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安全管理建设

2024-07-16

基层安全管理建设(精选12篇)

基层安全管理建设 篇1

企业要杜绝安全生产事故, 在抓安全生产工作时就决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做到把班组和管理落实到个人。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单元, 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大都由班组来实现, 因此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 班组的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强化班组的安全建设

开展班组的安全建设, 就是在客观为职工创造安全环境。班组的安全建设主要包括安全环境建设、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等三项建设内容。

1.1 强化工作现场安全环境的建设

工作现场是职工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 工作现场脏、乱、差, 环境恶劣很容易引发事故发生, 所以要做好工作现场安全环境的建设, 可以此为切入点, 全面做好班组安全工作。在实际中班组的工作现场可分为工作区和休息区。工作区的安全建设要根据班组的工作性质, 环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比如, 对从事行车岗位的班组, 要侧重于现场环境的建设, 突出工作场所卫生清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对于设备维修这种人员集中, 物品又多的班组, 要突出工作现场的各种工具、用具、材料、产品、配件要科学合理地定位摆放, 用彩色线或隔栏加以区分, 使现场整齐不乱, 形成良好的安全视觉。休息区的安全建设除要做到透光透气性要良好、卫生清洁外, 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周边开设绿地、美化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 促使职工心情愉悦从而保持一个旺盛的工作状态。

1.2 强化班组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有章可循, 依章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是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站段要结合各班组的实际情况, 制定以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规章制度。制定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使职工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 加大安全生产的约束力, 因此其条款必须明确, 约束力要强, 便于监督, 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 以保证对事故有效的预防。班组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应由站段或相关技术职能部门依照生产和设备技术性能要求来制定, 它是职工生产作业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中把它作为一把尺子, 从动作行为上纠正职工的不良习惯, 防止习惯性违章以及人为的设备事故发生, 因此,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条款必须全面, 表述准确明了、易懂, 便于理解和掌握, 并要根据生产过程的改进、设备的保养维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改、补充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2 深化班组的安全管理

深化班组的安全管理就是在主观上为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创建一个严格的安全管理氛围, 促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 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形成一种自觉的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因此, 安全管理方面的失误和疏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班组实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 才是深化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2.1 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

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试想职工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都不掌握, 谈何安全生产。无数事实证明, 职工只有通过不断地接受安全教育, 学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熟悉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 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班组才能在整体上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做到防患于未然。为达到此目的, 应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 坚持召开班务会。班组每天工作前要召集班组职工开班前会, 在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时, 要教育职工遵守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进行安全教育, 也可在一天的工作完后开班后会, 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 研究整改措施。无论是班前会还是班后会, 班组都要有会议记录, 这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最基本且有效的, 必须长期坚持的做法。

(2) 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班组必须经常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 对照本班组在日常安全生产活动的情况, 找问题、查隐患、制定整改措施。通过这类事故的案例教育, 在职工的灵魂深处给予触动, 消除侥幸心理, 以此来增强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的意识。

(3) 班前的安全教育。目前, 矿区铁路企业基本上都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即处、站段、班组三级教育。作为班组对新调入的职工, 在上岗前要认真对其进行本班组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 使其对本班组的工作性质、生产情况要求、安全作业标准及安全规章制度全面了解掌握, 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作业。对于特种作业的还要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2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管理

首先要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实施有效预防有害物质侵害的措施, 消除或减轻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和有害物质对职工造成的伤害, 达到保护职工安全, 防止职业病发生的目的。其次是要教育职工提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自我保护的认识, 真正在思想上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3 强化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

扎扎实实做好班组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这项工作, 不仅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得以落实, 更主要的是强化职工形成自觉地进行安全作业的良好习惯。安全监督是指班组的群监员、青安岗, 充分发挥好这些人的作用, 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及时制止, 还要组织班组职工参与班组安全生产目标、措施、规章制度的制定、讨论, 对如何做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安全检查是班组长组织班组安全员等有关人员对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综合检查, 特别是重要节假时段, 节假日人们容易对安全产生麻痹和疏忽时, 班组更要加强检查, 及时处理各种违章行为以及事故隐患, 预防事故发生。班组开展安全检查, 要运用好安全检查表、隐患整改通知书, 把班组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到系统化、标准化, 这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在安全考核上, 班组要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班组的双基和内部市场化考核中, 结合班组的实际情况制订班组考核细则, 对因违章造成事故和损失者进行必要的处罚, 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做到把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体现到每个人身上, 能有效地促进职工自觉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基层安全管理建设 篇2

加强班组建设,提高基层管理能力

在京沪高铁试运行之际,公司需要一批具有为人正派、做事公平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和执行力的人肩负起基层管理的使命,公司才能实现京沪高铁的质量标准乃至发展的一次跨越。2011年6月5日公司举行了旨在提高京沪高铁班长管理方法与管理能力的培训会。培训在公司会议室举行,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周康祥主持。

周经理在动员会议上指出,班组长是公司的基层管理者,是公司发展成败的关键。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每个班组长要正视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公司目前发展需要所产生的差距。因此,要重视与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系统的学习管理理论,掌握管人理事的具体方法,才能促进公司发展,才能使自己职务得到提升,使自己成为在某一团队中成为忠诚且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履行班组长的岗位职责,提高责任意识。

班组长具有生产者、组织者的双重身份,如果把班组比作“细胞”,班组长就是“细胞核”。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京沪高铁即将正式运行前期,所有班组长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自己的工作步伐与公司的发展势头保持一致;勤总结,勤监督、勤沟通、勤汇报,提高保洁基层管理能力,积极提高列车保洁服务质量;班组长要积极发现具有培养价值的工作能手,充分发挥优秀员工的表率作用,并为公司培养和发现优秀员工。

二、班组长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基层管理的执行力度。班组长必须带领员工积极学习公司下达的各类规章制度及文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在日常作业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维护着和捍卫者,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班组长只有增强执行力度,才能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我们只有把“执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工作准则,才能真正做到快速反应、立即行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团队建设成为充满激情和斗志的团队。

三、班组长要加强基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班组长是否精细化班组管理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就目前企业班组长队伍状况来看,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管理意识差,不适应新形势下班组管理的各种状况。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班组长要针对班组生产现场的各种作业进行分析,寻求最有效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并且定期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再者,班组长能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不断推动班组工作的步步深入,将标准和程序、制度和文件不折不扣的落实;第三,班组长要善于发现与推荐团队中的优秀员工,善于对各种问题员工作良好的沟通,日常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奖惩分明等等。

基层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基层管理;企业文化;油田

1、前言

油田工业是基础能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油田企业文化从一般企业文化中派生出来的,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具有油田企业精神的重要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油田企业文化是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之和,包括油田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目标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基层管理是对基层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活动,包括考核奖惩制度、生产管理方式等[1]。大港油田公司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完善基层管理,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油田企业文化的独特价值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当前,随着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企业管理的性质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已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

