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篇1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思维,并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把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能深入探究语文知识,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运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一、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被吸引,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要学习的知识有探究的欲望。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来进行设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导入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使学生在被吸引的同时想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动物变色龙的一组图片,学生立刻被吸引,非常专注地进行了观看。接下来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内容探究中:变色龙为了更好地生存,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颜色变化。那么课文中的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自然的过渡,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探究中。
2. 利用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学生在探究语文课文内容时,由于和作者生活的年代有一定差距,这就使学生不能深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课文中蕴含的深意。为了使学生能深刻地体会语文知识,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感受,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在优美的乐曲中,学生好像听到了淙淙的流水上,感受到了泉水的清凉和甘甜,,让他们具有身临奇境的感觉。接着让学生进入到课文内容的探究中,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掌握课文的深层内涵。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来进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除了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外,更重要地是要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语文知识的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师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就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使语文知识和能力都获得发展。
1. 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 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从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看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学。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能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并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练习。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畏惧,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能大胆地提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分析,使问题得到解决。
2.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 实现师生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提问,能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有效掌握课文的重难点,使他们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会不会和文中的人一样帮助禾苗生长?应该怎么办?让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深刻理解:要遵从事物生长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 组 织语文学习活动 , 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动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他们的有效提高。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便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际特点,巧妙地将活动元素引入课堂中,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互动式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体验性、竞赛性、展示性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些表演性较强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为了演好课本剧,会认真研读课文,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在课本剧表演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此外,还可以开展朗诵比赛、演讲、辩论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篇2
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在做这件事,那也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小学一年级为例。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无疑给一年级的老师们增加了工作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由无拘无束、自由天真的状态过度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上来。
尤其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师们更是感觉无所适从,走进教室就像是上战场一样。究其原因,老师们没有能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首当其冲。低年级的学生,其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等等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
2、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变得有自信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他们不也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的心理太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了。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也要因人而异。
3、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 比如我在教学第二册《松鼠和松果》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在作业的设计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
二、趣味教学的方法形式多样化
1、导语引趣法。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往神驰,像巨大的磁场吸引学生,像火花点燃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讲课时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小手,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胖?(指名把自己的胖小手印画在黑板上)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2、角色朗读法。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生动而又浅显的课文,不需要教师花很多精力去讲解,只需要稍加点拨,组织学生朗读,学生就弄懂了,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和感情深厚的课文,如《少年闰土》。
3、故事引趣法。小学生最爱听故事。教师讲课时,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地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古诗教学《塞下曲》,我就先讲了一个汉朝名将李广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不仅大体理解了诗意,而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当然,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很多,讲解时教师要适当选择,做到有的放矢。
