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

2024-07-30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共4篇)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 篇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

桂政发〔2010〕8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为加快推进我区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的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对城市新区的带动作用和城市新区对产业园区的保障作用,提升城市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园区的竞争力,推动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0〕33号)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新区建设相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项目集聚和发展,力争“一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五年有大发展”。到2015年,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产业园区,形成规划科学、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管理规范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快、财政贡献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基地和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制定、完善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引导新区与产业园区有序开发。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规划要突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利用等方面的整体性和科学合理性,优化用地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园区的主体功能,增强城市新区对产业落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城市新区对产业园区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推进和扶持力度。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要明确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确定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类型。加快服务配套设施不全的产业园区的规划调整和实施步伐,根据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逐步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对已明确的重点产业园区,各相关地方在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统一纳入规划,统筹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快推进城市新区道路、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按照“统筹发展、集约增长、适度超前”的思路,把产业园区的要素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区整体统筹考虑,保证每年有足够的园区用地用于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建立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城市新区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尽快启动建设城市快速交通、轨道交通等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间的快速通道。加快城市新区科教文卫体以及商业居住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新区的功能和产业园区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加快城市新区、产业园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各市、县在安排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时,要优先考虑在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成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确保保障性住房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建设,并优先安排产业园区的中低收入的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诚信计生户和其他中低收入的产业工人入住,配套相关的设施,尽快形成产业工人就近集中居住,带动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的人气集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积极探索以划拨的方式取得土地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鼓励远离城市的园区探索建设工业社区,按工业用地的标准供地。

(四)提升城市新区品牌效应,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城市新区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新区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特色强的高新技术型项目落户。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骨干产品为龙头,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落户知名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园区发展战略和定位,培育和形成园区特色,增强产业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逐步形成产业国际化、集群化、高端化。以城市新区的品牌效应吸引产业集聚,以产业园区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城市新区的发展。

三、重点推动中心城市新区建设与发展

(一)南宁市。加快五象新区建设。要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一是通过广西城市规划建设展示馆、美术馆、铜鼓博物馆三个重大公益项目建设,采取“一馆带一街”的组团布局模式,分别带动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建设;二是加快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发展总部经济;三是以保税物流中心为重点,建设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四是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城;五是建设广西体育城等。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总部基地和南宁新的城市中心。

(二)柳州市。加快发展柳东新区。通过整合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整车生产区、汽配生产区、生活配套区、中心商务办公区、汽车职教区、第三方物流区等园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将柳东新区打造为立足广西、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集汽车制造、贸易、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城。

(三)桂林市。建设临桂新区。按照“离开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总体部署,形成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临桂新区要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特别是要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将食、住、行、娱、购、会展商务等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临桂新区的发展。依托两江国际机场建设物流园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航空产业等主导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级制造业不断积聚,推进机械、汽配、橡胶、医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升级换代,进一步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带动主城外围四塘、苏桥、两江等组团的发展,将临桂新区建设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的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居住、旅游、创业投资的现代化桂林西部主城。同时,做好会仙湿地生态保护、开发、利用与临桂新区建设相联动,使会仙湿地成为桂林新的重要风景旅游区。

(四)梧州市。按照“改造河东旧城,建设红岭新区,开发南岸片区”的思路,重点发展梧州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工业区、赤水湾区等工业集中区,打造红岭、南岸城市新区。梧州工业园区以中恒制药、神冠胶原蛋白肠衣公司为龙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积极引入生物制药、食品、新材料、光电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为梧州市工业卫星城。苍梧工业区积极引进有色金属、冶炼、林化、医药等产业,尽快形成规模。红岭、南岸新区以玫瑰湖、苍海项目建设为依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集中配套建设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活动中心、体育中心、梧州高中新校区等公共设施,尽快形成集商住、商贸为一体的休闲区。

(五)北海市。重点建设海湾新城、铁山港工业区和涠洲岛旅游区。海湾新城组团建设以北海电子产业园为龙头,继续加大北海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加工制造业,拉动连接合浦县城向南发展,初步构建集商贸、居住、休闲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新城区;同时启动冯家江新区的建设,发展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艺术、会展、体育运动、旅游区开发等综合功能,为城市新中心的形成打好基础。以铁山港工业区为平台,加快石化产业园、冶金产业园、物流园、船舶修造基地和林浆纸产业建设,完善配套生活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把铁山港工业区建设成为港、区、城一体化的新城区。涠洲岛以休闲度假为核心,形成集海洋文化、休闲运动、海岛养生、南珠文化、主题娱乐、海岛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六)防城港市。着力打造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国际旅游胜地。加快企沙钢铁冶金基地和行政中心新区建设。以钢铁基地建设吸引重型机械、能源、粮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关联产业聚集,加快建设园区道路、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尽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企沙半岛新区。建设沙潭江核心区,重点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其综合服务功能。加快码头运输、东港粮油加工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等建设。

(七)钦州市。重点建设滨海新城。加快推动新区道路设施和功能性项目的建设。以茅尾海旅游配套设施项目为核心,启动辣椒槌组团;依托主城区,以商务区为核心,启动白石湖组团;依托科教园区,以院校建设为核心,启动沙井岛组团。通过筛选一批关键性项目作为起步区重点项目建设,引领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发展完善商贸金融、会展、居住、文化体育、科研教育、休闲旅游等综合性功能,逐步将滨海新城打造成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的核心城区。

(八)贵港市。重点发展城北新区。依托新的行政中心带动高质量的居住区建设,形成市级的商业服务中心。把城北新区建成集贵港市行政中心和地区性金融、商贸、文娱、教育科研、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区。

