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精选9篇)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篇1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报告
前言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了。而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生病易,看病难”道出我国医保的缺点。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国目前医疗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有关“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思政调查。
一、背景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水平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专家指出,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资源人均水平较低,配置不均衡,难以满足群众需要;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二、调查概况
首先我们从各种媒体资源上获取资料。如因特网、报纸电视传媒等。写出问卷(见附件)。我们打印了60份问卷。中期我们在创意生活城、大岭山镇、大朗镇进行我们的问卷调查。最后我们小组一起统计可回收的问卷情况,总结在这次思政调查的结果。
三、资料统计以及分析
我们调查的人群很广,他们的年龄跨度也很大。他们大都来自普通人民大众群体,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在他们只之中有来自外省的,也有本地人。在他们中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较低的人群。在我们统计问卷后,有60%的人认为目前我国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27%的人认为看病较难。也有7%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只有6%人认为看病不难不贵,这些人只要是一下高收入群体。我认为这其中有很多因素,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资源的分布还不够广,只要的医疗人才和器械都分布在大城市,较偏远的地区的占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当然很有少部分的人群说他们平时很少生病。很少去医院所以不清楚这方面的消息。据我的调查分析,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自身的健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保自然成为我们第一个关心的事。
四、总结
通过这次思政调查,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目前我国的医疗情况,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更应该关心有关国家政策,民生问题。我们到处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过完善,国家的有关政策施行的不够迅速,宣传工作也不到位。政府部门的分工不够详细准确。政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等等。
五、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下建议
1是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2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是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运行机制。4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虚高定价。
5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6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六、感想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已全面实施,思政实践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作为第一次参加思政实践的我,在这次的活动中也领悟了不少的东西:
(1)要科学规划思政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新课程方案规定的四门课程是联系密切、结构合理、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基本目标,在进行实践时,应依据每门课程的任务确定实践的具体内容。“基础”课应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内容;“纲要”课应以了解党史国情为主要内容;“原理”课应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概论”课应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基本内容。
为增强实践的实效性,还应根据大学生特点设计实践形式。一般说来,“基础”课和“纲要”课在一年级开设,应根据新生特点,选择一些体验式、交流式、竞赛式的实践形式。“原理”课和“概论”课主要在二、三年级开设,应选择调查式、辩论式等实践形式,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合理设计方案。实践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内容上要避免泛化和与课堂相脱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课堂的重点、难点,选择学生思想认识上感到困惑、迷茫的问题作为内容,并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为使实践不流于形式,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知
识、技能和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切实巩固效果。
(3)要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质量的关键。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门课程的要求,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避免单一死板,可采用笔试、实际应用和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加大对知识运用能力、行为表现及创新能力考核的力度,力求做到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实践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进入大学以来,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这次思政实践,我颇有感想,这次实践,既提高了我一个大学生本要培养的素质,也加大了我对社会的认识。这次我们组调查的内容是关于社会医疗保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经过此次调查,我对社会医疗保险有了新的认识,我希望有说一天我能为社会的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对人民百姓所困扰的难题做出一点帮助。
我们平时去大医院看病,似乎都有一点同感,在看病的过程,手续繁琐,而且费用昂贵。别说一些大手术或者一些要长期治疗的病,就是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也还是繁琐,昂贵。就拿发烧来说吧,在看病的过程,医生什么都先不说,首先就去验血,如果有个什么鼻炎,还要去照片,B超。等这些步骤完整好,医生才开始诊断,去付费,再去拿药,再去打针。如此繁琐的过程,实在令人厌倦。值得烦恼的是,看发烧,费用至少都要上百元。换是看什么其他复杂一点的病,那是更加昂贵了。这对于一些外来农民工,实在是病不起啊。经过调查,我总结得出以下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2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3医疗卫生筹资机制改革滞后,多数老百姓自费就医。4国家政策调整或新的行业就范,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5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太小。6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7医疗机构市场主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我真希望我们的政府对医疗保险这个方面加大重视,对我们的百姓最普遍最基本最实惠的难题给予帮助。这次思政实践,不仅增长了我对社会的见识,更是坚定了我为医疗保险,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的信念。我为此而奋斗。
结论
通过这次思政调查我们不仅仅是对我国的医保有所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增强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怎么跟陌生人打交道等。我们的准备也不够充分,遇到一些小问题,但我们都克服了
附件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调查问卷
为了更好的响应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反应民生问题。此次的调查主旨是围绕“关注民生•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希望通过这次“看病难看病贵”的调查,为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医疗制度体系做一些参考作用。谢谢您的参与。
你的年龄?性别?()()
A18岁以下B18—55岁C55岁以上D男E女
2.你来自哪里?
A农村B城市
3.请问你最近一年中不幸患病并需就医的频率是怎样的?
A2次以内B2—5次C5次以上
4.如果你生病您会选择去哪里就诊?
A 社区卫生站B 镇级医院C 市级医院D 省级医院
5.你的年均医疗消费占你的收入百分之多少?
A1%—10%B10%—20%C20%—30%D30%以上
6.你有参加医疗保险吗?
A有B没有
7.你认为当地的医疗场所设备如何?
A不完善B一般C十分完善D不清楚
8.你觉得看病难吗?贵吗?
A又难又贵B难,但不贵C不难,但贵D不难也不贵
9.你认为看病难,主要难在哪里?(多选)
A挂不上号B不知挂哪个专家C候诊时间长D医护人员态度差 E费用太高F看病流程麻烦
10.你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A个人负担比例过高B公立医院运行机构存在欠缺C药品审批,生产,流程混乱
D医疗保险覆盖面小 E医疗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
11.请问你是否关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民生问题?
