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定价

2024-05-22

审计定价(精选8篇)

审计定价 篇1

1 研究背景

审计定价或审计收费研究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机制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竞争行为和审计执业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审计学术和实务界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的学者纷纷就该问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共识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现实的审计市场的发展。现有的国内文献普遍表明,我国民间审计市场尚处在买方市场,审计的定价权主要受到客户的巨大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激烈竞争更加剧了定价权的进一步向审计客户的转移。这些剧烈的市场变化,导致了审计收费的逐年下降趋势,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又加剧了无序的审计市场竞争态势。就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审计收费自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期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图1表明2008年的审计收费明显位于图形的最低层,2007年的审计收费在某些局部同样也位于2006年的下面,表现出一定的审计收费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来看年和年差距不是太大。这不符合现实的客观环境,因为国家财政部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要统一转换为新的会计准则,因此这种新老制度的转换可能带来某些转换风险的提高,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然而,审计费用却没有明显提高,进而表明我国的法定审计行业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定价问题。国内外的审计定价实证研究普遍认为,审计客户的规模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为了排除审计客户规模对审计定价趋势的影响,本文计算了每单位资产的审计费用,并画出了相应的年度间变化趋势图标,如图2所示。从图2中明显可以看出,在排除规模影响后,同样存在2008年审计定价降低的趋势,因此,进一步说明我国的民间审计定价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动机。

2 文献综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国内外的学者都对审计定价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比较早形成了一些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研究结论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具体有:审计定价总水平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的发现有:Maher,Colson和Broman(1992)的研究表明,美国审计市场的审计定价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比例;学者Craswell,Francis和Taylor(1996)研究了澳大利亚1982—1987年的审计定价的数据,同样发现审计收费相对于审计范围表现出了上升幅度跟不上公司规模的上升的态势。

第二个方面主要集中在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Simunic,他在1980年发表在《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上的经典论文“ThePricingofauditservices:Theory andevidence”最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定价的10大因素,引发了国内外大量学者开展相似研究,成为了在审计定价实证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派。之后的学者有Francis(1984)、Firth(1985)和Johnson,Walker和Westergard(1995),Taylor和Baker(1981),Anderson和Zeghal(1994)等,他们分别对Simunic回归模型进行了本国化的改良,具体考察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等审计市场,得出了影响各国审计市场定价的变量,一致的研究结果是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和子公司的个数是影响审计定价的两大重要因素。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审计市场竞争与审计师变更的审计定价研究。该类研究由于考虑更多的研究背景和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因此,更加符合现实,指导意义更大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学者参与研究DeAngelo(1981)发表了题目为“Auditing independence,`low balling',anddisclosureregulation”的经典论文。在此后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审计定价的环境进行了深度研究,具体有:Magee和Tseng(1990)、Dye(1991),Kanodia和Mukherji(1994)运用了分析性研究方法;Schatzberg(1990)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Simon和Francis(1988)、Craswell和Francis(1999)运用档案研究方法等,都创新性地提出了审计定价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第四个方面主要是考察非审计服务收费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程度和方向。Simunic(1984)、Palmrose(1986),Parkash和Venable(1993),Davis、Ricchiute和Trompeter(1993),Barkess和Simnett(1994),Sharma(2001),Frankel、Johnson和Nelson(2002)等都开创性地进行了本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最后一个方面主要是从审计客户的角度来观测公司治理和专家效应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外对审计定价研究的热点,具体涵盖审计委员会的特征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董事会特征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审计定价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等等。

从国内关于审计定价的研究来看,起步较晚,主要研究成果的划分可以以2001年为时间点。在2001年前,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还比较浅显,以规范研究为主,主要集中于审计定价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论性探讨;2001年之后,由于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强制披露审计费用等信息,因此审计定价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形成了许多适合我国审计基本环境的研究成果。本文把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Simunic(1980)的多元回归模型为研究框架,加入一些影响审计定价的本地因素后直接分析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主要有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韩厚军和周生春(2003),伍利娜(2003a)、朱小平和余谦(2004),郝振平和桂璇(2004),张继勋和徐奕(2005)以及朱小平和郭志英(2006)。

第二类主要是分别从审计客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角度,来分析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主要包括:李补喜和王平心(2006),张奇峰、张鸣和王俊秋(2007)以及蔡吉甫(2007)研究了公司治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伍利娜(2003b)、刘运国、麦剑青和魏哲妍(2006)以及钱春杰和周中胜(2007)专门研究了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李爽和吴溪(2004a)、宋衍蘅和殷德全(2005)以及韩洪灵和陈汉文(2007)研究了审计师变更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张继勋、陈颖和吴璇(2005)以及刘继红和周仁俊(2007)分析了企业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漆江娜陈慧琳和张阳以及李连军和薛云奎(2007)则专门分析会计事务所特征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的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两个部分,可以看出我国民间审计的定价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广大的理论学者主要是专注于对影响审计定价因素的全面考量,尚没有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审计定价的研究框架体系。本文认为仅仅关注于对现有审计定价体系的缝缝补补,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计定价的难题。因此,本文试图从根本上打破现有的审计定价模式,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审计定价模式,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审计定价的难题。

3“做市商”双向报价审计定价模式的构建

做市商机制原本是用在证券市场上的一种典型运作机制,也被称为报价驱动市场。在一个典型的做市商市场,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由做市商给出(双向报价),证券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成交,而是从做市商手中买进或者卖出证券,做市商在其所报的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或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做市商机制可以起到稳定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以及价格发现的功能。本文认为,这种证券市场的做市商机制经过改造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审计市场上来,利用该种机制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解决审计定价的基本问题。具体的应用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做市商机制应用的前期准备环节,主要包括:现有审计服务买卖关系的调整;审计定价交易系统的开发;法律、法规的局部修整。第二步,做好在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中起到核心双向报价作用的做市商的选择和动态调整。最后一步,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的动态监管体系的构建。

在第一步当中,前期准备环节相当重要,它构成了审计定价新模式的应用前提要件。首先,交易规则应做相应的变化,即取消审计客户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直接的委托关系,改为双方都直接与审计做市商发生委托关系。接着开发相应的适合审计竞价的交易系统,该系统应该能够做到连接事务所、审计客户以及监管机构,正确准时地记录双方的交易,及时对外报告审计业务的交易结果。最后是适时修改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允许某些审计做市商有一定的集中规模和双向报价收益;增加适应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审计各方的责、权、利,特别要注意制定适合审计做市商的法律要求,包括:稳定审计定价、连续不间断的审计报价以及承担信息披露的义务等。

第二步是审计定价模式的关键所在,要求做好审计做市商的选择和动态调整。由于审计做市商要承担连续报价以及协调双方交易的职责,同时作为审计做市商还应有一定的信息处理优势,以便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就整个审计业务的链条来看,会计师事务所是充当审计做市商的最佳人选。一方面,他们具有审计定价的信息优势,便于理性评估审计定价的高低;另一方面,事务所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督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事务所本身监督机制、行业自律以及政府监管的三维一体的完善模式。当然,并不是每一家事务所都能成为审计做市商,应该从整个民间审计行业当中,选取那些业务规模比较大、风险机制完善以及信用记录良好的事务所作为审计做市商。就我国现有的审计市场的发展程度来看,审计做市商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在整个上市公司分类审计行业中,业务收入排名靠前且在该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2)自身风险体系完善且最近3年没有重大审计违规行为;(3)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审计特长且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认可;(4)事务所审计人员规模、职称比例以及以往的审计经验达到最低要求。作为审计做市商的事务所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实行动态的调整,建立做市商进入、退出机制,从而优化做市商模式价值,发挥合理的审计定价调整能力。

最后一步,应该建立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的动态监管体系。具体应该包括:审计客户、事务所、行业监管机构以及政府财政部门所形成的综合监管体系。该体系应该能够接受审计客户以及事务所的监管意见,对这些建议进行客观处理;在整个监管体系当中,应以行业自律为中心,通过自律性的组织监管实现审计新模式的动态流转,对于违规情节严重的应由政府部门给以必要的监督惩戒。

以上是关于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的整体系统的描述,具体的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在该审计定价模式当中,首先审计客户和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接受审计做市商的买卖报价,接着根据报价及其自身需求将数据输入竞价数据输入端口,接着由审计做市商审查双方的基本情况,确认事务所是否具有审计业务的能力并决定是否接受各方指令,按照资格能力优先、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来撮合双方的交易,如果成功就通知各方签订委托审计协议,将不成功的交易重新报价进行竞价交易。应当注意该种模式下仍然允许充当做市商的事务所从事自身的审计业务,但必须与委托交易的其他业务相分离,且审计定价要参照同类审计业务的平均水平由监管部门来决定。

4 审计定价做市商模式的理论经济后果分析

制度机制的改变,将会改变利益相关人的博弈均衡结果,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经济后果。如果审计定价的模式由原来的直接商议的定价模式改变为以审计做市商为中介的间接定价模式,必将造成各相关方的利益均衡的改变,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本文的经济后果分析,遵循产业经济学相关的逻辑理论:结构、行为、绩效。该理论认为,市场的结构会影响市场参与人的行为进而产生一定的绩效效果。就审计定价做市商机制模式应用的情况来看,由于引入审计做市商,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的集中度,从而提高了在审计过程当中审计人员的讨价还价能力,进而改变了原有的以审计客户为定价主体的审计定价结构。结构的改变一方面促使现有事务所做大做强,目的是能够竞争审计做市商的位置以及提高自身的讨价还价能力;另一方面审计劳务的供给由于集中度的提高而降低,而相应的法定审计业务是一种刚性的需求,从而变化不大,根据供需平衡的原理,审计定价必然上升,进而产生审计收益上升的绩效后果,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我国的审计低价竞争的问题。

5 结论语

我国审计定价问题由来已久广大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和解决审计定价的难题,形成了一些颇具借鉴意义的研究结果,然而,我国审计定价的难题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来解决。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审计基本国情的一种全新的定价模式———做市商机制的审计定价模式,并且进行了理论经济后果的分析,表明该种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存的审计定价偏低的问题。虽然本文系统性地构建了新模式的理论流程图,但是,仍然可能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联生,刘慧龙.中国审计实证研究:1999-2007[J].审计研究,2008(2):36-46.

[2]张奇峰,张鸣,戴佳君.中国审计定价实证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6(6):87-93.

[3]胡波.独立审计定价悖论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61-76.

[4]隆武华,陈炜,吴林祥.海外做市商双向报价规则及其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2005(7):61-69.

[5]赵骅,张宗益,杨武.做市商制度下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7(2):90-94.

[6]徐正旦,谢荣,朱荣恩,唐清亮.会计研究前沿丛书: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7]DAN A SIMUNIC.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161-190.

