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采购体系

2024-08-13

物资采购体系(精选12篇)

物资采购体系 篇1

摘要:本文探讨了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的定义及内涵, 分析了军队物资采购绩效的评价指标, 提出了构建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的路径及原则。

关键词: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我军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物资采购管理正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探讨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的有关问题, 对促进物资采购管理科学高效, 规范军队物资采购活动, 增强军队物资采购保障服务效能, 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一、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的定义及内涵

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是军队物资采购机构在物资采购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用来衡量投入产出之比。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采购效率, 指物资采购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包括是否投入更少的采购成本, 是否节约了更多的预算经费, 是否缩短了采购周期等等;另一方面是采购效果, 指物资采购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包括采购质量是否让用户满意, 采购操作是否合法合规, 采购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等等。

二、军队物资采购绩效的评价指标

(一) 效率类指标

1、资金效率。

资金效率用于衡量军队物资采购的节支情况, 可用节支率指标来衡量。军队物资采购节支率= (军队物资采购预算金额一军队物资采购实际金额) /军队物资采购预算金额×100%。

2、时间效率。

时间效率主要用于衡量军队物资采购是否能够及时满足需求单位的需要。军队物资采购的时间效率可以通过军队物资采购周期指标来衡量。一般认为, 军队物资采购周期越短, 效率越高;军队物资采购周期越长, 效率越低。

3、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是指军队物资采购在具有一定规模基础上所能起到的节约军费支出的效果。军队物资采购规模效率可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军队物资集中采购占全军采购总支出的比重, 这一比重越高, 说明军队物资集中采购对军队经费使用的影响越大;二是军队物资采购量, 若每次军队物资集中采购的批量越大, 分摊在每一单位上的费用就越低, 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物资采购的规模效率。

(二) 效果类指标

1、采购质量。

采购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保障力、生存力和战斗力的生成, 关系到部队建设和生活的质量, 是衡量军队物资采购绩效最重要的因素。具体指标有:

(1) 品种规格符合率=符合品种规格的物资采购数量/采购物资数量×100%。

(2) 技术性能符合率=符合技术性能的物资采购数量/实际采购数量×100%。

(3) 产品耐用率=寿命期内正常工作的物资数量/同期采购物资数量×100%。

2、管理效益。

管理效益主要用于衡量军队物资采购系统整体的效率, 主要包括系统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 预算管理、法律监督、招投标管理以及投诉质疑管理是否到位, 系统内各个部门能否密切配合, 高效运作, 按预算和计划完成预定的采购任务。具体指标有:

(1) 完成年度物资采购预算任务率=当年实际完成物资采购任务数/当年物资采购预算数×100%。

(2) 质疑答复率=当年实际答复质疑件数/当年供应商提出质疑件数×100%。

(3) 采购合同违约率=采购合同违约数量/采购合同签订数量×100%。

三、构建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的路径及原则

(一) 坚持循序渐进模式, 由易到难逐步展开

从外军的发展经验看, 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是从公众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具体项目开始, 逐渐扩展到全部军队采购领域;从重点评价支出的经济性、合规性开始, 逐步转移到军队采购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全面评价。经济性是指在军队采购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 克服军队采购活动中严重浪费和分配不均问题;合规性是指军队物资采购活动中各项支出符合法律法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有效性是指军队物资采购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

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的实现方式也应该采取渐进式的方法, 由易到难、抓住重点、逐步展开。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的重点, 应由军队物资采购的经济性、合规性开始, 逐步扩展到效率性和有效性。

(二) 按照动态管理, 重点评价资金运行环节

军队物资采购预算目标数量化、分类细化有助于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督和评价, 还可以清晰地衡量物资采购预算环节的成本与效益;在购买环节, 实行物资采购制度可以取得分散采购方式不能取得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支付环节, 采取集中支付方式, 是提高军队物资采购绩效的必然要求。

军队物资采购的各环节都存在一个绩效问题, 不能仅就物资采购资金的最终使用成果为对象来评价采购的绩效状况, 应该建立覆盖物资采购资金运行各环节的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制度。

(三) 树立发展观念, 逐步建立评价信息收集网络和数据库

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活动的开展, 离不开一定规模与容量的数据库, 需要针对各类支出项目的投入、效益与影响, 进行必要的横向与纵向比较, 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分不同种类的物资采购项目, 将有关的信息或资料作为初始数据源,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评价信息的收集范围, 推动数据采集进入标准化工作阶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建立有效的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信息收集网络, 确保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开展。克服制度障碍, 在不危害军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公开、共享;发动社会力量, 开展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万毅.军队采购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

[2]、凌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物资采购改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军需物资油料, 2008 (1) .

[3]、谢祥涛, 陈红卫等.军队物资采购绩效审计[J].后勤学术, 2008 (8) .

物资采购体系 篇2

1.鹰牌荣华轴承有限公司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

1.1.物资采购:实行质量优先、价格竞争、相对集中、服务及时的原则;

1.2.供应商的选择:实行从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工艺制造、质量管理水平、供货服务和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择优选择的原则;

1.3.供应商关系: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1.4.供应商管理:实行评价、动态管理、优胜劣汰(5%-10%)的原则; 1.5.供货质量:实行质量赔偿和激励的原则; 1.6.采购过程:实行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采购管理体系 2.1供应商管理组织机购

2.1.1 采 购 部--------------供货部门 2.1.2 质 量 管 理 部--------------质量检验部门 2.1.3 技 术 中 心--------------技术部门

2.1.4 财 务 部--------------价格审定及货款支付部门 2.1.5 人 力 资 源 部--------------监督部门 2.2.采购管理职责 2.2.1.采购部门

(1)负责潜在供应商的推荐、资格认可以及合格供应商确定的组织工作,提供潜在供应商所有的相关资料;

(2)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按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及采购流程实施相应的采购业务;(3)组织物资采购招投标、议标工作;(4)组织对供应商的业绩评定和资源分配;(5)负责供应商的管理;(6)负责付款计划的制定; 2.2.2.质量管理部门

(1)参与供应商资格的评定,参与确定合格的供应商;(2)负责合格供应商所供商品质量的检验、质量跟踪管理;(3)参与采购物资招投标、议标工作;

(4)负责合格供应商质量业绩的评价和考核,参与供应商的评价和整合工作;(5)负责合格供应商的质量改进和培训;(6)负责供应商供货质量的索赔;(7)负责与合格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2.2.3.技术部门

(1)参与供应商资格的评审;

(2)负责提供外购主材及辅材的采购标准;(3)参与采购物资招投标、议标工作;(4)参与供应商的评价和整合工作;

(5)负责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保密协议,并向合格供应商提供产品图纸、产品接收标准等相关文件;

(6)对供应商供货样品的鉴定;(7)负责合格供应商的技术培训; 2.2.4.财务部

(1)参与供应商资格的评审;

(2)负责采购结算价格的审定及货款结算;(3)参与采购物资招投标、议标工作;(4)参与商供货质量的索赔工作; 2.2.5.监督部门

负责对公司采购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督; 3.采购业务管理

3.1.采购业务管理的依据:依据采购控制程序实施,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录和供应商A、B、C管理方案

3.2.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订单的管理:采购部根据销售部门制订的年、季、月度销售计划及追加计划和物控部门提供的紧急采购计划,编制、季度、月度采购计划和紧急采购计划,同时与合格供应商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合同的签订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本公司的相关规定,并在每月15日前向供应商提供下月采购计划,要求供应商按具体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要求供货,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材质报告、检验报告和供货产品清单;

3.3.采购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管理:技术部门根据生产部、采购部、物控部、销售部的信息,制订并下达采购标准,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发放产品接收准则、检验规范、技术文件,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3.4.采购价格管理: 3.4.1.财务部负责制定物资采购询价、比价、审价的程序; 3.4.2.总经理负责对本公司所有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审批; 3.4.3.财务部对本公司所有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审核;

3.4.4.采购部负责采购物资的询价、比价、谈价及签订购货合同或协议;

(1)询价:物资采购均应采取3家以上的竞争性询价,采购员应通知供应商提供经签字或盖章确认的书面报价;采购员负责询价资料的准备工作,并保证询价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购员要随时做好询价记录,按一定的方法归入供应商档案,便于跟踪;采购员接到供应商报价后,要评审报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比价:采购部采购物资必须采用比质、比价、竞争采购的方式,要求参加竞价的供应商不少于3家,并在竞价的基础上与供应商进行多轮谈判,每轮谈判后目标价格重新确定,采购员要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审价:采购部将货比三家的供应商报价资料报财务部,,财务部在3日内根据自己的信息渠道收集的市场价格信息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审核,并上报总经理批准;采购部根据总经理批准的价格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采购部将合同复印件交财务部,作为财务支付货款依据。经过审核未被批准的价格,采购部重新按原程序进行询价、比价、审价;当供应商提出调价时采购部要求供应商重新提供报价单,采购部按原程序进行询价、比价、审价;财务部负责所有购进物资和外协加工价格的审核,一是总经理审定价格之前对所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审核;审核依据:供应商报价资料;采购部提供的比价资料;收集的市场信息;二是采购员报价之前对发票价格进行审核;审核发票价格的依据是公司已审定的物资采购价格目录及所签订的合同。

采购部必须按采购计划数量进行购买,并对所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负责。所购物资价格明显高于现行市场价格并没有理由的,财务部发现后不予上帐。