3、油田企业文化构建意义

3.1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

首先,从油田企业的地位看,油田工业是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油田仍然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能源。而油田工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走集约式、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就需要通过人的能动作用来实现。其次,从油田企业现状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油田企业也在发生变化。第三,从基层管理角度来看看,从事一线生产人员大部分是油田子女市场工,他们年轻有活力,需要有一种较强的凝聚力量的企业文化,体现出做好企业新思想、新观念来增强企业活力,同事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性、智慧力和创造力。

3.2建设企业文化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在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指针,写进了《党章》和《宪法》,成为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本质和内涵来讲,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课题是一致的[3]。

3.3建设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安全生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把安全问题放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4、基层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4.1 构建基层安全生产环境,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是油田生产的生命线,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峰峰集团采取措施要完善,落实要到位,责任要追究。一切事故可防可控的安全原则,严格按原则办事,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并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制定完整具体可行的施工措施,保障安全法规、制度、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面执行凡履职不到位发生事故的,要严肃分析、严格追究,严明奖惩,决不姑息,以此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通过关爱员工,从心耕耘的安全宣教观、用责任为生命承诺的安全责任观以及工作讲程序,操作按标准的安全操作观,以人为本,通过安全教育使安全生产活动深入人心,以安全为第一责任,对每个岗位上的工作步骤,将安全生产活动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从而确保实现班组零三违,厂级零工伤,公司零工亡的安全生产目标。

4.2以基层管理带动服务,创造现代企业形象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采用科学规范,严密精细的管理思路,保障企业迅速发展,并且构建和谐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产品质量为基本,用真诚赢得满意,博采众长,科技兴企,并且构建终身学习理念,从而创造文明、整洁、严谨、诚信的现代企业形象,达到文明生产、企业的外显形象和员工的个体形象达到规范、生产制标准化。

4.3 牢固树立依靠基层职工办企业的宗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企业内部坚持这方针就是要诚心诚意地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随着职工在企业中主人翁地位的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精神状况、凝聚力、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职工的利益,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4]。

5、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面、科学、系统、规范的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从而改变广大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风范,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分享的组织环境氛围,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不断促进企业得发展。实行企业基层管理,对原有不同企业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构建完整而且体系健全的新型企业文化,就成为新时期企业文化研究的对象。

参考文献:

[1]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12:103-109

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篇4

基本结构

安全文化的架构模式很多。如何科学地找出确定基本架构的依据,并选择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的组织结构,细化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构成,必须坚持历史发展规律与理论逻辑相统一,认真对待,以克服文化建设的盲目性。

铁路基层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框架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标准、国家和行业规划、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需要、铁路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铁路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实际、铁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

结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风险管理要互相融入;二是要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三是要注重继承与创新;四是要注重操作性和实际效果;五是要重视个性,注重发挥站段、车间、班组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开展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创建活动。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建议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模式应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安全精神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安全承诺等。其中,安全价值观是指企业和职工衡量安全生产的价值标准。安全愿景是指企业安全生产的远期设想。安全使命是指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所担当的长远的社会责任。安全目标是指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安全生产所要实现的预期值。安全承诺是基于企业和职工信用向公众做出的“安全义务合同”。

第二层是安全行为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法规、安全标准、安全职责、安全规程。其中,安全法规是指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安全标准是指安全生产的合格参数。安全职责是指企业和职工所应承担的职位责任和义务。安全规程是指企业标准化作业的有关制度。

第三层是安全制度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文件;二是技术和标准文件体系;三是综合管理文件体系;四是绩效管理文件体系;五是相关文件体系,如安全宣传、安全教育等,同时包括外来文件。

第四层是安全物质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标识、文化标识、企业标识、安全标志性器物等。

组织实施

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实现途径来。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流程来进行:

1. 诊断。

即要对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制度、行为和可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铁路基层单位可对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制作问卷和量表,开展普查和抽样调查,并应用专业的诊断工具,进行分析,撰写评估报告。

2. 规划。

即要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为指导,明确铁路安全文化的构架结构、推进措施、组织机构和经费保证。铁路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推动。规划要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要分解各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职责分工及任务。规划具体条款要纳入企业管理标准,涉及安全标准的内容要纳入企业技术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 理念建设。

即要集中提炼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和各专业系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并开展安全承诺。理念建设要尊重一线职工的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做法。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既要使理念的提炼和实践有群众基础,也要适应时代和现实生产的要求。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企业安全理念识别系统(MIS)建设。

4. 行为规范建设。

即要根据安全法规、安全标准、安全职责、安全规程,对岗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制定安全作业指导书。铁路基层企业要组织全员查找安全风险源,进行评估,并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要重点抓好作业规范和程序建设,按照综合性规范和程序,以及安全专业性规范和程序进行分类,分别制定和推广职工作业标准化和安全管理行为规范化的具体指导书。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安全行为识别系统建设。

5. 制度建设。

铁路基层企业要组织专业力量对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标准、综合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外来文件等相关文件体系进行梳理,及时废除过期文件,及时制订新的文件,及时将技术标准文件转化为作业标准。同时,要加强安全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制度落实的检查考核机制,形成“落实制度光荣、不落实制度可耻”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氛围。

6. 可视化建设。

铁路基层企业要大力推进安全可视化管理和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管理、看板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整理铁路基层单位的安全标识、企业文化标识、企业标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设安全视觉识别系统。

7. 考核激励。

铁路基层企业要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的13类54项指标,细化铁路基层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考核制度,分年度进行考核,纳入班子成员和管理层、操作层人员的绩效考核,直接与收入和岗位任职挂钩。

8. 持续改进。

主要包括再诊断等环节,形成新的循环。

持续改进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要求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铁路基层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分年度制订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方案,形成职工和企业的安全自主学习和改进机制。

引入学习型组织建设方法

安全学习模式,实质上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铁路企业要适应新的技术和装备条件,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更加深入地进行改革创新,应该有一套新的模式,来推进新型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同时,要积极建设铁路基层企业的自我学习机制,创新性地应用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和系统思考五项要素理论,努力寻求安全文化建设在实质上的发展和提升。

信息化

铁路基层企业应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展示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安全制度和标准数据库供职工随时查询,形成铁路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平台、安全文化绩效考核平台。

科技兴安

铁路基层企业应将科技和装备作为铁路安全工作的重点。着力研究和建设安全科技文化和安全装备文化。形成用科技和装备保安全的科学理念,养成安全科技攻关和安全装备科学管理的良好行为,制订完善安全科技攻关和安全装备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努力推出标志性的成果。

专业化

铁路基层企业应建立自身的安全文化专家队伍,深入研究铁路基层企业安全文化诊断、评估、构架设计、实施、考评等环节的专业化理论和工具。特别要以典型事故为重点,从事故调查开始,就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归因分析,倒推出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制订措施,加以整改、提升。

引入社会评价和外部认证

铁路基层企业应引入第三方,定期组织社会各方面代表、专家,对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巡视、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单位,特别是对外经营单位,可以引入外部认证,进行专业化的验收,取得专业的资质。

社会和消费者协同改进

铁路基层企业要建立由社会人员(有关的关联人员,如重要装备供应商等)和消费者(主要是旅客、货主)组成的安全咨询团队,定期或在重大故障发生后,组织巡视检查活动,从外部获得意见和动力。加大承包商和供应商在企业安全绩效改进方面的作为。如实行让承包商和供应商参与工作准备、风险分析和经验反馈活动等。

