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共3篇)
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 篇1
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
摘要 本文分析了建设军民融合式采购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从完善组织领导体制、以及军地物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的融合等层面,提出了推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物资采购保障;军民融合;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3(2010)28-0238―01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军队物资采购工作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战场,是从国民经济获取军队所需物资资源的关键环节,是军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建设军地一体、军民结合、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的物资采购保障体系,必将会给国家社会经济体系和军队物资保障体系带来全新的发展空间。建设军民融合式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素资源的丰富和社会物流体系的完善,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日趋成熟,为军用物资采购保障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军民融合渠道。部队经过近10年的采购制度改革,建立的军用物资采购管理与保障体系在市场与战场之间构建了多层次、开放化的接口,为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了积极探索,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近年来,国际救援、处置边境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表明,随着执行任务的多样化,军用物资采购保障需求加快增长,对经济社会体系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因此,大力建设军民融合的物资采购保障体系,把军队物资采购保障活动融入到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之中,既有利于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丰厚资源和发展后劲,又有利于发挥军队采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牵引作用。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以完善组织领导体质为根本,搞好顶层设计
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一个由国家经济动员部门、政府采购部门和军队总部职能部门参加的精干合成、权威高效的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具有军民融合式综合管理职能和平战结合的指挥协调功能的组织领导体制,统筹协调军地之间在物资动员、生产、采购、配送等环节中的重大事项。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在政府与军队有关部门之间,在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市场准入、动员保障等多个方面,建立制度化的协调制度,保证军地能够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和双向开放,形成全方位结合和良性互动。建立健全监控和评估机制,军队采购管理机构要对企业和供应商的保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评估过程要使用统一的评价体系,创新物资采购行业标准,依据相同的标准去衡量各自或双方的质量和效益。
2.2 以物质信息融合为突破口,实现资源共事
军地物资采购保障资源的相通性和替代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军地通过资源共享,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资源使用效益。军队要加强同地方的协调。引入地方物资资源数据库。物资资源数据库应包括物资的种类、规格、产品质量、价格水平、售后服务等主要指标。按统一标准建立供应商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供应商名称、组织结构、信誉评估等级、销售渠道、生产与销售能力等供货厂商企业基本情况。要建立资源信息更新制度,做到资源数据与市场同步,达到既能满足平时采购需要,又能迅即完成应急采购任务。对于相同的采购项目,军队采购机构和政府采购机构可联合实施采购,采购招标、谈判等方式,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共同督促采购合同的履行,共同进行质量验收,共同协调售后服务等,从而到达采购资源的共建共享。
2.3 以基础设施融合为硬件基础,实现采载体共事共建
按照模块化建设和一体化使用原则,根据区域军地采购需求和资源及机构设施情况,积极探索构建区域联合采购平台。统一调度军地用于采购保障的物资存储、运输设施设备,办公场所和办公实施设备等采购载体。军队采购机构与政府采购机构应加强合作,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相互借用或租用对方的仓库、运输工具、办公场所等,以方便采购和借阅采购成本。
2.4 以信息体系融合为技术支撑,加强军民结合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现代物资保障体系是物理、商流和信息流共同构成的,信息管控系统贯穿于整个保障系统。应深入开展军地联合物资采购资源潜力调查,开发既能满足军事需要,又能与国家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集物资采购组织指挥、资源及力量配置和设施设备调用的公共信息平台。优化采购流程,推进采购保障技术创新,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等,实现网络通达化。兼容国家和军队的物资分类和编码技术,建立适应军地不同要求的信息技术标准。妥善处理军地之间信息安全保密与数据共享共用之间的矛盾,既要实行物流隔离,又要设置好与地方采购信息网的对接的接口,实现网络的纵向一体、横向连接、互联互通、安全可控。
2.5 以物流配送体系的融合为必要条件,合成军队物流网络
顺应现代军事物流的发展要求,推动军地物流的有机融合和有效利用。立足现有军队和地方保障力量,建立与当前民用物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格局相适应的配送网点,或将地方物流体系引人军队内部,军地共享仓储和物流配送资源,形成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军地物资采购保障物流体系。集约合成军事物流与地方立体运输体系、综合仓储体系、第三方物流体系相互衔接协同的物资采购保障的物流网络,使其具备较强的数字化模拟、指挥、保密、集散等功能,实现军队在多样化军事行动中所需的联合保障。引入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物流运输技术、物理信息技术、物流装卸技术、包装技术和仓储技术等,实现物资保障资源静态可查、动态可视、全程可控。
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 篇2
1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的意义
①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是新形势下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迫切需要。多样化军事行动保障任务往往事发突然, 难以预测, 军队应急采购时效性、针对性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由于保障对象多元, 既要保障部队应急需要, 还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军队物资采购保障难度大。因此, 建立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体系, 就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优势, 形成政府采购力量对军队物资应急采购的支援保障关系, 以弥补军队物资采购力量不足, 最大限度地形成军地采购保障合力。