(九)玉林市。加快玉东新区建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建设成为玉林新兴产业的聚集地、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创业宜居的城市综合新城区。加快推进玉柴新区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为重点,建设成为世界级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及汽车配件基地、全国乃至全球柴油机研发、生产、检测动力城,城市工业经济和人居环境同步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龙潭新区,建设成为新型临港产业基地、综合物流保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次中心;加快铁山港东岸码头的规划建设,完善玉林连接北部湾城市公路和产业园的路网,使龙潭新区成为创业新城和玉林经济发展新一极。

(十)百色市。建设龙景、六塘、迎龙三个新区。把龙景新区建设成百色市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带动居住社区的建设;六塘片区以铝深加工工业与研发基地的建设为主,迎龙片区以客运交通枢纽的建设为启动,带动商业批发与物流中心的建设,三个片区建设相辅相成,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大。

(十一)贺州市。结合电子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推动太白湖新区发展。产业园引进先进的铝电子产业和其他高科技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太白湖新区以太白湖公园、市文化中心、农民回建安置房、限价房建设等项目为带动,建设以市级文化休闲、旅游服务、商业金融服务和行政办公功能为主,集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区。

(十二)河池市。按照“东西延伸、中间改造”的城市发展架构,重点加快城西新区、凌霄片区以及东部的百旺—肯旺片区,拓展城北片区建设。配套好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区社会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和完善城市路网和其他交通设施,重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快五圩工业集中区、东江工业区规划建设,适时、分期组织城区周边污染企业搬迁。推进“一江两岸”景观改造,改善城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格局和自然景观。

(十三)来宾市。加快城北新区建设。要加强凤凰工业园、华侨投资区南区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和周边城市产业辐射的功能,扩大城北新区规模,加快建设区域性工业基地、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富有浓郁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十四)崇左市。尽快推动城南新区建设。城南新区要通过加快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科教产业园区和城市工业区建设,开发和保护石景林公园、龙峡山森林公园,加快水口湖左江城区段的整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城市功能,使城南新区成为崇左市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集金融、教育、商贸、文娱、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用地保障政策。

1.各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新区、产业园区倾斜。各市、县(市)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可对产业园区实行计划单列。列入自治区重点工程的产业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用海年度计划时统筹考虑,纳入所在市计划。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自治区“14+4”产业规划的重大工业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等确需调整土地规划的,依法优先予以调整。

2.提高新区、产业园区用地效率。新区、产业园区征用耕地不能在所在县(市区)、市实现占补平衡的,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后,可在本市或全区范围内实行异地占补平衡。产业园区方面,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对建成面积已达到审核面积80%以上的现有产业园区,可依法申请扩大园区。企业可采用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降低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对土地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应督促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提高用地效率。达不到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条件的项目及企业应退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内用地用途不得随意改变。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和联营联办各类企业。

3.加强新区、产业园区建设用地管理。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项目的土地,可以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对高新技术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企业等产品成长性好的企业,可在规定的年限内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要简化报批手续,及时审批进区建设项目用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促进新区、产业园区集约使用土地。鼓励产业园区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严格控制园区内住宅、办公楼等非生产性建筑和厂区绿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进入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生产,以节约利用土地。对投资强度大、厂房设计在三层以上的工业建设项目,优先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减收或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禁止企业随意圈占土地,企业用地规模必须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用地定额指标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对超过定额的用地,予以相应核减。

(二)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1.各市财政每年视其财力情况逐年增加投入新区建设和园区发展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区、产业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改贴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考核奖励等。

2.建立和健全新区、产业园区的自我发展机制,增强造血功能。在新区、园区收取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优先用于新区、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因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搬迁入园的工业企业,在其原有用地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由政府依法收回土地并按规定处置,所形成的政府土地收益可部分用于支持搬迁企业发展的产业园区建设。

(三)完善信贷支持政策。

1.建立银行与新区、产业园区经常性的协商联系机制。定期向金融部门推介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协调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运用政策性资金支持新区、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探索推广资产抵押、动产抵押等信贷担保方式,解决新区、园区发展资金困难问题。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

2.积极争取和利用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用于产业园区的发展。自治区支持工业企业、乡镇企业的资金要重点向产业园区内企业倾斜。有条件的园区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企业扶持发展基金,为入园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各级政府可向新区、产业园区无偿划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资源代替直接资金拨付。鼓励新区、产业园区成立投资开发公司,具体运作筹集基金;支持新区、产业园区提供公共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和专业公司参与新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鼓励各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根据新区、产业园区内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负债比例、偿还能力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银行、新区(园区)、企业”三方封闭运行的土地质押、资产抵押等灵活多样的信贷办法。加快建立担保体系,缓解新区、产业园区部分企业贷款难的矛盾。

5.通过政府出资、对外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融资性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鼓励有条件的新区、产业园区组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新区、产业园区非上市股份制公司纳入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完善创业投资进入、运作和退出机制。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或短期融资券,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积极推广BOT、PPP(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投资进行基础设施)、BT(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放宽新区、产业园区企业准入政策。

凡进入已经自治区、市批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业园区,且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产业园区产业导向的投资项目,除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必须前置审批、核准外,均可直接办理备案手续。对进入开发区、产业园区注册资本达到200万元以上,或注册资本达到50万元以上从事科研、咨询服务行业的企业,可申请直冠“广西”名称;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企业、年出口额达到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持有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的企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企业、产品属高科技的企业,以及国有科研机构,申请直冠“广西”名称不受注册资本限制。