A热切关注B一般C 不关注
12..请问你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你所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吗 ? A会B不会
13.请问你认为你所在地政府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对策怎样 ? A很满意B有改善C一般D不好
14.您认为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医疗问题 ?
A降低药品价格B加大医疗管理力度C建立健全的医疗制度体系D提高服务水平
15.你对如今医保的建议: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篇2
1 现存“难”与“贵”的表现形式及其启示
1.1 从横向对比来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1.2 发达国家:或难或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 典型的医疗卫生模型有三个:英国政府主导模型、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型、德国社会主导模型。从结果看, 由于政府的大量投入与严格监管, 政府主导的英国卫生体制, 看病不“贵”, 但是由于官僚垄断缺少效率, 依然存在着看病“难”问题。由于高度的市场竞争与有效的卫生服务供给, 市场主导的美国没有看病“难”的问题, 但是由于医疗保险的商业化导致看病“贵”的问题。由于市场化程度高, 社会主导的德国看病不“难”, 由于保险缴费个人负担较重, 也同样产生另类的看病“贵”问题[1]。
1.1.3 发展中国家:又难又贵。在过渡发展时期, 发展中国家在卫生事业发展领域同时并存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由于人口扩大、环境恶化、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疾病谱的变化, 导致了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快速大量增长, 但是与此同时, 由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限制, 卫生服务供给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 结果产生了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
1.1.4 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同的难、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但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今年的GDP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所以, 中国的定位应该是发达化的发展中国家。这个过渡型的定位决定了中国的看病难、贵差异于发展中国家, 也差异于发达国家。具体表现:第一, 看病难与看病贵并存, 但是看病贵居于主导地位。即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看病难, 这决定了中国当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点应该放在看病贵的根治上。第二, 看病贵不仅是医疗服务购买方购买能力欠缺的结果 (医疗保险) , 也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服务价格太贵的结果 (药价虚高) , 所以, 解决看病难需要双管齐下。第三, 中国的看病贵不是卫生服务总量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看病难, 而是卫生服务供给结构失衡产生的看病难。
1.2 从纵向对比来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看病难、看病贵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因为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所以产生看病贵;因为供不应求, 卫生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所以导致看病难。然而, 看病难、贵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反映。
1.2.1 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卫生事业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看病难。建国以后, 我国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生产、筹资、制度高度统一的卫生体制。在筹资方面,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与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 人民群众基本不存在看病“贵”的问题。在生产方面, 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为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国家财政的困难与官僚体制的弊病出现, 看病难的问题逐步显现并成为了主要问题。
1.2.2 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 中国卫生事业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看病贵。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市场化”探索改革。生产方面, 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筹资方面, 除了国家公费医疗改制成基本医疗保险以外, 劳保医疗因为国企改革而解体, 农村合作医疗随着联产承包责任的产生而解体, 但是与此同时, 国家却没有替代性地补上社会保险, 结果导致看病“贵”的问题。
1.2.3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中国卫生事业的主要矛盾体现为看病难、贵并存。20世纪末, 中国卫生体制的改革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卫生资源、服务的供给总量、质量有效地扩大、提升。但是中国在卫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过多地运用市场手段, 导致卫生资源的配置欠公平, 主要表现为卫生资源分配的城乡失衡、上下失衡、东西失衡以及卫生产业的防治失衡, 农村卫生、基层卫生、西部卫生、公共卫生没有有效发展起来, 产生了看病难。另一方面, 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形势下产生的以药补医机制以及医疗保险残缺形势下产生的自费医疗, 最终导致了看病贵的产生。
2 “难”与“贵”根源分析
2.1 从供给总量与结构状况看“难”
“看病难” 的本质是卫生服务供给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失衡, 表现为卫生服务需求因供给因素的影响而得不到有效满足。看病难的根源在于两大方面:一是卫生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 难以满足患者需要;二是卫生服务的供给结构失衡, 一些地方、行业、人群卫生服务供过于求 (供给过剩) , 一些地方、行业、人群卫生服务供不应求 (供给短缺) 。改革开放以后与改革开放以前均存在看病难, 但是难的根源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前的看病难原因在于卫生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而改革开放以后看病难原因在于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2.2 从服务价格与医疗保险看“贵”
依据经济学理论, 看病是顾客购买卫生服务的过程。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价值与顾客的购买能力。由此判断, 看病难的根源在两个方面, 一是卫生服务的价格超过顾客承受水平, 二是顾客购买能力有限。在现代社会, 医疗保险是卫生服务购买能力的有效支撑。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 一方面, 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城市, 公费医疗面临费用上涨过快的压力, 劳保医疗面临国企改制, 医疗保险体系萎缩;在农村, 随着集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下降, 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从1978年的82%下降到1996年的17.6%[2]。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卫生负担公平性评估中, 中国名列188, 即倒数第四。本文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医疗效率与公平关系演进的比较, 探讨导致其变化的根源[3]。
2.3 从社会分层情况看“难”与“贵”