职工参与改进

铁路基层企业要扩大职工参与安全事务管理的力度。成立职工安全改进小组,定期召开有职工代表参加的安全会议,开展岗位风险预见性分析和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的自查自评活动。

企业文化整体再造

铁路基层企业要从整体出发,谋划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形成安全文化与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必要时,可进行流程的分析和再造,力求用企业文化的整体功能推动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

铁路基层企业要将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好,把各铁路局企业文化处的职能落实好,用政治优势、党团组织的优势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各级党团工会组织的日常工作和绩效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与安全风险管理一体化推进

城乡民政基层设施建设与管理调查 篇5

作者: 日期:2009-04-27 16:15: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民政系统承担的社会职能日益增多,服务面也越来越广。2008年,我区在区、镇(办)、社区(村)三级民政工作体系中,加强了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特别是在2镇9办建立了民政工作站,使全区民政工作在加强基层组织依法行使行政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民政服务对象、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使 “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按制度办事”的民政工作思路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政工作站的工作机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促进我区民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着重对我区镇(办)民政工作站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区镇(办)民政工作站的基本情况 我区镇(办)民政工作站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是:撤销镇(办)原民政办公室,镇(办)的民政工作职能由民政工作站承担,在不增加镇(办)总编制的原则下,民政工作站设5人,站长由镇(办)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担任,民政站工作人员从镇(办)现有的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热爱民政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员中选配。同时,每个村和社区设立1名民政调查监督员,配合和监督民政工作站开展工作。每个民政工作站办公场所不低于50平方米,并配备相应办公设施。截止目前,我区11个镇(办)都已建立了民政工作站,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和办公用品,提供一定的事业经费和工作经费,提升了基层民政工作的水平,为统筹推进城乡民政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民政工作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镇(办)民政工作站建设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就整体而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经过一年来的运行来看,主要存在以几方面的问题。

(一)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没有纳入正式编制

在坚持镇办机构改革的总原则下,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是在镇办工作人员中,进行了简单的分工,而没有把他们纳入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规划中,不能为工作站的长远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保证。

(二)民政工作站的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我区民政工作站虽然初步建立起来了,但由于财力不足,工作站的办公场所、交通、通讯设施等普遍没有完善。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新时期民政工作涉及领域宽泛,横跨政治法律、军事国防、经济社会、人文宗教、行政管理、地理区划等多个专业领域和学科。镇(办)民政工作站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要求工作人员既要熟练掌握民政业务,又要具备农业、社会、经济、财务、计算机等综合技能。而我区各镇(办)民政工作站成立时间短,加之民政部门工作任务重,所以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亟待提高。

(四)“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各级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政工作承担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在基层,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只有通过基层民政组织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对象的关怀和温暖也只有通过基层民政组织才能送到千家万户。切实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不仅对做好民政工作有着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也对基层政权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区社会的全面进步,民政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民政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基层民政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与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倍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只有加强和提高民政工作者队伍“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的工作理念,我们的民政工作才能扎扎实实落在实处。

(五)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为民政工作站带来了新的课题

区通过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参与福利事业、兴办福利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化服务。如“居家养老”工作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成功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为就有位,民政工作在民生工作中的地位也凸现出来。目前,社区服务和老人供养体系已初步建立,即:区、镇(办)、社区(村)分别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便民服务网点,做到三级联网,一条龙服务;区社会福利院、镇(办)老年公寓(敬老院),社区(村)居家养老形成三个服务层次。为民政事业的发展建立了稳定的工作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民政社会工作人才,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的建立更是使社区紧密地联系“你、我、他”,这些都为镇(办)民政工作站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课题,需要大力去探索。

三、改进和解决镇(办)民政工作站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08年,我区在全区积极创建镇(办)民政工作站,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区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明确民政工作站的基本职责

镇(办)民政工作站是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基础平台,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职能在基层的延伸,主要负责管理辖区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五保供养、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职责有:

1、负责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负责本辖区各类民政对象的调查摸底、统计上报和管理工作,承务各类民政救助对象的款物发放。

3、负责本辖区救灾救济工作。认真做好辖区内灾情的核查上报并及时实施减灾计划,指导灾区开展生产自救;负责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分配和监督,并及时公布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负责辖区内军、列属优待、抚恤金的管理,发放和革命烈士申报,褒扬及伤残等级申报工作;积极开发和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加强国防教育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5、负责本辖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好低保对象的摸底,审查上报和监督保障金的发放工作,做到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6、指导协助村(居)民委员会开展村(居)务公开工作;做好辖区内各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等村(居)民自治活动;组织对村(居)委会干部进行培训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7、配合区民政局参与辖区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完成辖区境内地理实体,行政区划、街道村名名称的命名更名,标志设置和门牌号的申报工作。

8、负责本辖区孤儿、五保户,特困户等势群体的救助工作;指导社会兴办敬老院,福利院;搞好社会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社区服务健康发展。

9、负责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和遗弃儿童的保护工作,保障其合法权益。

10、协助做好民政上访对象的接待,调查、处理工作。

11、完成上级政府和区民政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民政工作站,按照“五个一”即:“有一块牌子、有一套班子、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支志愿者队伍、有一套应急措施”的要求,由区政府统一制订站长职责、干事职责、民政对象服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来访接待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勤政廉政制度、便民措施、服务承诺、应急方案等规章制度,按照民政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二)规范民政工作站的运作机制 民政工作站的名称为“秦都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工作站”,牌子由区民政局按照统一格式制作并在指定位置悬挂。民政工作站设在镇(办),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由镇(办)统筹解决,办公用房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民政工作站设站长一名,民政助理4名,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电脑操作熟练。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由区民政局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备案。民政工作站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建立民政工作站考核奖励制度,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三)扎扎实实搞调研,把准基层民政建设的“脉搏”

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工作中,应该就我区基层民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一是镇(办)民政工作站为基层民政工作搭建一个管理服务好平台的问题;二是加强民政专项业务服务与为基层民政工作锻造一支为民亲民的好队伍的问题;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为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广大干部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的问题。

(四)以我为主开展工作,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坚持以我为主开展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在抓基层民政建设方面,需要从三个层面下功夫:一是靠上去做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争取领导支持。二是联合起来搞攻关,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合力解难题。在工作中,各民政工作站要把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把民政部门需要表达的意愿,直接反映到决策层和职能部门,大力解决办公用房、经费保障等难题,有力促进民政工作站工作的推进。三是沉下去抓协调,面对面传帮带,鼓励基层大胆创新。要抓住有利时机,把镇(办)民政工作站作为我区民政工作的重点,使大家进一步认清加强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在镇(办)民政工作站上达成共识,共同探索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路子。