(五)实行优惠的人才政策。

1.新区、产业园区内企业、科研机构引进急需的高级人才,除享受自治区现有的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外,新区、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或管委会可以自行制定更加优惠的办法。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引进机制、评聘机制、流动机制。

2.鼓励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培训机构为新区、产业园区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新区、产业园区创业。

3.对符合职称评定条件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新区、产业园区主管部门给予职称评定;对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组织人事部门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加强对新区、产业园区干部的培养,并纳入干部交流范围。

4.积极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新区、产业园区工作,并由市、县级相关部门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和建立绿色通道为其配偶工作安排和子女就学创造条件。鼓励各类高新技术人才到新区、园区创业,各类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应积极支持他们在新区、产业园区创业。各新区、产业园区要根据发展需要制定用工计划,根据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符合条件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六)健全创新和激励政策。

1.创新运作机制。支持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在行政职能、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行政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2.制定新区、产业园区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设立“全区十佳新区奖”、“全区十佳产业园区奖”,根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出口创汇、安置就业、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年度考核优秀的新区、产业园区予以通报表彰。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园区分别享有市、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为新区、产业园区引进社会资金和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由新区、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或管委会按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城市 发展 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 篇2

为切实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搭建园区发展平台,构建园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举全县之力强攻工业、决战园区,力争早日跻身全省一类工业园区行列,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至2015年,新增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78亿元,税收超12亿元,力争各项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二、规划布局

1、扩展园区范围。对园区进行修编扩容,将金山工业园由5.3平方公里调整为22平方公里,文成产业基地由2.5平方公里调整为4平方公里,岩瑞产业基地保持原规划4平方公里,将园区总规划面积由11.8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规划分二期实施)。

2、调优产业布局。围绕我县产业基础、资源和区位优势,调整园区产业布局,在金山工业园重点培育发展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加工制造产业,同时力争培育1-2个战略性新型产业;在文成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发展以汽配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在岩瑞产业基地重点做大做强以水泥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

3、完善功能配套。将生活区、学校、医院、物流、金融、通讯等综合功能因素纳入园区规划,科学布点,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4、规范建设标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原则,把园区当作城市新区来建设,使园区建设与县城规划协调。

三、管理体制

1、园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由县党政班子成员兼任,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由正科级干部兼任。

2、在园区设立国土分局、公安派出所、统计分局,从财政、国税、地税抽调人员组建财税分局,从建设、规划抽调人员组建规划建设分局,履行相应职能,设立机构负责人由副科级干部兼任,发改委、环保局、房管局、林业局、工商局、供电公司、安监局、质监局等部门明确一名副职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园区相关工作,履行园区内本部门的职能,实行双重领导,由园区负责管理和考核。

3、园区规划区域内的乡镇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兼任园区党工委委员,负责辖区内的征地搬迁及相关后续工作、项目施工保障以及调处企业与周边群众纠纷等工作。

4、管委会增设工业园区企业服务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局长由管委会副主任兼任,牵头协调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园区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专业的服务。

5、园区人员的工资、补贴以及正常的办公支出纳入县财政预算。

四、土地管理

1、县政府委托园区管委会依法管理使用园区内土地,具体安排根据需要由园区办公会研究决定。

2、园区内存量用地,先划拨给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具体使用时,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区域位置实施工业用地等级类别供地,等级类别价差幅度经相关机构评估后由园区研定后招拍挂。

3、经园区办公会审定,符合产业布局、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万元、亩均固投达到80万元、亩年均纳税达到8万元以上的入园项目,取得环评、立项、平面规划、单体设计、安全评估等相关手续后,园区方可供地。

4、入园企业项目完成总固投50%以上、建成面积达到规划批准应建面积70%以上,方可办理土地证。

5、入园企业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一年建成、二年投产达标、大中型企业三年达产达标”的要求。企业自接到《土地使用批准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开工建设,若企业逾期未开工建设,园区有权终止合同。

6、对县鼓励发展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企业(总投资达500万美元以上或年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园区可实行“一企一议”。对其他一般性企业投资强度、建设进度和亩年均纳税未达到要求的,处理意见由园区根据产业和行业特点制定实施细则执行(含受益单位)。

7、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园区可按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按原出让土地价款加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按基准利率计算)和企业地上固定建筑物当年建设成本的评估价补偿给企业:①企业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须关闭的;②企业因自身原因需处置资产的;③企业因环境污染等政策性因素需搬迁或处置的;④企业因园区产业布局调整需搬迁的;⑤企业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

8、企业非法进行土地交易的,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和土地使用权;构成违法的,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规费减免 入园的工业项目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

1、行政事业性收费。园区平台建设和企业建设期间的县得部分全额奖励园区或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承建商涉及的收费除外);县级以上部分按下限收取;事业单位有偿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减半执行。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园区管委会召集相关部门研定工业园区项目收费“一单清”。

2、允许企业自行选择中介服务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六、投融资机制

园区实行多元化投入,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1、建立园区财政,履行政府对园区财政收支核算和政府投资功能。明确政府投入来源:①县工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工业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力的增加,逐年适度递增。②县政府每年给予园区不少于100亩的商住用地指标,其运作收益和工业用地收益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③园区或县直单位新引进的企业上缴税收地方所得部分,园区与县财政实行5:5分成;乡镇新引进的企业上缴税收地方所得部分,园区与乡镇实行2:8分成。

2、园区设立投资开发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管理。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投融资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做大做强融资平台。

