竟是如此的脆弱。

前几年,国家在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试图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结构不合理和医疗机构之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等结构性问题。为此,国家还提出对城市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具体思路:即把原来城市中的一、二、三级医院从各自条块分割的状态变为大医院和社区两层结构,进行资源重组,控制城市大医院的过度扩张和重复建设,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等等。但是,在医院卫生事业市场化机制的冲击下,上述目标不但没有实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大医院目前仍然在不断地扩大建设、重复建设,而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却困难重重。据2002年底统计,全国虽有54%的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但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能力却明显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城市综合医院相比,人员只占2.2%,房屋只占1.4%,收入只占1.6%,显得非常弱小。目前只有50%的社区服务中心和19%的服务站被纳入医保,未纳入医保的社区医院,患者当然不愿意光顾。期望常见病、多发病、首诊病人到社区、康复病人从大医院返回社区的目标也远远没有实现。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就是医疗卫生事业走市场化道路造成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利益的驱动下,根本不按照人们的需要来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而是哪里有利可图就把医疗卫生资源投向哪里。农村穷而分散,城市社区医疗条件差,又未纳入医保,对病人没有吸引力,很显然在那些地方是不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因此,那只可恶的手当然也不愿伸向这里。

世界各国不主张走市场化道路

市场经济模式已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同和实行,但本来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指的是生产性领域里的一种经济模式,因此它只在生产和经营性领域里实行。而在诸如医疗卫生等等有关福利性、救济性和人道主义性质的行业则不能实现市场化。纵观当今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没有把医疗卫生行业推向市场。从2000年统计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政府负担的医疗卫生费用占公共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平均达到73%,就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平均也不低于60%,有的国家甚至还是治病全免费的。这些国家有的比中国富裕,有的和中国差不多,有的比中国还要贫穷。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恐怕是医疗卫生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为甩掉职工医药费这个包袱,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承担的医药费比例逐年减少。80年代初,我国政府支出的公共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36%,到2000年下降到14.9%,与此同时,由社会负担的公共医疗经费也从44%下降到24.5%,而由居民个人支出的医疗卫生费用却从1980年的23%上升至2000年的60.6%。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实施以后,我国居民个人承担的医药费又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和卫生系统的公平性两项指标进行了排序,前一项指标中国排在第144位,比埃及、印尼、印度、伊拉克等还要低!后一项指标排在第188位.即倒数第4位,属于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20多年高增长的奇迹,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卫生事业本应得到更快的发展,但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公共福利水平反而下降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共福利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高,而我国的情形却似乎相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比我们贫穷的国家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反而做不到呢?看来我们的指导思想真正缺乏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

卫生事业 篇7

关键词:低碳卫生,资源共享,远程医学,电子病历,双向转诊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作为社会领域不可或缺的医疗卫生事业,人、财、物相对集中,能耗大。有资料表明一家拥有500~800张床位的医院用电总容量超过5 000 kW,每年消耗能源(水、电、油、气)费用600万~1 000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3%~5%,具有典型的高能耗特征。紧跟低碳潮流,增强低碳意识,发展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卫生事业追求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初具规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维持自身运转及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断提升自身档次、扩大规模,医院建设迅猛发展,造成能源消耗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城乡、地区间呈现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间接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1]。以上问题均不符合医疗消费的低碳化发展要求。

2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有低碳意识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始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守护居民健康,倡导低碳发展”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重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低碳化和高效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应在制度建设、组织实施过程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倡导节约,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低碳化发展。

3 医疗卫生事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应构建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从而逐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低碳化发展。