②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后勤保障改革的战略目标。军队物资采购改革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内容之一, 必须在采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物资采购体系。要本着“三军一体, 军民一体, 利军利民”的建设原则, 突破部队建制体系对采购工作的束缚, 不断深化创新采购组织方式, 把军事单位的采购需求相对集中起来, 共同面对市场, 共享规模采购、集约配送所带来的价格优惠、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实现物资采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提高军队物资采购综合保障效益。
③构建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体系是顺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势的合理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市场行为日益完善, 这为军队物资采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随着我军集中采购的深入开展, 军队物资采购品种种类日益增多、数量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对市场依存度日益增强, 供应商选择更趋严格, 必须寻求到企业规模大、生产效能高、服务质量优的供应商, 达到军队物资采购保障“稳定、安全、效优”的根本目标。建立军民融合军队物资采购保障体系, 就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军地合作做好采购机构网点配置和采购资源优化利用, 实现采购供需方的有效对接, 实现市场与战场的有机结合。
2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①实现物资采购保障组织的融合。应着眼应急应战一体化保障需要, 加快整合军队物资采购体制与地方政府动员应战体制, 从职能定位、机构编成、指挥关系、职责任务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 提高军队物资采购保障效率和效益。具体而言, 应重点加强战略、战役两级采购组织一体化建设。战略级采购组织应由总后司令部、总后相关事业部门和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领导及主管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由总后司令部牵头, 负责对战役级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经费保障, 审计监督, 协调落实国家政策支持, 向战略采购机构下达采购任务, 实施采购管理, 调用战略储备等工作。战役级采购组织应由战区大单位、区域内各省 (市) 经动办领导和业务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负责向战略级组织请示汇报, 协调工作, 收集部队需求信息, 筛选并提供优质供应商资源, 指导战役采购机构、野战兵站、建制部队开展应急采购, 实施采购管理, 协调军地采购保障力量的使用, 协调战略应急采购保障、储备支援保障等相关事宜。
②实现物资采购保障信息的融合。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 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和国家信息基础平台, 建立军地衔接、综合集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动便捷的采购保障信息网络。应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 建设包括通信、电子商务、信息交换、物流技术四个模块的军地一体采购平台, 主要功能应主要包括组织指挥、资源掌握、保障能力掌握、物资筹措、动态控制、业务处理和辅助决策。通过这个信息平台, 军队物资采购部门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物资保障需求、保障资源和保障过程的有关信息, 对保障链上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各环节, 全程实施管控, 资源动态可视, 需求及时掌握, 状态适时调控, 实现物资“精确保障”。
③实现物资采购保障模式的融合。要按照“军队主导、政府协同、企业响应、社会参与”的建设思路, 在物资采购保障手段、保障设施、保障队伍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整合优化军地采购保障资源。要把应急储备和应战储备结合起来, 对粮油、药品、生活用品和普通车辆、船舶等军民通用物资,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 依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储备设施、设备实施储备, 并签订应急采购保障协议, 满足部队多样化军事行动物资采购保障需要。要打破军队与地方之间的界限, 在依托军队物流力量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地方保障力量辅助作用, 采用军民混合、单独编组、配属加强等形式, 确保应急物资采得到、供的上。
3军民融合物资应急采购保障体系建设需重点把握几个环节
①要加强物资采购保障预案建设。要按照任务牵引、突出重点, 立足自身、充分准备, 军地融合、平战结合, 密切协同、整体联动的要求, 从组织指挥与力量编成、保障任务及职责区分、采购保障能力分析、供应商资源分析、采购保障方式及程序、采购保障关系协调等方面, 科学编制物资采购机构保障预案;要重点完善军队物资应急采购保障预案, 制定与预案相配套的协议供应商紧急供货、物资紧急调用、战备储备物资紧急发运、装备器材紧急维修保障、物资采购人员动员补充、物资应急采购经费保障、协调供应商应急生产、物资应急采购质量检验验收、地方采购力量支援保障等实施方案, 实现军队采购系统与国家经济动员体系的有机融合。
②要建立健全采购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法规,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事采购行为进行规范, 是保证军事采购活动优先优惠和安全顺利的重要措施。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 加快军事采购有关法规的研究制定, 明确军事采购享有优惠的各种权利, 以及军队、政府、供应商在军事采购方面的职责、义务和权益。对为军队提供军品及服务的供应商, 实行一定幅度的税收、税负优惠, 以及资金、土地使用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优先保障;对因保障部队应急需要而产生亏损或在其他方面付出较大代价的, 事后应给予适当利益补偿;对不承担义务和违反合同的供应商, 应制定执行严厉的惩戒措施。
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 篇3
【中图分类号】 F40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30-01
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导。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紧贴空军部队实际,科学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
一、基本原则
构建军民融合式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社会保障资源为依托,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健全组织机构、理顺工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一)军地共建,军方主导。一方面,军队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确立军方在谋划决策、协调指导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立足实战需要科学界定军地双方保障任务,在实现军民一体化保障的同时,努力提升军队核心维修保障能力,确保军队保障力量牢牢把握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的主动权。