三、课外实践,体验学习趣味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 篇3
关键词:兴趣;导课方式;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小学生身上再合适不过。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也无比强烈,我们只要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文课上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趣味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采用不同的导课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放到语文课堂上也非常合适,如果在上课之初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会变得异常顺利。由于小学生比较贪玩,上课铃响后,他们还沉浸在课间游戏中无法自拔,短时间内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时,教师就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把目光投向教师。比如“风筝”这节课,教师在上台后,可以对学生说:“你们喜不喜欢看变魔术?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变一个魔术。”然后展示一些变魔术常用的动作,将藏在袖子里的风筝布慢慢地抽出来,这时就可以问学生:“老师手中的这张布可以用来做什么?”在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猜测以后,教师就可以将事先放到讲台下的风筝龙骨拿出来,当场制作一个风筝。
小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师说要变魔术时就可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接下来的猜测、制作等过程中,可以成功地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风筝”这节课上。
再比如“盘古开天地”这节课,教师可以用硬纸制作一把简易的斧头,在上课铃响时,一边挥舞着斧头一边冲进教室,上了讲台后,教师可以做出砍柴等动作,向空中随意砍去。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进门的那一刻就会被吸引,在教师的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的目光一定会紧紧跟随老师。当教师注意到课堂安静下来后,就可以请学生回答刚才自己模仿的是谁,回答不上来也没有关系,可以告诉学生答案就在今天的课堂上,这样就很好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
二、“演”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课文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天性爱动,他们很容易从枯燥的课堂中“跳”出来进行各种小动作。我们不妨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把课文当成剧本,让学生做演员,将课文“演”出来。
比如“狮子和鹿”这节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朗诵课文,挑出能够熟读课文的学生,让他们一个扮演狮子,一个扮演鹿,再找一个同学做旁白。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动作设计,然后开始“演”课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紧紧锁定在课堂上,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告诉学生,只要熟读课文,就可以上台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台,都有机会得到同学以及教师的肯定。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表演过程录制下来,通过邮件等方式发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得到父母的肯定。
三、引入比赛,加强教学效果
比赛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游戏式的比赛中很想表现自己,使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在一堂语文知识综合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应该综合学生成绩,尽量做到均衡分组。分组结束后,可以先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个性的名字。
比赛可以分为指定答题、抽签答题、风险抢答等环节,在第一个环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课本上的题目,每次给学生3分钟的找书时间,并让他们派出一个代表答题。答对一题可以计5分,答错不扣分。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争取将课本的前前后后都涉及,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复习一遍课本。在第二个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类的题目,以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答错题目要扣分,哪组先举手就让哪组回答,在叫起来之前,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但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就不能说话了。教师还可以设计成语接龙、诗词对决等比赛,强化他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这些游戏式的比赛对于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课的教学需要教师放下教师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时,也不要进行批评,不管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鼓励他们勇于回答问题。在挑选学生进行课文的“表演”时,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上台表演,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冯晓红.利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赤子:中上旬,2015(20).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
随着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我们教育工作者大都能够意识到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是搞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前提。但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呢?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强烈地意识到,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改革意识与精神, 还要将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中, 只要我们能够大力开拓, 坚持不懈, 我们就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主动性。现陈述如下, 望抛砖引玉, 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 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别致新颖的导入
在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上, 成功的导入环节对于其成败有着莫大的决定性意义。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只有在导入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 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 那么剩下来的课堂讲授与练习便均不在话下。而要设置一节新颖别致的导入环节, 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与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心理想法等多种因素, 还要合理利用课堂上的现成资源、突发情境。在讲到《落花生》这一课时, 刚巧我们班的陈刚同学在一次书法比赛中获奖, 陈刚平时不声不响, 显得非常单纯朴实, 从不张扬, 班里的同学几乎要把他给忘记了。这时, 我就事论事, 给同学们讲, 陈刚同学成绩的取得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 这是他平时努力练习的结果, 是他默默耕耘的收获, 他虽然没有将平时的努力彰显出来, 但却能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一鸣惊人。这种品质与我们今天讲授的一种植物非常相似, 它也是整日默默地工作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却在秋天收获的季节里给人们以幸福的享受与成功的喜悦, 它就是落花生。有了教师这般陈述, 学生不但对于落花生的品质有了深刻的认知, 对于课文的主题自然形成, 而且对于陈刚同学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可以使得陈刚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语文情有独钟, 还能促进其他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良好品质的养成, 可以说, 这一番导入一石多鸟, 一举多得。