3.1 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减少重复检查

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医疗机构应强化质量管理,保证各种检查、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实现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同级医院、下级医院对上级医院规范完整的检查、检验报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检验项目,原则上应予以认同,实现“医院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2],从而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2 医疗资源、设备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建立医疗设备共享中心是提高医疗设备综合效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成立独立于医院之外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治中心可共享资源,且利益分配相对简单,有效减少了医院对大型设备的诱导需求,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患者在同一个机构检查,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政府主导的独立大型医疗设备检治中心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可避免卫生资源浪费,减少财务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3.3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远程医学[4]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同,卫生资源配置有失均衡。一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患者无法获得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远程医学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建立起跨越时空的“电子医院”,初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大范围内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患者看病难问题,降低医疗“门槛”,缩小医疗差别。远程医学还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提高现有先进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国家、患者的医疗负担。

3.4 推行电子病历,实现纸张低碳化

电子病历是针对传统纸质病历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具有录入速度快、内涵质量高、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对于规范医疗护理文书书写、减少重要内容遗漏以及稳步提高病历内涵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5]。电子病历是医疗和就医现代化、信息化的一个积极举措,符合低碳要求,必将成为现代医院病案管理最有效的模式之一。电子病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高倍压缩信息,节省存储空间,大大减少了收集、整理、保存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耗费的工作时间,可随时随地查询病案记录、检索、分类统计等,为临床诊疗、教学及科研提供方便。电子病历能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了解患者以前接受治疗及检查的准确资料,缩短诊疗时间,同时可通过网络向国内外专家咨询疑难病例的诊断意见等提供资料,缩短了时空距离,实现了异地医疗资源共享,方便医院间及国际间的交流,提高了病案使用效率。电子病历占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查询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操作简便,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6]。

3.5 实现双向转诊,推进理性就医

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医院,而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由于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具有明显趋高性,使大量本来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流向大医院,造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工作不饱和,而大医院又负担过重的情况,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在当前医药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逐步推行社区首诊制,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社区首诊及双向转诊制,增强大医院的延伸医疗服务。建立起以综合性大医院为核心,从三级医院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若干个实行管理一体化的“医疗服务集群”,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可增加在社区就诊的患者数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2],实现理性就医的低碳化要求。

3.6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医疗机构建筑作为公共建筑,其结构特殊、功能复杂,能耗约高出一般公共建筑2倍,建筑节能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许多医院盲目追求高标准、大规模而忽略了节能技术的应用,造成医院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大。笔者认为医院节能应总体布局,从建筑、给、排水、动力、电气等几点着眼,贯穿设计到日常运营的全过程。同时将节能纳入医院考核范围,加强能耗管理,精确测算,不断强调细节的改进,通过精细化管理建设节约型医疗卫生机构。

3.7 重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消耗也迅速增长,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率超过了GDP增长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不断规范、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建立和完善门诊预约制度,提高服务意识,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病床周转率,使患者从挂号到出院的就医全过程耗时短、能耗低、效果佳。将“低碳意识”贯穿始终,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不断增强低碳意识,紧跟低碳潮流,构建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医疗资源共享,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是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构建低碳卫生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7]。

参考文献

[1]赵萍萍.提倡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医院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2,19(6):40-41.

[2]常艳秋,王俊华,李素敏.邯郸市医疗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4-16.

[3]李宁秀,高博,任晓晖,等.按资源共享原则建立大型医用设备检治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3(22):8-12.

[4]姚志洪.医疗资源共享的理想境界[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6,19(11):34-37.

[5]徐红.发展中的电子病历[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99.

[6]韩艳,战恺,刘美花.电子病历及其管理[J].中国档案,2003,53(6):16-17.