(二)着眼需求,统筹规划。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着眼空军部队可能担负的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需要,将社会大系统和空军保障系统连成一个整体,统一筹划,使军队装备维修保障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不断提高整体装备保障能力。
(三)平战结合,突出重点。要按照“平时战时结合、经济军事兼顾、市场战场双赢”的思路,突出抓好组织指挥、力量抽组、物资储供、维修保障等重点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实现平时和战时的结合,在指挥体制上实现应战和应急的联动,在能力建设上实现战场和市场的兼顾,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能力互补的局面。
(四)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要根据军地保障资源的状况和军队保障需求,科学区分军地双方职能和责任,使军民通用的保障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充分优化军地双方保障资源,形成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军地保障资源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军地资源整体优势,实现互补双赢。
二、主要内容
军民融合式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具有空军特点的军民融合式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必须根据装备保障体系各个系统、各个要素的构成,抓住影响和制约其效能发挥的关键环节,扎实抓好各项任务建设。
(一)军地一体,健全军民融合式空军装备维修保障运行机制。一是需求对接机制。军队按照规范的途径、程序和方法,及时提出联合保障需求,由主管部门组织需求论证,分解落实保障任务。二是计划保障机制。根据保障需求和保障能力,制定军民融合保障总体方案和专项计划,统一整合军地保障资源,明确保障目标、职责、任务和方法。三是市场保障机制。遵循市场运行规则,建立健全“合同式采购”、“订单式配送”、“契约式管理”等保障模式,实施定点式、伴随式、配送式保障等集约高效的保障方法。四是联训联管联用机制。按照场地设施权属明确军地使用和管理职责,对于权属地方的,平时由地方管理,训练时由部队使用;对于权属部队的军民兼容场地设施,在不影响战备训练的情况下适当向社会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五是检验评估机制。建立军民融合保障检验评估标准体系,规范评估内容、程序和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严肃追究责任。
(二)科学统筹,构建精干过硬的技术保障力量。一是通用装备保障力量。根据保障任务确定专业保障队伍,按照专业设置岗位,针对岗位编配人员。二是高科技装备应急保障力量。主要是根据装备型号和任务需求,从装备承接单位、大修基地、科研院所选人编组。
(三)就近就便,创立精确顺畅的装备器材储供网络。一是建立标准体系。在装备物质储备供应潜力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可能担负的任务本地区装备资源潜力实际,坚持科学决策、统筹规划,认真研究制定装备物质储备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储供规模、种类及建设标准。二是优化储备结构。按照支援方向实行配套储备,使每个任务单位既能独当一面,又能互相支援;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实行网络化定点供应,确保装备潜力随时转化为保障力。三是完善管理措施。要严格各项手续,防止装备动员物质因管理不善丢失损坏,杜绝装备动员物资被非法侵占、挪用等问题发生。
(四)拓宽渠道,加强军民融合式装备人才的培养交流。一是建立军队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制度,军地双方定期讨论分析军队人才培养形势和任务需求,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军队和地方相关部门要联合建立军地通用高科技人才库,成立预备役专业分队,全面提高装备后备力量综合素质。二是建立军地互访交流制度,地方高校、科研场所、装备生产厂家领导要定期到部队考察了解装备发展和用人需求,部队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及时走访人才培养单位,在增强相互了解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达成共识;三是建立联合育才制度,根据部队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学理论,到装备厂家学技术,切实做到学有所用。
(五)强化演练,下大力提高保障能力。一是统一制定训练计划。由军区空军装备动员办公室统一制定年度演练计划,统一安排和规划年度装备演练内容和大项活动安排,并负责大项活动和综合训练的组织指导。二是适时组织联训联演。充分利用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时机,对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进行检验;利用野外驻训和实兵演习等时机,对预编人员和预征装备进行针对性和适应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三是认真搞好训练保障。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将动员训练保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年度训练任务和拉动规模,安排专项经费,切实搞好训练保障。
三、关键环节
(一)强化一体化观念。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是一个互相关联、互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把维修保障工作贯穿到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规划设计、论证研制、试验定型、订货采购、操作使用、维护整修、退役报废的全过程。要统筹各种保障力量建设,形成整体合力,引导地方保障力量由分散保障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保障发展,建立与部队装备部署相配套的地方保障力量布局,形成“小核心、大外围”保障格局,将装备保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军地各种保障力量的整体作用,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各种手段保证装备维修保障体系高效运行。
(二)坚持战斗力标准。构建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体系,必须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战斗力为标准,以提高装备保障利为目标,突出战时装备维修、器材筹措建设,在做好平时维修保障工作的基础上,筹措平时和战时维修保障需求,优化配置军地保障资源,形成平战一体、军地保障力量有机衔接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必须着眼任务需求,规范军队与地方、平时与战时的装备保障任务分工、力量编成运用、保障方式选择、手段条件配套。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进行动员潜力调查,制定完善地方装备保障资源战时动员预案,组织以实战为背景的军地联合保障演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地双方装备保障整体优势,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保得了。
【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推荐阅读: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06-26
军民通信融合06-08
军民深度融合09-04
军民融合保密管理06-01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07-07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09-06
军民融合与卫星通信06-26
军民结合07-31
军民科技资源07-01
军民两用技术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