(五)盯着薄弱环节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

抓落实,打基础,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区基层民政工作站存在的薄弱环节是:思想认识不高,人员编制没有落实,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对此,我们要在薄弱环节下功夫,抓落实。一是加强教育引导,从思想上增强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全区民政干部和镇(办)领导认识到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是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民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前提。使民政工作站干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实施内部调剂,从人员队伍上增强力量。采取内部调剂的办法,将镇(办)干部调整到民政工作站,发展为每个镇(办)5名民政工作人员,同时,建立村级民政工作联络员网络,把民政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村组。三是加大经费投入,从财力物力上增强保障力度。设立民政工作站和办公用房,配备电脑和办公设备。每年安排下拨民政事业费,较好的保证基层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行,有力的推动基层民政工作向规范化管理、程序化运作、人性化服务方向转化和迈进。民政工作站对民政对象做到按时服务上门,送钱粮到家,排忧解难,被老百姓称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乡镇民政工作建设调查报告

姓名:冯薇

班级:民政管理1135班

学号: 1120013552

摘要:民政部门承担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管理、基层明珠政治建设社会组织管理等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业务面广大,且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民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丶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 基础性作用

我在调查中发现了我镇的民政工作存在这一些问题,村中困难群众增多。如老年人、因病致贫者,这些群众都要求政府给予救助以改善生活;公众对村镇公益设施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养老设施和服务的需求相当迫切;村民对于公共财产的管理和支配更加关注,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见强烈, 对基层政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政事务日益繁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压力很大,有待建立更加完善的民政工作机制和队伍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做出了以下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我村以及我县的民政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

完善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我镇当前贫困人口约530人,占镇总人口的17%,其中农村低保对象454人,五保对象76人,是目前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制度内得到了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今后我们要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加大救助力度,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低保。重视生活困难家庭,城乡低保边缘群体和农民工家庭的实际困难:落实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及时救助生活一时陷入困境的苦难家庭,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予以关照。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完善及时救助,分类救助,按县里要求将危房改造工作做好落实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五保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推进敬老院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居院养老的需求。四是推进优抚安置工作,保障优抚对象权益。继续开展“关爱功臣”“永保光荣”等系列双拥活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抚恤优待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发展。大力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优抚对像医疗补助即时结算制度。

二、加强村民民主制度建设

坚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保障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建设。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传达政策,反映村民心声,疏导社会心理,引导村民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引导村中组织有序参与村中管理和公共服务;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利益群体的和谐互动。加强执法监管。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维护社会次序,促进社会稳定。

三、完善乡镇民政工作建设

为保证镇中民政工作的质量, 应与县上协调,让镇上的民政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以及工作设施得到补充与完善,且在选配民政干部时,既要考虑选配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干部,又要考虑民政干部的工作时限,乡镇民政干部至少要连续工作3年以上。另外, 加大民政干部的教育培训。民政部门和乡镇要加大对基层民政专干的教育和培训力度,特别是业务知识的培训,对乡镇民政工作加大督察,对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落实的好的民政专干给予适当的奖励。

总结: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其他乡镇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充实配强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民政事务所主要承担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双拥优抚、老龄工作、慈善事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职责。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健全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办事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实现乡镇民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

实践感言:了解到了乡镇民政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也对我生活了10几年的乡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加知道了我未来的路有多么的难,不过我有信心能够在我毕业之后为我家乡的民政工作做出贡献。由于不会写,这份总结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希望老师谅解。

浅析基层公务员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篇6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应急管理能力;解决路径

【课题项目】本文是中共西安市委党校2011年度校级课题《西安市基层党政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研究》的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变革,近年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呈现出多样性、突发性、不确定性、高危害性等特征。公务员作为政府的第一资源,是政府管理的主体,其素质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其言行受到社会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其应对危机的能力,更是集中体现着政府的负责任程度和管理的有效性。“官贤则民先受其利,官不仁则民先受其苦。”按照我国“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的很多具体工作实际是由基层政府和基层公务员来承担。但是在基层的应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和各类突发事件不相适应甚至严重滞后的局面。小事件酿成大危机,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危机升级案件频发。基层公务员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极大制约着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绩效。

1.研究基本情况

所謂公务员应急管理能力,是指公务员应对、处置、管理其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可能面临的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它是公务员在管理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综合表现。按照突发事件一般发展规律,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据此,我们也将公务员应急管理能力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作一划分,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事前阶段,重点是对于危机的认知能力、预防能力。事中阶段,重点是判断、控制危机的能力,以及表现在危机处置中的沟通等能力。事后阶段,重点是恢复能力、成长能力以及反思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在设计的问卷中有所体现。

从研究样本的选取,问卷样本580份,主要是处级、副处级公务员。其中,既有市级部门公务员,也有区县公务员;既有应急管理部门的人员,也有常规部门的人员。因年龄、性别、学历等因素对问卷调查无实质意义,故问卷中忽略这些选项。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座谈会,并且和在校学员进行了个别访谈,以达到对问卷调查补充的目的。

2.研究反映出的问题

A.思想意识跟不上形势需要

作为公务员,只有牢固树立起危机意识,保持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和警惕性,才能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尽量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有效地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此次调查,58.6%的人都曾接触过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且对于危机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政府形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些公务员平时对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不予以关注,思想上麻痹大意,尤其是一些常规工作部门,认为危机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部门,不注重吸取别的部门在有关方面的经验教训,导致危机发生后手忙脚乱的现象发生。一些公务员还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这样造成了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报喜不报忧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而是首先考虑个人的得失。表现出来要么把矛盾上交,坐等上级领导指示;要么为了息事宁人,方法简单粗暴,抓人关人;要么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存在“尽可能压住,不使问题公开化、扩大化”的意识倾向。但是在面对自然灾害类的突发事件时,上报损失虚报多报,以骗取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显示自己的政绩。

B.应急处置能力欠缺

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有效应对,不仅需要公务员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还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它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的应对结果。这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的决策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以及一些应急处置的实际技巧和方法等。在本课题的调研中,大多数被调查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对于如何做好应急处置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例如,77.6%的人认同在发生危机时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84.5%的人认为要主动配合媒体;74.1%的人认为要积极寻求危机的有效解决之道。但是同时也暴露出这些只是纸上谈兵,80%的人从未遇到过危机处置的情况。通过访谈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预案流于形式。82.8%的人所在部门都有针对危机的预案。但是,这些预案的编写大多是从上到下一级一级套写的,缺乏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预案。所进行的演练也是演戏性质的。

二是快速反应能力欠缺。77.6%的人认同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所接触或看到的应急初期处置过程中,表现出快速反应能力欠缺。一些决策者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很难对突发事件做出关键性的正确的决策,应对措施失当,以致贻误战机,使事件复杂化。更有甚者,“慎重”事件过长,未能及时做出反应。在初始阶段处理行动上,存在不够及时、随意承诺的现象,但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出现前后矛盾不一致的现象。初期预测不到事态的发展趋势,没有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是处置方法、手段简单。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主要领导未能及时到达现场控制局面,安抚群众情绪。在事态控制时力度不够、方法粗暴,特别是面对涉及社会稳定事件时,动辄把警察、武警推到群众对立面,手段极其单一,甚至将问题激化扩大。处理问题时是堵而不是疏。遇到公共危机时,由于领导公信力差,导致下属也互相推诿,怕担责任,怕出大事,服务意识差。即使是处理危机,也表现出态度不够积极,被迫无奈。政府信息公开做得不充分,而且渠道比较单一,造成谣言、小道消息满天飞。在和群众进行沟通解释时,往往由于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能让群众信服,同时也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C.事后恢复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罗伯特•希斯4R理论认为,危机生命周期由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组成。突发事件的阶段性平息并不意味着结束,其负面作用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有及时修复受损形象,完善机制,进行后续的危机管理,才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危机,提升组织形象。危机是激发组织进行变革的直接外部动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次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就终止,事后的恢复管理能力欠缺。例如,对于群众的心理辅导,经验教训的总结,问责机制的执行等等都不到位。往往重视了有形的补偿,而忽视了无形的损害。