蓬勃发展的武进卫生事业 篇8

创成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通过省级达标示范验收

免费体检送上门

召开护士节庆祝大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辖14个镇、2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1 246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60万, 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 (市、区) 前十位。

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 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0所, 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所、区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4所、乡镇卫生院23所、村卫生室172所、民营医院3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51所、个体诊所37所。全区共有床位4 890张, 卫生技术人员5668名, 其中执业 (助理) 医师2 693名。

近年来, 武进区以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改革, 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卫生服务水平, 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等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控制水平省、市领先, 先后创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全省农村改厕先进区、全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区、全省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和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

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评审

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

举办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竞赛

武进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性医院

武进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推进精神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篇9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 2011年, 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初步排查, 共查出疑似四类精神病人2147人, 分布在20个乡镇, 187个行政村、1685个家庭。其中男性占57.3%, 女性占42.7%;20岁以下占1.3%, 20—60岁占78.4%, 60岁以上占20.6%。以上病人只有467人曾经在各级有资质的精神病医院确诊治疗, 其余人均为待核实病人。由于无专门治疗机构, 导致部分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轻者衣衫褴褛, 蓬头垢面, 流浪乞讨, 影响市容市貌, 重者肇事肇祸, 伤害他人,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精神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 做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加快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关系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繁荣稳定,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二、建立精神病专科医院, 夯实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基础

随着社会竞争、工作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精神障碍向低龄化扩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 精神卫生作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通过实施医改, 国家将精神卫生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鼓励县级以上政府兴建精神病专科医院, 集中收治符合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 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带来大好机遇。为此, 我局借机发力, 顺势而为, 主动多次向县委、县政府请示建设精神病院, 得到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过努力争取, 2011年6月, 原省卫生厅批复同意设置房县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病医院) , 实行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 级别为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 设置床位80张, 性质为向社会开放的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县编委明确其隶属县卫生局管理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担负全县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康复、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辖区内精神卫生工作指导等任务。2012年, 县委、政府将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病医院) 建设纳入政府十件实事, 我县在无项目资金扶持的情况下, 艰苦创业,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100余万元在原疾控中心旧址的基础上改、扩建县精神病医院, 于2013年9月竣工, 向社会开展诊疗服务。医院占地面积4460.31m, 建筑面积2616.5m, 现有职工36人, 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均已接受省、市精神卫生中心业务培训。医院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仪、B超、心电图、脑电图、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医疗设备, 可满足精神疾病患者医疗、康复、护理等多层次健康需求。生活设施齐全, 视频监控网络覆盖整个病区, 实施全天候监控。建立健全了病人管理制度, 针对暴力、自缢、跳楼、触电、吞服异物等紧急情况, 制定了应急处理预案。医院运行以来, 已收治住院病人100余人次, 管理运行规范, 效果良好。

举办精神病治疗培训。

三、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推进精神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精神卫生防治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为此, 必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落实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人、财、物保障, 将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建立长效的经费投入机制, 力所能及地解决建设资金, 以满足当前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和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编制部门要合理核定县、乡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 提高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人社部门要出台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 调配、充实县、乡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要将县精神病医院纳入三大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 推行大病 (贫困) 救助等相关政策, 尽力扩大报销范围和报销比率, 尽力解决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民政部门要加大精神疾病特困家庭的生活救助力度, 做好“三无”精神疾病患者的收容和救济, 对需要治疗的对象给予必要的医疗救助。残联要科学制定精神残疾患者救助计划, 逐步开展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综治部门、公安机关要组织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 收集、梳理有关信息, 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 依法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各乡镇要积极预防精神障碍发生, 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排查、管控、收治工作, 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重返社会提供帮助。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 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提高社会人群对精神卫生的认知水平, 消除社会歧视, 努力营造重视精神生活、崇尚精神健康, 尊重关心和帮助精神病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卫计部门要制订精神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加强监督管理, 组织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工作, 提升精神疾病救治能力, 不断改进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精神卫生中心诊疗服务启动仪式。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思考 篇10

关键词:民生,卫生事业

一、引言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其普惠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也是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准之一, 体现其公平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属性要求它必然由政府主导从而体现其公益性。纵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直向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个目标迈进。在此背景下, 医药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不断推出新政策, 并实现阶段性突破, 新农合制度巩固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有效推进, 基本药物制度按要求实施,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强化, 智慧健康建设步伐加快, 等等。

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常态, 我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趋缓, 影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保障基础;城镇化战略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对医疗服务产生更大需求。