看病难、贵是对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客观描述, 也是人民群众基于收入水平对卫生事业发展收益程度的心理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信息, 目前社会各阶层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感受程度和首要诉求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个人拥有的医疗保险的类型, 二是个人因经济情况而决定的购买能力。依据社会分层、医疗保险、支付能力, “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感受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形。从表1可知, 强、中、弱势群体对看病难、贵的心理感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弱势群体而言, 看病难、贵主要在于最低医疗服务难、贵;对于中势群体而言, 看病难、贵主要在于基本医疗服务难、贵;对于强势群体而言, 看病难、贵主要在于特需医疗服务难、贵。因此, 解决弱、中势群体的看病难、贵的关键是在保障最低医疗服务的前提下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强势群体的看病难、贵的关键是提供优质、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3 “难”与“贵”对策分析:提“供”与控“需”双管齐下
3.1 理论依据:供需平衡
当前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内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根本上看是供需矛盾造成的。具体表现为:由于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 患病的人越来越多, 所患的病越来越难治, 这客观上促使了卫生服务需求的大幅度、高速度扩大;而与此同时,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与卫生资源的限制, 卫生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卫生服务需求的扩大与卫生服务供给的相对不足, 一方面造成看病难的问题, 一方面又造成了看病贵的问题。因此, 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根本在于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而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供给既定的情况下, 有效减少卫生服务的需求;第二种方法是在需求既定的情况下, 有效增加卫生服务的供给增量与存量;第三种方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增加卫生服务供给与减少卫生服务需求。从历史上看, 第一种方法是建国以后卫生体制建设的思路;第二种方法是改革开放以后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第三种方法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
3.2 双管齐下, 标本兼治
3.2.1 治本之策。
通过发展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控制医疗服务的需求。卫生体制改革从道的层面将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无病, 中策是防病, 下策是治病。疾病的防控是卫生事业发展之道, 重治轻防是舍本逐末之法。但是, 以预防为核心职能的公共卫生是具有外部性质的公共产品, 外部性决定政府应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产品性质决定政府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对策建议:政府必须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责任, 但是具体方式可以是直接生产提供, 也可以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
3.2.2 治标之策。
增大医疗服务供给与扩大医疗保险范围。看病难是医疗资源短缺与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的必然结果, 因此, 看病难的根治之道重在增大卫生服务的供给总量与调整卫生资源的分配结构。看病贵是卫生事业公益性淡化与医疗保险保障残缺的必然结果, 因此, 看病难的根治之道重在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归位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
理论依据:病治对等与治保对等。病治对等指的是依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对应性治疗, 防止小病大治或大病小治。现在农村建设以农村卫生室为基础, 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 以县医院为龙头的三级医疗预防保险网络就是依据病的大小而设计的卫生服务体系:预病在农村, 小病进乡镇, 大病进医院。为了保证病治对等的有效实施, 往往从医疗服务价格的分级定价、医疗保险的分级报销以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来解决保证。治保对等就是涉及保险“二线一比例”的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要依据疾病的治级来确定, 一般是大病大报销、小病小报销。
对策选择:卫生服务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双管齐下。根据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 卫生服务从供给的角度上, 主要在横向上建设一个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国立、公立、私立竞争并存的多元办医格局, 在纵向上建设以大型医疗机构为龙头、中型医疗机构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为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一体化医疗体系。另外, 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上建设以医疗救助为基础、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级医疗保障体系。
4 未来“难”与“贵”的根源分析与对策选择
4.1 未来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形态
笔者以为, 看病难、贵是卫生事业发展永恒的问题。未来的看病难、贵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特需医疗服务的看病难与看病贵。现在学界、政界、民界谈的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是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基本卫生服务不能按照需要分配, 而只能按照需求分配的问题。其实, 这是一种平民主义的思维路线, 反映的是普通群众在卫生服务购买过程中的问题。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告诉我们, 中国是一个高度阶层分化的社会, 现在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 明显分化的萝卜型结构。
从经济学上看, 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因阶层的不同而不同, 那么卫生服务的供给也就因阶层的需求不同而必须体现差异性:低收入阶层主要对最低医疗服务有需求, 中等收入阶层主要对基本医疗服务有需求, 高收入阶层主要对特需医疗服务有需求。另一方面,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层次也会不断提高, 特需医疗服务将在医疗服务中占据重要比重, 同时,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疗资源的扩大, 使这种扩大的特需医疗服务从潜在的需要成为现实的需求。同样, 在管理上, 要针对阶层的不同而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4.2 解决未来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对策
4.2.1 理论依据。
医药卫生事业从流程与体制上看, 主要包括服务需求、生产供给、保险支付、管理制度四个连续性环节。其中需求是起点, 生产供给、保险制度、管理制度是满足需求的体系设置与制度安排。卫生服务的需求类型与结构发生变化必然会使生产供给、保险制度、管理制度发生连锁反应。
4.2.2 对策选择。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卫生资源的升级, 人们对特、高医疗服务需求不仅从横向角度不断增多, 而且会从纵向角度不断提高。特高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扩大必然在客观上要求特高医疗卫生服务在生产供给、保险制度、管理制度一系列改革与再造。核心对策主要包括:一是提高特高医疗服务的生产供给, 包括从资源上扩大增量, 从体系与制度上盘活存量;二是建立健全为特需医疗卫生服务的买单的商业保险;三是政府负责供给体系、保险体系的建立健全, 并通过制度安排规范特需医疗服务的供给、保险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家应.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27-31.
[2]周寿祺.探索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的发展轨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 (2) :18.