D.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专门训练

客观地说,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可能一定要通过实践中的突发事件来积累(这样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因此,需要在对公务员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行,所以一些专门的训练和演习就必不可少。但是,针对突发事件的专门训练还比较少。虽然市上设立了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但主要还是针对应急管理专业人员的专业业务培训。公务员的培训中,并不是所有班次都安排了应急管理的内容。一方面是认识上仍有不足,认为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是因为重视不够,认为花钱搞演习和训练不如花钱搞项目和建设。当然,也存在财政紧张没钱投入到看起来像白花钱的地方。

E.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由于党委和政府将精力长时间投入在经济职能的实现上,忽视了对社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这就一方面造成了基层矛盾的积累和长期不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务员的社会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经验没有得到相应的积累,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如果不能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就可能出现更多的矛盾,引发更多的突发事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流动人口的信息建立和跟踪,各种矛盾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应用,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汇总,城市弱势群体的扶持与保护,农村各种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就业培训与安置,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等许多方面。只有完善社会管理和各种公共服务,才能有效发现矛盾,及时消除矛盾,减少或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帮助公务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3.解决路径之我见

A.个体层面

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戴维斯•杨说:“面对任何危机,你首要的目标是尽快结束危机,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作为公务员,要把应急管理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要增强意识,特别是民本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认识到应急管理不僅是非常态管理,更重要的是常态管理,“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B.组织层面

一是加强公务员培训,将应急管理内容纳入培训规划。

应急管理,政府是主体,公务员是具体执行人员。应尽快建立市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对各级各类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实际工作水平,确保相关指挥人员和执行人员熟知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能够依据已知信息预判事态严重程度,做到预判准确、指挥得当、执行有力、处置有序,为事件圆满处置赢得时间和基础。对相关人员开展风险隐患调查工作培训,增强调查人员收集、分析、汇总信息能力,提高调查效率。

二是建立问责机制。

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分解目标,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将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处置突发事件的行政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勇于负责,善于处理难题、敢于承担责任。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以胜任模型选任适合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达到人岗适配的目的,避免因用人不当给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C.系统层面

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逐步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应急资源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保险、抚恤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既有利于保证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的合法性和高效性,明确政府的权利与责任范围,又可以为政府在突发事件状态下采取特别手段提供法律依据。

基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探讨 篇7

1 清原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干旱灾害频发, 农村水利设施抗旱能力不足

清原县农村农田灌溉的水利设施多建于20世纪70—80年代, 标准低, 质量差, 超期服役, 老化严重, 抗旱能力严重不足。县域地理气候环境复杂,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干旱是清原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几年, 县域内多次发生较为严重的旱灾, 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2009年发生伏旱, 尤其是西部的红透山、南口前、北三家等几个乡镇较重。受灾最严重的作物是玉米, 绝大多数地块成灾。玉米受灾面积为2.22万hm2, 其中绝收1 333.33 hm2;大豆受灾面积2 000.00 hm2, 其中绝收533.33hm2;水稻受灾面积7 533.33 hm2, 其中绝收266.67 hm2;果树受灾面积800.00 hm2, 其中绝收100.00 hm2;中药材受灾面积5 066.67 hm2。玉米受灾严重的地块是砂土地和河床地, 水稻和中药材、果树等则面临供水不足及缺少灌溉设施等问题。除农作物受灾外, 村民饮用水也出现了危机。小河出现了断流, 傍河取水的重力式水源井干涸, 1.5万人的吃水问题亟待解决。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严重困难, 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1.2 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 清原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水利建设, 建成了县域内主干河流沿岸防洪工程和县城区防洪等大批水利设施, 提高了城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但对农村水利投入相对不足, 特别是自2000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消“两工”后, 公益建设实行“一事一议”,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度加大。另外, 部分领导对农村税费改革理解不准确, 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1]。

1.3 水利管理体制跟不上经济体制变革

随着清原县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存在的所有者主体缺位、部分工程管护责任不明、工程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大部分乡镇水利工作站技术及人员力量薄弱、经费短缺, 使得农村水利设施建、管、用脱节, 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集体所有的工程有人用没人管, 设施日趋老化、损坏, 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农村税费改革后, 政府直接要求农民出工、集资越来越难, 农村水利基本建设“谁来组织”的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水利事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如不尽快解决体制问题, 不但难以调动农民兴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已有的农村水利工程设施也无法巩固。特别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 水利迎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春天, 水利管理体制问题被提高到至关重要的位置[2]。

1.4 农村水环境破坏严重

农村水环境受到非点源污染以及城镇生活垃圾、污水等的污染, 加上乡镇企业的“三废”、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残留、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乱堆乱放等, 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和河库富营养化, 危害粮食安全生产和人身健康[1]。

2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

2.1 创新投融资体制, 建立多渠道的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

一是进一步营造民营水利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 应把民营建设项目列入政府部门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 在税费、资源利用、投融资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为民营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拓宽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 支持民营水利, 为其提供宽松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大财政投入。除注重城镇防洪等公益性工程建设投入外, 政府要重点扶持农村饮水工程、小型蓄水工程和灌区渠系配套、抗旱排涝工程, 增强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四是按照“谁受益, 谁负担, 谁投资, 谁所有”原则, 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2.2 推进农村小型水利改革, 创新农村水利建管机制

一要明晰产权, 创新建设体制。对一家一户的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可实行农民“自建、自管、自用、自有”, 政府酌情在经费上给予适当补助, 视作私人财产, 发给产权证, 受法律保护。鼓励农户间按照互利互惠原则, 调剂用水余缺, 发挥工程和水资源最佳效益。二要创新管理机制。拍卖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的集体小、微水工程的所有权, 由集体水利工程向民营过渡;租赁承包具有开发潜力的集体水利工程, 实行“两权” (经营权、所有权) 分离;对投资较大, 单户无力经营的水利、水保工程, 采取股份合作管理模式;招引能人, 对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集体小型水库进行管理, 实行“法人当家, 合同管理, 职员自聘, 自负盈亏”;通过委托管理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搞活经营权, 使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工程管理体制职责清晰、权责明确[1]。

2.3 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是大力整治农村非点源污染、垃圾围村和生活污水乱流问题, 同时对危害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 实行限期关、停、并、转、迁;严格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 建立生态型养殖场。二是加大对水环境的监管力度,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把农村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纳入区域性环保监控范围内, 坚决取缔污染较严重、破坏水源的项目。三是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防护林和水土保持工作, 以保障下游生态用水;水电建设立项时要搞好规划, 不能过度开发水资源,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2.4 科学规划和管理, 有重点地推进农村水利建设