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是民生保障的基础, 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幅趋缓会影响到对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事业的投入。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短期内增加数量如此之多的城镇居民, 势必对政府的公共服务产生巨大挑战, 势必显著增加各地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 尤其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显而易见, 老龄化将会在医疗服务方面产生更多更大的需求。

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具体问题

(一) 医疗保障增长机制不明确。

医疗保障筹资和补偿水平如何实现常态化的增长机制是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首先, 合理调整筹资标准的依据如何确定?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筹资水平往往带有很浓的行政指令色彩, 缺乏令公众信服的科学依据, 到底是按照财政支付能力、物价上涨指数还是工资增长指数来提高筹资水平还不明确;其次, 由何人来决定调整筹资标准有待进一步商榷。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医保管理部门的一言独大, 实现医保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财政部门和医保覆盖人群四方面需求的协调统一;最后, 如何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动态长效地提高补偿水平, 如何将补偿水平的制定和行政指令脱钩, 实现与医疗费用控制、基金监管动态结合是医保制度需要深入改革的问题。

(二)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着服务功能错位的问题。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特点, 考虑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供给能力, 诊疗难度一般、常见多发疾病的服务应当解决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这既符合健康原则, 也符合成本效果原则。但目前是, 大量基本的医疗服务由省市级高层次医疗机构提供, 农村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日渐弱化, 进一步加深了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服务功能错位有多方面的原因, 包括医疗机构经济激励因素和基层卫生机构能力不足等, 这需要从根本上给予解决, 从长远看, 不解决错位问题, 医疗服务供需平衡将难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中也存在着功能缺位的问题。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制是过去几年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和医改的重点工作, 但是进展缓慢。除了政策激励和服务能力因素外, 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履行转诊职能也是重要原因。

(三) 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机制不完善。

一是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明确。公立医院的补偿主要由三类收入叠加:财政补贴、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对于这三者占医院收入来源的比重并未明确, 很难扭转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格局;二是公立医院的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 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生收入与其医疗材料和药品开出量相挂钩的分配激励制度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 公立医院改革的初衷就很难通过医务人员来最终得以实现, 其公益性也无法得到体现。

四、深入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与卫生体制改革

(一) 明确责任, 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立法与监督。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立法;依法治国是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依法治理医疗卫生事业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尽管我国已经颁布各种政策规章制度, 但是这其中的经验和成效还是没有归纳入法, 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 也就缺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因此, 基本卫生法的立法进程需要跟进, 地方政府可以向中央申请先行先试, 对一些执行已久的, 经验成熟的制度性文件可以逐步转变为法律条文。

(二) 加大财力,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首先, 建立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财政均等化的支撑。投入资金要有审核、控制、监督三个步骤。认真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 从而确定补助, 在资金使用中, 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使用规定精细化科学管理。同时, 行政、财政、审计等要三力合一对资金使用进行事后检查。增加医学上的研究与开发 (R&D) 的投入, 确定优先资助领域。

(三) 转变方式,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人民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 探索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和卫生室两室合一的模式;二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成本进行补偿。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持平, 政府对乡镇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贴, 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三是转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方式。城乡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 重视农村, 统筹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首先, 对于财力弱的市县,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所需的资金除省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 (以县为主) 配套补助金额外, 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各地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认真落实财政补助资金, 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其次, 城市医疗卫生应该主要是整合现有资源,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控制机构数量, 杜绝不规范竞争。农村医疗卫生则主要是以乡镇医院为重点, 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医疗卫生设备, 完善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 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农民的保健、健康风险意识, 让农民的互助意识更加深入, 能够积极参加合作医疗。

(五) 优化布局, 增强公立医院发展活力。

以规划为先导, 以重组、兼并、新建等方式优化布局, 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质量, 并将公立医院的技术、设备、人员辐射到其他同级医疗机构以及县级医疗机构。加强各公立医院之间的合作、分工以及人员流动, 实现先进的管理经验、设备人才、服务理念在区域医疗领域内的共享。加强对县级医院的扶持力度, 长期建立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稳定纽带关系。帮助县级医院的医疗人员提高诊疗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推动县级医院的更好更快的改革发展。积极鼓励大医院的优秀医生到县级医院设立讲座、开展执业活动和技术指导。以长效机制来增强公立医院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唐天伟.中国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及效率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2.