浅议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 篇2

关键词:审计定价;客户特征;审计师特征:公司治理

一、引言

审计定价即审计服务定价。

从字面上看,它是供需双方对审计服务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它是一个过程概念。是一种决策行为。

从决策过程来看,对审计师提供的服务如何确定价格,不仅涉及到审计服务成本、审计服务质量及供求状况,而且涉及到供需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审计定价是一个审计师与客户就审计服务这一产品的博弈过程。

从经济含义来看,审计定价指审计服务的价格。它是审计服务市场供需双方均衡价格,随着审计服务市场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市场需求量的减少而增高。同时,审计定价也受审计产品质量的影响。除此之外,审计服务产品价格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审计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源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

对审计定价的关注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忧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的审计市场结构或者激烈的价格竞争是否损害了审计师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质量。与其他服务不同的是,独立审计的直接付费者是被审计单位,而不是审计服务的需求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社会公众),这样审计师对公司的财务依赖性是否损害了其独立性,进而降低了审计质量。正是这种依赖性,常常招致人们对其服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质疑,审计服务定价的合理性自然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是什么决定了审计服务价格?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又有哪些?虽然学术界对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本文基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模式,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审计定价在中国审计市场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之一:中国的独特背景与监管特征

在中国,价格管制制度的独特背景导致审计服务收费不同于西方国家。首先,与国外审计服务市场高度集中相反,中国审计服务市场比较分散,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地域分布较广,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其次,为了防止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恶性的低价竞争,财政、物价部门对审计收费制定了最低标准,实行价格管制制度。

从审计收费的政策实施和事务所的年度审计收费的实践看。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收费基本呈现出两种方式:计件收费和计时收费。从年度报表披露的审计收费来看,计件收费使用较为普遍,而且其依据多以资产规模作为收费基础。在计时收费方式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以审计人员的审计服务时间为基础,并在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工时成本,加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并考虑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

综上所述,中国证券市场审计收费独特制度表明,中国实行的是价格管制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事务所恶性的低价竞争,其手段是制定最低审计服务收费标准,具体的方法是按照资产规模分段制定不同的审计收费标准。

三、影响因素之二:客户特征

(一)客户规模

客户规模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现有的文献提供了几种替代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存货、应收账款、证券与投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子公司数量以及外国子公司数量等。客户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私人公司、上市公司。也表现在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审计定价中。随着客户规模的增加,审计费用也在增加,且审计费用与规模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资产规模不仅显著影响审计费用,而且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

(二)复杂性

越复杂的顾客,其交易的性质和组织的结构更加多样化,因而在对其审计时涉及到更多的审计时间或者更多的资深审计师,或者两者均涉及到。随着客户变得更复杂,审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计划、调整和实施审计程序;再者,客户越复杂,导致完成审计的困难的数量和水平越高。因此,客户复杂性增加,审计费用也越大。

(三)风险

审计公司由于错误的表示了B审计财务报告,给法律上的第三方造成损失审计公司应承担风险。随着客户承担损失的能力的减低,审计师承担损失的可能性增加。由于风险的存在。审计师可能因为诉讼失败遭受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作为保险预期,审计收费时会考虑这种预期的风险损失,由此导致审计定价与审计风险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四)其他因素

客户行业差别、所有权控制、公司上市状况等都对审计费用有一定的影响

四、影响因素之三:审计师特征

(一)审计师规模

公众会计服务特别是审计服务的市场结构受到来自监管者、从业者和研究者详细审查,主要的焦点是供应者(审计公司)规模。审计师规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产品差别。产品差别主要通过审计公司的质景差别反映出来。伍利娜(2003)认为,国际“正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较强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声誉,其品牌往往是较高审计质最的象征。其审计收费相应也比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高。

2、规模经济。就审计成本而言,某种行业专业化的审计公司能够体验到规模经济。当审计公司对大客户竞争时,规模经济的影响更明显。

3、非竞争性定价。关于审计定价,研究者做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小客户市场是竞争的,这一市场大量的审计生产者支持了这一假设。大客户市场的竞争性是研究者更为关心的,在大客户市场,超过90%的公司由“五大”公司审计。因此,在大客户市场有更高的审计费用是非竞争性定价的依据。

(二)审计任期与审计师变更

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师对某一特定客户的审计效率也在增加,从审计师学习中节约的成本让渡给了客户,即审计费用和审计任期是负相关的。王振林(2002)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定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审计师对客户首次执行审计业务审计收费显著低于后续年度的审计费用。

(三)审计师行业专业化

现有的研究表明,行业专业化并未引起审计费用溢价,然而这些研究忽视了审计定价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客户能够对审计师的服务进行估价,那么审计师因为存在较少的竞争而处于较强的讨价还价位置。对于审计师而言,小客户可能是不重要的(与大客户相比),因而更可能是审计价格的接受者。大客户利用其对审计师的重要性,可以与之商榷其审计费用。因此,具有专业化的审计师,更可能实行差别化战略而提升其竞争优势,导致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四)审计生产成本

影响审计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审计师实施审计的时间、地点和客户人员的状况。审计环境可能对审计费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审计地点可能影响到雇用审计人员的成本。此外,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效率依赖于审计师和客户努力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如果客户人员发生了频繁变更,审计师将可能产生额外的成本,因此客户人员的变更与较高的审计费用相关。

五、影响因素之四:公司治理

(一)董事会特征

一个独立、勤勉和专业的董事会。出于保护自身的声誉资本、避免法律责任和保护股东的利益,需要更高质量的审计(更多的保证,为此需要更多的审计努力)。由此可见,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特征(独立性、勤勉和专业技能)显著正相关。李补喜、王平心(2006)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审计费用率的相关性,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规模和非独立董事的规模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相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支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绝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更可能改善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二)审计委员会特征

在公司治理中,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日益增加了监管者兴趣而成为一个主题。审计委员会通过行使其决策权和执行公司治理的职责,能避免来自管理当局的压力而快速完成任务。

(三)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

在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始于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审计报酬的披露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国内有关审计委员会的研究较少,夏文贤、陈汉文(2006)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审计费用与外部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系。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外部审计师发生变更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并且与审计收费变化显著负相关。谢永珍(2006)以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调查为依据,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观察,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维护关联交易的规范性以及确保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等方面未发挥显著作用。

六、结论与意义

(一)结论

在中国独特的监管背景之下,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客户特征(客户规模、复杂性、风险、客户获利能力以及盈余管理等)、审计师特征(审计师规模、审计任期与审计师变更、审计师行业专业化、审计生产成本以及非审计服务等)、董事会特征以及审计委员会特征等方面。虽然现有的文献对某些方面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但这些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定价。

(二)研究意义

由于本文是从审计师和客户两个方面研究审计定价的成因,因此主要从独立性出发阐述其在行业监管和公司治理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天生在矛盾中生存,在对立中发展。一方面,审计要保持超然的独立,独立于客户,同时又依赖于客户,从客户获得赖以生存的收益。审计定价与审计独立性的矛盾日趋突出,研究隐藏于审计定价背后的审计师的某些行为,有助于审计师独立性的提高和审计市场的良性竞争。

2、有助于揭示客户舞弊行为,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许多研究表明,管理当局的错报、舞弊和盈余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影响到审计定价。因此,研究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不同特征对审计服务需求和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上市公司不同特征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上市公司舞弊行为和盈余管理行为,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促进公司治理的效率。

论审计商品的定价 篇3

审计是一种商品, 是会计报表审计的结果, 即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对于审计报告商品和非审计报告商品之间的关系, 理论界主要有两种派别的观点。一派认为, 两类审计商品的关系不可调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审计报告商品体现了审计的根本内容, 若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非审计报告商品, 会导致丧失独立性, 降低审计商品质量等众多不良后果。在这里本文仅讨论狭义上的审计商品定价。

1.1 审计服务的使用价值特点

(1) 无形性。

与传统经济社会的物质产品不同, 服务产品是以非物化的无形服务的形态出现, 而其中的高知识含量又是审计服务与一般服务产品的不同之处。当今的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 信息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体现了这种趋势。事务所正是利用其知识和信息, 通过对外提供服务, 产生经济效益。

(2) 差异性。

虽然各种不同待业都存在个性化生产和服务, 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顾客群体。比如, 旅游业仍可以向两个不同的顾客提供相同的游览项目, 汽车生产商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车主制造完全相同的汽车, 而一般不会引起顾客的不满。然而,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就不行。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 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行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业务、独特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即使是对于两家处于同一行业、同一地区提供同种服务的企业, 也无法给出相同的审计报告。

1.2 审计服务的价值特点

(1) 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是由少数注册会计师提供的。

也就是说, 它是由个体单独创造的, 所以具有个别性, 不能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2)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是一种以智力为主的服务。

这与物质产品或一般服务产品的价值就不同。由于这种服务的高知识含量, 必须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才能使供服务的人员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 即具有高耗费性, 每单位劳动时间所耗费的社会资源远远高于物质产品或一般的服务产品。

2 传统审计定价模式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完成之前, 审计商品价格采取政府指导价, 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授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确定行业的审计收费标准, 以指导事务所的收费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9年12月22日发布的《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第六条 (三) 规定:对检验、鉴定、公证、仲裁收费等少数具有行业和技术垄断的中介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在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时期, 有些政府部门曾纷纷出台文件规定, 对亏损国有企业的审计, 按照现行价减半收费。这种计划经济的产物脱离了商品化审计的实质, 导致了审计市场中审计商品生产处于低效状态。这种定价模式有以下特征:

(1) 审计收费具有政府指导价性质。

国家计委于1999年12月22日颁布了《中介服务收费管理方法》, 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要求, 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审计收费是执行政府指导下双方协商定价;②审计收费应在平均工时成本费的基础上考虑必要的税金和合理的利润, 并结合市场的供需进行分析;③审计收费应体现服务的复杂性、资质等级和事务所的社会信誉。

(2) 审计收费没有体现需要多少时间。

我国有的按公司注册资本或总资产来定价, 更有甚者以与客户直接讨价还价。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之间、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审计收费标准还是各地区之间审计收费依据都存在差异, 从而导致审计收费数据缺乏可比性。

(3) 恶性低价竞争。

我国审计市场的准入门槛很低, 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迅猛增长。而事务所不像其他中介行业, 不能从事一般的广告宣传, 因此事务所之间除了利用事务所成员的社会关系外, 低价揽客是其杀手锏。

3 建立体现审计风险的市场定价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定价模式的特殊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收费不能按照一般服务业的标准定价, 而要考虑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特殊的劳动和风险报酬。审计服务成本结构决定了其定价模式的特殊性。按照国际惯例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特点, 审计服务成本包括基本费用、知识含量与风险补偿费用和正常利润等。

审计服务是审计人向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业务, 是带有风险性质的服务。审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是注册会计师的一项资产, 因其具有风险性, 理论上应该适用于风险资产的定价理论。