二、延伸课外阅读, 体验学习乐趣
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有一种现象让我们语文老师汗颜, 那就是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极强的基础学科, 多数学生对语文课堂非常反感, 而对教师所讲知识之外的阅读故事却情有独钟、乐彼不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远远偏离了语文知识的本身, 过于将文章整体的美丽割裂开来, 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与魅力, 这样, 学生的懈怠便油然而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大延伸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晨读时间真正落实到了阅读之中, 不再以背诵古诗词为主, 并且每周抽出几节课的时间将学生置于阅览室的书海之中。此外, 我还适时地对于学生的课外成果进行检阅, 其中的一个最为主要的方式便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所获用演讲的形式来展示, 每节课的前十分钟, 让学生到讲台上或陈述故事, 或畅谈感想, 或导读名著, 等等。半个学年下来, 全班学生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兴趣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来注意力坚持的时间就短, 再加上其认知特点以形象认知、直观认知为主, 所以我们如果采取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不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 我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来促进学生的兴趣发展。如, 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互动过程中, 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与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有的学生拥有一笔漂亮的钢笔字, 有的学生拥有一副嘹亮的歌喉, 有的学生拥有深邃的课外知识积淀等等, 不一而足。需要注意的是, 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 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 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 既不能包办代替, 也不能袖手旁观。
四、趣味课堂语言,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大家知道, 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 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由于自己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 在识字过程中常常将笔顺写错, 如果单一地采取威逼恐吓的方式, 显然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好处, 于是我便紧紧结合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来激发学生修改写字笔顺的问题, 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讲授“回”字的笔顺时, 我风趣地说:“谁把衣服穿反了, 先穿了外衣, 再穿的里面的衣服。”指出了错误, 学生也就心领神会了。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过说, 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 篇5
汉字的内涵十分丰富,义、形、音三者互相联系,明显呈现出汉字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且在其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加以讲解,达到字词不相离,词句不相离,句篇不相离的目的,使识字效率提高。
1.采用形象识字法讲解象形字。人们以事物的形状为依据,创造了许多古老的汉字,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象形的影子。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兔、鸟、羊、田、月、日”等,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实物图像加以观察,明确事物的特点,寻找图形和象形字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加深自己对字形的记忆。
2.采用归类识字法讲解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的组成部分之一,声旁表音,部首表意。该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形声字。例如教授“青、情、清、请”四个形声字时,教师可先讲解“青”的韵母为“ing”,表声,接着在学到“情、清、请”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生字中表声和表形的部分,接着采用换部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果能恰当运动归类识字法,长此以往,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采用结构组合法讲解会意字。作为汉字的造字法之一,会意就是以部件的含义为依据,将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所以对此类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的有效途径就是分析并组合其各个部件。例如,“木”本意是树木,两个“木”形成了“林”,再加一个“木”则形成了“森”;“休”则表示一个累了的人在树旁边靠着休息。
4.采用字义联想识字法讲解指事字。参考指事造字规律开展识字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字义联想法。例如,在讲解“本”字时,可看作将一画指示符号添加在“木”字下部而来,表示树根的部位,而“本”的涵义正是树根,表示事物的根本。又如,“不”与“正”连起来就是“歪”字,土粒很小就可称为“尘”,用“一”盖住“火”就是“灭”等。在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应先说明偏旁的意思,接着说明各偏旁间存在的关系,理顺之后延伸出新的字义。
二、把握儿童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游戏识字方法
小学生年龄尚浅,天性爱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课改的要求与儿童的年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入识字游戏,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1.“说、画、拼”游戏识字方法。小学生平时喜欢的事情就是说一说、画一画和拼一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投其所好,开展识字教学。说可以是说童谣,利用其熟悉的童谣加深对文字的记忆,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新学的字改编童谣,在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同时提高识字能力。最初的文字其实就是图画,人们通过读图识字,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画画和识字,利用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启发其画出汉字,并且说明如此画图的原因。“拼”主要是利用学生对拼图游戏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沙、妙、秒、抱、跑、打、拍”等字时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由学生将字卡和偏旁拼在一起组成生字;又如可以给学生“口、心、田、火、禾”等简单的字制成的卡片,要求其合理排列组成新的字。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学生能够充分开动脑筋,学习了新的字,了解构字规律,并且享受了游戏的乐趣。
2.“猜谜语”游戏识字方法。小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好胜心理也很强,教师可利用该特点开始“猜谜语”竞赛,将汉字编成谜语,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答案,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刚开始应用该方法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字谜或者自编字谜,将学生分组,要求其猜出答案,并选出最佳小组。例如独木桥上站着一头牛就是“生”,一刀分开了牛和角就是“解”,一月长半斤就是“胖”,又在村中就是“树”,十月十日就是“朝”等。待学生们熟悉这种游戏方法后,可以鼓励其自编谜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猜字谜比赛,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大家互相猜对方的谜语,谁能猜出最多正确答案是优胜者,同时也要鼓励编字谜好的同学,不能打击其对识字的热情。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促使其认识更多生字,巩固已学汉字。