针对近年来清原县旱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一是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用水安全、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标, 在乡镇一级开展水务的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试点,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 在全县实行水务统一管理。二是要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有重点地推进涉及农民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特别要把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3]。

2.5 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

要加强农村水利机构建设, 以中小流域 (或区域) 为单元, 兼顾辖区内乡镇区划, 设立流域水利站或区域水利站;要发挥乡镇配置的专职水利人员作用, 加强农村水利队伍建设和技术指导, 培养水利技术应用带头人, 逐步建立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 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 以农民自办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水蓄水、输水配水、灌溉节水、高效用水、耕作节水等各个环节开展技术研究, 以实现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同步。大力推进节水灌溉, 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有效性措施来抓, 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滴灌、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要发挥清原县山区自然落差大的特点, 通过水利蓄水技术, 建设塘坝、自流式方塘、引水闸坝等农村水利设施解决灌溉用水问题[4]。

参考文献

[1]潘志富.浅谈基层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 14 (2) :101-103.

[2]蔡浩, 居敏.泰州市区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江苏水利, 2012 (10) :22-23.

[3]迟宏.新疆塔城地区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 2012, 22 (5) :50-51.

基层政府网站安全体系建设 篇8

在网络安全中, 一向是防与攻的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并且我们在开放性和安全性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相对难的, 但是我们是有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来确保WEB的安全。在一系列现在被攻击网站的案例来看, 都是由于网站缺少安全方面的咨询专家来对网站进行安全评测, 我们知道在系统安装结束之后, 有许多的默认的选项是开启的, 我们必须来设置他们, 但是往往会被忽略, 这样就造成了系统的漏洞, 让黑客有可乘之机, 所以我们有很强的安全技术专家来给我们提供咨询和评测手段。

2 安全体系设计目标、原则

2.1 安全体系设计目标

采用用户名和加密密码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后台管理系统。

对网站、功能模块、栏目进行严格权限控制及验证机制, 阻止无权限用户非法操作其它栏目和功能模块内容。

采用硬件设备进行访问控制机制, 阻止不法用户和非授权用户对网站进行攻击或进入后台管理系统。

对操作系统使用严格的系统用户和网站访问用户权限的控制, 限制无授权用户对系统控制的权限。

采用合理有效的设计、监控、审核、防抵赖机制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2 安全体系设计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

整个系统平台包括安全防护机制、安全检测机制和安全恢复机制, 根据具体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采取的相应的防护措施。在针对网络攻击或破环的情况下可及时对网络服务进行恢复, 使其损失减少到最低。

2.2.2 标准化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 并遵循通用的国内外有关信息安全的标准。

2.2.3 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有效的使安全技术与运行管理机制、人员思想教育与技术培训、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2.2.4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原则

随着今后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及应用的增加, 网络应用和复杂程度的变化, 网络脆弱性也会不断增加, 同步调整或增强安全防护力度, 保证整个网络最根本的安全需求。

2.2.5 等级性原则

整个系统管理平台包括对信息保密程度分级, 对用户操作权限分级, 对网络安全程度分级, 对系统实现结构的分级, 从而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对象, 提供全面、可选的安全算法和安全体制, 以满足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各种实际需求。

2.2.6 动态发展原则

要根据网络安全的变化不断调整安全措施, 适应新的网络环境, 满足新的网络安全需求。

2.2.7 易操作性原则

首先, 安全措施需要人为去完成, 如果措施过于复杂, 对人的要求过高, 本身就降低了安全性。其次, 措施的采用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系统软件安全策略

3.1 权限设置

在整个内容平台系统的用户权限设置中, 主要结合角色, 模块及功能三个关键, 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完整的、有效的用户权限组合。

3.1.1 角色设置

主要根据系统管理要求可设定不同角色的用户, 如:信息管理员、审核管理员等。其系统默认的最高权限用户即系统管理员。

3.1.2 模块设置

根据网站栏目内容进行模块划分, 可依据不同管理用户所管理的范围和业务需求, 我们可针对性的赋予某用户可访问的模块权限, 对其不拥有权限的模块不能进行访问。

3.1.3 功能设置

主要是对内容管理平台中所涉及的一些功能操作权限的设置, 只有特殊要求或特定的用户才具有相关功能的操作权限, 这样可以有效地对一般用户和特殊用户进行功能操作范围的控制, 更好的维护系统运行有序性和安全性。

3.2 身份认证

任何用户对内容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及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认证, 并通过系统有效验证后才能具有平台系统相应的管理和操作权限。整个系统验证机制采用单入口多出口, 即保证进入内容管理平台系统的通道唯一, 任何不属于正常通道的访问都将被系统的身份验证机制所阻止, 并转入系统唯一通道入口处进行重新用户身份验证。为防止不法用户通过反复试探性验证的形式来获取系统的使用权, 我们在系统验证机制上通过增加随机验证码的形式来加强整个系统身份认证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并在第一时间对不法操作进行相应的处理。在系统使用时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即结合硬件的形式进行身份认证, 以保证系统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本系统。另一种就是采用用户所分配的用户名和设定的密码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

3.3 痕迹保留

为更好的方便系统管理员对网站内容管理平台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我们在系统中采用日志记录侍服跟踪系统, 该系统将根据用户每一步操作行为及当前工作点做相关的留迹处理, 并对相关事务处理和数据信息访问进行全程跟踪和留迹处理, 使其建立起一个多方位的、立体的平台安全监控管理体系。在系统管理员对日志记录管理中, 可了解到网站内容管理平台系统的当前和一段时间的整个运行状况并可对所有用户登录系统及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在网站内容或运行出现异常的情况下, 系统管理员通过对日志记录的查看和分析, 可获取相关问题具体情况, 并为解决问题、控制系统运行或追究相关责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 总结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 政府网站时刻受到各种安全威胁, 有些威胁可能文中并未提到, 相信只要我们加强安全意识, 严格按照网站安全制度执行, 可以避免大多数安全威胁, 让网站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马树奇.网络安全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基层安全管理建设 篇9

1 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安全培训机构性质大致分为三类: (1) 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安全培训机构; (2) 以安监系统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的安全培训机构; (3) 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的安全培训机构。这种分类方式决定了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90%以上, 各方面人员素质较高, 但是,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1 素质参差不齐

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年龄差异较大, 有的刚刚大学毕业, 虽然文化程度较高,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 但是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思考能力较弱等;也有年龄稍大些的老同志, 虽然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但是, 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慢 (比如计算机操作) , 有“倚老卖老”的情绪存在等。

1.2 非安全专业居多

从事安全培训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大多不是安全专业毕业的, 因此, 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比较欠缺, 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以提高专业素质。

2 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提升目标

结合目前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 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2.1 责任心要强

安全培训工作与参培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它关系到参培企业的生产安全。安全培训工作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因此, 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原则性, 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2.2 专业素质要高