[2]梁中堂.宏观视野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经济问题, 2006.3.

[3]邓大松.市场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 2014.10.

卫生事业 篇11

一、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思路。宿迁作为全省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比例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最慢的地级市,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是经济发达省份的不发达市份。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关键是能够按照中央改革的总体要求,立足宿迁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对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卫生监督、健康教育方面,实行政府主导;对医疗服务领域,实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宿迁的“政府主导”,绝不是政府全包,而是按照“管办分开、医卫分离、医防分设”的改革思路,遵循医疗卫生事业的规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应该由政府办好的公共卫生事业,提高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引导力、控制力、监管力。宿迁的“市场机制”,也不是全盘市场化,更不是“卖光式”改革,不是政府甩包袱,而是采取各种所有制形式,大力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兴办医疗机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千方百计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创造条件。同时,充分发挥好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监管,营造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把过去投入国有医院的钱,直接补给医患者,补给困难群众,逐步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因此,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提出的衡量医改成功的三条标准,即“看卫生事业是发展了,还是停滞了;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更加优质的、价廉的医疗服务;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做到无论遇到多大阻力、多少非议,我们都始终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二、完善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水平。我们坚持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从四个方面完善改革措施,不断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对现存的医疗机构,通过年审的办法,“靠大、靠外、靠强”的方式,鼓励它们加大投入、登台阶、上水平,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做精”。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规模办医”的思路,积极引进市外优质资源兴办上规模的医疗机构,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二是切实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办医规模的主体进入社区卫生领域。对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都冠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做到一视同仁地给予政策支持、资金补助、设备投入。三是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通过设立乡镇一级医院的“以奖代投”基金、县以上大医院到乡镇联合办医院、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报销的百分点、省里支持的乡镇医院达标设备可以采取公有民租、县以上医院医护人员评审副高以上职称必须到乡镇医院工作半年以上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乡镇一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对乡镇卫生院,严格要求履行好“制定实施乡镇卫生工作规划、强化基层卫生监督、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妇幼保健、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药品市场监管、合作医疗管理”等七大职能,做好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坚决杜绝以医养卫、乱收费的现象。四是不断强化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强化医疗卫生单位人才服务和人事代理制度,促进人才规范合理流动。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建立起重实绩、讲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所有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险”缴纳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大病合作医疗覆盖面,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办法,努力扩大受益面,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果。