询价、比价、审价资料由采购部及时归入供应商档案,为便于对采购价格的事后监督,每一笔采购业务都要登记备案,登记的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价格、技术标准、售后服务以及付款方式等。

财务部负责建立物价信息收集网络,及时获得国内外产品价格信息资料,为全公司提供信息服务,公司内部建立部门之间信息交换、沟通和反馈制度,保证物资采购价格管理过程中得到及时的信息支持。在市场价格不稳定时期,每月或者不定期提出市场价格预计情况和分析资料;监督和指导采购部调整采购价格。

3.5.5.采购物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部门根据采购部门的信息与合格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供应商所供货物数量的验收由物控部仓库管理员核对;所供货物的质量验收由质量管理部门按签订合同中约定的技术、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对由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由质量管理部门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方议》进行质量索赔。

3.5.6.供应商发票管理:供应商开具税务发票必须符合国家税务部门和本公司的相关规定。供应商对已使用的物资必须及时开具发票,采购人员、财务人员收到票后须及时核对发票,办理财务挂帐或退票手续,收到的发票须在当月处理完毕,特殊情况不得超出税务部门规定的期限。

4.供应商的管理

4.1.1.供应商资源信息获取的途径(1)现有供应商;(2)供应商自荐;

(3)通过媒体可网上收集相关供应商信息;(4)公司相关部门或员工推荐;(5)顾客指定或其他途径获得; 4.1.2.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

(1)产品工艺技术先进,具备国家相关生产经营资质,生产检验设备齐全,生产能力可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2)具有较强的质量保证能力;(3)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4)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良性发展的潜力;(5)产品价格合理;(6)售后服务优秀; 4.1.3.供应商选择的步骤

(1)采购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符合本公司需求的相关供应商信息;

(2)采购部对收集的供应商信息进行筛选、比较、确认,对基本满足公司需求的供应商发给《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表》,供应商返回调查表后,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认,并邀请质量、技术部门等单位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所掌握的供应商信息,对达到满足公司要求的供应商由采购部填写《合格供应商评审表》,提交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等单位进行评价,必要时要求供应商提交产品样品进行检验。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报公司领导批准后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4.2.合格供应商的管理 4.2.1.合格供应商的业绩考评

合格供应商的日常业绩由采购部、质量部门从物品质量、交货期、整改、服务及额外运费等几方面考核,每月或每季进行一次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合格供应商按优秀(A级)、合格(B级)、基本合格(C级)、不合格(D级)进行分级排序,实行等级管理。

(1)对A级供应商给予表彰并从供货比例、财务结算等方面给予优先;(2)对B级供应商应限量采购;

(3)对C级供应商,暂停采购;向其提出整改建议,整改后若不能通过新供应商评审程序,取消其供应商资格,通过评审的保留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4)对D级供应商取消其供货资格; 5.供应商产品质量赔偿和激励机制

为提高产品质量,落实产品质量责任,保证供需双方和公司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本公司将制订产品质量赔偿和激励的管理办法,对供应商所供的产品质量责任、质量赔偿原则、质量赔偿程序、质量赔偿项目进行分类、质量损失的计算方法、质量赔偿的申诉、质量惩戒和激励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供应商在与本公司签订供货协议或合同的同进必须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技术协议》。协议中应明确规定产品质量要求、验收标准、抽样方法和标准、检验设备和手段、接收准则和拒收内容。

对产品质量稳定、信誉高、售后服务周到、顾客调查满意度高的优秀供应商,本公司将从供货份额、货款结算等方面予以优先办理。

6.供应商健储管理

本公司逐步实行物资零库存管理,并与供应商协商和签订有关协议,推行物资零库存财务结算方式。所为物资零库存结算,就是供应商结算以我公司已用商品为结算依据,没用产品作代储商品管理,代储商品不作为结算的依据,货款结算为当月货款除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外,下月予以滚动结算。

7.采购控制程序 7.1.采购输入:产品实现策划活动时,财务部负责提供材料消耗定额,技术部门负责提供产品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生产部负责提供生产计划。

7.2.供方调查:采购部根据产品技术规范及质量要求,在国内外同行业厂家或主要原材料生产厂家中,选择至少三个以上具有良好信誉及质量保证的厂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供方基本情况、生产能力、检验和质量保证能力、交付能力等。公司大宗物资采购必须采取招标、竞标方式,由相关部门组成招标小组实施。

7.3.采购计划:采购部根据实际库存量和销售部编制的销售计划及生产部编制的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经领导批准后实施。销售部应于每年的12月31日前制订出下一的销售总计划,应于每月的31日前制订出配套和市场的月度销售计划,7.4.采购信息控制:采购合同、采购订单中应列明所购物品的名称、型号、规格、类别、数量、技术标准、质量标准、验收标准、价格、交货期。

7.5交期跟踪:为保证交货期,采购部必须要求合格供应商具有100%的交货能力,列明交货期要求,订单数量,产品资料,以使合格供应方能满足此期望。采购员应跟踪交货期进度,确保存按期采购入库,要求采购员提前以电话、传真、信函或亲自到厂商处跟催,以确保采购产品按时供应。采购物品入库按规定办理入库报检手续。

7.6.采购产品检验:采购物品进厂入库由仓库管理员验证物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项目,并报检;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进货检验规范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必要的进货检验;必要时,质量管理部门派检验员前往供货方现场进行采购物资验证或要求供方检验部门提供质量证明资料。质量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检验规范进行采购物品检验并开具相关检验单。

对日常进货进货检验中发现的批量不合格或严重不合格项目时,由采购部书面通知合格供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限期改正。

采购体系流程图采购流程采 购 输 入供 方 调 查供 方 评 审供 方 批 准合 格 供 方 控 制合 格 供 方 管 理《合格供方业绩评审》《合同管理》《销售计划》《生产计划》《物资采购计划》《采购订采购计划完成率95%单》《采购合同》供方评价完成率100%对应表格《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供方调查表》《供方评审表》考核批标备注采 购 计 划采 购 信 息 控 制交 货 期 跟 踪采 购 产 品 验 证合 格 供 方 监 控额外运费记录不合格品控制记录合格供方质量问题反馈表供方质量问题整改验证率100%

采购合同管理办法

合同作为明确合同双方权利的义务的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故凡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以公司名义与外界发生经济往来的,应当签订经济合同,合同均采用书面形式。

一、采购合同的内容: 采购合同的条款构成了采购合同的内容,应当在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执行,避免发生纠纷的前下,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商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

商品采购分材料采购和成品采购,商品的品种应具体,避免使用综合品名;商品的数量多少应按国家统一的计量单位标出。必要时,可附上商品品种、规格、数量明细表。如:锻件采购应列明所用轴承钢型号、毛坯流量、是退火件还是淬火件等。

2.商品的质量和包装: 合同中应规定商品所应符合的质量标准,注明是国家或部颁标准;无国家和部颁标准的应由双方协商凭样订(交)货;对实行保换、保修、保退办法的商品,应写明具体条款;对商品包装材料、包装式样、规格、体积、重量、标志、及包装物的处理等,均应有详细规定。

3.商品的价格和结算方式: 合同中对商品和价格的规定要具体,规定作价的办法和变价处理等,规定结算方式和结算程序。

4.交货期限、地点和发送方式: 交(提)货期限(日期)要按照有关规定,并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商品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等确定。同时,应明确商品的发送方式(送货、代运、自提)。

5.商品验收办法: 合同中要具体规定在数量上验收和在质量上验收商品的办法、期限和地点。

6.违约责任: 签约一方不履行合同,违约方应负物质责任,赔偿对方遭受的损失。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供应者有以下三种情况时应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1)未近合同规定的商品数量、品种、规格供应商品;(2)未按合同规定的商品质量标准交货;(3)逾期发送商品。

7.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可变更或解除合同,什么情况下不可变更或解除合同,通过什么手续来变更或解除合同等情况,都应在合同中予以规定。

除此之外,采购合同应视实际情况,增加若干具体的补充规定,使签订的合同更切实际,更有效力。

二、采购合同的签订 1.签订采购合同的原则:(1)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这里的法人,是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财产,能够独立从事商品流通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企业。(2)合同必须合法。也就是必须遵照国家的法律、法令、方针和政策签订合同,其内容和手续应符合有关合同管理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3)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充分协商的原则签订合同。(4)当事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委托别人代签,必须要有委托证明。(5)采购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签订采购合同的程序:

签订合同的程序是指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协议的过程。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1)订约提议。订约提议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对方提出的订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议,也称要约。公司采购部根据所需采购的物品制定初始采购合同,合同中列明采购物品的规格、型号、单价、付款期限、交货日期、结算方式等,采购部将合同传真至供应商手中。

(2)接受提议。接受提议是指被对方接受,双方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表示同意,经过双方签署书面契约,合同即可成立,也称承诺。承诺不能附带任何条件,如果附带其他条件,应认为是拒绝要约,而提出新的要约。新的要约提出后,原要约人变成接受新的要约的人,而原承诺人成了新的要约人。实践中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内容反复协商的过程,就是要约→新的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的过程。供应商确认些合同所列内容后,字后将此合同传回公司采购部。采购部将此件作为合同附件存档。

(3)填写合同文本。采购部根据初始合同填写正式合同一式二份,将加盖本公司合同章的正式合同以邮寄或传真的方式传入合格供应方手中,合格供应方将加盖合同章的完整合同寄回或传回本公司,合同签订完毕。