笔者认为, 审计商品价格由基础费用、风险补偿和正常利润三部分构成。基础费用主要是指提供审计商品所耗费的各种资源, 预期损失费用是指可能的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这一模式的表达形式是:审计价格=基础费用+正常利润+风险补偿。这种模式最大优点在于引入了风险补偿的概念。

3.1 基础费用和正常利润

基础费用即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费用。这项费用的多少与被审单位的特征密切相关。一般而言, 要完成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往往需要高昂的费用。具体地说, 影响基本费用的因素包括:

(1)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

被审单位的规模越大, 其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也越多,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也可能越高。相应地, 就需要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 增加审计时间, 审计调整事项也越多。因此, 审计服务收费也就越高。

(2) 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所处的地区。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经济差距扩大趋势明显。经济差距的一个表现 就是物价水平不同。而物价水平直接影响审计过程中的基本费用。从经济学角度看, 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 产品或服务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双方自发进行调节。由于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期望不高和广大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导致审计市场需求不足、供给相对剩, 使得审计正常利润经常成为一个被忽略的因素。

3.2 风险补偿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是一种高风险理论研究的业务

风险溢价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等, 它随诉讼风险的增加而增加。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一般通过了解被审单位的资产结构、销售增长率、市场公允价值以及股票价格变动率, 来判断诉讼风险的大小, 估计预期损失。风险补偿是要考虑执行此项审计业务的风险给注册会计师带来的损失, 影响风险补偿的因素包括:

(1) 被审单位的总体财务状况。财务状况越差, 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另外, 财务状况较差的被审单位更有可能粉饰财务报表, 提供虚假的会计证据, 这会加大审计的难度, 相应地, 审计测试范围、时间和费用也会增加。

(2)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审计是基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抽样审计, 内部控制严密健全的单位, 其会计证据较为安全、可信, 会计师事务所面对较低的控制风险, 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范围, 减少审计时间, 降低审计费用。另外, 较强的内部控制本身就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审计费用。

(3) 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德、能力、流动状况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都会影响审计风险, 从而影响审计费用。

参考文献

[1]余玉苗, 刘颖斐.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模型中的风险溢价及其内在化研究[J].会计研究, 2005, (3) .

[2]鲁海帆.审计服务定价模式手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7, (9) .

[3]刘景峰, 刑红.浅析影响独立审计的定价因素及政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 2006, (5) .

[4]顾奋玲.论审计价格及其市场化导向[J].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6, (12) .

审计定价 篇4

一、审计定价相关理论

1. 审计定价与审计成本。审计服务虽然不同于其他服务,但是作为一种商品,定价也必须大于并反映审计成本,这是会计师事务所盈利的需要。Whisenantetal(2003) 对Simnuic的定价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得出审计定价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关系:审计定价从构成上应该包括审计成本和合理利润两个部分。过高的审计定价必然会使需求下降,而过低的审计定价则难以弥补成本和获取必要的利润。因此,只有在合理的定价水平下,审计供需才能趋于平衡,审计市场才能获取良性发展。

2. 审计定价与审计质量。审计定价与审计质量是相互影响的。审计质量受审计定价的影响:审计资源的投入以及实施审计程序的实施建立在合理的审计定价基础上。审计定价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机会成本,从而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执业和专注于提高审计质量。而审计质量反过来又会影响审计定价:注册会计师往往会提高审计质量来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较高的审计质量需要较高的审计成本,进而提高了审计定价。

3. 低价揽客行为理论。低价揽客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招揽审计业务,将最初几年的审计费用设定为低于其成本,并期望通过较长的审计合约来弥补此前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种审计定价策略。早在199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指出低价揽客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一种长期的隐性契约。管理当局很有可能采取敲竹杠行为,胁迫注册会计师出售审计意见,从而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严重受损。温菊英、张立民(2013)以2008 ~ 2012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金融业除外)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低价揽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得出我国存在低价揽客行为的结论。

二、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 审计收费缺乏统一标准。1993年出台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实行计件收费、计时收费或者计件与计时收费相结合的方式。该《注册会计师法》虽对审计收费做了初步规定,但并未具体说明会计师事务所该如何收费。而且我国审计定价相关方面的政策缺乏统一性,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各省市自治区根据《管理办法》向社会制定公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但有的省市并没有公布政府指导收费的具体数额标准,如北京、上海等。对于公布政府指导具体数额的省市(安徽、福建、广东等),它们之间计时计件标准的差距也非常大。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收费标准也截然不同,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总资产比例进行收费,有的根据客户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比例收费,普遍情况下还是通过客户与会计事务所讨价还价协商确定审计费用。

2. 行业竞争不均衡,恶性竞争严重。审计行业竞争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审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倾向于与熟悉的客户发生业务。虽然熟悉可以降低一些审计成本,但可能会影响到独立性, 甚至会造成不公平竞争。2局限于本地资源。无论是被审计企业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基于成本或其他方面考虑,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本地的客户,这样在有限的区域内进行竞争,不利于资源互补。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承接更多的审计业务,不顾是否具有实力,夸大业务水平;还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压低审计服务价格,暗中搞回扣等等。

3. 审计收费偏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与注册会计师制度和审计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英、美等国家相比,收费标准明显偏低,即使与目前审计项目的工作量和所承担的风险相比,也是偏低的。加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用了“低价进入”策略,使得我国审计市场的收费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二)问题原因分析

1. 定价机制不完善。我国目前审计服务的定价是在地方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市场进行自行调节,这使得审计定价人为被分割为几个市场。再者,审计收费的监管存在缺陷,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不确定收费现象。虽然《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按有关标准收费,并禁止不确定收费的行为,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中大量存在实际意义上的不确定收费,有的是因为客户拒付或无法支付所造成的。

2. 审计市场集中度较高,存在垄断行为。据中证网数据显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2014年总收入563.2亿元。由 《2014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可知,国际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占整个行业的19.43%, 国内十大事务所业务收入之和占整个行业的23.54%。这说明我国的审计市场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占据一半江山,无论是国内十大所与国际四大所之间,还是国内小所之间,竞争都异常激烈。

3. 审计收费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透明度。主要表现为:1披露信息无章可循:有的企业按年份披露,有的按所聘任的事务所披露。2披露不符合规定,当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发生较大变化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有些企业没有披露中期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还有些将审计费与其他费用混合在一起披露。3少数公司拒不披露审计费用,极个别上市公司只在补充报告中披露审计费用。而“四大”和国内几家排名靠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官方网站上,也都没有列示它们的收费标准。

三、解决对策——引入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

本文构建的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立足于充分竞争的审计市场环境,尽可能将省、市、县范围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纳入管理体系。该系统靠买卖双方自愿在线完成审计服务的交易,基于平等自愿、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接受国家审计署的监管。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板块:企业版块、会计师事务所版块和信息查阅版块。

(一)股票交易软件系统原理

股票交易软件是股票投资者下达买卖交易指令的软件。股票投资者一般通过股票行情软件、股票分析软件提供的行情数据分析信息之后做出决策,再使用股票交易软件下单完成交易。本文拟参照目前已经设计实现的在线股票交易软件,利用互联网的海量性、便捷性等特点, 设计一款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如图1所示:

(二)供需均衡原理

根据供求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经过市场调节,价格最终会达到一个均衡点,这便是均衡价格。同理,本文构建的审计市场系统,依靠市场自动调节功能,使审计定价最终达到一个均衡状态。这个状态所形成的价格是会计师事务所愿意提供审计服务的最低价格,也是企业愿意购买审计服务的最高价格。最终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审计市场进行新的整合(兼并或重组),改变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可以认为, 本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恶性竞争、低价揽客等问题。图2为供需均衡原理示意图。

(三)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构建

西方学者研究发现,成熟的资本市场有两条成功经验:一是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二是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据此,本文构建了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的三大版块,即企业版块、会计师事务所版块和信息查询版块。下面,对这三大版块的功能进行一些解析。

1. 企业版块。企业版块包括所有在线注册企业的基本信息,各企业在注册时自然会注明这些信息;企业为上市公司的,需有以前年度财务报表信息。此版块为会计师事务所确定审计费用提供全面而可靠的依据。凡注册的企业需要填写公司情况概览表(如表1所示)。

该表格编制的主要依据为:Simunic于1980年提出审计定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发现公司规模对审计定价具有57%的解释能力,同时,审计复杂性、财务风险、客户风险等也都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与审计师己服务年限和审计师是否“四大”(普华除外)没有显著关系。此外, 还参考了我国近期关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结论。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参照公司情况概览表,以了解审计范围和承担风险,然后确定自己审计的价格。

2. 会计师事务所版块。此版块包括所有在线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基本信息。同时,还有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明细表(如表2)。笔者阅读了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自 《管理办法》出台后发布的各省收费指导价格标准,总结出适合会计师事务所填列的审计服务收费明细表。本表格项目根据全国各省出台的收费标准制定,具体数字由会计师事务所自行填列。

某企业需要购买审计服务的时候,系统会将该企业填写的公司情况概览表自动提交给所有在线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某会计师事务所拟承接审计业务,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会根据购买审计服务公司的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如10天)向系统提交其要价。这项要价即视为承诺。一旦系统匹配成功,即视为会计师事务所与购买审计服务公司的合同成立,会计师事务所即需要按照规定的价格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并且保证审计质量。

单位:元

注:本表供会计师事务所拟承接业务时填列,其中“计时”可以自行修改。

3. 信息查询版块。该版块分为四个部分:1网上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信息,以国内排名的顺序列示;2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主要是接受过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企业给予的评价(见表3);3网上注册企业的信息, 系为企业的基本信息,以所处行业的形式列示;4企业评价,主要是接受委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给予的评价(见表4)。

这个版块的信息完全对外公开,供所有互联网用户查询,旨在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做好审计工作,同时鼓励公司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期间做好配合工作。

(四)审计服务线上交易程序

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和需要购买审计服务的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线上完成一次交易包括以下环节:1开户;2竞价;3成交;4服务反馈。

1. 开户。事务所和企业须持有效法人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及其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及其身份证、法人委托书及代办人身份证,前往指定地方机构市、县审计局进行入户登记,然后登录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进行开户,同时填写相关详细信息资料。

2. 竞价。本交易系统采用电脑竞价方式,即企业在电脑终端机上将预期支付价格区间输入账户指定页面,由电脑主机配对成交。为了防止恶意竞价,系统还有自动识别功能,若企业报价过高或过低,系统根据企业填写的相关信息会自动报出一个可能的价格区间,若这两个价格区间相差±10%,则交易自动作废,需要再次竞价。