3、园区内水、电、通信、有线电视等设施建设,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原则实施。①供电: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主干道、支道路供电网由供电公司负责投资建设;②供水:主干道管网由自来水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支道路管网由自来水公司投资50%、园区投资50%建设;③电信:通讯线路由电信公司负责投资建设;④有线电视:电视线路由文广局网络公司投资建设。

七、服务机制

1、建立园区快速推进机制。按照“急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园区管委会办公会可集体研究决定以下五个方面事项:①若企业要求直供已完成征地拆迁手续但未平整的“毛地”的,“三通一平”费用可由园区以奖励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进行补偿;②单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投资50万元以下并急需建设的,可采取简易招投标方式;③对已招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工程建设实际需要进行增减工程量的,按照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参照招标结果备案,待后审计;④审批项目入园和项目规划设计等相关事项;⑤对特别重大项目的优惠政策、奖励措施可实行“一企一策”。

2、建立领导挂钩联系机制。由园区研究确定县四套班子领导各挂钩联系一到两个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难题。

3、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园区企业服务局综合协调作用,实行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部门服务承诺制,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真正做到收费公开、限时办结。

4、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县直有关部门到园区企业检查工作,须取得园区管委会书面同意后,方可进入企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按规定执行。实行园区企业评议制,每由园区会同效能办组织企业主对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的行风评议、效能建设的主要依据,赋予园区根据考评意见对相关职能部门行风评议、效能建设评先行使“一票否决权”。适时由园区组织县涉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对相关部门服务发展工作进行评议,对评议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单位,由园区提交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质询或移交相关部门查处。

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精神,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聚集产业发展功能和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探索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全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结合实际,对全县“十二五”期间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加快园区发展是推进产业合理集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外来投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再创发展新优势,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工业大会和州委九届十三次及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目标,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型骨干企业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把产业园区建成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效能的现代化园区,再创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导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园区建设必须服从城镇总体规划、园区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以及全县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从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大局上搞好园区规划建设。

2、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以形成区域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把园区建设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集中供热,集中治污,确保环保治理“三同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4、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原则。各园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力避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依靠特色和优势提升竞争力。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发展二、三产业,以工业化为主,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5、坚持依法经营原则。引导园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公平竞争、保证质量、关爱员工、安全生产。同时,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二、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工业核心区,促进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突出园区特色,强化规划指导,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突出资源优势,提升品牌效应;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绿色生态园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各园区建设要以发展工业为核心,兼顾第三产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产业化。“十二五”期末,工业项目累计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规模企业30个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12个以上,全力打造独山经济开发区、独山工业园区、麻尾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十二五”期末,独山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80亿元以上,独山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麻尾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80亿元以上,三个产业园区为县财政上缴税收6.3亿元以上。

三、加强园区规划管理,高标准规划建设

(一)把园区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和加快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各园区都必须编制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园区总体布局和产业发展目标。要合理确定园区规模,原则上应能满足“十二五”及“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需要,园区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发改部门牵头,组织住建、工信、国土、水利、环保、交通、供电、文体广电旅游、通信等部门充分论证后报省、州相关部门批准设立。各园区管理委员会对批准的园区总体规划,要切实维护其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

(二)项目申报。各园区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州相关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对于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项目进行立项,并依据项目性质及相关核准、备案权限,报上级部门进行核准、备案。

(三)今后除重大项目外,园区外原则上不再布置新的工业项目,确需布置的,须经相关部门论证后,报县政府批准。

(四)各园区要做好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前提,合理控制园区的投资密度、容积率和绿化率。严格控制企业办公用房建设,企业职工宿舍和其他附属用房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统一规划。

(五)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的项目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入园企业必须采用先进、清洁的生产工艺,园区“三废”要集中排放、集中治理。

四、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采取管委会与园区开发投资公司双重管理的形式。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政府管理权,只负责对园区内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园区开发投资公司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实行园区开发的公司化、市场化运作,实行政企分开;并按照“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规划、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开发投资公司的资本注入来源主要由以下几个渠道组成:

1、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权(国家政策法规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2、园区配套商业用地,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及其他各种可用于抵押的资产。

3、园区开发投资公司按县人民政府文件规定实行税收优惠减免所形成的资产。

4、争取政策性银行的资金直接注入。

5、鼓励企业和个人出资、集体土地入股。

6、资产经营。通过对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转让,建设标准厂房出租,出售园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市场开发,自有房屋场地租赁、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及投资服务等方式,经营开发投资公司的资产,发挥资产的放大效应,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园区开发投资公司要切实承担起园区开发主体的责任,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灵活运用市场手段,滚动开发建设园区。建设资金安排必须着眼长远,做到自我平衡、自负盈亏。对建设标准厂房的工业用地,先期可采取向农户和村集体租用形式获得建设用地,或者农户和村集体以入股方式参与建设标准厂房。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建设资金进行单独建帐,专款专用。

(三)利用市场经济规律,谋划、建立一套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实行滚动发展。一是在园区建设初期,县政府投入一定启动和导向资金,发挥县政府投资的先导作用,使园区顺利启动;二是通过土地出让金抵押贷款,得到金融机构授信;三是通过边干边招商的办法,园区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收企业入园,推进园区发展。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扶持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园区的功能和作用,对园区实行下列优惠政策:

(一)财税政策

1、在“十二五”期间,经批准,入驻园区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且主营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进入园区的新建生产性企业和项目,从投产之日起,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前三年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全额奖励给企业;从投产之日起三年内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对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前三年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全额奖励给企业,后两年按照50%的比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奖励给企业。