[3]赵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研究——医疗公平与效率比较[J].华商下半月刊, 2008 (10) :44-45.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篇3
关键词:医疗改革;看病难;问题探讨
根据卫生部2005统计数据可以知道: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2003年与2000年相比,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院均诊疗人数下降4.7%,但院均收入却增长了69.9%。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9.4%,医疗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49.8%,药品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38.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报告说我国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据2005年年底调查数据:我国目前一年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近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60%以上由百姓自掏腰包;在城镇44%的人没有任何制度性医疗保障,在农村这个比例高达80%;我国每13个人中,就有1人处于赤贫状态(每人每天消耗不到1美元),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赤贫者与疾病直接有关。从上述两个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报告中,可以深深地觉察到我国公众健康所面临的严重性,医疗问题不仅成为了公众极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且也成了政府和医疗机构所面临的极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社会上许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医疗机构在公众健康问题上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存在着某种背离医疗事业发展规律的动机和行为,但这仅仅是产生问题的一个方面。医疗机构作为一个企业运作的模式,医疗成本大幅度投入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收入有很大的不对称,医院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了发展自己,提高药品价格和服务标准,产生了背离大众医疗人群的医疗标准,一致出现“有钱看病,无钱只能等死”的现象,甚至部分地区出现病人耽搁死人,发生某某医院被砸等等现象。
一、问题分析
(一)医疗政策的缺失
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使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不均衡的人群医疗成了问题,医疗机构成了富人的俱乐部,众多的弱势群体甚至是中等收入将被排挤于医疗服务的边缘。
(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其运行资金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提供,医疗组织提供的医疗服务是政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政府在医疗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呈相对下降趋势。导致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一是政府的财政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的需求呈多元化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必须进一步的明确和强化,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面越来越宽,对于有限的财政资金而言,各个方面所得到的资金自然呈下降趋势;二是自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资金控制总量有所减少,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地方财政困难的局面,最为严重的就是乡镇一级财政;三是重经济轻社会的思想严重,医疗行业所强调的是社会效益,对地方的经济贡献是间接的、综合的、长期的,但是地方政府的官员往往注重的是本届政府的政绩,社会效益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性的进展,只有经济效益才会立竿见影,因此地方政府在资金的投入选择上,过多的考虑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医疗机构的资金需要难以满足,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医疗行业的“三乱”现象日渐突出,“三乱”直接危害的是公众的利益。
(三)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
目前在我们国家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是: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是: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并需要按年度缴纳费用,这事实上就设定了一个费用门槛,以至于最贫困的农村居民,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必然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加,其目标依然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2]。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近年来在我国的不少地方开始实行,带有强烈的地方性,在救助对象的确定、资金的筹集、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范性。
(四)政府监管不力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包括:对财政资金和自由资金的管理及运用的监督,对医疗机构日常管理的监督,对医疗机构执行国家政策的监督等方面。由于监督依据的缺失和监督责任的含糊,导致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形同虚设。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也十分容易摆脱政府的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空缺,医疗机构评价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起来,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也就自然无从谈起。医疗机构是政府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桥梁和纽带,行使的是政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大部分职能,如果政府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出现断层,那么医疗服务就只是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关系。在医疗服务的层面,医疗机构始终是处于优势地位,接受医疗服务的公众却只能处于劣势地位,医疗服务质量的优与劣,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与低,这些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医疗服务提供者手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始终是利益的受害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是公众的代言人,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如果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出现缺位的话,那么公众的健康需求就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根本无法获得,二是代价过于昂贵。
二、问题探讨
解决现有的医疗问题,首先要了解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更重要的要了解目前现阶段国情状况,国外的医疗体制只能参考,更不能拿来就用,否则是要失败的。
目前解决医疗问题,首先在人群上分析。以财富拥有多少来说,可分为:富人、中等收入人和贫穷人;按照从事的行业来说,可分为:商人、工人和农民。
因此,要解决中国现状的医疗体制改革,要立足中国的实际,问题探讨如下: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政策
医疗政策的制定不仅要照顾富人、中等收入人和贫穷人等人群,而去还要看地区经济发展分布不同而不同。
(二)政府财政投入要合理加大
政府对待医疗机构要适当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社会保障系统来说,医疗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我们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源,医疗机构变成盈利性组织,大部分靠自身的盈利来发展自己,政府投入力度不够,不论有钱的人群或者无钱的人群,都在同一的条件下接受医疗,医疗价格大幅上升,大大超出贫穷人支付的能力,出现就连中等收入的人也看不起病现象。
(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覆盖对象范围。建立城镇医疗社保和农村医疗联保制度,建立医疗互助基金,以城市支援农村,发达地区支持不发达地区;建立以社区医疗为主,配合专业医院和高服务医疗机构,社区医院负责收入不高人群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和健康保健指导服务,专业病症和综合症到专业医疗机构,高收入人群到高服务医疗机构就医。
(四)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由于医疗监管制度存在不足和漏洞被医疗机构所利用,医疗机构套吃医疗基金的现象层出不穷,大量的资金被套现,医疗基金成为医疗机构的一块肥肉,对于看病的人来说,医疗价格的上扬使个人的医疗基金也是杯水车薪,健全和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是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 任凌云 篇4