3.其他游戏识字方法。有许多游戏都能被引入课堂中开展识字教学。例如“夺红旗”游戏,教师在课堂上通常要通过多种形式使生字复现才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所以在巩固教学中,教师可以排列学过的汉字,设计为爬梯型,通过一步步的复习最后得到顶端的红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可以通过“找朋友”游戏识字。向学生发放生子卡片,要求其在讲台一侧站着,接着要求同样数量的学生上台,挑选一个生字大声读出来。讲台一侧的学生听到自己所持卡片的生字被读到后应立即走到该同学身边,将卡片举起,带领全班读字。再如,通过“戴帽子”游戏识字。教师在黑板上贴好生字、韵母和生母卡片,要求学生上台后在生字上边贴上其生母与韵母组成的音节,并带领全班大声读字。
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有效拓展小学语文识字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非常全面的识字课本,社会、街道、学校、家庭都是识字的理想场所。充分运用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拓展识字课堂,有助于学生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
1.在学生生活中认识生字。首先,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识字。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十分好奇学校生活,所以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开展入学教育时,就可以灵活融入识字教学,例如认识各专用教室的名称、学校的名字等。学生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感觉自豪、兴奋,经过这些地点时也会主动读出这些字。为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精心布置教师,将相应的汉字和拼音卸载可视物品上,例如黑板、讲台、课桌等,在循序渐进中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其次是通过同学识字。每次升学开学时,同学们都要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可以在讲台桌上贴上由班内学生姓名编制而成的座位表。在评选班干部时也可以将认识其他同学姓名的程度作为考核元素之一,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其识字积极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会聚集在一起,自我介绍,共同认识对方的姓名。这个做法看似无意,其实非常用心,能够起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2.在家庭生活中认识生字。学生在家中能够自由活动,不会感觉受到拘束。其实在看动画片、吃零食等家庭活动中都能学习到许多生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看动画片的字幕,观察零食包装袋上的说明,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及时向家长请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生字。生活中有许多知识,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到。教师和家长应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例如社区内的宣传栏、超市中水果的名称、公交车站牌上的地点等,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当作识字课本。在不经意间学习生字,享受生活的乐趣。四、通过儿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教学儿歌通俗易懂,语言浅显,思想明快,而且涉及广泛的内容,活泼稚拙,趣味性十足,非常适合开展识字教学。而且儿歌具有音乐性,有一定的节奏,顺口易记,朗朗上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也不会感觉难度过大。利用其开展识字教学,首先要巧妙安排顺序,教学时按照基础字、常用字、次常用字的顺序开展。而且在基础字之前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各种笔画,此时就可以运用各种儿歌,例如“点横折,竖横钩,竖提竖折、竖弯钩”,等待学生熟练掌握该部分内容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采用儿歌对形近字、同义字加以辨析,例如“日加一竖就成甲,日加一撇就是白,口加一横就是日……”,避免其混淆相似的字。小学生习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认识客观事物,儿歌具有的音乐性能够使学生的听觉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可以利用其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将识字教学融入儿歌之中,并且将学生熟悉的周边事物也编入儿歌中,加深学生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当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儿歌,或者改变儿歌,融入学过的汉字,巩固已学知识。对于中国人而言,汉字蕴含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同时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今后的阅读、写作教学。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采用多元化方法向学生传授识字知识,使其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提高。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探析 篇6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状况:形式比较单一、乏味,以教师讲解为主,因而学生识字过程困难,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低。教师的讲解脱离课文内容,导致学生能读出生字,却没有真正理解字的含义,从而对生字的记忆力不强。课后作业大多是词语和段落甚至是课文内容的抄写,巩固效果不明显,因此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增。
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优点是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玩好动是最常见的特点,而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是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趣味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发挥想象。中国的汉字比较丰富,不仅字形结构巧妙,而且每一个汉字的由来都有其深厚的内涵。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依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音形意的关系把故事和动作神态等融入到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从而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提高记忆力。
例如在学习“漏”字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可分析:漏字左边有三点水代表其与水有关,而漏字右边上半部分代表屋子因为其和屋字上半部分一致。有水有屋子,而雨字在下面代表雨进屋,所以是漏雨。教师根据字形和字义有意识地分析和解释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拓展思维和加强思考力。另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加强分析能力,在学习新的生字时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想象的识字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字的由来过程,加强对字的学习,而且将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借助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声音和文字及图片的有效结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其生动的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心理,符合小学生对动感和色彩的偏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实效。
例如在学习“牛、马”等与动物相关的字时,教师可将字的演变过程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象形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由来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物视频,如动画片,学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可学习不同的动物名字,加深对字的记忆。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不仅可使单纯的识字过程变得形象化和趣味化,而且使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字面的短暂记忆,而是深入理解后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学习效益。
3.演示体态动作。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体态动作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字词,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迅速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帮助学生记住字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可以借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孙悟空形象引导学生上台模仿孙悟空看向远处的动作,并要求其他学生观察理解“看”的意思是把手搭在眼睛处,注视前方,另外“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进一步加深对含义的理解。又如学习字“弯、闪”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并且眨眼。教学中应用体态动作可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加强学生的积极性。