3、在“十二五”期间,对于新建企业和项目的投资者所得红利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县级财政留成部分,自投产之日起,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前三年全额,后两年按50%的比例奖励给投资者。

4、在园区内新办的生产型、科研型企业,自投产(营业)之日起,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县级留成部分,采取财政补贴方式第一年全额奖励给企业,第二年、第三年按50%奖励给企业。

5、园区为县级财政体制独立核算单位。园区内企业上缴税收形成的财政收入县级留成部分,扣除按本政策用于奖励给企业部分外,按照上园区内企业上缴税收形成的财政收入县级留成部分为基数,超额完成的部分,前三年税收全额返还到园区,后三年按照60%的比例返还给园区。

(二)土地政策

1、县人民政府授权各园区管委会及园区所在乡镇对园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整治、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统一储备”。

2、入驻企业、项目用地由园区管委会负责征用。园区土地使用权可通过出让、租用、入股等多种方式取得。土地出让年限可根据用地性质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年限内议定。租用、入股土地的租金、入股作价标准由投资商与园区管委会双方按价格从优的原则议定,报县政府审定后执行。

3、园区内新建生产型、科技开发型企业和项目,土地原则上按公布的最低地价出让。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万元以上,拥有著名品牌、驰名商标的企业,经县政府审定后,在土地供给上还可“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给予特别优惠。

4、在确定园区内的工业项目用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土地所在地等级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的10%至50%执行,适当降低园区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

5、拨付土地出让金及耕地占用税。园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及耕地占用税县级留成部分,征收后麻尾工业园区拨付100%、独山工业园区拨付60%、独山经济开发区拨付50%,该项资金用于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规费政策

1、最低限收费。园区内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缴纳的有关规费,按最低标准收取,并由园区管委会统收统支。支配权在县级的部分,可先收后返。

2、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检查、考评、处罚等,须征得园区管委会同意并统一安排。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企业和业主摊派或变相摊派各种费用和物资。

3、返还城市建设配套费。园区内城市建设配套费实行先征后返,全额返还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四)标准厂房建设政策

1、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采取“统一规划,一次报建,分项建设,分户办证”等灵活方式,鼓励园区或开发商代建、统建后出售、出租。

2、标准厂房建设所需土地实行按项目规模单列解决,地价可适当低于单一企业用地价格。

3、标准厂房建设免收建设配套费和工业厂房人防费。

4、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执行15%的所得税率。标准厂房第一次出售涉及的营业税县级留成部分,在一月内采取财政补贴方式进行全额奖励。

5、开发商在标准厂房产权登记和交易备案时应缴纳的契税县级留成部分,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全额奖励给开发商。

(五)服务政策

1、基础设施由园区管委会负责建设。园区内实现“六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通信、通讯、通有线电视和平整土地,园区内厂区外的道路、绿化、通讯通信系统、电力系统、供排水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铺设至企业地块边界,园区内土地由园区管委会负责平整。

2、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企业入园手续由园区管委会全程代理,园区内企业需办理立项、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电力、房管、消防和注册登记、资质审查等有关手续,均由管委会一个窗口承办、一条龙跟踪服务、一个项目全程承办的“一站式全程”代理代办服务。环评、安评、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由企业自主选择,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指定。

(六)其它

1、已纳入“小巨人”工程的企业、享受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企业和已享受县高载能企业扶持政策的企业,不再享受本意见所列扶持政策。

2、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用地、财税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措施,支持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支持和鼓励各类投资者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租赁等形式到园区投资创办企业工业园,由企业自行规划、自主招商、自我发展。支持和鼓励国内外投资者采取BT、BOT等多种合作方式参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造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功能性、基础性项目,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

3、投融资政策。进入园区的生产型企业和项目,园区管委会负责协调金融财政部门,帮助项目业主争取和落实贷款、融资担保、政府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等。

4、激励政策。对于园区招商引资有功人员,按独山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对于“十二五”期间新入驻园区内的企业,实现年实缴税收5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企业20万元;对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或国家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凡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或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一次性奖励企业2万元。

六、园区管理机构、编制设置及职责

(一)管理机构

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是园区建设管理的具体领导机构,受县政府委托,行使园区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权限。按照“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的原则以及“区镇合一”、“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发挥好规划、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以及独立的运行机制。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一办、四局、一公司”,即:园区党政办、经济发展局、招商引资局、规划环保局、财政审计局以及园区开发投资总公司。县公安局、工商局、国土局、税务局等部门在园区设立分局,负责为园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编制设置

各园区管理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8名,事业编制8名,其中:园区管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按照“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各园区可向园区所在乡镇政府抽调人员充实园区工作队伍。

(三)工作职责

1、园区管委会:管委会系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在所辖区域内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县内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园区内得以落实;研究制定园区的整体规划、项目审批、建设管理、土地征用、规费收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要按照“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的原则,发挥好规划、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确保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和重要决策落到实处。

2、园区党政办:负责管委会的文秘、档案、机要保密、来人接待、上传下达、督办督查重要事务、日常行政事务、信息收集反馈工作,及时为管委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协助县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园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协调管委会与县直各部门、乡镇及入园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做好宣传、工会、妇女、计生、机关后勤保障等工作。