三、加大医疗卫生投入,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动力。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始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确保各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支出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有所增加。未改制前对公办医院的投入,继续列入各级财政的预算支出范围,而且做到不断增加,但要确保支出符合改革的精神,并按照“三分开”的原则,真正做到“养事不养人”。二是认真用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对改制置换的资金完全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准挪用,不准截留,并随着财政好转继续增加。三是坚持用“以奖代投”的办法鼓励各种所有制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继续加大“以奖代投”力度,只要在宿迁大地上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都做到一视同仁,不分所有制形式,一律列入政府帮扶范围。四是继续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对“521工程”的基本建设资金做到逐步到位,日常的事业经费确保到位。五是认真落实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确保政府的让利让费、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六是不折不扣地加大对城乡合作医疗、大病统筹资金的投入。对城市低保户逐步增加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城区镇包括县里的中心镇,逐步推行城镇居民的大病统筹保险,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七是切实落实各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对所有医护人员不论所有制性质,均实行职工养老保险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四、加强医疗卫生监管,进一步巩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一是严把“三项准入”关。建立机构准入制度,严格按照规模办医的思路,遵循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与标准,强化机构准入。建立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执业准入资格,对所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决不允许进入卫生行业。建立技术准入制度,严禁不顾自身办医条件和技术服务能力超范围行医、强揽病人、非法谋利等行为发生。二是加强“两项监督”。加强对医疗药品价格监督管理,加大医疗卫生执法力度,改革医疗和医药价格的形成机制,管住医检费用、药品价格的虚高,严禁乱收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加强质量安全监督,严格操作规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诚信监督,探索建立医生个人“医德档案”,对故意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医德不良的医生,一经投诉查实的,记录在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屡教不改的,坚决曝光,直至取消执业资格。坚决打击无证行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以及吃“回扣”等问题。三是完善医疗卫生监督体系,实行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全覆盖。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书记)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稿约 篇12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由卫生部主管, 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学会承办, 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本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国内, 面向农村, 面向基层, 致力于宣传党和政府的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针对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 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教育等为重点研究方向, 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和交流各地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的新经验、新成果, 并适当介绍国外卫生管理动态;主要读者对象是各级党政领导、卫生行管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现设有论坛、卫生改革与实践、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经济、卫生服务、卫生人力、医德医风、医院管理、卫生院改革与管理、村级卫生组织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法制与监督、妇幼卫生、健康教育、药事管理、中医中药、社会医学、国外医疗保健、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各类学术会议、先进经验、科研项目、课题等栏目与专栏。

2来稿要求

2.1对稿件的总体要求

来稿要求主题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文字精炼、表述流畅。来稿一般不超过5 000字。凡涉及单位工作情况的稿件请附单位推荐信, 注明对稿件的评审意见及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无署名争议等事项。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2.2文题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 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避免使用相邻专业不熟悉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及字符、代号或公式等。

理论性和研究性文章应有英文题名, 一般不宜超过10~12个实词, 且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来稿如系基金资助或属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者, 请在第1页底部第1行脚注处标注说明基金项目或课题正式名称, 在后括号内注明基金项目号, 并附相关文件影印件。

2.3作者与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居文题下方按序排列, 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 一篇文章的作者一般以不超过10位为宜。

作者工作单位用括号括起, 书于作者名后, 内容包括单位全称, 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单位名与省、市名之间以逗号“, ”分隔, 如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合肥230032) 。作者多名分属2个或2个以上单位时, 可在每一作者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 (不加括号) 作角注, 单位名按角注序号排列。

第一作者还应有作者简介, 格式如下:姓名 (出生年-) 、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 、籍贯、学位、职称/职务, 简历, 研究方向或分管业务。

2.4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部分采用报道/指示性文摘形式, 略去“作者”、“本文”类主语, 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等记述性文字。层次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构成, 字数以300字以内为宜。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不分段, 不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参考文献和序号, 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首次出现时应全写。

关键词应控制在3~10个, 可参考词表和工具书选取, 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理论性和研究性文章应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 (汉语拼音) 与工作单位。作者只列出前3位, 姓名与姓名间加逗号, 3位以上加“et al.”。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为姓在前名在后, 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 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 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如李伟应写成LI Wei, 王小平应写成WANG Xiao-ping, 诸葛华应写成ZHUGE Hua。外国作者的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作者单位仅译第一作者的单位名, 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后加列国名, 其间用逗号分隔。

2.5图表

应少而精, 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 只有一个图 (表) 的, 其图题 (表题) 用图1 (表1) 表示, 不用附图 (附表) 。一幅图、一个表说明一个问题, 不与正文重复, 放在文内相应处。图应具有自明性, 线条不要过多。统计表格采用三横表 (顶线、表头线、底线) , 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 (如t值、P值等) , 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

2.6数字

执行GB/T1583-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要用阿拉伯数字, 如21世纪、90年代、1998年12月26日。年份要用全称, 1998年不能写成一九九八年或98年。