3. 成交。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大型数据库,里面有近10年国内审计价格等相关信息,该系统会根据以往已经接受过审计的公司所属行业、规模、资产类型以及公司实际支付的审计费用,价格趋势走向等统计结果,自动生成需要购买审计服务单位的可能价格预测值(参考值)。若企业拟信赖该系统给出的参考值,则输入可接受的价格区间,系统会自动报出与该价格匹配的事务所,提供所有符合条件的事务所名单,由企业选择其中一家。一旦企业预期价格超出这个价格区间的10%,系统会自动作废此次交易。如果情况特殊,企业可以填写申请,提交后5个工作日内,应由该系统的监管单位(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核,批准后方可不受系统自动生成的预测价格的限制,按照买卖双方达成的价格成交。系统匹配成功后,企业的审计费用即从该公司账户自动划拨至第三方支付平台(比如支付宝),待服务反馈结束后方可划转至事务所单位的账户。

4. 服务反馈。买卖双方成交后,双方线下即可进行联系,商量具体审计事宜。事务所完成审计工作,需再次登录系统点击完成按钮,待企业接受完服务点击付款按钮后,系统自动将款项划拨至事务所单位的银行账户。同时,企业需要填写服务反馈表(见表3),该反馈表的信息可以在信息查询版块查询到;同时也可以选择第二年是否要与同一家事务所续约。事务所同样也需要为企业填写委托方评价表(见表4)。双方的互评表可以为其他企业和事务所提供参考,也是监管机构的监管依据。另外,这些数据资源将被系统自动整合处理,作为以后审计定价、 系统改进方向、审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依据。

四、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评价

鉴于目前我国审计市场定价机制不健全、低价揽客普遍、恶性竞争严重,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吸取了审计市场的实践经验,构建了涵盖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信息查询的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从而为建立公平的审计定价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文构建的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主要有如下特点:1体现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审计风险。2一切由网络完成,无须亲自考察, 一单交易仅需要10个工作日便可成交,节省了企业和事务所的成本,提高了效率。3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本交易系统将企业和事务所的交易信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公开,供广大互联网用户和监管机构监督,使审计市场形成良性循环。4本交易系统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地域差异带来的不便和低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自动匹配它们之间的信息,使所有买方和卖方都同样获得公开披露的信息,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

参考文献

龙振海.审计定价研究:一种新的定价模式——引入做市商机制的审计定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

郭鑫.审计定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张奇峰,张鸣,戴佳君.中国审计定价实证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6(6).

吴联生,刘慧龙.中国审计实证研究:1999~2007[J].审计研究,2008(2).

姜娜,孔浩.在线股票交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

李眺.“低价揽客”与审计市场的价格竞争[J].财贸研究,2008(5).

温菊英.张立民.低价揽客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沪深A股经验数据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0).

浅议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 篇5

审计定价即审计服务定价。

从字面上看, 它是供需双方对审计服务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它是一个过程概念, 是一种决策行为。

从决策过程来看, 对审计师提供的服务如何确定价格, 不仅涉及到审计服务成本、审计服务质量及供求状况, 而且涉及到供需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 审计定价是一个审计师与客户就审计服务这一产品的博弈过程。

从经济含义来看, 审计定价指审计服务的价格, 它是审计服务市场供需双方均衡价格, 随着审计服务市场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市场需求量的减少而增高。同时, 审计定价也受审计产品质量的影响。除此之外, 审计服务产品价格又有其特殊性, 表现在审计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源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

对审计定价的关注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忧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的审计市场结构或者激烈的价格竞争是否损害了审计师的独立性, 降低了审计质量。与其他服务不同的是, 独立审计的直接付费者是被审计单位, 而不是审计服务的需求方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社会公众) , 这样审计师对公司的财务依赖性是否损害了其独立性, 进而降低了审计质量。正是这种依赖性, 常常招致人们对其服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质疑, 审计服务定价的合理性自然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是什么决定了审计服务价格?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又有哪些?虽然学术界对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 但缺乏系统性。本文基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模式, 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审计定价在中国审计市场的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之一:中国的独特背景与监管特征

在中国, 价格管制制度的独特背景导致审计服务收费不同于西方国家。首先, 与国外审计服务市场高度集中相反, 中国审计服务市场比较分散, 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 地域分布较广, 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其次, 为了防止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恶性的低价竞争, 财政、物价部门对审计收费制定了最低标准, 实行价格管制制度。

从审计收费的政策实施和事务所的年度审计收费的实践看,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收费基本呈现出两种方式:计件收费和计时收费。从年度报表披露的审计收费来看, 计件收费使用较为普遍, 而且其依据多以资产规模作为收费基础。在计时收费方式下,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以审计人员的审计服务时间为基础, 并在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工时成本, 加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 并考虑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

综上所述,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收费独特制度表明, 中国实行的是价格管制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事务所恶性的低价竞争, 其手段是制定最低审计服务收费标准, 具体的方法是按照资产规模分段制定不同的审计收费标准。

三、影响因素之二:客户特征

(一) 客户规模

客户规模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 现有的文献提供了几种替代指标, 主要包括:总资产、存货、应收账款、证券与投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子公司数量以及外国子公司数量等。客户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私人公司、上市公司, 也表现在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审计定价中。随着客户规模的增加, 审计费用也在增加, 且审计费用与规模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资产规模不仅显著影响审计费用, 而且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

(二) 复杂性

越复杂的顾客, 其交易的性质和组织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因而在对其审计时涉及到更多的审计时间或者更多的资深审计师, 或者两者均涉及到。随着客户变得更复杂, 审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计划、调整和实施审计程序;再者, 客户越复杂, 导致完成审计的困难的数量和水平越高。因此, 客户复杂性增加, 审计费用也越大。

(三) 风险

审计公司由于错误的表示了已审计财务报告, 给法律上的第三方造成损失, 审计公司应承担风险。随着客户承担损失的能力的减低, 审计师承担损失的可能性增加。由于风险的存在, 审计师可能因为诉讼失败遭受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作为保险预期, 审计收费时会考虑这种预期的风险损失, 由此导致审计定价与审计风险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四) 其他因素

客户行业差别、所有权控制、公司上市状况等都对审计费用有一定的影响

四、影响因素之三:审计师特征

(一) 审计师规模

公众会计服务特别是审计服务的市场结构受到来自监管者、从业者和研究者详细审查, 主要的焦点是供应者 (审计公司) 规模。审计师规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主要通过审计公司的质量差别反映出来。伍利娜 (2003) 认为, 国际“五大” (“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较强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声誉, 其品牌往往是较高审计质量的象征, 其审计收费相应也比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高。

2、规模经济。

就审计成本而言, 某种行业专业化的审计公司能够体验到规模经济。当审计公司对大客户竞争时, 规模经济的影响更明显。

3、非竞争性定价。

关于审计定价, 研究者做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小客户市场是竞争的, 这一市场大量的审计生产者支持了这一假设。大客户市场的竞争性是研究者更为关心的, 在大客户市场, 超过90%的公司由“五大”公司审计。因此, 在大客户市场有更高的审计费用是非竞争性定价的依据。

(二) 审计任期与审计师变更

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 审计师对某一特定客户的审计效率也在增加, 从审计师学习中节约的成本让渡给了客户, 即审计费用和审计任期是负相关的。王振林 (2002) 的研究发现,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定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即审计师对客户首次执行审计业务审计收费显著低于后续年度的审计费用。

(三) 审计师行业专业化

现有的研究表明, 行业专业化并未引起审计费用溢价, 然而这些研究忽视了审计定价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客户能够对审计师的服务进行估价, 那么审计师因为存在较少的竞争而处于较强的讨价还价位置。对于审计师而言, 小客户可能是不重要的 (与大客户相比) , 因而更可能是审计价格的接受者。大客户利用其对审计师的重要性, 可以与之商榷其审计费用。因此, 具有专业化的审计师, 更可能实行差别化战略而提升其竞争优势, 导致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四) 审计生产成本

影响审计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审计师实施审计的时间、地点和客户人员的状况。审计环境可能对审计费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审计地点可能影响到雇用审计人员的成本。此外, 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效率依赖于审计师和客户努力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如果客户人员发生了频繁变更, 审计师将可能产生额外的成本, 因此客户人员的变更与较高的审计费用相关。

五、影响因素之四:公司治理

(一) 董事会特征

一个独立、勤勉和专业的董事会, 出于保护自身的声誉资本、避免法律责任和保护股东的利益, 需要更高质量的审计 (更多的保证, 为此需要更多的审计努力) 。由此可见, 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特征 (独立性、勤勉和专业技能) 显著正相关。李补喜、王平心 (2006) 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审计费用率的相关性, 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规模和非独立董事的规模显著影响审计费用率。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相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支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而绝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更可能改善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二) 审计委员会特征

在公司治理中, 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日益增加了监管者兴趣而成为一个主题。审计委员会通过行使其决策权和执行公司治理的职责, 能避免来自管理当局的压力而快速完成任务。

(三) 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

在中国, 相关问题的研究始于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审计报酬的披露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国内有关审计委员会的研究较少, 夏文贤、陈汉文 (2006) 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审计费用与外部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系。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 外部审计师发生变更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并且与审计收费变化显著负相关。谢永珍 (2006) 以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调查为依据, 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观察, 结果显示,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维护关联交易的规范性以及确保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等方面未发挥显著作用。

六、结论与意义

(一) 结论

在中国独特的监管背景之下, 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客户特征 (客户规模、复杂性、风险、客户获利能力以及盈余管理等) 、审计师特征 (审计师规模、审计任期与审计师变更、审计师行业专业化、审计生产成本以及非审计服务等) 、董事会特征以及审计委员会特征等方面。虽然现有的文献对某些方面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 但这些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定价。

(二) 研究意义

由于本文是从审计师和客户两个方面研究审计定价的成因, 因此主要从独立性出发阐述其在行业监管和公司治理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审计师的独立性。

审计天生在矛盾中生存, 在对立中发展。一方面, 审计要保持超然的独立, 独立于客户, 同时又依赖于客户, 从客户获得赖以生存的收益。审计定价与审计独立性的矛盾日趋突出, 研究隐藏于审计定价背后的审计师的某些行为, 有助于审计师独立性的提高和审计市场的良性竞争。

2、有助于揭示客户舞弊行为, 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许多研究表明, 管理当局的错报、舞弊和盈余管理行为, 直接涉及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要求, 从而影响到审计定价。因此, 研究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不同特征对审计服务需求和审计定价的影响, 研究上市公司不同特征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 有助于揭示上市公司舞弊行为和盈余管理行为, 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促进公司治理的效率。

3、为有关部门进行监管提供证据。

上市公司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的披露, 一方面为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学术界研究审计定价提供了可能, 通过对审计师和上市公司不同特征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 为相关部门及时制定政策和行业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摘要: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很多,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将其归纳为以下方面, 即中国的独特背景与监管特征、客户特征、审计师特征以及公司治理, 并对现有文献做了简要的概括和归类。

关键词:审计定价,客户特征,审计师特征,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 2003 (1) .