2011-01-18
一、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表现
1、药价虚高让政府和患者都不堪重负。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医院的收入增加了70%,但实际上治疗的病人却在逐年减少。只有25%的城镇居民和10%的农村居民拥有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全中国约一半的人口在生病时无力接受医疗救助。中国卫生部对116个农村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因疾病死亡的5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中,约一半的人没有到医院接受救治,其中28%的人是因为无力预先支付医药费而被医院拒绝收治。新医改后的随着城市医保和新农合推行,城市居民和农民看不起病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药价虚高的问题没有解决,看病吃药仍然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负担,很多人在重病面前选择放弃治疗。
2、好医院是稀缺医疗资源
北京妇产医院号贩子搞兼职,孕产服务一条龙。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认为:号贩子搞兼职背后反应出,当前社会中,有某些需求正规的行业还是不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这就给了号贩子以活跃的空间,也证实社会当中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十分稀缺。山西省人民医院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为2457人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为2919人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达到了3258人次。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是真实的场景:门前拥堵的车流,院内穿梭的人流,楼里候诊的人群……在有限的几所省内知名大医院里日复一日呈现着这样的场面。
二、看病贵看病难原因的收集
1、药价虚高的原因收集
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府官员等各类人群都对药价虚高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有这些。
⑴政府的原因。今年两会期间,药价“虚高”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卫生部高强副部长面对记者说到:“尽管涨了几十倍,但你去查查,肯定没有超过国家的最高限价,也就是说,再贵也是合法的!……这说明药价不合理首先是政府定价太高……”。这说明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要求,是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原因。
⑵药品生产企业的原因。我国目前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个,大型企业只有314家,许多企业是低水平重复生产,品种趋同、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并且国内创新药品不多,生产企业在销售中缺乏产品竞争力,只能通过给回扣等手段促销,这就为各种不合理费用提供了空间,也直接导致药价虚高。
⑶医院与医生原因。目前我国医院是药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占药品市场的75%~80%。对于患者而言,医院是卖方市场,但药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对于药品患者没有选择权,只能听医生的,这使得买方丧失了一般商品消费者享有的自由选择权,加之信息不对称,那么卖方(医院、医生)便很容易销售高价格药品。对于药厂,医院又是买方市场,它有极大的选择权。由于目前同类品种的药较多,医生的选择范围很大。另外以“大处方”为代表的医院过度提供药品服务行为,也会导致药品价格“虚高”不下。由于我国目前医院、医生在药品销售环节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是导致药价虚高的又一原因。
⑷药品流通环节的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都逃不过9大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和加价: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全国各大片区或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公司经销商―医院药事委员会认定采购计划―医院药剂科科长―医生―医院药方统计员。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一种药新出厂就虚定零售价每盒88元,以此层层“回扣”倒推,药品零售价回扣5%左右给医生处方,回扣35%左右为医院回扣,35%左右为经销商,整个流通环节回扣64元,药品生产企业还有24元,而这种药品实际生产成本不足12元,经过层层回扣盘剥,药品生产厂家仍有较大的利润。在药品购销环节中的大量“回扣”,通过暗箱操作,进入了单位的小金库和个人腰包。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医院乐意进高价药,医生喜欢开高价药,患者被迫吃高价药的现象就不言而喻了。
⑸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也对药价”虚高“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支持不断下降,医院每年的财政支持仅为其每年营运费的10%~15%,剩余的85%~90%要通过医院的药品销售和医疗服务来获得。由于医院的补偿机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以”以药养医“便”合情合理“地成为医院经营的法则。药品销售越多,医院收益越多,一些医院甚至还将各科室的个人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这进一步强化了医院多卖药、卖高价药的机制,这自然也就会间接促进药价增高。
⑹进口药的原因。国外药价本来就高,加上高额的进口关税,进口药品的价格自然要比国产的贵许多。随着近年来进口药、合资药和国产新药这三种高价药大量进入市场,无形抬高了国内药价的总体水平,以致许多国产新药纷纷以进口药或合资药价格作为定价的参照,从而造成药价虚高。
鉴于上述医药环节出现的问题,人们也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一是整顿治理药品市场,如药品招标、合理制定零售价等;二是治理整顿医院,如提出医药分家,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医疗系统的管理,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等;三是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补偿机制。政府为解决药价”虚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医药分营、药品招标等,但政策执行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2、好医院稀缺的原因分析
山西省卫生厅王峻副厅长坦诚地分析认为,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直接使庞大的患者群体集中流向了”好医院“,加剧了在”好医院“里”看病难“的现状。因此省卫生厅医政处李和平处长认为。”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使患者真正„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实现患者合理分流,这是有效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分析
之所以政府在医疗领域推出的政策失效,就是因为没有抓到问题根源,提出的政策都是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隔靴搔痒,想当然的好政策。改革三十年来我们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失败,实际上不是市场机制的失败,而是政府管制的失败,应该说医疗改革的舵手——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是看病贵看病难的真正罪魁祸首。为什么呢?
1、药品政府定价行为本身就是违背价值规律的行为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且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也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发生变化。而政府定价都是以对具体企业的成本进行监审为依据,结果就是用企业成本代替了社会成本,定出的商品价格也就是不科学的。发改委对药品的定价也不可能定得准,结果就经常出现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药价虚高,让患者和政府不能承受;一种定价过低让好药没有企业生产,患者无药可医。但是发改委就是抓住药品定价权不肯放手。不仅如此发改委还制定了一个医院药品固定毛利率价格监督机制,使得这些价格虚高假新药在医院大受欢迎,因为价格越高利润越高,并且还可以吃回扣。为什么发改委要抓住一个危害百姓利益的权力不放呢?关键放弃了手中权力,就是放弃了部门既得利益。
2、公立医院虚假的公益性是导致好医院稀缺的根源
王峻副厅长坦诚地分析认为,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直接使庞大的患者群体集中流向了”好医院“,加剧了在”好医院“里”看病难“的现状。但是实际上,公立医院的虚假公益性才是导致好医院稀缺的根源。公立医院的假公益性使得医院赚钱再多都只能装着没有赚钱,不敢扩大再生产,结果使优质医疗机构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扩大规模,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成为了稀缺资源。例如湖南的湘雅医院赚的钱早可以再开100个湘雅了,但是领导们宁愿把钱烧掉也不能把钱拿出来开新医院,因为这样就会危害公立医院不能赚钱的虚假公益形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已经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是采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治理模式,就是一个四不像。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应该通过政府建立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来体现,但是卫生部就是强烈要求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实质就是想保留卫生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绝对控制权,就是守着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肯放手。