(2) 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用阿拉伯数字。也就是说, 凡是处于计量单位和计数前面的数字 (包括9以下的个位数字) , 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5倍、9个人、0.05 (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 0.5不能写成.5) 、2/3 (不能写成三分之二) 、9%~28% (不能写成9~28%) 。

(3) 序数词、编号、代号、代码中的数字要用阿拉伯数字, 如第30届、第5卷、196号、586计算机。

(4) 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 (含4位) , 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1/4格, 而不用过去曾使用过的撇点法, 但年份除外, 如185765.02589应写成185 765.025 89, 不能写成185, 765.025, 89。

(5) 尾数“0”多的5位以上的数字可以改写成以万或亿表示的数, 如801 600可写成80.16万, 而不能写成80万1千6百, 5 000元也不要写成5千元, 而可以写0.5万。

汉字数字用于以下情况:

(1) 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使用汉字, 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四化建设、九五计划、三八节、三项建设、三制四有五统一。

(2) 相邻2个数并用表示概数的要用汉字, 数字间不加顿号, 如十二三年、七八人, 不要写成十二、三年, 七、八人。

(3) 表示非公历纪年, 如八月十五中秋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 (1860年11月2日) 。

2.7单位和量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1991年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单位符号一律采用正体字母, 量符号必须用斜体。

2.8统计学符号

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常用如下: (1) 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χ (中位数用M) ; (2) 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 (3) 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χ (4) t检验用英文小写t; (5) F检验用英文大写F; (6) 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 (7) 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8) 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 (9) 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 如t值、χ2值、q值等) ;▼〝标本数用n表示。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2.9参考文献

所有来稿均需列注参考文献,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在参考文献中给出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来源, 否则责任由作者自负。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 即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 在文献的著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编排序号, 在参考文献表中按此序号依次著录。没有正式出版的文献 (如会议论文汇编、资料等) 不宜列出。书写格式举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 .

[1]韩俊, 罗丹, 张云华, 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355-356.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 (期) :起止页码.[2]朱敖荣, 胡志, 马颖, 等.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7) :524-526.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A].胡鞍钢.透视SARS:健康与发展[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99-238.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4]何秉贤.高新技术代替不了物理诊断[N].健康报, 2006-03-13 (3) .

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 (授予学位地) :保存者 (授予学位单位) , 年份.

[5]陈颖.亚洲五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系统评价及其给我国的启示[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 2010.

会议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会议名称:会址, 会议年份.

[6]刘德培.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研究[C].安徽医科大学建校八十周年校友学术报告会:合肥, 2006.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出版地 (报告地) :出版者 (报告举办单位) , 会议年份.

[7]郭清.新医改形势下的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策略[R].合肥:中华预防医学会, 2009.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后三者任选)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3179-2009, 期刊编排格式[S].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任选)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尽量注明具体网络地址) .

[10]陈竺, 张茅.新年献辞[EB/OL]2010-12-31/2011-01-05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wsb/pxwfb/201012/50226.htm.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3投稿注意事项

3.1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收, 切勿寄给个人。否则造成处理延误, 责任自负。请尽量采用电子邮件投稿, 投稿时, 请在邮件主题栏中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来稿须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地址。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 凡来稿在接到本刊《收稿回执》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拟用通知单》者, 表明仍在审阅中, 作者如欲另投他刊, 请先与本刊联系, 切勿一稿两投。限于本刊人力, 对不采用稿件将不通知作者。

3.3重要课题论文、研究成果, 作者可提供创新性方面的说明、查新报告, 申请使用发表“绿色通道”, 本刊将优先审稿并安排发表。

3.4本刊编辑部对来稿内容有权进行修改。如作者不同意删改, 请在投稿时声明。来稿确认刊登后需按通知数额交付版面费。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1册。

3.5来稿一经我刊接受刊用, 并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授权书》后, 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所有。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同时, 本刊有权将刊用的稿件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形式出版。

上一篇:听雨下一篇:外贸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