(4)履行签约手续。按合同规定的内容跟踪交期、质量和结算货款。保证采购任务的顺利完成。

有的经济合同,法律规定还应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签证。对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签证的合同,双方可以协商决定是否签证或公证。

三、采购合同的管理

采购合同的管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采购合同签订的管理

加强对采购合同签订的管理,一是要对签订合同的准备工作加强管理。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需要的和货源情况,掌握公司的经营情况、库存情况和合同对方单位的情况,依据本公司的购销任务,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为签订合同、确定合同条款提供信息依据;二是对签订合同过程加强管理,在签订合同时,要按照有关的合同法规定的要求,严格审查,使签订的合同合理合法。

2.建立合同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合同的履行

建立合同登记、汇报检查制度,以统一保管合同、统一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纠纷,保证合同的履行。同时,可以加强与合同对方的联系,密切双方的协作,以利于合同的顺利实现。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传真件等均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合同作为公司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和公司内部明确职责的凭证,有关人员应保守合同秘密,并及时按机密程度专门归档合同正本一份存财务部,一份存办分室,只有一份正本的,正本存财务,复印件存办公室。

各有关人员应按合同妥善保管与合同有关的资料,包括与有关的文书、图表、传真件以及合流转单等。

3.每一合同履行完毕或长期合同的每一阶段完成,各有关人员应及时将上述有关资料整理清楚,交档案整理清楚,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以上资料不得随意得置、销毁、4.处理好合同纠纷

当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5.信守合同

核电设备采购管理体系研究 篇3

关键词:设备采购;管理体系;基础平台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143-02

由于核电设备采购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迫切需要,构建系统设备采购管理体系的条件也日渐成熟。为确保组织能力得到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使其成为设备采购的协同工作平台、数据中心平台、规范化业务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和组织发展平台。文章主要针对研发的设备采购管理体系基础平台展开讨论。

1 设备采购管理体系平台介绍

设备采购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市场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工作规范、业务标准化、学习园地、档案管理和日常管理八大业务模块和权限管理、我的工作台两个管理模块,这些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业务与组织发展的设备采购管理体系承载平台。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1.1 市场管理模块

根据核电设备采购需求的整体市场管理需要和日常业务管理要求,完成了市场管理信息模块需求分析,采购包技术信息数据库、采购动态数据库、内外市场信息数据库、价格数据库、供应商资源数据库、市场规划管理数据库、通用市场数据库的开发,并将之前设备采购的信息的整理录入,各专业采购组依托平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平台投用后,实现采购包的市场信息全范围、全过程、全尺度的有效管理,实现实时有效动态掌控,为日常采购和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1.2 成本管理模块

以中国广核集团工程有限公司的CPR1000核电机型的设备采购价格为基础,结合设备特点和未来战略发展需要,构建了内部采购价格库、外部市场价格信息库、通用市场价格数据库和价格分析模型库。建立了多角度、全范围的成本管理平台。有效实现了全进度、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对后续设备成本管理精确化和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1.3 进度管理模块

进度管理采用采购任务与技术规范书出版时间及项目采购进度联动,同时对采购过程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如采购任务的启动提示、上游技术规格书的出版跟踪、采购过程中间控制点的预警及延误原因记录。通过平台实现系统自动提醒,提高了进度管理的精确性和主动性,使管理层能随时掌握业务动态。

1.4 工作规范模块

与采购相关的所有程序与标准化文件如采购制度、工作导则、标准化来往文件、标准化过程报告、标准化招标文件、标准化合同文本等统一归集在工作规范。每个员工都可通过这个标准化工作的载体,明确了解公司采购制度与程序,工作标准与导则,清晰业务步骤和规范。

1.5 业务标准化模块

建立标准化文本循环体系,包括业务特征库、合同子库、经验反馈库,三库联动,实现合同文本形成,使用、反馈、改进的有效闭合循环管理,使合同文本的持续改进有章法、有依据、有载体。

1.6 学习园地模块

平台要求强制共享工作经验和知识,每个采购负责人必须上传采购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如采购总结、出差总结、技术培训总结、工厂调研情况等资料。学习园地面向全采购分部开放,每个员工都可通过平台获取这些信息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实现整个采购团队能力的有效

提升。

1.7 档案管理模块

采购过程文件、报告等档案是每一阶段采购环节的工作成果,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即可实现对采购过程有效控制。平台的档案管理模块,对采购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文件包括技术规格书、采购策划、资格审查、评标办法、评标报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移交等共47类文件在采购阶段推进的同时进行归集。使采购过程记录清晰、采购监督有据可查,也为组织保留了标准化卷宗资料。

1.8 日常管理模块

通过对日常业务需求研究,构建接口协调、对外经营、会议纪要、内业控制如工作周报、任务督办、出差管理几方面为主体的日常管理架构,建立了完成采购业务日常管理途径。各专业组可依托平台开展日常采购工作。其中,工作周报功能可清晰记录每个采购任务的全采购周期进展及提请关注事宜,管理层可随时对可能的风险点通过平台下达指令,处理结果也将通过平台反馈给管理层;对于特别重要事宜,管理层还可下达督办任务,平台也将对督办过程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平台投用后,将实现日常内部业务与外部需求的无缝衔接,可更有效支持工程项目管理。

1.9 权限管理模块

采购信息在任何一个公司都属于核心商业机秘,采购体系的建成则意味着信息更集成,抓取更容易,因此必须要控制好平台的信息开放面。权限管理则可有效解决此问题,平台通过授权管理,可清晰、完整记录查阅平台的使用者,因此可有效监督使用者合理的使用。

2 设备采购管理体系平台应用

2.1 建立系统的工作管控平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效率

以“我的工作台”为操作界面,通过8个模块与“我的工作台”联动,可共同完成对每个采购任务全周期监控,业务监控常态化、自动化。从而使采购基础平台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性工作管控平台,它全面改变了传统的靠人来管理和督促。管理层可从之前疲于被动充当救火员而解脱出来,从而有充足的精力来进行整体谋划。

平台工作节点的设置则可强制采购人员和基层管理者要对设备采购全周期进行谋划,包括前期采购谋划、市场规划、成本分析、进度控制、过程控制和经验反馈管理,实现对采购业务的全范围、全过程管理,管理实现集

约化。

采购过程中,可不断积累各项数据,全面实现采购相关信息统计自动化,使管理者可集中管理和使用,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2.2 搭建完整的信息积累与共享平台,促进公司学习型组织建设

采购基础平台不仅服务于日常采购业务,同时它还具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即通过平台系统建立了市场、成本、文件、标准化文本、工作规范、总结与反馈等完整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历史数据和工作成果实现了持续积累和有效共享。缺乏经验的采购人员或新管理者都可利用此平台来快速补充业务能力,大幅改善了学习条件和工作环境,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采购结果的好坏高度依赖个人的技能和经验的被动局面。

2.3 建立组织能力发展载体,实现组织与个人能力的相互提升

通过平台建设和使用,一方面固化了个人能力的工作成果,将个人经验转化为了组织经验,将个人的能力转化为了组织的能力。再通过依托平台支持开展工作,又利用组织的知识库促进了个人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实现了个人能力与组织能力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为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

3 结语

物资采购体系 篇4

目前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没有一套完整的效益评价体系, 没有个统一的方法对军需物资采购做出评价。很难对每次采购实践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对比, 从中量化的得出我们采购行为的效益。所以建立军需物资采购物资效益评价体系, 从而对每次物资采购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量化评价, 便于对采购行为进行科学的比较, 有利于提高采购效益, 指导每次采购行为得到最大效益。

二、军需物资采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特定评价客体数量规模与数量水平, 所以, 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就是构建一个系统。

(一) 军事效益指标

军需物资采购的目的是直接用于维持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采购的物资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维持和提高武警部队的战斗力, 也就是能够产生多大的军事效益是采购最关键的, 这决定了该次军需物资采购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把采购物资的军事效益指标作为军需物资采购效益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主要包括采购物资的保障数量准确率、品种规格符合率、质量合格率和部队满意率等四个方面。

1、保障数量准确率。

采购物资保障数量准确率是指实际采购的物资在数量上能否满足部队用户的需求。用公式表示为:

采购物资保障数量准确率= (实际采购物资数÷物资需求数) ×100%

该指标越大, 反映出采购成果越能满足武警部队需要, 其军事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2、品种规格符合率。

采购物资品种规格符合率是指实际采购的物资能否满足部队用户对物资的类别品种及规格号型等方面的需求。用公式表示为:

品种规格符合率= (满足品种规格需求的物资采购数÷采购物资总数) ×100%。

该指标越大, 表明采购物资越能满足武警部队需求, 军事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3、质量合格率

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是指合格物资数占采购物资总数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 (合格物资数÷采购物资总数) ×100%

采购物资质量是军事效益产生的基础。采购物资的各项性能指标只有达到特定的技术标准, 才能满足武警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该指标越大, 说明军事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4、部队满意率

部队满意率是指保障对象对军需物资采购的满意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部队满意率=部队满意的人数÷部队总人数×100%。

部队满意是实行军需物资采购的最终目标, 将全面反映采购装备的军事效益。该指标越大, 军事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二) 经济效益指标