4.融入生活。新课改指出知识应该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目的是造福于生活和服务于生活。因此,学生最大的教育环境是社会环境,最有效的课堂是社会课堂,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又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拓展课外知识和加强学生识字练习的课外书籍《安徒生童话》,并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一字一句认真读,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会主动查字典了解意思。另外,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识街道的广告语或者校园中的宣传语等并用本子记下来,最后比较哪个学生认识得最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会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生字为自豪,从而深入课堂和生活自主学习和思考。
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趣味化教学 篇7
一.识字教学趣味化, 绽放笑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字词是基础知识, 但相对枯燥, 教师需要由趣味方面动动脑筋, 运用多种有趣灵活的方法, 让学生发掘词中趣味, 让一张张稚嫩的笑脸绽放在语文课堂。
第一、说汉字来源。汉字最早的造字法是象形, 类似自然事物, 以图形传达字的含义。比如与“鸟”字比较, “乌”字少了代表眼睛的一短横。在学习过程中, 有的学生就会疑惑不解, 鸟儿有眼睛, 乌鸦没有眼睛吗?此时, 教师可利用造字来源, 巧妙解惑:乌鸦也有眼睛。但古人是用象形来造这两个字的, 就要抓住形象的特点。 (呈现乌鸦图片) 你们看, 乌鸦全身基本是黑色的, 黑眼睛、黑色羽毛, 不管是左看, 还是右看, 都不大分明, 不能明显的看到眼睛。因此, 造“乌”字时, 不见眼睛, 而“鸟”字点睛, 从而将两者区别开来, 这也足见古人的智慧。这样, 既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 提高字词辨析能力, 也给识字教学增添了趣味, 学生自然喜欢学习。
第二、说字词故事。对于儿童来说, 喜欢听故事, 喜欢讲故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穿插相关故事, 学生自然乐学。如学习“狼狈”一词时, 教师可先讲讲狼狈的故事, 让学生感觉好听好玩, 同时, 不光要知道它好玩, 还需要理解词语, 从而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第三、玩中学字。如教师事先准备好字卡、头饰等, 或者引导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制作字卡、卡片, 课堂上再进行游戏活动, 比如“找朋友”、“摘苹果”等, 给识字学习增添趣味, 让同学们动手动脑, 自我展示, 带动氛围, 提高识字与学字热情, 提升识字教学效率。
当然, 识字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 还有猜字谜、编儿歌或口诀、巧用多媒体等, 给学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让识字教学趣味化。如“辩、辨、辫、瓣”, 顺口溜区别记忆:中间有言来分辩, 中间有点仔细辨, 中间丝线扎成辫, 中间有瓜长花瓣。这样, 可引发学生学习趣味, 加深理解, 灵活区别。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不断总结这类有趣的儿歌, 积累起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阅读教学趣味化, 飞扬思维
儿童一般爱动、爱玩, 自制力较低, 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 课堂上想要他们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听课, 是很难的。因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需要花点心思, 变换多样手段, 吸引学生注意, 组织多样趣味活动, 让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继续燃烧, 主动探索, 有效学习。同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也需要如此,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开展趣味阅读教学, 让课堂思维飞扬。
首先, 导入方式应新颖有趣, 如故事、插图、动画导入等, 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产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其次, 课堂活动尽量丰富多样、充满趣味, 比如多样自主朗读活动、小组讨论或辩论;角色扮演、现场采访等模拟活动;实验观察与探究活动;联系生活, 自由说话, 个性化解读等,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 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同时, 教师的讲解分析应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并注意师生互动交流, 营造生动活跃的氛围。另外, 阅读教学后, 还需要通过延伸拓展、趣味练习等活动, 进一步引发学生热情。
如教学《蒲公英》时, 出示蒲公英种子、蒲公英花的图片, 引导学生想想:假设你们是蒲公英种子, 开始独立生活了, 你们想飘向哪儿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奠定良好情绪氛围。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 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让学生朗读感悟, 了解课文内容, 得到启发, 也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比如指名读;自由读;配乐齐读;分角色朗读, 可自由编动作, 然后课堂演示, 其他同学当当小评委, 说说自己评价与建议。当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后, 设置情景, 引导学生尝试复述。如:学完本课后, 回到家中, 妈妈问你们今天语文课都学了些什么呢?可以说给妈妈听。 (请学生复述内容) 妈妈听后, 问你假设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 会选择飘到哪儿呢?让学生再次回顾与总结, 深化认知。
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策略探究 篇8
一、转变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 并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 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方式,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设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通过深入思考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在主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他们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对他人不同的意见提出看法。在互动交流中, 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 他们能从新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知识, 从而对知识获得更深的理解。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 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拉近师生的关系, 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高效的学习。
二、结合游戏开展教学, 实现趣味性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 而是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入手, 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 既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 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环节,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他们能对问题做出较快的反映, 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 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有效掌握语文知识。例如, 在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时, 为了加强学生背诵古诗的速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接龙的方式进行古诗背诵。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他们很快轻松地记住古诗。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可以随机指定一名学生, 背诵古诗的第一句, 然后说出其中的含义。接着有这名同学指定下一名同学进行背诵和解释。通过游戏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开展游戏, 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大大加快,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课堂教学目标高效完成。在选择游戏时,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 使每次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 都能让学生有新鲜感, 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对语文课充满了期待。