3、经济发展局:制定园区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负责园区及园区工商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综合统计园区内企业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工业在建项目,协调园区内企业与主管部门的关系;负责园区项目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性研究及项目的审核、审批、转报等相关服务工作;负责园区有关招商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4、招商引资局:负责组织制定招商引资长远发展规划、计划;负责拟定及落实园区招商引资有关政策,搞好洽谈、签约等各环节的资金积累衔接工作;建立园区招商项目库,编制招商项目册和宣传资料,汇总统计招商引资情况,定期发布园区招商信息,负责园区经贸招商的出访活动、会展活动、宣传活动,做好项目跟踪引进工作;负责招商项目的考察、评估、筛选,对“双高”项目优先安排,并向管委会提交初审意见。

5、财政审计局:编制纳入结算中心核算范围的园区行政经费预算;按照园区财政预算做好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核算;建立财政收支预算制度,平衡园区建设资金;负责相关财税优惠政策的审查及兑现工作。

6、规划环保局:负责组织编制园区总体布局规划、中长期发展布局规划、详细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并分期组织申报实施;贯彻执行园区总体规划、城市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负责园区内企业环保的监督、管理及检查工作,并组织对入园的项目实施环评预审。

7、园区开发投资公司:具体负责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工程的报建、招投标一级监督、竣工验收等工作;设立园区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园区风险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各园区管委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细化和明确“一办、四局、一公司”的工作职责,切实确保其在服务园区以及企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加强领导,完善园区考核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园区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园区的建设发展,将其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园区的发展带动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建立县四家班子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听取园区的汇报,及时了解情况,帮助研究解决问题,对园区的工作给予指导。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目标责任制,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明确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对各类入驻园区的项目要确立专人负责;对重点项目,要实行全程跟踪、盯住不放,务求实效;对已落实的项目要加强服务,重点支持。各园区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认真做好稳定工作,妥善解决好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强化考评奖惩,实施动态管理。对园区建设进行动态管理,每年考核一次。县政府每年根据与各园区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和考核办法进行考评,把园区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产值、税收、工业增加值、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园区综合经济评价指标列入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衡量各园区管委会建设管理园区的工作实绩。对园区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经济发展快、财税贡献大的园区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长期发展速度缓慢、工作措施不力、改革力度不大的园区,出示黄牌,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内江市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

2009年11月20日 来源:本网讯 阅读:1532 次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园区(本文所指工业园区均含集中区)建设步伐,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内江工业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现结合内江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工业园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集聚,促进基础设施等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成本,优化投资区域环境;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两个翻番”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抓好园区规划和建设。

(一)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的总体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彰显特色、滚动发展”的原则,立足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基础,以扩张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和提升产业素质为重点,以新型建材、机械汽配、绿色食品加工等为发展方向,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优化发展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化安全、环保和产品质量建设,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尽快实现“打造一批百亿园区”的发展目标。

(二)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建设的奋斗目标

1、按照一区多园、园中建园的思路,力争用3—5年时间,全市重点打造的七大工业园区形成承载能力达58平方公里。其中:内江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10平方公里,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10平方公里,资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10平方公里,威远严陵工业集中区10平方公里,连界冶金建材工业集中区10平方公里,东兴区工业集中区5平方公里,市中区工业集中区3平方公里。

2、力争用3—5年时间,新打造1个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园区:连界冶金建材工业集中区;5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园区:内江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资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威远严陵工业集中区,东兴区工业集中区;1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园区:市中区工业集中区。

3、力争用3—5年时间,内江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资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威远严陵工业集中区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东兴区工业集中区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市中区工业集中区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连界冶金建材工业集中区实现税收5亿元以上。

二、主要途径和工作措施

(一)优化规划布局,彰显园区产业发展特色

根据我市五大产业发展布局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立足规划先行,有机衔接园区建设与中心镇、城市功能组团规划建设,综合审视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基础,加快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内江市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突出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等产业,着力打造西部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突出发展机械汽配、纺织羽绒、食品饲料产业;资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突出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威远严陵工业集中区依托建业、威玻等龙头企业,突出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煤化工产业;连界冶金建材工业集中区依托川威产业链条的延伸,大力发展冶金建材产业;东兴区工业集中区突出发展食品、医药产业;市中区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产业。

(二)探索发展模式,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坚持市场化、新机制建设园区,积极推动由政府主导建园向市场化运作转变,积极开创企业主体型、业主经营型、股份合作型、农民入股型模式,积极探索与发达地区、友好城市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发展共建共享、产值税收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1、企业主体型。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创办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入园配套,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着力在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配套上实现新突破。积极鼓励川威集团、建业集团、威玻集团等大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2、业主经营型。按照“一区多园”思路,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在工业园区内兴办特色园区,由平台企业实施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独立运作、自负盈亏、自求发展。

3、股份合作型。由政府负责工业园区的拆迁安置、土地征用,由投资者负责建设投入,双方合作组建公司建设,重点选择一些在园区规划区内的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园,打造集生产、物流配送和商贸服务等于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4、区域共建型。加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力度,鼓励市县(区)之间、县(区)之间、与相邻市州的县(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平等互利、充分合作”的原则,共建工业园区。双方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公司,负责工业园区的建设、招商等,工业园区的经营收益等按双方商定比例分配。支持各县(区)与产业转移重点城市共建现代工业集中发展区。

5、农户入股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使用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建设农业产业化特色园区。

(三)创新补偿机制,增强工业园区发展活力

1、建立开发补偿机制。建立“以商补园”办法,根据园区发展和城市规划要求,允许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商业土地开发或商业类配套工程建设收益补贴工业园区建设。

2、建立税收分成补偿机制。凡入驻工业园区企业,其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可按一定比例返还工业园区,用于补偿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增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土地成本补偿机制。市、县(区)政府每年从城市房地产经营性用地的增值收益中,原则上按宗地所取得的土地收入总额的10%计提工业园区建设土地成本补偿金。