军需物资采购首先是一项军事活动, 但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必须考虑经济效益, 它要求物资采购部门运用较少的经费, 获取最大的保障能力, 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物资采购益是指采购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比例关系, 即内在收益和内在成本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采购资金的节约量与节约率、采购经费增长率和物资采购盈余总额等三个方面。

1、采购资金的节约量与节约率。

军需物资采购资金的节约量与节约率反映的是军需物资采购资金的节约情况, 是指与军需物资采购预算资金或市场价值相比, 采购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采购任务的实际资金节约情况。用公式表示为:

采购资金节约量=采购预算资金总和-采购实际资金总和

采购资金节约率= (采购预算资金总和-采购实际资金总和) ÷采购预算资金总额×100%

采购资金节约量或节约率能反映在采购过程中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 因此采购资金节约量或节约率越高, 表明军需物资采购经济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2、采购经费增长率。

反映的是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的动态发展情况。用公式表示:

军需物资采购经费增长率= (某年度采购金额数-前一年度采购金额数) ÷前一年度采购金额数×100%

如果军需物资采购经费增长率越快, 一方面说明军需物资采购工作做得扎实, 成绩显著;另一方面说明前期采购的基数偏小, 军需物资采购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其值越高说明发展速度越快, 经济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3、物资采购盈余总额。

指物资采购节约额与采购发生费用的差额。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核算, 一是按时间结点进行核算;二是按采购品种分类进行核算, 再计算总额。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物资采购盈余总额是物资采购的最终成果。如果物资采购盈余总额是正数, 表明物资采购出现了盈余, 节约了资金, 盈余越大, 表明物资采购经济效益越好;如果物资采购总额是负数, 表明物资采购增加了支出, 资金就没得到很好利用。

(三) 社会效益指标

军需物资采购属于国家政府采购的一部分, 因此不仅体现在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上, 还必须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军需物资采购的社会效益属于定性的范畴, 需要用定性的方法来分析。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是否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 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是否有利于社会就业率的提高四个方面。

1、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属于物资采购, 是政府采购的一部分, 它的实施是否有利于提高GDP (国内生产总值) 、GNP (国民生产总值) , 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武警军需物资采购对GDP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越大, 其社会效益就越好, 反之相反。

2、对社会经济秩序的规范作用。

通过物资采购的实施是否有利于物资生产企业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 促进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具体而言, 物资采购实施会对经济秩序产生影响, 如可能会出现“寻租”现象, 不利于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形成。公平竞争程度越高, 社会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3、对社会稳定的保障作用。

武警部队大规模集中采购某种物资可能会引起部分地区时间性的物资短缺。根据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理论,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供应短缺会造成该物资的物价上涨, 造成疯狂抢购和商家恶意囤货的现象。社会安定程度越高, 社会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4、对社会就业率的提高作用。

武警部队面向社会进行集中物资采购后, 是否创造了社会的就业机会, 促进了社会就业。具体而言, 对于拿到物资生产合同的企业, 是否较以前增加了就业机会, 增加了多少就业机会。增加的就业机会越多, 社会效益越好, 反之相反。

综上所述, 可初步建立武警部队营房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共选取11标, 包括7定量指标, 4定性指标具体如表1:

三、小结

当前绩效管理在部队的应用研究仅刚起步, 本文将绩效评价用于研究部队军需物资采购是为了评价部队采购效益的具体手段。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其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 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才有可能得出科学公正的评价结论。本文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但仍需结合不同的指标评价方法才能合理科学的结论, 下一步将重点结合不同的方法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构建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完整的评价体系, 确保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发挥最大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当前武警部队军需物资采购没有一套完整的效益评价系统, 没有个科学的、统一的方法对军需物资采购活动做出评价。根据以往的情况, 每个采购机构对其采购活动的评价方式不尽相同, 造成无法对军需物资采购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采购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随着武警部队采购制度改革广泛深入展开, 如何规范采购活动, 如何搞好采购效益评价是武警部队采购制度改革理论上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军需物资,采购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国界, 曹汉金, 吴隆平, 等.军队采购效率探析[J].军事经济研究, 2003, (6)

[2]吴广铭.浅谈军队物资采购绩效评价[J].军队采购与物流, 2004, (2)

[3]刘俊, 张前枝, 杜曙光.浅谈军队物资采购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 2005 (9) :184-186.

[4]陈继纯, 王和平.军队采购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中国政府采购, 2006, 66 (11) :50-51

采购管理体系整改方案 篇5

通过对安露公司采购管理体系的调研和了解,针对目前采购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理顺安露公司采购管理运作体系,保证物流畅通,降低产品成本;满足生产和客户需求,特制定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

1.对采购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培训。

2.对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制度/流程培训。(V5.0版流程学习)

3.对采购人员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4.培训完毕后对采购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考试。

二、规范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流程

1.严格按照V5.0版制定流程执行操作,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和检查。

2.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操作,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和检查。

3.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完善采购部的应有管理制度和流程。

4.各种制度流程形成书面文件进行学习和考试,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操作。

三、完善采购管理报表/表单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完善目前未有的管理报表及表单。

2.采购部严格按照制定的管理报表/表单执行填写和操作。

四、建立与生产计划配套和异常反馈体系

1.建立规范的异常反馈体系,有异常及时反馈和处理。

2.采购进度控制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保证生产计划。

3.采购计划要与生产计划进行配套,不能脱节。

五、设定常规物料合理的安全库存量

1.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常规物料合理安全库存量。

2.根据市场和销售趋势随时调整安全库存量。

六、建立采购管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1.制定采购部的重要管理项目。

2.制定采购重要管理项目的基准和目标。

3.制定采购部的绩效考核机制。

4.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从上面的整体流程来看,采购管理体系不一个独立的运作部门,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才能运作的,整体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监督的,从源头抓起,满足客户需求。

物资采购体系 篇6

[关键词] 汽车售后服务采购物流体系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2005年2198万辆~2315万辆,2010年3100万辆~3315万辆,2015年4435万辆~4719万辆,随着我国在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时给售后服务企业带来了不断扩大的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就经济型车辆而言,平均每辆车年售后服务需要零部件金额1000元以上,零部件利润是汽车售后服务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然而目前汽车零配件市场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价格也很混乱,售后服务配件、材料的供应状况对售后服务企业的市场信誉与发展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采购物流体系,严格控制零部件的质量与成本是极其重要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 明确需求与规划供应

零部件的物流特征较为繁杂,主要是备品备件品种多、运输批量小、需求地域分布广泛;需求量地区分布不均匀、不稳定、且实效要求高;备品备件要求个性化、专业化的装卸及运输,紧急状况下还需快速反应和高质量服务。汽车零部件按集成度从小到大分为零件、部件、组合件、系统、模块系统组件。不同的零部件产品规格,包装要求,标准化程度,供应商交付需求等等均不相同,就需要企业的采购人员除了需要充分了解汽车零部件的特性、更换周期和使用寿命,以及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零部件的销售频率,还能运用价值分析,需求预测等手段对不同的零配件做出相应的供应规划方案。售后零部件需求分为常备件、定期保养件、重要部件、交通事故件、非易损件、专用件。

常備件使用频率高,损坏的可能性大,此类零部件功能简单、寿命短,包括摩擦片、制动块、皮带、火花舌、灯泡、雨刮器、轮胎、喇叭等。

定期保养件又可以分成三类情况:定期必须更换的,包括制动液、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机油、机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空滤器滤芯、花粉滤器滤芯、火花塞、发动机正时皮带等;需检查液面或添加的,包括变速器油、冷却油、风窗洗涤液、制动液、蓄电池电解液、助力转向液等;需检查或更换的,包括气门间歇、离合器踏板高度、前和后制动器摩擦片及磨损、附件皮带张力和状况等。

重要部件包括点火、油路、悬挂、制动等。交通事故件主要包括车门、保险杠、冀子板、机盖、背门、后视镜等。非易损件主要是发动机总成、车身总成、变速箱总成等。专用件是某品牌汽车专有零部件。

二、供应市场分析

目前的中国的零配件供应市场日趋活跃,除了传统的4S店外,不少专业零配件服务供应商像米其林、壳牌、BBS等也开始全面涉足售后服务市场,并且各省均已建立具规模的汽车配件交易市场,另外合资汽车厂家不断推进零配件国产化率,不少汽车合资企业和民族自主企业也开始自主开发和生产汽车零配件,同时由于关税下调,不少原装进口的零配件成本也在降低,这些因素使得零配件价格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4S店的零配件采购,来自两类渠道,一是整车制造商,二是当地供应商或配件制造商。在一般的非4S店维修企业,其零配件采购渠道就比较灵活、多样,但大多数取自于当地零配件供应商,也有部分紧缺的、或涉及质量关键的零配件也向4S店购买。采购人员除了要了解整体供应市场条件和政策法规外,还需要通过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的市场调查,熟悉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价格趋势,技术进步和替代品情况。

三、 制定供应战略

根据前面对零部件的分类,结合供应定位模型,制定合理的供应战略,如图:

常备件、定期保养件的需求量大,属于日常项目,对于采购宜采用简单的方法,邀请少数的供应商,评估供应商主要基于产品品牌和降低公司管理成本考虑,进货量由零部件的需求量和库存政策决定。