3、其他原因都是上面两个根本愿意引发的⑴政府的原因我就不分析了,政府的原因当然是价格管理者发改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卫生部的错误行政行为。
⑵关于药品生产企业。我国目前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个,市场竞争激烈应该会让中国的药价成为世界最低的地方,但是正好相反成为了世界上药价最高的地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发改委的给医院制定的固定毛利率加价政策扭曲市场规律。因为利润率是固定的,医院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然造成医院花费的成本越高,医院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就是医院
进的药越贵赚钱就越多,而不是进的药越便宜赚的钱就越多。正是这种发改委的给医院制定的固定毛利率加价扭曲市场机制的政策造成了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提高价格送回扣风气。⑶关于医院与医生原因。目前我国医院是药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将来医院也是药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确实对于患者而言,对于药品患者没有选择权,只能听医生的,使得买方丧失了一般商品消费者享有的自由选择权。但是医生为什么这样做呢?难道所有的医生都是良心变坏了,当然不是,除了极少数的医生外,多数都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就是因为自己有救死扶伤的理想。而且实际上我国的私立医院的药品价格比公立医院的价格更低。造成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在卫生部要求公立医院保持虚假公益性和发改委政府定价政策造成的。公立医院因为其虚假的公益性,是不能名正言顺赚钱的,但是医院和医疗工作者吃回扣是没有办法监督的,如果硬要监督,只会多一个分赃的而已(市县级纪委和反贪局基本上都是分赃的,没有任何作用)。一般公立医院都有两套账,一套合法收入帐,一套灰色收入帐,药品销售利润除了15%是发改委允许的合法利润,更多的35%是灰色收入。
⑷关于药品流通环节的原因。在药品购销环节中的大量”回扣“,通过暗箱操作,进入了单位的小金库和个人腰包。这种局面是卫生部要求公立医院保持的虚假公益性和发改委的违背价值规律的价格管制政策造成,前面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
⑸”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正是市场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如果没有了”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那么私下的红包就会更加泛滥。
⑹关于进口药。市场告诉我们商品价格越高,市场需求会越少,但是发改委的医院药品固定加价率政策使药品价格越高越受欢迎。大家想一想,同样治感冒,用1元钱的青霉素,还是300元成分一样进口药呢,1元青霉素不要成本,医院也只能赚1元,300元进口药取15%利润就是45元。如果你是医院,你愿意用什么药。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篇5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有效地改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全县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下:
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据有关资料分析,中国用2%的世界卫生资源解决了22%世界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超过同等发达水平的其他国家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而且优质资源少。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卫生和教育预算年均增长为14.2%,而同期政府收入年均增长是17.5%;在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42.4%,医疗收入占53.5%,财政补助占4%。这表明社会投资没有与政府的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公共支出体系改革严重滞后,老百姓以有限的收入被动地支撑着迅速膨胀、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看病贵”成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2、医疗资源分布失衡或不足,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目前我县二甲以上医院只县医院一家,优良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这所医院,农村和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现象仍然存在,设备落后,技术缺乏,特别是红河、原黑梁河部分村舍卫生所仍然依靠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老三件”看病,农民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全县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仍很短缺,人员结构失调,人才断档严重,乡镇卫生院有的先进设备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或技术不精,导致先进的设备利用率或诊断准确率不高,城乡居民就诊流向进一步向上级医院集中。不合理的病人流向,一方面使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大医院人满为患,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3、国家政策调整或新的行业规范,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拨款越来越少,甚至断奶。医院要发展,成本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国家取消公费医疗,推行医保制度,减轻了单位的负担,却无疑增加了患者个人的负担。医生为了适应医疗事故处理中“举证倒置”规定,不得不要求患者作更全面的检查,也加大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4、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据有关资料反映,城乡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1/4~1/3与疾病直接相关,疾病加重了社会贫富分化,加重了百姓对疾病风险的恐惧心理,使“看病贵”易于产生共鸣,成为社会挥之不去的阴霾.5、医疗卫生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成本行业,医疗卫生费用在一定幅度内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诊治疾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医学研究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对人体的研究,对疾病的治疗,无疑是高风险状态下的高科技行为。在医疗活动中,花了很多钱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也是常有的。由于非业内人士对此缺乏认识,很容易因为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而产生或夸大“看病难看病贵”的情绪。
6、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慢性化,医疗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中国在XX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资料显示,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80%用于了老年人,这其中的80%又用于了急危重症病人。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引起的死亡已占人口死亡数的2/3。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医药费用负担。
7、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更高。病人一味追求名院、名科、名医,小病也往大医院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浪费、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
8、医疗机构市场主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我国医院目前基本上属于市场主导型。在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约占48%,医疗收入约占47%,而财政拨款仅占5%左右。由于财政补贴不足,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偏低,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
9、药品和卫生材料价格虚高,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药品和卫生材料虽然实行了招标采购,但由于定价机制不合理,厂商仍然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药品和卫生材料价格虚高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而已。
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篇6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群众反映也比较强烈。那么,其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我国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加之监管不力,使相当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8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2004年,全国共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篇7