4、建立园区基础建设市场化筹资机制。对工业园区内道路命名、公交、燃气、园林、污水处理、通讯等公益性项目,可用收费权入股、抵押、招标、拍卖等方式运作,筹集园区建设资金。

5、建立园区开发专项资金。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园区的规划、招商、项目和撤迁建设补助,加大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贷款贴息的力度,探索发行债券、土地整理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园区发展资金。

(四)健全推进措施,推进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

1、健全园区管理主体。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园区内的行政管理权和园区内的公共服务职能。企业主体型工业园区,实行“业主建园、政府服务”的运行机制。

2、健全园区开发主体。支持工业园区成立建设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依照《公司法》运作,与园区管委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负责园区投融资及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土地资源、公共设施资源、政府经营权资产的资本化运营等,使之成为内江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

3、落实园区扶持政策。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有关优惠政策按内江市人民政府第31号令及《中共内江市委 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内委发〔2008〕22号)执行,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及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可按“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优惠政策。

4、保障工业园区用地。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必须入驻工业园区。每年在国家、省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预留60%以上用于保障重点工业园区项目用地。实行重点工业园区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每亩土地的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00万元。投资额低于10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鼓励租用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经营用地。

5、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各工业园区(集中区)原则上应辟出专门区块,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入股参与标准厂房建设。标准厂房建筑密度指标值≥50%,容积率按不同工业项目建设容积率控制指标执行。

6、加大园区引资力度。招商引资部门和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实行工作联动,各园区内设招商部门分支机构,配备专门的招商力量。全市成立5个副县级的驻外招商引资分局,分驻上海、厦门等地,承担园区对外招商引资任务。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奖励政策按照《内江市引进产业转移项目贡献奖(暂行)办法》执行。鼓励培育、发展一批专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工业园区投资促进信息共享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在工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工业园区的滚动发展。

7、明确园区利益分享机制。产业园区引进的项目不符合本区产业集聚发展要求的,由市政府按全市工业园区总体布局安排到其他园区落户。税收按双方所承担的建设土地取得成本的比例进行分享,未承担建设土地取得成本的则由引荐县(区)和落户县(区)按一定比例分享。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

(一)建立园区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市上已成立的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发〔2008〕173号)是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工作的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工业园区规划、征地和建设等工作,研究拟定全市工业园区总体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督促检查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好园区建设的目标考核,协调解决园区推进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各县(区)要尽快整合现有机构、编制等资源,成立职责明确、事权对称、精简高效的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建立提升园区建设的效能机制

市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全市各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市级有关部门要本着优化投资环境的原则,积极支持园区的开发建设,认真落实工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入园新办企业按照“许可预告、服务前移、一窗受理、内部运转、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流程,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发照”,由园区管委会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手续,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对因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低下及“吃、拿、卡、要”等问题,影响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单位和个人,按作风效能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建立园区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篇3

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将我县产业园建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建设规模适度、功能配套齐全的新型产业园区,根据《张家界市工业提质升级“135”行动计划》和《桑植县“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量齐升”总要求,落实“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当前园区发展中的基础设施落后、企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体质机制不顺等主要矛盾,通过进一步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力争到2017年底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培育小微工业企业1家,培育亿元工业企业3家,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X以上,到2020年底,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X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X元以上,实现税收X亿元,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园区管理体质和运转机制

1、进一步明确园区管委会和工业园规划区内乡镇政府的工作任务,强化园区管委会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和工业园规划区内乡镇政府的征地拆迁、施工环境、安置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园区的运转效率。

2、制定出《桑植县绿色综合产业园管理办法》,围绕提高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等核心指标,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激励和考核。健全对园区管委会和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的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制定投产见效企业县级税收分配方案,提高项目在乡镇政府税收分成享有比例

3、优化园区管委会干部队伍结构。将一批懂法律、善谋利、重实干、有经验的基层干部充实到园区管委会,增强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招商引资的成效。合理安排招聘招考计划,有计划向园区输送工程技术、统计、规划、产业发展与招商等专业人员,提高园区特岗人员专业化水平。

(二)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统筹用地计划指标,工业用地指标主要用于园区企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严格按照园区发展整体规划,分步抓好二垭工业园区、赤溪工业园区和火车站物流园区水、电、路、标准厂房、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成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2、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加大对园区融资力度的支持,以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为主,适当尝试BT、BOT等新型投融资模式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补充,确立适当的投资回报率,鼓励和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场运作力度。

3、整合部门资金和项目,将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加大国家资金对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园区发展引导资金,将园区发展所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兑现园区企业县级税收返还政策,将园区企业上缴的县级税收、非税收和土地收益(上缴国家、省、市的除外)拨付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三)鼓励和促进工业地产发展

1、鼓励和支持以工业楼宇、标准厂房、仓储物流配套设施等为主要开发对象的工业地产发展,在园区控制性详规内制定工业地产发展规划,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工业地产集中。

2、拓宽工业地产融资渠道,支持县有相应资质的社会资本作为投资主体,争取与园区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从及工业地产开发,园区通过投资补助、申报贴息、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适当补贴。

3、严格执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96号文件精神,根据需要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一定的工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工业地产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工业地产项目审批权限,支持工业地产的销售实行产权分割。