重要零部件属于关键项目,对于其采购,企业应关注如何降低成本,邀请或选择适当的供应商,尽量深入了解供应商的情况,使用询价法或招标法获取报价,判断标准应该考虑供应商的能力,积极性和成本,尽量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交通事故件和非易损件属于杠杆项目,对于这类高风险、低价值的部件,建议每个4S店库存5套~10套交通事故件,采购频率每周采购1次~2次;非易损件,根据售后服务客户的具体需要分散订货,一般具有一定的交货时间间隔,这类零部件影响整车的性能,供货单位应选择原汽车厂规定的供货商。

对于专用件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余地很小,这类零配件属于瓶颈项目,只有依靠整车厂提供或通过整车厂提供的专用图纸进行加工。汽车专用件的可得性成为吸引广大消费者,加快促销,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留住客户最关键的一招,宜分散订货。

对于关联零部件的采购,应研究不同订单之间和货品组之间的需求的内在密切关系,按照它们的需求规律来组织订货。

四、评估与选择供应商

根据不同的采购项目确定了特定的供应策略以及期望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后,就需要对实际和潜在的供应源进行评估与选择。

1.准确定供应商选择标准

确定供应商选择标准,可以从产品质量、可获得性、供应商服务与响应,成本四个方面来评价:

(1)产品质量。零配件的价格和费用虽低,但是供应的配件质量较差,实际上是高价供应源,这种劣质产品不但会严重影响修车质量和企业信誉,还可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产品质量要考虑的因素除了包括产品本身是不是符合企业的要求,其耐用性,废品率等情况外,如果是生产制造商还要了解供应商是不是具有设计和制造产品的经验和资质,如果是批发零售商需要调查有没有提供相类似产品的经验,供应商的态度是否积极等评价标准。

(2)交付标准。它表明供应单位按合同所要求的交货期限和交货条件的情况,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供应商的零配件库存水平,供货能力,财务能力,是否为竞争对手提供产品,交付可靠性等,因为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是一个需要快速反应的服务型企业,因此供应商的地域接近性也需要做考虑。

(3)供应商服务与响应。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供应商的服务态度,方便用户的措施,服务项目,供应商的客户服务反馈体系,和是否有高效的信息系统。

(4)价格和费用。不同来源的汽车零配件价格相差幅度很大,进口件和国产件有时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都有,因此,在采购之前,采购人员应事先调查市场价格,不可凭供应商片面之词,误入圈套。如果没有相同商品的市价可查,应参考类似商品的市价。有时候我们会放弃与提供极低价格给我们的大批发商的合作,而选择不愿意提供极低价格给我们的制造商或生产厂商与我们合作,因为通常制造商通常在产品质量、货源保证、售后服务、促销活动及其他赞助上会有更多的营销费用支持。

2.供应商识别,调查与筛选

识别构成供应市场的实际供应源和潜在供应源,调查其能力,分析市场走向以及长期供应前景,而且通常还需要密切关注原因。可以通过供应商的供货历史资料分析,参观,交谈,阅读贸易期刊等方式来获取诸如供应商概况(地点,规模,营业范围等),供应产品种类,运输条件,成本,服务等信息,然后根据前文提出的供应商选择标准进行合理的筛选。

3.供应商分类

根据采购类型和供应商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确定主供应商和次供应商。在主供应商处,采购量应占总量的70%~80%,在次供应商处采购量占总量的30%~20%,这样,既牵制了主供应商,防止断货的危险,又可使其保持一定的竞争关系,是采购方获利。

五、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是供需双方的法律依据,必须按合同法规定的要求拟定,合同的内容要简明,文字要清晰,字义要确切。签订合同之前首先要明确公司希望获得和避免的内容,品种、型号、规格、单价、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交货方式、质量要求、验收条件、双方职责、权利都要明确规定,要避免含糊其词的语句和接受不现实的承诺。对于所供零配件的质量担保承诺需要定量地描述,应当以该零配件或材料用到车上后,按使用该件车辆的维修类别同一担保期确定零配件的质量担保期。另外尚须加罚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返工工时损失与企业信誉损失。以期实现风险共担。在签订进口配件合同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配件的型号、规格、生产年代、零件编码等不能出错,并且对于涉及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也要熟悉,避免出現交易风险。

六、供应商管理

1.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采购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包括其财务和商业计划等方面的情况,对关键的要供应商求及时报告生产或经营情况,严格控制物料的入库检查。

2.积极与供应商沟通

随着中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日趋加快,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运用日趋复杂,因此提高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也相当重要,因此,需要采购部门不定期的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对部分供应商进行辅导,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采供应商的服务水平。

3.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

在供应商确定以后,就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评分,着重就零配件价格、交期、进货合格率、质量事故等各个方面都进行量化考评,定量指标每满一年必须重新评审一次,不合格者经限期修改合格后依然可与配合,重审不合格者终止合作。对于潜在的供应商也要随时关注,在供应合作中,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需求和供应都在变化,企业需要在保持供应商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修改供应商的考评标准。

七、采购绩效评估

1.确定评估领域

对于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一般应着重评估以下领域:业务采购,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计划和预测,采购组织和采购系统。

2.确定绩效指标

每一个领域的绩效评估指标都有所不同,对于业务采购领域,可以选择诸如质量,数量,时间,价格,成本等指标来进行考核。

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采购物流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源泉,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生产企业做好第三方物流采购服务商的选择与评价是管理采购物流的前提。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和一些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实际运作方法的基础上,对汽车售后服务企业采购物流流程和细节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提出了一套采购物流体系。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不同的企业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流程体系做出修正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彼得.贝利:采购原理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

[2]刘仲国何效平: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3]温卫娟:如何进行采购与供应商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物资采购体系 篇7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物资采购绩效,概念性评估模型

长期以来, 采购绩效评估就像是一个黑匣子, 普通绩效指标只能对企业的局部功能进行简单绩效评估, 这也是企业普遍没有建立采购绩效评估体系, 而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绩效指标衡量采购局部功能的原因[1]。集团为了有效评估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效率, 开展同业对标体系建设工作。同业对标实现不同区域分公司、各省子公司、公司各级企业与国外同行企业之间等不同层面的对标比较。然而, 物资管理领域的同业对标指标具有宏观性、动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随着公司管理关注点的变化, 同业对标指标设计会发生变化。集团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现有物资管理方面的同业对标指标较难实现在不同采购策略下对采购绩效进行有效评估, 同业对标管理需确立新的标杆, 确保标杆的先进性。

为此, 公司从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的角度, 研究如何构建一套通用的物资采购流程型绩效评估体系, 找出物资供应中存在问题的流程, 力求解决物资采购周期长、招标采购批次标包分解难度大、与供应商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

1 国内外采购绩效评估的实践

1.1 采购绩效评估研究评述

采购绩效评估是对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全面考评, 客观评定采购工作整体水平的一种手段。进行采购绩效的考评与评估, 关键是要制定一套客观全面的指标体系, 不仅能够评价采购部门及采购人员的绩效, 而且对考核对象的采购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美国学者Dunn认为, 采购绩效评估的指标应包含效果、公平、效率、适当、充分、回应六类[2]。Chao认为采购利益相关者包括采购管理者、采购实施者、内部服务对象, 以此为前提, 将采购绩效的衡量指标划分为采购的品质、及时交货、对商品知识的了解程度、正确性、采购专业能力、谈判能力、采/订购的循环时间、实际成本结果与目标成本的比较、潜在供应商的培养及团队合作等十大类[3]。

目前, 采购绩效评估理论的研究多数立足于流程分解的视角。基于流程的采购绩效评估, 是将采购活动分解为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这些活动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载体。通过对采购过程涉及各项活动的效果与效益进行评估,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转效率和流转成本, 从而实现对采购绩效的评估。流程型采购绩效评估的方式, 能够向管理者提供各项指标背后的含义, 使其从内部流程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便于对症下药[4]。

1.2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借鉴意义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是采购绩效评估研究的一个典型领域。国外有关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理论的早期论述, 是伴随着财政支出效益理论的研究进行的。到20世纪90年代后, 伴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推广, 西方国家一方面开始更加关注如何改革采购方式、节省采购资金, 以减少政府财政开支;另一方面, 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一场管理改革运动, 目标是追求“3E”即Efficiency (效率) 、Economy (经济) 和Effectiveness (效益) [5]。其中, 效率表示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实现产出水平的最大化, 衡量效率一般要通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表示投入成本的最小化程度, 是对成本与投入之间关系的考察;效益表示产出效果最终对实现组织目标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 它不仅包括产出的质量, 还包括期望得到的社会效果与公众满意度等, 将产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涵盖在其中[6,7]。国外对于政府采购绩效评估后期的研究重心逐渐发生转移, 侧重于参照企业采购、私人采购的评估体系建立政府采购绩效评估体系, 这也是构建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的倡导期。

国内的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 政府采购制度及政府采购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关于政府采购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侧重于对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必要性、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现实路径等方面。

2 物资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的内涵

2.1 物资采购绩效评估现状

近年来, 为了评估各项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效益, 集团积极推进同业对标管理工作。公司物资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同业对标指标, 积极搜集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相关的数据, 以期通过同业对标体系的完善与同业对标工作的开展, 达到物资供应链管理精益化的目标。