一、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由于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总投入不足, 而其投入的80%又投向了城市, 农村仅得到20%, 但农村居民却又占据我国总人口的70%左右, 所以, 如此一来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就显得极其的微薄和严重的不足了。这种投入的不足, 促成了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运转机制的建立。而这种机制的一旦确立就注定了其逐利目标的日益凸现和其公益性的逐步丧失, 以及农村最基层医疗服务网点由于经费的极端缺乏而走向萎缩和被淘汰出局。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随之而生。
所以, 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之道之一在于必须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确保农村医疗服务网能有相应的能正常运转的经费, 从而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回归及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制的健全建设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前提。据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北大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教授介绍:“政府对医院投入增加1个百分点, 可以降低费用1.6—2个百分点, 政府投入一块钱, 可以降低费用两块钱。”此外, 政府的投入还应该改变农村居民“重治轻防”的观念, 加强对农村广大群众的公共卫生建设、传染病预防监控、预防免疫和妇幼保健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毕竟, “越是基层的卫生医疗组织, 比如农村的村医和卫生所……越对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地方正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就越需要政府投入的保障。”
二、改革和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得到相应的政府投入保障的前提下, 就应该首先通过改革确保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回归。在此方面的改革应主要是:对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正确定位, 实施医药分家, 用财政确保农村医务人员、尤其是最基层医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近些年里公益性不断丧失的一个重要根源, 在于我们对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定位不准有一定模糊性。“对待乡镇卫生院的属性目前存在着三种认识:其一是具有福利性的公益组织, 应该由政府举办;其二是强调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 不承认乡镇卫生院的福利性, 认为可以实行自收自支, 自负盈亏, 淡化政府对卫生院的责任;其三是认为乡镇卫生院是行医卖药的营利组织, 找各种借口向乡镇卫生院收取费用。显然, 后两种认识是错误的, 但在现实中却占有较大的比例, 并且正在左右着农村卫生改革!”“政策上的含糊必然会导致实践的混乱, 乡镇卫生院问题上的市场化倾向, 与在政策上至今对乡镇卫生院属性含糊不清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 界定乡镇卫生院的属性, 突出政府的责任, 应该是农村卫生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其定位准确、妥当, 才能采取确保其公益性回归的相应改革措施。在定位中还应特别注意强调其主要担负的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等, “需要特别防止和克服的是单纯地办成医院模式”。
在确保其公益性回归的改革里, 很重要的一条恐怕就是应该废弃以药养医的旧理念, 实施医药分家的改革。通过医药分家、废除药品顺价销售制度, 实现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利益的脱钩, 从而斩断医药“合谋”的利益链。当然, 这一改革需相应的配套改革相辅才能推进, 如用财政确保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等改革。在当前医药彻底分家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可先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及实施单一病种收费、采取鼓励医生处方开低价药的利益激励机制、患者凭处方可以到医院外的任何医药销售处买药等等改革措施。
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由于缺少经费等原因, 近些年来, 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枢纽”和“网底”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严重滞后和欠缺, 医务人员尤其是技术较高的医务人员缺少。这种状况, 直接导致了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同时也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一些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监控的缺失。据调查, 我国80%的结核病人和7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都是在农村, 血吸虫病人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绝大部分也在农村, 农村孕产妇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是城市的2.37倍和2.54倍。这些都对加强和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三、政府主导建立和健全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 有病不敢去医院,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尽管近两年来, 在政府的努力支持和倡导之下, 许多的农村都建立起了“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但由于“新农合”在受益面 (只保大病) 、受益水平、筹资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和弊端, 使得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受益有限, 其医疗费用中农民自费部分仍至少高达74%。这就难以从根本上缓减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上, 一是要进一步地提高覆盖面, 力争覆盖全社会人人享有医疗保障;二是要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采取各种制度措施切实提高参保居民的受益水平;三是应把目前推行的定位于“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时地“过渡到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使农村卫生改革最终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境界。”毕竟, “把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弱者们‘自愿互助’的基础上, 当然是很脆弱的。”唯有如此, 才能使农村居民得到一个切实稳定可靠、坚实的医疗保障,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不起病怕进医院的问题。
四、改革药品定价机制和药品流通体制, 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
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源即是目前药价普通虚高的问题。药价虚高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在医药分家或医药“合谋”的利益链被切断了之后, 导致药价虚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不合理的药品定价机制和流通体制了。
“现有药价管理部门在人力、专业知识等方面还很不足, 往往只能按企业报送的成本资料加上规定的差率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格, 对于虚报成本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能力。”而且, 因为“药厂报的价越高, 有关部门收取的管理费用也就越高。管理费用的计算不是定额的, 而是随行就市。标的越高, 赚头越大。”所以, 药厂和管理部门之间又得以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样的定价机制无疑是纵容和促成药品生产企业虚报成本之风的根源, 从而使得药品从定价的源头上就开始虚高。难怪药价从1997年以来历经了国家数次硬性降价后, 尽管有的降幅最高的已达60%以上, 药品生产企业还是有利可图还能继续进行激烈的价格战。也难怪前卫生部部长高强曾痛斥:“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 尽管涨了几十倍, 但你去查查, 肯定没有超过国家的最高限价, 也就是说, 再贵也是合法的!”“这说明药价不合理首先是因为政府定价太高。”因此, 政府必须对药品定价机制进行改革, 对药品定价严加监管、防止药价从源头上就虚高。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 篇8
基本药物制度与解决“看病贵”的矛盾
据了解,基本药物目录中的300多种药物,能够满足85%的临床需要。基本药物是从众多药品中优选出的同类药物中安全有效、成本综合评价最好的药物。用药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医院片面介绍某些自费药的神奇疗效,使近些年在药物选用上产生“趋贵”现象,基本药物并未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全球公认的首选抗生素——青霉素,由于价格太低,常遭医院和医生的冷落。