[2]、张继勋, 陈颖, 吴璇.风险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的分析[J].审计研究, 2005 (5) .

[3]、刘运国, 麦剑青, 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06 (2) .

[4]、夏文贤, 陈汉文, 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 2006 (2) .

事务所规模、客户规模与审计定价 篇6

审计定价一直以来都是审计市场热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也是实务界、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物价监管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审计定价也称审计收费,是指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审计服务所达成一致意见的价格。审计服务的定价,不仅反映了审计市场上审计服务的供需关系,还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及审计工作质量,所以审计服务的定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国内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大量的研究成果也已经涌现。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四个方面: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盈余管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低价揽客、审计任期与审计定价;事务所规模、品牌与审计定价(张奇峰、张鸣、戴佳君,2006)。但是对于这四类问题的交叉性影响并没有研究者进行专门研究,同时其研究的经验数据也并没有很长的跨度。鉴于此,本文特整理了从2001年至2010十年间的经验数据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按事务所规模进行了细分来探究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的初始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客户规模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Simunic(1980)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客户规模是审计定价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De Angelo(1981)研究了“低价揽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认为特定客户的未来准租金诱导了“低价揽客”行为的发生,但是“低价揽客”只是审计师在市场中的竞争策略,其本身并不能影响审计质量。与De Angelo(1981)观点不同的Dye(1991)则认为,De Angelo(1981)模型中的定价折扣并不是由交易成本所引起的,这种折扣应该归因于她对于审计师具备设定未来费用的全部议价能力的假设。认为如果客户具有全部的议价能力,这将会使得审计师只能索取不高于可避免成本的审计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既不存在未来准租金,也不存在定价折扣。当审计师没有从客户收取准租金时,审计师被外部相关者视为最独立的;而此时如果准租金的信息恰好被公开披露时,投资者则可以根据披露出来的审计费用中推断出准租金是否存在并得出了审计的初始定价折扣是由于准租金信息的不可观察性所导致的,而不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所导致的。关于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审计业务的收费标准在国际大型事务所与非大型事务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国际大型事务所的收费存在“溢价”的表现。由于其向客户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声誉而收取的溢价;由于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导致的溢价(Simon,1995;Blokdijk et al,2006;Chen et al,2008;Desai et al,2012)。特别是Chen,Su和Xu(2008)利用中国特有的审计市场上二元结构的优势,比较了国际五大会计事务所在法定竞争市场上和竞争性较弱的补充审计市场上的定价行为的差异,发现国际五大在竞争性较弱的市场上拥有更为显著的额外费用。

(二)国内文献

王振林(2002)借鉴了Simunic(1980)的模型分析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发现公司的规模、被投资公司数量等变量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影响,是客户的审计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很小且解释能力低。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则不具有重要影响。伍利娜(2003)则围绕2000年和2001年审计收费以及两年变动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值区间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影响,而公司处于配股区间对审计收费无影响。余玉苗、刘颖斐(2003)通过建立审计收费的需求决定模型和供给模型,分析了审计服务的需求双方如何确定审计收费。在后续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审计定价行为一方面体现着注册会计师预期在审计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注册会计师因潜在的民事赔偿责任而要求的风险补偿。韩洪灵、陈汉文(2007)利用2002年至2004年我国审计市场的数据对初始审计的定价行为与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支持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审计费用的强制性公开披露政策,准租金和低价折扣引起的潜在的审计独立性问题会随着审计费用的公开披露而得到消除或减轻。林川、曹国华、邱邦翰和毕家豫(2011)发现CEO控制权与成长性因素分别对审计定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国上市公司较多。CEO控制权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并不依赖于成长性因素。张旺峰、张兆国和杨清香(2011)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从而显著地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初始定价与事务所规模。De Angelo(1981)认为,初始审计定价折扣是现任审计师预期能获取未来准租金的一种理性的竞争性反应,是审计师为获取以后的竞争优势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交易成本的存在时产生初始审计定价折扣的原因,它使得现任审计师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可以将未来的审计费用定于可避免的成本之上以赚取准租金。而在连续的审计期间内,审计师不用再耗费启动成本,客户更换审计师又面临着交易成本,因此现任审计师可以稳定地获取准租金收入。如果审计市场认为是竞争性的,那么事务所竞争性的竞价可以赢得未来的准租金,这就导致了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认为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是沉没成本,并不必然会对未来期间的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而Simon和Francis(1988)引用沉没成本的心理学分析指出,沉没成本也会影响独立性。低价折扣增强了审计师延长任期的动机,直到审计费用折扣弥补回来,审计师的“独立精神”才会恢复。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的目标是帮助优化审计市场结构,促进良好的竞争氛围的形成。国外的研究(Simunic,1980;De Angelo,1981等)通常按照事务所的规模或品牌将事务所划分为四大与非四大两类。认为由于审计质量是难以观察的,惟有用审计师规模、审计师的品牌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量,才是最合适的方法。因此,普遍认为“四大”提供的审计服务比非四大的质量更高。同时,在差异化服务的市场里,由于大型事务所在人力资源、客户资源、行业专场等方面具有规模经济,在同等条件下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在审计的初始定价过程中,“低价揽客”的现象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

(2)审计定价与客户规模。Simunic(1980)研究发现,客户规模对于审计定价差异的解释能力达到了57%。这充分说明了客户规模越大,其分支机构多,业务范围广泛,交易性质复杂,法律规章纷繁,或有事项众多,从而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并执行更多的相关程序,并且审计风险会更高,审计定价也会相应的提高。基于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在整个审计收费的定价过程中,客户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注:Q1表示25分位数,Q3表示75分位数。运用Winsor命令对表中连续性控制变量Stock-Return、Resid_SD、Size、ROA、Leverage、Current-Ratio、Receivables、Inventory的两端各按1%进行了极端值处理

注:本表的相关系数是用Stata软件的pwcorr命令生成的。“***”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

注:“***”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代表P值;已按照公司进行了Cluster处理

(二)模型建立及变量定义

本文以Wang,Wong和Xia(2008)的模型为基准,并参照国内已有的关于我国审计定价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建立模型。(1)为了检验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的初始定价之间的影响,通过将表明事务所是否为首次接受审计业务的哑变量(Initial)、表明事务所规模大小的哑变量(N3)对审计收费(Ln Fee)进行回归。同时,需要控制有关客户本身和财务方面特征的相关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是基于Francis and Wilson(1988)和De Fond et al.(1999)的分析模型,表明这些有关客户本身和财务方面特征的相关变量与审计意见是相关的。包含了残差标准差(Resid_SD)、公司上市年限是否超过3年(Age)、客户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用来捕捉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的影响。存货的比重(Inventory)、应收账款的比重(Receivable)、资产回报率(ROA)、公司近三年内是否有亏损(Loss)、资产负债率(Lev)和流动比率(Current)被包含用来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特别加入有关审计师特征的变量。将事务所区分为国际四大(Big4)、国内五大(Domestic5)和非大型事务所三类。最后,包括了年度(Year)和客户的行业哑变量(Industry),包括制造业、金融服务服务行业、房地产行业等。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如下表(1)所示。(2)对于国际四大的审计定价差异,特将国际四大细分为安永(EY)、德勤(DTT)、普华永道(PWC)和毕马威,在将此作为哑变量加入上述模型,分为两部分进行检验其初始审计定价和完整的审计定价的影响。上述模型中各变量定义如下表(2)所示。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国家于2001年出台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对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支付的审计费用等情况进行披露,因此,本文选取了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观测并进行了样本筛选(1)剔除了未披露年度报表审计费用的观察值;(2)剔除需要进行境内外双重审计或补充审计的公司(如AB,AH股公司)中未将境内外费用分开的观察值;(3)剔除了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4)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主要是行业I类的公司,因其内审情况、财务特征比较独特。这样,共得到15376个年度观测值,其中来自国际四大的575个,国内五大的2225个,其他事务所的12576个。样本观察值的年度分布如下表(2)所示。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见表(3)。从表(3)看,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 Fee)的均值是13.108,中位数是13.017。初始审计(Initial)的均值是0.171,中位数是0。客户排名(N3)的均值是0.051,中位数是0。国际四大(Big4)的均值是0.036,中位数是0。国内五大(Domestic5)的均值是0.138,中位数是0。损失(Loss)的均值是0.246,中位数是0。股票回报率(Stock Return)的均值是0.336,中位数是-0.047。残差项标准差(Resid_SD)的均值是0.029,中位数是0.017。客户规模(SIZE)的均值是21.303,中位数是21.188。总资产报酬率(ROA)的均值是0.024,中位数是0.033。资产负债率(LEV)的均值是0.519,中位数是0.489。流动比率(Current)的均值是1.776,中位数是1.283。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Receivables)的均值是0.113,中位数是0.088。存货占总资产比重(Inventory)的均值是0.160,中位数是0.126。上市公司上市年限大于等于三年(Age)的均值是0.802,中位数是1。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变量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见表(4)。从表(4)看,事务所规模与审计定价正相关,客户规模与审计定价正相关,其他变量与审计定价都显著相关,其中股票回报率、客户规模、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占总资产比重及上市公司年限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的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与审计定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注:“***”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代表P值;已按照公司进行了Cluster处理。

(三)回归分析

当以审计的初始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5)所示,在全样本组中,Initial的系数为-0.0444,P值是0.003,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说明在事务所中普遍存在“低价揽客”的现象。以审计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6)所示,在全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098595,P值为0.115,处于边际显著的状态,说明在事务所中普遍存在对于大客户审计收费更高的现象。进一步,我们将全样本分为国际四大、国内五大、其他三个样本组,以此检验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当以审计的初始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5)所示,在国际四大样本组,Initial的系数为-0.01544,P值为0.829,系数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在国内五大样本组中,Initial的系数为-0.06527,P值为0.068,具有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在其他事务所样本组中,Initial的系数为-0.03863,P值为0.019,显著为负,说明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低价揽客”的现象,但是在国内五大和其他事务所中存在较为显著的“低价揽客”的现象。以整个审计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6)所示,在国际四大的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00078,P值为0.996,不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国内五大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354565,P值为0.01,具有特别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119983,P值为0.143,具有边际显著性,说明在后期审计收费定价过程中,国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规模越大的客户审计收费更高的现象十分显著,在其他事务所中边际显著,但是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这种收费更高的现象。这些证据都分别支持了本文的在审计的初始定价过程中,“低价揽客”的现象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主要是存在于国内的事务所中的假设H1和在审计的定价过程中,客户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的假设H2。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了事务所规模和客户规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事务所规模与审计的初始定价负相关,在进一步的分组回归分析中,初始审计的定价过程中,在国内五大及其他事务所中存在显著的“低价揽客”的现象,但是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则不存在,部分支持了De Angelo(1981)的发现。本文也检验了客户规模对后期审计收费定价的影响。发现在我国,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对于大型客户,都存在审计收费偏高的现象。尤其是在国内前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这种收高价的现象更为显著。