集团以提升2013年度物力集约化管理水平为出发点, 按照“规范性指标+成效指标+管理手段指标”的基本框架设置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物资管理方面, 2012年设置11个指标, 其中管理规范性指标4个 ( (1) 招标采购规范、 (2) 物资标准化应用指数、 (3) 产品质量监督完成、 (4) 供应商关系管理指标) , 管理成效指标5个 ( (1) 物资集中采购指数、 (2) 新投运主设备质量评价指标、 (3) 物资采购计划准确指标、 (4) 仓储资源优化率、 (5) 监督评价满意率) , 管理手段指标2个 ( (1) 电子商务平台采购应用指标、 (2) ERP系统仓储管理规范指标) 。201年的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在201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完善, 设置10个指标, 27个考核要素, 其中, 管理规范性指标5个 ( (1) 招标采购规范指标、 (2) 物资标准化应用指标、 (3) 合同管理规范指标、 (4) 供应商关系管理指标、 (5) 监察评价规范指标) , 管理成效指标4个 ( (1) 物资采购计划执行指标、 (2) 物资质量监督完成指标、 (3) 物资配送及时率指标、 (4) 仓库资源利用率) , 管理手段指标1个 (电子商务平台采购应用指标) 。

总体来说, 同业对标指标体系能够评价物资供应链各环节的管理成效, 同行业及兄弟单位之间具有可比性。然而, 现有同业对标体系是为了衡量一些即时的采购策略而“量身定制”, 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出存在问题的流程。例如, 物资集中采购指数这个指标, 具有时间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无法反映流程问题;例如招标采购规范这个指标, 指标本身属性是定性, 且无法针对管理工作给出一个能够反映流程绩效的描述。因此, 建立一套衡量物资管理供应链各环节流程问题的流程型采购绩效评估体系是必要的。

2.2 物资采购流程简介

公司物资采购方式总体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 (即招标外采购) 两大类, 从工作思路方面, 考虑绝大多数物资是专业化、标准化产品, 其采购管理业务是以集中批次招标的采购方式开展, 以期实现对采购管理效率的提升。公司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制定、需求提报、审查、标包批次划分、招标、评标、中标、合同、物资验收等阶段。

供应链协同要求供应链中各节点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彼此协调和相互努力, 从而提高供应链柔性, 保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对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渗透, 物资采购管理绩效评估指标要考虑供应链环境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供应链协同环境下, 采购管理工作作为物资供应的关键环节, 具有统筹和评估物资供应工作的先动优势, 只有与前端的计划环节和后端的合同环节联动起来, 才能发挥其成效。因此, 必须要基于物资供应链各环节业务之间的协同, 采购管理绩效评估才是有意义的。本文认为, 以采购环节的绩效评估为目的, 同时将前端的计划流程和后端的合同流程纳入绩效评估的范围, 才能够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流程型物资采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3 物资采购流程型绩效评估模型

物资采购流程型指标体系是指基于流程视角建立的采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流程型指标体系能够深入挖掘出存在问题的流程, 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改进。本文根据MIT过程手册, 将物资供应过程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过程手册是过程描述和分析工具的电子数据库, 包含大量可以组合的过程步骤和约束条件, 可以被看作是产生替代过程结构的一种语法[8]。

本文将采购活动按深度分为目标层、流程层和活动层。从供应链角度可以将采购活动划分为采购计划、招标、服务、供应商管理、评标专家管理等环节, 通过对环节的分解拆分与再合并, 确定模型的目标层;从流程的角度, 每个环节的执行包含若干个过程, 即为流程层, 例如, 供应商管理环节可以拆分为供应商信息数据维护、供应商选择、供应商绩效管理等流程;各流程的实现包含多个涉及各个部门的活动, 即为活动层, 例如, 供应商信息数据维护包括申请提出、审核、审批等活动。所有这些目标、流程、活动等构成了一个有等级层次的物资采购活动模型。再如, 物资采购中, 提报招标需求、招标审查、发布公告、投标、评标等视为流程层, 具体每个流程中的申请、审批等活动, 视为活动层。

考虑公司物资供应链的特性, 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物资采购绩效评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质量, 采购的最终目标是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 (2) 时间, 物资采购与供应的时效性也是采购绩效评估的重要方面; (3) 成本, 采购绩效评估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物资供应链运营所耗的各方面成本; (4) 协同性, 对物资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进行评估, 保证采购活动的时效性和采购物资的质量, 降低采购成本与管理成本。采购活动各个环节的绩效评估, 都将围绕这四个维度展开。基于此, 本文建立了物资采购绩效评估概念性模型, 如图1所示。

3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物资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和采购绩效评估现状, 认为物资管理工作需注重上下游协同, 提出在供应链协同环境下构建物资流程型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同时, 通过将物资采购各环节的流程与活动进行深层次的细分, 将物资采购管理各环节分为目标层、流程层和子流程层三个层级, 分别从质量、时间、成本、协同性四个维度提出物资采购绩效评估概念性模型, 为企业在供应链协同环境下进行采购绩效评估提供了指引,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平.基于流程的绩效管理[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Dunn·W·N.Public Policy[M].N.J.:Prentice-Hall.Inc, 1981.

[3]Chao, C.N..Purchas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Views of Purchasing Managers[M].Ann Arbor, Mich:1990.

[4]李凯.供应链流程绩效评估模型及其系统实现[J].天津: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2009, 23 (35) .

[5]张得让.我国政府采购支出综合效益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6]王治, 王宗军.我国政府采购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2) .

[7]陈工, 袁星侯.财政支出管理与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救灾物资储备的体系完善研究 篇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们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得到充足的保证。不幸的是, 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除了财富还有对环境的破坏, 2008年春出现在南方的冰冻灾害、“5·12”地震典型地反映了突发的灾害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和现代社会的脆弱性。在这些突发事件中, 都曾有短暂时间因救灾物资、基本生活食品不能及时有效地送到灾区, 而引起受灾群众的不满, 在“5·12”大地震中更是因为救灾帐篷的短缺造成局部的骚乱。痛定思痛, 除了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不足, 我国的物资储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尽管在这些事件中我国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系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极大地保证了灾区医疗物资、生产物资以及其他救灾物资的供应, 但还是折射出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的救灾物资的储备体系。

2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1953年, 我国正式建立国家物资储备制度, 开始储备钢材、煤炭等重要战略物资。经过50多年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国家物资储备局、储备物资管理局 ( 办事处) 和基层单位的三级垂直管理体制, 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储备仓库体系。目前, 我国的物资储备由民政部负责, 分中央、省、市 (县) 三级, 其中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为天津、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10省 (区、市) 民政厅 (局) , 中央级救灾物资定点储备在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南宁、西安10个城市。民政部还将在重庆建设中央救灾物资重庆储备库, 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只有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大力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灾害, 及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2.2 国家物资储备制度的缺陷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国家物资的储备战略, 并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国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1998—2010) 》、《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制度与政策。多年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多次危急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现了国家宏观布局的高瞻远瞩。但是近年来的突发事件也反映了我国单一的国家物资储备制度不能完全满足突发事件中对物资供应的需求, 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2.1 救灾物资储备数量不足, 种类稀少

1998年7月, 民政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为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 保证灾民救济工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灾区社会的稳定, 中央和地方以及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都要储备一定的救灾物资。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的主要物品类型主要是帐篷和棉被等物品,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2005年年底, 含中央级物资储备库在内, 全国省级共建成救灾仓库建筑面积 137943平方米, 按照正常情况下测算, 总容量不超过 30万顶帐篷。

显然,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视事件的严重程度, 对各类救灾物品和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如果是较大的突发事件, 这种比较单一的救灾物资储备肯定不能满足灾区恢复基本生活的需要。事实也证明如此, “5·12”地震两小时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成都代储点的全部帐篷调拨灾区, 48小时后全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15万顶帐篷全部调空, 但灾区帐篷短缺仍严重。

2.2.2 救援物资响应时间慢

2003年2月23日, 新疆伽师地震, 由于附近没有中央储备物资, 民政部只能从遥远的武汉调运救灾物资, 5天后这批物资才抵达灾区。而按照民政部的要求, 在灾害发生 24小时之后, 灾民就应该得到救助, 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一般生活用品如水、食物等易于在当地采购, 尽管可能采购价格较高, 但一般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而帐篷运到灾民手中的平均时间是 4天, 远不能达到应有的反应速度。

2.2.3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投资巨大

从2007年起, 云南省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本省各地救灾仓库的建设, 同时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充救灾物资储备, 常年储备的救灾物资有救灾帐篷、棉被和衣服等。每年财政部、 民政部用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的预算, 大概在 2亿元人民币。要达到民政部24小时灾民得到救助的要求, 显然依目前的中央储备布局难以实现, 为此, 专家建议增加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代储点数量, 建立一个大型的仓储中心类似供应链中的配送中心, 投资多在几千万元到亿元之间。

这是基本的固定建设费用, 要维持储备库的正常运转, 后期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管理储备库, 维护储备物资的品质。其中, 库存保管费用大约占物资成本的30%, 按每库平均几千万元的库存量, 则仅库存保管费用就接近千万元。

2.2.4 维持物资的品质较昂贵

救灾帐篷可以保存一年甚至几年, 质量基本可以保证, 但很多其他救灾物资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或者保质期, 超过保质期有可能变质。如果让变质的救灾物资送到灾区, 不但起不到救灾物资应有的功效, 甚至还会引发社会骚乱, 损害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诋毁我国的国际声誉, 造成更大的社会恶果。对于国家储备库中因质量发生变化、等级提高或工艺改变等原因的物资, 经国家局核实, 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可降价处理或报废销毁。