三、加强师生互动, 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构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时, 教师要从传统教学中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融入到学生之间, 和他们共同对知识进行讨论, 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启发, 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构成了和谐的关系, 更利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学习。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 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掌握他们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课堂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通过师生的交流, 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掌握他们学习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强化练习,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创设教学情境, 加深学生的体会
小学生在思考课文内容时, 经常采用的是直观思维方式。对于语文教材中较难的知识,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课文内容。随着他们思维的不断深入, 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 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既要注重情境和课文内容的相关性, 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 把情境教学作为学生探究语文课文的桥梁, 能让他们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地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节中, 进入到文本中进行解读, 使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更强, 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悟。
五、精设巧练,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后, 要精心设计题目, 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设计练习题目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巧设练习,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为提高学生的口头能力, 我在班内开展了“两分钟演讲”活动, 每节课都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演讲。这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生兴趣浓厚, 争着登台表演。一次机会, 一次亮相, 一次总结, 一次次的提高。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 还开展了“成语接龙“”朗读快车“”我当小编辑“”抓错别字俘虏“”我当小老师”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探析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语文教学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 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愤, 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直接影响今后学科的持续学习t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 意志力和自制力都不强, 但对万物存在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能有效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提高学习的效果那么, 如何才能增强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呢?笔者作为小学教师, 对趣味性的教学进行了二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简要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以供探讨。一、加强课堂氛围塑造, 让学生有心学习小学生处在生长的初级阶段,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因而, 课堂氛围的塑造对于小学生学习的影响极大,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有兴趣学下去, 因而.要加强课堂气氛的槊造.例如, 笔者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文时, 上课铃响, 教室尚未安静下来, 笔者便等待着铃卢停止, 教室安静下来时, 对学生说:“同学们, 你们知道时间吗?你能告诉老师时间是什么吗·?”当学生幵始七嘴八舌的议论时, 便已有学生开始回答问题了广时间就是时钟”·时间是手表”“时间是生活中的一切已经开展的活动"“时间是我妈妈做出的香喷喷的米饭"……大家争先回答我的问题, 这时的课堂好不热闹, 学生都纷纷投人讨论中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高科技的教学手段, 加强课堂氛围的制造, 如在教学《月光曲》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在课堂上展现月光下的美景, 并播放月光曲, 让学生能有机会领略夜色下聆听《月光曲》的感受, 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加强课堂的教学氛围:»»·»二、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在传统上, 语文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基本上是先围绕课后的生词、生字, 让学生认知, 熟悉, 然后再次基础上对课本的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学习, 再对深文进行一定的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祜燥、单一, 不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重的心理特征。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势必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地调整, 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重, 并且在兴趣激发的前提下, 有较强的学习动力, 因而, 教师可以釆取有效设问的方式, 让学生带着“疑问”, 学习。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 笔者并未采取先讲生词后讲课文的方式, 而是采取直接迸人课文教学的模式, 在教学导入时,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吗?你们觉得能和时间赛跑吗?”这时, 很多学生会回答:“跟时间赛跑, 怎么赛跑啊?它又没长腿……”“人总是会在时问里老去, 我们怎么能跑得过它呢?”待学生作答完毕, 笔者借机设M:“那你们知道作者是怎么和时间赛跑的吗?下面请你们仔细阅读课文, 等会告诉老师, 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他是怎样行动的?”通过这种设疑的方式, 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并将不懂的生词、生字标记出来, 边阅读课文, 边查阅字典, 了解这些词、字的意思, 进行自主学习,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多样化教学方式, 増加教学趣味性小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玩性重, 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 因而, 教师有针对性地把握小学生的这些特点, 教学活动的幵展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的方式有角色扮演、分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如《蜜蜂引路》一文, 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学生深深地进人课文的内容中, 体会人物的心理, 加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每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分, 作出相关点评, 在这个过程中, 充分锻炼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将祜燥的文字内容ffl学生自己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多样化了教学方法, 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也增强了学生加人课堂的积极性。