审计定价 篇7

长期以来,审计定价一直是审计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而议价是一个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审计议价即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的, 以审计费用作为谈判对象,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最终确定的审计服务价格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博弈过程中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取决于双方议价能力的高低;被审计单位审计议价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管理层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执业经历、职业背景、议价策略、议价经验等,具有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更为熟悉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流程及审计议价程序,更具信息优势,其审计议价能力理应更强。

现有文献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研究被审计单位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审计行业专长及审计师的个人特征等对审计定价的影响(Simunic,1980;Michael Firth, 1985;Chen、Mahmoud Ezzamel,1991;刘斌等,2003;朱小平,2004),忽略了审计业务合同也属于契约,其价格的确定也是契约双方博弈的结果,而双方的议价能力决定了双方的谈判地位,进而影响审计价格的博弈结果,可见, 公司管理层的影响也是审计定价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本文从被审计单位角度,考察公司管理层的执业经历如何对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产生影响,以期为强化对公司管理层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效监管,制定恰当的审计服务价格提供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管理层执业经历、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

契约观下,差异的议价能力是不完全契约产生的主要因素(Coase,1937)。审计定价既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声誉等有关,也与被审计单位的议价能力有关。审计双方都拥有对方所没有的私人信息,对于审计师而言,他们具有相应的审计专业知识,但是对客户的具体情况缺乏了解;对于公司管理层而言,他们对自己公司的情况比较熟悉,但是对审计风险、审计时间成本的估计等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经验,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称,最终价格的确定便成为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审计定价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审计风险、审计师的努力程度及审计师与客户的相对议价能力等因素(Simunic, 1980;Casterella等,2004),即客户的审计风险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审计定价越高;审计师越努力,审计投入越多,审计定价越高;审计收费还取决于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审计师的议价能力越强,审计定价越高,反之,客户的议价能力越强,审计定价越低。管理层作为公司运作的实际执行者,直接决定各项政策的制定及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其他利益相关者则依靠对管理层实施影响来间接操控公司管理活动。公司管理层在审计谈判过程中主要有决定聘任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收费的高低进行讨价还价、决定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条件给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三种权力,而不同执业经历的管理层,在审计谈判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议价能力,从而影响最终确定的审计服务价格。

有丰富审计经验的管理层,对政策变动有更敏锐的判断力及规避自身风险的专业能力,可能会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Naiker和Sharma(2009)指出,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对操控性应计起到抑制作用。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代表着更强的会计与财务专业知识,而财务专业性联系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即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一定保障;由于拥有财务与审计专长,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能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估,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及管理;由于熟悉事务所审计业务的程序与方法,在事务所实施审计业务过程中,能较好地与之进行沟通,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具有执业经历的管理层其审计议价能力较强。

Imhoff(1978)采用实验研究发现,在评价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的财务报告时,审计师比银行信贷人员、财务分析师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认可度更高。Francis和Stokes(1986)以“八大”对不同规模客户的审计定价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相比大客户而言,“八大”对小客户收取了额外的审计费用。宋献中和角雪岭(2006)指出,由于公司对年审、验资等基本会计服务的差异化需求较小, 国内有大量规模相当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供选择,因而在审计定价谈判过程中公司的优势明显,议价能力增强,以较低的价格便能获取审计服务;然而,当国内客户需求高品质、差异化的会计服务时,对能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大型外资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增加,此时公司就处于被动地位,议价能力降低,从而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的议价能力是影响审计收费标准的重要因素。

此外,审计服务价格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当其提供的审计质量越高,市场认可的审计定价越高(O’sullivan,2000)。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谈判双方在审计定价过程中应当考虑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最终的审计服务价格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审计风险(李爽、吴溪, 2004)。审计是一种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职业判断过程,应该预测未来审计失败的风险,因此,审计定价应包含风险溢价,即非预期审计费用。审计师在评估风险过程中,当客户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时,必然会增加审计强度、付出额外努力,以降低检查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为弥补由此增加的审计成本,相应地提高异常审计费用。然而,当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时,意味着管理者具有更专业的财务知识技能、更精确的专业判断能力、更良好的审计沟通能力及更丰富的审计经验。因此,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审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能基于过度的友好、信任而不愿意去挑战同行的判断;或者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十分熟悉审计的测试方法,从而绕过测试,并依据其较强的专业预见能力,加大了相对 的谈判能 力 ,可能会影 响审计风 险的评估 (Dowdell、Krishnan,2004;Lennox,2005;Menon、Williams, 2004),而谈判能力强的公司能够获得明显的审计费用折价优惠(苏文兵等,2009;宋衍蘅,2011)。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假设1a、假设1b。

假设1: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审计议价能力较强。

假设1a: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审计费用减少。

假设1b: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非预期审计费用减少。

Hambrick(1984)指出,管理人员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的任职经历,对他们的知识结构、观念及工作取向有重要影响。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意味着管理者有着更强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审计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实务操作经验,审计执业过程中的逻辑分析能力、审慎的思维、行为习惯以及专业判断中的严谨态度必然对审计谈判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公司管理层中拥有审计经历的管理者比例越大,该公司的行业专长及反审计能力越能得到强化,公司议价能力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假设2a、假设2b。

假设2: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越多,审计议价能力越强。

假设2a: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比例与审计费用负相关。

假设2b: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比例与非预期审计费用负相关。

(二)管理层审计关联、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

Parlin和Bartlett(1994)、Menon和Williams(2004)指出,管理层审计关联的存在使得审计师对客户相关风险的评价水平较低,进而在审计过程中大幅度地减少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收费。Anderson和Camerer(2000)从心理学角度,依据投射理论预测到“校友”关系的存在抑制了审计师对其有相同审计经历的关联高管(校友)的质疑心理,降低了审计师的职业怀疑态度,进而降低客户风险评估水平及审计费用。

此外,Tan和Jamal(2001)、Basioudis(2007)研究发现, 若审计客户公司管理层中有事务所前雇员,可加强感知的客观性、作证能力、专业水平和客户管理者语言交流的方式,有助于现任审计师进行客户承接前的分析并可能导致较低的固有风险评估,进而降低审计费用。张俊民等 (2013)考察了高管审计背景与事务所关联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发现事务所对高管有审计背景的公司收取了显著更高的审计费用,却降低了对具有事务所关联关系公司的审计收费,证实了“校友效应”在我国审计市场的存在。 如果管理层有审计关联的公司,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那么会被允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审计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更强、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审计费用也更低,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假设3a、假设3b。

假设3: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的公司,审计议价能力较强。

假设3a: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的公司,审计费用减少。

假设3b: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的公司,非预期审计费用减少。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CSMAR,以及公开披露的公司财务报告,高管个人工作简历来自财务报告,对管理者曾经(现在)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判定为具有执业经历公司,在此基础上,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高管原工作的事务所的判定为该公司具有审计关联。本文选取2002 ~ 2012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和Stata1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样本进行匹配及数据计算后,最终获得8 914个有效观测值。

(二)变量定义

本文借鉴陈杰平等(2005)的残差法计算异常审计费用 。首先 ,在已有研 究(Smunic,1980;Seetharaman等 , 2002;Basioudis,2007;李爽、吴溪,2004;张俊民等,2013) 的基础上确定如式(1)的审计收费模型,然后分行业和年度进行回归,最后计算出残差作为异常审计费用。

式(1)中,fee为审计费用,控制如下因素:采用客户业务量(sale)和审计时间(audtime)衡量审计工作量;应收账款比(r_rec)、存货比(r_inv)和企业规模(size)衡量审计工作复杂程度;用流动性(curr)、盈利水平(roa)衡量客户经营风险;用资产负债率(lev)度量客户财务风险;还控制了成立年龄(year_gap)、国际四大(big4)等因素(Chan等, 1993;simunic,1980;Seetharaman等,2002;Basioudis,2007)。 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了如式(2)的多元回归模型。

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在考察管理层执业经历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时,控制了公司规模(size)、资产回报率 (roa)、财务杠杆(lev)、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控股股东性质(bshq)、行业管制(inderg)、高管薪酬(excp)、两职合一(ceo)、独立董事比例(ind)、国际四大(big4)等因素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样本观测值看,管理层具有执业经历的占37.8%,而具有执业经历的管理者占管理层的比重平均为2.6%,最高比例达到26.7%,仅有2.3% 的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

同时,公司总审计费用均值大约为13.286万元,最低为12.101万元,最高为15.956万元;公司异常审计费用均值大约为-0.298万元,最低为-1.469万元,而最高为1.297万元。可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客户的收费还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客户风险及审计成本有关。

此外,样本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lev)为49.2%,平均资产回报率(roa)为3%,所处行业管制(indreg)平均比例为36.3%,控股股东(bshq)为国有的平均比例为46.9%,独立董事占董事会(ind)平均比例为35.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平均为37.6%,国际四大(big4)平均值为7.5%, 即公司年报更多地被非四大事务所审计。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各变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检验,见表3。audfirm、per_bjgg、guanlian与lnfee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管理层执业经历使得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从而降低了审计费用。audfirm与ab_fee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per_bjgg与ab_fee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guanlian与ab_fee的系数为-0.01,但不显著,初步说明管理层执业经历使得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减少审计风险溢价。 此外,还检验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问题,选取的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三)管理层执业经历、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关系 分析

管理层执业经历影响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回归检验结果见表4。

为了检验假设1,将audfirm与lnfee、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见表4的列(1)、列(2),结果显示:audfirm与lnfee系数为-0.096 4,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时,加大了其议价能力,能够以更低的审计费用获得审计服务;audfirm与ab_fee系数为-0.028 6,虽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审计执业经历并不影响当期的审计风险溢价。

为了进一步检验管理层执业经历对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影响的持续性,将audfirm与下一期lnfee、下一期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见表4的列(3)、列(4),结果显示:audfirm与滞后一期的lnfee系数为-0.110 2,在1% 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将持续影响下一期的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audfirm与滞后一期的ab_fee系数为-0.029 1,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虽然在当期的审计风险溢价确定时不具有影响力,但却增加了下一期的议价能力,显著降低下一期的异常审计费用。上述研究结论验证了本文假设1a与假设1b,并表明管理层的执业经历对审计议价能力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为了检验假设2,将per_bjgg与lnfee、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 ,见表4的列(5)、列(6),结果显示 : per_bjgg与lnfee系数为-3.466,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越多, 其议价能力越强,审计费用越低;per_bjgg与ab_fee系数为-2.019 1,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中拥有审计经历的管理者比例越大,该公司的行业专长及反审计能力越能得到强化,公司议价能力越强,所付出的异常审计费用愈少。