经历多次突发事件, 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也看到我国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国救灾物资供应的主力军。但同时也发现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一些问题, 物资总量不足、物资种类单一、物资调拨反应过慢以及较难保持储备物资品质等, 说明我们对救灾物资的储备制度、处理办法仍需改进, 提高救灾物资的储备量, 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 提高救灾物资响应的时间。

3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思考

应急救灾物资的国家储备是必需的、有效的, 但也是不足够、不充分的, 必须对我国单一的国家储备应急物资的制度进行改善与补充, 加大储备量, 完善储备网络布局。把国家物资储备与地方商业、企业单位的储存有机结合起来, 不失为一个有效而又节约的好办法。即把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企业救灾物资储备的综合救灾物资储备方案, 再辅以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的应急处理办法, 作为一个完整的救灾物资的储备体系,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救灾物资的最大量、最大程度且最快速度地供应, 满足灾区对物资的需求。这个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3.1 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维持目前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它是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物资供给的主力军, 是应急事件处理物资供应的主要力量。依然保持目前的中央、省、市 (县) 三级储备体系, 维持现有的10个中央救灾物资代储点, 但不再增设, 把主要的工作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现有的储备点的储备能力、维持储备物资的质量等方面。

3.2 企业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企业单位物资储备制度是指国家把一定的物资储备任务派发给一定地区的一定企业储备一定种类的物资。即把国家救灾物资的部分储备量分配给各地方的企业单位, 企业单位根据本企业经营特点、从事的行业选择储备的救灾物资。这样分散在各地的企业, 可以把企业储备的救灾物资作为国家救灾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调拨分配给灾区。

企业单位的物资储备策略的思路为:通过考察在各地选择部分优秀的商业机构, 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商业机构的仓库储存能力, 把国家一定量的生活用品、医疗药品等分散储存于各单位, 国家每年给予参与国家物资储备计划的单位一定的补贴, 补偿各单位由于物资存量增加而上升的物流储存成本。国家对在各单位储备的物资有绝对的调度权力, 但在国家不调拨时, 各单位对物资有权进行处置, 但必须保持任何时刻对国家储备物资保有原协商的数量。

3.3 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制度

赈灾物资筹集是指政府应对灾情依法对灾区进行赈灾所需物资的筹措, 当中央救灾储备代储点和企业救灾储备物资调拨不能满足需求时, 有必要进行市场化筹集。因此, 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是突发事件救灾物资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这个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三个部分以中央储备库为主, 企业应急储备为辅, 社会市场化筹集救灾物资为补充, 构成对重大突发事件物资供给的保障系统, 构成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生命补给线。

参考文献

[1]冉岚.从汶川地震看国家物资储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 2008 (9) :60-63.

电力公司物资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篇9

电力公司物资管理目标是构建管理体系的逻辑起点,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 没有方向就无法制定具体的内容。因此构建物资管理体系必须围绕电力公司物资管理目标来进行。电力公司物资管理目标应充分结合电力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考虑了电力公司物资管理特点。电力公司物资管理是电力公司整体经营管理的一部分, 因此物资管理目标必须体现电力公司的经营目标。对于电力公司来说, 其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电力公司物资管理目标从整体来看, 也应该体现出电力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认为电力公司物资管理目标就是要提升经营效率和质量, 降低公司运行成本, 提高物资使用和分配效率, 以实现电力公司价值最大化。

2 电力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及责任划分

电力公司根据物资管理的需要, 需要建立相应的物资管理部门。以省级的电力公司为例, 它需要建立物资部、省物资供应部、地市物资管理部等。其中物资部主要承担的职责是:负责公司物资计划管理;负责公司招标和非招标采购管理;负责公司物资合同管理;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负责公司仓储配送管理;负责公司应急物资管理;负责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负责公司供应商关系管理;负责公司物资标准化管理;负责公司物资信息化管理;负责对公司物资管理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省物资供应公司接受物资部的业务管理, 承担委托范围内物资供应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司需求物资的催交催运、配送仓储、移交验收、现场服务等工作;负责与物资需求部门、单位核对物资调拨接收情况, 开展物资核算工作, 配合物资结算工作;负责公司仓储配送网络建设, 库存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日常管理, 定期编制储备情况报表报送有关部门;负责办理所辖仓库仓储物资的出入库手续和库存储备物资的配送。

3 电力公司物资管理具体内容分类

1) 物资整体计划管理。物资计划管理是通过建立全面和全过程物资计划管控机制, 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为基础, 对物资需求部门申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和库存资源利用, 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提高物资采购效率, 保证物资计划准确执行。

2) 物资采购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包括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资金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及配送和验收管理等。物资采购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物资采购管理当中, 应该按照统一、全面、高效的原则,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要利用好采购资金,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避免资金的浪费。

3) 物资采购后的管理。物资采购后要进入仓储和使用阶段, 这个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了仓储管理、废旧物资报废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其中仓储管理要做到按照“统一管理、统一作业”和“统一管理、属地作业”的原则, 建设以虚拟仓库为信息中心, 区域库为枢纽、周转库为支撑的两级仓储网络。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包括可再利用旧物资的仓储保管和报废物资处置管理等。报废物资处置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处置”的原则, 由省物资供应公司统一组织。应急物资管理遵循“统筹管理、科学分布、综合储备、统一调配、实时信息”的原则。物资部是应急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 物资供应公司是应急物资配送、储备的具体实施单位。

4) 物资标准化及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物资标准化管理是指依据公司技术标准和标准化建设成果, 统一技术规范, 统一产品标准, 推进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工作。物资信息化管理包括物资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查询、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内容。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以ERP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 结合专业分析工具, 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共享, 强化物资管理流程标准化, 为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物资档案资料管理包括物资计划、采购、合同、配送、验收、结算、仓储、废旧物资处置等全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

4 电力物资管理考核与评价

物资 (招投标) 监察为物资 (招投标) 专业内部监察, 遵循“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全程监察、及时反馈”的原则, 监察事项包括物资供应链管理及非物资招标采购相关业务。物资监察采用日常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三种方式, 及时发现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监察对象, 提出整改建议, 督促问题整改, 完善防范措施。物资管理考核主要通过公司同业对标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等方式实施。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发现目标———职责划分———管理内容———考核与评价, 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力公司物资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融合了物资管理的大部分内容, 对于推动电力公司物资管理效率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建立政府采购检验体系的构想 篇10

政府采购检验体系是指为确保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协调采购机构、用户、供应商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 借助某种科学手段和方法, 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惯例, 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进行检查、测试、评估, 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判定;或为维护政府采购活动买卖双方合法权益, 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 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相关业务活动的统称。

2构建政府采购检验体系的意义

2.1 保证采购对象的质量, 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政府采购的产品、服务是保障政府机构生活、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手段, 其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政府办公效率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高低。严格把住采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关口, 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效能, 是采购部门切实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使用有限的经费, 采购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也有效的提升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2.2 加强各级的协调沟通, 促进采购改革推进

现行的采购模式, 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检验大多由采购机构和供应商把关, 忽视了与用户的协调, 一旦采购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很容易引起用户对政府采购机构采购行为的质疑。将多级部门融合到采购检验体系中来, 能更清楚了解用户对采购对象的质量要求, 提升了用户对采购产品满意程度和采购行为的公信度, 提高了需求单位参与政府采购工作的积极性, 对采购改革的推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保护政府的合法权益, 避免采购活动纠纷

建立采购检验体系, 采购部门与用户融入到整个采购的质量检验过程中, 用户对整个采购活动参与和知情权得到了发挥, 对所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其需要有一个直观的接触, 避免了用户与采购部门的误解。采购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检验体系, 一旦发现质量或服务达不到标准, 可凭借检验结论向产品提供方提出质疑或投诉, 及时进行纠正或终止合同, 极大的保证了政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避免了产品或服务在交付用户使用后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各类纠纷。

2.4 推进采购活动的规范化, 适应高效政府机构要求

科学发展观指出政府工作向科学化转变, 构建完善的配套法规、标准体系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监督。政府采购检验体系作为一个质量检验体系, 明确了采购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指出质量检验的方法程序, 规范了采购活动, 作为一个监督指导体系, 它通过建立法律、规章、制度、标准形成了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监督。

3政府采购检验体系的框架模型 (如图1)

3.1 组织机构

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本级采购检验体系的最高组织领导部门, 纪律检查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负责整个采购检验过程监督检查, 统一组织协调采购质量检验体系的活动, 主要任务是提高采购质量检验活动的计划性, 检查和监督采购质量检验任务完成情况, 统一组织采购质量检验信息的流通和传递, 研究和提高采购质量检验体系的功效, 组织采购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 协调本级和下级检验机构人员参与检验工作以及接收和处理质疑投诉。

3.2 检验机构

政府采购检验机构主要包括政府采购机构、用户;产品或服务提供方;质量检验部门、第三方检验机构等, 可以由某一机构独立负责检验, 也可以由几个联合进行检验。检验工作一般由政府采购机构协调各部门实施, 检验工作与物资采购工作同步进行。

3.3 检验标准

政府采购检验标准保持与国际、国内标准一致, 目的是使检验活动更具有规范和统一性。检验标准的采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对采购国内尚无标准的产品检验, 应采用国际标准准化组织 (ISO) ,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制定的标准和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标准;对我国有标准的产品检验, 应采用国家标准, (GB/T19001-2000, GB/T15481-2000等) 或经国家认可的行业标准。