四、风趣化教学语言的组织, 加强课堂乐趣语文学科是培育表达能力的学科, 教师如能将这种表达能力运用得淋漓尽致, 定能为学生作出表率。据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注意力往往只有十来分钟, 作为成长初级阶段的小学生, 其注意力仅能持续5分钟, 表达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如沐舂风, 极大地勾起学生地学习兴致, 让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课堂上。如在教学《鲸》课文时, 教师利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来跟学生描述鲸鱼的形态:一条大船海中漂, 不废燃料不费油, 不时冒出浪花来, 不运货物不运人。简短风趣的文字, 顿时引发了学生的猜想, 让学生想继续进入课文学习, 一探鲸鱼的真实面目。由此可见,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平时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拓展知识层面, 以便能在课堂上有效运用,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五、总结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任务任重道远, 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临的难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利用多种方式如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营造fe好的课堂气氛, 抓住时机, 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团队协作、角色扮讀、多媒体_方^/卩强学生w课堂参与度, 提高教学趣味, 同时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加强各种知识的积累, 让教学语言趣味化, 将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幽默的语言,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课堂的教学乐趣,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成效, 帮助小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表达能力, 为今后成为复合型的竞争人才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王杰, 兴趣教学推动小学语文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6) .
关于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探究 篇10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最早阶段,处于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养成阶段,但由于年龄尚小,好玩、好动,往往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还未形成较强的自制力,所以学习过程中会受周边事物、环境影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抓住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特性,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不断转换学习形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诱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
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充满着好奇与抗拒,一方面对于新知识、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想要去探索学习,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无法学习好新知识,所以往往又产生心理抗拒。良好的开头代表着成功了一半,所以老师应该做好新知识新课文内容的导入,运用多种趣味性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比如说:运用多媒体来播放课文相关影片,或是通过小游戏等来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让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阶段,避免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抗拒。
(二)巧妙设疑
课堂设疑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但是疑问的设置也需要经过好好设计,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轻易就能解开疑惑,无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知识,也不可过于复杂,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最终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有趣创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创新思维来解开疑惑,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思考的意义,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思维形成。
(三)寓教于乐——游戏教学
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龄阶段,刻意要求学生放弃游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抗拒学习。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一起来玩游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上语文课,也能让学生间、师生间产生良好的互动,为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语文课文当中有很多童话故事,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扮演,在学生排练后进行小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去熟悉课本,了解故事,理解童话人物,从而深刻了解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比让学生一起朗读、背诵内容更有效,更有意义,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展开辩论赛、诗词朗诵等教学游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本,展开趣味性教学
新课程教学要求,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摒弃传统教学课堂上,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思考、讲述来完成学习过程,给予学生自己学习、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踊跃发表自身想法,鼓励学生勇于做课堂的小主人。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涉及的人物、动物展现给学生看,通过多媒体朗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来分段朗读课文,发表对于自己朗读段落的理解,对于课文人物的看法,老师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获得自信,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
三、注重课外语文阅读延伸,让学生体验课后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与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学习爱好,有的喜欢童话故事,有的喜欢伟人事迹、有的喜欢科学探索、有的喜欢运动等等,老师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后阅读。老师除了经常鼓励学生积极主动阅读课外书籍,还可以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展开以学生兴趣为主导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引导将所学知识巧妙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学习,是以运用为最终目的,不仅仅在课堂上要认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能够巧妙运用知识。老师可以举办成语接龙、故事比赛、演讲、组织去课文涉及的地方游玩等,也可以让家长一起来参加课外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情况,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多多与学生制造一些实践活动,像是饭后成语接龙等,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又将学习知识运用到生活。
五、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探索、运用多种趣味性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4).