为了进一步检验管理层执业经历总体水平对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影响的持续性,将per_bjgg与下一期lnfee、 下一期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见表4的列(7)、 列(8),结果显示:per_bjgg与滞后一期的lnfee系数为1.884 6,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的比重将持续影响下一期的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per_bjgg与滞后一期的ab_fee系数为-0.406 9,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总体水平对议价能力及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将持续到下一期。上述研究结论支持了本文的假设2a与假设2b。此外,表4显示出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四)管理层审计关联、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关系 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管理层审计关联使得现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与审计客户之间存在较好的同事(校友) 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对于审计客户来说是有用的,如增加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Lennox,2005)、允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Dowdell、Krishnan,2004)、降低审计费用 (Parlin、Bartlett,1994)等,那么审计关联关系的存在使得公司在审计定价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增加其议价能力,减少所花费的审计服务成本。管理层审计关联对公司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影响的回归检验结果见表5。

注:括号内为P值。

为了检验假设3,将guanlian与lnfee、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的列(1)、列(2)。为了进一步检验管理层审计关联对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影响的持续性,将guanlian与下一期lnfee、下一期ab_fee依次代入式 (2)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列(3)、列(4)。结果显示:guanlian与当期lnfee系数为-0.060 3,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guanlian与下一期lnfee系为数0.024 4,虽为正但不显著,说明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时,能够以较低的审计费用获得审计服务,但这种优势不具有持续性;guanlian与ab_fee系数为-0.032 5,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guanlian与下一期ab_fee系数为-0.031 3,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审计关联,是决定当期与下期审计风险溢价谈判的关键因素。上述研究结论支持了本文假设3a与假设3b,表明管理层的审计关联对审计议价能力有正向作用,本文研究结果与Basioudis (2007)利用英国资本市场数据的检验及张俊民等(2013) 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数据的检验所得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说明了“校友效应”普遍存在于国内与国外审计市场。

五、结论

为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用总审计费用代替境内审计费用计算异常审计收费,用总审计费用替代审计收费指标进行回归,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本文以2002 ~ 2012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考察管理层执业经历与审计关联对公司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审计执业经历及审计关联的管理层,增加了公司在审计定价谈判中的优势,通过提高其审计议价能力,显著降低其付出的审计服务成本,且该种优势具有一定的持续影响能力。

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政策含义:其一,公司可以通过增强管理层的审计专业化经历与能力,提高其在审计谈判中的优势地位,从而降低公司获取审计服务的成本。其二,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可能会增加审计合谋风险,影响审计定价机制,损害审计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该类公司的审计委托及实施审计业务时,应该加强其审计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以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败。

摘要:本文以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管理层执业经历对其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素养的管理者,其审计议价能力较强,获取审计服务的成本较低;管理层中具有执业经历的管理者比例越大,发挥审计作用越强,且该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当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时,作用依然显著。因此,公司可以通过增强管理层的审计执业素养来提高议价能力,从而在审计定价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降低获取审计服务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执业经历,议价能力,审计定价,审计费用,非预期审计费用

参考文献

李爽,吴溪.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及相关服务收费信息首次披露的特征及其含义[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2).

宋衍衡.审计风险、审计定价与相对谈判能力——以受监管部门处罚或调查的公司为例[J].会计研究,2011(2).

苏文兵,李心合,常家瑛.谈判能力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

张俊明,胡国强,孔德立.高管审计背景、会计师事务所关联与审计定价——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5).

朱小平,余谦.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4(3).

审计定价 篇8

Simunic(1980)曾经指出:“理解审计服务的障碍之一就是注册会计师、被审公司和外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之间关系的模糊不清。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标准要求其保持独立而且公正,然而注册会计师又是受雇于被审计公司并从被审计公司那里获得报酬与补偿的。”可见,独立性的要求显然和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公司之间的经济依赖性相矛盾。如何在这种矛盾中保持平衡,使两者都可以健康的发展下去,关键在于对这二者之间的利益根源进行研究。这种利益根源之一就是审计收费,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在审计定价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客户就有可能以拖延支付审计费用甚至解聘审计师来影响事务所的独立审计意见。而且那些远远超过了审计服务成本的不正常定价,也会使人们怀疑上市公司是否在“收买审计意见”。由此可见,审计服务的特殊性决定其定价标准不是简单的市场经济供需平衡的结果。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有很多:如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性质、财务状况,还有执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自然状况(包括规模、知名度、审计年限等)和执行审计人员的经验及专业水平。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验证Simunic模型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解释能力并揭示审计师在不同的审计标准下如何判断上市公司年报所存在审计风险和事务所所需投入的审计成本,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审计行业的规范和审计市场的国际化。从2007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通过分析样本中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审计收费受行业、地区、事务所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做出相应的描述性统计;通过建立审计定价模型对100家样本公司进行动态分析,进一步推导出反映审计收费与公司规模、业务性质、审计风险,以及审计质量等各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分析的结果做出了分析和解释,为进一步研究国内所与国际品牌所审计收费的差异提供基础。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对于审计收费定价模型,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实证研究,Simunic(198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美国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他分别用上市公司的公司规模(总资产)、控股子公司的个数、涉及行业的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三年的盈亏状况、审计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内审的成本、会计收益率、审计服务年限和事务所的规模作为变量因素,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是审计收费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其余的控制变量中,只有净资产收益率和审计服务年限这两个变量不显著,其模型的解释能力达到了46%。Francis(1984)使用修正过的Simunic回归模型检验了澳大利亚审计市场的定价数据,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与审计收费显著正向相关,并且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收费也显著相关。Firth(1985)在模型中加入非系统风险β,采用了新西兰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发现被审计公司的总资产、应收账款和总资产的比率以及非系统风险β是对审计定价影响最为显著的变量,而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收费没有重要的影响。Ander和Zeghal(1994)构建了一个涉及更多变量的审计定价模型,并从加拿大的审计市场中选择了样本。研究结果同样发现审计收费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显著相关,并且与内部审计成本成正相关的关系。

(二)国内文献

因为相关规定的缺乏,国内关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相对滞后。王振林(2002)通过分析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探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审计质量问题。首先对中国审计市场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然后选取公司规模、被投资公司的数量、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事务所为客户服务的年限、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等17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公司规模、被投资公司的数量等11个变量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影响。王汉卿、吴珩(2003)研究沪市2001年报中31家披露审计收费制定标准和制定程序的上市公司,将这些标准和程序分为四类,并讨论了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同时深入分析审计收费的支付时间、以及“低价进入”的定价方式对独立性的影响。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利用Simunic(1980)的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可能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相关因素,然后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深沪市2001年报中590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了上市公司所在地为自变量之一(将中国地区按东中西部划分为四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其他与风险、盈亏有关的比率,以及审计任期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朱小平(2004)对2002年符合条件的870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公司规模、公司审计复杂程度、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速动比率、上市公司是否为ST公司、事务所规模、服务年限、所在地、与上市公司是否同处一个地区、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变更事务所、公司所在地、是否发行外资股作为影响变量。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公司审计复杂程度、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上市公司是否为ST公司、事务所是否为“十大”所、服务年限、公司所在地以及公司是否发行外资股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筛选

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涌入中国证券市场寻求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国内的优质企业也纷纷登陆境外市场以吸引更多海外资本注入。在资本不断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论文选择沪、深两市同时在境内发行A股和境内外发行非A股(B股、H股、S股、ADR等)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拟同时探讨A股审计收费和境外股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并为下一步研究国内所与国际品牌所审计收费的差异提供基础。本文在选取样本时遵循了下述标准:上市公司同时公开发行A股及境外股(含B股、H股、S股、ADR等非A股);剔除未披露2007年审计收费数据的公司;剔除披露审计费中含有中报审计、其他鉴证服务收费的公司;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在业务性质方面均有着较大差异,从而对审计收费造成影响,故剔除金融类公司;按照上述标准,最后选定了1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二)变量选择

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实际状况,来考察审计业务定价的行为。(1)公司规模。公司规模越大,资产负债就越多,相应的审计工作量越大,所花审计时间越多,审计收费也应越高。回顾以往的经典文献常用资产总额((ASSETS)来代替,如Simunic(1980),Firth(1985),Francis(1984)。本文用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公司规模。(2)审计的复杂程度。可用来衡量审计客户会计业务复杂程度的指标较多,主要有合并报表涉及子公司的数量、应收账款和存货数量等。合并报表涉及的子公司越多,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为出具审计意见所要搜集的证据也会越多,所要执行的工作量越大。有时,子公司多的企业还会涉及不同的行业,它不仅要求审计师有更多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能熟悉该行业的情况,这自然会增加审计的工作量和风险,并相应地增加审计费用。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有直接使用合并子公司数(SUBS)的,如Simunic(1980),但更多后来的学者使用合并子公司数的平方根(SQSUBS),如Firth(1985),Francis(1984)等,以减少单个变量对整体回归波动的影响,本文承袭这一做法。应收账款的变化代表主营业务收入和坏账风险的增减,而存货的变化反映了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和存货风险的变动,它们的增减变化最终反映损益表利润的变化,上市公司常用它们来进行盈余管理。故在年报审计中成为审计重点,本文假设它们所占总资产比率越高,审计收费越高。(3)经营风险。严格来讲,审计师和审计客户在定价过程中所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多个方面,然而很多因素是不可衡量的,如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法律的强制约束等,为此定量研究常以审计客户的经营风险来衡量审计定价过程中应考虑的风险。因为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存在更强的财务舞弊动机。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是反映一个公司财务特征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长期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分别被认为是评估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的适当指标。在Simunic(1980)模型中未考虑财务流动性,从而无法全面体现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上述两个指标作为公司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的衡量指标。另一个衡量经营风险的指标是上市公司近三年是否出现亏损。对于我国上市中国而言,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将受到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的就会被摘牌,因而这类公司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会更为强烈。本文将其设为控制变量,最近3年中出现过亏损设为1,否则设为0。(4)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Low-balling)。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往往伴随着审计费用的变动。本文将其设为控制变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过变更设为1,否则设为0。为了进一步研究低价竞争行为,本文沿袭Simunic(1980)的研究方法引入年限变量。一般认为,CPA被聘任审计时间越长,对公司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了解,所需审计证据和实质性测试程序越少,审计收费相应降低。但当存在低价竞争时,审计师会期望在第1年或最初几年的审计收费较低,而在随后的几年内将其收费恢复到正常水平。本文用现任会计师事务所被聘任年数的自然对数表示审计期限。(5)年报审计意见类型。审计师的独立性是构成审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这一因素必然会影响审计收费。Simunic(1980)也采用了审计意见类型作为解释变量,他认为如果被审公司收到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表明该公司的财务体系存在风险且非标准审计意见会对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设该因素与审计收费负相关。本文采用指标变量OPIN,当公司收到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时,OPIN等于1,否则等于0。此处假设审计意见可以反映审计质量,假设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具有较高独立性和审计质量。(6)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因素。相比国外,我国审计中国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规模、品牌显得日益重要。这意味着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声誉越高,审计收费越高;即便同样是规模大、声誉高的事务所,由于国内传统收费模式与外资所的差异,内资所的收费在平均水平上低于“四大”。(7)境外投资者的关注度。显而易见,当上市公司存在境外流通股时,境外股占总股份的比例越高,境外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就越大。本文引入“境外流通股占总流通股比例”这一控制变量,伴随境外投资者参股比例的上升,假设这类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关注程度也会相应增加,对审计师的要求也更高。