安全培训需要基层管理人员前期进行调研、中期组织教师课程策划、后期与参培学员座谈, 并反馈相关的信息等。同时, 安全培训工作必须依法依规培训, 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了解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培训规范, 对企业的工作现场、设备等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以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

2.3 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参与安全培训的报名、开班、考勤、上课、座谈、评估和考试等环节, 需要与参培学员、教师、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还需要处理好多种意外情况。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保障各项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2.4 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各类信息的采集、编辑均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安全培训工作也不例外, 报名表、考勤表、考试试卷和课程资料等基本都实行电子化管理。尤其是当前全国正开展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工作, 更加要求基层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 以提高工作效率。

3 队伍素质提升策略

3.1 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是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制度体系不仅要包括培训计划、督查落实制度、经费保障制度, 还应包括奖惩制度、升职挂钩制度等。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激发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责任心教育

责任心强不强事关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前途。可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教育的方式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以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比如开展主题讲座、组织演讲会、参观学习、举办反面案例教育等活动。

3.3 专业知识学习

专业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两方面: (1) 组织理论学习。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培训规范和基础安全知识等内容, 可采用自主学习、集体学习、请专家讲座、送出去培训等方式。 (2) 组织实地调研或实习。在专业教师或一线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 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安全技术水平等。

3.4 工作场景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安全培训报名、开班、考勤、上课、座谈、评估、考试等环节, 训练基层管理人员组织协调、应急处理的能力, 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之后,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利用“以老带新”等方式来规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 矫正不良行为和习惯。

3.5 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

通过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项目训练等方式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让他们也能设计、策划一些实用的小软件, 方便安全培训管理。例如利用Excel表格的嵌入语言, 开发一些表格自动转换软件、批量添加数据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安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制度建设、责任心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工作场景模拟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升等方式打造一支执行力强、专业性强、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基层管理人员队伍。

摘要:安全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安全培训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着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的效率。安全培训基层管理人员要直接参与并主导整个培训过程, 而安全培训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决定了基层管理者应熟悉、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计算机基础操作等知识和技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针对安全培训基层管理者的素质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并从制度建设、责任心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工作场景模拟训练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阐述。

浅析油田企业基层班组建设和管理 篇10

一、班组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1.班组建设与管理, 是指在企业统一领导指挥下, 按照科学规律而开展的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活动。班组建设的内容主要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等。班组是一个集体, 如何有效合理地把职工组织动员起来, 除了有一套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外,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 有时候, 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软管理”更为有效。班组应该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学习, 并持之以恒。除了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应该是职工学习的内容。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型职工。所以, 班组也是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2.班组的组织建设主要指班组长的选配、班组核心的形成以及科学合理的制度。班组成员处在生产第一线, 班组长是生产组织者和指挥者, 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可谓“兵头将尾”, 班组长的选配十分重要。一定要选拔思想好、安全责任感强、技术精、懂业务、会管理、作风正、干劲足、有威信的人担任班组长。在班组长的带领下, 形成班组核心, 团结全班组成员共同完成生产任务。班组的组织建设除了班组的合理构成外, 就是班组的民主管理。班组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搞好班组民主管理, 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班组民主管理制度, 如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经济责任、安全生产、文化技术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二是要开好班组民主管理会和民主生活会, 这是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 也是倾听职工呼声, 讨论决定班组重大问题, 了解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的重要途径。

3.班组的制度建设, 是指班组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班组规章制度, 是班组在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建立合理的班组规章制度, 如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经济核算制, 以及安全、质量、设备、工具、劳动管理等制度, 有助于实现班组的科学管理, 消除班组工作中混乱和内耗现象, 保证班组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4.班组的业务建设就是在生产、技术、经济活动中, 不断学习和掌握各项专业管理技术, 增强班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能力, 使各项专业管理的要求在班组得到落实。班组业务建设的内容, 涉及到班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工具管理、劳动管理、安全文明管理、原始记录凭证和台账管理, 以及推进企业班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 必须切实加强这方面工作。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哲学思考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 旧体制条件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必将被打破, 新思想、新观念、新秩序正在碰撞中逐渐形成, 反映在职工头脑中的是生活内容丰富化、思想观念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 作为企业细胞的班组, 在思想政治教育、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增大。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建设性地开展班组工作, 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1.整合班组人财物构成, 建设生动活泼高效团结的战斗团队思考。班组的人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有思想, 有情感, 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负责管理一定的机器和设备, 组合起来则完成一项或一部份企业相对独立的作业任务, 因此人员的调配和协调至关重要。班组长应当对班组成员的思想状况、业务技能、性情爱好等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 使每个成员在班组中都各得其所, 在各自适宜的岗位上充分施展才能, 形成整体合力, 优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同时, 班组成员又是一个个“抽象”的人, 才能的施展, 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班组长作充分细致的调查工作, 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多与职工进行情感交流, 理解人、尊重人、启发人、发展人, 变职工的机械行为为自觉行动。在劳动报酬的分配上, 应多向一线职工倾斜, 多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努力建设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战斗队伍。

2.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去教育、激励、鼓舞、塑造员工。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物欲化的社会, 职工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均趋于多元化, 对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并对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充满新的挑战。班组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场, 同时也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班组除了响应企业开展的一切活动外, 也应该自身开展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引导职工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定期不定期地对职工进行企业级或班组级的业务培训, 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 聘请英模、劳模作先进事迹报告, 开展职工交流会、恳谈会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方式。要在班组树立“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 并做好“传”、“帮”、“接”、“带”工作。党、政、工、团应积极支持班组工作, 并做好规范、引导、教育工作, 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 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占领职工的思想教育阵地。

3.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激励并重, 反对空洞的政治说教。在这个问题上, 有两种不良倾向, 一种是“金钱万能”, 认为物质利益是唯一的法宝, 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另一种是“精神万能”, 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代替一切, 金钱是万恶之源。这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和片面的。物质利益和思想政治工作二者虽不可相互替代, 但也并非“水火不相容”, 正确的做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出发,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班组是职工与厂级和矿队的结合部, 物质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必然要在班组体现出来,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的原则, 反对空洞无物的政治说教。既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又要物质激励与政治引导相结合, 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班组建设与管理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在一定的物质、制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影响企业凝聚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精神、信念、道德、心理、智能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合。具有无形性与有形性的交叉、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等特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某个特定的区域中, 由职工间的共同利益繁衍而出共有价值观, 以及一整套自然形成 (或约定俗成) 的行为规范。它不同于企业规章制度对职工的硬性约束, 在企业管理中它只是一种“软管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这些功能体现在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形象的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班组是企业的基本单位, 因此, 企业文化一定会在班组生动地体现出来。班组既要适应整个企业文化, 同时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班组文化”, 若干“班组文化”融合交叉构建和发展了企业文化体系。班组的建设与管理, 特别是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再塑功能。

基层安全管理建设 篇11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引导、组织人民群众发挥作用的基本单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我党提高履行职能和自身建设的水平,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政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层组织建设的水平如何,关系党领导和执政的基础是否稳定、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基层战斗堡垒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此,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人才匮乏