今年9月,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全国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由政府主导的省级非营利性药品集中招标平台在31个省(区、市)广泛建立。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和省级集中采购后,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部分医院的逐利意识促使其加大向患者介绍自费药的力度。长期以来,医院运营主要依赖于药品销售提成。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以药养医”的空间,使医院利益受到较大影响,即使财政补贴,医院收益也不如从前。但是,医疗机构仍有应对之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要求,公立大医院必须把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比例,但具体比例并不明确。因此,基本药物没有成为大医院的主要用药,毕竟,患者对用药缺乏话语权,使医生继续开高价药获取回扣成为可能。
因此,基本药物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要真正降低医院药价、实现对症下药,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综合治理才能改变现状。
“低价看病”完全可行
湖南蓝山县今年推出的“10+100”医改模式,真正实现了低价看病。改革后,到门诊看病只需自付10元,住院自付100元,其余费用由新农合资金全额报销。该县对卫生院实行“费用医院限额,额内全额补偿,超支医院承担”管理,对卫生院医疗行为进行约束,防止医院过度医疗行为;为确保卫生院的公益性,医院严禁医生开“大处方”,一旦发现立即处以10倍罚款。经过8个月的改革实践,医院门诊病人大幅度上升,医疗费用持续降低,如今蓝山门诊次均费用33.5元,比去年减少38元;住院人均费用650元,比去年减少238元。与此同时,通过对卫生院业务和财务的统一管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也大幅提高,以绩效考核的方式实现多劳多得。蓝山县通过合理的方式整合医疗资源、规范用药管理,不仅提高了农民保障水平,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还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因此,从蓝山县现实经验来看,在医药分家、管办分开等有效措施的管理下,“看病贵”问题可以有“法”解决,医保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
竞争成为“医改”助推器
蓝山县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医疗改革的经验的确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即使不通过行政手段亦可实现医药分家,竞争可以成为医疗改革的助推器。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保持竞争力,很多医院可能会自愿实现医药分开,把真正“高质低价”的药品提供给患者。同时,药企之间通过市场化竞争,药价也会逐渐趋于合理。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全面放开医疗市场,让民营医院、外资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开展竞争,让医疗机构在自然法则中优胜劣汰,根治看病贵问题,实现医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竞争也能使“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目前,患者就医等候时间长、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较为突出,与医疗市场竞争度低也有直接联系。在很多私立医院,服务态度好、医疗技术优,但由于对其设置的医保定点门槛较高,仅有一小部分私立医院获得医保定点资格,因此就诊患者数量较少,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如果通过一种机制,使患者在私立医院就诊也能享受医疗费用报销的类似待遇,将会有更多患者到私立医院就诊,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就医等候时间,从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香港医改方案的启示
香港将于2015年推行自愿医保计划,目的就是提高私营医疗保险与公立医疗之间的合作,增加消费者医疗保险产品的选择面,并提供更快捷的医疗服务渠道,使居民享受私营医院的优质服务和良好就医环境。
香港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公营医院和私营部门并存,政府举办的公营机构在整个香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绝对优势。在医疗收费方面,公立医院收费相对低廉,每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都有权利享用几乎免费的公营医院服务,患者到公营医院或门诊部看病时,只需付少许费用,便能接受治疗。相对香港公营医院而言,私营医院费用较高,但它也具有公营医院没有的优势,如患者等候就医的时间短、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医师、自己决定住院和手术的时间、享受较好的服务待遇等,因此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患者具有吸引力。
自愿医保计划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运作,旨在加强私人医疗保险和私营医疗市场的消费者保障、收费透明度、质量保证和市场竞争。它将对民众在私营医院产生的诊疗费用进行补偿,对政府医疗计划起到有效补充,增加私营医院利用率,分散公立医院客流、减少轮候时间,提高社会效率。目前推行的在政府监管下的自愿医疗保障计划,目的是引导众多有支付能力的中产阶层购买商业保险,到私营医院就医,减轻公立医院负担,缓解财政压力;从而将公立医院的服务转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以及重急症服务等。
另外,自愿医保计划将加强公私营医疗机构的协作,为民众提供更多服务选择,推动医疗服务者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合作,确保资源得到更好的运用;它也将为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成本效益订立基准,并促进医护专业人员之间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交流。同时,为促进公私营医疗协作,香港政府推行了多项公私医疗协作计划。例如:政府通过区域基层医疗合作计划,为需要接受门诊服务的特定病人向区域私营医疗机构购买基层医疗服务;推行公私营慢性疾病共同护理计划,为公营医院后期肾病患者购买私营血液透析中心服务;以及推行白内障手术计划,为公立医院轮候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病人提供部分资助,以便他们在私营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因此,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自愿医保计划,将商业健康保险引入医疗保障体系。在规范诊疗费用、诊疗手段、诊疗程序的基础上,对患者在民营医院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同时,在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偿机制下,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地位将更加平等,有利于双方加强协作、开展竞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成本效益,提升总体医疗服务水平。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看病难问题 篇9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困扰人民群众生活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看病难”就是指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不方便不快捷,难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满足。这就是群众普遍反应的问题。
看病难,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卫生服务的不公平性。按理说所有的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卫生服务质量应该相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是客观存在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问题,必须要在发展中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把看病难看病贵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责任都推给医院这是不公平的,对解决问题也无济于事。它是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必须通过全社会的有效努力才能解决。
看病难,其原因之一就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虽然各地的医疗资源供给量很大,但相对于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卫生资源配置明显滞后于医疗市场需求。大量的就医人口使得现有卫生资源难以应付,自然而然老百姓就感觉就医不便捷。
原因之二是卫生资源区域分布失衡。对于人口较多地区需求就相对大,而现有卫生资源分布并不与实际需求情况一致,导致人口多的地方就医困难就突出。
表现之三是优良资源缺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缺少,则医院的技术水平就不能满足要求。绝大多数人喜欢大中型医院看病,却造成大中型医院人满为患。从而就影响了技术水平的发挥和质量的保证。
【“看病难、看病贵”的探讨】推荐阅读:
看病难、看病贵09-01
浅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1-23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考10-09
看病难,看病贵意见和建议11-24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我见11-28
剖析看病贵 看病难 公立医院改革重点09-06
看病11-04
英语看病剧本08-31
学会看病优秀10-12
爷爷看病作文10-14