(四)主动破解招商引资难题

1、修改完善《桑植县绿色综合产业园鼓励投资暂行办法》,吸引来桑投资客商入驻园区。优先保证园区工业用地指标,对入园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净地出让。对进入园区符合产业优先发展方向的工业项目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投资强度达到国家标准,连续三年每亩年综合税收达到10万元以上的,可从第四年开始份三年全额返还企业土地出让价款,每年返还三分之一。

2、支持园区管委会争取土地出租,标准厂房出租等形式给企业提供土地使用权并按承诺兑现水、电、路等公共设施配套,努力降低企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将工业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城镇创业就业培训计划,对引进的高职称专家适当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和安家补助。

3、推动园区与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加强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宣传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互通信息,实现产业承接。积极动员各类经济组织、自然人,本地致命客商和外来企业家宣传我县园区特色和园区优惠政策,主动参与旅游节庆、招商洽谈会等专门招商活动,及时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五)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1、实行备案管理。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对园区企业实施检查,必要的检查事先须在县优化办和工业园管委会备案登记,在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陪同下方可进行。

2、加强园区和企业周边社会治安管理,赋予公安派出所独立办案职权,定期开展园区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工强运及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

3、园区工业项目涉及县本级收取的所有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全免(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收取部分除外);需上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县本级政府地方留成和返还部分一律免收或先交后返。

(六)完善投融资体系

1、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工业项目和企业引进融资,对新增工业贷款额前4名的县级金融机构。县政府分别给予X万元、X万元、X万元、X万元。

2、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工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对综合费率在担保额2.5%以下的,由政府按担保额度的XX%补贴给担保公司。

3、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地产项目,建立合理的补贴机制,确保社会资金合理回报率。

(七)创新园区体制机制

1、逐步探索和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组建产业发展方局、国土分局、公安派出所、统计分局、规划分局,赋予其独立的行政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结效率,建立封闭运行的园区管理体制,确保园区事务办理不出园区。

2、实行灵活多样的绩效工资制度。在编人员基本经费渠道不变,深化岗位薪酬和绩效奖励改革,工作人员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可高于全县同职级工资水平,但最高不得超过3倍。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 篇4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园区建设,打造项目落户、建设、生产、经营的“绿色通道”,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优良环境为保证,不断提升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产业带动能力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型示范园区和省级生态园区。

第二条

到2015年实现园区经济总量明显增大,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优势产业支撑力明显加强,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建立符合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及部门联动机制,园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更具活力,及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建设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符合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第三条

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特色鲜明的要求,切实提高工业园区规划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城市新区和工业新区。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园区配套设施等优势,重点发展金属特种材料、医药食品、机械电子、制衣制鞋、建材矿产等产业,倾力打造循环经济比较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资源节约型和创新型工业园区。

第四条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重新规

(一)园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入园企业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0%--39%,容积率控制在0.6以上,绿地率控制在20%以下,办公生活用地控制在7%以下;入园企业用地投资强度必须控制在100万元/亩以上,产出密度亩均缴纳税金2万元以上。

(二)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加强园区闲置土地、使用效率低和无效益土地的整顿盘活,重点清理高升公司、保良生物、瑞洁卫生材料、茂源建材、兴达建材、樱和木业、杭莲生态农业等七家企业闲置土地。

(三)千方百计用足国家政策,争取多方面支持,尽早报批园区已征收的土地,确保引进的项目有地可用和及时供地。

(四)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入园协议》操作,对超占土地及时收回,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违规建筑坚决拆除,对停建的在建工程必须尽快复工,对规划内尚未动工的土建工程督促其尽快动工建设,对企业内部分土地撂荒限期增加投资补火。

(五)办好园区创业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乡镇及县直单位参与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对达不到供地条件的高新科技项目,在场地和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和激励其在创业园进行孵化成长。

(六)鼓励企业“零增地”扩张。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利用厂内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对园区企业采取“零增地”方式新增《入园协议》之外的项目,视项目节约用地量予以相应奖励。

一次无条件补偿与之签订相关协议企业各2000元的损失。

第十二条

强化园区治安管理。公安部门必须加强园区治安管理,对强揽工程、无理取闹、强行阻碍园区企业正常生产和施工的事件,园区派出所在接到报警电话后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控制事态,及时调查取证,对造成严重后果者依法采取相关强制措施。

第十三条

实行园区封闭管理制度。县(市)直部门及有关条管部门(税务、消防、环保部门除外)须领取县园区管委会开出的通知书后,方可到企业开展收费、检查等工作。村及村民与企业的一切事务,原则上均由园区管委会直接办理,村及村民不得与企业发生直接关系。提倡联合执法、预约执法、集中执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企业对未经园区管委会许可,擅自进入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人员,有权拒之厂外或强制带离厂区。

第十四条

完善客商保护制度。县委、县政府向入园投资企业业主、高级管理及高级技术人员颁发客商证,对持证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予以重点保护。有关职能部门在接到持证人求助信息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全力以赴给予无私帮助;持证人若有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在对其有关行为进行处理时,要坚持以教育为主,需采取强制措施时,事先必须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第十五条

实行园区企业办证代理服务制度。对入园企业的

问题,每季度由县分管领导在县工业园综合服务大楼召开一次银企洽谈会,积极实施政银企合作,实现银行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

第二十一条

实行企业用工投保制度。为解决企业用工风险,引导和鼓励园区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伤保险。

第二十二条

实行服务园区工作推广制度。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把支持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分工有体现,在经费列支上有落实,在政策对接上有举措。使我县工业园区在扩大开放、体制创新、功能开发、产业集聚等方面,尽早发挥出应有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十二条

上一篇:秋天的果园优秀作文500字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课:罐子里的声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