(三)模型建立根据Simunic(1980)模型及相关的扩展文献和前文的变量假设和选择,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统计

经过均值、中位、众数和分析,境外股年报审计收费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最大值均明显高于A股审计收费,这种情形可能是由于地域性差价的存在,使得两者的计价基础不具可比性。境外股的年报审计收费,报酬多采用港币、美元或其它当地功能性货币支付,当地物价水平、劳动力报酬的影响使得两者的差异显著。

(二)回归分析

调用Linear Regression过程,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调整后拟合效果较好。有七个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在5%置信水平下回归结果显著:分别是资产规模、合并子公司数、应收账款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最近3年中是否出现过亏损、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是否由国际“四大”所进行年报审计。回归分析结果显著的变量系数符号皆和假设相符,说明我国审计中国的特征在这些方面同相关文献所研究的国外市场较为接近。

(三)模型检验

下面对回归方程1和回归方程2的参数估计值及其符号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来看,两个模型中变量Ln ASSETS的系数符号为正,且其t检验显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审计客户资产规模是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因素。这一结果同前文关于审计定价以客户资产规模为基础的假设一致。资产规模决定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的资源投入,较大程度反映审计所要花费的成本。表示合并报表子公司数的变量,其系数为正与预期一致,t检验表明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审计业务定价过程中,合并报表所涉及子公司数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资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审计涉及子公司越多,特别当子公司涉及多个行业或国家时,企业内部情况就越复杂,审计师为出具审计意见不仅需要有更强的专业能力相应的工作量也更多,审计定价也应越高。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的变量,其系数为正与预期一致且在模型一中通过5%重要性水平性的t检验,说明在A股市场上审计业务定价时审计师将应收账款的比例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应收账款可以作为审计风险外部表现的量化指标,这与近年来国内审计市场中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收资产舞弊案的增多有关。应收账款的增加会伴随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如询证函的发放和回收,账龄分析,坏账的核算和补提以及相关的替代性测试等。模型二中该指标未通过5%重要性水平的t检验,说明在境外市场上审计师并未将应收账款作为审计定价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在国外证券市场严格的监管制度下管理层利用应收资产舞弊的风险较低从而审计师不再将应收帐款的多寡作为审计定价的考虑因素,体现出按中国审计标准所进行的境内A股审计和按国际或境外审计标准所进行的境外股审计对审计复杂程度的考量指标不同。存货占总资产比例的变量,其系数为负与预期不一致且两次5%重要性水平的t检验均不显著,说明审计师未将存货比例作为审计定价考虑的重要因素。存货是审计业务的重点项目,然而在定价中却未考虑这个指标,部分说明审计师在定价上处于弱势,不能充分根据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定价,又抑或审计师存货审计本身存在测试工作不足。存货审计程序与质量值得专门立项研究,以免流于形式。在表示经营风险因素的三个影响因素中,只有作为反映财务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两次5%水平上的t检验均显著且与预期符号一致,说明作为财务报告重要披露指标之一的净资产收益率得到了审计师、上市公司和报表使用者(第三方)的足够重视。长期负债对总资产比例,作为反映财务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方向与预期不一致,且均未为通过模型一和二中5%重要性水平的t检验,显示出审计业务承接的短视性,未能将长期潜在风险因素纳入定价考量。另一个表示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近三年是否亏损,在模型一中通过5%重要性水平性的t检验而在模型二中未通过,再次体现了境内A股和海外股在审计定价上的不同影响因素。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将受到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的就会被摘牌,无论是管理层、投资者还是审计师在对亏损的敏感性都很强。一旦出现亏损,境内A股公司管理层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会更为强烈,相应地审计师在承担审计工作中的工作量和风险都会增加,由此审计成本的上升带动审计收费的上升。代表审计意见的变量(OPIN)在两个回归模型中系数与预期均一致且通过了5%重要性水平性的t检验,表明在目前审计市场上,审计意见类型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和与客户进行博弈时较为有力的工具,审计意见的类型决定了上市公司披露数据的可信度,无论是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审计师还是其他报表使用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回归结果均显示,当年审计师是否发生变更(INITIAL)对审计定价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审计师的变更并不会引起审计定价的显著变动。结果否定了原假设,表明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说明我国的证中国计市场上存在普遍的低价揽客行为。另外,表示任期的影响变量也不显著,即审计业务的定价不会随审计任期的变动而变动,亦可能如前文附注所指出的审计规模效应引起的收费逐年递减抵消了由低价进入行为引起的收费逐年上升带来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否由“四大”所进行年报审计在两个回归模型中系数均与预期一致且通过了5%重要性水平性的t检验,表明在我国目前中国计市场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四大溢价”现象。事务所的规模大、名誉佳、资历深,其审计质量相对越高。因为这样的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失去某一客户对其生存威胁较小,因而它不易被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所威胁,可以充分保持其独立性。同时,大事务所一旦遭受诉讼,其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的潜在成本同样高出市场平均水平。因此,大的事务所会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关注审计质量,相应地采用高价策略。最后,代表境外投资者关注度的影响变量也未通过5%重要性水平的t检验,表明境外审计师并未在制定审计收费时过多考虑境外流通股占总流通股的比例。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对审计师而言,只要有第三方报表使用者的存在他就必须独立、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并不应受到使用者多寡的影响,即使只用一个报表使用人他的审计质量也不会有所下降,因此审计收费不受该变量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独立审计作为企业总体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转起重要作用。然而,独立审计能否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取决于审计业务的质量。由于审计质量的不可定义性以及现行的审计师聘任体制,审计定价对审计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合理的审计定价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前提。审计定价中主要的考虑因素为内部会计系统的规模(即实际发生的审计成本)以及社会公众因使用已审计财务报表可能遭受的预期损失(即潜在的审计风险)。当引入风险偏好因素时,外部法律环境以及审计师与客户对风险的偏好类型,将决定双方在审计定价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议价能力。当社会法律环境对审计师要求较高而审计师是风险厌恶型的,他就会付出更多的劳动成本以减少预期损失;反之,如果社会法律环境较为宽松,无论审计师风险偏好如何他都不会过多地投入审计资源。除了以上影响定价行为的因素外,审计客户的股权结构、事务所的规模、审计师的定价策略以及是否提供非审计服务都会影响到审计业务定价过程中双方的议价能力。当前中国国内审计市场的审计定价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审计定价以业务的工作量为基础的特征较为突出,在定价过程中考虑了资产规模、合并报表所涉及子公司数等因素,但是由于法律环境较为宽松、市场竞争激烈,审计师的议价能力较低,无法充分考虑所审计内容复杂性,如存货、长期负债等项目以及因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所带来额外工作量,例如在审计范围受限时采取的替代性审计程序以及针对客户薄弱的内部控制提出的管理建议书等。二是审计师在定价中并未充分考虑客户的经营风险,只是简单地关注客户短期财务获利能力,没有对可能存在较高长期风险的客户收取相应费用。这助长了审计师只规避短期风险的偏好,为审计质量埋下了隐患。

(二)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审计定价与审计风险联接。不仅在审计程序、审计测试方面实施风险导向的审计,在审计定价方面也应该施行风险导向。审计收费的高低不仅仅依据工作量这个指标,审计定价首要考虑审计风险,审计定价与审计风险更紧密的联接,使得被审计公司在经营各个环节,对自身的高风险业务有更明确认知与考量。从而通过审计定价,对某些高审计风险事项本身,起到抑制作用。当然使市场审计定价从工作量的考量飞跃至风险导向,有赖审计服务供给者本身的市场定价能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提高。当然,行业公会与准则制定者亦对审计定价行为起到正确引导、规范与监控作用。(2)审计服务供给方的自我提升。当前审计质量不高与审计服务供给者的质量不高有一定的关系,在形成对审计服务自愿性需求的同时,推断审计职业的深化改革和自我改进,减少审计服务供给者在低水平层次上的过度竞争,形成合理有序的市场执业秩序,促进我国审计中国整体素质和执业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显得同样重要。为此,应尽快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事务所的自我管理,建立健全事务所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及审计执业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门槛,认真落实后续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现阶段环境下,政府应采取措施增加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和扶持,形成公平竞争的审计市场,建立许可证的“退出机制”,同时加强监管,对于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事务所与会计师执行严格的惩戒措施。(3)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许多上市公司都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问题,监事会、独立董事等监督机构无法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应由全体股东大会行使的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权形式化。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才能真正建立其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需求。(4)培育有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投资者群体。投资者本应是审计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如果投资者十分重视经注册会计师鉴证过的财务报表及审计质量,能够理性地运用财务报表来从事投资决策,让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间接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下,创造审计质量的内生性需求。对投资者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应该形成以相关监管部门牵头,审计服务供给者、金融服务机构以及上市公司共同努力的局面,对投资者进行全面的风险教育,加大对投资者进行培训的力度与培训的质量,使投资者对审计工作质量有更高需求。(5)完善审计市场的法制建设,健康的市场化审计机制的实现还需有外部的法律环境来保障。当外部法律环境没有能够对审计双方形成足够的约束时,机会主义行为就会发生,不仅审计定价不能反映审计业务的内容和性质,审计质量亦会遭受侵害。(6)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从目前上市公司对于审计收费信息的披露来看,部分公司并未严格按中国证监会颁布的第六号信息披露规范问答要求详细披露有关信息。要求上市公司严格按要求披露审计收费信息,可以使审计定价更加透明,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容易了解到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定价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定价行为的规范化。为此,应进一步细化审计收费的信息披露规范,同时,监管部门对于未按规定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要引起足够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部门对于不正常的定价行为也理应予以关注,对经查定价行为违规的事务所要做出相应的惩罚。

参考文献

[1]王汉卿、吴珩:《经济利益与独立性——从审计费用披露谈起》,《上海会计》2003年第8期。

[2]刘斌、叶建中、廖莹毅:《我国上市中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3]Simunic,D.A,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4]Francis,J.R,The Effect of Audit Firm Size on Auditprices:A study of the Australian Market,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4.

[5]Firth,M,An Analysis of Audit Fe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New Zealand,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85.

上一篇:胆道镜治疗下一篇:软件工程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