3.4 检验内容

根据用户对政府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检验内容也分别对待, 一般来讲, 对采购的产品检验包括:性能、可靠性、耐久性、标准性、可维护性、美学性、印象质量、保密性;对采购的服务检验内容主要有:视觉美观性、便利性、可靠性、责任心、响应性、职业资格、周到性。

3.5 检验程序

政府采购的检验是贯穿整个采购活动中的, 接收采购任务后, 应成立采购检验小组, 制定检验计划, 选择检验方式, 根据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确定检验对象, 针对产品或服务在检验机构和专家库中选择在该领域权威的检验机构和专家, 按计划在规定检验时间、地点、方法实施检验, 并出具检验报告, 由采购检验小组公示检验结果。

3.6 检验方式

政府采购检验根据检验主体的不同, 主要有第一方检验, 即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主导检验;第二方检验, 即由政府检验机构主导的检验;第三方检验, 即由供应商与政府协商指定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共同检验, 即由供应商、政府、第三方检验机构共同参与的检验。

3.7 质疑投诉

质疑投诉是为保证政府采购的公正、公开、公平, 维护采购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解决检验中供应商或政府用户对检验结果质疑的一种处理机制。政府采购检验由各级纪律检查部门接收投诉处理工作, 协调各级审计、财政、政府采购部门配合进行, 按照提出询问、质疑;对询问、质疑做出答复;提起和受理投诉;对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的程序进行。

3.8 资料管理

资料管理主要是对质量检验活动中各级采购管理部门、采购机构、检验机构在组织检验过程形成的, 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资料进行存档管理的行为。主要记录检验中优质供应商和产品库、优质检验机构和检验专家库、检验形成各种数据和创新的检验方法、接收质疑投诉的相关资料等内容, 目的在于为以后积累数据, 促进检验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4建立政府采购检验体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建立多级联合的检验机构和检验专家库

目前政府采购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 采购的检验工作主要依靠第三方, 现有的政府采购力量不能满足政府采购质量检验任务的要求。政府采购的检验体系应当建立与各级质检局、科研院所的沟通协调渠道, 建立囊括研究所、科研机构、权威检验机构、各行业专家的检验专家库资源, 逐步完善在检验中产品和服务优质的供应商库, 为建立政府采购检验体系奠定坚实的力量基础。

4.2 完善适应自身需求的产品质量标准

我国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一些产品的质量尚缺乏权威的标准, 一些行业标准出于保护本行业, 制定标准离政府高质量要求还有距离。由于政府利益的特殊性, 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也决定了政府采购质量检验必须依靠完善的标准来调整, 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 在技术和专业层面保证质量检验有标可循、有法可依。

4.3 配备胜任检验要求的合格政府采购人员

现代化检验手段在产品检验中的使用, 要求采购人员具有化学、物理、生物、工程机械等多方面综合的知识结构, 单纯的采购业务知识已不能满足对采购对象的检验要求。建立政府采购检验体系需要大量的专业检验人才,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现有采购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 学习检验的专业技术, 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 可以依托各级检验人才机构进行, 通过从地方检验机构中聘用素质高、业务精通的专家融入到政府采购检验队伍中来, 提高采购检验水平。

摘要:对产品和服务的检验是保证政府采购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中描述了政府采购检验体系的一个轮廓模式, 阐述了政府采购检验体系的内涵, 说明了建立政府采购检验体系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采购,检验体系,构想

参考文献

[1]万融.商品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89-207.

物资采购体系 篇11

一、《政府采购法》个别条款有待调整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分别对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方式的操作程序作出规定:1、成立谈判或询价小组(以下统称为“小组”);2、小组制定谈判或询价文件并确定评定标准;3、小组确定入围供应商名单;4、小组与入围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或询价;5、小组推荐成交供应商。如此规定,问题有二:其一,小组权力过于集中,采购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法律赋予小组的权力已超出了评审范围,是一种既可以选择参与者,又可以为某一参与者量身订制游戏规则,同时又兼任裁判的绝对权力。虽然法律规定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行为是集体决策的结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个别强势的采购人代表或专家在整个小组中产生的作用绝不仅占三分之一的份额,往往是某个评审人员的意志可以影响整个小组的决策。因此,在这种权力绝对集中的模式下,将很难保证采购的公平、公正。其二,小组的工作量过大,时间难以保证。法律规定小组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参与,而我国现有评审专家多为兼职身份,如果严格按照上述两条执行,多数专家将很难全程参与某一项目的采购活动,法律的适用性大打折扣。

建议:对法律中难以执行或执行过程可能造成损害风险的条款进行统一调整和修改,确保在各种采购方式中,决定性权力的相互分离与制衡,加强法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政府采购法》配套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

《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第十条“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界定,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等,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法规制度予以解释和细化。面临主要问题:其一,配套规章制度效力较低,难以形成统一规范。我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也就是说,财政部面向全国政府采购制定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8号令)等部门规章与各省市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地方政府规章发生抵触时,地方政府可以不适用部门规章,因此,财政部的政府采购配套规章难以在全国形成统一的规范效力。其二,配套规章制度相对滞后,部分规章与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但我国现行的一些政府采购配套规章制度,仍存在与法律精神相悖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省市的地方政府规章早于《政府采购法》出台,《政府采购法》通过后,一些规定与法律不符之处并未废止,使法律的贯彻执行出现了问题,也影响了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整。

建议:1、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以弥补现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中的行政法规缺位问题。行政法规具有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能够进一步细化法律,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对于统一规范全国政府采购行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进一步规范各类配套法律文件。财政部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应对本部门、本地区制定的政府采购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凡与政府采购法规定不一致的地方,该修改的修改,该部分失效的部分失效,该废止的废止。

三、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政府采购与许多法律关系存在相互衔接和协调的问题,其中与《招标投标法》的关系是最为复杂:第一、非工程招标投标项目法律适用困难。《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建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即只有《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列的工程类项目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招标投标法》,货物、服务等其他项目的招标投标仍适用于《政府采购法》。但是在《政府采购法》中,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操作要求几乎没有任何规定,工程之外的招标投标项目如何适用法律成了真空地带。为此,财政部于2004年8月颁布了第18号部令,对货物和服务的招标投标程序进行规范。但根据我国法律位阶理论,《招标投标法》作为国家的法律,应当比照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优先适用。因此,财政部18号部令是难以与《招标投标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的法律规定相抗衡,对于理顺两部法律的关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政府采购在招标投标方面法律适用的尴尬境地。第二、工程类采购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该规定仅要求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投标程序适用于《招标投标法》,并未表明相应的工程类不属于政府采购。但在现实中,工程类采购不仅在招投标程序上脱离政府采购制度,在立项、审批、资金支付、监督管理等所有环节都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这一问题的产生,除了两部法律个别条款界定不清外,还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职能的划分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任由工程类采购长期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不仅会使我国财政支出难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工程建设失去政府采购的合法保护,将会承受严峻的挑战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建议:1、明确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程序。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八十七条授权,国务院应尽快制定的行政法规,明确非工程类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程序,以期解决现行法律难以适用的问题。2、工程类采购尽快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应综合考量工程采购与政府采购的关系,尽快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程类采购切实纳入政府采购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的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规范我国工程类政府采购活动。

企业市场采购中的财务体系 篇12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1)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符合本国国情;满足多主体的信息需要。

(2)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①学科属性界定。②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③财务分析的目标。

(3)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是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尝试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以期能恰当理顺其关系,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体系。

1. 市场的构成要素

市场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单元,其本身又是由更小的能力单元组成。我们将这些更小的能力单元称为基本构成要素,这是进一步识别市场能力的基本单位。基本构成要素是:学习能力、财务控制能力、金融关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得、共享、利用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市场的基础。市场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并存在于员工的战略规划、组织规划、文化氛围之中。市场采购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市场采购部门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地发挥“干中学”,使市场采购工作能够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财务控制能力。是市场在企业内部采购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市场采购在企业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财务控制不仅是市场采购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战略采购包括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战略的失败都发生在其实施阶段,战略实施过程实质就是控制,而企业内部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控制的只能是财务控制,巴林银行破产本身就说明了其财务控制能力的缺乏,财务控制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金融关系能力。是市场在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金融关系是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调度过程中与有关金融机构形成的合作关系。金融关系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且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的主要依据。金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是企业在与金融机构的不断交往中通过信息的不断双向传递所形成的企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从资金供应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重要的客户。

(4)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市场采购人员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的基本能力,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包括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阅读、提取、吸收、存储、分析与运用信息的能力。

2. 财务分析和市场采购的区别

从财务分析与市场采购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市场采购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2)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市场采购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采购,属决策系统。

(3)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市场采购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市场采购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市场采购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

(4)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市场采购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市场采购、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1.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要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概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的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题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做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使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体。

2.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债务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的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

(2)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可评价企业经营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

(3)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

现代企业采购者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财务分析在企业采购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思路、方法和程序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地做好企业财务分析,使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采购决策服务,以此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

摘要:财务分析在企业市场采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财务分析内容的界定,理顺了财务与采购的关系,论证了财务分析科学体系的构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提出了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要求,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市场采购,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阎达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6-78.

[2]李东红.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9,(1):55- 57.

上一篇:复杂网络理论下一篇:写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