[2]曾令辉.论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修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2)
[3]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00(9).
[4]勾景云.学语文积累“五法”[J].黑龙江教育,2000(6).
[5]李和平.浅谈中学语文的阅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3).
[6]黄克勤.浅谈自学语文习惯的培养[J].淮南师专学报,2000(2)
谈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教学 课堂导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文教育的趣味性,给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呢?
一、教学生有趣地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学生学会了识字,就等于拿到了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而兴趣恰恰是学生在寻找钥匙的过程中一直支撑学生的精神力量。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识字、愿意识字,在识字中找到乐趣。我最常用的就是以读儿歌的方式教学生认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适合学生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印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教师还可以编一些谜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既能懂得字的特点,也掌握字的写法。例如,教学“心”字的时候,我是这样总结的:月牙弯弯像张弓,上边挂着三颗星。通过这样的顺口溜,我形象地讲出字的结构和主要笔画,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记得。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正是因为教师的趣味性教学,才使得识字这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妙趣横生了。
二、通过讲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置精彩的课堂导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课堂导入就成了这堂课成功的关键。课堂导入设计得是否成功,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把他们在刚刚课下游戏的思绪中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导入的设计一定要别出心裁。而且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的天性,是兴趣的先导。而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普遍很强,对于新鲜的事物和问题总想问个为什么,弄出个所以然,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来进行;对于需要设定情境教学的课堂内容,我们就可以通过构建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至于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老师要照顾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喜好,最后来确定导入的方式。
四、通过玩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中,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一个事物而去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动,兴趣的导引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使学生入情入境入理。绕口令游戏,造句接力游戏,指令游戏,传话游戏,猜字游戏,听音辨音游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从而勤思考,大胆说。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做中学,从玩中学。
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游戏在大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五、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强化学生人格的养成
“工具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训练与趣味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工具训练与趣味陶冶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首先,要求教师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锐意革新,要将学生从有限的所谓“重点”篇章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听、说、读、写中去落实。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当代雷锋”;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环卫工;有的想起了战斗在玉树第一线的武警战士;也有人说起了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趣味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趣味,课堂才能由此焕发生命活力,也才能彰显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丰富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孟婷.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2014,(11).
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策略分析 篇12
关键词:创新教学,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在构建创新教学的同时,始终在探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新课标的要求为设计教学的依据,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结构出发来优化教学策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他们积极地进行讨论和交流,使课堂氛围活跃,激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高效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一、创设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导入环节的设计是一堂成功语文教学的关键。导入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来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精力,积极地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探究。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要既要注重趣味性,又要注重实效性,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加强情感体验。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功能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动力,让他们积极地进行语文新知识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荷花》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夏季中荷花盛开的优美景色。在直观、优美的图画引导下,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积极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跟随课文内容的描写进行积极的想象,他们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副荷花美景图,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在入情入境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情感得到了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能和作者通过文本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内容。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积极,他们不能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积极地思考和解决。在新课改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自身的能力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自主探究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通过深入阅读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的语文思维在积极思考过程中获得发展,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时,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在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时,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认真倾听,让学生理清思路,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使问题获得有效解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让他们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采用逐步深入的教学原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时,通过初次阅读课文内容,他们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进行引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融入到课文中进行体会和感受,从整体上掌握课文主旨。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不断获得进步,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习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采用逐步深入的教学原则时,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学习能力不断变化,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针对他们的能力进行教学的优化和改进,使课堂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组织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正是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同时,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活动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使他们的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获得发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切实的感受和体悟。通过参与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社区服务,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在让学生创作“学习雷锋精神”的文章时,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寻访生活中的雷锋,访谈好人好事,或者让学生自己去充当“小雷锋”,体验雷锋精神的奉献。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学生的语文思维更活跃,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12-06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新探08-15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09-03
小学语文趣味古诗08-23
趣味语文小学五年级05-15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试题10-14
小学语文如何教出趣味11-30
小学语文趣味题含答案05-18
小学语文趣味课外知识点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