目前,我县企业普遍存在着青黄不接、阶梯人才队伍不够合理的现象。受整体各行业环境影响,大多企业都没有多少青年人进入,在此情况下,开展党员工作有如缘木求鱼,许多企业党务大幅滑坡。

(二)基层党组织地位下降

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在基层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部分领导眼里党组织成了“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岗位。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削弱。由于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和场所,党组织对青年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不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活动,不按时交纳党费,认为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把技术搞好就行了,党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由于企业改制、精简机构等原因,对党员干部编制产生较大影响。部分企业党干兼挂现象长期存在,党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下降,党组织地位被忽视,导致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影响。

(三)活动内容单一,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党员活动缺乏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工作都是想到了干一下,想不到了就过去;上级有安排就干,无安排就不干。无制度可循、无模式可依,存在盲目性、被动性、滞后性而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这种党内活动的单一化和青年党员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一定落差,党组织活动不能吸引青年党员参加,更谈不上服务青年党员、教育青年党员。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加强青年员工思想建设

如今,企业每年新进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被分到企业的基层单位从事技术工作。因此,基层组织建设对于青年员工思想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浮于表面工作,更不能用“拿来主义”来说教,而应从企业文化更深层面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如定期邀请大学教授或者优秀的企业员工给企业青年员工讲课,让他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认知水平,使他们渐渐的融入进来,实现人企相长。一个木桶盛水多少在于它最短的那根木板,青年员工思想建设也正如木桶上的一根木板。基层企业要利用组织的载体和活动,切实和青年多沟通交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彻底改变对青年说教多的工作状况,把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带给他们,使他们真正把集团当成是自己的组织去热爱、去信赖,从而引导他们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二)搭建新型沟通平台

实现宣贯平台由“说教型”向“实效型”的转变。企业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青年党员思想价值取向多元的特点,少点灌输、少点说教,多点引导、多点启发;少点大话、套话,多点实话、实事;少点空口许诺,多点解决困难。只要教育得当,引导得法,企业青年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照样是有吸引力、号召力的。实现宣贯平台由“灌输型”向“引导型”的转变。调整过去组织在思想教育中一味灌输,过分强调政治,导致当下青年党员无法全盘接受的问题。在新的思想教育上,立足于引导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施如生存训练、室外拓展等活动,从而提升其抗压能力。与树立勤于奉献、善于钻研、勇于开拓的精神联系起来,通过论坛、辩论等形式,让青年党员在适当交锋中增加了解和认识,同时,把精神转化为行为,为企业在业务上提供新的增长点。实现宣贯平台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降低以会议、授课为主的宣贯比例,针对不同类型的青年党员、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工种,实施多元化的思想教育。在技术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创新意识、发扬认真负责精神;在生产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竞争意识、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在服务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果敢奉献精神;在机关部门,要青年党员树立团队意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三)激发青年党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青年人才开发活动,扩展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通过“优秀青工”、“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发现和树立一批青年典型;通过身边的优秀青年党员带动整个组织。再就是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树立青年良好形象,满足青年的人生成就感。此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青年文化活动、青工创新创效等品牌互动更要为激发青年党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供载体。

根深则叶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应该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的新共识和薪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更加广泛地团结群众,更加勤勉的造福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华涛.新形势下组织帮助青年成才的几点思考[J].西安金融,2011年12期.

油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探究 篇12

安全文化顾名思义, 也就是企业为了生产的安全而创造的文化, 是安全行为准则与安全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安全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动员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进去, 通过安全培训等,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使企业的安全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基层班组的安全文化, 尤其是石油行业, 基层班组安全是油田安全的最基本的保证, 企业只有为职工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职工才能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 而且安全文化也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环节, 所以油田基层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安全管理、安全技能等理念植入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平稳发展。

2 如何建设油田基层班组的安全文化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形成班组特色无规矩不成方圆, 尤其是安全问题, 它是关乎到每一位员工健康的大事,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使员工工作起来有章可循, 操作起来有法可依, 这样基层班组的安全文化才能在生产中得到发展, 在发展中得到完善, 从而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班组特色的安全文化。

(2) 严抓现场管理, 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严格控制现场的脏、乱、差现象, 因为这些都是安全隐患的藏身之处, 而现场管理主要是由基层的班组长负责组织的, 所以基层班组长们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工作到位了, 为员工做好表率作用了, 员工自然也就愿意听从他们的指挥和号召了, 现场管理也就不难了。

(3) 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安全理念安全问题必须时时讲、事事讲, 把“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落到实处, 比如说油田企业在下井前, 可以让员工喊喊口号, 井下贴上安全标语等, 还可以开展反违章、反违规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等, 让员工把“三不伤害”记在心中, 安全理念记在在心中。

3 加强油田基层班组的安全文化培训及考核

如果基层班组员工没有专业的安全理论基础, 没有过硬的安全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 一切安全等于空谈, 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人文安全的建立。

(1) 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一个人的安全形不成安全文化理念, 只有团队的安全才是成功的安全文化理念, 班组职工的综合素质、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 所以需要油田企业通过一些专业的培训教育、实践演练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高他们排除安全隐患、辨别安全问题的能力, 使其改变原来莽干、蛮干、瞎干的思想, 凡事都按安全操作规程来做,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2) 严格考核制度不能让培训等于瞎忙, 培训了就要让培训有效果, 这就需要企业制定考核机制, 只有进行严格的考核, 才不至于让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就象油田井下采油的操作流程一样, 大家都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但是有些员工就是想走捷径, 所以就必须用考核制度来约束他, 但制度一定要做到奖罚分明, 做好表彰宣传, 这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4 树立油田基层班组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

(1) 改变旧观念安全问题一直是所有企业常抓不懈的问题, 也是令所有企业最为头痛的问题, 事故不是不可避免的, 事故是可以防范的, 所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每个企业的基层班组员工最基本的工作, 要彻底改变员工心中那种“凭经验办事, 按习惯操作”的坏毛病。另外, 企业基层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 所以要与员工要做好沟通, 要多讲、多说、多宣传, 不要怕麻烦, 把员工错误的安全思想纠正过来, 使他们积极投向到安全生产建设中去。

(2) 培养主人翁意识让基层员工从思想意识上改变过来, 从“要我安全”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安全”的理念, 从而达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可以充分发挥基层班组长的作用, 发扬他们带头作用, 以此来引导基层员工树立以安全为本、杜绝三违的思想, 并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把企业的安全工作当做自身的事情来做, 要明白所有的安全都是为了自己而做的, 没有安全一切都白干。

5 结语

总之, 安全文化一直是所有企业文化中的一条主线, 是所有人都已达成共识的幸福的生命线, 安全不只是企业领导的事情, 也不只是基层班组长的事情, 而是关系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情,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 石油业突飞猛进, 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也会不断的改革、创新, 基层班组安全文化也一定会扎根于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

参考文献

[1]刘文阁.浅谈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经营管理者, 2014, 32:103.

[2]刘勇勇.浅析油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8:50.

[3]唐明.油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探究[J].中国石油石化, 2015, 14:56.

[4]刘青峰.浅谈油田基层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建设与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2:123.

上一篇:大小非下一篇:耐火材料行业规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